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面形成装置及印面形成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617344.7

文献号 : CN1046085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汤野裕高

申请人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摘要 :

印面形成装置具有:印面形成部,设有多个发热体和控制该多个发热体的发热状态的驱动电路,该多个发热体在沿着保持有多孔质的印面部件的面的方向上排列,该印面部件能够通过加热而实现非多孔质化,在该印面部件形成印面;控制部,通过校正施加给驱动电路的通电信号来控制印面形成部的驱动电路,以使用于形成印面的图像数据中针对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比针对不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少。

权利要求 :

1. 一种印面形成装置,具有: 印面形成部,设有多个发热体和控制该多个发热体的发热状态的驱动电路,该多个发 热体在沿着保持有多孔质的印面部件的面的方向上排列,该印面部件能够通过加热而实现 非多孔质化,在该印面部件形成印面; 控制部,通过校正施加给所述驱动电路的通电信号来控制所述印面形成部的所述驱动 电路,以使用于形成所述印面的图像数据中的针对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 量、比针对不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少, 所述控制部具有确定部,确定非加热点中的如下非加热点,确定出的该非加热点是在 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中至少任意一个方向上与其相邻的两个点都是加热点的点, 所述控制部校正所述通电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电路,以使所述图像数据中的针对与所 述确定部确定的所述非加热点相邻的两个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比针对与所述确定部确 定的所述非加热点相邻的两个加热点以外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面形成装置, 用于供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多个发热体的所述通电信号是多脉冲方式的信号,所述 控制部按照每个脉冲控制被划分为多个脉冲的所述通电信号,由此减少针对与所述非加热 点相邻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面形成装置, 所述通电信号的校正是根据获取所述图像数据的每行的点数据、与使该点数据沿主扫 描方向或者副扫描方向移位+1或者-1得到的点数据之逻辑积而生成的点数据进行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面形成装置, 所述印面形成部具有检测所述印面形成部周边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执行针对 与所述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的控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面形成装置, 所述控制部具有确定部,确定非加热点中的如下非加热点,确定出的该非加热点是在 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与其相邻的两个点都是加热点、而且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与其相邻的两 个点也都是加热点的点, 所述控制部校正所述通电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电路,以使所述图像数据中的针对与所 述确定部确定的所述非加热点相邻的四个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比针对与所述确定部确 定的所述非加热点相邻的四个加热点以外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少。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面形成装置, 所述印面形成部不使与所述非加热点对应的位置的所述发热体发热,而使与所述加热 点对应的位置的所述发热体发热。

7. -种印面形成方法,包括印面形成工序,该印面形成工序中, 在使能够通过加热而实现非多孔质化的多孔质的印面部件、相对于对该印面部件施加 热量来形成印面的印面形成部相对移动的同时,利用多个发热体和驱动电路在该印面部件 形成该印面时,通过校正施加给该驱动电路的通电信号来控制该印面形成部的该驱动电 路,以使针对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比针对不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 点的点单位加热量少,所述多个发热体在沿着保持有该印面部件的面的方向上排列,所述 驱动电路控制该多个发热体的发热状态, 所述印面形成工序包括确定工序,确定非加热点中的如下非加热点,确定出的该非加 热点是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中至少任意一个方向上与其相邻的两个点都是加热点 的点, 在所述印面形成工序中,当在所述印面部件形成所述印面时,校正所述通电信号并控 制所述驱动电路,以使针对与在所述确定工序中确定的所述非加热点相邻的两个加热点的 点单位加热量、比针对与在所述确定工序中确定的所述非加热点相邻的两个加热点以外的 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少。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面形成方法, 用于供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多个发热体的所述通电信号是多脉冲方式的信号,通过 按照每个脉冲控制被划分为多个脉冲的所述通电信号,来减少针对与所述非加热点相邻的 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面形成方法, 所述通电信号的校正是根据获取在形成所述印面时的每行的点数据、与使该点数据沿 主扫描方向或者副扫描方向移位+1或者-1得到的点数据之逻辑积而生成的点数据进行的。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面形成方法, 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执行针对与所述非加热点 相邻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的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印面形成部并检测所述印 面形成部周边的温度。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面形成方法, 在所述确定工序中,确定非加热点中的如下非加热点,确定出的该非加热点是在所述 主扫描方向上与其相邻的两个点都是加热点、而且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与其相邻的两个点 也都是加热点的点, 在所述印面形成工序中,当在所述印面部件形成所述印面时,校正所述通电信号并控 制所述驱动电路,以使针对与在所述确定工序中确定的所述非加热点相邻的四个加热点的 点单位加热量、比针对与在所述确定工序中确定的所述非加热点相邻的四个加热点以外的 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少。

说明书 :

印面形成装置及印面形成方法

[0001]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发明W在2013年11月5日提出申请的第2013-229261号日本专利申请、和在 2014年6月27日提出申请的第2014-132827号日本专利申请为基础并对其主张优先权,并 且该原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设及印面形成装置及印面形成方法,在由印面部件支架保持的印面部件上 形成印面。

背景技术

[0004] 过去公知的印章为了节省在对印章进行按印时每次都要将油墨附着在印章的印 面上的工时,采用海绵、橡胶等多孔性片材作为印面部件,预先将油墨含浸在印面部件中。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100464号公报中提出了运样的装置,将在台木上安装了由多孔性 片材构成的印版(印面部件)的印章固定在制版装置上,将热敏头压接在多孔性片材的表面 上并使热敏头移动,并有选择地加热热敏头的发热体,由此制版得到由油墨不透过印版的 烙融固化部和油墨透过印版的非烙融部构成的印面。
[0005] 另外还有运样的热转印打印机装置,在记录纸上配置将热烙融油墨涂覆成薄膜状 的油墨薄膜,将密贴在所述油墨薄膜的非油墨涂覆面的一侧的热敏头的发热体加热,由此 将所述油墨薄膜上的油墨烙融转印在所述记录纸上进行印刷。在运样的热转印打印机装置 中,当在印刷用的图像数据中存在孤立的点时,有可能压溃(collapse),不能进行印刷,因 而在日本特开平07-081124号公报中提出了实施对周围的非加热部分也辅助施加热量的 控制,W防止运种压溃。
[0006] 在日本特开平07-081124号公报中成为课题的压溃抑制,同样也是如日本特开平 10-100464号公报所提出的印面制版装置的课题。
[0007] 可是,在日本特开平07-081124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仅提出了总体的热量,对 于辅助性的加热量没有更详细的记载。

发明内容

[000引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印面形成装置具有:
[0009] 印面形成部,设有多个发热体和控制该多个发热体的发热状态的驱动电路,该多 个发热体在沿着保持有多孔质的印面部件的面的方向上排列,该印面部件能够通过加热而 实现非多孔质化,在该印面部件形成印面;
[0010] 控制部,通过校正施加给所述驱动电路的通电信号来控制所述印面形成部的所述 驱动电路,W使用于形成所述印面的图像数据中的针对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的点单位 加热量、比针对不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少。
[0011]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印面形成方法包括印面形成工序,在使能够通过加热 而实现非多孔质化的印面部件、相对于对该印面部件施加热量来形成印面的印面形成部相 对移动的同时,利用多个发热体和驱动电路在该印面部件形成该印面时,通过校正施加给 该驱动电路的通电信号来控制该印面形成部的该驱动电路,W使针对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 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比针对不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少,所述多个发 热体在沿着保持有该印面部件的面的方向上排列,所述驱动电路控制该多个发热体的发热 状态。
[0012] 本发明的追加目的和优点将在随后的描述中说明,并在后面的描述中更加清楚, 或可W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被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W通过各个要件或其组合 来理解及获得。

