瘘管盖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515727.3

文献号 : CN10454626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渡边英夫

申请人 : 旭化成医疗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将主体部和塞体部连结起来的连结部的白化的瘘管盖。瘘管盖(30)的特征在于,具有:主体部(31),其为管状,基端(31b)与管(2a)的末端部(2c)连接,且与管连通;塞体部(33),其具有包围主体部的顶端(31a)的筒状部(33h),该塞体部安装在该顶端;连结部(35),其将主体部和筒状部连结起来,在塞体部被自顶端卸下、主体部的管轴线(A1)与筒状部的筒轴线(A3)配置为平行的状态下,连结部(35)具有:主体部侧部分(41),其自主体部向顶端侧倾斜地延伸;塞体部侧部分(43),其自塞体部向顶端侧倾斜地延伸;中间弯曲部分(45),其位于主体部侧部分与塞体部侧部分之间,向基端侧呈凸状弯曲。

权利要求 :

1.一种瘘管盖,该瘘管盖安装在管的末端部,其特征在于,该瘘管盖具有:

主体部,其为管状,基端与上述末端部连接,且与上述管连通;

塞体部,其具有包围上述主体部的顶端的筒状部,该塞体部安装于该顶端;

连结部,其将上述主体部的外侧面和上述筒状部的外侧面连结起来,在上述塞体部被自上述顶端卸下、上述主体部的管轴线和上述筒状部的筒轴线配置为平行的状态下,上述连结部具有:

主体部侧部分,其自上述主体部的外侧面向上述顶端侧倾斜地延伸;

塞体部侧部分,其自上述塞体部的上述筒状部的外侧面向上述顶端侧倾斜地延伸;

中间弯曲部分,其位于上述主体部侧部分与上述塞体部侧部分之间,向上述基端侧呈凸状弯曲,上述连结部具有:

第1弯曲部分,其位于上述主体部侧部分与上述中间弯曲部分之间,以比上述中间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向上述基端侧呈凸状弯曲;

第2弯曲部分,其位于上述塞体部侧部分与上述中间弯曲部分之间,以比上述中间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向上述基端侧呈凸状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瘘管盖,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具有第3弯曲部分,

该第3弯曲部分位于上述主体部侧部分与上述第1弯曲部分之间,向上述顶端侧呈凸状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瘘管盖,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具有第4弯曲部分,

该第4弯曲部分位于上述塞体部侧部分与上述第2弯曲部分之间,向上述顶端侧呈凸状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瘘管盖,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具有第4弯曲部分,

该第4弯曲部分位于上述塞体部侧部分与上述第2弯曲部分之间,向上述顶端侧呈凸状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瘘管盖,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侧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上述主体部的管轴线方向倾斜40°~60°,上述塞体部侧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上述主体部的管轴线方向倾斜40°~60°。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瘘管盖,其特征在于,上述筒状部具有供上述顶端插入的插入口,在上述塞体部被自上述顶端取下的状态下,上述筒状部的上述插入口向上述顶端侧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瘘管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筒状部的内侧面和上述顶端的外侧面形成有凹凸嵌合部,该凹凸嵌合部彼此卡合而用于限制上述塞体部绕上述管轴线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瘘管盖,其特征在于,该瘘管盖还具有夹持构件,该夹持构件设在上述主体部的外侧面且与该外侧面相对,上述夹持构件具有开闭操作部,在该夹持构件的开闭操作时该开闭操作部被朝向上述主体部按压,上述开闭操作部在上述主体部的管轴线方向上位于比上述基端靠上述顶端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瘘管盖,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操作部具有下压面,该下压面与进行开闭操作时的按压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瘘管盖,其特征在于,上述夹持构件具有插入引导面,该插入引导面相对于夹持对象物的插入方向朝向上述顶端侧倾斜,用于引导该夹持对象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瘘管盖,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上述塞体部和上述连结部一体成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瘘管盖,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上述塞体部和上述连结部一体成形。

13.一种瘘管盖,该瘘管盖安装在管的末端部,其特征在于,该瘘管盖具有:

主体部,其为管状,基端与上述管的上述末端部连接,且与上述管连通;

塞体部,其具有包围上述主体部的顶端的筒状部,该塞体部安装于上述顶端;

