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含有其的试剂盒及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065000.4

文献号 : CN10461144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金花杨帆袁海滨陆宴辉

申请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提供了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含有其的试剂盒及应用。本发明根据绿盲蝽mtDNA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AluF1和AluR1(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经检测,该对引物仅对绿盲蝽具有特异性扩增能力,扩增产物大小为323bp,灵敏度DNA浓度检出限为0.15625ng/μL。本发明利用PCR检测技术,由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特异性单一条带,操作简单,具有高效、价廉、特异性强的特点,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权利要求 :

1.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正向引物AluF1:5’-TTTGGAAATTGACTAGTACCA-3’;

反向引物AluR1:5’-GGAAGTGATAATAATAACAGTAGG-3’。

2.用于检测绿盲蝽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还包括dNTPs、Taq DNA聚合酶、Mg2+、PCR反应缓冲液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还包括标准阳性模板。

5.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或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试剂盒在检测绿盲蝽中的应用。

6.绿盲蝽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样品DNA;

2)以步骤1)提取的DNA为模板,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AluF1和AluR1进行PCR扩增反应;

3)分析PCR产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CR反应体系以20μL计为: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4分钟;94℃变性30秒,58℃退火30秒,72℃延伸30秒,共40个循环。

说明书 :

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含有其的试剂盒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含有其的试剂盒及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属于同翅目盲蝽科,体绿,善躲藏,反应敏捷,其若虫和成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嫩芽、嫩叶、花蕾、幼果。绿盲蝽几乎遍布全国各棉区,危害棉花,影响棉花产量。尤其在近些年,随着转Bt基因棉花的大面积种植,其种群数量急剧上升,为害加重,由棉田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甚至还影响了枣树、葡萄、梨、茶树等多种作物。当前,绿盲蝽已成为我国多种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因此,绿盲蝽防治工作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0003] 在田间,绿盲蝽可被捕食性天敌捕食,比如:捕食性蝽类和蜘蛛等,但对这些天敌的捕食控制作用研究还很不充分。了解捕食性天敌对绿盲蝽的控制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天敌的潜力,对于更好地进行生物防治意义重大。又由于常规的肠道解剖、行为观察、血清学分析法或同位素标记等传统研究方法,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费用昂贵,特异性不强,在使用中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准确评估绿盲蝽捕食性天敌对绿盲蝽的控制作用,需要建立一套快速而准确的分子检测方法,但目前尚未有针对绿盲蝽的标准检测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高效快速等特点,再加上特异性引物可扩增得到物种特异性的条带,用此检测方法可将物种区分到种,在物种鉴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含有其的试剂盒及应用。
[0005]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根据绿盲蝽的线粒体DNA序列,设计筛选得到一对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其包括:
[0006] 正向引物AluF1:5’-TTTGGAAATTGACTAGTACCA-3’
[0007] 反向引物AluR1:5’-GGAAGTGATAATAATAACAGTAGG-3’。
[0008]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引物AluF1和AluR1的用于检测绿盲蝽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还包括dNTPs、Taq DNA聚合酶、Mg2+、PCR反应缓冲液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试剂盒还包括标准阳性模板。
[0009]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引物AluF1和AluR1,以及含有引物AluF1和AluR1的试剂盒在检测绿盲蝽中的应用。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绿盲蝽的特异性快速PCR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 1)提取样品DNA;
[0012] 2)以步骤1)提取的DNA为模板,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AluF1和AluR1进行PCR扩增反应;
[0013] 3)分析PCR产物。
[0014] PCR反应体系以20μL计为:
[0015]
[0016] 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4分钟;94℃变性30秒,58℃退火30秒,72℃延伸30秒,共40个循环。
[0017] 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若出现大小为323bp的DNA扩增条带(SEQ ID No.3),则判定样品为绿盲蝽。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 本发明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绿盲蝽线粒体COI基因序列(Accession No.HQ902161.1),设计一对特异性COI引物,该引物具有物种特异性,仅对绿盲蝽具有扩增效果,扩增产物大小为323bp,灵敏度DNA浓度检出限为0.15625ng/μL,而对其它物种包括其近源种、盲蝽属的其它盲蝽以及其他昆虫无扩增能力。
[0020] 本发明在绿盲蝽检测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当需要检测大量的样品量时,本发明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准确性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发明利用PCR检测技术,由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特异性单一条带,操作简单,具有高效、价廉、特异性强的特点,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绿盲蝽特异性引物AluF1和AluR1在各昆虫物种中的检测结果;其中“M”代表DNA Marker,“—”代表阴性对照。
[002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绿盲蝽特异性引物AluF1和AluR1的DNA浓度梯度检测结果;其中,M:DNA Marker;1-12为模板DNA浓度依次2倍稀释浓度梯度;“—”为阴性对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均按照常规实验条件,如Sambrook等分子克隆实验手册(Sambrook J&Russell DW,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2001),或按照制造厂商说明书建议的条件。
[0024] 实施例1绿盲蝽特异性引物AluF1和AluR1对绿盲蝽的扩增效果
[0025] 1、绿盲蝽基因组的制备
[0026] 将单头绿盲蝽放入1.5mL离心管中将其磨碎进行提取。并将获得的DNA溶液储于-20℃备用,进行PCR扩增时吸取1μL溶液作为DNA模板。
[0027] 2、合成检测绿盲蝽的特异性COI引物
[0028] 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序列如下:
[0029] 正向引物AluF1:5'-TTTGGAAATTGACTAGTACCA-3'
[0030] 反向引物AluR1:5'-GGAAGTGATAATAATAACAGTAGG-3'
[0031] 3、PCR扩增
[0032] 反应体系为20μL,包括:10×EasyTaq缓冲液2.0μL、dNTPs(2.5mM)0.4μL、EasyTaq DNA聚合酶(5U/μL)0.2μL、正、反向引物(10μM)各0.4μL、模板DNA 1.0μL、ddH2O 15.6μL。
[0033] PCR反应条件为:94℃4分钟;94℃30秒,58℃30秒,72℃30秒,共40个循环。
[0034] 4、PCR产物鉴定
[0035] 取PCR扩增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溴化乙锭染色后,于凝胶成像系统中,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判定。
[0036] 5、结果
[0037] 利用引物AluF1和AluR1,以绿盲蝽DNA为模板,以其他常见盲蝽和绿盲蝽捕食性天敌以及其他昆虫种类(见表1)为对照进行PCR扩增,结果如图1所示,仅有7、8泳道对应的绿盲蝽扩增出了323bp的目的条带,说明本发明的引物特异性强。回收上述323bp的目的条带,进行测序,其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0038] 表1引物特异性检测中所涉及的昆虫种类
[0039]
[0040]
[0041]
[0042] 实施例2引物AluF1/AluR1对绿盲蝽最低检出量的测定
[0043] 按实施例1提取单头绿盲蝽基因组DNA,按照实施例1中所述反应体系与PCR反应条件进行扩增。然后原模板溶液(DNA溶液浓度为160ng/μL)以2倍进行递减梯度稀释,取1μL稀释后溶液作为PCR扩增的模板,直接加到PCR反应体系中,反应体系同实施例1中的描述。直至稀释到检测不出条带为止。
[0044] 利用引物AluF1/AluR1做最低检出量的测定,以不同稀释倍数的绿盲蝽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如图2中所示,泳道1的DNA浓度为160ng/μL,以2倍法递减稀释的DNA模板进行扩增,结果显示泳道11为DNA浓度最低检出限,DNA浓度检出限为0.15625ng/μL(图2)。
[0045]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