附图说明

[0013] 附图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上面的概述W及下面给 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相结合,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0014] 图1A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与印面部件支架一起示出的外观立 体图。
[0015] 图1B是将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用沿着输送方向的铅直面切断而描绘出的立 体图。
[0016] 图2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的印面部件支架的排出口周边的构造的剖 面图。
[0017] 图2B是从正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的排出口的外观放大图。
[0018]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使用的印面形成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 体图。
[0019] 图4A是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使用的印面形成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 图。
[0020] 图4B是将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使用的印面形成部用沿着输送方向的铅直面 切断的剖面图。
[0021] 图5是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的系统结构的块图。
[0022] 图6A是表示保持利用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形成印面的印面部件的印面部件 支架的一例的俯视图。
[0023] 图6B是图6A中的VIB-VIB剖面图,即沿着包括输送方向的铅直面切断得到的剖面 图。
[0024] 图6C是详细表示在图6B中用圆圈围起来的VIC部的剖面图。
[0025] 图7A是表示将印面形成完成并从印面部件支架上取出的印面安装在印章(stamp) 的台木上完成印章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0026] 图7B是图7A的侧视图。
[0027] 图8A、图8B及图8C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形成的印面的形成状态的概略剖 面图。
[0028] 图9A和图9B是热量的施加方法的概念图。
[0029] 图10是通电信号的概略图。
[0030] 图11是相邻模式的概略图。
[0031] 图12A~图12F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校正数据的生成方法的图。
[0032] 图13是通电信号的概略图。
[0033] 图14A和图14B是表示对图像数据实施压溃抑制控制的校正的示例的图。
[0034] 图15A是表示孤立的加热点的示例的图。
[0035] 图15B是表示孤立的非加热点的示例的图。
[0036]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校正数据的生成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概念/用语的定义》
[0038] 下面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对重要的概念/用语进行定义。
[0039] 印面形成装置是在印面部件形成图案来形成印面的装置。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所 谓的热敏打印机。热敏打印机具有热敏头,能够利用多个发热体和驱动运些发热体的驱动 电路(驱动器)有选择加热各个发热体。
[0040] 印面部件是由能够含浸液状油墨的多孔质的海绵体构成的、通过加热实现非多孔 质化的热塑性的部件。例如,能够使用多孔质乙締-醋酸乙締共聚物化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
[0041] 印面部件支架是用于在印面部件形成图案而通过印面形成装置的夹具。例如,将 印面部件W保持在印面部件支架上的状态提供给印面形成装置的用户。在本说明书中,为 了方便起见,假设印面部件支架具有印面部件和保持印面部件的保持体。
[0042] 保持体例如利用由涂布纸板(coated board)形成的厚纸板构成,是在形成印面 后,在从印面部件支架取出印面部件后被废弃的部件。
[0043] 印面形成部是实施如下处理的机构部分,通过利用热敏头有选择地施加热量,使 印面部件的表面的部位非多孔质化,禁止油墨在该部分通过。
[0044] 印刷不是指使用油墨的印刷,而是指通过根据图像数据有选择地将热敏头的发热 体加热,按照与预先设定的尺寸即热敏头的发热体的尺寸对应的每个点,对印面部件的表 面实施使其非多孔质化或不使其非多孔质化的处理。
[0045] 通电信号是指提供给热敏头的驱动电路的信号,是施加用于使热敏头发热的电力 的信号。
[0046] 非加热点是指热敏头的多个发热体中不进行加热的点。从待进行印面形成的印面 的图像来看属于允许油墨通过的部分。
[0047] 加热点是指热敏头的多个发热体中进行加热的点。从待进行印面形成的印面的图 像来看属于禁止油墨通过的部分。
[0048] 孤立点是指四周被加热点包围的一个非加热点,即在主扫描方向上与其相邻的两 个点都是加热点,而且在副扫描方向上与其相邻的两个点也都是加热点。
[0049] 多脉冲方式是指由多个脉冲列构成对热敏头的一个发热体施加的通电信号的方 式。
[0050] 印刷数据是用于在印面部件上形成想要形成印面的用户期望的印面的数据。应注 意到基于热敏头的印刷是禁止油墨通过的处理,在从利用用户制作的印面进行按印而形成 的印影观察时,印刷数据是黑白反转及左右反转后的图像数据。
[0051] 点数据是指按照热敏头的每个发热体的单位取值0或1的数据。
[0052] 每行的点数据是对应热敏头的发热体所排列的方向而提供给运多个发热体的、将 0或1的信息排列形成的数据。
[0053] 逻辑积在此是指进行如下运算的意思,即通过取两个点数据的乘积,仅在是表示 对两个点都施加热量的数据时施加热量,在是表示任意一个(或者两个)点不施加热量的数 据时不施加热量。
[0054] 输送部是输送印面部件支架的机构部分,例如能够由压板漉和使该压板漉移动的 步进电机构成。[0化日]控制部是指印面形成装置的控制部(CPU:Cen化al Processing化it)。印面形成 装置的控制部能够通过有线通信化SB(注册商标):化iversal Serial Bus)或者无线通信 (Wi-Fi (注册商标)(Wireless Fidelity)、Bluetooth (注册商标)、WLAN (注册商标) (Wireless Local Area 化twork)等)、与电脑(PCJersonal Computer)、智能电话、平板电 脑等连接,并协作发挥作用。
[0056] 印面部件保持是指在W印面部件被保持在印面部件支架上的状态提供给用户的 情况下,该印面部件保持是在制造印面部件支架的工厂中完成的。
[0057] 印面形成工序是在印面形成装置的用户使用印面部件支架执行印面形成时进行 的工序。[005引《关于本发明的核屯、》
[0059]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印面形成装置及印面形成方法,如上所述在将印面部件保持 在印面部件支架上的状态下进行印面形成。尤其是有关在运种情况下怎样控制加热量来抑 制印刷压溃的技术。
[0060]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印面形成装置。
[0061] (实施方式1)[00创《参照图1A、图1B、图2A、图2B、图3、图4A、图4B说明印面形成装置(热敏打印机)的 机械结构》
[0063] 图1A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与印面部件支架一起示出的外观立 体图,图1B是表示印面形成装置的X-Z面(包括输送方向的铅直面)的截面构造的立体剖面 图。图2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的印面部件支架的排出口周边的构造的概略图, 是表示图1B所示的IIA部(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ir作为与图1B所示的罗马 数字"2"对应的标号,为了方便起见,使用Ύ'作为与罗马数字"5"对应的标号。W下相同)的 截面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B是表示包括排出口的印面形成装置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使用的印面形成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A是实施 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使用的印面形成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B是表示印面形 成装置的X-Z面(包括输送方向的铅直面)的截面构造的概略剖面图。
