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逆流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691527.3

文献号 : CN10468237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松冈博道前川刚笠原雅俊

申请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防逆流装置,本发明的课题为防止过电流引起的防逆流装置的损伤。防逆流装置具备输入端子、输出端子、连接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电路、二极管、线圈、接点机构部和熔断器。二极管配置在电路中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二极管容许电流从输入端子向输出端子流动,限制电流从输出端子向输入端子的流动。线圈,在电路中,与输入端子和二极管串联配置。接点机构部,在电路中,与二极管并联配置。接点机构部,在线圈中流过的电流小于规定的动作阈值时维持断路状态,在线圈中流过动作阈值以上的电流时成为连接状态。熔断器,在电路中与二极管串联连接。

权利要求 :

1.一种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入端子;

输出端子;

连接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的电路;

二极管,该二极管在所述电路中,配置在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之间,容许电流从所述输入端子流向所述输出端子,限制电流从所述输出端子流向所述输入端子;

线圈,该线圈在所述电路中,与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二极管串联配置;

接点机构部,该接点机构部在所述电路中,与所述二极管并联连接,在所述线圈中流过的电流小于规定的动作阈值时维持断路状态,在所述线圈中流过所述动作阈值以上的电流时成为连接状态;

熔断器,该熔断器在所述电路中,与所述二极管串联连接;和端子台,该端子台支撑所述线圈和所述接点机构部,安装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所述熔断器和所述二极管收容在所述端子台的内部,所述输入端子配置在所述端子台的第一角部,所述输出端子配置在所述端子台的位于所述第一角部的对角的第二角部,所述熔断器沿着所述端子台的长边方向配置,所述熔断器,配置在所述端子台的长边方向的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之间,并且,配置在所述端子台的短边方向的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之间,所述二极管,配置在所述端子台的长边方向的所述熔断器和所述输出端子之间,并且,配置在所述端子台的短边方向的所述熔断器和所述输出端子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连接所述熔断器和所述线圈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熔断器交叉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器具有一对管口部和在所述一对管口部之间配置的玻璃管部,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一对管口部的一个交叉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一对管口部中与所述连接部件同极的所述管口部交叉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具有板状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具有板状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具有板状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器,具有熔断器主体和从所述熔断器主体突出的引线,所述引线焊接在所述连接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嵌合所述引线的狭缝。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器不经由基板而经由所述引线与所述输入端子或者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台具有与所述连接部件相对配置的肋。

11.如权利要求2、3、4、5、6、7、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台具有与所述连接部件相对配置的肋。

