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563119.X

文献号 : CN10457751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桥本宣仁

申请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实现具备与一对锁定臂分别对应的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的嵌合检测部件的结构的简化。嵌合检测部件(40)是通过检测操作部(45)连接与一对锁定臂(30)分别对应的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41)而成的形态,在阳侧连接器(M)(对方侧连接器)和壳体(20)未正确嵌合的状态下保持在初始位置,在阳侧连接器(M)和壳体(20)正确嵌合的状态下被容许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在检测操作部(45)形成有卡定部(24)卡定来对初始位置上的嵌合检测部件(40)向检测位置的相反侧移动而从壳体(20)脱离的情况进行限制。(48),该卡定部(48)通过与壳体(20)的止动件

权利要求 :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

一对锁定臂,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面部,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与所述壳体的嵌合过程中由于与形成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锁定部的干扰而弹性弯曲,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和所述壳体正确嵌合时,所述一对锁定臂从所述锁定部分离并弹性复原;

嵌合检测部件,该嵌合检测部件是通过检测操作部连接与所述一对锁定臂分别对应的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而成的形态,能够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和所述壳体未正确嵌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嵌合检测功能部和所述锁定臂的卡定,该嵌合检测部件被保持在初始位置,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和所述壳体正确嵌合的状态下,通过解除所述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和所述一对锁定臂的卡定而容许该嵌合检测部件向检测位置的移动;

止动件,形成于所述壳体;以及

卡定部,形成于所述检测操作部,通过与所述止动件卡定,对初始位置上的所述嵌合检测部件向检测位置的相反侧移动而从所述壳体脱离的情况进行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能够在拆下所述嵌合检测部件的状态下进行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所述止动件是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中的向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的相反侧的后表面突出并弯曲成大致L字形的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端子容纳室,形成于所述壳体;以及

密封塔部,构成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后端部,该密封塔部是从所述壳体的后表面突出的形态,所述止动件是与所述密封塔部的外表面相连的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端子容纳室,形成于所述壳体;以及

密封塔部,构成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后端部,该密封塔部是从所述壳体的后表面突出的形态,所述检测操作部以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后表面的方式配置,并且形成为以避开所述密封塔部的方式弯曲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锁定臂的后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后表面的后方,在所述嵌合检测部件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检测操作部以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后表面抵接或接近并相对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锁定臂的后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后表面的后方,在所述嵌合检测部件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检测操作部以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后表面抵接或接近并相对的方式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锁定臂的后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后表面的后方,在所述嵌合检测部件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检测操作部以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后表面抵接或接近并相对的方式配置。

说明书 :