连结部,其将上述主体部的外侧面和上述筒状部的外侧面连结起来,上述连结部具有:主体部侧部分,其自上述主体部的外侧面向上述顶端侧倾斜地延伸;

塞体部侧部分,其自上述塞体部的上述筒状部的外侧面向上述基端侧倾斜地延伸;

中间连接部,其将上述主体部侧部分和上述塞体部侧部分连接起来,上述中间连接部具有:基端侧部分,其与上述主体部侧部分连接,向上述基端侧呈凸状弯曲;顶端侧部分,其与上述塞体部侧部分连接,向上述顶端侧呈凸状弯曲。

说明书 :

瘘管盖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瘘管盖(日文:シャントキャップ)。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这样的领域中的技术,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瘘管盖。该瘘管盖由塑料材料构成,包括:主体部,其为筒状;塞体部,其安装在该主体部的顶端;连结部,其将主体部和塞体部连结起来,主体部、塞体部和连结部一体成形。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794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 在这种瘘管盖中,在将塞体部安装于主体部的顶端时,有时会在被强制弯曲了的连结部的局部产生过大的应力,而有可能导致在连结部的局部出现塑料材料的白化现象。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将主体部和塞体部连结起来的连结部的白化的瘘管盖。
[000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 本发明的瘘管盖安装在管的末端部,其特征在于,该瘘管盖具有:主体部,其为管状,基端与末端部连接,且与管连通;塞体部,其具有包围主体部的顶端的筒状部,该塞体部安装于该顶端;连结部,其将主体部的外侧面和筒状部的外侧面连结起来,在塞体部被自顶端卸下、主体部的管轴线与筒状部的筒轴线配置为平行的状态下,连结部具有:主体部侧部分,其自主体部的外侧面向顶端侧倾斜地延伸;塞体部侧部分,其自塞体部的筒状部的外侧面向顶端侧倾斜地延伸;中间弯曲部分,其位于主体部侧部分与塞体部侧部分之间,向基端侧呈凸状弯曲。
[0011] 在上述瘘管盖中,连结部为上述那样的形状,因此在欲将塞体部安装在主体部的顶端时,在弯曲变形的连结部产生的弯曲应力容易分散开。因此,能够避免弯曲应力集中于连结部的一个部位,从而能够抑制连结部白化。
[0012] 另外,也可以是,连结部具有:第1弯曲部分,其位于主体部侧部分与中间弯曲部分之间,以比中间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向基端侧呈凸状弯曲;第2弯曲部分,其位于塞体部侧部分与中间弯曲部分之间,以比中间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向基端侧呈凸状弯曲。这样的结构也有助于使在连结部产生的弯曲应力分散。
[0013] 另外,也可以是,连结部具有第3弯曲部分,该第3弯曲部分位于主体部侧部分与第1弯曲部分之间,向顶端侧呈凸状弯曲。这样的结构也有助于使在连结部产生的弯曲应力分散。
[0014] 另外,也可以是,连结部具有第4弯曲部分,该第4弯曲部分位于塞体部侧部分与第2弯曲部分之间,向顶端侧呈凸状弯曲。这样的结构也有助于使在连结部产生的弯曲应力分散。
[0015] 另外,也可以是,主体部侧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主体部的管轴线方向倾斜40°~60°,塞体部侧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主体部的管轴线方向倾斜40°~60°。采用该结构,能够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效果。
[0016] 另外,也可以为是,筒状部具有供顶端插入的插入口,在塞体部被自顶端卸下了的状态下,筒状部的插入口向顶端侧开口。
[0017] 另外,也可以为是,在筒状部的内侧面和顶端的外侧面形成有凹凸嵌合部,该凹凸嵌合部彼此卡合而用于限制塞体部绕管轴线旋转。采用该结构,能够利用凹凸嵌合部限制塞体部绕管轴线旋转,因此能够避免连结部发生扭曲。结果,能够避免在连结部产生扭曲应力,从而能够提高白化抑制效果。
