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大棚山药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457479.1

文献号 : CN10448847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韦俊

申请人 : 南通市乐悦实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大棚山药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包括土壤选择、薄膜颜色的选择、基肥选择、生长期管理、生长调节剂控制以及肥水管理、大棚中昼夜温差和二氧化碳控制等各种措施,最终经过本发明处理的大棚山药中多糖含量最高增加了19%。

权利要求 :

1.一种提高大棚山药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栽培:(1)搭设棚架,覆盖红色或紫色薄膜;

(2)对大棚中的土壤进行深翻35~45厘米,形成栽培沟,所述的土壤为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然后将基肥施入栽培沟内,所述基肥为每亩施猪粪或鸡粪或牛粪1000~2000千克、蔗渣500~800千克、草木灰200~300千克、尿素20~30千克,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大棚山药生长期间用肥料追施2次,大棚山药出苗整齐后每亩施1次500~1000千克的人粪尿肥,地下块茎进入旺盛生长盛期时,每亩追施20~30千克磷酸二氢钾、100~300千克饼肥;

采用高畦双行种植,畦宽0.9~1.2米,畦高25~30厘米,沟宽30厘米,大行距1.5~1.8米,小行距35~50厘米,株距40~45厘米;

(3)当大棚山药植株长至20~40cm时,对大棚山药进行搭架;架高在2米左右,正面呈“人”字型,侧面斜向交叉,隔7~8米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

(4)在山药长至10cm以上至开花之前的阶段,调控山药大棚内昼夜温差,使夜晚温度低于白天15~30℃;在山药开花至山药结果中期,采用CO2刺激,调控大棚内CO2浓度达到0.08-

0.13%;

(5)适时浇水,在生长初期和中期,当土壤湿度在50%以下时,及时对大棚山药进行补水,在生长后期,要控制水量,控制土壤中水分含量在50~70%;

(6)在植株长70~100cm时,喷施一次200~28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在生长中期用230~32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溶液再喷施一次;在整个生产期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7)适时采收:当植株叶子开始变黄后再采收,有利于多糖的累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大棚山药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所述基肥为每亩施牛粪2000千克、蔗渣500千克、草木灰300千克、尿素20千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大棚山药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所述的矮壮素的用量为,在植株长70cm时,喷施一次20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在生长中期用32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溶液再喷施一次。

说明书 :

