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平台及设有该负载平台的无人飞行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782751.3

文献号 : CN10449483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长隆李潇

申请人 : 湖南基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平台,包括支撑脚架、围框及底架,支撑脚架包括第一支撑脚架及相对第一支撑脚架设置的第二支撑脚架,第一支撑脚架与第二支撑脚架均包括降落部及设置于该降落部两端的支撑部;围框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第一连接件分别安装于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及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第一横杆两端及第二横杆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底架包括第二连接件及第三横杆,第二连接件分别安装于第一支撑脚架的降落部及第二支撑脚架的降落部,第三横杆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件。如此,大型物件等物品可放置于该容置空间,装卸简单,且使用方便。此外,增加了该负载平台的刚度及抗振性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负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脚架,包括第一支撑脚架及相对所述第一支撑脚架设置的第二支撑脚架,所述第一支撑脚架与所述第二支撑脚架均包括降落部及设置于该降落部两端的支撑部;

围框,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及所述第二横杆成对设置,所述第一横杆及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一支撑脚架和所述第二支撑脚上对应的所述支撑部两两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所述第一横杆两端及所述第二横杆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形成所述围框;

底架,包括第二连接件及第三横杆,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降落部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降落部,所述第三横杆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形成所述底架;

其中,所述围框、底架、第一支撑脚架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形成一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两端及所述第二横杆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三横杆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相匹配的第一主卡扣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相匹配的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卡扣部一侧,所述第二卡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卡扣部远离其开口端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卡扣部、第一卡扣部及所述第二卡扣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卡扣部包括第一支撑座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支撑座及所述第一侧板形成一可夹持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的夹持位,所述第一卡扣部固接于所述第一主卡扣部其中一第一侧板外侧,所述第二卡扣部固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降落部与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脚架的降落部及支撑部均采用U型型材制成,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自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降落部两端弯折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自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降落部两端弯折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架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均具有呈U型的外圆弧面及内圆弧面,所述第一支撑脚架与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内圆弧面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与降落部的连接处的外侧圆弧过渡,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与降落部的连接处的外侧圆弧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呈抛物线状,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也呈抛物线状,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距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的距离,自所述第一支撑脚架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底部至顶部逐渐减小。

10.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飞行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负载平台,所述飞行器本体安装于所述负载平台。

说明书 :

