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及散装元件补给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80075900.1

文献号 : CN10464173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野泽瑞穗

申请人 :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摘要 :

提高包含与安装头一起移动的散装元件供给装置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及向该散装元件供给装置补给散装元件的方法的实用性。将与安装头一起移动的散装元件供给装置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从安装头拆下,由处于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区域的滑动件(404)的壳体保持部(450、452)中的空的一方保持,补给散装元件,使由壳体保持部(450、452)的另一方保持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由安装头保持。使滑动件(404)向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移动,从散装元件储藏器(600)向从安装头接收且空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自动补给元件。在补给后,滑动件(404)向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区域移动,为带通路的元件壳体的互换作准备而待机。

权利要求 :

1.一种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包括:

散装元件供给装置,包括将电子电路元件收容为散装状态的散装元件的散装元件壳体、使散装元件整齐排列成一列并引导至元件供给部的元件通路及将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内的散装元件向元件通路送入的供给装置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所述散装元件供给装置与将散装元件安装于电路基材的安装头一起移动;及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将所述散装元件壳体从所述安装头拆下并使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向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移动,

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能够向移动到所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的散装元件壳体补给散装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

散装元件储藏器,设置在所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比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的容量大,储藏散装元件;及

元件补给装置,从所述散装元件储藏器向移动到所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的散装元件壳体补给散装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

连通装置,将移动到所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的散装元件壳体的元件接收口与使所述散装元件储藏器的散装元件流出的元件流出路连通,而设为能够补给散装元件的状态;及储藏器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将所述散装元件储藏器内的散装元件向所述元件流出路送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包括多个所述散装元件壳体,且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保持部,保持从所述安装头拆下的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及

第二壳体保持部,保持被补给了散装元件的所述散装元件壳体,

在所述第一壳体保持部从所述安装头接收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并从所述第二壳体保持部向所述安装头交付所述散装元件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包括:

可动部件,具备保持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的两个壳体保持部,且能够向所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和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区域移动;

可动部件驱动装置,使所述可动部件向所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和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区域移动;及

散装元件壳体互换装置,在所述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区域,在所述两个壳体保持部的一方从所述安装头接收并保持散装元件壳体,在所述两个壳体保持部的另一方将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向所述安装头交付。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包括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保持有包括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的至少与种类相关的信息在内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所述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能够取得:(a)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b)保持有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的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信息,所述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保持部设于收容有应向所述散装元件壳体供给的散装元件的元件收容体,且所述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包含收容于所述元件收容体的散装元件的至少种类的信息,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包括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和供给阻止装置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在由所述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和所述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为不适合的信息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所述供给阻止装置阻止从所述元件收容体向所述散装元件壳体供给散装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包括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保持有包括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的至少与种类相关的信息在内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所述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能够取得:(a)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b)保持有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的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信息,所述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保持部设于收容有应向所述散装元件壳体供给的散装元件的元件收容体,且所述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包含收容于所述元件收容体的散装元件的至少种类的信息,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包括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和供给阻止装置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在由所述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和所述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为不适合的信息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所述供给阻止装置阻止从所述元件收容体向所述散装元件壳体供给散装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包括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保持有包括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的至少与种类相关的信息在内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所述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能够取得:(a)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b)保持有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的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信息,所述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保持部设于收容有应向所述散装元件壳体供给的散装元件的元件收容体,且所述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包含收容于所述元件收容体的散装元件的至少种类的信息,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包括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和供给阻止装置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在由所述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和所述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为不适合的信息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所述供给阻止装置阻止从所述元件收容体向所述散装元件壳体供给散装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储藏器具备保持有储藏器相关信息的储藏器相关信息保持部,所述储藏器相关信息包括:(a)能够单独地识别所述散装元件储藏器自身的储藏器识别信息、(b)所述散装元件储藏器自身的种类的信息即储藏器种类信息、(c)包含储藏于所述散装元件储藏器的散装元件的种类的信息在内的储藏元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具备保持有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包括(d)能够单独地识别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元件壳体识别信息、(e)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种类的信息、(f)已经收容于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的散装元件的种类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能够取得所述储藏器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储藏器相关信息和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储藏器/元件壳体信息取得装置,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包括储藏器/元件壳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和补给阻止装置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储藏器/元件壳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在由所述储藏器/元件壳体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所述储藏器相关信息和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为不适合的信息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所述补给阻止装置阻止从所述散装元件储藏器向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补给散装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具备保持有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包括(a)能够单独地识别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元件壳体识别信息、(b)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种类的信息、(c)已经收容于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的散装元件的种类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头具备取得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和安装动作禁止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在由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与预定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所述安装动作禁止部禁止设有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安装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具备保持有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包括(a)能够单独地识别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元件壳体识别信息、(b)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种类的信息、(c)已经收容于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的散装元件的种类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头具备取得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和安装动作禁止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在由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与预定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所述安装动作禁止部禁止设有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安装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具备保持有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包括(a)能够单独地识别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元件壳体识别信息、(b)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种类的信息、(c)已经收容于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的散装元件的种类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头具备取得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和安装动作禁止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在由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与预定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所述安装动作禁止部禁止设有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安装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具备保持有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包括(a)能够单独地识别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元件壳体识别信息、(b)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种类的信息、(c)已经收容于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的散装元件的种类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头具备取得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和安装动作禁止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在由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与预定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所述安装动作禁止部禁止设有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安装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具备保持有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包括(a)能够单独地识别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元件壳体识别信息、(b)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种类的信息、(c)已经收容于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的散装元件的种类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头具备取得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和安装动作禁止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在由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与预定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所述安装动作禁止部禁止设有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安装动作。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具备保持有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包括(a)能够单独地识别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元件壳体识别信息、(b)所述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种类的信息、(c)已经收容于所述散装元件壳体的散装元件的种类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头具备取得所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和安装动作禁止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在由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与预定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所述安装动作禁止部禁止设有所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安装动作。

16.一种散装元件补给方法,是对散装元件供给装置补给散装元件的方法,所述散装元件供给装置包括将电子电路元件收容为散装状态的散装元件的散装元件壳体、使散装元件整齐排列成一列并引导至元件供给部的元件通路及将所述散装元件壳体内的散装元件向元件通路送入的供给装置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所述散装元件供给装置与将散装元件安装于电路基材的安装头一起移动,所述散装元件补给方法的特征在于,

对于一个元件补给部,设置至少两个散装元件壳体,在将一个散装元件壳体安装于安装头而进行使用的期间,在所述元件补给部向其他散装元件壳体进行散装元件的补给,将所述其他散装元件壳体从所述安装头拆下并使所述其他散装元件壳体向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移动,向移动到所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的所述其他散装元件壳体补给散装元件。

说明书 :

