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坐型车辆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98535.1

文献号 : CN10455455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吕俊德

申请人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虽为简单构造但驾驶员可视认前方向灯的亮灯,同时可使车辆的车身前部小型化的跨坐型车辆。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中,覆盖头管(21)的前方且在侧视时上部(9a)由前往后向上方倾斜的前外壳(9)较前轮(6)的车轴(61)更配置于后方,因而可谋求前外壳的小型化。又,前方向灯(FI)设置于前外壳的上端部,前方向灯的至少一部分较把手外壳(18)更配置于外侧方,因而驾驶员可视认前方向灯的亮灯。又,头灯(15)设置于前外壳,因而与将头灯设置于把手外壳的情形相比,可使把手外壳变小。此外,头灯配置于向前下方倾斜的前外壳的中央且较前方向灯更下方处,因而可抑制因来自头灯的光降低驾驶员对前方向灯的视认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跨坐型车辆,其包括:

头管;

转向轴,其相对于所述头管旋转自如地插入所述头管;

一对前叉,其经由支架而连接于所述转向轴的下端;

前轮,其经由车轴而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前叉的下端;

把手,其连接于所述转向轴的上部;

把手外壳,其覆盖所述把手;

前外壳,其较所述前轮的所述车轴更配置于后方,且上部覆盖所述头管的前方,在侧视时由前往后向上方倾斜;

头灯,其在前视时位于所述把手外壳的下方,且配置于所述前外壳的车宽方向中央;及前方向灯,其配置于所述前外壳,在车宽方向较所述头灯更配置于外侧方,在上下方向较所述头灯更配置于上方;且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上缘的所述前方向灯设置于所述前外壳的上端部,所述前方向灯的至少一部分较所述把手外壳的车宽方向外端部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前视时,所述把手外壳较所述前方向灯的车宽方向内端部更位于车宽方向的内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所述头灯设置于所述前外壳的下侧,

在前视时,所述头灯的整体位于通过所述把手外壳的车宽方向外端部的两条上下延伸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所述头灯安装于所述前外壳所形成的头灯安装开口部,在所述前外壳中,所述头灯安装开口部向下方开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所述前方向灯安装于所述前外壳所形成的前方向灯安装开口部,在所述前外壳中,所述前方向灯安装开口部向上方及外侧方开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侧视时,所述头灯较所述前轮的所述车轴更配置于后方,且较位于所述头管的后方的座椅的上表面更配置于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由所述前外壳、所述头灯及所述前方向灯构成前外壳灯具组装体,在前视时,所述前方向灯的上缘及车宽方向外侧缘成为所述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轮廓线的一部分,所述头灯的下缘成为所述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轮廓线的一部分。

说明书 :

跨坐型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坐型车辆,尤其涉及跨坐型车辆的前外壳中的灯具的配置及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常规上,在速克达型车辆等跨坐型车辆中,已知有如下构造:在把手外壳具备头灯,在前外壳的前面具备前方向灯,并将使上述前方向灯的光朝向车身后方透过的背面灯罩设置在上述前外壳的背面内。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案中,如其图2、3所示,在前外壳101的背面内设置使前方向灯113的光朝向车身后方透过的背面灯罩113B,因而即便把手外壳具有与前外壳101相同程度的宽度,驾驶员也可视认前方向灯113的亮灯。又,专利文献1的车辆的前外壳101较前轮17的车轴更配置在后方,且覆盖头管13的前方,在侧视时前缘由前往后向上方倾斜。
