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478919.1

文献号 : CN1044702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井上祐永井尚

申请人 : 雅马哈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其将罩体以树脂制成而提高外观设计性,且壳体易于向罩体安装,当进行上表面的操作板面上的操作等时,罩体也不会简单地脱落。在金属制壳体的两个侧板(27)上安装树脂制侧面罩体(22),在侧面罩体的内表面形成第1突起部(51),在侧板上形成供第1突起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的第1长孔(52),在第1突起部的前端部沿与第1突起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形成钩部(64),当第1突起部配置在第1长孔的一个端部上时,该钩部与侧板的内表面抵接,在端板上设置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在第1突起部配置在第1长孔的一个端部的状态下,与侧面罩体抵接而将侧面罩体朝向第1长孔的另一个端部方向的滑动进行约束。

权利要求 :

1.一种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板面的金属制的壳体具有第1端板和第2端板,该第2端板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该第1端板上,且沿与所述第1端板相交叉的方向,并且,在所述第1端板上安装树脂制的罩体,该罩体覆盖该第1端板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该罩体的与所述第1端板相对的内表面形成突起部,在所述第1端板上形成长孔,该长孔供所述突起部以能够沿该第1端板的表面滑动的方式插入,在所述突起部的前端部沿与所述突起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形成钩部,当该突起部配置在所述长孔的一个端部上时,该钩部与该长孔的周缘部处的所述第1端板的内表面抵接,在所述第2端板上设置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在所述突起部配置在所述长孔的所述一个端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罩体抵接而将所述罩体朝向所述长孔的另一个端部方向的滑动进行约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体的端部设置有向所述罩体的滑动方向突出的爪部,并且,在所述第2端板上形成有孔部,该孔部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罩体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爪部卡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端板构成所述壳体的侧板,并且,所述第2端板构成所述壳体的底板,所述长孔沿所述第1端板的上下方向而形成,所述一个端部是上端部,所述第2端板的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罩体的下端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体的所述相对的内表面的与所述突起部不同的位置处,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的第2突起部,在所述第1端板上形成第2长孔,该第2长孔供所述第2突起部以能够沿与所述突起部相同的方向滑动的方式插入,该第2长孔在其滑动方向的中途位置处形成缩径部,该缩径部用于在半径方向上压迫所述第2突起部而使所述第2突起部缩径,经过了所述缩径部的所述第2突起部与所述第2长孔的一个端部嵌合。

说明书 :

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音频用的混频器装置、录音装置等中使用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在音频用的混频器装置、录音装置等中使用的音响调节器中,为了屏蔽来自外部的电场、磁场,将构成框体的壳体由金属板构成。另外,出于提高由该金属制壳体构成的框体的外观设计性、操作性等目的,在框体的一部分中使用树脂制的罩体。