[0064] 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下称为"打印机")1是所谓的热敏打印机,例如按照 图1A、图1B所示朝向排出口 lOd输送从插入口 10c插入的印面部件支架20(具有印面部件21、 保持印面部件21的保持体22、和保护印面部件21的薄膜24,详细情况在后面参照图6A~图 6C进行说明)。并且,打印机1从薄膜24的上方W预先设定的荷重将热敏头4推压在输送中的 印面部件支架20上的印面部件21上,并有选择地将热敏头4具有的多个发热体加热,由此在 印面部件支架20上的印面部件21上形成表示图案(字符、记号、图形等)的印面(在按压印章 或印戳时,形成由字符、记号、图形等构成的印影的部分)。
[0065] 如图1A、图1B所示设定相互正交的Χ、Υ、Ζ方向。关于在附图中记述的表示方向的X、 Υ、Ζ的符号,附加 V'表示向视方向,附加表示向视方向的反方向,在表示两个方向的情 况下不附加符号(V'或者dX方向表示与输送印面部件支架20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也称 为前后方向,印面部件支架20包括作为形成印面的对象物的印面部件2UY方向表示与打印 机1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也称为左右方向。Z方向表示与将热敏头4推压在印面部件支架 20上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也称为上下方向。
[0066] 如图1A、图1B所示,打印机1具有由下机壳10a和上机壳10b构成的机壳10,在下机 壳10a的前后表面形成有用于使印面部件支架20通过的插入口 10c和排出口 lOd。在上机壳 1化的上表面设有输入操作部6。输入操作部6在操作者进行操作时输出对应操作内容的信 号。
[0067] 例如,如图2A、图2B所示,在下机壳1 Oa的排出口 1 Od,在构成排出口 1 Od的下侧的内 表面lOe沿着排出口 lOd的开口方向(Y方向)W预先设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加强筋(支撑部) lOf,该多个加强筋lOf形成为在排出口 lOd内突出预先设定的高度。在此,多个加强筋lOf被 配置在从排出口 lOd排出的印面部件支架20的输送路径上。即,多个加强筋lOf被设置成,当 在打印机1内部输送从插入口 10c插入的印面部件支架20、并且至少热敏头4对印面部件支 架20的推压状态变化为特定的状态的时刻,加强筋lOf与印面部件支架20的一端侧(巧方向 侦U)附近的背面侧(热敏头4被按压的印面的形成侧的相反侧的面,即图2A的下侧)接触并予 W支撑。此时,多个加强筋lOf被设置成W印面部件支架20不弯曲(变形)的程度接触印面部 件支架20的背面,更优选设置成W不对印面部件支架20的输送(进给量)产生影响的程度、 例如W在摩擦较小的状态下轻轻接触的程度支撑印面部件支架20。
[0068] 被组装在打印机1的机壳10中的印面形成部例如按照图3、图4A、图4B所示划分,大 致具有热敏头(印面形成部)4、步进电机9、引导器14、和压板漉(platen rollarK输送漉) 12。 在热敏头4、引导器14、压板漉12的两侧设有在Y方向上对時的一对板状的侧板13。
[0069] 压板漉12如图4A、图4B所示沿X方向输送印面部件支架20,并架设设置在两个侧板 13、 13之间,两端贯通各侧板13。压板漉12的两端部相对于侧板13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侧板 13。另外,在压板漉12的旋转轴的巧轴的端部一体地安装有例如漉齿轮(省略图示),随着在 步进电机9的驱动轴上安装的驱动齿轮(省略图示)的旋转而形成的驱动力,经由多个电动 齿轮进行传递,由此压板漉12W预先设定的旋转速度旋转。
[0070] 在引导器14形成有用于将印面部件支架20(印面部件21)引导至压板漉12的倾斜 面14a。倾斜面14a被配置成在图4B所示的Y方向视图(从巧方向观察时的截面)中,倾斜面 14a的延长线EL(在图中用单点划线表述。相当于输送路径)与压板漉12的外周面相接。在 此,如图4B所示,在排出口 lOd的内表面lOe设置的加强筋lOf被设定成使其上表面与倾斜面 14a的延长线化相接的突出高度和形状、配置。
[0071] 另外,如图4B所示,在倾斜面14a的凹部14b设有传感器3。传感器3比印面部件支架 20的轨道略微靠-Z侧配置,W便不接触印面部件支架20。另外,在图4A所示的Z方向视图(从 +Z侧观察时的俯视图)中,传感器3比左侧的侧板13略微靠巧侧、且比压板漉12略微靠-X侧 配置,W便使印面部件支架20的切口22a在传感器3上通过。图4A中用虚线表示的检测扫描 线化是与传感器3的光轴L相交并沿X方向延伸的线。传感器3是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具有沿+ Z方向出射光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受光元件与传感器对象物(在此指印面部件支架20) 面对,并接受沿-Z方向反射的光。传感器3输出与在受光元件接受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信号。 根据该信号确定被嵌入印面部件支架20中的印面部件21的种类(尺寸)。
[0072] 热敏头4如图2A、图4B所示与压板漉12对時设置。热敏头4隔着薄膜24按压沿X方向 输送的印面部件支架20上的印面部件21。热敏头4的按压印面部件21的按压部4a被设置成 沿着Y方向的直线带状。在此,将按压部4a的长度(Y方向的长度)设置成比印面部件21的宽 度(沿着Y方向的长度)长。由此,沿着印面部件2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带状的部分被按压 部4a均匀按压而变形。并且,在按压部4曰,沿着按压部4a的延伸方向(Y方向)排列有在印面 形成(制版)时被有选择地加热的多个发热体(省略图示)。并且,在热敏头4设有1C (Integrated Circuit)忍片(驱动器IC)4b,该驱动器IC4b具有由于控制在按压部4a排列的 多个发热体各自的发热状态的驱动电路。驱动器1C 4b相对于设有多个发热体的按压部4a, 配置在例如印面部件支架20的输送方向的反方向(-X方向)的位置。根据运种结构,在印面 部件21的直线带状的部分(被按压部4a按压而变形的部分)中,将与被加热而发热的发热体 对应的部位加热。
[0073] 在此,通常的热敏头4在印制基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一面侧,将设 有多个发热体的按压部4a、和控制各发热体的发热状态的驱动器1C 4b接近配置。运是为了 减小印制基板的尺寸、并且抑制成本上升的结构,通用产品几乎都采用运种方式。
[0074] 另外,关于热敏头4与压板漉12的间隔(在图2A中表述为"H"),可W是根据后述的 印面部件支架20的结构设定为预先设定的一定值的方式,也可W是具有使热敏头4或者压 板漉12沿Z方向移动来调整热敏头4与压板漉12的间隔Η的机构(在图2A中表述为"32")的方 式。通过采用运种热敏头4与压板漉12的间隔Η的调整机构32,能够改变热敏头4对印面部件 21的按压力。尤其是当在印面部件21的尺寸(尤其是宽度方向的尺寸)不同的印面部件支架 20形成(制版)印面的情况下,热敏头4的按压部4a的按压状态有时根据印面部件21的尺寸 而变化,因此热敏头4与压板漉12的间隔Η的调整机构32对进行合适的印面形成极其有利。 运样的间隔Η的调整机构32例如通过利用传感器3扫描印面部件支架20的切口 22a,根据由 控制部2确定的印面部件支架20的印面部件21的尺寸调整控制间隔H。在此,在设定越小的 间隔Η时,热敏头4对印面部件21的按压力越大。
[0075] 《关于由控制部(CPU)控制而发挥作用的功能结构》
[0076]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1的功能结构即由控制部(CPU)控制而发挥作用的 功能结构。
[0077] 图5是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打印机1)的系统结构的块图。[007引如图5所示,打印机1具有中央控制电路2,在中央控制电路2中具有传感器3、热敏 头4、电源电路5、电机驱动器8、显示画面控制电路47、存储器控制电路48、UI(用户界面)控 制电路49、USB控制电路40、Bluetooth(注册商标)模块/无线LAN模块41。
[0079] 另外,电机驱动器8与步进电机9连接,显示画面控制电路47与显示设备43连接, USB控制电路40与PC(个人电脑)44连接。
[0080] 另外,传感器3在本例中由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构成,进行在印面部件支架20设置的 切口 22a的检测。中央控制电路2通过检测来自传感器3的信号,进行印刷开始位置和介质尺 寸等的检测/通电控制。[0081 ] 另外,显示设备43、显示画面控制电路47、UI控制电路49、USB控制电路化SB控制电 路)40、或者Bluetooth(注册商标)模块/无线LA饰莫块41等不一定全部需要。
[0082] 在图5中,中央控制电路(控制部)2进行系统整体的控制。另外,在该图中,各电路 几乎都是仅与中央控制电路2连接,当然各电路也可W通过总线相互进行数据通信。中央控 制电路2是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化it)的电路,该CPU按照需要读取计算机程序并 执行,由此实现各种功能(例如输送量检测、尺寸设定、尺寸判定、位置检测、加热控制、按压 力控制等)。