[0003] 专利文献1:台湾专利公开第200722330号公开案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所希望解决的问题]
[0005] 上述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前外壳101较前轮17的车轴更配置在后方,且覆盖头管13的前方,在侧视时前缘由前往后向上方倾斜。借此,可使前外壳101小型化。
[0006] 然而,为了确保驾驶员对前方向灯的视认性而将使前方向灯的光朝向车身后方透过的背面灯罩设置在前外壳的背面内,因而前方向灯及前外壳的构造变得复杂。又,由于头灯设置在把手外壳内,使把手外壳变得大型化,从而导致车身前部在整体上显得大型化。
[0007] 本发明是鉴于如此的情况而开发,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虽为简单构造但驾驶员可视认前方向灯的亮灯,同时可使车辆的车身前部小型化的跨坐型车辆。
[0008] 本案发明者考虑:如果将头灯移至前外壳,则可使把手外壳变小。而且,把手外壳变小的情况下,如果形成为前方向灯设置在前外壳的上端部,且,前方向灯的至少一部分较把手外壳的车宽方向外端部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方的构造,则驾驶员可视认前方向灯的亮灯且构造简单。因此,即便不采用使前方向灯绕到后方的配置也可确保驾驶员对前方向灯的视认性。然而,如果头灯与前方向灯配置在相同的前外壳上,则依其位置会有因来自头灯的光造成驾驶员对前方向灯的视认性降低的问题。虽然可考虑采用以头灯的发光面在侧视时较前外壳更接近垂直的方式将头灯设置成从前外壳本体向前方突出,并设置从上方覆盖头灯的壁等对策来抑制因来自头灯的光造成驾驶员对前方向灯的视认性降低,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头灯从前外壳本体向前方突出,前外壳变得大型化,从而导致车身前部大型化。本案发明者进而考虑通过在向前下方倾斜的前外壳上将头灯与前方向灯上下分离配置,可抑制由于来自头灯的光造成驾驶员对前方向灯的视认性降低。借此,可提供虽然为简单构造但驾驶员可视认前方向灯的亮灯,同时可使车辆的车身前部小型化的跨坐型车辆。
[0009]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
[0011]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的主旨为包括:
[0012] 头管;转向轴,其相对于所述头管旋转自如地插入所述头管;一对前叉,其经由支架而连接在所述转向轴的下端;前轮,其经由车轴而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前叉的下端;把手,其连接在所述转向轴的上部;把手外壳,其覆盖所述把手;前外壳,其较所述前轮的所述车轴更配置在后方,且上部覆盖所述头管的前方,在侧视时由前往后向上方倾斜;头灯,其在前视时位于所述把手外壳的下方,且配置在所述前外壳的车宽方向中央;及前方向灯,其配置在所述前外壳,在车宽方向较所述头灯更配置在外侧方,在上下方向较所述头灯更配置在上方;所述前方向灯设置在所述前外壳的上端部,所述前方向灯的至少一部分较所述把手外壳的车宽方向外端部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方。
[0013]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形态中,其主旨为,在前视时,所述把手外壳较所述前方向灯的车宽方向内端部更位于车宽方向的内方。
[0014] 在本发明的其它的优选的形态中,其主旨为,所述头灯设置在所述前外壳的下侧,在前视时,所述头灯的整体位于通过所述把手外壳的车宽方向外端部的2条上下延伸线之间。
[0015] 在本发明的其它的优选的形态中,其主旨为,所述头灯安装在所述前外壳所形成的头灯安装开口部,在所述前外壳中,所述头灯安装开口部向下方开放。
[0016] 在本发明的其它的优选的形态中,其主旨为,所述前方向灯安装在所述前外壳所形成的前方向灯安装开口部,在所述前外壳中,所述前方向灯安装开口部向上方及外侧方开放。
[0017] 在本发明的其它的优选的形态中,其主旨为,在侧视时,所述头灯较所述前轮的所述车轴更配置在后方,且,较位于所述头管的后方的座椅的上表面更配置在下方。
[0018] 在本发明的其它的优选的形态中,其主旨为,由所述前外壳、所述头灯及所述前方向灯而构成前外壳灯具组装体,在前视时,所述前方向灯的上缘及车宽方向外侧缘成为所述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轮廓线的一部分,所述头灯的下缘成为所述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轮廓线的一部分。