一种提高大棚山药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大棚山药中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山药作为传统补益中药,对机体具有广泛的作用,既是慢性病患者的食疗佳肴,也是老少皆宜的功能食品,其活性成分山药多糖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山药多糖是大棚山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由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已成为近年来大棚山药研究的热点。许多研究证实,山药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肿瘤、降低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
[0003] 山药多糖可以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而使血糖降低,研究发现山药多糖具有保护胰岛细胞免受破坏或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作用,山药多糖还可以通过减少糖分的吸收而使血糖降低,黄绍华等研究了应用山药多糖后α-淀粉酶的酶活力变化,发现山药多糖可以抑制α-淀粉酶的酶活力,其抑制作用随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说明山药多糖对糖是一种α-淀粉酶抑制剂,可通过减少糖的吸收而降低血糖。此外,对血小板的检测还发现,山药多糖可以减少血小板的数量,从而改善微血管的循环,说明山药多糖在糖尿病的控制及预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见,山药多糖对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山药多糖的提取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然而,山药多糖的含量比较低,从而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大棚山药多糖的栽培方法,通过大棚栽培山药可以缓解储藏的压力,对山药种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在大棚中,可以方便的控制大棚的昼夜温差,以及通过二氧化碳控制来提高多糖的积累,并且还通过适当的栽培技术来提高多糖的含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提高大棚山药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栽培:
[0006] (1)搭设棚架,覆盖红色或紫色薄膜;
[0007] (2)对大棚中的土壤进行深翻35~45厘米,形成栽培沟,所述的土壤为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然后将基肥施入栽培沟内,所述基肥为每亩施猪粪或鸡粪或牛粪1000~2000千克、蔗渣500~800千克、草木灰200~300千克、尿素20~30千克,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0008] 大棚山药生长期间用肥料追施2次,大棚山药出苗整齐后每亩施1次500~1000千克的人粪尿肥,地下块茎进入旺盛生长盛期时,每亩追施20~30千克磷酸二氢钾、100~300千克饼肥;
[0009] 采用高畦双行种植,畦宽0.9~1.2米,畦高25~30厘米,沟宽30厘米,大行距1.5~1.8米,小行距35~50厘米,株距40~45厘米;
[0010] (3)当大棚山药植株长至20~40cm时,对大棚山药进行搭架;架高在2米左右,正面呈“人”字型,侧面斜向交叉,隔7~8米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
[0011] (4)在山药长至10cm以上至开花之前的阶段,调控山药大棚内昼夜温差,使夜晚温度低于白天15~30℃;在山药开花至山药结果中期,采用CO2刺激,调控大棚内CO2浓度达到0.08-0.13%;
[0012] (5)适时浇水,在生长初期和中期,当土壤湿度在50%以下时,及时对大棚山药进行补水,在生长后期,要控制水量,控制土壤中水分含量在50~70%;
[0013] (6)在植株长70~100cm时,喷施一次200~28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在生长中期用230~32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溶液再喷施一次;在整个生产期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0014] (7)适时采收:当植株叶子开始变黄后再采收,有利于多糖的累积。
[0015] 所述基肥为每亩施牛粪2000千克、蔗渣500千克、草木灰300千克、尿素20千克。
[0016] 所述的矮壮素的用量为,在植株长70cm时,喷施一次20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在生长中期用32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溶液再喷施一次。
[0017]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为:一种提高大棚山药中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栽培:
[0018] 一种提高大棚山药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栽培:
[0019] (1)搭设棚架,覆盖红色或紫色薄膜;
[0020] (2)对大棚中的土壤进行深翻45厘米,形成栽培沟,所述的土壤为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然后将基肥施入栽培沟内,所述基肥基肥为每亩施牛粪2000千克、蔗渣500千克、草木灰300千克、尿素20千克,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0021] 大棚山药生长期间用肥料追施2次,大棚山药出苗整齐后每亩施1次1000千克的人粪尿肥,地下块茎进入旺盛生长盛期时,每亩追施20千克磷酸二氢钾、300千克饼肥;
[0022] 采用高畦双行种植,畦宽1.2米,畦高30厘米,沟宽30厘米,大行距1.8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45厘米;
[0023] (3)当大棚山药植株长至30cm时,对大棚山药进行搭架;架高在2米左右,正面呈“人”字型,侧面斜向交叉,隔7米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
[0024] (4)在山药长至10cm以上至开花之前的阶段,调控山药大棚内昼夜温差,使夜晚温度低于白天20~30℃;在山药开花至山药结果中期,采用CO2刺激,调控大棚内CO2浓度达到0.11%;
[0025] (5)适时浇水,在生长初期和中期,当土壤湿度在50%以下时,及时对大棚山药进行补水,在生长后期,要控制水量,控制土壤中水分含量在55~60%;