[0083] 存储器控制电路48包括R0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装置,并进行它们的控制。显示设备43是指例如LCD 化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在显示画面控制电路47中进行向显 示设备43的数据传输等和背照灯的点亮及灭灯等的控制。
[0084] 另外,实现各种功能所需要的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ROM等中,根据需要被写入RAM 中进行参照及利用。该印面形成装置是通过在电脑(或者智能电话)侧安装驱动器软件及应 用程序并连接USB等进行协作动作的装置。因此,印面形成装置内的计算机程序和在电脑等 外部设备安装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协作而实现各种功能。
[0085] 例如,对于机型是具有必须与PC44连接或者无线连接的结构的印面形成装置(打 印机),用户在PC44或者未图示的便携电话终端等的GUI(Gra地ical User Inte计ace:图形 用户界面)上进行操作,因而在硬件侧显示画面控制电路47和显示设备43就不是必须的。
[0086] UI(用户界面)控制电路49根据用户从键盘和鼠标、遥控器和按钮、触摸屏等输入 装置通过电脑等输入的信息、或者通过在该印面形成装置(打印机)设置的输入装置输入的 信息,进行菜单画面显示等的控制。电源电路5由电源IC(Integrated Circuit)等构成,生 成各电路所需要的电源并进行供给。
[0087] 热敏头4接收从中央控制电路2输出的数据和印刷信号,由热敏头内部的驱动器1C 进行通电点的控制,并在接触热敏头的多孔质乙締-醋酸乙締共聚物下称为EVA)等印面 部件上进行印刷(印面形成,W下相同)。该印面形成装置的"印刷"不是指使用油墨的印刷, 而是指通过根据图像数据有选择地将热敏头4的多个发热体加热,按照每个点对印面部件 21的表面实施使其非多孔质化或不使其非多孔质化的处理。
[0088] 另外,在本系统的结构例中,其它电路从中央控制电路2接收的仅是数据和信号, 印刷所需要的电力是从电源电路5得到的。另外,在该示例的装置中,热敏头4具有200dpi即 200点/25.4mm的析像度(每1点为0.125mm的析像度)、48mm的有效印刷宽度。
[0089] 电机驱动器8是驱动步进电机9的驱动电路,接收从中央控制电路2输出的信号,将 驱动用的脉冲信号和电力提供给步进电机9。另外,从中央控制电路2接收的仅是激励信号, 实际的驱动电力是从电源电路5得到的。
[0090] 控制部(中央控制电路)2通过计数输出给电机驱动器8的信号的脉冲数,能够准确 掌握使步进电机9旋转多少即通过压板漉12将印面部件支架输送几毫米。
[0091]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采用1-2相励磁驱动,齿轮比构成为每1行(0.125mm)16步。 良P,在1步中进行0.0078mm的输送。
[0092] 另外,也可W利用其它的方法进行控制部2的压板漉12的输送距离的计算,而不根 据脉冲数进行计算。例如,也可W利用旋转编码器检测压板漉12的转速,根据检测出的转速 计算压板漉12的输送距离。
[0093] 《关于印面部件支架的结构》
[0094] 下面,关于利用打印机1形成(制版)印面的印面部件支架20,参照图6A、图6B、图 6C、图7A、图7B进行说明。
[0095] 图6A是表示利用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形成印面的印面部件支架的一例的概略图, 是表示印面部件支架20的印面形成侧(保持印面部件21的一侧)的俯视图。图6B是表示沿着 图6A中的VIB-VIB线(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Vr作为与图6A中所示的罗马数字 V对应的标号)的截面构造的概略剖面图。图6C是表示图6B所示的VIC部的截面构造的主 要部分剖面图。图7A是表示将形成了印面的印面部件粘贴而得到的印章的一例的概略图, 是从印面部件侧观察的印章的立体图,图7B是表示设印面部件侧为底面时(在用作印章时 放置在纸上等时)的印章的侧视图。
[0096] 印面部件支架20具有印面部件21、保持印面部件21的保持体22、保护印面部件21 的薄膜24。如图6A、图6B所示,保持体22将印面部件21固定在中央部进行保持。
[0097] 印面部件21具有实际上成为印面的主面21a。印面部件21由能够含浸液状油墨的 多孔质海绵体例如多孔质乙締-醋酸乙締共聚物下记述为EVA)构成,通过按压能够变 形。EVA具有无数的气泡,在该气泡中含浸油墨。
[0098] 印面部件支架20中的保持体22和薄膜24是在印面部件21的印面形成时使用的夹 具,在印面形成结束后与印面部件21分离并被废弃(或者再利用)。保持体22如图6B、图6C所 示将由涂布纸板形成的上部厚纸板22c和下部厚纸板22d贴合而构成。并且,如图6A所示,在 保持体22的一个侧部(图中右侧)形成有切口 22曰。在此,保持体22的表面形成为例如白色, W便W较高的反射率反射来自传感器3的光。
[0099] 如图6B、图6C所示,在上部厚纸板22c形成有用于在其中央部固定印面部件21的定 位孔22e。印面部件21嵌入该定位孔22e中并固定于此。下部厚纸板22d如图6A、图6B所示形 成为与上部厚纸板22c相同的外形,但没有设置定位孔22e。在下部厚纸板22d和上部厚纸板 22c被贴合的状态下,下部厚纸板22d与印面部件21的背面2化整体接触。
[0100] 如图6B、图6C所示,印面部件21的主面21a(图6B的左侧的面或者图6C的上侧的面) 构成为从上部厚纸板22c的上表面(图6B的左侧的面或者图6C的上侧的面)略微突出。在实 施方式1中,将上部厚纸板22c与下部厚纸板22d的合计厚度设定为例如1.2mm,与此相对,将 还包括薄膜24、印面部件21在内的印面部件支架20整体的厚度设定为例如1.8mm。即,在该 例中设定成使印面部件21相对于上部厚纸板22c突出0.6mm。
[0101] 另外,如图6B、图6C所示,印面部件支架20具有覆盖保持体22的上表面和印面部件 21的上表面的薄膜24。薄膜24W阳T^olyethlene Ter地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 或者聚亚酷胺等为基础材料而形成,具有耐热性和导热性和表面平滑性。在此,关于薄膜24 的耐热性,也可W采用能够承受比印面形成时的热敏头4的溫度W及印面部件21的烙融点 高的溫度的材料。另外,关于薄膜24的导热性,可W采用将印面形成时的热敏头4的热量传 递给印面部件21使印面部件21良好烙融的材料。关于薄膜24的表面平滑性,可W采用在印 面形成时使接触的热敏头4的按压部4aW摩擦较小的状态良好滑动的材料。
[0102] 如图6C所示,上部厚纸板22c和下部厚纸板22d例如利用双面粘接片25进行粘贴。 另外,薄膜24利用双面粘接片26粘接在保持体22的周围部的表面上即印面部件21所嵌入的 上部厚纸板22c的表面上。薄膜24和印面部件21之间、印面部件21和下部厚纸板22d之间仅 是接触,不进行粘贴。
[0103] 另外,在图6A~图6C中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成为印面形成的对象的 印面部件支架20的一例,但能够将印面部件21的尺寸(图6A的纵向及横向的尺寸)不同的多 种印面部件支架20作为印面形成的对象。在此,将各种印面部件支架20的厚度及宽度尺寸 (图6A的横向的尺寸)分别设定为相同的值,将印面部件支架20的长度尺寸(图6A的纵向的 尺寸)设定成根据印面部件21的尺寸而不同。并且,对应各种印面部件支架20的印面部件21 的尺寸,W-对一的关系在保持体22设置尺寸(例如纵向的尺寸)不同的切口22曰。并且,通 过利用打印机1的传感器3扫描保持体22的切口 22a来检测其尺寸,能够确定印面部件支架 20的印面部件21的种类(尺寸)。
[0104] 印面部件21在打印机1的印面的形成结束后被从保持体22中取出。并且,例如按照 图7A、图7B所示,利用双面粘接片53等将所取出的印面部件21粘贴在由球状的把手51和方 形的台木52构成的印章50的台木52的下表面(图7B的台木52的下侧的面)上。
[0105] 《关于印面形成的原理》
[0106] 下面,说明在印面部件21形成印面的原理。
[0107] 印面部件21利用EVA构成。EVA具有热塑性的物性,因而例如在W 70°C~120°C的热 量加热时,施加了热量的部位软化,软化一次后的部位在冷却时固化。并且,固化的部位将 气泡部分填埋而实现非多孔质化,使油墨不通过该部分。
[0108]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利用该印面部件2UEVA)的特性,通过利用热敏头将EVA的 表面的任意部位加热约1毫秒~5毫秒,使EVA的表面的任意部位非多孔质化,禁止油墨在该 部分通过。另外,印面部件21预先利用热剪断机被剪断成方形。因此,印面部件21的4个侧面 (端面)都因为在剪断时施加的热量而实现非多孔质化,使油墨通不过。另外,印面部件21的 背面2化也被实施加热处理,使油墨通不过。因此,能够防止油墨从作为印面的主面21aW外 的面渗出。
[0109] 在形成印面(热印刷)时,通过不对油墨透过的部分加热、而对油墨不透过的部分 加热,能够形成与在按压印章时想要得到的印影对应的油墨透过部分。另外,考虑到在形成 印面时有可能产生误差W及油墨不通过印面部件21的侧面(端面),将印面部件21的尺寸设 定成比印影尺寸略大。例如,在印影的尺寸是45mm X 45mm时,将印面部件21的尺寸设定成 48mmX48mm。
[0110] 《关于印面形成动作》