[0019] [发明的效果]
[0020]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虽然为简单构造但驾驶员可视认前方向灯的亮灯,同时可使车辆的车身前部小型化的跨坐型车辆。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速克达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0022] 图2是速克达型车辆的右侧视图。
[0023] 图3是速克达型车辆的前视图。
[0024] 图4是速克达型车辆的后视图。
[0025] 图5是速克达型车辆的俯视图。
[0026] 图6是显示一部分的内部构造的速克达型车辆的右侧视图。
[0027] 图7是从车辆的后方观察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上部的图式。
[0028] 图8(a)是显示图7所示的A-A线剖面的图式。
[0029] 图8(b)是显示图7所示的B-B线剖面的图式。
[0030] 图8(c)是显示图7所示的C-C线剖面的图式。
[0031] 图8(d)是显示图7所示的D-D线剖面的图式。
[0032] 图9是从车辆的后方观察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中央部的图式。
[0033] 图10是显示图9所示的E-E线剖面的图式。
[0034] 图11是显示图9所示的F-F线剖面的图式。
[0035] 图12是变化例1的车辆的局部前视图。
[0036] 图13是变化例2的车辆的局部前视图。
[0037] 符号说明
[0038] 1     速克达型车辆(跨坐型车辆)
[0039] 2     车架
[0040] 3     前叉
[0041] 4     动力单元
[0042] 5     座椅
[0043] 5a    前席
[0044] 5b    后席
[0045] 6     前轮
[0046] 7     操向把手
[0047] 8     后轮
[0048] 9     前外壳
[0049] 9a    上部
[0050] 9b    下部
[0051] 10    侧外壳
[0052] 10L   左侧的侧外壳
[0053] 10R   右侧的侧外壳
[0054] 11    脚踏板
[0055] 12    中央外壳
[0056] 13    置物箱
[0057] 14    护腿板
[0058] 15    头灯
[0059] 16    脚踏板侧外壳
[0060] 17    下外壳
[0061] 18    把手外壳
[0062] 18a   车宽方向外端部
[0063] 19    后外壳
[0064] 21    头管
[0065] 22    前部框架
[0066] 23    下部框架
[0067] 24    中间框架
[0068] 25    后部框架
[0069] 29    横梁
[0070] 41    引擎
[0071] 42    传动箱
[0072] 61    车轴
[0073] 90    前外壳本体
[0074] 94    连结部
[0075] 151   瞄准轴
[0076] 152   瞄准撑条
[0077] 153   瞄准轴
[0078] 154   光源
[0079] 155   灯座
[0080] 156   灯罩
[0081] 157   线束
[0082] 158   位置灯
[0083] 181   安装部
[0084] AC    空气清净器
[0085] B     加强支架
[0086] E     按压片
[0087] D     段差
[0088] FI    前方向灯
[0089] FI1   螺合部
[0090] FI2   螺合部
[0091] FI3   螺合部
[0092] FI4   光源
[0093] FI5   灯座
[0094] FI5a  上端部
[0095] FI51  凸座部
[0096] FI6   灯罩
[0097] FI6a  上端部
[0098] FI6a1 外侧上端部
[0099] FI6a2 内侧上端部
[0100] Fr    前方
[0101] FL    底外壳
[0102] H     铰链销
[0103] K     装饰外壳
[0104] K1    嵌合部
[0105] K2    螺合部
[0106] L     延伸线
[0107] LP    牌照安装板
[0108] M     瞄准螺丝
[0109] N     螺丝
[0110] P     枢轴部
[0111] RG    后握柄
[0112] S     同乘者的搁脚部