12.如权利要求2、3、4、5、6、7、9、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台具有与所述熔断器相对配置的肋。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台具有与所述熔断器相对配置的肋。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台具有与所述熔断器相对配置的肋。

说明书 :

防逆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防逆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作为防逆流装置,公知有具备二极管和继电器的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继电器具有线圈以及与线圈并联连接的接点。接点在线圈中有电流流过时为关闭状态。
二极管与线圈串联连接。
[0003] 此外,线圈和二极管与接点并联连接。相对于二极管,电流顺向流过时,线圈励磁,接点成为关闭状态。由此,能够抑制在二极管的能量损失。此外,相对于二极管,即使想要让电流逆向流过,也由于接点维持打开状态,因此能够防止电流的逆流。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704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 上述防逆流装置,例如在太阳光发电系统中使用的情况下,由于接地或者太阳能电池板间的短路会产生过电流。这种情况下,过电流有可能损伤防逆流装置的二极管或者接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防止过电流带来的防逆流装置的损伤。
[0006]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防逆流装置,具备:输入端子、输出端子、连接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电路、二极管、线圈、接点机构部和熔断器。二极管在电路中配置在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二极管容许从输入端子向输出端子的电流流动,限制从输出端子到输入端子的电流流动。线圈,在电路中,与输入端子和二极管串联配置。接点机构部,在电路中,与二极管并联连接。接点机构部,在线圈中流过的电流小于规定的动作阈值时维持断路状态,在线圈中流过动作阈值以上的电流时成为连接状态。熔断器,在电路中与二极管串联连接。
[0007] 本发明的防逆流装置,通过熔断器构成针对过电流的保护电路。因此,能够防止过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损伤二极管或者接点机构部。此外,过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使防逆流装置打开故障,由此能够保护搭载防逆流装置的系统。
[0008] 优选,防逆流装置还具备端子台。端子台,支撑线圈和接点机构部,安装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熔断器收容在端子台的内部。这种情况下,即使搭载断路电流大的大型的熔断器,也能够抑制防逆流装置的大型化。
[0009] 优选,输入端子配置在端子台的一个端部,输出端子配置在端子台的另一个端部。熔断器配置在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这种情况下,熔断器能够紧凑地收容在端子台中。
[0010] 优选,熔断器沿着端子台的长边方向配置。这种情况下,熔断器能够紧凑地收容在端子台中。
[0011] 优选,防逆流装置还具备端子台。端子台,支撑线圈和接点机构部,安装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熔断器和二极管收容在端子台的内部。输入端子配置在端子台的第一角部。输出端子配置在端子台的位于第一角部的对角的第二角部。熔断器沿着端子台的长边方向配置。熔断器在端子台的长边方向,配置在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并且在端子台的短边方向在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配置。二极管在端子台的长边方向,在熔断器和输出端子之间配置,并且在端子台的短边方向在熔断器和输出端子之间配置。这种情况下,熔断器和二极管能够紧凑地收容在端子台中。
[0012] 优选,防逆流装置,还具备连接熔断器和线圈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与熔断器交叉配置。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配置在端子台的内部的部件的布局的自由度。
[0013] 优选,熔断器具有一对管口部,和在一对管口部之间配置的玻璃管部。连接部件以与一对管口部的一个交叉的方式配置。这种情况下,能够保护比管口部强度低的玻璃管部不受连接部件的损伤。