[0111] 下面,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形成印面的印面形成动作。另外,W下所示 的各种功能W能够读取的程序码的形式被存储在控制部2(具体地讲是ROM)中,逐次执行基 于该程序码的动作。另外,如图5的系统块图所示,该印面形成装置(打印机1)通常与电脑或 智能电话等协作进行动作。在此,为了防止成为烦杂的说明,限定为在打印机1内的动作进 行说明。
[0112] 图8A~图8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实现的印面形成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0113] 在打印机1的印面形成动作中,首先在输入操作部6被按压、从输入操作部6输入使 打印机1起动的信号时,控制部2执行打印机1的初始化动作。在打印机1的初始化动作中,控 审IJ部2向电机驱动器8发送驱动信号,使步进电机9旋转预先设定的时间。由此,压板漉12旋 转预先设定的时间,即使是印面部件支架20残留在打印机1内的情况下,该印面部件支架20 也能够从排出口 lOd被排出到打印机1外部。
[0114] 在初始化动作结束后,如图8A所示,在打印机1的操作者将印面部件支架20从插入 口 10c插入打印机1的状态下,在从输入操作部6输入开始印面形成的开始信号(例如,在上 述初始化动作后,从输入操作部6输出的表示按压操作了输入操作部6的信号)时,控制部2 使步进电机9旋转,使压板漉12旋转。由此,印面部件支架20沿着引导器14(倾斜面14a)沿巧 方向被输送。
[0115] 在此,在将多种(尺寸)印面部件支架20作为印面形成的对象的情况下,控制部2通 过传感器3检测印面部件支架20(保持体22)的切口 22a的长度,并确定印面部件支架20的种 类(印面部件21的尺寸)。并且,控制部2根据所确定的印面部件支架20的种类,控制热敏头4 与压板漉12的间隔Η的调整机构32,设定与印面部件支架20的种类对应的间隔H。由此,根据 印面部件支架20的种类适当设定热敏头4对印面部件21的按压力。
[0116] 另外,如图8Β所示,在印面部件支架20沿巧方向继续被输送时,热敏头4的按压部 4a经由保持体22的上表面到达印面部件21。印面部件支架20的印面部件21被引入到热敏头 4的下面,被W预先设定的按压力按压着进行输送,并接受来自在热敏头4的按压部4a沿Y方 向排列的多个发热体的热量而进行印面形成。
[0117] 具体地讲,控制部2根据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协作控制印面部件支架20的输送(步 进电机9的旋转)和使热敏头4的多个发热体中的哪个发热体发热,有选择地加热印面部件 21的对应图像数据的位置,按照图像数据形成油墨的透过部分和非透过部分,由此形成印 面。
[0118] 此时,印面部件21所采用的EVA是多孔质的海绵体,非常柔软,因而需要比进行通 常的热敏印刷的打印机更强力地将热敏头4的多个发热体按压在印面部件支架20的印面部 件21上,W便适当进行印面形成(热敏印刷)。因此,如图6B、图6C所示构成为印面部件21的 主面21a从保持体22的上表面突出。另外,热敏头4对印面部件支架20的印面部件21的按压 状态成为如图8B所示的如下状态,即除热敏头4的排列了多个发热体的按压部4aW外,在多 个发热体的附近配置的驱动器1C 4b也被按压在印面部件21上并成为吸入印面部件21中的 状态。
[0119] 并且,当在印面部件21形成印面的同时、印面部件支架20沿巧方向继续被输送时, 如图8C所示,热敏头巧I胜印面部件21的-X方向的端部(末端部),并在印面部件21与保持体 22之间的边界部分通过。此时,印面部件支架20的保持体22的输送方向(巧方向)的端部侧 至少到达排出口 lOd,在其附近的背面侧(热敏头4被按压的印面的形成侧的相反侧的面,图 中的下面侧)与在排出口 lOd的内表面lOe设置的多个加强筋lOf接触,并支撑印面部件支架 20 〇
[0120] 在此,印面部件21构成为比保持体22向厚度方向突出,因而在该边界部分存在台 阶。并且,在热敏头4的按压部4a的附近(-X方向)配置有驱动器1C 4b。此外,由于热敏头4强 力按压印面部件21,因而热敏头4在上述的边界部分通过,由此首先成为热敏头4的驱动器 1C 4b下台阶的状态。此时,成为热敏头4的驱动器1C 4b对印面部件支架20(印面部件21)的 按压力瞬间被解除的状态,如图8C中的箭头F所示,施加使印面部件支架20旋转(对+X方向 的端部是向下方施力,对-X方向的端部是向上方施力)的力。
[0121] 在此,对于在打印机1的排出口 lOd没有配置加强筋lOf的结构,处于印面部件支架 20的+X方向的端部侧未被支撑的状态,因而在热敏头4的驱动器1C 4b在印面部件21与保持 体22之间的台阶下台阶的瞬间,印面部件支架20借助在印面部件支架20产生的力F而旋转, 压板漉12对印面部件支架20的进给量(进给密度)变化。因此,在形成有印面的印面部件21 的主面21a产生由于进给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印刷不均(例如,沿Y方向呈线条状延伸的凹 凸),有可能不能进行合适的印面形成。
[0122]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图2B、图4A、图4B所示,在排出口 1 Od的下侧的 内表面lOe配置有多个加强筋(突出部件)10f,该加强筋lOf形成为其上表面与在印面的形 成动作中被输送的印面部件支架20的输送路径即倾斜面14a的延长线化相接。因此,印面部 件支架20在输送路径上由倾斜面14a和压板漉12和在排出口 lOd设置的多个加强筋lOf支 撑。因此,在热敏头4的驱动器1C 4b在印面部件21与保持体22之间的台阶下台阶的瞬间,印 面部件支架20借助在印面部件支架20产生的力F而旋转的现象得到抑制,能够进行合适的 印面形成。
[0123] 并且,在印面部件支架20沿巧方向继续被输送、并在印面部件支架20完成印面的 形成时,印面部件支架20被从打印机1的排出口 1(Μ排出。然后,控制部2通过使步进电机9停 止而使压板漉12停止,结束一系列的印面形成动作。在此,将控制部2使步进电机9停止的定 时设定在例如从印面部件支架20的后端通过传感器3起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后。
[0124] 《关于保持体22和薄膜24的作用》
[0125] EVA是具有1.5mm厚度的部件,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摩擦系数。因此,在想要将EVA直 接插入热敏打印机进行输送时,由于热敏头与EVA的摩擦力增大,不能进行稳定的直进性的 输送。即,EVA由于摩擦力大W及如橡胶那样柔软,即使是在热敏打印机侧安装了用于得到 直进稳定性的引导器,当在输送过程中形成即使较小的弯曲时,也将导致EVA自身弯曲,结 果是马上产生斜行。
[0126] 上述的EVA的输送上的困难是在热敏头不发热的非加热状态下也产生的现象,但 是在热敏头发热的情况下,热敏头在开始发热后的数毫秒内上升到接近约200度的溫度,因 而在将EVA表面加热的瞬间表面软化,导致热敏头被埋在软化后的部分中,产生完全不能进 行EVA的输送的现象。
[0127] 虽然在采用端面头的方式和为了移动驱动头而组装了滑架的方式中不会产生上 述的问题,但是该方式存在导致机构的大型化和使用部件的成本大幅上升的问题。
[0128] 在本发明中,利用不会导致机构的大型化和成本大幅上升的、采用通常的热敏头 的打印机1,按照W上所述将输送性有困难的EVA作为印面版进行印面形成,因而使用印面 部件支架20、保持体22,并用薄膜24进行保护。
[0129] 另外,印面部件21被定位在上部厚纸板22c的定位孔22e中,用下部厚纸板22d从下 表面进行保持、并且用薄膜24覆盖上表面,因而能够维持被保持在印面部件支架20上的状 态下的形状,即使被施加 X方向、Y方向的外力时也不变形。
[0130] 因此,在印面部件支架20被输送时,印面部件21也随之被输送。如果印面部件支架 20被直进输送,则印面部件21也那样被直进输送。并且,薄膜24对于比印面部件21即EVA的 烙融点高的溫度具有耐热性。
[0131] 因此,即使是印面部件21的表面由于热敏头4的发热而烙融时,薄膜24也不烙融。 良P,不会丧失作为薄膜的覆盖性。并且,薄膜24与热敏头4的摩擦力极低。
[0132] 因此,热敏头4借助薄膜24的覆盖性而不会被埋没在烙融并软化的印面部件21中, 并且借助与薄膜24之间的低摩擦性而能够容易沿着薄膜24的面继续进行发热印刷(印面形 成)。运样完成对印面部件21的印面形成。
[0133] 《取出印面形成后的印面部件后的使用方法》
[0134] 运样,通过使用印刷数据利用热敏头将EVA表面加热,能够形成具有用户独特的印 影的印面。仅需将保持体22沿着切缝线27弯折并拉出印面部件21,即可将在印面部件上完 成印面形成的印面版从印面部件支架20中取出来。然后,将形成印面后的印面部件粘贴在 台木52上,将印面浸溃在油墨中一定时间,或者如果是油墨的粘性较高的部件,则涂覆在印 面上放置预先设定的时间。由此,油墨含浸在印面版的内部。用户将印面表面的多余的油墨 污物擦除后(或者进行几次试押后),用手指握住把手51按压在按印对象物上,含浸油墨被 从印面挤出来,从而按印出印影。
[0135] 《关于压溃抑制的必要性》
[0136] 另外,本发明的印面形成装置(印面形成用热敏打印机)使用具有热塑性的多孔质 EVA等作为印面部件(印面形成介质)。
[0137] 但是,与向热敏纸的印刷等不同,在向EVA印刷时,由于印面部件(印面形成介质) 自身变质,因而容易受到来自相邻点的影响。
[0138] 具体地讲,在加热点和非加热点相邻的情况下,非加热点(所接触的印面部件的多 孔质部分)在加热点(所接触的印面部件的多孔质部分)产生热塑(热收缩)时受到该影响, 结果导致产生热塑化(导致压溃)。
[0139]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稍微减少加热量,由此抑制非加热 点(所接触的印面部件的多孔质部分)压溃。