[0018] 另外,也可以为是,本发明的瘘管盖还具有夹持构件,该夹持构件设在主体部的外侧面且与该外侧面相对,夹持构件具有开闭操作部,在该夹持构件的开闭操作时该开闭操作部被朝向主体部按压,开闭操作部在主体部的管轴线方向上位于比基端靠顶端侧的位置。采用该结构,在夹持构件的开闭操作时,使用者的手指难以与基端、管的末端部接触,从而能够维持末端部的清洁性。另外,也可以为是,开闭操作部具有下压面,该下压面与进行开闭操作时的按压方向垂直。
[0019] 另外,也可以是,夹持构件具有插入引导面,该插入引导面相对于夹持对象物的插入方向朝向上述顶端侧倾斜,用于引导该夹持对象物。采用该结构,能够使夹持对象物一边被插入引导面引导一边被顺畅地插入夹持构件。
[0020] 另外,也可以是,主体部、塞体部和连结部一体成形。
[0021] 本发明的瘘管盖安装在管的末端部,其特征在于,该瘘管盖具有:主体部,其为管状,基端与管的末端部连接,且与管连通;塞体部,其具有包围主体部的顶端的筒状部,该塞体部安装于顶端;连结部,其将主体部的外侧面和筒状部的外侧面连结起来,连结部具有:主体部侧部分,其自主体部的外侧面向顶端侧倾斜地延伸;塞体部侧部分,其自塞体部的筒状部的外侧面向基端侧倾斜地延伸;中间连接部,其将主体部侧部分和塞体部侧部分连接起来,中间连接部具有:基端侧部分,其与主体部侧部分连接,向基端侧呈凸状弯曲;顶端侧部分,其与塞体部侧部分连接,向顶端侧呈凸状弯曲。
[0022] 发明的效果
[0023]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将主体部和塞体部连结起来的连结部的白化的瘘管盖。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瘘管盖的血液净化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5] 图2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瘘管盖的血液回路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6]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瘘管盖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7] 图4是表示图3中的瘘管盖的主视图。
[0028] 图5是表示图3中的瘘管盖的侧视图。
[0029] 图6是放大表示图3中的瘘管盖的连结部的主视图。
[0030] 图7是表示图3中的瘘管盖的第2状态的主视图。
[0031] 图8是表示图7中的瘘管盖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瘘管盖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瘘管盖的血液净化装置进行说明。
[0033] 血液净化装置1采用能够应对各种治疗模式的两面式,在正面侧的回路安装部11安装血液类板回路,在打开右门12时暴露的右面侧的回路安装部(省略图示)安装液体类板回路。例如,在作为通过体外循环从血液中去除病因物质的技术的血液分离模式(日文:アフェレシスモード)中,血液类的板回路安装于正面侧的回路安装部11,在右面侧的回路安装部安装有血浆类的板回路。另外,在腹水模式中,过滤类的板回路安装在正面侧,浓缩类的板回路安装在右面侧。
[0034] 以下,参照图2,将用于持续徐缓式血液过滤疗法(CRRT)的血液板回路2作为液体回路(例如,透析用回路)的一例进行说明。CRRT是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的长时间且缓慢的体液调整疗法。在CRRT中,需要构成这样的循环回路:利用血液过滤器对血液进行净化处理,对处理后的血液适当添加补充液,之后,使血液循环。
[0035] 血液板回路(以下,称作“血液回路”)2具有用于将血液送入血液过滤器的上游侧的线路(以下,称作“动脉线路”)21和供经血液过滤器净化处理后的血液流动的下游侧的线路(以下,称作“静脉线路”)22。
[0036] 动脉线路21和静脉线路22通常由氯乙烯制的管2a构成,动脉线路21和静脉线路22被倒L字状的板2b一体化。另外,在动脉线路21的两个部位配置有无空气压力腔室(以下,称作“压力腔室”)3,在该两个部位之间隔着设置于血液泵13(参照图1)的血液泵管24。一个压力腔室3在血液引出侧与管2a连接,另一个压力腔室3在成为血液过滤器侧的入口侧与管2a连接。