[0014] 优选,连接部件,以与一对管口部中与连接部件同极的管口部交叉的方式配置。这种情况下,即使连接部件与管口部接触,也能够防止短路。
[0015] 优选,连接部件具有板状的形状。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连接部件的散热效果。
[0016] 优选,熔断器具有熔断器主体和从熔断器主体突出的引线。引线焊接在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具有嵌合引线的狭缝。这种情况下,即使由于发热使焊接的部分熔融,也能够抑制熔断器从连接部件脱离。
[0017] 优选,熔断器不经由基板,而经由引线连接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这种情况下,不受到基板的厚度、铜箔的厚度或者图案宽度等的基板的设计的限制,熔断器不经由基板而直接连接在端子上,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0018] 优选,端子台具有与连接部件相对配置的肋。这种情况下,在端子台的内部,能够通过肋抑制连接部件的摇动。特别是,即使连接部件长,也能够通过抑制连接部件的摇动而抑制与端子台内的其他部件的接触。
[0019] 优选,端子台具有与熔断器相对配置的肋。这种情况下,在端子台的内部,通过肋能够抑制熔断器的移动。特别是,即使在熔断器不经由基板而连接在电路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肋限制熔断器的移动。
[0020] 发明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过电流引起的防逆流装置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实施方式的防逆流装置的立体图。
[0023] 图2为防逆流装置的俯视图。
[0024] 图3为防逆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5] 图4为防逆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6] 图5为图2中的V-V截面图。
[0027] 图6为图2中的VI-VI截面图。
[0028] 图7为表示端子台的内部的结构的仰视图。
[0029] 图8为表示端子台的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0] 图9为表示端子台的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1] 图10为输入端子的放大图。
[0032] 图11为端子台的仰视图。
[0033] 图12为基座的俯视图。
[0034] 图13为表示采用防逆流装置的太阳光发电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5] 图14为表示太阳光发电系统中的防逆流装置的工作的时间图(timing chart)。
[0036] 图15为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防逆流装置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0037] 符号说明:
[0038] 11输入端子;12输出端子;15电路;8二极管;51线圈;
[0039] 4接点机构部;9熔断器;1防逆流装置;3端子台;10连接部件;
[0040] 94第一管口部;95第二管口部;96玻璃管部;91熔断器主体;
[0041] 92第一引线;93第二引线;304第一横支撑肋;305第二横支撑肋;
[0042] 306第三横支撑肋;307第一上支撑肋;308第二上支撑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防逆流装置。图1为防逆流装置1的立体图。图2为防逆流装置1的俯视图。图3和图4为防逆流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到图4所示,防逆流装置1具有基座2、端子台3、接点机构部4、电磁铁组5和壳体6。
[0044] 基座2具有板状的形状,被安装于端子台3。基座2的一端设置第一安装凸部21,在基座2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安装凸部22。在第一安装凸部21设置贯通孔211。在第二安装凸部22设置贯通孔221。第一安装凸部21的贯通孔211和第二安装凸部22的贯通孔221中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由此将防逆流装置1安装在期望的位置。
[0045] 如图4所示,在基座2的底面,设置一对卡合槽201、202。一对卡合槽201、202相互空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卡合槽201、202卡合滑动导轨用保持件7,由此滑动导轨用保持件7安装在基座2上。