[0140] 热量的施加方法的概念图如图9A、图9B所示。图9A、图9B是本发明的压溃抑制的热 量的施加方法的概念图。图9A是表示原来的图像数据即用户期望形成印面的图像数据的 图。如图9A所示,在该图像数据中,正中间的点(白色部分)是不施加热量的点(非加热点), 其周围的点(黑色部分)全部成为加热点。图9B是表示通过在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中用 灰色示出点的颜色来实施稍微减少加热量的校正的状态的图。如图9B所示,示出了在非加 热点的左右相邻的点中,对于该点整体减少加热量。并且,在非加热点的上下相邻的点中, 分两个阶段减少加热量的状态。
[0141] 图9B是概念图,表示加热控制的结果、即认为期望是运样的溫度梯度的概念。成为 控制的对象的毕竟是每个点,并且是怎样对各个点提供通电信号。
[0142] 《加热点和非加热点》
[0143] 在本说明书中,在提及"加热点"、"非加热点"时,如在定义部分中赋予的定义所 示,本来非加热点是指热敏头的多个发热体中不进行加热的点,加热点是指热敏头的多个 发热体中进行加热的点。在此,"点"是热敏头的发热体的单位,例如设置成200dpi(每1英寸 200点)的析像度。
[0144] 对应发热体的加热、非加热,印面部件的多孔质部分成为加热、非加热的对象。因 此,尤其是在不产生混合存在的情况下,也将印面部件的多孔质部分中被加热的部分、非加 热的部分称为加热点、非加热点。基于运种观点,从形成有印面的印面的图像观察,非加热 点属于允许油墨通过的部分。并且,从形成有印面的印面的图像观察,加热点属于禁止油墨 通过的部分。
[0145] 印面部件侧的点单位毕竟是对应热敏头的发热体单位而决定的。至于热敏头的主 扫描方向(发热体的排列方向),是根据发热体的大小本身规定的。同样根据发热体的大小 规定热敏头的副扫描方向(印面部件支架20的输送方向),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对应于通过 步进电机9的16步的动作使压板漉12输送印面部件支架20的距离。W根据步进电机9的16步 使印面部件支架20通过压板漉12而移动的距离正好与热敏头的发热体的点的大小对应的 方式,决定用于将步进电机9的动力传递给压板漉12的齿轮箱(未图示)的齿轮比。
[0146] 进一步讲,在将印面的图像数据提供给印面形成装置的阶段,该图像数据是对热 敏头的一个一个的每个点取0或1的数据。即,是表示是加热点还是非加热点的数据。因此, 能够采用将该图像数据的一个一个数据称为非加热点、加热点的称谓方式。
[0147] 《采用多脉冲方式的通电控制》
[0148] 下面,说明具体的实现方法。
[0149] 首先,在本发明的印面形成装置中,热敏头的通电控制采用多脉冲方式。多脉冲方 式是利用多个脉冲列构成施加给热敏头的能量施加的方式。通常,多脉冲方式是在进行灰 度表述等时采用的方法。本装置是印面形成装置,印面表示使油墨通过还是不通过的任意 一个面,不存在中间面,不存在灰度表述。
[0150] 在本装置中采用多脉冲方式是为了降低通电时的发热体的峰值溫度。运是在实验 中确认到的,通过降低峰值溫度,能够使EVA表面的加热部分成为平滑的表面。具体在后面 参照图14A、图14B进行说明。
[0151] 《分割印刷方式》
[0152] 另外,在本装置中,由于对流过热敏头的电流有限制,所W采用了分割印刷方式。 良P,能够将一行上的热敏头分割成多个块进行驱动,采用如下的方式(动态分割方式),即, 在印刷一点线时,计数各物理块(例如各64点的块)各自的点数,将物理块汇集来决定逻辑 块,W使不超过所设定的最大驱动点数。
[0153] 由于分割数多达6~11(因印刷宽度而异),因而如果是单脉冲,其印刷结果是导致 间隙显眼(尤其是在印刷较细的线条时等比较显眼)。将该间隙的产生抑制在最小限度也是 采用多脉冲方式的理由。
[0154] 《多脉冲方式的脉冲数》
[0155] 另外,该脉冲数也根据由热敏电阻检测出的热敏头散热板的溫度而变化。在此不 提及各种溫度的具体的脉冲数,暂且固定为10脉冲。
[0156] 目P,在分割数是6的情况下,每1行的合计通电信号数是10(脉冲)X6(分割)=60 (次)。实际的通电信号的概略图如图10所示。如图10所示,按照第1脉冲的第1分割、第2分 害d、第3分割、…、第6分割、第2脉冲的第1分割、第2分割、…、第6分割、…、第10脉冲的第1分 割、…、第6分割运样的顺序,发送合计60次的通电信号。按照该通电信号对各发热体施加电 力使其发热。另外,将图10所示的通电信号(/STB信号)表述为LOW活性。
[0157] 《立种相邻模式》
[0158] 另外,在本发明中,假设在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只进行10脉冲中任意脉冲数 的通电(根据热敏电阻检测溫度而变化。热敏电阻是为了检测环境溫度和热敏头的溫度而 搭载的)。
[0159] 在此,将相邻模式分类为如下所示的Ξ种类型(参照图11)。图11是相邻模式的概 略图。
[0160] (相邻模式1)非加热点和加热点在热敏头的主扫描方向上相邻(在副扫描方向上 不相邻)。
[0161] (相邻模式2)非加热点和加热点在热敏头的副扫描方向上相邻(在主扫描方向上 不相邻)。
[0162] (相邻模式3)非加热点和加热点在热敏头的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运两种方向 上相邻。
[0163] 其中,热敏头的主扫描方向是指与热敏头的排列方向相同,与印面部件支架的输 送方向正交的朝向。另外,热敏头的副扫描方向是指与印面部件支架的输送方向相同,与热 敏头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朝向。
[0164] 每种相邻模式的通电控制例如如下所述。
[0165] 在(相邻模式1)的情况下,例如10脉冲中只有8脉冲施加热量。
[0166] 在(相邻模式2)的情况下,进行10脉冲中的8脉冲或者9脉冲的通电,但是W避开非 加热点的方式进行通电。
[0167] 在(相邻模式3)的情况下,与(相邻模式1)相同(10脉冲中的8脉冲通电)。[016引在此,将10脉冲的通电中的第1脉冲称为先校正脉冲,将第2~9脉冲称为主脉冲, 将第10脉冲称为后校正脉冲(该分配根据热敏电阻检测溫度而变化)。
[0169] 采用先校正脉冲、主脉冲、后校正脉冲的概念,能够执行如下所示的压溃控制。
[0170] 在(相邻模式1)的情况下,在先校正脉冲和后校正脉冲中,不对与非加热点相邻的 加热点(从数据上讲必须进行加热的点)进行通电。而在主脉冲中进行通电。
[0171] 在(相邻模式2)的情况下,在先校正脉冲或者后校正脉冲或者双方中,不对与非加 热点相邻的加热点进行通电,W便避开非加热点。而在主脉冲中进行通电。
[0172] 《算法》
[0173] 在此说明用于形成运样的印刷数据的算法(参照图12A~图12F)。图12A~图12F是 表示实施方式1的校正数据的生成方法的图。在图12A~图12F中,黑色的点表示加热点,白 色的点表示非加热点。
[0174] 首先,控制部2将用于进行印刷的1行量的正式数据(图12B所示的正式数据(第N 行))展开到RAM内的缓冲器中。
[0175] 然后,控制部2对于正式数据取使正式数据向右移动1比特得到的数据与向左移动 1比特得到的数据之逻辑积,将该逻辑积设为临时校正数据(图12D)。在此逻辑积表示进行 运样的运算,即通过取两个点数据之积,仅在是表示对两者都施加热量的数据时使施加热 量,在是表示对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不施加热量的数据时不施加热量。
[0176] 进行上述处理得到的临时校正数据(图12D)是指将在正式数据的主扫描方向上与 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变换为非加热点的数据。
[0177] 另外,对于该临时校正数据(图12D),将与前一行的正式数据(图12A、正式数据(第 N-1行))取逻辑积得到的数据称为先校正数据(图12E,先校正脉冲用数据),将与后一行的 正式数据(图12C、正式数据(第N+1行))取逻辑积得到的数据称为后校正数据(图12F,后校 正脉冲用数据)。
[0178]先校正数据(图12E)与前一行的正式数据(图12A)取逻辑积,因此,当在正式数据 (图12B)的某个点(例如第η个的点)中前一行是非加热点的情况下,先校正数据的该点(第η 个的点)成为与正式数据的内容无关的非加热数据。[01巧]后校正数据也是同样的。
[0180] 在此,在上述说明中,正式数据、临时校正数据、先校正数据、后校正数据等是将取 1或0的值排列得到的,是将是否使热敏头的各个发热体发热的信息连接起来形成的。将该 数据称为点数据。即,点数据是按照热敏头的每个发热体的单位取值0或1的数据。
[0181] 每行的点数据是指对应热敏头的发热体所排列的方向提供给运多个发热体的、将 0或1的信息排列得到的数据。
[0182] 通过将该先校正数据用作前述的先校正脉冲用数据、将后校正数据用作后校正脉 冲用数据,能够使针对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的点单位热量、比针对不与非加热点相邻 的加热点的点单位热量少,其结果是能够抑制非加热点的压溃。通电信号的概略图如图13 所示。如图13所示,通过按照先校正数据、正式数据、后校正数据的顺序设为通电信号,能够 实现压溃抑制。
[018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对与非加热点相邻的一点实施该控制,但当然也可W考 虑到其他相邻的点。运些例如在生成临时校正数据时,通过取向左右各移动2比特得到的数 据的逻辑积来实现。
[018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中没有考虑来自倾斜45度的影响。运是因为某个点(第 η点)最容易接受热量的是相邻的通电点(第n-1点、第n + 1点)、或者前后行的第η点,在 200dp i级的热敏头中,来自倾斜的影响不怎么大。