负载平台及设有该负载平台的无人飞行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载平台及设有该负载平台的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以及航拍等需求,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研究逐渐成为无人飞行器研究的热点。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效费比高、无人员伤亡风险及可涉足较恶劣环境工作等优点,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低空侦查、气象勘测、航空摄影等。
[0003] 目前,无人机负载平台主要采用螺栓连接或吊挂结构实现,作为普通用户拆装需要专业工具,且装卸操作复杂,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人机负载平台装卸操作复杂、使用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卸便利的负载平台及设有该负载平台的无人飞行器。
[0005] 一种负载平台,包括:
[0006] 支撑脚架,包括第一支撑脚架及相对所述第一支撑脚架设置的第二支撑脚架,所述第一支撑脚架与所述第二支撑脚架均包括降落部及设置于该降落部两端的支撑部;
[0007] 围框,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及所述第二横杆成对设置,所述第一横杆及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一支撑脚架和所述第二支撑脚上对应的所述支撑部两两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所述第一横杆两端及所述第二横杆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形成所述围框;
[0008] 底架,包括第二连接件及第三横杆,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降落部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降落部,所述第三横杆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形成所述底架;
[0009] 其中,所述围框、底架、第一支撑脚架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形成一容置空间。
[0010]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杆两端及所述第二横杆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三横杆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0011]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相匹配的第一主卡扣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相匹配的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卡扣部一侧,所述第二卡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卡扣部远离其开口端的另一端。
[0012]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卡扣部、第一卡扣部及所述第二卡扣部一体成型。
[0013]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卡扣部包括第一支撑座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支撑座及所述第一侧板形成一可夹持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的夹持位,所述第一卡扣部固接于所述第一主卡扣部其中一第一侧板外侧,所述第二卡扣部固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外侧。
[0014]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降落部与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脚架的降落部及支撑部均采用U型型材制成,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自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降落部两端弯折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自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降落部两端弯折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
[0015]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脚架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均具有呈U型的外圆弧面及内圆弧面,所述第一支撑脚架与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内圆弧面相对设置。
[0016]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与降落部的连接处的外侧圆弧过渡,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与降落部的连接处的外侧圆弧过渡。
[0017]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呈抛物线状,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也呈抛物线状,所述第一支撑脚架的支撑部距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支撑部的距离,自所述第一支撑脚架及所述第二支撑脚架的底部至顶部逐渐减小。
[0018] 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所述无人飞行器还包括上述负载平台,所述飞行器本体安装于所述负载平台。
[0019] 上述负载平台及设有该负载平台的无人飞行器,大型物件等物品可放置于该容置空间,承载于该围框及底架,无人飞行器本体安装于该第一支撑脚架及第二支撑脚架,从而将物品等进行运送或进行其他应用,装卸简单,且使用方便。与此同时,该负载平台还作为无人飞行器的降落支架,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及第三横杆将第一支撑脚架及第二支撑脚架连接,增加了该负载平台的刚度,提高了连接强度及抗振性能,避免无人机飞行器受到剧烈冲击力而损坏,从而提高了无人机飞行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较佳实施例中的无人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所示无人飞行器的负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图1所示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 如图1及图2所示,本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负载平台10,包括支撑脚架12、围框14及底架16,该围框14、底架16、支撑脚架12形成一容置空间。
[0028] 该支撑脚架12包括第一支撑脚架122及第二支撑脚架124,该第一支撑脚架122与该第二支撑脚架124相对设置,该第一支撑脚架122及该第二支撑脚架124均包括降落部及支撑部。具体地,该第一支撑脚架122包括第一降落部1222及设置于该第一降落部1222两端的第一支撑部1224,该第二支撑脚架124包括第二降落部1242及设置于该第二降落部1242两端的第二支撑部1244。