[0046] 端子台3支撑接点机构部4和电磁铁组5和壳体6。端子台3具有底面开口的大致箱状的形状。俯视图中,端子台3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形状。端子台3在端子台3的长边方向比壳体6大。本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地方“长边方向”是指端子台3的长边方向。
[0047] 详细来说,端子台3具有第一侧部31和第二侧部32和端子台主体33。第一侧部31和第二侧部32和端子台主体33在长边方向并列。端子台主体33位于第一侧部31和第二侧部32之间。壳体6安装在端子台主体33。第一侧部31从壳体6向着长边方向的一个方向突出。第二侧部32从壳体6向着长边方向的另一个方向突出。
[0048] 端子台3的底面的开口由基座2关闭。如图3所示,端子台主体33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将电磁铁组5安装在端子台3的第一安装部331和第二安装部332。第一安装部331和第二安装部332从端子台主体33的上表面突出。
[0049] 在第一侧部31设置有第一输入凹部311和第二输入凹部312。第一输入凹部311和第二输入凹部312具有从第一侧部31的上表面凹向下方的形状。以贯通第一输入凹部311的底面的方式配置有第一连接螺钉71,第一连接螺钉71与后述的输入端子11螺合。此外,在第二侧部32设置有第一输出凹部321和第二输出凹部322。第一输出凹部321和第二输出凹部322具有从第二侧部32的上表面凹向下方的形状。以贯通第一输出凹部321的底面的方式配置有第二连接螺钉72,第二连接螺钉72与后述的输出端子12螺合。由此,输出端子12和输入端子11安装于端子台3。
[0050] 在端子台3安装第一中继端子13和二极管8和熔断器9。第一中继端子13和二极管8和熔断器9,配置在端子台3的内部。对端子台3的内部的结构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0051] 电磁铁组5配置在端子台3上。电磁铁组5通过第一螺钉73和第二螺钉74固定在端子台3的第一安装部331和第二安装部332。本实施方式中,将相对于端子台3配置电磁铁组5的方向称为上方,将其相反的方向称为下方。接点机构部4安装在电磁铁组5。接点机构部4配置在电磁铁组5的上方。
[0052] 壳体6具有底面开口的大致箱状的形状。壳体6例如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壳体6的内部配置电磁铁组5和接点机构部4。壳体6安装在端子台3。详细来说,壳体6的开口边缘部的附近设置有卡止孔601。端子台3的侧面设置有卡止突起301。端子台3的卡止突起301与壳体6的卡止孔601卡止,由此壳体6安装于端子台3。此外,在端子台3的上表面设置沿着端子台3的短边方向的第一槽部302和第二槽部303。壳体6安装在端子台3,由此壳体6的开口边缘部配置在第一槽部302内和第二槽部303内。本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短边方向是指端子台3的短边方向。
[0053] 图5为图2中的V-V截面图。图6为图2中的VI-VI截面图。如图5所示,电磁铁组5具有线圈51、卷轴52、核芯53、轭架(yoke)54。线圈51卷绕在卷轴52。核芯53插入卷轴52的中心孔。核芯53由铁等的磁性材料形成。核芯53的一端固定在轭架54。在核芯53的另一端设置有磁极部531。磁极部531从卷轴52的一个端部突出。磁极部531的外径比卷轴52的中心孔的内径大。磁极部531具有平坦的端面。
[0054] 轭架54由磁性材料形成。轭架54具有弯曲的板状形状。详细来说,轭架54具有上面部541和侧面部542和底面部543。上面部541和底面部543通过侧面部542连接。上述的线圈51配置在上面部541和底面部543之间。核芯53固定在侧面部542。
[0055] 如图6所示,接点机构部4具有可动接点部件41和固定接点部件42。可动接点部件41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轭架54摇动。固定接点部件42固定于轭架54。可动接点部件41具有衔铁43、可动接触片44和可动接触片支撑部45。衔铁43由磁性材料形成。衔铁43与核芯53的磁极部531相对配置。可动接触片44配置在轭架54的上方。可动接触片44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可动接触片44具有板状的形状。在可动接触片44的前端部设置可动接点441。
[0056] 可动接触片支撑部45支撑可动接触片44。可动接触片支撑部45为树脂制,通过插入成型与可动接触片44一体形成。衔铁43的上部固定在可动接触片支撑部45。衔铁43的下部与核芯53的磁极部531相对配置。衔铁43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轭架54摇动。如图5所示,在可动接触片支撑部45安装有复位弹簧46。复位弹簧46向着衔铁43离开磁极部531的方向对衔铁43施力。
[0057] 固定接点部件42具有固定接触片47、固定接触片支撑部48和支撑台49。固定接触片47配置在可动接触片44的上方。固定接触片47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固定接触片47具有板状的形状。固定接触片47的前端部设置有固定接点471。固定接点471位于可动接点441的上方。