[0113] TU    尾灯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114] 以下,基于随附图式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所应用的跨坐型车辆是速克达型车辆1。但是,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并不限定于速克达型车辆,也可为其它跨坐型车辆。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的方向是分别表示从乘坐速克达型车辆1的乘员观察的前、后、左、右的方向。图1中的符号Fr表示前方。
[0115] <车辆整体>
[0116] 首先,根据图1到6对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整体构造进行概述。图1是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左侧视图,图2是其右侧视图,图3是其前视图,图4是其后视图,图5是其俯视图。图6是从车辆的右侧方观察的图式,其中车架2及置物箱13等一部分的车辆内部构造以虚线表示。
[0117] 如图6所示,在底架型(underbone)的车架2的前端部,前叉3可左右旋动地被支撑,该车架2的中央部能以固定在车架2的枢轴部P为中心而上下摇动地支撑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4。在该动力单元4的上方,座椅5以其前端部的铰链销H为中心,相对于配置在车架2之间的置物箱13而可开闭地安装。座椅5例如为具备前席5a及后席5b的二人乘用座椅。
[0118] 一对前叉3向前下方倾斜延伸,且在下端经由车轴61而旋转自如地配设有前轮6。前叉3的上端安装在转向轴(未图示)的下端部所固设的下支架(未图示)。在转向轴的上端配设有操向把手7。操向把手7由把手外壳18覆盖。在动力单元4的后端部配设有可旋转地支撑在该动力单元4的后端部并由该动力单元4的驱动力所驱动的后轮8。后轮8的上方由牌照安装板LP覆盖。牌照安装板LP兼具作为后轮8的挡泥板的功能。
[0119] 如图6所示,前叉3的上部及转向轴由前外壳9及护腿板14从前后覆盖。又,如该图所示,前外壳9的上部9a由前往后向上方倾斜,且覆盖下面描述的头管21的前方。前外壳9的下部9b由前往后向下方倾斜。此外,前外壳9较前轮6的车轴61更配置在后方。借此,可使前外壳9小型化。
[0120] 如图3的前视图所示,在前外壳9的前面中央部配设有头灯15,在前外壳9的左右两侧的较高位置,配设有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又,前外壳9的下部9b、9b是左右分支。座椅5的下方,具体来说座椅5与动力单元4之间的空间由后部外壳10覆盖,且在该后部外壳10与护腿板14之间配设有低位的底外壳FL。又,如图6所示,头灯15较前轮6的车轴61更配置在后方,且,较位于头管21的后方的座椅5的上表面更配置在下方。
[0121] 后部外壳10包括分别从左侧方、右侧方、前方及后方覆盖座椅5与动力单元4之间的空间的侧外壳10L、侧外壳10R、中央外壳12及后外壳19。
[0122] 如图4的后视图所示,在左侧的侧外壳10L与右侧的侧外壳10R的各者的后端部,配设有包含上下排列的后方向灯及尾灯的尾灯单元TU。
[0123] 如图6所示,底外壳FL包含:脚踏板11,其形成底外壳的上表面;脚踏板侧外壳16,其从脚踏板11的左右两侧缘向下方垂降,且形成底外壳FL的侧面;及下外壳17,其较脚踏板侧外壳16更位于下方。在脚踏板侧外壳16的后部靠上缘处,开设有用以使搁脚部S露出的开口部。搁脚部S是供乘坐在后席5b的乘客的脚搁置,且安装在与车架2相固定的支架(未图示),可在图6所示的收纳位置与从收纳位置向外侧方旋动约90°的使用位置之间切换。前外壳9、护腿板14、底外壳FL及后部外壳10等车身外壳为外观构件,且可分别由塑料等适当的材料形成。各外壳构件虽然为射出成形的一体成形制品,但也可由多个构件构成。再者,车身外壳整体上左右对称地显现。
[0124] 如图1所示,动力单元4例如具备引擎41及配置在从引擎41的侧方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传动箱42中的V型皮带式无级变速器,且是使引擎41与传动箱42一体化的构造,上述引擎41是使气缸轴朝向大致朝向水平前方的方式而搭载。在传动箱42的上方,配置有对供给至引擎41的外部气体进行过滤的空气清净器AC。再者,也可不使引擎41与传动箱42一体化,而为单独的构造。
[0125] <车架2>