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及散装元件补给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包含与将散装元件安装于电路基材的安装头一起移动的散装元件供给装置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及对该散装元件供给装置补给散装元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该散装元件供给系统保持多个电子电路元件作为散装状态的散装元件,逐个地依次供给的散装元件供给装置与吸嘴一起相对于电路基板进行移动。在具备该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的元件安装装置中,吸嘴与料斗及元件储藏库一体地构成,分别设置在以能够绕着与上下方向平行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头的隔开等角度间隔的四个部位。料斗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收纳通路,多个散装元件以沿上下方向整齐排列成1列的状态被收纳,借助自重而向元件排出口移动。元件储藏库以散装状态收容电子电路元件,设置在料斗的上侧而补给散装元件,通过可动管的上下方向的运动而促进散装元件向收纳通路的进入。吸嘴/元件储藏库一体型料斗通过头的旋转和电路基板在X轴、Y轴方向上的移动而相对于电路基板的元件安装部位被定位,将收纳于收纳通路的散装元件逐个地安装于电路基板。在与头另行设置的架上保持多个吸嘴/元件储藏库一体型料斗,安装于头的吸嘴/元件储藏库一体型料斗借助头的旋转而定位于预先设定的互换位置,通过设于架的料斗安装机构而返回到架,另一方面,保持于架的其他部分而收纳散装元件的其他吸嘴/元件储藏库一体型料斗安装于头,进行电子电路元件的补给等。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23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作出,课题在于提高包含与安装头一起移动的散装元件供给装置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及向该散装元件供给装置补给散装元件的方法的实用性。
[0005] 上述的课题通过如下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解决,该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包括:(A)散装元件供给装置,包括将电子电路元件收容为散装状态的散装元件的散装元件壳体、使散装元件整齐排列成一列并引导至元件供给部的元件通路及将上述散装元件壳体内的散装元件向元件通路送入的供给装置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上述散装元件供给装置与将散装元件安装于电路基材的安装头一起移动;及(B)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将上述散装元件壳体从上述安装头拆下并使上述散装元件壳体向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移动,上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能够向移动到上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的散装元件壳体补给散装元件。
[0006] 电路基材包括例如(a)还未安装电子电路元件的印刷配线板、(b)在一面上搭载电子电路元件并进行电接合、在另一面上未安装电子电路元件的印刷电路板、(c)搭载裸芯片而构成带芯片的基板的基材、(d)搭载具备球栅阵列的电子电路元件的基材、(e)具有非平板状而为三维形状的基材等。
[0007] 可以设为散装元件壳体与元件通路相互固定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而从安装头拆下,也可以将供给装置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与散装元件壳体一起从安装头拆下。还可以将散装元件供给装置整体从安装头拆下。
[0008] 散装元件向散装元件壳体的补给可以手动进行,也可以自动进行。
[0009] 上述的课题还通过如下的散装元件补给方法来解决,该散装元件补给方法是对散装元件供给装置补给散装元件的方法,上述散装元件供给装置包括将电子电路元件收容为散装状态的散装元件的散装元件壳体、使散装元件整齐排列成一列并引导至元件供给部的元件通路及将上述散装元件壳体内的散装元件向元件通路送入的散装元件驱动装置,上述散装元件供给装置与将散装元件安装于电路基材的安装头一起移动,其中,对于一个元件补给部,设置至少两个散装元件壳体,在将一个散装元件壳体安装于安装头而进行使用的期间,在上述元件补给部向其他散装元件壳体进行散装元件的补给。
[0010] 发明效果
[0011] 若使从安装头拆下的散装元件壳体向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移动而补给散装元件,则能够得到各种效果。例如,能够在从头移动区域偏离的位置进行元件补给,从而能够不与安装头、头移动装置发生干扰地进行补给,上述头移动区域是安装头通过头移动装置而移动的区域。而且,补给空间的确保较为容易。
[0012]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不中断安装地进行与通过安装头进行安装的期间的散装元件同种的散装元件的补给。而且,元件补给部可以为1个。
[0013] 发明的形态
[0014] 以下,在本申请中,例示了识别为能够专利申请的发明(以下,有时称为“可申请发明”。“可申请发明”不仅包括专利申请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即“本发明”或“本申请发明”,而且也包括其下位概念发明或上位概念发明、其他概念的发明)的几个形态,而对它们进行说明。各形态与权利要求同样,区分成项,对各项标注编号,根据需要以引用其他项的编号的形式进行记载。这只不过是为了容易理解可申请发明,构成可申请发明的构成要素的组合没有限定为以下的各项所记载的内容。即,可申请发明应参照附随于各项的记载、实施方式的记载、现有技术、技术常识等进行解释,只要按照该解释,则各项的形态附加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形态、而且从各项的形态删除了构成要素的形态也能成为可申请发明的一个形态。
[0015] (1)一种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包括:散装元件供给装置,包括将电子电路元件收容为散装状态的散装元件的散装元件壳体、使散装元件整齐排列成一列并引导至元件供给部的元件通路及将上述散装元件壳体内的散装元件向元件通路送入的供给装置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上述散装元件供给装置与将散装元件安装于电路基材的安装头一起移动;及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将上述散装元件壳体从上述安装头拆下并使上述散装元件壳体向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移动,上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能够向移动到上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的散装元件壳体补给散装元件。
[0016] 散装元件供给装置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在多个的情况下,各散装元件供给装置供给的散装元件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17] (2)根据(1)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还包括:散装元件储藏器,设置在上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比上述散装元件壳体的容量大,储藏散装元件;及元件补给装置,从上述散装元件储藏器向移动到上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的散装元件壳体补给散装元件。
[0018] 若设置散装元件储藏器及元件补给装置,则能够自动地进行多次散装元件向散装元件壳体的补给。对于向散装元件壳体的多次元件补给,与散装元件储藏器对应的元件储藏作业可以为1次,与不用设置散装元件储藏器而作业者向散装元件壳体补给散装元件的情况相比,作业者进行的补给频率减少,作业者的作业负担减轻。
[0019] 另外,若收容于散装元件壳体的散装元件的量多,则向散装元件壳体补给元件的次数可以减少,但是到用尽收容元件为止的移动时间变长而发生黑化。相对于此,根据本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由于自动补给散装元件,因此即使减少散装元件壳体的元件收容量而元件补给次数增加,作业者的负担也不会增加,将不会黑化而能够用尽的量的散装元件收容于散装元件壳体,每当散装元件用尽时进行补给,从而能够避免黑化的发生。
[0020] (3)根据(2)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还包括:补给量检测装置,检测从上述散装元件储藏器向上述散装元件壳体补给的散装元件的量;及自动补给停止装置,在由该补给量检测装置检测出的补给量达到设定量的情况下,使上述元件补给装置停止从上述散装元件储藏器向上述散装元件壳体补给散装元件。
[0021] 补给量的检测能够基于例如散装元件壳体或散装元件储藏器的重量检测、收容于散装元件壳体或散装元件储藏器的散装元件层的高度的检测、元件补给装置的工作量的检测来进行。
[0022] 设定量设定为例如不会产生收容于散装元件壳体的散装元件的黑化、由供给装置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引起的元件送入的不良的量。
[0023] (4)根据(2)项或(3)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还包括连通装置,该连通装置将移动到上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的散装元件壳体的元件接收口与使上述散装元件储藏器的散装元件流出的元件流出路连通,而设为能够补给散装元件的状态。
[0024] 在元件补给以外时,将元件流出路关闭而防止散装元件的流出等。
[0025] (5)根据(4)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还包括将上述散装元件储藏器内的散装元件向上述元件流出路送入的储藏器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
[0026] 可靠地进行散装元件向散装元件壳体的补给。
[0027] (6)根据(5)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上述储藏器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包括:旋转盘,与上述散装元件储藏器的侧壁相邻地设置,能够绕着一轴线旋转,且具备沿着以上述一轴线为中心的圆周配置的多个磁铁;旋转盘驱动装置,使该旋转盘旋转;及刮落部,将随着上述旋转盘的旋转而由上述多个磁铁分别吸引并到达上述元件流出路的入口的散装元件向该入口刮落。
[0028] 磁铁可以是永久磁铁,也可以是电磁铁。根据磁铁和刮落部,不存在向散装元件施加过大的力的可能性,能够不损伤散装元件而进行补给。
[0029] (7)根据(1)项至(6)项中任一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该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散装元件壳体,且上述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保持部,保持从上述安装头拆下的上述散装元件壳体;及第二壳体保持部,保持被补给了散装元件的上述散装元件壳体,在上述第一壳体保持部从上述安装头接收上述散装元件壳体,并从上述第二壳体保持部向上述安装头交付上述散装元件壳体。
[0030] 本项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可以设为例如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包含使第一壳体保持部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和使第二壳体保持部移动的第二移动装置,或者可以设为下项记载的结构。在前者的情况下,两个壳体保持部的作用分别固定地决定为散装元件壳体的接收和交付,进行与之对应的元件补给。
[0031] (8)根据(1)项至(6)项中任一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上述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包括:可动部件,具备保持上述散装元件壳体的两个壳体保持部,且能够向上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和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区域移动;可动部件驱动装置,使该可动部件向上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和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区域移动;及散装元件壳体互换装置,在上述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区域,在上述两个壳体保持部的一方从上述安装头接收并保持散装元件壳体,在上述两个壳体保持部的另一方将上述散装元件壳体向上述安装头交付。
[0032] 本项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可考虑(7)项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的一个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两个壳体保持部交替地作为(7)项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的第一壳体保持部和第二壳体保持部发挥功能这一情况。
[0033] 若壳体保持部为2个,则与两个散装元件壳体中的一方安装于安装头而供给散装元件的情况并行地,对于另一方散装元件壳体能够进行散装元件的补给,可以不用为了补给而中断安装,能够抑制安装效率的下降并进行元件补给。尤其是两个壳体保持部通过1个可动部件及可动部件驱动装置而移动,因此能够简易且廉价地构成系统。
[0034] (9)根据(8)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上述可动部件、上述可动部件驱动装置及上述散装元件壳体互换装置支撑于一体的互换装置主体,构成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单元,该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单元相对于设有该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的元件安装装置的主体能够装卸。
[0035] 可动部件、可动部件驱动装置及散装元件壳体互换装置的处理变得容易。
[0036] (10)根据(9)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上述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单元包括:对该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单元进行控制的互换单元控制计算机;及将该互换单元控制计算机与控制上述元件安装装置的安装装置控制计算机连接的连接部(连接器)。