[0037] 如图1所示,在血液净化装置1的正面侧的回路安装部11安装有血液过滤器的保持件14、血液泵13等。另外,在回路安装部11设有供血液回路2的压力腔室3安装的腔室安装部15。腔室安装部15的受压口16与用于检测血液回路2的内压的压力传感器(省略图示)连通。
[0038] 管2a的末端部2c是最终要与瘘管部连接的部位,所以需要维持清洁性。因此,为了例如在治疗的准备作业中使作业人员等难以与末端部2c接触,而在各末端部2c安装瘘管盖30。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将设在动脉线路21和静脉线路22各自的管2a的末端部2c的插头
2e插入瘘管盖30的主体部31内,使围绕插头2e的自旋锁2d与瘘管盖30的基端侧外螺纹部
31f螺纹结合,由此分别安装上瘘管盖30。
[0039] 接着,参照图3~图8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瘘管盖30的结构。
[0040] 瘘管盖30由例如聚丙烯等树脂材料构成,通过例如注塑成型成形。瘘管盖30包括:主体部31,其为圆管状,具有与管2a连通的中空部;塞体部33,其安装于主体部31的顶端
31a;连结部35,其将主体部31和塞体部33连结起来。主体部31、塞体部33和连结部35如上述那样通过注塑成型等一体成形。连结部35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从而图3~图6等所示的瘘管盖30的形状能够独立维持,但是能够通过人的手容易地使连结部35弯曲。
[0041] 在此,图3~图6图示了塞体部33被自主体部31卸下了的状态下的瘘管盖30。通过注塑成型等刚刚成形后的瘘管盖30也是图3~图6的状态。相对于此,图7和图8图示了塞体部33安装于主体部31后的状态。以下,在区别两者时,将图3~图6的状态称作第1状态,将图7和图8的状态称作第2状态。
[0042] 另外,以下,在“前方”、“后方”等具有前后概念的文字用于说明的情况下,将主体部31的管轴线A1的延伸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主体部31的顶端31a侧作为“前”,将基端31b侧作为“后”。另外,在具有上下概念的文字用于说明的情况下,该上下与图3所示的状态下的瘘管盖30的上下相对应。
[0043] 在主体部31的基端31b形成有外螺纹部31f,通过使该外螺纹部31f与自旋锁2d(图2)螺纹结合,而将主体部31的基端31b连接于管2a的末端部2c。另外,在主体部31的顶端31a也形成有外螺纹部31f,也能够使主体部31的顶端31a与自旋锁2d螺纹结合。根据该结构,例如,将动脉线路21侧或静脉线路22侧的瘘管盖30自管2a的末端部2c卸下,使设于该末端部
2c的自旋锁2d与另一侧的瘘管盖30的顶端31a螺纹结合,由此能够使动脉线路21和静脉线路22短接。在血液回路2的启动加注处理(日文:プライミング処理)中有时需要这样的短接。
[0044] 另外,在上述的短接时,主体部31的顶端31a与管2a的末端部2c接触,因此需要维持主体部31的顶端31a的清洁性。因此,为了例如在治疗的准备作业中使作业人员等难以与主体部31的顶端31a接触,而采用在顶端31a安装有塞体部33的第2状态(参照图7)。
[0045] 具体而言,在第2状态下,塞体部33如图7等所示那样外套于主体部31的顶端31a。塞体部33具有包围顶端31a的圆筒状的筒状部33h,筒状部33h具有供顶端31a插入的插入口
33k。连结部35将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s和筒状部33h的外侧面33s连结起来。
[0046] 在筒状部33h的内侧面的上下两个部位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条部33j。在形成于主体部31的外侧面的外螺纹部31f的与该凸条部33j相对应的位置的部分在上下两个部位沿圆周方向形成有缺口31j。根据该结构,在第2状态下,凸条部33j嵌入缺口31j,而限制塞体部33和主体部31绕管轴线A1进行相对旋转。像这样,凸条部33j和外螺纹部31构成彼此卡合的凹凸嵌合部。
[0047] 如图3~图6所示,在瘘管盖30刚刚成形后等的第1状态下,主体部31的管轴线A1与筒状部33h的筒轴线A3平行。并且,在第1状态下,沿着含有管轴线A1和筒轴线A3的平面存在有连结部35。并且,在第1状态下,塞体部33的插入口33k向前方开口。