[0058] 固定接触片支撑部48支撑固定接触片47。固定接触片支撑部48为树脂制。固定接触片47安装在固定接触片支撑部48的底面。在固定接触片支撑部48安装有第二中继端子14。上述的复位弹簧46,在衔铁43接触核芯53的磁极部531的状态下,被按压在固定接触片支撑部48的底面。第二中继端子14,通过未图示的引线,与可动接触片44连接。第二中继端子14安装在固定接触片支撑部48的上表面。
[0059]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防逆流装置1,设置有2个固定接触片47和2个第二中继端子14。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可动接触片44也设置有2个。即,本实施方式的防逆流装置1,具有2组的固定接触片47和可动接触片44。
[0060] 支撑台49配置在固定接触片支撑部48的下方。支撑台49配置在可动接触片44的下方。支撑台49配置在轭架54的上方。支撑台49隔着绝缘片40安装在轭架54的上表面。如图5所示,支撑台49与固定接触片支撑部48一起通过螺钉75安装在轭架54。支撑台49的上表面安装有接点支撑部491。接点支撑部491位于可动接点441的下方。在衔铁43从磁极部531离开的状态下,可动接点441与接点支撑部491接触。
[0061] 接点机构部4的动作如下。线圈51流过的电流小于规定的动作阈值时,衔铁43为从磁极部531离开的状态。此时,可动接点441和固定接点471不接触,为电气隔断的状态(断路状态)。线圈51中流过动作阈值以上的电流时,电磁铁组5被励磁,由此在对抗复位弹簧46的施力的同时,衔铁43被引向磁极部531,衔铁43与磁极部531接触。此时,可动接点441和固定接点471接触,成为电连接的状态(连接状态)。线圈51中流动的电流成为规定的复位阈值以下时,衔铁43由于复位弹簧46的施力,从磁极部531离开。由此,可动接点441从固定接点471离开,由此接点机构部4返回断路状态。
[0062] 接着,对端子台3的内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7为表示端子台3的内部的结构的仰视图。图8和图9为表示端子台3的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端子台3的内部配置有输入端子11、输出端子12、第一中继端子13、熔断器9、连接部件10和二极管8。
[0063] 输入端子11配置在端子台3的第一角部313。输出端子12配置在端子台3的第二角部323。第一角部313设置在第一侧部31。第二角部323设置在第二侧部32。第二角部323位于第一角部313的对角。因此,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12在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隔开间隔配置。
[0064] 第一中继端子13与输出端子12相邻配置。第一中继端子13在端子台3的短边方向与输出端子12并列。第一中继端子13配置在端子台3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
[0065] 熔断器9配置在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12之间。熔断器9沿着长边方向配置。熔断器9在长边方向,配置在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12之间,并且在端子台3的短边方向,配置在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12之间。熔断器9配置在长边方向上的端子台3的中央部。熔断器9配置在端子台3的短边方向上的端子台3的中央部。熔断器9在长边方向与第一中继端子13并列配置。
[0066] 端子台3具有第一管台(boss)部34和第二管台部35。在第一管台部34配置将上述的电磁铁组5固定在端子台3用的第一螺钉73。在第二管台部35配置将上述电磁铁组5固定在端子台3用的第二螺钉74。第一管台部34和第二管台部35在长边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第一管台部34和第二管台部35在端子台3的短边方向隔开间隔配置。
[0067] 熔断器9配置在第一管台部34和第二管台部35之间。熔断器9比长边方向上的第一管台部34和第二管台部35之间的距离长。长边方向上,熔断器9比二极管8长。
[0068] 熔断器9具有熔断器主体91、第一引线92和第二引线93。熔断器主体91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熔断器主体91具有第一管口部94和第二管口部95和玻璃管部96。第一管口部94,在长边方向,与输出端子12相比配置在更靠近输入端子11的位置。第二管口部95,在长边方向,与输入端子11相比配置在更靠近输出端子12的位置。玻璃管部96配置在第一管口部94和第二管口部95之间。