[0037] (11)根据(8)项至(10)项中任一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上述两个壳体保持部在与上述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使散装元件壳体移动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列设置,该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散装元件储藏器,设于上述散装元件补给区域,比上述散装元件壳体的容量大,并储藏散装元件;及散装元件储藏器移动装置,使该散装元件储藏器向与上述两个壳体保持部的一方对应的位置和与另一方对应的位置移动。
[0038] 本项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将散装元件储藏器移动装置并用为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但是作为其他形态,也可以取代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而使用散装元件储藏器移动装置。例如,静止地设置两个壳体保持部,通过安装头的移动,而在安装头与两壳体保持部之间进行散装元件壳体的互换,另一方面,通过散装元件储藏器移动装置使散装元件储藏器从退避位置向补给位置移动,向两个壳体保持部的一方所保持的散装元件壳体补给散装元件。
[0039] 通过散装元件储藏器移动装置与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的并用,例如,只要任一移动装置都使散装元件储藏器和可动部件分别停止于两个位置即可,通过基于止动件等的机械的停止位置的定位,采用气缸、不具有停止位置控制功能的电动马达等作为驱动源,能够降低装置成本。而且,也能够不设置散装元件储藏器移动装置而通过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将两个壳体保持部选择性地相对于散装元件储藏器进行定位,但是可动部件的移动区域变长,相对于此,通过散装元件储藏器移动装置的并用而缩短可动部件的移动区域,能够使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小型化。另外,在可申请发明中,并未排除仅设置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的形态。
[0040] (12)根据(1)项至(11)项中任一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上述散装元件壳体包括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该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保持有包括该散装元件壳体的至少与种类相关的信息在内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该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上述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能够取得:(a)该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b)保持有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的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信息,上述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保持部设于收容有应向上述散装元件壳体供给的散装元件的元件收容体,且上述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包含收容于该元件收容体的散装元件的至少种类的信息。
[0041] 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保持部多由条形码、二维码等构成,因此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优选设为条形码读取器、二维码读取器等读码器。但是,也可以采用使用了RF标签及RFID读写器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等其他信息取得装置。
[0042] 本项及下项的形态在从元件收容体向散装元件壳体直接供给散装元件的情况下有效。
[0043] (13)根据(12)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上述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包括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和供给阻止装置中的至少一方,上述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在由上述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上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和上述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为不适合的信息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上述供给阻止装置阻止从上述元件收容体向上述散装元件壳体供给散装元件。
[0044] 若设置供给阻止装置和元件壳体/元件收容体不适合报知装置这两方,则能够可靠地防止将不适合的散装元件向散装元件壳体供给这一情况,并能够使作业者理解供给阻止的理由。
[0045] (14)根据(2)项至(6)项中任一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上述散装元件储藏器具备保持有储藏器相关信息的储藏器相关信息保持部,上述储藏器相关信息包括:(a)能够单独地识别该散装元件储藏器自身的储藏器识别信息、(b)该散装元件储藏器自身的种类的信息即储藏器种类信息、(c)包含储藏于该散装元件储藏器的散装元件的种类的信息在内的储藏元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并且,该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储藏器/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该储藏器/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能够取得:(a)该储藏器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储藏器相关信息;(b)保持有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的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信息,该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保持部设于收容有应向上述散装元件储藏器供给的散装元件的元件收容体,且该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包含收容于该元件收容体的散装元件的至少种类的信息。
[0046] 在从元件收容体经由散装元件储藏器向散装元件壳体供给散装元件的情况下,需要防止从元件收容体向散装元件储藏器供给不适当的散装元件这一情况也与直接向散装元件壳体供给的情况同样,关于上述(12)项及(13)项的说明同样适用于本项及下项。
[0047] (15)根据(14)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包括储藏器/元件收容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和供给阻止装置中的至少一方,该储藏器/元件收容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在由上述储藏器/元件收容体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上述储藏器相关信息和上述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为不适合的信息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该供给阻止装置阻止从上述元件收容体向上述散装元件储藏器供给散装元件。
[0048] (16)根据(2)项至(6)项、(14)项、(15)项中任一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上述散装元件储藏器具备保持有储藏器相关信息的储藏器相关信息保持部,上述储藏器相关信息包括:(a)能够单独地识别该散装元件储藏器自身的储藏器识别信息、(b)该散装元件储藏器自身的种类的信息即储藏器种类信息、(c)包含储藏于该散装元件储藏器的散装元件的种类的信息在内的储藏元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并且,上述散装元件壳体具备保持有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上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包括:(d)能够单独地识别该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元件壳体识别信息、(e)该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种类的信息、(f)已经收容于该散装元件壳体的散装元件的种类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该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能够取得上述储藏器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储藏器相关信息和上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储藏器/元件壳体信息取得装置。
[0049] 储藏器相关信息保持部及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也能够通过码读取器来读取信息,但是两者都由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的厂商制造的情况较多,因此也可以设为RF标签等能够进行信息的改写的信息保持部。尤其是上述(9)项及(10)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那样,包含散装元件储藏器、壳体保持部的与散装元件壳体的互换相关的装置被单元化,该单元在包含与安装装置控制计算机连接的互换单元控制计算机的形态中,RF标签等的利用容易且便利。
[0050] (17)根据(16)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包括储藏器/元件壳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和补给阻止装置中的至少一方,上述储藏器/元件壳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在由上述储藏器/元件壳体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上述储藏器相关信息和上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为不适合的信息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上述补给阻止装置阻止从上述散装元件储藏器向上述散装元件壳体补给散装元件。
[0051] 若设置储藏器/元件壳体不适合报知装置和补给阻止装置这两方,则能得到如下效果:能够可靠地防止将不适合的散装元件向散装元件壳体补给这一情况,并且能够使作业者理解补给阻止的理由。
[0052] (18)根据(1)项至(17)项中任一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其中,上述散装元件壳体具备保持有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上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包括:(a)能够单独地识别该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元件壳体识别信息、(b)该散装元件壳体自身的种类的信息、(c)已经收容于该散装元件壳体的散装元件的种类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上述安装头具备取得上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保持部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该散装元件供给系统还包括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和安装动作禁止部中的至少一方,上述非预定元件壳体报知装置在由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与预定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报知这一情况,上述安装动作禁止部禁止设有该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安装动作。
[0053] 若采用上述(13)项、(15)项、(17)项等记载的结构,则具有能够在较早的阶段防止进行不适当的散装元件的供给、补给的优点,但是仅是本项的结构,也能够在最终阶段防止具有与预定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不同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的元件壳体安装于安装头这一情况。
[0054] (19)根据(18)项记载的元件安装装置,其中,还包括:必要散装元件种类取得部,基于用于向电路基材安装电子电路元件的程序,取得执行该程序所需的种类的散装元件的种类;及判定部,在由该必要散装元件种类取得部取得的散装元件的种类和由上述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取得装置取得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不适合的情况下,判定为与预定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不同。
[0055] (20)一种散装元件补给方法,是对散装元件供给装置补给散装元件的方法,上述散装元件供给装置包括将电子电路元件收容为散装状态的散装元件的散装元件壳体、使散装元件整齐排列成一列并引导至元件供给部的元件通路及将上述散装元件壳体内的散装元件向元件通路送入的散装元件送入装置,上述散装元件供给装置与将散装元件安装于电路基材的安装头一起移动,上述散装元件补给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于一个元件补给部,设置至少两个散装元件壳体,在将一个散装元件壳体安装于安装头而进行使用的期间,在上述元件补给部向其他散装元件壳体进行散装元件的补给。
[0056] (1)项至(19)项中的各项记载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的特征也可以适用于本项的散装元件补给方法。