[0003]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气设备中,设备主体的机架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曲而构成的,在该机架的侧板部的表面,对通过弹性塑料或者合成橡胶形成的侧板单元板进行螺钉紧固。
[0004]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音频设备中,在框体(金属制壳体)的两个侧面安装有树脂制的侧面板。对比文件2中记载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在侧面板的内表面设置的L字状肋部和凸状肋部、与在框体的侧面设置的长孔和凹状沉头部嵌合,通过沿侧面滑动,利用一次操作将侧面板安装在框体上。
[0005] 在专利文献3中示出了下述结构,即,由树脂以箱型形成的机架的上方被机壳覆盖,将固定有侧面板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安装在该机壳的两个侧板上。在该专利文献3中,在板状部件上设置L字形状的弯曲片,与机壳的侧板的长孔卡合。而且,在该卡合状态下,板状部件、机壳的侧板、机架通过螺钉受到固定。
[0006]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4记载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由金属制的上部单元、和通过合成树脂成形的下侧外壳构成。上部单元在其上表面形成操作面,下侧外壳具有前板部、背板部、左侧板部、右侧板部以及底板部,以上部单元将该下侧外壳的上方覆盖的方式进行安装。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1-43893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23572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3:日本实公平7-13260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05582号公报
[0011] 在向金属制壳体的一部分上安装树脂制的罩体的情况下,如果是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螺钉紧固,则由于螺钉损伤外观的设计性,因此,不优选该方法。另外,如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所记载,在突出设置肋部、通过与壳体嵌合等进行固定的构造的情况下,拆装操作变容易,但是,当进行上表面的操作板面处的操作时等,如果施加外力,则有可能会发生脱落。
[0012] 另外,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音响调节器中,通过合成树脂将下侧外壳一体地形成,因此,外观设计性优异,但是,需要另外设置屏蔽板。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该框体构造将罩体以树脂制成而提高外观设计性,并且,易于进行壳体向罩体的安装,并且,当进行上表面的操作板面上的操作等时,罩体也不会简单地脱落。
[0014] 本发明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板面的金属制的壳体具有第1端板(实施方式中的侧板)和第2端板(实施方式中的底板),该第2端板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该第1端板上,且沿与所述第1端板相交叉的方向,并且,在所述第1端板上安装树脂制的罩体(实施方式中的侧面罩体),该罩体覆盖该第1端板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该罩体的与所述第1端板相对的内表面形成突起部(实施方式中的第1突起部),在所述第1端板上形成长孔(实施方式中的第1长孔),该长孔供所述突起部以能够沿该第1端板的表面滑动的方式插入,在所述突起部的前端部沿与所述突起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形成钩部,当该突起部配置在所述长孔的一个端部上时,该钩部与该长孔的周缘部处的所述第1端板的内表面抵接,在所述第2端板上设置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在所述突起部配置在所述长孔的所述一个端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罩体抵接而将所述罩体朝向所述长孔的另一个端部方向的滑动进行约束。
[0015] 在这种框体构造中,能够通过在金属制的壳体的第1端板上安装树脂制的罩体而提高外观设计性。