[0048] 接着,一边参照图6一边说明在第1状态下的连结部35的形状。
[0049] 图6是表示从与含有管轴线A1和筒轴线A3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看到的连结部35的主视图。在第1状态下,连结部35具有图6中的由单点划线划分开的7个部分,呈上下对称的形状。连结部35具有:主体部侧部分41,其自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s向斜前方倾斜地呈直线状延伸;塞体部侧部分43,其自塞体部33的筒状部33h的外侧面33s向斜前方倾斜地呈直线状延伸。
[0050] 主体部侧部分41的延伸方向A41相对于主体部31的管轴线方向(图中的A1’)倾斜40°~60°。即,主体部侧部分41的延伸方向A41与管轴线方向A1’所成的角度α为40°~60°。
塞体部侧部分43的延伸方向A43相对于主体部31的管轴线方向A1’倾斜40°~60°。即,塞体部侧部分43的延伸方向A43与管轴线方向A1’所成的角度β为40°~60°。
[0051] 而且,连结部35还具有中间弯曲部分45,该中间弯曲部分45位于主体部侧部分41与塞体部侧部分43之间,向后方侧呈凸状弯曲。中间弯曲部分45配置在外侧面31s与外侧面33s之间的中间位置。
[0052] 而且,连结部35还具有第1弯曲部分51,该第1弯曲部分51位于主体部侧部分41与中间弯曲部分45之间,向后方侧呈凸状弯曲。并且,连结部35还具有第2弯曲部分52,该第2弯曲部分52位于塞体部侧部分43与中间弯曲部分45之间,向后方侧呈凸状弯曲。第1弯曲部分51的弯曲的曲率半径和第2弯曲部分52的弯曲的曲率半径小于中间弯曲部分45的弯曲的曲率半径。
[0053] 而且,连结部35还具有第3弯曲部分53,该第3弯曲部分53位于主体部侧部分41与第1弯曲部分51之间,向前方侧呈凸状弯曲。并且,连结部35还具有第4弯曲部分54,该第4弯曲部分54位于塞体部侧部分43与第2弯曲部分52之间,向前方侧呈凸状弯曲。如以上那样,连结部35构成为具有5个弯曲部分45、51、52、53、54。
[0054] 接着,一边参照图7一边说明在第2状态下的连结部35的形状。
[0055] 为了从第1状态转变成第2状态,而在含有管轴线A1和筒轴线A3的平面内使塞体部33旋转180°,之后将塞体部33外套于主体部31的顶端31a。此时,连结部35在上述平面内弯曲变形,成为在连结部35的各部存在有残留应力的状态。在第2状态下,也是沿着含有管轴线A1和筒轴线A3的平面存在有连结部35。
[0056] 在第2状态下,变形后的连结部35具有:主体部侧部分41,其自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s向前方侧倾斜地延伸;塞体部侧部分43,其自塞体部33的筒状部33h的外侧面33s向后方侧倾斜地延伸。并且,连结部35还具有将主体部侧部分41和塞体部侧部分43连接起来的中间连接部60。该中间连接部60包括:基端侧部分61,其与主体部侧部分41连接,向后方侧呈凸状弯曲;顶端侧部分62,其自塞体部侧部分43延伸,向上述顶端侧呈凸状弯曲。如以上那样,在第2状态下,连结部35具有图7中的由单点划线划分开的上述4个部分,呈前后对称的形状。
[0057] 接着,说明用于固定瘘管盖30的夹具构造。
[0058] 如图3、图7和图8所示,瘘管盖30具有夹持构件71,该夹持构件71设在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s的上面侧,与该外侧面31s相对。另外,在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s上的上面侧形成有固定夹持部72,该固定夹持部72与夹持构件71相对,沿筒轴线方向延伸。在夹持构件71与固定夹持部72之间能够夹持规定的夹持对象物。换言之,夹持构件71和固定夹持部72构成夹具构造,该夹具构造用于通过夹持被固定的规定的对象物来将瘘管盖30固定于上述对象物。
[0059] 夹持构件71具有能够被朝向主体部31侧下压的开闭操作部71a,使用者能够通过朝向主体部31下压该开闭操作部71a而使夹持构件71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对夹持构件71的前端与固定夹持部72之间进行开闭。之后,能够在夹持构件71的前部与固定夹持部72之间夹持夹持对象物。开闭操作部71a具有与其下压方向垂直的下压面71b,以容易地进行这样的开闭操作部71a的下压动作。并且,在该下压面71b的下方且主体部31的外侧面31s的下面侧设有支承面73。使用者能够通过利用手指夹着下压面71b和支承面73的动作来进行夹持构件71的开闭操作。