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在壳体的左右两外侧面上形成有一对锁定臂,通过该一对锁定臂将壳体锁定成嵌合状态。在上述具有两个锁定臂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存在两锁定臂中仅有一个锁定臂成为锁定状态而另一个锁定臂却保持非锁定状态的情况。因此,优选设置能够与锁定臂的动作连动地发挥功能的嵌合检测部件。
[0003] 作为与一对锁定臂的动作连动而发挥功能的嵌合检测部件,可以考虑将与两锁定臂分别对应的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和形成为与该两嵌合检测功能部连接的形态的检测操作部一体成形而成。根据上述将两个嵌合检测功能部连接的方式,能够通过单次动作来检测两个锁定臂的状态。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70896号公报
[0007] 上述嵌合检测部件中的嵌合检测功能部可以应用与仅具有一个锁定臂的连接器的情况相同的结构。但是,嵌合检测功能部即使只有一个也是结构复杂的,因此具有两个嵌合检测功能部的嵌合检测部件的结构会更加复杂化。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在一种具备与一对锁定臂分别对应的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的嵌合检测部件中实现其结构的简化。
[0009]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一对锁定臂,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面部,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与所述壳体的嵌合过程中由于与形成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锁定部的干扰而弹性弯曲,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和所述壳体正确嵌合时,所述一对锁定臂从所述锁定部分离并弹性复原;嵌合检测部件,该嵌合检测部件是通过检测操作部连接与所述一对锁定臂分别对应的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而成的形态,能够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和所述壳体未正确嵌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嵌合检测功能部和所述锁定部的卡定,该嵌合检测部件被保持在初始位置,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和所述壳体正确嵌合的状态下,通过解除所述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和所述一对锁定臂的卡定而容许该嵌合检测部件向检测位置的移动;止动件,形成于所述壳体;以及卡定部,形成于所述检测操作部,通过与所述止动件卡定,对初始位置上的所述嵌合检测部件向检测位置的相反侧移动而从所述壳体脱离的情况进行限制。
[0010] 用于对初始位置上的嵌合检测部件向检测位置的相反侧移动而从所述壳体脱离的情况进行限制卡定部并不是分别地设置于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而是设置于检测操作部,因此卡定部的数量仅为一个即可。因此,与将两个卡定部分别设置于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的结构相比,结构得以简化。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0012] 图2是连接器的侧视图。
[0013] 图3是连接器的仰视图。
[0014] 图4是表示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之前的状态的沿图1的X-X线的剖视图。
[0015] 图5是表示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过程的沿图1的X-X线的剖视图。
[0016] 图6是表示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正确嵌合的状态的沿图1的X-X线的剖视图。
[0017] 图7是表示嵌合检测部件从初始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后的状态的沿图1的X-X线的剖视图。
[0018] 图8是壳体的主视图。
[0019] 图9是壳体的俯视图。
[0020] 图10是嵌合检测部件的主视图。
[0021] 图11是嵌合检测部件的后视图。
[0022] 图12是嵌合检测部件的俯视图。
