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和轮胎测试机的校正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634895.4

文献号 : CN10463459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若园武彦副岛宗矩石井孝彦

申请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和轮胎测试机的校正方法。本发明的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对包括圆筒状的旋转滚筒和测力计的轮胎测试机进行沿着测力计的侧向方向的力分量的校正,所述旋转滚筒以绕朝向上下方向的轴部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所述测力计安装于旋转滚筒的轴部且能够测量作用于旋转滚筒的力,其中,上述校正装置具有:钩部件,钩挂固定于旋转滚筒的外周缘;线状体,一端侧与钩部件连结;载荷施加体,与线状体的另一端侧连结,并且能够朝向下方产生用于校正测力计的基准载荷;以及滑轮装置,卷绕有线状体,并且将由载荷施加体施加到线状体的另一端侧的向下的力转换为线状体的一端侧的向上的力。

权利要求 :

1.一种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

对包括圆筒状的旋转滚筒和测力计的轮胎测试机进行沿着上述测力计的侧向方向的力分量的校正,所述旋转滚筒以绕朝向上下方向的轴部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所述测力计安装于上述旋转滚筒的轴部且能够测量作用于上述旋转滚筒的力,其特征在于,上述校正装置具有:钩部件,钩挂固定于上述旋转滚筒的外周缘;

线状体,一端侧与上述钩部件连结;

载荷施加体,与上述线状体的另一端侧连结,并且能够朝向下方产生用于校正上述测力计的基准载荷;以及滑轮装置,卷绕有上述线状体,并且将由上述载荷施加体施加到上述线状体的另一端侧的向下的力转换为上述线状体的上述钩部件侧的向上的力;

在从上述钩部件到滑轮装置之间的线状体上配备有能够测量施加到上述钩部件的向上的力的测力器。

2.一种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

对包括圆筒状的旋转滚筒和测力计的轮胎测试机进行沿着上述测力计的侧向方向的力分量的校正,所述旋转滚筒以绕朝向上下方向的轴部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所述测力计安装于上述旋转滚筒的轴部且能够测量作用于上述旋转滚筒的力,其特征在于,上述校正装置具有:钩部件,钩挂固定于上述旋转滚筒的外周缘;

线状体,一端侧与上述钩部件连结;

载荷施加体,与上述线状体的另一端侧连结,并且能够朝向下方产生用于校正上述测力计的基准载荷;以及滑轮装置,卷绕有上述线状体,并且将由上述载荷施加体施加到上述线状体的另一端侧的向下的力转换为上述线状体的上述钩部件侧的向上的力;

在从上述钩部件经由上述滑轮装置延伸的上述线状体的一端和上述载荷施加体之间,配备有由带状的长条板材构成的带状长条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载荷施加体具有安装于上述线状体的末端的砝码装载部和能够装载于上述砝码装载部的多个砝码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砝码部件形成为圆板状的物体,

上述砝码部件的一部分从外径部朝向中央部缺失,该缺失的位置形成为插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砝码部件的外径部安装有把手。

6.一种轮胎测试机的校正方法,

使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进行沿着上述测力计的径向方向的力分量的校正,其特征在于,上述校正方法进行:

渐增工序,将装载于上述砝码装载部的砝码部件追加一个,每次利用上述测力计来测量施加于钩部件的向上的力;

渐减工序,将装载于上述砝码装载部的砝码部件减少一个,每次利用上述测力计来测量施加于钩部件的向上的力;以及以在上述渐增工序和渐减工序中得到的多个向上的力的测量值为基础,进行上述测力计的校正。

说明书 :