[0126] 其次,根据图6对上述车架2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车架2具备:头管21,其可供转向轴(未图示)插入而使该转向轴可旋动地被支撑着;前部框架22,其焊接在头管21上且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下部框架23,其焊接在前部框架22的下部的左右两侧面上且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左右一对中间框架24,其从左右一对下部框架23的各自的后部以陡梯度向后上方延伸;及左右一对后部框架25,其从左右一对中间框架24的各自的后部以缓梯度向后上方延伸,且从下方支撑座椅5。前部框架22由一根管构件构成,且下部框架
23、中间框架24及后部框架25为连续的管构件,并设置为左右一对。左右一对后部框架25的后端部间由开口朝向前方的U字状的横梁29连结。在该横梁29上,隔着后外壳19而安装有乘坐在后席5b的乘客可握持的后握柄RG。
[0127] <前外壳灯具组装体>
[0128] 如前文所述,在图3的前视图中,在前外壳9的前面中央部,配设有头灯15,在前外壳9的左右两侧的较高位置处,配设有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
[0129] 更具体来说,头灯15位于前外壳9的车宽方向中央。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前外壳9,在车宽方向,较头灯15更位于外侧方,在上下方向,较头灯15更位于上方。
[0130]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由前外壳9、头灯15及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构成前外壳灯具组装体。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经由设置在左右分支的前外壳9的下部9b的凸座部及设置在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的下文描述的凸座部FI51等的安装部,而安装于与车架2相固定的护腿板14。
[0131] 其次,根据图7及8,对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安装至前外壳9的方法进行说明。图7是从车辆的后方观察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上部的图式。图8是显示图7所示的A-A线、B-B线、C-C线、D-D线剖面的图式。图8仅对图中的左侧的构成进行说明,右侧的构成与左侧左右对称地显现,因而省略其说明。
[0132] 在本实施形态中,前外壳9包括前外壳本体90及在车宽方向具有较前外壳本体90的宽度更窄的宽度、且位于前外壳本体90的上方的装饰外壳K(图3)。如图7所示,装饰外壳K以夹持在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的方式而配设在前外壳本体90的上方。装饰外壳K是通过图8(a)的A-A线剖面图所示的嵌合部KI、和与此对应的前外壳本体90侧的嵌合部的嵌合,并通过图8(b)的B-B线剖面图所示的包含凸座部的螺合部K2、和与此对应的前外壳本体90侧的螺合部的螺合,而固定于前外壳本体90。再者,嵌合部KI设置在装饰外壳K的中央,螺合部K2在嵌合部K1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处。在前外壳本体90上固定装饰外壳K而形成的前外壳9,在装饰外壳K的侧方且前外壳本体90的上方,形成前方向灯FI的安装空间(前方向灯安装开口部)。由于宽度更窄的装饰外壳K是位于前外壳本体90的上方,因而前外壳9的上端呈向上方凸出的形状。即,在前外壳9中,前方向灯安装开口部向上方及外侧方开放。
[0133] 前方向灯FI如图7所示,具有3处螺合部FI1、FI2、FI3。如图8(c)的C-C线剖面图所示,螺合部FI2螺合在与其对应的前外壳本体90侧的包含凸座部的螺合部。螺合部FI3螺合在与其对应的装饰外壳K侧的包含凸座部的螺合部。再者,螺合部FI1与螺合部FI2同样地,螺合在前外壳本体90侧的包含凸座部的螺合部。
[0134] 前方向灯FI如图8(d)的D-D线剖面图及图7所示,包含光源FI4、灯座FI5、及灯罩FI6。灯罩FI6可使来自光源FI4的发光透过,并且与灯座FI5形成密闭空间,具有防水或防尘的效果。光源FI4从未图示的线束供电。在本实施形态中,光源FI4由发光二极管(LED)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从灯泡构成前方向灯FI的光源。再者,在灯座FI5,设置有向车辆的后方延伸的凸座部FI51。凸座部FI51用于护腿板14的安装。再者,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8(d)所示,前方向灯FI是以与前外壳9之间形成有段差D的方式而从前外壳9突出,但只要是前方向灯FI从前外壳9突出的构成即可,也可无明显的段差D。