[0185] 但是,在析像度较高的热敏头(点较小的热敏头)中,必须考虑来自倾斜45度的影 响。
[0186] 在运种情况下,例如在生成第N行的前(后)校正数据时,不仅要取临时校正数据与 第N-UN+1)行的逻辑积,而且还要取与使第N-UN+1)行向左右进行比特移动得到的数据的 逻辑积。
[0187] 其中,与前后左右相比,不易受到来自倾斜45度的影响,因而例如生成前校正数据 1 (考虑来自倾斜45度的影响)和前校正数据2(不考虑来自倾斜45度的影响。即,上述实施方 式的控制),在第1脉冲对前校正数据1通电,在第2脉冲对前校正数据2通电,从第3脉冲开始 对正式数据……通电。
[0188] 当然,运同样适用于后校正数据。
[0189] 图14A、图14B是表示对图像数据实施压溃抑制控制的校正的示例的图。图14A表示 原来的图像数据即用户期望形成印面的图像数据。在图14A中画出的各个正方形表示一个 一个的点。该图像数据是表示各点为0或1的数据,黑色(被涂黑)的点表示1(加热点),白色 的点表示0 (非加热点)。
[0190] 图14B是表示为实施本发明的压溃抑制控制而校正后的结果的图。将各点划分表 示为10个是基于多脉冲方式中的脉冲数为10。图14B所示的部分中的白色部分是在常溫时 不加热的部分。另外,阴影部分表示在热敏头溫度较高时将该部分也设为不加热的部位。黑 色(被涂黑)部分是进行加热的部分。即,在非加热点对10脉冲都不进行通电,在与非加热点 不相邻的加热点对10脉冲都进行通电。另一方面,在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按照前述的 相邻模式,在第1脉冲即先校正脉冲和第10脉冲即后校正脉冲的至少任意一方不进行通电。 在热敏头溫度较高时,在第2脉冲和第9脉冲不进行通电。由此,控制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 点的加热量,抑制非加热点的压溃。
[0191] 在此示出了将一个点划分为10个的情况,但运样划分为10个是为了方便表示,不 是为了示出空间性的分割,而是示出利用10个脉冲信号列构成提供给一个点的能量的情 况。根据10个信号的总计决定提供给该点的能量(加热量)。
[0192] 另外,在此10个信号列的顺序是W形成自然的溫度梯度的方式而概念性决定的, 并且依据于根据各种溫度条件、黑字率(加热点的比率)的组合进行实验的结果。实际上很 难测定出每个点的溫度梯度(溫度分布)是什么样的。
[0193] 按照图12A~图12F所示的算法对图14A所示的原来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的结果是 图14B所示的数据。该数据如图13所示成为通电信号,被施加给热敏头并执行压溃抑制的控 制。
[0194] 《与通电表的关系》[01%]在热敏头安装溫度传感器(热敏电阻),实时测定环境溫度(主要是由于热敏头的 发热而上升的溫度),将测定结果发送给控制部2。控制部2参照将溫度和通电时间相对应得 到的对应表即通电表,向热敏头4的驱动电路即驱动器1C 4b发送控制信号,驱动器1C 4b根 据该控制信号向热敏头发送通电信号。热敏头的环境溫度按照持续黑字率较高的状态等工 作状况而实时地变动,因而控制部2参照通电表的动作也是实时地频繁进行的。
[0196] 本发明的加热控制依据于使前后行各自的点数据进行比特移动来求出逻辑积的 校正处理,但由于热敏头的溫度变化是实时变动的,因而本发明的校正处理也是实时进行 的处理。
[0197] 《关于执行本发明的校正处理的起因》
[0198] 另外,也可W是,在印刷中自动进行是否采用该控制的判定。
[0199] 例如,在印刷第N行的情况下,计数第N-1行、第N行、第N+1行的加热点数,仅在该计 数值超过一定值的情况下采用该控制。即,实时计算黑字率,在该黑字率超过预先设定的值 时执行本发明的校正处理。
[0200] 或者,也可W是,在第N行的加热点数为一定数W上、而且包括前后在内的Ξ行的 加热点的总点数为一定数W上时,采用该控制。(当然,不仅前后,也可W考虑前后两行)
[0201] 另外,也可W追加热敏电阻检测溫度作为判定参数。
[0202] 目P,在热敏电阻检测溫度为一定值W上、第N行的加热点数为一定数W上、而且包 括前后在内的Ξ行的加热点的总点数为一定数W上时,采用该控制。
[0203] 至于为什么将周边行的黑字率用作判定的参数,是因为在热敏头溫度检测用的热 敏电阻中终究不能测定出发热体的直接溫度。
[0204] 另外,因为在压溃控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热体自身的蓄热,假设热敏电阻检测溫 度较低,如果全面黑色(加热部分)连续的部位持续存在,则散在于其中的非加热点依旧具 有压溃的倾向。
[0205] 尤其是印刷介质不是热敏纸等,在多孔质树脂中具有该倾向增强的趋势(更准确 地讲,虽然作为印面也能够再现某种程度的微小点,但是在点过小时,在按印时不能渗出, 因而如果根据按印后的印影进行判定,则看起来该倾向增强)。
[0206] 另外,如果能够通过热敏电阻高精度地检测发热体的溫度,当然可W仅根据热敏 电阻检测溫度来进行是否使用该控制的判定。
[0207] 《发明的效果》
[0208] 在W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中,通过减小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 的热量,能够减轻点压溃。
[0209] (实施方式2)
[0210]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打印机1)通过减少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 点的热量,能够形成抑制压溃的印面。但是,只要是与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无论是什么 样的加热点,实施方式1的印面形成装置都减少了热量。因此,例如如果减少针对如图15A所 示被非加热点包围的孤立的加热点的加热量,则不能得到足够的加热量。其结果是存在如 下问题,例如在误差扩散图像等非加热点(油墨渗出部)占多数的图像中,按印结果容易因 油墨而压溃。
[0211] 因此,鉴于最容易产生压溃的点是如图15B所示四周被加热点包围的非加热点(孤 立点),实施方式2的印面形成装置确定运样的孤立点,仅对其周围的加热对降低热量。实施 方式2的印面形成装置不需进行复杂的运算,通过反复CPU负荷较轻的比特运算即可实现运 种处理。
[0212] 因此,在实施方式2的印面形成装置中,控制部2具有确定部,该确定部确定用于形 成印面的图像数据中在主扫描方向上其相邻的两个点都是加热点、而且在副扫描方向上其 相邻的两个点也都是加热点的所述非加热点下称为"孤立点")。并且,确定部按照与在 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算法(图12A~图12F)不同的算法生成校正数据。另外,实施方式2的印 面形成装置的其它结构和印面部件支架20的结构等的概况与在实施方式1中参照各附图说 明的情况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0213] 实施方式2的印面形成装置按照W下的步骤1~步骤3生成校正数据。
[0214] (步骤1)确定部对一行的正式数据生成仅将主扫描方向上的孤立点设为0的数据。
[0215] (步骤2)确定部将上述数据与其前后行的正式数据进行比较,仅使通过步骤1得到 的数据中为0的点中、在副扫描方向上也孤立的点保留0。由此,确定孤立点。
[0216] (步骤3)控制部2减少与通过步骤2确定的孤立点相邻的加热点的热量。
[0217] 具体说明实施方式2的校正数据的生成方法。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校正数据的 生成方法的图。在具体的比特运算等中,设加热点为1,设非加热点为0。[021引将从PC44等客户端设备发送给打印机1的印刷用数据矩阵(正式数据)中、第m行 (即第m线条)且第η字节的正式数据表示为A(m,n)。具体地讲,在图16的示例中,正式数据A (m,n)是从MSB(Most Significant Bit)到LSB(Least Significant Bit)包括"10101001" 运8个点的数据列。
[0219]印刷数据首先是MSB被发送给热敏头(印面形成部)4。即,例如在第m行中的第n-1 字节的正式数据A(m,n-1)的LSB被发送给热敏头4后,第η字节的正式数据A(m,n)的MSB被发 送给热敏头4。
[0220] 首先,确定部将进行印刷用的一行量之中的正式数据A(m,n)展开在RAM内的缓冲 器中。
[0221] 然后,确定部按照下述的式(1)生成数据A'(m,n),该数据是在一行量之中的正式 数据A(m,n)中,仅将主扫描方向上(即某m中)不孤立的非加热点、即在主扫描方向上其相邻 的两个点都是加热点的非加热点W外的非加热点设为1的数据。具体地讲,在图16的示例 中,在正式数据A(m,n)是数据列"1010100Γ的情况下,关于A'(m,n)得到%0000110"。
[0222] A,(m.n)=[{(-,A(m,n)»l) OR 0x80] AND -iA(m,n)] OR [{(^A(m,ii)«l) O民 OxOl} AND ^A(m,r0] (1 )[022引其中,"AND"表示每个比特的逻辑积的逻辑运算,"OR"表示每个比特的逻辑和的逻 辑运算,气0护表示每个比特的"异ΊΊ的逻辑运算,"表示每个比特的比特反转的逻辑 运算,"〉〉"表示比特向右移动的逻辑运算,"《"表示比特向左移动的逻辑运算。例如, "^Χ»Γ'运种表述方式表示在使数据X的各比特进行比特反转后向右移动1比特。
[0224] 另外,上述式(1)是示例,也能够采用使用德摩弗定理等变形后的其它数式。即,控 制部2如果能够进行仅将主扫描方向上不孤立的非加热点设为1的操作,则也能够采用其它 的算法。运同样适用于W下的运算。