[0016] 而且,当向该壳体安装罩体时,将罩体的突起部插入至第1端板的长孔,并沿该长孔使罩体滑动,如果在长孔的一个端部上配置突起部,则突起部前端的钩部与第1端板的内表面抵接。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突起部与长孔的一个端部抵接,所以,向一个端部方向的进一步滑动受到约束,并且,由于钩部与第1端板的内表面抵接,所以,无法将突起部从长孔中拔出,变为防止拔出状态。但是,能够将突起部向长孔的另一个端部方向滑动,通过进行滑动,钩部能够解除与第1端板内表面抵接的状态而从长孔中拔出。因此,在突起部配置在长孔的一个端部而防止了拔出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安装第2端板,从而使第2端板的按压部与罩体抵接,将向长孔的另一个端部方向的滑动进行约束。
[0017] 即,在这种框体构造中,通过将罩体的突起部插入至第1端板的长孔而进行滑动,在将突起部配置在长孔的一个端部的状态下安装第2端板,由此,不依靠螺钉紧固等使用紧固件的手段,就能够将树脂制的罩体固定在金属制的壳体上,在这种组装状态下,罩体成为通过钩部而防止了从长孔中拔出,通过第2端板的按压部而使滑动受到约束的状态,因此不会不慎发生脱落。
[0018] 在这种情况下,第1端板可以构成壳体的上表面、底面、侧面、前面、后面中的任意一个表面,第2端板只要是以与第1端板交叉的方向配置即可。例如,在由第1端板构成壳体的上表面的情况下,第2端板可以构成与上表面交叉的侧面、前面、后面中的任意一个表面,在第1端板构成侧面的情况下,第2端板可以构成上表面、底面、前面、后面中的任意一个表面。
[0019] 在本发明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中,也可以在所述罩体的端部设置向所述滑动方向突出的爪部,并且,在所述第2端板上形成孔部,该孔部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罩体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爪部卡止。
[0020] 对于第2端板,其按压部与罩体抵接,能够约束罩体的滑动,并且,通过将爪部卡止在孔部中,还能够约束罩体向与第1端板的表面分离的方向的移动。
[0021] 在本发明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中,可以是下述情况,即,所述第1端板构成所述壳体的侧板,并且,所述第2端板构成所述壳体的底板,所述长孔沿所述第1端板的上下方向形成,所述一个端部是上端部,所述第2端板的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罩体的下端抵接。
[0022] 在将罩体的突起部插入至第1端板的长孔之后,将罩体相对于第1端板向上方滑动,而将突起部配置在长孔的上端部。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突起部配置在长孔的上端部,因此,罩体向上方的移动受到约束,但是,能够进行向下方的滑动。而且,通过在这种状态下安装形成壳体的底板的第2端板,由此,第2端板的按压部与罩体的下端抵接,罩体的向下方的移动也变为受到约束的状态,将罩体一体地固定在框体上。因此,当通过双手把持该音响调节器的两侧部而进行搬运时等,树脂制的罩体不会不慎脱落。
[0023] 在本发明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中,还可以形成下述结构,即,在所述罩体的所述相对的内表面的与所述突起部不同的位置处,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的第2突起部,在所述第1端板上形成第2长孔,该第2长孔供所述第2突起部以能够沿与所述突起部相同的方向滑动的方式插入,该第2长孔在其滑动方向的中途位置处形成缩径部,该缩径部用于在半径方向上压迫所述第2突起部而使所述第2突起部缩径,经过了所述缩径部的所述第2突起部与所述第2长孔的一个端部嵌合。
[0024] 当第2突起部经过第2长孔的缩径部时产生抵抗,因此,能够通过形成经过缩径部后将第2突起部配置在一个端部的状态,从而将第1端板和罩体之间的向反方向的滑动进行限制而设为暂时固定状态。因此,能够在框体的组装作业时,防止第1端板和罩体不慎脱落,提高组装操作性。
[0025] 发明的效果
[0026] 根据本发明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构造,通过树脂制的罩体提高外观设计性,并且,向金属制壳体的安装是将突起部沿第1端板的长孔滑动、安装第2端板的简单作业,另外,在该安装状态下,处于钩部卡止在长孔内的状态,当进行操作板面上的操作时等,即使向罩体施加外力也不会简单地脱落。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调节器的框体中的侧板与侧面罩体的分解斜视图。