[0135] 再者,如图8(d)所示,灯罩FI6的上端部FI6a分支为外侧上端部FI6a1与内侧上端部FI6a2。灯罩FI6的内侧上端部FI6a2嵌入形成于灯座FI5的上端部FI5a的槽。在灯罩FI6的内侧上端部FI6a2与灯座FI5的上端部FI5a之间,设置有密封材。灯罩FI6的外侧上端部FI6a1与护腿板14的上端缘对合,但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从该间隙雨水等水可能会侵入灯罩FI6的外侧上端部FI6a1与内侧上端部FI6a2之间。一旦所侵入的水蒸发而附着在灯罩FI6的外侧上端部FI6a1的背面,则由于灯罩FI6为透明的,造成外观性不佳。为了减少这种现象,而如图8(d)所示,灯罩FI6的内侧上端部FI6a2倾斜地形成。具体来说,灯罩FI6的内侧上端部FI6a2是以其根基部接近外侧上端部FI6a1的自由端的方式形成。借此,可使水可能附着在灯罩FI6的外侧上端部FI6a1的背面的范围变小。
[0136]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7所示,横跨左右两侧的螺合部FI3设置有加强支架B。加强支架B是例如不锈钢等的冲压加工件,如图8(a)所示,螺合在装饰外壳K,并且,如图8(b)所示,装饰外壳K的螺合部K2和与此对应的前外壳本体90侧的螺合部的螺合进行加强,又,如图8(c)所示,前方向灯FI的螺合部FI3和与此对应的装饰外壳K侧的螺合部的螺合进行加强。
[0137] 其次,根据图9、10及11,对头灯15安装至前外壳9的方法进行说明。图9是从车辆的后方观察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中央部的图式。图10是显示图9所示的E-E线剖面的图式。图11是显示图9所示的F-F线剖面的图式。
[0138] 如图9所示,在前外壳9的中央下部,形成有开口部(头灯安装开口部)作为头灯15的安装空间。在该开口部的下方,设置有将前外壳9的左右分支的下部9b、9b的上侧内端部彼此连接的连结部94。在该开口部安装有头灯15的状态下,连结部94位于头灯15的下端部的后方,因而在图3的前视图中,连结部94被头灯15遮盖而看不见。因此,在从车辆的前方观察的情形时,在前外壳9中,看起来该开口部是向下方开放。
[0139] 头灯15如图9所示,具有突出形成在头灯15的左右两侧部的瞄准轴151、153与形成在头灯15的下端部的瞄准撑条152。在安装时,首先将瞄准轴153插入与其对应的前外壳本体90侧的头灯支撑构件上所形成的孔。然后,将瞄准轴151嵌入与其对应的前外壳本体90侧的头灯支撑构件上所形成的槽,并且盖上瞄准轴固定用的按压片E(图10)并以螺丝N进行固定。如此,头灯15能以瞄准轴151、153为中心而可旋动地支撑于前外壳9。如图11所示,瞄准撑条152经由瞄准螺丝M而支撑于前外壳本体90侧(具体来说,连结部94)。通过该瞄准螺丝M,可调节头灯15的光轴。
[0140] 头灯15如图3、9及11所示,包含光源154、灯座155及灯罩156。灯罩156使来自光源154的发光透过,并且与灯座155形成密闭空间,具有防水或防尘的效果。光源154从线束(未图示)供电。另外,在光源154的下方设置有位置灯158。位置灯158从线束157供电。在本实施形态中,光源154由发光二极管(LED)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从灯泡构成位置灯158的光源。再者,如图6所示,头灯15以从前外壳9向前方突出的方式配置。
[0141]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的上缘及车宽方向外侧缘成为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轮廓线的一部分。另外,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的上缘以与装饰外壳K的上缘的左右方向的延长线大致一致的方式构成。又,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的车宽方向外侧缘以与前外壳本体90的车宽方向外侧缘的上方向的延长线大致一致的方式构成。
[0142] 又,头灯15的下缘成为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轮廓线的一部分。另外,头灯15的下缘以与将前外壳9的左右分支的下部9b、9b的上侧内端部彼此连接的假想线大致一致的方式构成。
[0143] <把手外壳18与头灯15与前方向灯FI的位置关系>
[0144] 如前文所述,操向把手7由把手外壳18覆盖。把手外壳18通过图6所示的安装部181,而安装在固设于固定有操向把手7的转向轴的支架。