[0026] (6)在植株长70cm时,喷施一次20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在生长中期用32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溶液再喷施一次,在整个生产期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0027] (7)适时采收:当植株叶子开始变黄后再采收,有利于多糖的累积。
[00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9] 在生长期,通过多重措施来控制大棚山药的生长,从而提高大棚山药多糖的含量。
[0030] 大棚选择红色或紫色的薄膜覆盖,可以增大红光或紫光的吸收,从而有利于大棚山药的生长。
[0031] 控制昼夜温差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来提高多糖的累积,在大棚中跟更容易实现。
[0032] 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大棚山药中的多糖含量,并且耗能低,成本增加少,方法简单,易于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4] 实施例1
[0035] 在大棚山药种植基地,搭设棚架,覆盖红色或紫色薄膜;
[0036] 对大棚中的土壤进行深翻35~45厘米,形成栽培沟,所述的土壤为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然后将基肥施入栽培沟内,所述基肥为每亩施猪粪或鸡粪或牛粪1000千克、蔗渣800千克、草木灰300千克、尿素20千克,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0037] 大棚山药生长期间用肥料追施2次,大棚山药出苗整齐后每亩施1次1000千克的人粪尿肥,地下块茎进入旺盛生长盛期时,每亩追施20千克磷酸二氢钾、100千克饼肥;
[0038] 采用高畦双行种植,畦宽0.9米,畦高25厘米,沟宽30厘米,大行距1.5米,小行距35厘米,株距40厘米;
[0039] (3)当大棚山药植株长至20cm时,对大棚山药进行搭架;架高在2米左右,正面呈“人”字型,侧面斜向交叉,隔7米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
[0040] (4)在山药长至10cm以上至开花之前的阶段,调控山药大棚内昼夜温差,使夜晚温度低于白天15~30℃;在山药开花至山药结果中期,采用CO2刺激,调控大棚内CO2浓度达到0.08%;
[0041] (5)适时浇水,在生长初期和中期,当土壤湿度在50%以下时,及时对大棚山药进行补水,在生长后期,要控制水量,控制土壤中水分含量在50左右;
[0042] (6)在植株长70cm左右时,喷施一次20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在生长中期用32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溶液再喷施一次;在整个生产期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0043] (7)适时采收:当植株叶子开始变黄后再采收,有利于多糖的累积。
[0044] 本发明的大棚山药多糖经测定,活性多糖平均增加15%。
[0045] 实施例2
[0046] 在山药种植基地,搭设棚架,覆盖红色或紫色薄膜;
[0047] 对大棚中的土壤进行深翻45厘米,形成栽培沟,所述的土壤为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然后将基肥施入栽培沟内,所述基肥基肥为每亩施牛粪2000千克、蔗渣500千克、草木灰300千克、尿素20千克,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0048] 大棚山药生长期间用肥料追施2次,大棚山药出苗整齐后每亩施1次1000千克的人粪尿肥,地下块茎进入旺盛生长盛期时,每亩追施20千克磷酸二氢钾、300千克饼肥;
[0049] 采用高畦双行种植,畦宽1.2米,畦高30厘米,沟宽30厘米,大行距1.8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45厘米;
[0050] 当大棚山药植株长至30cm时,对大棚山药进行搭架;架高在2米左右,正面呈“人”字型,侧面斜向交叉,隔7米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
[0051] 在山药长至10cm以上至开花之前的阶段,调控山药大棚内昼夜温差,使夜晚温度低于白天20~30℃;在山药开花至山药结果中期,采用CO2刺激,调控大棚内CO2浓度达到0.11%;
[0052] 适时浇水,在生长初期和中期,当土壤湿度在50%以下时,及时对大棚山药进行补水,在生长后期,要控制水量,控制土壤中水分含量在55~60%;
[0053] 在植株长70cm时,喷施一次20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在生长中期用32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溶液再喷施一次,在整个生产期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0054] 适时采收:当植株叶子开始变黄后再采收,有利于多糖的累积。
[0055] 本发明的大棚山药多糖经测定,活性多糖平均增加19%。
[0056] 实施例3
[0057] 在山药种植基地,搭设棚架,覆盖红色或紫色薄膜;
[0058] 对大棚中的土壤进行深翻40厘米左右,形成栽培沟,所述的土壤为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然后将基肥施入栽培沟内,所述基肥为每亩施鸡粪1500千克、蔗渣600千克、草木灰250千克、尿素25千克,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0059] 大棚山药生长期间用肥料追施2次,大棚山药出苗整齐后每亩施1次750千克的人粪尿肥,地下块茎进入旺盛生长盛期时,每亩追施25千克磷酸二氢钾、200千克饼肥;
[0060] 采用高畦双行种植,畦宽1米,畦高26厘米,沟宽30厘米,大行距1.6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42厘米;
[0061] (3)当大棚山药植株长至30cm时,对大棚山药进行搭架;架高在2米左右,正面呈“人”字型,侧面斜向交叉,隔8米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
[0062] (4)在山药长至10cm以上至开花之前的阶段,调控山药大棚内昼夜温差,使夜晚温度低于白天15~30℃;在山药开花至山药结果中期,采用CO2刺激,调控大棚内CO2浓度达到0.13%;
[0063] (5)适时浇水,在生长初期和中期,当土壤湿度在50%以下时,及时对大棚山药进行补水,在生长后期,要控制水量,控制土壤中水分含量在65%左右;
[0064] (6)在植株长70cm左右时,喷施一次22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在生长中期用25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溶液再喷施一次;在整个生产期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0065] (7)适时采收:当植株叶子开始变黄后再采收,有利于多糖的累积。
[0066] 本发明的大棚山药多糖经测定,活性多糖平均增加17%。
[006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