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和轮胎测试机的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和轮胎测试机的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测量轮胎的均匀性等的轮胎测试机中,通常设置有测力计等载荷测量机构。如果是在沿上下方向包括轴部的旋转滚筒的情况下,则该测力计分别在这些上下的轴部各配置一个。这些测力计均构成为能够测量旋转滚筒所受到的垂直方向的载荷和水平方向的载荷。
[0003] 由于测力计构成为均能够测量水平方向的载荷和垂直方向的载荷,所以在对轮胎测试机的测力计进行校正的情况下,需要对旋转滚筒沿水平方向(径向方向)和垂直方向(侧向方向)施加基准载荷、并对利用测力计是否测量到与基准载荷对应的测量结果进行评价。
[0004]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167962号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校正测力计时,经由钢丝等将具有基准载荷的砝码(重物)安装于旋转滚筒,经由钢丝沿水平方向(径向方向)对旋转滚筒施加基准载荷,由此进行测力计的校正。
[0005] 在上述的现有文献中,不仅沿水平方向对旋转滚筒施加基准载荷,还记载有“通过将成为基准载荷的砝码(重物)直接载置于滚筒,能够实施···后者的垂直方向的校正”,但是没有示出其具体的方式。
[0006] 另外,在实际的轮胎测试中,径向方向的力不仅向下,而且还向上产生。因此,为了准确地进行测力计的校正,实际上需要将向上的力施加到旋转滚筒上来进行校正,但是关于这方面,在上述的现有文献中也没有示出其具体的方式。
[0007] 假设在将通过向下施加载荷的校正而得到的测力计的输出值替换为向上的力的校正来使用而进行了校正的情况下,由于这样的校正并非实际上对测力计施加向上的力,因此输出值可能不正确,校正的准确性不足。
[0008] 例如,对于在利用测力计测量向下的力时是正常的而测量向上的力时存在异常的测力计来说,即使应用上述现有文献所公开的校正方法、或从上述现有文献所公开的事项能够想到的校正方法,仅向下施加载荷来进行校正不能确认异常,不能进行准确的校正。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和校正方,在对旋转滚筒进行侧向方向的校正时,通过实际对旋转滚筒施加向上的力,能够准确地进行对旋转滚筒的侧向方向的校正。
[0010]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手段。
[0011] 即,本发明的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对包括圆筒状的旋转滚筒和测力计的轮胎测试机进行沿着上述测力计的侧向方向的力分量的校正,所述旋转滚筒以绕朝向上下方向的轴部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所述测力计安装于上述旋转滚筒的轴部且能够测量作用于上述旋转滚筒的力,其中,上述校正装置具有:钩部件,钩挂固定于上述旋转滚筒的外周缘;线状体,一端侧与上述钩部件连结;载荷施加体,与上述线状体的另一端侧连结,并且能够朝向下方产生用于校正上述测力计的基准载荷;以及滑轮装置,卷绕有上述线状体,并且将由上述载荷施加体施加到上述线状体的另一端侧的向下的力转换为上述线状体的上述钩部件侧的向上的力。
[0012] 优选的是,上述载荷施加体可以具有安装于上述线状体的末端的砝码装载部和能够装载于上述砝码装载部的多个砝码部件。
[0013] 优选的是,上述砝码部件可以形成为圆板状的物体,上述砝码部件的一部分从外径部朝向中央部缺失,该缺失的部分形成为插入孔。
[0014] 优选的是,可以在上述砝码部件的外径部安装有把手。
[0015] 优选的是,可以在从上述钩部件到滑轮装置之间的线状体上配备有能够测量施加到上述钩部件的向上的力的测力器。
[0016] 优选的是,可以在从上述钩部件经由上述滑轮装置延伸的上述线状体的一端和上述载荷施加体之间,配备有由带状的长条板材构成的带状长条体。
[0017] 另外,本发明的轮胎测试机的校正方法在使用上述的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进行沿着上述测力计的侧向方向的力分量的校正时,进行:渐增工序,将装载于上述砝码装载部的砝码部件追加一个,每次利用上述测力计来测量施加于钩部件的向上的力;渐减工序,将装载于上述砝码装载部的砝码部件减少一个,每次利用上述测力计来测量施加于钩部件的向上的力;以及以在上述渐增工序和渐减工序中得到的多个向上的力的测量值为基础,进行上述测力计的校正。
[0018]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和校正方法,在对旋转滚筒进行侧向方向的校正时,通过对旋转滚筒实际施加向上的力,能够准确地进行对于旋转滚筒的侧向方向的校正。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的图。
[0020] 图2是砝码部件的放大图。
[0021]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的图。