[0145] 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各自的至少一部分较把手外壳1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18a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方。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的各自的整体较把手外壳1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18a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方。换句话说,把手外壳18较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的车宽方向内端部更位于车宽方向的内方。
[0146] 头灯15位于把手外壳18的下方,且配置在前外壳9的车宽方向中央。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整个头灯15位于通过把手外壳1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18a的2条上下延伸线L、L之间。
[0147] <有益的效果>
[0148]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如图6及图3等所示,包括:头管21;转向轴,其相对于头管21旋转自如地插入头管21;一对前叉3,其经由支架而连接在转向轴的下端;前轮6,其经由车轴61而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前叉3的下端;把手7,其连接在转向轴的上部;把手外壳18,其覆盖把手7;前外壳9,其较前轮6的车轴61更配置在后方,且上部9a覆盖头管21的前方,在侧视时由前往后向上方倾斜;头灯15,其在前视时位于把手外壳18的下方,且配置在前外壳9的车宽方向中央;及前方向灯FI,其配置在前外壳9,在车宽方向较头灯15更配置在外侧方,在上下方向较头灯15更配置在上方。又,如图3所示,前方向灯FI设置在前外壳9的上端部,前方向灯FI的至少一部分较把手外壳1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18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方。
[0149] 根据本实施形态,覆盖头管21的前方且在侧视时上部9a由前往后向上方倾斜的前外壳9较前轮6的车轴61更配置在后方,因而可谋求前外壳9的小型化。又,前方向灯FI设置在前外壳9的上端部,前方向灯FI的至少一部分较把手外壳18更配置在外侧方,因而驾驶员可视认前方向灯FI的亮灯。又,头灯15设置在前外壳9,因而与头灯15设置在把手外壳的情形相比,可使把手外壳18变小。又,头灯15配置在向前下方倾斜的前外壳9的中央且较前方向灯FI更下方处,因而可抑制因来自头灯15的光降低驾驶员对前方向灯的视认性。根据如上所述的独特构成,可提供虽然为简单构造但驾驶员可视认前方向灯FI的亮灯,同时可使车辆的车身前部小型化的跨坐型车辆。
[0150] 又,在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一个优选的形态中,如图3等所示,把手外壳18较前方向灯FI的车宽方向内端部更位于车宽方向的内方。
[0151] 根据本实施形态,把手外壳18较前方向灯FI的车宽方向内端部更位于车宽方向的内方,即前方向灯FI的整体较把手外壳1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18a更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方,因而在驾驶员视认前方向灯FI的亮灯时,可防止前方向灯FI的亮灯被把手外壳18遮盖,从而可进一步确保驾驶员对前方向灯FI的视认性。
[0152] 又,在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一个优选的形态中,头灯15设置在前外壳18的下侧。又,如图3所示,整个头灯15位于通过把手外壳1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18a的2条上下延伸线L、L之间。
[0153] 根据本实施形态,头灯15设置在前外壳9的下侧,且,在前视时,整个头灯15位于通过把手外壳1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18a的2条上下延伸线L、L之间,因而可抑制由把手外壳18遮盖前方向灯FI的亮灯,同时可通过把手外壳18抑制来自头灯15的光进入驾驶员的眼睛,借此,可进一步提高驾驶员对前方向灯FI的视认性。