[0069] 第一引线92和第二引线93,从熔断器主体91突出。第一引线92从第一管口部94向着与熔断器主体9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突出。第二引线93从第二管口部95向着与熔断器主体9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突出。第一引线92和第二引线93,从熔断器主体91向着相同的方向突出。详细来说,第一引线92和第二引线93,在端子台3的短边方向,向着输入端子11侧从熔断器主体91突出。
[0070] 第一引线92与输入端子11连接。图10为输入端子11的放大图。输入端子11具有端子主体111和连接部112。端子主体111具有板状的形状。在端子主体111设置有上述第一连接螺钉71螺合的螺钉孔113。连接部112,从端子主体111突出。连接部112具有第一连接孔114和第二连接孔115和第三连接孔116。第一连接孔114和第二连接孔115通过狭缝117连接。狭缝117从连接部112的前端在连接部112的长边方向延伸。第一连接孔114位于连接部
112的前端和第二连接孔115之间。第三连接孔116位于狭缝117和端子主体111之间。
[0071] 如图7所示,第一引线92插入第一连接孔114。第一引线92压入狭缝117,由此,与第一连接孔114嵌合。第一引线92焊接在输入端子11的连接部112。由此,第一引线92连接输入端子11。这样,熔断器9不经由基板而与输入端子11连接。
[0072] 输出端子12和第一中继端子13是与输入端子11相同的形状。因此,附图中,与输出端子12的结构对应的输出端子12和第一中继端子13的结构付以相同的符号。
[0073] 连接部件10连接熔断器9和线圈51。连接部件10具有细长的板状的形状。连接部件10具有第一连接端部101和第二连接端部102。在第一连接端部101设置有狭缝103。上述熔断器9的第二引线93被压入第一连接端部101的狭缝103,由此与第一连接端部101的狭缝
103嵌合。第二引线93焊接在第一连接端部101。由此,第二引线93连接第一连接端部101。如此,熔断器9不经由基板而与连接部件10连接。
[0074] 在第二连接端部102设置有狭缝104。图11为端子台3的仰视图。如图11所示,在端子台3设置有线圈51的第一引出线511(参照图6)通过的贯通孔333。如图7所示,线圈51的第一引出线511被压入第二连接端部102的狭缝104,由此,与第二连接端部102的狭缝104嵌合。第一引出线511焊接在第二连接端部102。由此,第一引出线511连接于第二连接端部102。
[0075] 第一连接端部101和第二连接端部102,之间夹着熔断器9相互配置在相反侧。因此,仰视图中,连接部件10与熔断器9交叉配置。详细来说,第一连接端部101位于第一引线92和第二引线93相对于熔断器主体91突出的方向。第二连接端部102位于与第一引线92和第二引线93相对于熔断器主体91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0076] 第一连接端部101,在长边方向,与输入端子11相比配置在更靠近输出端子12的位置。第一连接端部101,在端子台3的短边方向,与输出端子12相比配置在更靠近输入端子11的位置。第二连接端部102,在长边方向,与输出端子12相比配置在更靠近输入端子11的位置。第二连接端部102,在端子台3的短边方向,与输入端子11相比配置在更靠近输出端子12的位置。
[0077] 连接部件10,在仰视图中,与第二管口部95交叉配置。从第二管口部95突出的第二引线93,在第一连接端部101与连接部件10连接。因此,连接部件10,在仰视图中,以与连接部件10同极的第二管口部95交叉的方式配置。此外,在仰视图中,连接部件10按照通过第一管台部34和第二管台部35之间的方式配置。如图9所示,连接部件10具有按跨过熔断器9的方式在上下方向弯曲的形状。
[0078] 如图11所示,在端子台3设置有线圈51的第二引出线512通过的贯通孔334。线圈51的第二引出线512插入第一中继端子13的第二连接孔115中。第二引出线512焊接在第一中继端子13。由此,第二引出线512与第一中继端子13连接。
[0079] 在第一中继端子13连接有中继引线131。如图11所示,在端子台3设置有中继引线131通过的贯通孔335。中继引线131插入第一中继端子13的第三连接孔116。中继引线131焊接在第一中继端子13。由此,第二引出线512连接在第一中继端子13。中继引线131连接在上述第二中继端子14。
[0080] 如图1所示,在上述的固定接触片47连接有输出引线121。如图11所示,在端子台3设置有输出引线121通过的贯通孔336。输出引线121插入输出端子12的第二连接孔115。输出引线121焊接在输出端子12。由此,输出引线121与输出端子12连接。
[0081] 此外,在第一中继端子13和输出端子12连接着二极管8。二极管8具有二极管主体81和第一二极管引线82和第二二极管引线83。第一二极管引线82在二极管主体81的轴线方向的一方从二极管主体81突出。第二二极管引线83在二极管主体81的轴线方向的另一方,从二极管主体81突出。
[0082] 第一二极管引线82被压入第一中继端子13的狭缝117,与第一中继端子13的第一连接孔114嵌合。第一二极管引线82焊接在第一中继端子13。由此,第一二极管引线82与第一中继端子13的第一连接孔114连接。第二二极管引线83被压入输出端子12的狭缝117,与输出端子12的第一连接孔114嵌合。第二二极管引线83焊接在输出端子12。由此,第二二极管引线83与输出端子12的第一连接孔114连接。