[0022] 图4是图3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23] 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测试机的校正装置的图。
[0024]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状长条体的放大图。
[0025] 图7是将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状长条体用于向下的校正的情况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第一实施方式]
[0027]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轮胎测试机1的校正装置2和校正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8]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校正装置2的图。
[0029]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校正装置2对包括圆筒状的旋转滚筒4和测力计5的轮胎测试机1进行沿着该测力计5的侧向方向的力分量的校正,其中旋转滚筒4以绕朝向上下方向的滚筒轴3(轴部)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测力计5安装于旋转滚筒4的滚筒轴3且能够测量作用于旋转滚筒4的力。
[0030] 下面,首先对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校正装置2的轮胎测试机1进行说明。
[0031] 该轮胎测试机1构成为,相对于固定于主轴6的状态的轮胎,使旋转滚筒4沿水平方向移动并按压于轮胎,测量在按压于轮胎时在旋转滚筒4上产生的力和力矩。
[0032] 具体来说,设置于该轮胎测试机1的主轴6是以轴心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配备的棒状部件,绕朝向上下方向的轴旋转自如。另外,在该主轴6上以夹持轮胎的方式设置有固定的轮圈7,通过利用轮圈7来固定轮胎同时使主轴6旋转,能够使轮胎绕朝向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另外,轮圈7安装于能够上下活动的横梁(梁)部件,通过使该横梁(梁)部件下降,使得轮圈7和与该轮圈7对置的主轴6的上部的突出设置部分接近,从而能够以夹持轮胎的方式固定轮胎。
[0033] 另外,旋转滚筒4具有圆筒状的滚筒主体8、以及沿上下方向贯通该滚筒主体8的中央的滚筒轴3。在该滚筒主体8与滚筒轴3之间设置有省略图示的轴承,旋转滚筒4以绕朝向上下方向的轴心旋转自如的方式由滚筒轴3支承。在旋转滚筒4的外周面形成有作为测试对象的轮胎能够接触的模拟路面9。并且,该滚筒轴3的上端和下端经由后述的测力计5使用紧固销11安装于支承框架10,其中支承框架10从正面观察形成为中央凹陷的形状。详细来说,滚筒轴3的上端从滚筒主体8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在该向上方突出的滚筒轴3的突出端安装有上侧的测力计5。另外,滚筒轴3的下端从滚筒主体8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在该向下方突出的滚筒轴3的突出端安装有下侧的测力计5。
[0034] 设置于滚筒轴3的上下两个部位的测力计5(测力器)能够测量沿着旋转滚筒4接近或背离主轴6的方向作用的力(径向方向的力)、和沿上下方向作用的力(侧向方向的力)。
[0035] 在支承旋转滚筒4的支承框架10上设置有滑动机构12,滑动机构12使支承框架10相对于基部沿水平方向前进和后退。该滑动机构12具有:能够沿水平方向引导支承框架10的轨道部件13、以及设置于支承部件10的侧方且沿水平方向推拉该支承框架10的螺旋千斤顶部件14,由螺旋千斤顶部件14推拉的支承框架10沿轨道部件13的铺设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旋转滚筒4的外周面(模拟路面9)按压至装配于主轴6的轮胎、或从该轮胎拉离。另外,轨道部件13例如能够采用线性运动引导件等。
[0036] 另外,本发明的校正装置2是对上述的轮胎测试机1进行沿着测力计5的侧向方向的力分量的校正的装置,具有:钩部件15,钩挂固定于旋转滚筒4的外周缘;线状体16,一端侧与钩部件15连结;载荷施加体17,与线状体16的另一端侧连结并且能够朝向下方产生用于校正测力计5的基准载荷;以及滑轮装置18,卷绕有线状体16,并且将由上述载荷施加体17施加到上述线状体16的另一端侧的向下的力转换为线状体16的一端侧的向上的力。
[0037] 分别对构成本发明的校正装置2的钩部件15、线状体16、载荷施加体17以及滑轮装置18进行说明。
[0038] 如图1所示,钩部件15在正面观察是弯曲为U字状的部件,钩挂固定于旋转滚筒4的外周缘。具体来说,旋转滚筒4由圆筒状板材等形成,该圆筒状的旋转滚筒4的外周上缘朝向上方呈檐状突出,并且下缘朝向下方呈檐状突出。因此,上述的钩部件15以弯曲的部分钩挂于外周(外周面)的下缘的方式被钩挂固定。由此,构成为能够将由载荷施加体17产生的经由滑轮装置18和线状体16传递的向上的力附加到旋转滚筒4的外周(外周面)的下缘。