[0154] 又,在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一个优选的形态中,头灯15安装在前外壳9所形成的头灯安装开口部,在前外壳9中,头灯安装开口部向下方开放。
[0155] 根据本实施形态,由于头灯安装开口部向下方开放,因而可将头灯15尽量设置在前外壳9的下侧,从而可通过把手外壳18进一步抑制来自头灯15的光进入驾驶员的眼睛,借此,可进一步提高驾驶员对前方向灯FI的视认性。
[0156] 又,在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一个优选的形态中,前方向灯FI安装在前外壳9所形成的前方向灯安装开口部,在前外壳9中,前方向灯安装开口部向上方及外侧方开放。
[0157] 根据本实施形态,在前外壳9中,前方向灯安装开口部向上方及外侧方开放,因而在前方向灯FI安装在前方向灯安装开口部的情形时,可进一步提高驾驶员对前方向灯FI的视认性。
[0158] 又,在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一个优选的形态中,如图6所示,头灯15较前轮6的车轴61更配置在后方,且,较位于头管21的后方的座椅5的上表面更配置在下方。
[0159] 根据本实施形态,在侧视时,头灯15较前轮6的车轴61更配置在后方,且,较位于头管21的后方的座椅5的上表面更配置在下方,通过研究头灯15的设置位置,可抑制来自头灯15的光进入驾驶员的眼睛,借此,可进一步提高驾驶员对前方向灯FI的视认性。
[0160] 又,在本实施形态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一个优选的形态中,由前外壳9、头灯15及前方向灯FI构成前外壳灯具组装体。又,如图3所示,前方向灯FI的上缘及车宽方向外侧缘成为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轮廓线的一部分,头灯15的下缘成为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轮廓线的一部分。
[0161] 根据本实施形态,在前视时,前方向灯FI的上缘及车宽方向外侧缘成为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轮廓线的一部分,因而可进一步提高驾驶员对前方向灯FI的视认性。又,头灯15的下缘成为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轮廓线的一部分,因而可将头灯15尽量设置在前外壳9的下侧,从而可通过把手外壳18而进一步抑制来自头灯15的光进入驾驶员的眼睛,借此,可进一步提高驾驶员对前方向灯FI的视认性。
[0162]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情况下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也可将头灯15不安装在前外壳9,而安装在固设于头管21的支架。
[0163] 又,在图3所示的实施态样中,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的上缘以与装饰外壳K的上缘的左右方向的延长线大致一致的方式构成,又,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的车宽方向外侧缘以与前外壳本体90的车宽方向外侧缘的上方向的延长线大致一致的方式构成,但不限定于此,只要使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位于前外壳9的上端部即可。例如,如图12的变化例1或图13的变化例2所示,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的上缘也可较装饰外壳K的上缘的左右方向的延长线更位于下方或上方。又,左右一对前方向灯FI、FI的车宽方向外侧也可较缘前外壳本体90的车宽方向外侧缘的上方向的延长线更位于内方或外侧方。
[0164] 又,头灯15的下缘不构成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轮廓线的一部分也可。即,也可将头灯15设置在较高位置,且将连接前外壳9的下部9b、9b的上侧内端部彼此的连结部以可看见的方式配置在头灯15的下方。又,前方向灯FI的车宽方向外侧缘不构成前外壳灯具组装体的轮廓线的一部分也可。即,前方向灯安装开口部以仅向上方开放而不向车宽方向外侧方开放的方式配置也可。
[0165] 又,本发明也可适用于轻型机车、电动机车、或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型车辆)等四轮越野车等速克达型车辆以外的跨坐型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