附图说明

[0057] 图1是表示具备多个安装模块的电子电路元件安装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该安装模块具备作为可申请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散装元件供给系统。
[0058] 图2是表示上述安装模块的元件供给装置的带式供料器的侧视图(局部截面)。
[0059] 图3是表示上述安装模块的侧视图。
[0060] 图4是表示上述安装模块的安装头和头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0061] 图5是表示上述安装头的立体图。
[0062] 图6是表示上述安装头的元件取出位置附近部分的立体图。
[0063] 图7是表示设于上述元件取出位置的散装元件供给装置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的侧视图。
[0064] 图8是表示上述带通路的元件壳体的俯视图。
[0065] 图9是表示上述散装元件供给装置的散装元件驱动装置及带通路的元件壳体安装装置、并表示带通路的元件壳体安装装置的非夹紧状态的侧视图。
[0066] 图10是表示上述带通路的元件壳体安装装置的夹紧状态的侧视图。
[0067] 图11是表示对上述带通路的元件壳体进行互换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单元的侧视图。
[0068] 图12是表示上述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单元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装置等的俯视图。
[0069] 图13是表示上述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单元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装置等的侧视图。
[0070] 图14是说明上述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单元的元件壳体的互换的图。
[0071] 图15是概念性地表示上述安装模块的控制装置等的框图。
[0072] 图16是表示上述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装置等及散装元件储藏器移动装置的俯视图。
[0073] 图17是表示相对于上述带通路的元件壳体而定位了散装元件储藏器的状态的侧视图(局部截面)。
[0074] 图18是表示相对于上述带通路的元件壳体而定位散装元件储藏器并供给散装元件的状态的侧视图(局部截面)。
[0075] 图19是表示上述散装元件储藏器的俯视图。
[0076] 图20是表示上述散装元件储藏器及连通装置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7]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可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可申请发明除了下述实施方式之外,以上述〔发明的形态〕这一项所记载的形态为首,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以实施了各种变更的形态进行实施。
[0078] 图1表示作为可申请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多个安装模块10。这些安装模块10在共用且一体的基座12上彼此相邻地排列固定成1列而构成安装线。多个安装模块10分担而并行地进行电子电路元件向电路基材的安装。
[0079] 关于安装模块10,例如详细地记载于日本特开2004-104075号公报,对于除与本可申请发明相关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简单说明。
[0080] 各安装模块10分别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具备作为元件安装装置的主体的模块主体18、作为基材搬运装置的基板搬运装置20、作为基材保持装置的基板保持装置22、元件供给装置23、散装元件供给系统24(参照图5)、安装头25、作为相对运动赋予装置的头移动装置26、基准标记摄像装置28(参照图4)、元件摄像装置30及模块控制装置32。
[0081] 基板搬运装置20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两个基板输送机34、36,在与多个安装模块10排列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即水平的方向上搬运作为电路基材的一种的电路基板4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设为印刷配线板及印刷电路板的总称。基板保持装置22在模块主体
18上分别对于两个基板输送机34、36而设置,分别具备省略图示的、从下方支撑电路基板40的支撑部件及将与电路基板40的搬运方向平行的两侧缘部分别夹紧的夹紧部件,将电路基板40保持成安装该电子电路元件的元件安装面成为水平的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板搬运装置20搬运电路基板40的搬运方向设为X轴方向或左右方向,将在与保持于基板保持装置22的电路基板40的元件安装面平行的一平面即水平面内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或前后方向。
[0082] 本元件供给装置23通过作为整齐排列元件供料器的多个带式供料器50供给电子电路元件。这些带式供料器50如图2所示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元件供给台52。在元件供给台52的前部设有多个被安装部54。这些被安装部54分别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沿前后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槽56、一对定位孔58、60及与左右方向(图2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平行的槽62,沿着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方向隔开适当的间隔、在本元件供给台52中等间隔地设置。在元件供给台52上,而且在多个被安装部54的各定位孔58、60之间的部分设有连接器64。另外,关于安装模块10整体,在Y轴方向上设有元件供给装置23的一侧为前侧或正面,但是关于元件供给台52、带式供料器50及后述的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单元,反之在Y轴方向上将基板搬运装置20侧作为前侧,将元件供给装置23侧作为后侧。
[0083] 在元件供给台52,在其后部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把手66(在图3中图示一端部的把手66),通过作业者相对于模块主体18的基台68安装、拆下,在安装后的状态下固定于基台68。在该状态下,元件供给台52的前后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左右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元件供给台52的设有被安装部54的部分即前部位于模块主体18的由柱部70及罩72围成的空间(以后,称为模块内空间)内,后部向模块主体18外突出。也可以在基台68设置被安装部54,将基台68的一部分作为元件供给台。
[0084] 本带式供料器50与日本特开2004-47951号公报所记载的供料器同样地构成,简单地进行说明。在多个带式供料器50中分别将电子电路元件由元件保持带76保持,作为带化元件78而供给。一种电子电路元件以多个整齐排列成一列的状态等间隔地保持于元件保持带76,并由上封带79覆盖。在作为带式供料器50的主体的供料器主体80设有输送装置82、上封带剥离装置84、元件收纳装置86、卡合装置88及带式供料器控制装置90(参照图2)。
[0085] 输送装置82以电动马达92为驱动源,将带化元件78每隔预定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元件保持带76的电子电路元件的保持间隔相等的距离进行输送,保持于元件保持带76而逐个地定位于将作为整齐排列元件的电子电路元件从元件保持带76取出的元件取出位置。元件取出位置设定于供料器主体80的长度方向或前后方向的一端部即前端部,该部分构成元件供给部94,从元件供给部94逐个地依次供给电子电路元件。电动马达9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带编码器的伺服马达构成。伺服马达是能够进行旋转角度的准确的控制的电动旋转马达,也可以取代伺服马达而使用步进马达。
[0086] 卡合装置88的卡合部件100借助压缩螺旋弹簧102的作用力,与设于元件供给台52的槽62的侧面106卡合,将带式供料器50固定于元件供给台52。作为操作部件的杆108由作业者操作,卡合部件100克服弹簧102的作用力而从侧面106分离,由此解除该固定。螺旋弹簧是作为施力手段的一种的弹性部件的弹簧。
[0087] 带式供料器50在设于供料器主体80的底面的轨道110处与被安装部54的槽56嵌合,设于供料器主体80的前表面的定位突部112、114与定位孔58、60嵌合,并通过卡合装置88而固定于元件供给台52。由此,带式供料器50被定位成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且左右方向或宽度方向成为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姿势,并且被保持为防止了从元件供给台52浮起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轨道110、定位突部112、114及卡合装置88构成作为整齐排列元件供料器安装装置的带式供料器安装装置116,在安装状态下,成为带式供料器50的前部位于模块内空间内且杆108及元件收纳装置86位于模块内空间外的状态。
[0088] 在供料器主体80的前表面设有连接器118,并与元件供给台52的连接器64连接。由此,进行成为带式供料器控制装置90的主体的带式供料器控制计算机120与成为上述模块控制装置32的主体的模块控制计算机122(参照图15)之间的通信及向带式供料器50的电力供给。电动马达92由带式供料器控制装置90控制。
[0089] 上述头移动装置26如图4所示具备X轴方向移动装置130及Y轴方向移动装置132。Y轴方向移动装置132在模块主体18具备横跨元件供给装置23的元件供给部(在元件供给台52的全部被安装部54安装带式供料器50时的由元件供给部94构成的部分)和两个基板保持装置22而设置的线性马达134,使作为可动部件即移动部件的Y轴滑动件136向Y轴方向的任意位置移动。
[0090] X轴方向移动装置130设于Y轴滑动件136,相对于Y轴滑动件136沿X轴方向移动,并且具备作为相互沿X轴方向相对移动的可动部件的移动部件的第一、第二X轴滑动件140、142和使这些滑动件140、142分别沿X轴方向移动的X轴滑动件移动装置144(图4中图示出使第二X轴滑动件142移动的X轴滑动件移动装置)。两个X轴滑动件移动装置如X轴滑动件移动装置144所示,包括例如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146和包含丝杠轴及螺母的进给丝杠机构
148,使X轴滑动件140、142向X轴方向的任意位置移动,并使第二X轴滑动件142向水平的移动平面内的任意位置移动。作为进给丝杠机构,优选滚珠丝杠机构。对于以下所记载的另一进给丝杠机构也同样。头移动装置可以设为在X轴滑动件上设有Y轴方向移动装置的结构。
[0091] 上述安装头25装卸自如地搭载于第二X轴滑动件142,伴随着第二X轴滑动件142的移动而相对于基板保持装置22移动,向横跨元件供给装置23的元件供给部和两个基板保持装置22的移动区域即头移动区域内的任意位置移动。
[0092] 安装头25通过吸嘴来保持电子电路元件。以安装头25为首,保持吸嘴,准备吸嘴支架的个数不同的多种安装头,将1个安装头选择性地安装于第二X轴滑动件142。图5所示的安装头25具备多个例如3个以上、在图示的例子中为12个吸嘴支架170,最多能保持12个吸嘴172。
[0093] 上述基准标记摄像装置28如图4所示,搭载于第二X轴滑动件142,通过头移动装置26而与安装头一起移动,对设于电路基板40的基准标记(图示省略)进行拍摄。而且,上述元件摄像装置30如图1所示,将位置固定地设置在基台68的基板搬运装置20与元件供给装置
23之间的部分,从下方拍摄作为摄像对象物的电子电路元件。
[0094] 对安装头25进行说明。安装头25虽然还未公开,但是在本申请人的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206452号的说明书中详细地记载,对于除与本可申请发明相关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简单说明。
[0095] 如图5所示,旋转体182以能够绕着自身的铅垂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安装头25的头主体180上,通过以电动马达184为驱动源的旋转驱动装置186,绕着铅垂轴线向正反两方向旋转任意的角度。