[0028] 图2是从侧板的内表面侧观察到的在侧板的各长孔中插入了侧面罩体的突起部后的状态的正视图。
[0029] 图3是从图2所示的状态,将侧面罩体向上方滑动而暂时固定在侧板上的状态的正视图。
[0030] 图4是侧板的长孔与侧面罩体的突起部的嵌合状态的放大图,(a)表示第1突起部和第1长孔,(b)表示第2突起部和第2长孔。
[0031] 图5是音响调节器的分解斜视图。
[0032] 图6是从底面侧观察到的将音响调节器的底板进行拆分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0033] 图7是表示音响调节器整体的外观的斜视图。
[0034] 图8是沿图7的A-A线并省略一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
[0035] 标号的说明
[0036] 1…音响调节器,11…操作板面,12…操作件,12a…旋钮部,13…输入输出端子,14…脚部,21…壳体,22…侧面罩体(罩体),26…上侧罩体,27…侧板(第1端板),27…侧板,
28…底板(第2端板),34…电路基板,35…端子用孔部,41…上半部,42…下半部,51…第1突起部(突起部),52…第1长孔(长孔),53…第2突起部,54…第2长孔,54a…缩径部,55…孔部,56…支撑片,61…上半部,62…下半部,63…后部壁,64…钩部,65…突出片,66…爪部,
67…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8]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调节器1的外观的图,构成所谓的模拟混频器装置。另外,音响调节器1是控制电子音响设备的音响调节器,上表面的操作板面11上具有多个操作件12以及输入输出端子13,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是在将音频线等可自由拆卸地连接至输入输出端子13,经由该音频线等与其他的电子音响设备连接的状态下进行使用。此外,操作件12以及输入输出端子13大致设置在操作板面11的整个表面,但是,在图中仅记载一部分,通过虚线进行了省略。
[0039] 音响调节器1设置在桌面上等,而在安放好的状态下使用,音响调节器1的上下方向指的是,在安放好的状态下进行使用时的方向。另外,当进行音响调节器1的使用时,用户(操作者)位于音响调节器1的操作板面11的前方侧(图7的左下侧)。因此,以下说明的内容中,当没有特别说明时,将操作板面11的前方侧作为音响调节器1的前侧,将操作板面11的后方侧(图7的右上侧)作为音响调节器1的后侧。
[0040] 音响调节器1在上表面侧具有操作板面11,在下表面侧具有多个脚部14。
[0041] 另外,音响调节器1的框体如图5以及图6所示,由铝等金属制的壳体21、和安装在壳体21两个侧部的树脂制的侧面罩体(罩体)22构成。
[0042] 壳体21具有构成操作板面11的上侧罩体26、配置在该上侧罩体26的两个侧部的一对侧板(第1端板)27、将上述上侧罩体26以及两个侧板27所包围的空间的下方闭塞的底板(第2端板)28。
[0043] 另外,操作板面11主要在前半部上配置操作件12、在后半部上配置输入输出端子13,由于输入输出端子13的端子高度比操作件12高,因此,该操作板面11在前后方向的中途位置处弯曲,以沿这些操作件12以及输入输出端子13的端子高度的方式形成为后半部比前半部高出一段。另外,当将音响调节器1在安放好的状态下使用时,形成后部侧较高(厚),前部侧较低,为了使用户易于操作,操作板面11整体以随着朝向前部侧而降低的坡度倾斜地形成。
[0044] 此外,各种操作件12以及输入输出端子13安装在电路基板34上,在上侧罩体26的操作板面11上,形成用于将这些操作件12、输入输出端子13露出的多个孔部35。
[0045] 侧板27如图1~图3所示,为了安装在上侧罩体26的两个侧部上,上端缘形成与操作板面11的台阶部对应的曲柄形状,另外,通过在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弯曲,从而形成上半部41、和与该上半部41的下端连接的下半部42。在这种情况下,下半部42形成从前端向后端逐渐扩展的三角形板状,当安装在上侧罩体26上时,上半部41以直角配置在上侧罩体26上,与此相对,下半部42对应于上侧罩体26的后端部24的下端部的宽度比前端部25的下端的宽度小这一情况,而进行下述配置,即,以越是朝向下方而向后端部移动,越是向壳体21的内侧进入的方式进行倾斜。
[0046] 另外,在两个侧板27的上半部41上沿上下方向分别形成供后面所述的侧面罩体22的第1突起部51插入的第1长孔52、和供第2突起部53插入的第2长孔54。并且,在两个侧板27的下半部42的下端部上,沿前后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孔部55。