[0039] 线状体16是即使施加由载荷施加体17产生的最大载荷也不会断裂的绳状(线状)的长条部件,这里使用钢丝绳。这样的线状体16使用钢或不锈钢等金属,或者使用由尼龙或芳香族聚酰胺等合成纤维形成的绳索、吊索等。在线状体16的一端侧连结有上述的钩部件15,在线状体16的另一端侧连结有载荷施加体17。线状体16中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绕挂于滑轮装置18。
[0040] 载荷施加体17具有安装于线状体16的末端的砝码装载部19和能够装载于该砝码装载部19的多个砝码部件20。
[0041] 具体来说,砝码装载部19是沿着水平方向配备的板材部件,砝码装载部19的上表面形成为能够将砝码部件20载置为层叠状。另外,在砝码装载部19连结有上述的线状体16的另一端侧,将装载于砝码装载部19的砝码部件20的重量施加到线状体16上。
[0042] 另外,如图2所示,砝码部件20使用钢等金属等大致形成为圆板状,在其中央呈狭缝状地形成有能够贯穿插入线状体16的贯穿插入孔21,即,形成为从圆板状的砝码部件20的外径部到中央部缺失一部分。另外,在砝码部件20的外径部以夹着插入孔21的方式安装有两个把手25。由此,构成为在悬挂了砝码装载部19的状态下能够容易追加并装载砝码部件20,或者能够容易取下砝码部件20。另外,由每一个砝码部件20产生的力为50N至100N左右。
[0043] 根据以上的构成,在载荷施加体17中,若沿上下方向层叠多个砝码部件20,则设置于层叠的砝码部件20的中央的贯穿插入孔21沿上下方向排列,线状体16以贯通沿上下方向排列的贯穿插入孔21的方式穿过,多个砝码部件20以不会脱离的方式安装于砝码装载部19的上方。
[0044] 另外,砝码部件20的重量预先设定为基准的重量,通过变更装载 于砝码装载部19的砝码部件20的数量,能够调整施加到钩部件15的向上的力。如果能够这样调整施加到线状体16的另一端侧的向下的力,则也能够变更施加到在线状体16的一端侧设置的钩部件15的向上的力,能够一边改变所施加的载荷一边进行测力计5的校正。
[0045] 滑轮装置18构成为,悬吊状地安装于制造建筑物的顶板和梁等比旋转滚筒4高的位置的部位的定滑轮,滑轮的位置不会上下移动。
[0046] 具体来说,滑轮装置18具有托架22以及绕朝向水平方向的轴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该托架22的圆盘状的滑轮23。另外,托架22安装于安装有轮圈7的横梁(梁)部件。如上所述,横梁(梁)部件构成为能够如上所述地上下活动,但是在实施进行测力计5的侧向方向的校正的方法时,横梁(梁)部件固定在上方的位置。
[0047] 在该滑轮23的外周面沿周向形成有能够卷绕线状体16的槽等。通过设置这样的滑轮装置18,能够将由载荷施加体17施加到线状体16的另一端侧的向下的力转换为线状体16的一端侧(换言之,钩部件15)的向上的力,并传递给旋转滚筒4。
[0048] 接下来,对使用上述的校正装置2来进行测力计5的侧向方向的校正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换言之对本发明的测力计5的校正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0049] 首先,在进行测力计5的校正步骤之前,作为校正装置2的准备,将钩部件15的弯曲为U字状的部分钩挂于旋转滚筒4的外周面的下缘。在该钩部件15上连结线状体16的一端侧。然后,将线状体16的纵长方向的中途侧绕挂在滑轮装置18的滑轮23上,将载荷施加体17的砝码装载部19安装到线状体16的另一端侧。
[0050] 在如上所述地结束了校正装置2的准备之后,将一个砝码部件20装载到上述的砝码装载部19。于是,装载于砝码装载部19的一个砝码部件20的重量作为向下的力施加到线状体16的另一端侧,利用滑轮装置18来转换力的方向,将向上的力施加到线状体16的一端侧。首先对这样在砝码部件20为一个时由测力计5测量的向上的力进行测量。
[0051] 接下来,一个一个地增加装载于砝码装载部19的砝码部件20的数量,每增加一个砝码部件20的数量时,都利用测力计5来测量施加到钩部件15上的向上的力。连续进行这样交替地反复砝码部件20的追加和测力计5的力的测量的渐增工序,直到装载于砝码装载部19的砝码部件20的数量为最大为止。
[0052] 在装载于砝码装载部19的砝码部件20的数量成为最大之后,一边减少砝码部件20的数量一边测量向上的力。即,一个一个地减少装载于砝码装载部19的砝码部件20的数量,每减少一个砝码部件20的数量时,就利用测力计5来测量施加到钩部件15的向上的力。连续进行这样交替地反复从砝码装载部19减去砝码部件20和力的测量的渐减工序,直到装载于砝码装载部19的砝码部件20的数量再次为零个为止。
[0053] 接下来,以在上述的渐增工序和渐减工序中得到的多个向上的力的测量值为基础,进行测力计5的校正。即,针对从砝码部件20的数量计算的施加到载荷施加体17的载荷,标出在该渐增工序和渐减工序中由测力计5测量到的值,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最接近基准测力计5的值的测力计5的增益直线,以成为该增益直线的方式来校正测力计5。