[0225] 确定部取所生成的数据Α'(m,n)与正式数据A(m,n)的"异"Π ,按照下述式(2)生成 仅将正式数据A(m,n)中主扫描方向上的孤立点设为0的数据B(m,n)。具体地讲,在图16的示 例中B(m,n)能够得到数据列"10101111Γ。
[0226] B(m,n) = {A,(m,n)X0R A(m,n)}......(2)
[0227] 另外,在计算B(m,n)的阶段,关于A(m,n)的LSB和MSB没有考虑有无孤立点,B(m,n) 的LSB和MSB都一定是1。即,A(m,n)的LSB和MSB在B(m,n)的计算中被用作非孤立点,且与孤 立/非孤立无关。[022引下面,说明A(m,n)的LSB和MSBeA(m,n)的LSB孤立的情况相当于A(m,n)的LSB是0 (非加热点),从A(m,n)的LSB起第化k特和A(m,n+1)的MSB都是1(加热点)的情况。因此,如果 下述的式(3-1)和式(3-2)都成立,可知A(m,n)的LSB在主扫描方向上是孤立的。
[0229] {A(m,n)AND 0x03} =0x02……(3-1)
[0230] {A(m,n+1)AND 0x80} =0x80……(3-2)[0231 ] 同样,A(m,n)的MSB孤立的情况相当于A(m,n)的MSB是0(非加热点),从A(m,n)的 MSB起第2比特和A(m,n-1)的LSB都是1(加热点)的情况。因此,如果下述的式(4-1)和式(4- 2)都成立,可知A(m,n)的MSB在主扫描方向上是孤立的。
[0232] {A(m,n)AND 0xC0}=0x40……(4-1)
[0233] {A(m,n-1)AND 0x01} =0x01 ……(4-2)
[0234] 如上所述,B(m,n)的LSB和MSB-定是1。因此,在按照上述的式(3-1)~式(4-2)的 步骤判明A(m,η)的LSB或者MSB是孤立的情况下,确定部将B(m,n)的LSB和MSB中判明是孤立 的点变更为0。将运样得到的数据表示为C(m,n)。
[0235] 另外,在图16的示例中,正式数据A(m,n)的LSB和MSB都是1(加热点),不是孤立点, 因而C(m,n)与B(m,n)相等。因此,在图16中省略C(m,n)。
[0236] 然后,确定部判别副扫描方向上有无孤立点。因此,确定部将在主扫描方向上仅孤 立点是0的C(m,n)、与其前后行的正式数据即第m-1行的正式数据A(m-l,n)及第m+1行的正 式数据A(m+l,n)进行比较。并且,按照下述式(5),生成数据D(m,n),该数据D(m,n)对于在C (m,η)中为0的点,仅将在副扫描方向上也孤立的点保留0、而其它的点为1。
[0237] D(rn,n)-[-i{CXm:,:n:) OR A(m--XOR C(m,i-0] QR [―i{C(!"'n) QR A(m-f 1 ,η) XOR C0nW]……(5)[023引具体地讲,在图16的示例中,第m-1行中的正式数据A(m-l,n)的第2比特和第4比特 是加热点,第m+1行中的正式数据A (m+1,η)的第化k特是非加热点,第4比特是加热点。即,正 式数据A(m,n)的第2比特的非加热点在副扫描方向上不孤立,只有第4比特的非加热点在副 扫描方向上是孤立的。因此,在将C(m,n)表示为数据列"1010111Γ的情况下,关于D(m,n)能 够得到只有第4比特是0的数据列"1110111Γ。
[0239] 在运样得到的数据D(m,n)中成为0的比特是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的哪个 方向上其相邻的两个点都是加热点的非加热点(孤立点)。运样孤立的非加热点由于周围的 加热点的蓄热而压溃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控制部2使针对与孤立点相邻的加热点的点单 位加热量、比针对与孤立点相邻的加热点W外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少。由此,能够抑制 因蓄热造成的压溃。
[0240] 关于减少热量的方法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方法相同。即,控制部2根据确定了 孤立点的数据D(m,n)和正式数据A(m,n)生成临时校正数据,根据在其前后行中确定了孤立 点的数据D(m-1,n)和D(m+1,n)生成前校正数据和后校正数据。
[0241] 具体地讲,控制部2按照下述式(6)分别取使D(m,n)向左移动1比特得到的数据与D (m,n)的逻辑积、W及使D(m,n)向右移动1比特得到的数据与D(m,n)的逻辑积,再计算取了 所得到的二式的逻辑积的数据与正式数据A(m,n)的逻辑积。由此,能够得到在正式数据A (m,n)中将孤立点的两个相邻的点设为0的临时校正数据E(m,n)。具体地讲,在图16的示例 中,关于临时校正数据E(m,n)能够得到数据列"1000000Γ。但是,为了容易理解而省略了有 关LSB和MSB的说明。
[0242] E(m,n) = [{D(m,n)AND(D(m,n)»l)}AND{D(m,n)AND(D(m,n)«l}]AND A(m, η)......(6)
[0243] 控制部2对于任意的m和η反复进行生成运样的临时校正数据E(m,n)的处理。并且, 控制部2通过取所得到的临时校正数据E(m,n)与确定了前一行的孤立点的数据D(m-l,n)的 逻辑积来生成先校正数据,再取临时校正数据E(m,n)与后一行的确定了孤立点的数据D(m+ l,n)的逻辑积来生成后校正数据。并且,按照正式数据A(m,n)与运些校正数据(先校正数 据、后校正数据)的脉冲比率控制孤立点周围的加热量。
[0244] 目P,控制部2在图13所示结构的通电信号中,通过将先校正数据用作前述的先校正 脉冲用数据、将后校正数据用作后校正脉冲用数据,使与孤立的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的 点单位加热量、比与孤立的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W外的加热点的点单位加热量少。其结 果是,能够抑制孤立的非加热点的压溃。
[0245] W上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印面形成装置确定孤立的非加热点,将减少加热量的加 热点限定为与孤立的非加热点相邻的加热点。由此,能够防止针对加热点的加热量过度减 少而导致印章的按印结果因油墨而压溃,生成减轻了孤立的非加热点的压溃的高质量的印 面。
[0246] (变形例)
[0247] W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上述实施方式是一个示例,本发明的应用 范围不限于此。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应用,所有的实施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 的范围中。[024引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确定部确定用于形成印面的图像数据中在主扫描方向 和副扫描方向的哪个方向上其相邻的两个点都是加热点的非加热点,控制部2减少该相邻 的四个加热点的热量。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W是,确定部确定仅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 方向中某一个方向上其相邻的两个点都是加热点的非加热点,控制部2减少该相邻的两个 加热点的热量。
[0249] 例如,确定了仅在主扫描方向上其相邻的两个点都是加热点的非加热点的数据相 当于上述C(m,n)。因此,可W省略从C(m,n)计算D(m,n)的过程,根据C(m,n)和正式数据A(m, η)生成临时校正数据。关于确定仅在副扫描方向上其相邻的两个点都是加热点的非加热点 的方法,同样能够通过交换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来进行处理。因此,能够利用比实施方 式2所示的方法简单的算法,防止过度减少针对加热点的加热量而使得印章的按印结果因 油墨而压溃。
[0250] 另外,自然也能够提供预先具备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功能的结构的印面形成装置, 通过程序的应用,也能够使已有的信息处理装置等作为本发明的印面形成装置发挥作用。 良Ρ,通过W控制已有的信息处理装置等的CPU等能够执行的方式应用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 中示例的印面形成装置1的各功能结构的程序,能够作为本发明的印面形成装置发挥作用。 另外,本发明的印面形成方法能够使用印面形成装置实现。
[0251] 另外,运样的程序的应用方法是任意的。例如,能够将程序存储在闪存、CD (Compact Disc)-R0M、DVD化igital Versatile Disc)-R0M、存储卡等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 质中进行应用。此外,也能够将程序叠加在载波中通过因特网等通信介质进行应用。例如, 也可W在通信网络上的告示板(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上刊登程序进行颁发。并且, 也可W构成为起动该程序,在〇S(Operating System)的控制下与其它应用程序同样地执 行,由此能够执行上述的处理。
[0252]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 其同等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