[0047] 另外,在上半部41的内表面侧沿前后方向并排地设置有多对上下成对的支撑片56,该上下成对的支撑片56用于保持将电路基板34的侧缘部夹持的状态。
[0048] 安装在该侧板27上的侧面罩体22与侧板27的外表面形状对应地,而以弯曲状态形成为上半部61和下半部62,该下半部62与侧板27的下半部42对应而形成为三角形状。另外,侧面罩体22的前端部大致形成为板状,但是,后端部以将上半部61与下半部62之间连结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后部壁63。
[0049] 另外,在侧面罩体22的上半部61上设置有插入至侧板27的各长孔52、54中的多个第1突起部51、第2突起部53。向侧板27的第1长孔52插入的侧面罩体22的第1突起部51,在其前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板片状的钩部64。该钩部64向与第1突起部51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扩展,以比第1突起部51的后端部更宽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向侧板27的第2长孔54插入的侧面罩体22的第2突起部53形成为纵向分割套筒状,以在半径方向上受到压迫则缩径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下述结构,即,纵向分割缝沿上下方向形成,通过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上受到压迫,从而进行缩径。
[0050] 供第1突起部51插入的侧板27的第1长孔52如图4(a)所示,其形成为上端部52a较窄,下端部52b较宽,通过向其较宽的下端部52b中将第1突起部51从前端的钩部64开始插入,沿第1长孔52向上方滑动,从而与上端部52a嵌合。此时,第1突起部51的前端的钩部64通过第1长孔52的背侧(侧板27的内表面侧)与第1长孔52的周缘部处的侧板27的内表面抵接。
[0051] 另一方面,供第2突起部53插入的侧板27的第2长孔54如图4(b)所示,以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将宽度方向尺寸变小的方式形成有缩径部54a,第2突起部53插入至第2长孔54的下端部54b,如果向上方滑动,则通过缩径部54a,使得纵向分割套筒在半径方向(前后方向)上受到压迫,从而变为缩径状态,通过进一步向上方滑动,从而经过缩径部54a而与第2长孔54的上端部54c嵌合。该上端部54c以比缩径部54a的宽度大、但是宽度比下端部54b小的方式形成,第2突起部53在向宽度方向进行少量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上端部54c嵌合。因此,如果该第2突起部53与第2长孔54的上端部54c嵌合,则在侧板27和侧面罩体22的前后方向上得到定位,成为相对于侧板27,防止了侧面罩体22向下方拔出的状态。
[0052] 此外,当第1突起部51与第1长孔52的上端抵接时,第2突起部53配置为与第2长孔54的上端略微分离的状态,上下方向的位定位仅通过第1突起部51进行。相反,第1突起部51即使在第1长孔52的上端部处,在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形成少量的间隙,第2突起部53也会由于在第2长孔54内受到压迫,而与第2长孔54的两个侧缘紧密接触,实现相对于与第2长孔
54正交的前后方向的定位。
[0053] 另外,如图1所示,在侧面罩体22的下半部62的下端,与所述侧板27的孔部55相同地,彼此隔开间隔地向与各突起部51、53相同的方向(与上半部61的表面正交的方向)突出形成有多个突出片65,在各突出片65的前端部的下表面,沿与突出片65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形成有爪部66。在将侧面罩体22安装在壳体21上的状态下,突出片65在壳体21的下表面(底板28的下表面)向两个侧板27的相对方向突出,爪部66呈从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状态。
[0054] 底板28用于闭塞通过上侧罩体26以及两个侧板27包围的空间的下方,形成为后端部的宽度比上侧罩体26的前端部的宽度小,从而,如图5以及图6所示,对应于这些宽度而形成为后端的宽度比前端的宽度小的梯形形状。另外,底板28的两个侧部分别通过螺钉紧固而固定在侧板27的下端部。因此,在底板28的周缘部设置有多个通孔33,该通孔33供用于在上侧罩体26以及侧板27上进行螺钉紧固的螺钉32插入。