[0023] 图13是嵌合检测部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1)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所述壳体能够在拆下所述嵌合检测部件的状态下进行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所述止动件是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中的向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的相反侧的后表面突出并弯曲成大致L字形的形态。根据该结构,壳体在拆下嵌合检测部件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下,在使壳体从对方侧连接器脱离的作业中,能够通过将手指勾在止动件上,从而容易地进行脱离作业。
[0025] (2)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包括:多个端子容纳室,形成于所述壳体;以及密封塔部,构成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后端部,该密封塔部是从所述壳体的后表面突出的形态,所述止动件是与所述密封塔部的外表面相连的形态。根据该结构,与止动件是从壳体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的形态的结构相比,止动件的强度较高,嵌合检测部件的限制脱离的功能的可靠性优异。
[0026] (3)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形态也可以是,包括:多个端子容纳室,形成于所述壳体;以及密封塔部,构成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后端部,该密封塔部是从所述壳体的后表面突出的形态,所述检测操作部以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后表面的方式配置,并且形成为以避开所述密封塔部的方式弯曲的形状。根据该结构,能够避免检测操作部和密封塔部的干扰。
[0027] (4)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所述一对锁定臂的后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后表面的后方,在所述嵌合检测部件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检测操作部以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后表面抵接或接近并相对的方式配置。一对锁定臂的后端位于壳体的后表面的后方,但是该前后的位置偏移意味着壳体的后表面的后方的区域成为死角。并且,在嵌合检测部件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检测操作部被容纳于该壳体的后表面所面对的死角,因此能够将连接器在前后方向上小型化。
[0028] <实施例1>
[0029] 以下,参照图1~图13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本实施例1的阳侧连接器M(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对方侧连接器)和阴侧连接器F(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连接器)能够相互嵌合。两连接器F、M通过设置于阴侧连接器F的一对锁定臂30而被锁定成嵌合状态,并且通过设置于阴侧连接器F的嵌合检测部件40而被检测嵌合状态。
[0030] (阳侧连接器M)
[0031] 如图4所示,阳侧连接器M构成为由保持多个阳端子配件13的端子保持部10和从端子保持部10的外周边缘向前方(图4~图7中的右方)呈单臂梁状突出的方筒状的罩部11一体形成。在罩部11的左右两侧壁部形成有从其外侧面突出的左右对称的一对锁定部12。锁定部12形成为突起状,通过与锁定臂30的卡定,将两连接器F、M锁定为正确嵌合状态。
[0032] (阴侧连接器F)
[0033] 阴侧连接器F是将合成树脂制的壳体20和合成树脂制的嵌合检测部件40组装起来而构成的。如图8、图9所示,壳体20由端子容纳部21和框部25构成,其中上述端子容纳部21在整体上形成为块状并嵌入在罩部11内,上述框部25围绕端子容纳部21并在上述两连接器F、M的嵌合状态下围绕罩部11。如图1、图8所示,在端子容纳部21内形成有多个端子容纳室22。
[0034] 端子容纳室22分成上下两段并呈锯齿状配置。阴端子配件(省略图示)从壳体20的后方(图4~图7中的右方)插入到各端子容纳室22内。各端子容纳室22的后端部作为单独的密封塔部23从壳体20(端子容纳部21)的后表面20R向后方突出。这些密封塔部12形成为其外周面的一部分相连接的形态。各密封塔部23的内周面作为防水用的密封面发挥功能。
[0035] 在壳体20(端子容纳部21)的后表面20R形成有止动件24。如图1所示,止动件24与配置在下段的密封塔部23的外周面中的下表面区域相连。止动件24形成为从密封塔部23的后端部向下方突出的突起状。在左右方向(与后述的嵌合检测部件4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止动件24配置于壳体20的中央位置。止动件24发挥将嵌合检测部件40保持在初始位置的功能。