[0060] 并且,上述那样的下压面71b和支承面73位于比基端31b靠前方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瘘管盖30安装于管2a时,下压面71b和支承面73位于比管2a的末端部2c(图2)靠前方的位置。因而,在该状态下进行夹持构件71的开闭操作时,使用者的手指难以与基端31b、管2a的末端部2c接触,从而能够维持末端部2c的清洁性。并且,使用者的手指仅与下压面71b和支承面73接触,不会同与瘘管盖30的基端31b螺纹结合的自旋锁2d接触。因此,能够抑制一不小心使自旋锁2d松弛而导致瘘管盖30自管2a脱落。
[0061] 如图8所示,瘘管盖30被夹持构件71挂于斗75的缘部75a而被固定。例如,在血液回路2(图2)的启动加注处理时有时需要这样的瘘管盖30的固定。即,在启动加注处理时,如图8那样将瘘管盖30固定于斗75,将自瘘管盖30排出的生理盐水等直接废弃在斗75内。另外,在塞体部33的前端面设有贯通孔33p(参照图2),血液回路2中的生理盐水等经由该贯通孔
33p而排出。
[0062] 在欲像这样将瘘管盖30固定于斗75时,将斗75的缘部75a自前方插入夹持构件71与固定夹持部72之间。在夹持构件71的前端形成有相对于缘部75a的插入方向朝向斜下前方倾斜的倾斜面(插入引导面)71e。因而,在欲将瘘管盖30固定于斗75时,能够使斗75的缘部75a一边被倾斜面71e引导一边被顺畅地插入夹持构件71与固定夹持部72之间。另外,出于同样的目的,还在固定夹持部72的前端形成有倾斜面72e。因此,能够在启动加注处理时容易地进行将瘘管盖30固定于斗75的作业。
[0063] 接着,说明上述瘘管盖30的作用效果。
[0064] 在第1状态下,上述的瘘管盖30的连结部35具有:主体部侧部分41,其自主体部31向斜前方延伸;塞体部侧部分43,其自塞体部33向斜前方倾斜地延伸;中间弯曲部分45,其位于主体部侧部分41与塞体部侧部分43之间,向后方侧呈凸状弯曲。若采用这样的形状,则在向第2状态转变的情况下,在弯曲变形的连结部35产生的弯曲应力容易分散开。因此,能够避免弯曲应力集中在连结部35的一个部位,从而能够抑制连结部35白化。另外,若角度α(图6)为40°~60°、角度β(图6)为40°~60°,则能够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效果。
[0065] 并且,连结部35具有上述那样的曲率半径小于中间弯曲部分45的曲率半径的第1弯曲部分51和第2弯曲部分52,该结构也有助于使在连结部35产生的应力分散。并且,连结部35具有上述那样的位于主体部侧部分41与第1弯曲部分51之间的第3弯曲部分53,该结构也有助于使在连结部35产生的弯曲应力分散。并且,连结部35具有上述那样的位于塞体部侧部分43与第2弯曲部分52之间的第4弯曲部分54,该结构也有助于使在连结部35产生的弯曲应力分散。
[0066] 另外,在自第1状态向第2状态转变时,在含有管轴线A1和筒轴线A3的平面内使塞体部33旋转180°,之后将塞体部33外套于主体部31的顶端31a。此时,凸条部33j与外螺纹部31f凹凸嵌合,而限制塞体部33绕管轴线A1旋转,因此能够避免连结部35发生扭曲。结果,能够避免在连结部35产生扭曲应力,从而能够提高白化抑制效果。
[0067]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变更各权利要求所述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变形。
[0068] 附图标记说明
[0069] 2a、管;2c、末端部;30、瘘管盖;31、主体部;31a、顶端;31b、基端;31f、外螺纹部(凹凸嵌合部);31s、外侧面;33、塞体部;33h、筒状部;33k、插入口;33s、外侧面;33j、凸条部(凹凸嵌合部);35、连结部;41、主体部侧部分;43、塞体部侧部分;45、中间弯曲部分;51、第1弯曲部分;52、第2弯曲部分;53、第3弯曲部分;54、第4弯曲部分;60、中间连接部;61、基端侧部分;62、顶端侧部分;71、夹持构件;71a、开闭操作部;71b、下压面;71e、倾斜面(插入引导面);75、斗(夹持对象物);75a、斗的缘部;A1、管轴线;A3、筒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