[0096] 12个吸嘴支架170分别以其轴向与旋转体18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姿势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且能够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地嵌合在以旋转体182的支架保持部188的外周部的旋转体182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一圆周上隔有适当的间隔的12个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等角度间隔的12个位置。通过这些吸嘴支架170分别保持吸嘴172,通过与12个吸嘴支架170的各吸嘴支架对应而设置的切换阀装置190的切换,而向吸嘴支架17的吸管选择性地供给正压和负压。
[0097] 12个吸嘴172通过旋转体182间歇旋转与吸嘴支架170的配置角度间隔相等的角度,而依次停止在12个停止位置。而且,通过固定地设于头主体180的凸轮194的凸轮面196、在吸嘴支架170的上端部设置的作为凸轮随动件的辊198及嵌装于吸嘴支架170的压缩螺旋弹簧199,使吸嘴172绕着旋转体182的旋转轴线回旋并升降。
[0098] 因此,12个停止位置的吸嘴172距基板保持装置22的高度方向的距离不是全部相同,该距离最短的停止位置设为向电路基板40安装电子电路元件的安装位置,最长最高的停止位置设为元件摄像位置,上述安装位置与元件摄像位置之间的停止位置设为从后述的散装元件供给装置取出电子电路元件的元件取出位置。基于吸嘴172的电子电路元件从带式供料器50的取出和从带式供料器50及散装元件供给装置取出的电子电路元件向电路基板40的安装均在安装位置进行,安装位置可以是取出安装位置。
[0099] 在安装位置及元件取出位置分别设置升降装置200、202,使吸嘴支架170升降。上述升降装置200、202分别如图5及图6所示,包括升降部件204、206、进给丝杠机构208、210及电动马达212、214。在安装位置及元件取出位置,分别如图6的元件取出位置所示设置阀切换装置218,进行对于停止于安装位置及元件取出位置的吸嘴172设置的切换阀装置190的切换。
[0100] 在元件摄像位置设置有元件摄像装置220。元件摄像装置220的相机221经由反射装置(图示省略)而拍摄通过吸嘴172从带式供料器50或散装元件供给装置250取出的电子电路元件。而且,在头主体180设置吸嘴支架旋转驱动装置222,使吸嘴支架170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吸嘴支架旋转驱动装置222设为以电动马达224为驱动源并使12个吸嘴支架170全部一齐旋转的装置。
[0101] 此外,在头主体180设置有安装头控制装置230(参照图15)。安装头控制装置230以安装头控制计算机232为主体而构成,并与模块控制计算机122连接,控制由带编码器的伺服马达构成的电动马达184等。在安装头控制计算机232上,代表性地表示一个而连接有电动马达184等的各编码器234。
[0102] 本散装元件供给系统24包含散装元件供给装置250。散装元件供给装置250如图6所示设置在与头主体180的元件取出位置对应的部分,通过头移动装置26而与安装头25一起相对于基板保持装置22移动。本散装元件供给装置250包含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和散装元件送入装置254。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如图7所示包含相互固定的散装元件壳体256(以后,简称为元件壳体256)和元件通路258。
[0103] 如图7及图8所示,元件壳体256包含彼此相向而固定的壳体部件260、262,设有引导槽266、凹部268、引导通路270、收容室272及元件接收口274。引导槽266成为向壳体部件260的与壳体部件262相向的相向面280开口的局部圆环状,引导通路270的连接于引导槽
266的局部圆环状槽及上下方向槽由壳体部件262及罩282封闭而成。在收容室272的上部,在引导槽266与引导通路270的交界部形成有剥落部283。凹部268向壳体部件260的相向面
280的相反侧的外侧面284及上表面286开口而形成。
[0104] 收容室272的向壳体部件262的相向面290开口的凹部292由壳体部件260封闭而成,收纳多个元件294作为散装状态的散装元件。作为元件294,收容不具有引线的无引线电子电路元件,收容例如电容器、电阻器等具有磁性材料制的电极的元件(芯片元件)。收容室272和凹部268由凹部268的底壁部296分隔。元件接收口274设置在壳体部件262的上部,向收容室272内放入元件294。元件接收口274通过作为开闭部件的挡板298进行开闭。由压缩螺旋弹簧300向关闭元件接收口274的方向对挡板298进行施力。
[0105] 如图7及图8所示,元件通路258形成为块状的通路形成体310。元件壳体256通过作为固定手段的一种的多个螺栓312而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通路形成体310,固定后作为一体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发挥功能。元件通路258接着引导通路270而形成,在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保持于安装头25的状态下,元件通路258的前端部具有直至停止于元件取出位置的吸嘴172的下方的形状。在通路形成体310的与元件通路258的前端部对应的部分设置开口314而容许元件294的取出,包含该开口314的部分构成元件供给部316。
[0106] 在通路形成体310突出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定位销320、322。定位销320、322使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位置不同,沿上下方向设置,构成被定位部。在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在沿其前后方向分隔的两个部位、即在通路形成体310的前部和壳体部件262的后部分别形成向下的卡合面324、326,构成被卡合部。在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安装于头主体180的状态下,Y轴方向为前后方向,元件通路258侧为前侧,元件接收口274侧为后侧。
[0107] 此外,在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在壳体部件260的外侧面284设有RFID的RF标签330。RF标签330具备通信部及存储部,存储收纳于收容室272的元件294的种类,构成收容元件种类信息保持部。而且,在壳体部件262的相向面290的相反侧的面332上设置二维码334,例如,记录有单独地识别元件壳体256的种类及元件壳体256的作为识别信息的识别编号。
[0108] 上述散装元件送入装置254包含散装元件驱动装置338。本散装元件驱动装置338设于安装头25的头主体180。本散装元件驱动装置338如图9所示包含旋转盘340及旋转盘驱动装置342。旋转盘340呈圆板状,通过轴344以能够绕着与X轴方向平行的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头主体180。多个例如3个以上的作为磁铁的永久磁铁346隔开适当的间隔而离散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等角度间隔地保持在旋转盘340的侧面上的以其旋转轴线为中心的一圆周上。旋转盘驱动装置342以设置在旋转盘340的上方的电动马达350为驱动源,其旋转通过齿轮352、354向同心状地固定于旋转盘340的齿轮356传递,使旋转盘340向正反两方向旋转任意角度。2个定位孔360、362向头主体180的下表面开口而形成于头主体180。也可以取代永久磁铁而使用电磁铁。
[0109] 在头主体180上还设有带通路的元件壳体安装装置370。带通路的元件壳体安装装置370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一对夹紧装置372、374。上述夹紧装置372、374沿Y轴方向分隔地设置,如一方的夹紧装置372所示,包含作为保持部件的夹紧爪376及作为保持部件驱动装置的夹紧爪驱动装置378。
[0110] 夹紧爪376以能够绕着与X轴方向平行的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头主体180。作为夹紧爪驱动装置378的驱动源的气缸380固定于头主体180,在以一端部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活塞杆382的连杆384的另一端部连接有能够相对转动的夹紧爪376。通过活塞杆382的伸缩,夹紧爪376向夹紧位置和非夹紧位置移动,上述夹紧位置如图10所示是与卡合面324卡合并从下方保持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位置,上述非夹紧位置是如图9所示离开卡合面324而将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释放并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下方的空间向外侧退避的位置。
[0111] 此外,在头主体180设有作为信息取得装置的RFID读写器388的天线390。RFID读写器388如图15所示具备分离型的天线390,该天线390设于头主体180,通过设于安装头25的连接器及软线而与RFID读写器388的主体部连接。
[0112] 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如图10所示,定位销320、322与定位孔360、362嵌合,相对于头主体180沿水平方向被定位。并且,夹紧装置372、374的各夹紧爪376与卡合面324、326卡合,由此通路形成体310与头主体180抵接,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相对于头主体180沿上下方向被定位并保持。在此状态下,成为旋转盘340与凹部268嵌合而对引导槽266的圆弧进行规定的圆的中心与旋转盘340的旋转轴线一致的状态。因此,通过旋转盘340的旋转而使永久磁铁346回旋,伴随于此,收容室272内的元件294由永久磁铁346吸引而从下向上移动,并且一部分嵌入到引导槽266内,从引导槽266进入到引导通路270。但是,随着永久磁铁346的回旋而移动的元件294并不是全部嵌入到引导槽266,未嵌入到引导槽266而移动到引导槽266与引导通路270的交界附近的元件294由剥落部283剥落,向收容室272内落下。另一方面,进入到引导通路270的元件294不久之后进入到元件通路258,以整齐排列成一列的状态向元件供给部316移动。虽然图示省略,但是元件通路258内的空气由空气吸引装置吸引,有助于元件294向元件供给部316的移动。
[0113] 从以上的说明可知,由引导槽266和剥落部283构成对元件294进行整理、使其整齐排列成一列而向引导通路270进入的散装元件整理装置39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整理装置392与由前述的旋转盘340及旋转盘驱动装置342构成的散装元件驱动装置338共同地构成将元件294经由引导通路270向元件通路258送入的散装元件送入装置254。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能够与散装元件驱动装置338切离,并通过带通路的元件壳体安装装置37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头主体180,从头主体180拆下而安装另一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能够进行互换。
[0114] 如上所述,在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被夹紧的状态下,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RF标签330经由固定于头主体180的天线390而能够在RF标签330与RFID读写器388之间进行通信。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解除夹紧装置372、374进行的保持,相对于头主体180向下方移动,由此将定位销320、322从定位孔360、362抜出。而且,从凹部268将旋转盘340抜出,将散装元件驱动装置338全部保留于头主体180,在保持于安装头25的状态下能够将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从头主体180拆下。
[0115] 本散装元件供给系统24还包括作为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单元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单元400(以后,简称为互换单元400)。如图11所示,本互换单元400包括互换装置主体402、作为可动部件即移动部件的滑动件404、作为可动部件驱动装置的滑动件驱动装置406及作为散装元件壳体互换装置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装置408(参照图13)、互换单元控制装置409(参照图15),在本元件安装装置中安装于上述元件供给台52。