[0036] 如图2、图3、图8、图9所示,框部25由上壁部26、下壁部27以及将上壁部26的左右两侧边缘的前端部彼此连接的左右一对连接部28构成,其中上述上壁部从端子容纳部21的后端向前方延伸并与端子容纳部21的上表面相对,上述下壁部27从端子容纳部21的后端向前方延伸并与端子容纳部21的下表面相对。端子容纳部21的外周和框部25之间的空间是用于使罩部11嵌入的嵌合空间29。
[0037] 如图4~图7所示,一对锁定臂30沿着端子容纳部21的左右两外侧面配置成左右对称。即,锁定臂30配置于连接部28的后方。另外,在上下方向上,锁定臂30配置在壳体20的大致中央部。各锁定臂30分别具备:与端子容纳部21的左右两外侧面的后端部相连的上下一对支脚部31和从两支脚部31向前后两方向呈单臂梁状延伸的形态的上下一对臂部32。两臂部32能够以支脚部31为支点向水平方向(左右方向)呈跷跷板状弹性弯曲。
[0038] 在锁定臂30的前端部形成有将两臂部32的前端部彼此连接成桥梁状的形态的干扰部33。并且,在锁定臂30的后端部形成有将两臂部32的后端部彼此连接的形态的解除操作部34。通过对解除操作部34进行按压操作,使锁定臂30向锁定解除位置弹性位移。在前后方向上,锁定臂30的后端30R位于壳体20的后表面20R的后方且密封塔部23的后端的稍后方。因此,壳体20的后端部中的壳体20的后表面20R和锁定臂30的后端30R之间的空间成为死角。
[0039] 如图10~图13所示,嵌合检测部件40由左右对称的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41和将两嵌合检测功能部41的后端部彼此连接的左右对称的检测操作部45一体成形而成。各嵌合检测功能部41分别具有向前方呈单臂梁状延伸的形态的弹性卡定片42以及从弹性卡定片42的前端的稍后方的区域向内侧(端子容纳部21的外侧面侧)突出的形态的抵接部43。弹性卡定片42的前端部成为比抵接部43更向前方突出的形态的卡挂部44。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41的后端部与检测操作部45的左右两端部相连。弹性卡定片42能够以与检测操作部45相连的后端部为大致支点向水平方向(左右方向)弹性弯曲。
[0040] 如图1、图10、图11所示,检测操作部45是在整体上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形态。检测操作部45由与弹性卡定片42的后端部呈大致直角地相连的左右对称的一对支撑部46和将该一对支撑部46连接的形态的弯曲部47一体成形而构成。支撑部46配置成与弹性卡定片42高度相同。弯曲部47以背面形状呈大致U字形的方式弯曲。在后视视角中,弯曲部47的朝向上方的左右两端部与支撑部46呈大致直角地相连。
[0041] 在检测操作部45形成有用于将嵌合检测部件40保持在初始位置的卡定部48。如图13所示,卡定部48是从检测操作部45向前方突出,进而从该突出端向上方突出的形态。即,在侧视视角中,卡定部48形成为大致L字形。在左右方向上,卡定部48配置于检测操作部45的中央部。
[0042] 形成为上述结构的嵌合检测部件40从后方组装于壳体20。在组装状态下,如图4所示,一对弹性卡定片42被容纳在端子容纳部21的外侧面和锁定臂30的内表面之间,并且检测操作部45位于沿着端子容纳部21(壳体20)的后表面20R的位置。并且,在两连接器F、M嵌合之前的状态下,嵌合检测部件40通过嵌合检测功能部41和锁定臂30的卡定而被保持在图4~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当两连接器F、M正确嵌合时,嵌合检测部件40能够从初始位置向图
7所示的检测位置移动。
[0043] 在初始位置,嵌合检测部件40的抵接部43从后方卡定(抵接)于壳体20的干扰部33,并且嵌合检测部件40的卡定部48从前方卡定(抵接)于壳体20的止动件24。通过该两个卡定作用,嵌合检测部件40在相对于壳体20向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移被限制的状态下保持在初始位置。并且,当抵接部43和干扰部33的卡定被解除时,嵌合检测部件40能够从初始位置向图7所示的检测位置移动。
[0044] <实施例1的作用及效果>
[0045] 当两连接器F、M的嵌合开始时,罩部11进入嵌合空间29内。在两连接器F、M的嵌合过程中,如图5所示,锁定臂30的干扰部33以搭置在阳侧连接器M的锁定部12上的方式干扰,因此锁定臂30向锁定解除位置弹性弯曲。此时,锁定臂30的干扰部33从内侧卡定于嵌合检测部件40的卡挂部44并向外方推动卡挂部44,因此弹性卡定片42跟随锁定臂30(以基本成为一体的方式)弹性弯曲。
[0046] 接着,当两连接器F、M成为正确嵌合状态时,如图6所示,锁定臂30的干扰部33通过锁定部12,因此锁定臂30向锁定位置弹性复原。当锁定臂30向锁定位置弹性复原时,由于干扰部33和锁定部12的卡定作用,限制两连接器F、M的脱离。干扰部33和锁定部12在壳体20的左右两外侧面卡定,因此能够切实地将两连接器F、M锁定在正确嵌合状态。