[0029] 该围框14包括第一连接件142、第一横杆144及第二横杆146,该第一横杆144及该第二横杆146成对设置,每个第一支撑部1224及第二支撑部1244上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连接件142,该第一横杆144两端及该第二横杆146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连接件142,以形成围框14。
[0030] 该底架16包括第二连接件162及第三横杆164,该第二连接件162分别安装于该第一降落部1222及该第二降落部1242,该第三横杆164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二连接件162,以形成该底架16。
[0031] 如此,大型物件等物品可放置于该容置空间,承载于该围框14及底架16,无人飞行器本体安装于该第一支撑脚架122及第二支撑脚架124,从而将物品等进行运送或进行其他应用,装卸简单,且使用方便。此外,该负载平台10还作为无人飞行器的降落支架,第一横杆144、第二横杆146及第三横杆164将第一支撑脚架122及第二支撑脚架124连接,增加了该负载平台10的刚度,提高了连接强度及抗振性能,避免无人机飞行器受到剧烈冲击力而损坏,从而提高了无人机飞行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0032]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横杆144及该第二横杆146两端分别卡接于该第一连接件142,第三横杆164两端分别卡接于该第二连接件162。
[0033]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142包括与该第一支撑部1224或第二支撑部1244相匹配的第一主卡扣部1422,以及分别与该第一横杆144及该第二横杆146相匹配的第一卡扣部1424和第二卡扣部1426,该第一卡扣部1424设置于该第一主卡扣部1422一侧,该第二卡扣部1426设置于该第一主卡扣部1422远离其开口端的另一端。
[0034] 第一主卡扣部1422的开口的张开方向与第一卡扣部1424的开口的张开方向相垂直,该第二卡扣部1426的开口的张开方向与第一卡扣部1424的开口的张开方向垂直,从而使第一主卡扣部1422、第一卡扣部1424及第二卡扣部1426可分别卡接于两两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撑部1224、第一横杆144及第二横杆146,以及分别卡接于两两相互垂直的第二支撑部1244、第一横杆144及第二横杆146。
[0035] 更具体地,该第一连接件142为四个,分别卡持于该第一支撑脚架122的两第一支撑部1224及第二支撑脚架124的两第二支撑部1244,该第一主卡扣部1422、第一卡扣部1424及第二卡扣部1426一体成型。
[0036] 如图3所示,该第一主卡扣部1422包括第一支撑座1423及连接于该第一支撑座1423两侧的第一侧板1425,该第一支撑座1423及该第一侧板1425形成一可夹持该第一支撑部1224或该第二支撑部1244的夹持位1428。该第一卡扣部1424固接于该第一主卡扣部1422其中一个第一侧板1425外侧,该第二卡扣部1426固接于该第一支撑座1423外侧。
[0037] 也就是说,第一支撑座1423与第一侧板1425形成一端开口的夹持位1428,该第一侧板1425相对设置于该第一支撑座1423两侧,第一卡扣部1424固接于其中一侧板相对另一侧板远离该另一侧板的一侧,第二卡扣部1426固接于该第一支撑座1423远离开口的一端。
[0038] 如此,该第一连接件142的第一主卡扣部1422卡持于该第一支撑部1224,及第二支撑部1244,第一横杆144卡持于该第一卡扣部1424,第二横杆146卡持于该第二卡扣部1426,从而将第一横杆144及第二横杆146连接于该第一支撑脚架122及第二支撑脚架124,形成围框14。
[003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件162包括第二主卡扣部1622及连接于该第二主卡扣部1622一侧的第三卡扣部1624,该第二主卡扣部1622卡持于第一降落部1222及第二降落部1242,该第三横杆164两端卡持于该第三卡扣部1624。第二主卡扣部1622和第三卡扣部1624的开口的张开方向相互垂直,从而使第二主卡扣部1622与第三卡扣部1624可分别卡接于第一降落部1222、第二降落部1242及第三横杆164。
[0040] 具体地,该第二连接件162为4个,分成两对,一对间隔卡持于第一降落部1222,另一对间隔设置于该第二降落部1242。更具体地,其中一对第二连接件162将第一降落部1222均匀分为三段,另一对第二连接件162将该第二降落部1242均匀分为三段。如此,可使物件放置于底架16时,第三横杆164、第一支撑脚架122及第二支撑脚架124均匀受力。
[0041]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降落部1222与第一支撑部1224,以及第二降落部1242及第二支撑部1244均采用U型型材制成,该第一支撑部1224自该第一降落部1222两端弯折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该第二支撑部1244自该第二降落部1242两端弯折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
[0042] 具体地,该第一支撑脚架122与该第二支撑脚架124相对设置,该第一支撑脚架122及该第二支撑脚架124均具有呈U型的内圆弧面126及外圆弧面128,该第一支撑脚架122与该第二支撑脚架124的内圆弧面126相对。也就是说,该型材呈U形,则第一支撑脚架122凹陷的一侧,与第二支撑脚架124凹陷的一侧相对。
[0043] 更具体地,该第一支撑部1224与第一降落部1222的连接处的外侧圆弧过渡,该第二支撑部1244与第二降落部1242的连接处的外侧圆弧过渡。也就是说,该第一支撑部1224与该第一降落部122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支撑部1244及第二降落部1242的连接处凸出的一侧圆弧过渡。如此,在无人飞行器降落过程中,第一支撑部1224与该第一降落部122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支撑部1242及第二降落部1244的连接处凸出的一侧首先接触地面,使第一支撑脚架122及第二支撑脚架124可在地面滑动,减小与地面的摩擦力,进而减小无人飞行器降落的振动。
[0044]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该第一支撑部1224呈抛物线状,该第二支撑部1244也呈抛物线状,该第一支撑部1224距该对应的第二支撑部1244的距离,自该第一支撑脚架122及第二支撑脚架124的底部至顶部逐渐减小。
[0045] 如此,当无人飞行器在降落过程中,首先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该无人飞行器本体继续朝向地面运动,第一降落部1222及第二降落部1242与地面接触,地面给予第一降落部1222及第二降落部1242支撑力,由于该第一支撑部1224及第二支撑部1244呈抛物线状,则将直接作用于该支撑部与无人飞行器连接处的作用力转化为第一支撑部1224及第二支撑部1244的弯折力,减小了无人机飞行器降落时候的振动,避免该第一支撑脚架122及第二支撑脚与无人飞行器本体的连接处由于受力过大而容易损坏。
[0046] 如图1所示,一种无人飞行器100,包括飞行器本体20,还包括上述负载平台10,该无人飞行器100本体安装于该负载平台10。
[0047] 具体地,该第一支撑部1224及第二支撑部1244分别连接于该无人飞行器100本体。
[0048] 上述负载平台10及设有该负载平台10的无人飞行器100,大型物件等物品可放置于该容置空间,承载于该围框14及底架16,无人飞行器100本体安装于该第一支撑脚架122及第二支撑脚架124,从而将物品等进行运送或进行其他应用,装卸简单,且使用方便。与此同时,该负载平台10还作为无人飞行器100的降落支架,第一横杆144、第二横杆146及第三横杆164将第一支撑脚架122及第二支撑脚架124连接,增加了该负载平台10的刚度,提高了连接强度及抗振性能,避免无人机飞行器受到剧烈冲击力而损坏,从而提高了无人机飞行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0049] 以上该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