[0116] 互换装置主体402通过作为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单元安装装置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单元安装装置410而安装于元件供给台52。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单元安装装置410具有与上述带式供料器安装装置116相同的结构,包括设置在互换装置主体40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即前端部的前表面上的定位销412、414、设置在互换装置主体402的侧板416上的卡合装置418及设置在互换装置主体402的下表面上的轨道420,安装于多个被安装部54中的任一个被安装部,并固定于元件供给台52。通过将卡合装置418的卡合解除,能够将互换单元400从安装于模块主体18的元件供给台52拆下,互换单元400相对于模块主体18能够进行装卸。在互换装置主体402的前表面还设有连接器422,并与连接器64连接。安装于元件供给台52的互换单元400的前部位于模块内空间内,后部从安装模块10向前方突出。
[0117]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件驱动装置406包括环形的带430及带移动装置432。带430卷挂于多个带轮434并与滑动件404卡合,多个带轮434中的1个带轮通过电动马达436而旋转,由此使带430移动,滑动件404由设于互换装置主体402的作为引导部件的导轨438引导,并沿Y轴方向移动。多个带轮434及电动马达436等构成带移动装置432。
[0118] 滑动件404具备壳体保持部450、452。如图12、图13所示,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装置408包括使壳体保持部450、452分别升降的作为壳体保持部驱动装置的壳体保持部升降装置454、456。升降装置454、456在与滑动件404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列设置,结构相同,对一方的升降装置454进行说明。
[0119] 壳体保持部升降装置454包括作为移动部件的升降部件460和作为移动部件驱动装置的升降部件驱动装置462。升降部件驱动装置462包括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470、将电动马达470的旋转转换成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472。在本实施方式中,运动转换机构472包括通过电动马达470而旋转的小齿轮474、沿上下方向固定于升降部件460且与小齿轮474啮合的齿条476,通过使小齿轮474旋转而使齿条476升降,如图14所示,升降部件460由作为引导部件的一对引导杆478引导并向上升端位置和下降端位置升降。升降部件460的升降端位置分别设置在引导杆478的两端部,通过升降部件460与比引导杆478大型的止动件480、482抵接来规定。
[0120] 在升降部件460上设置壳体保持部450,壳体保持450、452沿着与滑动件404的移动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而设置在滑动件40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保持部450包括载置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保持台490、壳体定位保持装置(图示省略),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保持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壳体定位保持装置在水平方向上对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进行定位并以充分的保持力保持,通过克服该保持力使壳体保持部450相对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向下方移动,而将保持解除。
[0121] 滑动件404通过滑动件驱动装置406而向前进端位置和后退端位置移动。如图11的实线所示,前进端位置是使壳体保持部450、452位于互换单元400的前端部的位置,如双点划线所示,后退端位置是使壳体保持部450、452位于互换单元400的后端部的位置。在包含互换单元400的本安装模块10中,头移动区域是安装头25向移动到前进端位置的滑动件404的壳体保持部450、452移动且能够在安装头25与壳体保持部450、452之间进行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交接的区域。因此,后退端位置是使两个壳体保持部450、452位于头移动区域的外侧的第一位置,前进端位置是使两个壳体保持部450、452位于头移动区域的内侧的第二位置。而且,互换单元400的前端部所处的区域是进行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互换的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区域,后端部所处的区域是向散装元件壳体256进行元件294的补给的散装元件补给区域,滑动件404通过滑动件驱动装置406而向散装元件补给区域和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区域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散装元件补给区域设于头移动区域的外侧,且设置在安装模块10之外。滑动件404的前进端位置和后退端位置分别由省略图示的止动件规定,电动马达436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具有停止位置控制功能。
[0122] 而且,在互换单元400设有二维码500,构成互换单元信息保持部。在二维码500中记录有例如单独地识别互换单元400的作为识别信息的识别编号,例如,设置在互换装置主体402的侧板416上。
[0123] 互换单元控制装置409以互换单元控制计算机520(参照图15)为主体构成,对电动马达436等进行控制。计算机520通过连接器422、64的连接而与模块控制计算机122连接,进行通信。电力供给也经由连接器422、64进行。
[0124] 在互换单元400的后端部、即位于散装元件补给区域的部分,如图11所示,设有散装元件储藏器600(以后,简称为储藏器600)。本储藏器600通过散装元件储藏器移动装置602(以后,简称为储藏器移动装置602),在滑动件404的移动方向上、即与壳体保持部450、
452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如图16所示,本储藏器移动装置602包括作为移动部件的移动台604和作为移动部件驱动装置的移动台驱动装置606。
[0125] 移动台604在本实施方式中呈门形,横跨滑动件404的移动区域而设置。移动台驱动装置606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气缸608为驱动源,通过活塞杆610的伸缩而使移动台604由导轨612引导而沿Y轴方向移动,如图16的双点划线所示,选择性地位于与移动到后退端位置的滑动件404的前侧的壳体保持部450对应的第一位置和如实线所示与后侧的壳体保持部452对应的第二位置。上述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气缸608的活塞的冲程端部来决定。另外,在图11中,为了避免难以理解结构的情况,而省略移动台驱动装置606的图示。
[0126] 如图17所示,储藏器60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移动台604上,且包括储藏室620。储藏室620比元件壳体256的收容室272的容量大,并储藏元件294。在储藏器600的上部设置元件投入口622,并通过盖624进行开闭。盖62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储藏器600,通过锁定装置626而保持成将元件投入口622关闭的状态。本锁定装置626包含电磁元件628及柱塞630。通过电磁元件628的励磁、消磁,柱塞630向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移动,上述锁定位置是柱塞630横跨盖624的自由端部和划定储藏器600的元件投入口622的隔壁632而嵌合、如图17的实线所示锁定成使盖624位于关闭元件投入口622的关闭位置的状态的位置,上述解锁位置是柱塞630从盖624的自由端部及隔壁632拔出而如双点划线所示容许打开盖624的位置。另外,在图17、图18中,为了避免难以理解结构这一情况,而省略升降部件驱动装置
462的图示。
[0127] 在储藏器600还设有元件流出路640。元件流出路640沿上下方向设置,如图18所示,元件流出路640的上端部与储藏室620连通,构成元件流出路640的入口642。元件流出路640向储藏器600的下表面或底面开口而设置出口644。出口644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截面形状呈正方形形状,如图17、图19、图20所示,元件流出路640的侧面的下部朝着出口644倾斜。
[0128] 出口644通过连通装置650进行开闭。如图17、图20所示,连通装置650包括连通部件652及连通部件驱动装置654。连通部件652在本实施方式中呈圆柱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移动台604,沿着与连通部件652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贯通而设置连通路656。连通路656的横截面形状呈正方形形状。在连通部件652还设有向半径方向外方突出的板状的驱动部658。
[0129] 连通部件驱动装置654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电动马达660,连通部件652向隔断位置和连通位置转动,上述隔断位置如图17所示是连通路656从出口644偏离而连通部件652的外周面将出口644封闭、从而将出口644与元件壳体256的元件接收口274的连通隔断的位置,上述连通位置如图18所示是连通路656成为铅垂而使出口644与元件接收口274连通的位置。上述位置通过省略图示的止动件来决定。
[0130] 另外,在连通部件652位于隔断位置的状态下,驱动部658位于比元件壳体256的挡板298靠上方的位置,位于容许移动台604与元件壳体256的相对移动且容许挡板298位于将元件接收口274关闭的关闭位置的非驱动位置。驱动部658与连通部件652一起转动,与挡板298卡合而克服弹簧300的作用力地移动,将元件接收口274打开。在连通部件652位于连通位置的状态下,驱动部658位于驱动位置,使挡板298位于打开位置,保持成将元件接收口
274打开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板298构成对元件接收口274进行开闭的开闭装置的开闭部件,对开闭部件驱动装置的驱动部件即驱动部658进行驱动的驱动部件驱动装置和连通部件驱动装置654共用驱动源,可以不在元件壳体256设置开闭装置的驱动源。朝向关闭位置对挡板298进行施力的弹簧300也构成开闭部件驱动装置。
[0131] 在移动台604上还设有散装元件送入装置678。散装元件送入装置678包括旋转盘680及旋转盘驱动装置682。旋转盘680与储藏器600的侧壁相邻地设置,以能够绕着与储藏器60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安装,多个例如3个以上的作为磁铁的永久磁铁684沿着以旋转盘680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一圆周等角度间隔地配置。旋转盘驱动装置
682以电动马达686为驱动源。电动马达686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伺服马达构成,其旋转角度由编码器687(参照图15)检测。
[0132] 随着旋转盘680的旋转而储藏室620内的元件294由多个永久磁铁684分别吸引,从下方向上方移动而向元件流出路640移动。如图18所示,到达元件流出路640的入口642的元件294与划定元件流出路640的侧壁即与转盘680的旋转轴线平行的侧壁688抵接而停止移动,通过相对于永久磁铁684的相对旋转而从吸附状态被释放,向入口642刮落,向元件流出路640送入。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688构成散装元件送入装置678的刮落部。该散装元件送入装置678构成储藏器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上述散装元件送入装置254构成供给装置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
[0133] 另外,在储藏器600设置二维码700,构成储藏器相关信息保持部,例如,记录有单独地识别储藏器600的作为识别信息的识别编号。
[0134] 移动台驱动装置606、锁定装置626、连通装置650及旋转盘驱动装置682由互换单元控制装置409控制。互换单元控制装置409也是互换/补给控制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储藏器600、储藏器移动装置602及与它们一起设置的装置与滑动件404、滑动件移动装置406、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装置408等一起设于互换装置主体402而成为一体的壳体互换/元件补给单元,通过相对于元件供给台52的装卸而相对于模块主体18进行装卸。而且,在滑动件404上,分别对应于壳体保持部450、452而设置上述RFID读写器388的另一天线391(参照图
12)。