[0054] 作为具体的校正步骤,以进行如下的(1)-(8)的步骤为宜。
[0055] (1)安装校正装置2。
[0056] (2)搭载一个砝码部件20(基准重物)。记录测力计5的输出值。
[0057] (3)追加一个砝码部件(20)。记录测力计5的输出值。
[0058] (4)同样地追加砝码部件20,每次记录测力计5的值。
[0059] (5)进行(4)的步骤,直到砝码部件20的最大装载量(成为最大个数)为止。以上为渐增工序。
[0060] (6)现在按顺序去掉砝码部件20。每次记录测力计5的值。
[0061] (7)重复(6)的步骤直到砝码部件20为零为止。以上是渐减工序。
[0062] (8)通过这些而得到的测力计5针对砝码部件20所产生的载荷的输出值来进行校正。
[0063] 若进行上述的校正步骤,则能够求出测力计5对基准重物载荷的输出值,即增益直线,从而能够校正测力计5。
[0064] 另外,能够通过结合没有载荷的情况(最小载荷的情况)下的测量值和砝码部件20增加到最大装载的情况(最大载荷的情况)的测量值,来求出增益直线,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只记录相对于增益直线的差,使用所记录的差载荷和上述增益直线来校正测力计5。
[0065] 若使用上述的校正装置2,则将向上的力实际施加到旋转滚筒4同时进行测力计5的校正,因此,能够更准确地校正侧向方向的载荷。另外,在这样的校正装置2中,在测力计5在测量向上的力时存在异常的情况下,能够立即发现异常,能够更可靠地维持测力计5的精度。
[0066] [第二实施方式]
[0067]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测试机1的校正装置2进行说明。
[0068] 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校正装置2在从钩部件15到滑轮装置18之间的线状体16上配备有能够测量施加到钩部件15的向上的力的测力器。
[0069] 即,第二实施方式的校正装置2与设置于旋转滚筒4的校正对象的测力计5分开地,在从钩部件15到滑轮装置18之间的线状体16上具备第二测力计24(测力器)。该第二测力计24能够准确地测量施加到钩部件15的向上的力,换言之施加到线状体16的向上的力。
[0070] 设置这样的第二测力计24是因为如下的理由。
[0071] 即,在滑轮装置18的滑轮23与线状体16彼此之间多少会产生摩擦力,即使将基准载荷施加到线状体16的另一端侧,也仅仅施加了减掉在夹着滑轮装置18的一端侧产生的摩擦力而得到的载荷。因此,由校正用的测力计5测量到的测量值可能不会严密地与基准载荷对应。当然,由于大多情况下上述摩擦力非常小,因此也能够无视摩擦力地校正测力计5,但是为了进行更高精度的校正,优选直接测量作用于线状体16的一端侧即钩部件15的载荷。
[0072] 因此,如图4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校正装置2中,在从钩部件15到滑轮装置18之间的线状体16上设置第二测力计24,实际测量作用于线状体16的向上的力,进一步提高测力计5的校正精度。
[0073] 具体来说,在利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校正装置2进行上述的渐增工序和渐减工序的情况下,每次追加或减去砝码部件20时,测量由第二测力计24测量的载荷,若使用由第二测力计24测量到的载荷和由测力计5测量到的载荷求出增益直线,则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校正。
[0074] [第三实施方式]
[0075]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测试机1的校正装置2进行说明。
[0076] 如图5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校正装置2在从钩部件15经由滑轮装置18延伸的线状体16的一端和载荷施加体17之间配备有带状长条体26。
[0077] 如图6所示,该带状长条体26顾名思义由带状长条板材(金属板等)构成。利用该带状长条体26抑制载荷施加体17旋转,进而抑制砝码部件20的旋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使载荷稳定化。如图7所示,该带状长条体26在向下的校正中也可以使用。
[0078] 另外,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是例示性的而并非限制性的。特别是在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没有明确公开的事项,例如运转条件或操作条件、各种参数、构成物的尺寸、重量、体积等并不脱离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范围,只要是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则采用能够容易想到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