[0083] 二极管8,在长边方向,配置在熔断器9和输出端子12之间,并且在短边方向,配置在熔断器9和输出端子12之间。二极管8在短边方向,配置在第一中继端子13和输出端子12之间。二极管8在长边方向,配置在第二管台部35和输出端子12之间。如图11所示,在端子台3设置有支撑二极管8的二极管支撑肋309。
[0084] 如图11所示,端子台3具有第一横支撑肋304和第二横支撑肋305和第三横支撑肋306。第一横支撑肋304和第二横支撑肋305和第三横支撑肋306,与熔断器9相对配置。第一横支撑肋304和第二横支撑肋305和第三横支撑肋306从熔断器9的侧边支撑熔断器9。
[0085] 第一横支撑肋304和第二横支撑肋305相互相对配置。熔断器9配置在第一横支撑肋304和第二横支撑肋305之间。详细来说,第一管口部94配置在第一横支撑肋304和第二横支撑肋305之间。
[0086] 第三横支撑肋306与第二管台部35相对配置。熔断器9配置在第三横支撑肋306和第二管台部35之间。详细来说,第二管口部95配置在第三横支撑肋306和第二管台部35之间。
[0087] 端子台3具有第一上支撑肋307和第二上支撑肋308。第一上支撑肋307位于熔断器9的一侧。第二上支撑肋308位于熔断器9的另一侧。第一上支撑肋307和第二上支撑肋308与连接部件10相对配置。第一上支撑肋307和第二上支撑肋308在连接部件10的上方支撑连接部件10。
[0088] 图12为基座2的俯视图。图12中,熔断器9和连接部件10的位置用双点划线表示。如图12所示,基座2具有第一下熔断器支撑肋203和第二下熔断器支撑肋204。第一下熔断器支撑肋203位于第一管口部94的下方。第一下熔断器支撑肋203与第一管口部94相对配置。第一下熔断器支撑肋203支撑第一管口部94。第二下熔断器支撑肋204位于第二管口部95的下方。第二下熔断器支撑肋204与第二管口部95相对配置。第二下熔断器支撑肋204支撑第二管口部95。
[0089] 基座2具有第一下支撑肋205和第二下支撑肋206。第一下支撑肋205位于第一上支撑肋307的下方。第二下支撑肋206位于第二上支撑肋308的下方。第一下支撑肋205和第二下支撑肋206在连接部件10的下方,支撑连接部件10。
[0090] 基座2具有第一管台盖部207和第二管台盖部208。第一管台盖部207位于第一管台部34的下方。第一管台盖部207从下方覆盖第一管台部34。第二管台盖部208位于第二管台部35的下方。第二管台盖部208从下方覆盖第二管台部35。
[0091] 熔断器9配置在第一管台盖部207和第二管台盖部208之间。此外,连接部件10以通过第一管台盖部207和第二管台盖部208之间的方式而被配置。
[0092] 图13为表示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防逆流装置1的太阳光发电系统100的结构的示意图。太阳光发电系统100具备太阳能电池200和蓄电池300和防逆流装置1。太阳能电池200连接防逆流装置1的输入端子11。蓄电池300连接防逆流装置1的输出端子12。此外,通过上述的防逆流装置1的结构,如图13所示,构成连接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12的电路15。
[0093] 该电路15中,在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12之间配置二极管8。二极管8容许从输入端子11向输出端子12的电流的流动,限制从输出端子12向输入端子11的电流的流动。输入端子11和二极管8串联配置线圈51。接点机构部4与二极管8并联连接。熔断器9配置在输入端子11和线圈51之间,与二极管8串联连接。图13中,线圈51配置在输入端子11和二极管8之间,但线圈51也可以配置在二极管8和输出端子12之间。
[0094] 图14为表示太阳光发电系统100中防逆流装置1的动作的时间图。图14(A)表示防逆流装置1中流过的电流值的变化。图14(B)表示防逆流装置1中接点机构部4的状态的变化。
[0095] 太阳光发电系统100中,太阳能电池200发电,则电流通过输入端子11流向线圈51。太阳光弱,线圈51中流过的电流值小于规定的动作阈值I_th1(例如,3A)时(从时刻t0到时刻t1),电磁铁组5不会励磁。因此,接点机构部4维持在断路状态(OFF)。因此,从太阳能电池
200供给的电流通过二极管8对蓄电池300充电。此外,太阳能电池200的发电量小,蓄电池
300的电压超过太阳能电池200的电压的情况下,有可能从蓄电池300向太阳能电池200进行电流逆流,但是,因为接点机构部4处于断路状态,通过二极管8可以阻止电流的逆流。由此,能够防止太阳能电池200中流入逆电流,能够防止太阳能电池200的损伤。
[0096] 另一方面,太阳光强,线圈51中流过的电流值在动作阈值I_th1以上(时刻t1),则电磁铁组5励磁,接点机构部4从断路状态(OFF)切换为连接状态(ON)。因此,从太阳能电池200供给的电流,绕过二极管8,通过电阻值少的接点机构部4对蓄电池300充电。因此,太阳能电池200的发电量大的情况下,二极管8中不会流过大电流。因此,能够抑制二极管8中的能量损失或者二极管8的损伤等的问题的产生。