[0135] 模块控制装置32经由驱动电路530来控制线性马达134等构成安装模块10的各种装置的驱动源等,并经由控制电路532来控制显示画面534。由控制电路532及显示画面534构成作为报知装置的显示装置536,通过文字、图形等来显示各种信息等。作为报知装置,可以采用灯的点亮、闪烁、蜂鸣器的鸣动、声音的广播、向作业者具有的便携终端的通信等以各种形态报知信息等的装置。
[0136] 在模块控制计算机122的输入输出接口上连接有对通过基准标记摄像装置28及元件摄像装置30的摄像而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计算机540、在X轴滑动件移动装置144的电动马达146等设置的编码器542(在图15中代表性地图示1个)、RFID读写器388、带式供料器控制计算机120、安装头控制计算机232及互换单元控制计算机520等。另外,安装头
25的元件摄像装置220的摄像数据从安装头控制装置230经由模块控制计算机122向图像处理计算机540输送,进行处理。并且,必要的数据从模块控制计算机122向安装头控制计算机
232输送。
[0137] 在输入输出接口上,经由通信线缆还连接有其他安装模块10的模块控制装置32及对安装线整体进行集中控制的线控制装置544。线控制装置544以主计算机为主体构成。而且,在模块控制计算机122的RAM中存储有用于向电路基板40安装电子电路元件的各种程序及数据等。
[0138]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安装模块10中,作为向电路基板40安装电子电路元件的一形态,安装头25从带式供料器50及散装元件供给装置50这两方取出电子电路元件而向1块电路基板40进行安装。因此,在安装头25保持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将带式供料器50及互换单元400安装于元件供给台52。将该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称为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安装头25在从带式供料器50取出电子电路元件时通过头移动装置26向带式供料器50移动,吸嘴172借助旋转体182的旋转而向取出安装位置移动、下降,从而从带式供料器50取出电子电路元件。散装元件供给装置250与安装头25一起移动并供给元件294,通过旋转体182的旋转而到达元件取出位置的吸嘴172下降并从元件供给部316取出元件294。在带式供料器50中,通过输送装置82输送带化元件78而将电子电路元件向元件供给部94输送,在散装元件供给装置250中,通过散装元件驱动装置338及空气吸引装置的动作,使元件294向元件供给部316移动,分别为取出作准备而待机。保持有电子电路元件的吸嘴172依次向元件摄像位置及安装位置移动,在对电子电路元件的保持姿势进行摄像后,下降到安装位置而将元件294安装于电路基板40。安装头25进行的电子电路元件向电路基板40的安装在日本特愿
2011-206452号的说明书有记载,省略详细的说明。
[0139] 若所供给的元件294用尽,则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与收纳有与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供给的元件294同种的元件294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即作为与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不同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进行互换。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由互换单元400的两个壳体保持部450、452中的一方保持,另一方的壳体保持部未保持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而变空。
[0140] 在互换时,滑动件404位于前进端位置而处于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区域,通过安装头25的移动而使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向空的壳体保持部、图14(a)所示的例子中为前侧的壳体保持部450上移动。此时,升降部件460位于下降端位置,壳体保持部450位于退避位置。
安装头25相对于空的壳体保持部450向预先设定的壳体交接位置移动。该位置是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通过壳体保持部450保持成定位于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已设定的位置的状态的位置。
[0141] 在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移动后,如图14(b)所示,升降部件460向上升端位置上升,壳体保持部450向壳体交接位置上升。该位置是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载置在壳体保持台490上的位置,通过壳体定位保持装置保持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在保持后,解除夹紧装置372、374对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夹紧,然后,壳体保持部450向退避位置下降。由此,定位销320、322从定位孔360、362脱离,凹部268从旋转盘340脱落,在将散装元件驱动装置338全部保持于安装头25的状态下将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从安装头25拆下。由引导槽266及剥落部283构成的散装元件整理装置392位于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而与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一起从安装头25拆下。
[0142] 在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拆下后,安装头25相对于保持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壳体保持部、在此为壳体保持部452,向预先设定的壳体交接位置移动。在移动后,如图14(c)所示,升降部件460向上升端位置上升,保持有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壳体保持部452向壳体交接位置上升。由此,旋转盘340向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凹部268嵌入,定位销320、322与定位孔360、362嵌合,并且通路形成体310的定位销320、322的周边部分与头主体180的下表面抵接。在壳体保持部452上升后,夹紧爪376向夹紧位置转动,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在沿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被定位的状态下由安装头25保持,并且通过散装元件驱动装置338成为能够向收容室272内的元件294赋予朝着元件通路258的方向的移动力的状态。
[0143] 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在安装头25处被保持,在成为了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之后,保持有该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壳体保持部452向退避位置下降,成为空的壳体保持部452。并且,安装头25恢复从新的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供给的元件294向电路基板40的安装。
[0144] 另一方面,在互换单元400中,如图17所示,滑动件404向后退端位置移动而位于散装元件补给区域。在散装元件补给区域中,移动台604在此位于第一位置,储藏器600的元件流出路640的出口644位于保持于壳体保持部450的空的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元件接收口274上。在该状态下连通部件652向连通位置转动,并且驱动部658使保持于壳体保持部450的空的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挡板298向打开位置移动,如图18所示将元件流出路
640与元件接收口274连通而成为能够进行元件294的补给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旋转盘680旋转,将元件294从储藏室620向元件流出路640送入,并通过出口644、连通路656、元件接收口274向收容室272流入,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成为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
[0145]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旋转盘680的旋转量的累计旋转角度来检测向收容室272的元件补给量。预先取得伴随着旋转盘680的旋转、由1个永久磁铁684的磁力吸引而进行移动并向元件流出路640送入的元件294的个数,根据旋转盘680的累计旋转角度来取得流入到元件壳体256的元件294的个数。
[0146] 向收容室272的元件补给量设定为收容室272的元件294的收容量成为最大的量,以使该设定量的元件294从储藏器600流出的方式决定旋转盘680的累计旋转角度。该最大收容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不会妨碍元件294向引导通路270顺畅地进入的量。在元件壳体256中,随着永久磁铁346的回旋,未嵌入到引导槽266而移动到引导槽266与引导通路270的交界附近的元件294由剥落部283剥落,向收容室272内落下,但是该落下的元件294层叠在图18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元件层的上表面上。该层叠的元件294容易限制移动的自由,因此自身难以顺畅地嵌入到引导槽266,而且也会妨碍其他元件294向引导槽266嵌入,为此,产生元件294不会顺畅地进入到引导通路270而元件294无法到达元件供给部316的事态。层叠的元件294的高度随着收容室272的元件收容量增多而升高。因此,收容室272的最大收容量设定为即使未向引导槽266嵌入而被剥落且落下的元件294堆积在元件层的上表面上也不会妨碍元件294向引导槽266嵌入的量。
[0147] 旋转盘680在旋转了设定累计旋转角度之后停止。连通部件652在旋转盘680停止后,在经过送入到元件流出路640的元件294全部落下而进入到元件壳体256所需的充分的时间后,向隔断位置移动。由此,将出口644关闭并使驱动部658向非驱动位置移动,挡板298将元件接收口274关闭。在本实施方式中,编码器687及互换单元控制计算机520的取得旋转盘680的累计旋转角度的部分构成补给量检测装置,在旋转了设定累计旋转角度的状态下使旋转盘680的旋转停止的部分构成自动补给停止装置。
[0148] 并且,滑动件404向前进端位置移动,向散装元件壳体互换区域移动而为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互换作准备进行待机。接着,在进行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与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互换时,空的壳体保持部452从安装头25接收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保持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而待机的壳体保持部450将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向安装头25交付。壳体保持部450、452交替地成为第一壳体保持部和第二壳体保持部。从以上的说明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件404、滑动件驱动装置406及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装置408构成散装元件壳体移动装置,补给量检测装置、自动补给停止装置、连通装置650及储藏器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678作为元件补给装置发挥功能,储藏器600及散装元件储藏器移动装置602构成元件补给部,对于1个元件补给部,设置两个元件壳体256。
[0149] 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互换可以在例如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产生异常而成为无法进行元件供给的情况下进行。
[0150] 在上述前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与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互换时,在模块控制计算机122、安装头控制计算机232及互换单元控制计算机520之间交接信息,以使壳体保持部450、452的上升等在预定时机进行的方式进行控制。