[0047] 另外,在正确嵌合状态下,弹性卡定片42的抵接部43保持搭置在锁定部12上的状态,因此弹性卡定片42不会弹性复原。即,锁定臂30相对于弹性卡定片42向内侧相对位移,与此相伴地,干扰部33从抵接部43分离。通过干扰部33从抵接部43分离,嵌合检测部件40从向前方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解放,成为能够向检测位置移动的状态。当两连接器F、M的嵌合作业结束后,利用手指从后方接触检测操作部45并向前方推压操作。这样一来,如图7所示,嵌合检测部件40被向着前方推动,并移动到检测位置。
[0048] 并且,在两连接器F、M的嵌合作业在不完全的状态下结束的情况下,一对锁定臂30中的一方或双方保持搭置在锁定部12上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成为抵接部43从后方与搭置在锁定部12上的锁定臂30的干扰部33卡定或接近并相对的状态。因此,在想要将嵌合检测部件40向前方推动时,通过搭置在该锁定部12上的干扰部33和抵接部43卡定,限制嵌合检测部件40向检测位置的移动。
[0049] 如上所述,在一对锁定臂30双方都弹性复原的状态(即,完全的锁定状态)下,容许嵌合检测部件40向检测位置的移动。但是,在一对锁定臂30中的至少一方保持搭置在锁定部12上而不向锁定位置弹性复原的状态(即,不完全锁定状态)下,不能将嵌合检测部件40向检测位置推动。由此,能够通过嵌合检测部件40切实地检测正确嵌合的两连接器F、M是否被完全锁定。
[0050] 本实施例1的阴侧连接器F具有一对锁定臂30,通过具有与该两锁定臂30分别对应的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41的嵌合检测部件40进行嵌合检测。并且,作为用于将嵌合检测部件40留置于初始位置的结构,在壳体20侧设置止动件24,在嵌合检测部件40侧设置卡定部48。卡定部48通过卡定于止动件24来限制初始位置上的嵌合检测部件40向检测位置的相反侧移动而从壳体20脱离。
[0051]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卡定部48形成于检测操作部45,但其技术上的意义如下所述。如果在一对嵌合检测功能部41上分别设置卡定部48,则嵌合检测功能部41的结构及形状会变得复杂。但是,在本实施例1中,卡定部48仅在检测操作部45的一处设置,避免了嵌合检测功能部41的形状及结构的复杂化。由此,能够实现嵌合检测部件40的结构的简化。
[0052] 并且,壳体20能够在拆下嵌合检测部件40的状态下进行与阳侧连接器M的嵌合,并且止动件24成为从壳体20的外表面中的向阳侧连接器M嵌合的嵌合方向的相反侧的后表面20R突出并弯曲成大致L字形的形态。根据该结构,壳体20在拆下嵌合检测部件40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下,在使壳体20从阳侧连接器M脱离的作业中,能够通过将手指勾在止动件24上而容易地进行脱离作业。
[0053] 并且,在壳体20形成有多个端子容纳室22,构成端子容纳室22的后端部的密封塔部23从壳体20的后表面20R突出。并且,止动件24成为与密封塔部23的外表面相连的形态。根据该结构,与从壳体20的后表面20R单独地向后方突出的形态的止动件相比,本实施例1的止动件24的强度较高,嵌合检测部件40的限制脱离的功能的可靠性优异。并且,由于密封塔部23的外周面是曲面,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止动件24的刚性。
[0054] 并且,检测操作部45沿着壳体20的后表面20R配置,并且形成为以避开密封塔部23的方式弯曲的形状。由此,能够避免检测操作部45和密封塔部23的干扰。
[0055] 并且,一对锁定臂30的后端30R位于壳体20的后表面20R的后方,但是由于该前后的位置偏移,壳体20的后表面20R的后方的区域成为死角。因此,在本实施例1中,在嵌合检测部件40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检测操作部45容纳于该壳体20的后表面20R所面对的死角。由此,能够实现连接器在前后方向上的小型化。
[0056] <其他实施例1>
[0057]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这样的实施例1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058] (1)在上述实施例1中,检测操作部是以避开密封塔部的方式弯曲的形状,但是检测操作部也可以是笔直的形状。
[0059] (2)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前后方向上,一对锁定臂的后端配置在壳体的后表面的后方,从而在壳体的后表面的后方形成死角,但是也可以是一对锁定臂的后端配置在与壳体的后表面相同的位置或者壳体的后表面的前方的位置。
[0060] (3)在上述实施例1中,壳体是从后表面使密封塔部突出的形态,但是壳体也可以是不从密封塔部突出的形态。
[0061] (4)在上述实施例1中,形成为止动件与密封塔部的外周面相连的形态,但是也可以是止动件从壳体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