[0055] 另外,在底板28的两个侧部上与爪部66相同地彼此隔开间隔而形成有多个孔部67,该多个孔部67用于与侧面罩体22下端的配置在侧板27的孔部55内的突出片65的爪部66卡合。
[0056] 此外,配置在音响调节器1内的电路基板34如图8所示,以其两个侧缘插入至侧板27的支撑片56之间的状态得到支撑,并且,在面内的多个部位处通过轴衬68固定在上侧罩体26上。
[0057] 另外,标号12a表示安装在操作件12上的旋钮部,标号72表示电源基板,标号74表示设置在操作板面11上的电平表,标号75表示电源开关。
[0058] 在组装这样构成的音响调节器1的情况下,在电路基板34的上表面通过软钎焊等将操作件12、输入输出端子13等部件固定,并且,在将电源基板72固定在电路基板34的背面的状态下,以将该电路基板34的上方覆盖的方式罩上上侧罩体26,通过轴衬68将电路基板34固定在上侧罩体26上,另外,将处于与侧面罩体22一体化状态的侧板27安装在上侧罩体
26上。此时,以将电路基板34的侧缘插入至侧板27的支撑片56之间的状态进行固定。
[0059] 然后,以将通过上述上侧罩体26和侧板27形成的空间闭塞的方式安装底板28。
[0060] 在该组装作业中,详细说明将侧板27与侧面罩体22一体化的作业。
[0061] 在针对侧板27以及侧面罩体22,将上半部41、61与下半部42、62对齐后的状态下,向侧板27的上半部41的各长孔52、54中插入侧面罩体22的上半部61的各突起部51、53。在这情况下,各长孔52、54由于下端部形成得较大,因此,各突起部51、53首先插入至长孔52、54的下端部。通过图2以及图4的实线表示了该状态。
[0062] 然后,从该图2以及图4的实线所示的状态,通过将侧面罩体22与侧板27在上下方向进行相对滑动,从而将侧面罩体22的两个突起部51、53配置在侧板27的长孔52、54的上端部52a、54c处。图3以及图4的双点划线表示该状态。在该图3以及图4的双点划线表示的状态中,第1突起部51的钩部64在第1长孔52的背侧(侧板27的内表面侧)与第1长孔52的周缘部处的侧板27的内表面抵接,另一方面,当第2突起部53经过第2长孔54的中途的缩径部54a时,纵向分割套筒在半径方向受到压迫,如图4(b)的箭头所示,在一端进行缩径之后,经过缩径部54a而使得缩径状态一部分被解除,以少量弹性变形的状态与第2长孔54的上端部54c嵌合。
[0063] 通过将该侧面罩体22相对于侧板27向上方滑动,侧面罩体22的下端部的突出片65变为配置在侧板27的孔部55内的状态。
[0064] 由此,对于侧面罩体22,第1突起部51与第2长孔52的上端抵接,使得将侧面罩体22向上方移动的方向上的滑动受到约束,并且,宽度较宽的钩部64与侧板27的内表面抵接而约束厚度方向的松动,并且,还通过第2突起部53的弹力约束前后方向的松动。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没有约束将侧面罩体22向下方移动的方向上的滑动,因此,如果从该图所示的状态出发,将侧面罩体22向下方滑动,则能够从侧板27脱离。
[0065] 然后,通过螺钉紧固等,对与该侧面罩体22一体化后的侧板27、和上侧罩体26进行固定。在该安装作业中,侧面罩体22与侧板27如前面所述,处于如果将侧面罩体22向下方滑动,则能够从侧板27脱离的状态,但是,侧面罩体22的第1突起部51的钩部64与侧板27的背面抵接,并且,第2突起部53经过第2长孔54的缩径部54a而与上端部54c嵌合,因此,在将侧面罩体22向下方滑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侧板27与钩部64的摩擦力、用于经过缩径部54a的第2突起部53的弹力等的力。或者说,侧面罩体22处于暂时固定在侧板27上的状态,能够防止在安装作业中使侧面罩体22从侧板27上不慎脱落。
[0066] 在上侧罩体26上安装有与该侧面罩体22一体化后的侧板27的状态下,被它们所包围的空间的下方变为开放状态,如图6所示,上侧罩体26的下端部以及两个侧板27的下端部配置为矩形的框状。另外,形成下述状态,即,侧面罩体22的突出片65配置在形成于侧板27的下端部上的孔部55内。
[0067] 而且,在将突出片65下表面的爪部66卡合在底板28的孔部67中的状态下,以将上侧罩体26以及两个侧板27所包围的空间闭塞的方式安装底板28,通过对它们进行螺钉紧固,从而组装封闭结构的框体。
[0068] 在如上述组装出的框体中,对于固定在侧板27上的侧面罩体22,在侧板27的长孔52、54内向上方的滑动、以及将突起部51、53从长孔52、54拔出方向的移动受到约束,并且,最后安装的底板28形成与侧面罩体22的突出片65抵接的状态,向下方的方向上的滑动也变为受到约束的状态,由此,侧面罩体22向任意一个方向的移动都受到约束,一体地组装在框体上。在该底板28的孔部67的周边,与侧面罩体22的突出片65抵接的部分形成本发明的按压部,在该按压部与侧面罩体22下端的突出片65的背面抵接的状态下,爪部66卡合在孔部