[0097] 线圈51中流过的电流值在规定的复位阈值I_th2以上时(时刻t1到时刻t2),接点机构部4维持在连接状态(ON)。然后,电流值小于复位阈值I-th2(时刻t2)时,接点机构部4从连接状态(ON)切换为断路状态(OFF)。
[0098]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防逆流装置1,由于接地或者太阳能电池200的面板间短路等原因,在电路15中流过过电流时,熔断器9切断,由此保护电路15。即,通过熔断器9构成针对过电流的保护电路。因此,过电流在电路15中流动时,能够防止二极管8或者接点机构部4损伤。另外,过电流在电路15中流动时,通过使防逆流装置1打开故障,能够保护搭载防逆流装置1的系统100。
[0099] 熔断器9收容在端子台3的内部,沿着长边方向配置。此外,熔断器9配置在长边方向的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12之间,并且在端子台3的短边方向配置在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12之间。因此,能紧凑地将熔断器9收容在端子台3中。进一步,二极管8在长边方向配置在熔断器9和输出端子12之间,并且在端子台3的短边方向配置在熔断器9和输出端子12之间。因此,能够紧凑地将熔断器9和二极管8收容在端子台3中。
[0100] 连接熔断器9和线圈51的连接部件10,与熔断器9交叉配置。因此,不论来自熔断器9的引线92、93的突出方向或者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12的位置关系如何,熔断器9能够配置在端子台3内。由此,能够提高端子台3的内部配置的部件的布局的自由度。
[0101] 连接部件10与第二管口部95交叉配置。因此,能够保护强度低的玻璃管部96免受来自连接部件10的损害。此外,第二管口部95与连接部件10同极,因此,即使连接部件10与第二管口部95接触,也能够防止短路。
[0102] 连接部件10具有板状的形状。因此,能够提高连接部件10的散热效果。
[0103] 第二引线93与连接部件10的狭缝103嵌合。因此,固定第二引线93和连接部件10的焊接部分即使由于发热而熔融,也能够抑制熔断器9从连接部件10脱落。
[0104] 熔断器9不经由基板而经由第一引线92与输入端子11连接。此外,熔断器9不经由基板而经由连接部件10与线圈51相连接。因此,与熔断器9安装在基板上的情况相比,不受基板的厚度、铜箔的厚度或者图案宽度等的基板的设计的限制,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0105] 端子台3,具有支撑熔断器9的第一横支撑肋304和第二横支撑肋305和第三横支撑肋306。此外,基座2,具有第一下熔断器支撑肋203和第二下熔断器支撑肋204。因此,在端子台3的内部,能够通过这些肋抑制熔断器9的移动。因此,像本实施方式这样,熔断器9即使不通过基板而与电路15连接,也能够通过这些肋限制熔断器9的移动。特别是,能够通过第一横支撑肋304和第二横支撑肋305和第三横支撑肋306限制熔断器9在横方向的移动。此外,通过第一下熔断器支撑肋203和第二下熔断器支撑肋204能够限制熔断器9在上下方向的移动。
[0106] 端子台3具有支撑连接部件10的第一上支撑肋307和第二上支撑肋308。此外,基座2具有第一下支撑肋205和第二下支撑肋206。因此,在端子台3的内部,能够通过这些肋抑制连接部件10在上下方向的摇动。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由于连接部件10与熔断器9交叉配置,即使连接部件10的长度变大,也能够通过抑制连接部件10的摇摆而抑制与端子台3内的其他的部件的接触。
[0107]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108] 输入端子11、中继端子、输出端子12、二极管8和熔断器9,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变更。例如,如图15所示,熔断器9在电路15中,可以配置在二极管8和输出端子12之间。
[0109] 连接部件10,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变更。例如,连接部件10可以不与熔断器9交叉配置。连接部件10不限于板状的形状,也可以为线状。
[0110] 接点机构部4和电磁铁组5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可动接点441和固定接点471的组的数目为2个,也可以为1个或者3个以上。
[0111] 端子台3,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可以变更。例如,在仰视图中,端子台3也可以大致为正方形。或者,端子台3,在仰视图中,也可以为四边形以外的形状。端子台3的肋也可以省略。同样,基座2的肋也可以省略。
[0112] 工业实用性
[0113]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过电流引起的防逆流装置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