[015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上那样进行元件294的供给,但是在该供给的任一过程中若存在错误,则会产生预定外的元件294安装于电路基板40而生产不良基板的可能性等不良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那样,采取防止进行错误的供给这一对策。因此,如前述那样,作为信息保持部,在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设置二维码334和RF标签330,在互换单元400设置二维码500,而且在储藏器600也设置二维码700,但是进而,在收容应向储藏器600供给的元件294而贩卖的收容壳体、收容袋的元件收容体也设置二维码,作为读取这些二维码表示的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单元相关信息、储藏器相关信息、元件收容体相关信息等的信息取得装置而设置读码器710,并如图15所示与模块控制计算机122连接。
[0152] 另外,根据储藏器600和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分别是一种元件专用还是兼用为多个元件,可分为设于储藏器600和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二维码700、334、RF标签330等信息保持部的信息改变的情况和未改变的情况,对应于此如以下那样可知有无能够改写的必要性。
[0153] (1)储藏器600、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都专用于一种元件储藏器600、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都不需要改写信息保持部。
[0154] (2)储藏器600兼用于全部元件,仅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兼用于多种元件[0155] 在储藏器600中,信息保持部自身并非必须,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信息保持部需要能够改写。
[0156] (3)储藏器600、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都兼用于多种元件
[0157] 储藏器600、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信息保持部都需要能够改写。
[0158] 作为能够改写的信息保持部,若使用市售的能够改写的纸标签,则在全部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条形码标签及条形码读取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信息保持部,可以并用不能改写的二维码700、334、500和能够改写的RF标签330。
[0159] 另外,在模块控制计算机122中,如前述那样,存储有用于向电路基板40安装电子电路元件的程序,但是也设有基于该程序来决定应从互换单元400供给的元件294的种类、适合于供给该种类的元件294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种类(表示可收容并供给怎样的外形尺寸的元件294的信息)、是否应向元件供给台52的多个被安装部54中的任一被安装部54安装带式供料器50、互换单元400的元件种类/元件壳体种类/安装位置等决定部,其决定结果显示在显示装置536的显示画面534上,作业者按照该显示的指示而进行互换单元400的安装作业、对互换单元400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安装作业及向储藏器600的元件供给作业。
[0160] 另外,储藏器600也可以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同样地能够使用多个种类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同样的指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储藏器600在向电路基板40的安装被预定的全部元件294中能够共通地使用,因此不进行储藏器600的种类的指示。
[0161] 但是,储藏器600在其收容有元件294的状态下,需要对应各储藏器600进行识别,互换单元400也在安装于该互换单元400的储藏器600及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收容有元件294的状态下,需要对应各互换单元400进行识别,因此设置有分别包含储藏器识别信息及单元识别信息的二维码700及500。
[0162] 在作为目的的电子电路的生产开始时,首先,按照上述显示画面534的指示,将互换单元400与带式供料器50一起安装于元件供给台52的指定的被安装部54。伴随于此,从互换单元控制计算机520将其存储的单元相关信息向模块控制计算机122发送,基于该信息来判定在适当的位置是否安装有互换单元400,若判定的结果为否,则在显示画面534上进行此情况的显示,对作业者指示订正。
[0163] 在互换单元400向元件供给台52安装之前或安装之后,在互换单元400的移动台604上安装储藏器600,并使壳体保持部450、452保持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但是此时储藏器600及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二维码700、334也由读码器710读取,向模块控制计算机
122发送而判定是否保持有适当的二维码,若不适当,则将其内容显示于显示画面534,指示订正。
[0164] 在上述储藏器600及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向互换单元400安装时若两者都为空,则储藏器600没有限制,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仅有种类的限制,因此可以通过读码器710仅读取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二维码334。相对于此,在储藏器600、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已经收容有元件294的情况下,需要使该元件294与新补给的元件294的种类相同,因此也需要确认此情况。关于该确认在后文叙述。
[0165] 接着,向互换单元400的储藏器600供给元件294,但是此时,也可以通过读码器710读取设于元件收容体的二维码,判定要供给的元件294的种类是否如预定那样,若判定的结果为是,则将此情况的信息向互换单元控制计算机520传送,基于该信息而解除锁定装置626,作业者打开盖624而将元件收容体的元件294向储藏器600供给。在从多个元件收容体供给元件的情况下,作业者规定必须使读码器710读取全部元件收容体的二维码。
[0166] 然后,从储藏器600向由壳体保持部450、452的一方保持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供给设定量的元件294。此时,所供给的元件294的种类的信息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识别信息一起通过模块控制计算机122经由分别设于滑动件404的两个天线391及RFID读写器388(参照图15)而记录于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RF标签330。并且,在将带通路的元件壳体
252向安装头25交付时,RF标签330的信息经由设于安装头25的天线390而由RFID读写器388读取,向模块控制计算机122发送,在此,判定从交付给安装头25的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供给的元件294是否为预定那样的元件。在判定的结果为不是预定那样的元件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534上显示此情况,并禁止安装模块10的安装动作。
[0167] 在储藏器600和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都为空的情况下,不是将两者登记为不合格品,且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种类只要适合于要供给的元件294即可,因此储藏器相关信息只要包含储藏器识别信息即可,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只要包含识别信息和种类信息即可。而且,若不合格品预先被去除,则识别信息也并非必须。
[0168] 然而,实际上,也存在储藏器600和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中的至少一方已经收容几个元件294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储藏器相关信息、元件壳体相关信息需要包含储藏器600、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识别信息和收容于储藏器600、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元件
294的种类的信息中的至少一方。但是,在相关信息仅包含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模块控制计算机122或互换单元控制计算机520需要与识别信息建立相关地存储元件种类信息。总之需要基于相关信息能确定全部收容于储藏器600、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元件294的种类,并确认该种类的元件与要补给的元件294的种类一致,且与通过安装程序预定的元件294的种类也一致这一情况,若不一致,则在显示画面534上显示此情况。而且,例如,也可以不使储藏器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678的旋转盘680旋转来阻止从储藏器600向带通路的元件壳体
252补给元件294。
[0169] 因此,本来收容于储藏器600和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元件294的种类与能单独地识别储藏器600和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储藏器识别信息及元件壳体识别信息一起记录于相关信息保持部这一情况是理想的。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结构,以在安装于1个互换单元400的储藏器600和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中不会收容互不相同的种类的元件294这一情况为前提,取得记录在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RF标签330上的元件294的种类的信息,该元件294的种类也是收容于储藏器600的元件294的种类。
[0170] 另外,在收容于储藏器600、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元件294的种类决定为一种的情况下,储藏器相关信息、元件壳体相关信息只要至少包含元件种类信息即可。
[017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元件294储藏于容量大的储藏器600,从储藏器600向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每次自动地供给设定量,因此具有作业者应进行的元件供给作业的次数可以减少的优点,但是设置储藏器600这一情况并非必须,也可以通过作业者从元件收容体向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直接供给元件294。在这种情况下,读码器710读取元件收容体和带通路的元件壳体252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表示的收容器相关信息、元件壳体相关信息,若不适当,则将此情况显示于显示画面534。
[0172] 另外,供给装置用散装元件送入装置也可以设为例如日本特开2000-244186号公报记载那样通过排出促进部件的上下移动来促进收容于散装元件壳体的散装元件向元件通路排出的装置。
[0173] 此外,从散装元件储藏器向散装元件壳体补给散装元件的补给量可以基于散装元件壳体或散装元件储藏器的重量进行检测,也可以基于收容于散装元件壳体或散装元件储藏器的散装元件层的上表面的高度进行检测。重量可以通过例如负载传感器进行检测,散装元件层的上表面的高度可以通过例如非接触开关或光电传感器进行检测。
[0174] 向基材保持装置和安装头赋予向电路基材安装散装元件所需的相对运动的相对运动赋予装置可以使安装头和基材保持装置这两方移动。
[0175] 附图标记说明
[0176] 25:安装头26:头移动装置250:散装元件供给装置400:带通路的元件壳体互换单元600:元件储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