67中。该爪部66如前面所述,向下方突出,因此,通过卡合在孔部67内,还约束侧面罩体22的下端部向与侧板27分离的方向的移动。
[0069] 该音响调节器1放置在桌面上等而进行使用,但是,当对操作板面11的操作件12、输入输出端子13进行操作时等,由于手接触框体上表面的两个侧缘的动作等,有时会在将侧面罩体22的上端与侧板27分离的方向上施加外力,但是,由于靠近该上端的侧面罩体22的上半部61通过第1突起部51的钩部64而固定在侧板27上,因此,不会简单地脱落。
[0070] 另外,在搬运时,形成从两个侧部的下表面入手而从桌面上抬起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易于向侧面罩体22的下缘施加与侧板27分离的方向的外力,但是,由于侧面罩体22的突出片65下表面的爪部66卡合在底板28的孔部67中,因此与上端的情况相同,不会简单地脱落。
[0071] 由此,对于该框体,金属制的壳体21与树脂制的侧面罩体22一体化,它们被牢固地固定,因此,在进行操作板面11的各种操作、搬运等时,侧面罩体22不会从壳体21上脱落。
[0072]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0073] 例如,将第1突起部51的钩部64形成为板片状,但是,只要是当第1突起部配置在第1长孔的一个端部处时,与第1长孔的周缘部处的侧板的内表面抵接即可,也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后端部进行弯曲的前端部或者直径比后端部大的前端部等形状,只要是向与第1突起部51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形状即可。
[0074] 另外,通过螺钉紧固将侧板27固定在上侧罩体26上,但是,也可以通过螺钉紧固以外的固定方法进行固定。在这情况下,在侧板27上安装侧面罩体22,然后将侧板27螺钉紧固在上侧罩体26上,但是,也可以在将侧板27螺钉紧固在上侧罩体26上之后,将侧面罩体22安装在侧板27上。
[0075] 并且,也可以将侧板与其他的框体部件一体地形成。例如,可以是下述构造,即,与上侧罩体一体地形成,上侧罩体通过在端部进行弯曲而连续地形成侧板。另外,除了上侧罩体以外,也可以将底板和侧板一体地形成。
[0076] 另外,将侧板以及侧面罩体形成为由上半部和下半部构成的弯曲形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不弯曲的平板状。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将第1突起部和第1长孔、第2突起部和第2长孔各组合仅设置在上半部,但是,在将侧板以及侧面罩体形成为平板状的情况下,可以将第1突起部和第1长孔、第2突起部和第2长孔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的组合也配置在下半部。
[0077] 另外,通过将侧面罩体的爪部卡合在底板(第2端板)的孔部中,从而形成将侧面罩体的滑动约束的构造,但是,也可以将底板的侧面罩体端的至少一部分向上弯曲,形成向设置在侧面罩体下部的槽中嵌合而进行螺钉紧固的构造。
[0078]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左右双方的侧板,但是,也可以仅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中一方,另一方采用与本发明不同的框体构造。并且,本发明的第1端板包含配置在框体的前面或者后面、操作板面、底面中的任意一个面或者多个面的情况,本发明的第2端板配置在与该第1端板交叉的方向的面上。罩体(实施方式的侧面罩体)不限定于覆盖第1端板的外表面的整面,也可以覆盖表面的一部分。
[0079] 另外,通过设置第2突起部和第2长孔,形成具有上下方向的暂时固定功能、和前后方向的定位功能的结构,但是,也包含不具有这些第2突起部和第2长孔的结构。
[0080] 另外,使得由上侧罩体实现的操作板面的前部侧形成为比后部侧低,但是,也可以是没有台阶的平坦的操作板面。
[0081] 并且,形成通过侧板的支撑片对电路基板的周缘部进行支撑的结构,但是,该支撑片的支撑构造不是必要的结构。
[0082]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音响调节器,具有配置有多个操作件的操作板,根据该操作件的操作,控制对音频信号的信号处理,包含进行音频信号的混频处理的模拟混频器或者数字混频器、对进行混频处理的混频器引擎进行远程控制的调音台、与个人计算机(PC)进行连接并对在该PC上运行的音频处理应用(DAW等)进行远程控制的实体控制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