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及其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718101.8

文献号 : CN1047074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威丞欧阳湘黄钦铭沈政宪徐恒文

申请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及其方法,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包括一进料单元、一碳酸化炉、一集料槽、一煅烧炉、一燃烧室以及一进气风车。进料单元具有一第一通气管。碳酸化炉包含有多个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第一通气管的一端与此些第一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上层的单元相连。集料槽与此些第一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下层的单元相连。集料槽连接碳酸化炉与煅烧炉之间,煅烧炉包括多个第二旋风集尘单元,集料槽与此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上层的单元相连,第一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此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下层的单元相连。燃烧室连接此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下层的单元。进气风车连接进料单元的第一通气管。

权利要求 :

1.一种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进料单元,具有一第一通气管;

一碳酸化炉,包含有多个相连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该第一通气管的一端与该些第一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上层的单元相连;

一集料槽,该集料槽与该些第一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下层的单元相连;

一煅烧炉,包括有多个相连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该集料槽位于该碳酸化炉与该煅烧炉之间,该集料槽与该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上层的单元相连,该第一通气管的另一端与该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下层的单元相连;一金属碳酸化物的粉体下落至该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中,并与逆向的烟气混合煅烧而生成一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碳;

一燃烧室,连接该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下层的单元;

一进气风车,连接该进料单元的该第一通气管;

一第二通气管;以及

一烟气回流风车,该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中含该二氧化碳的该逆向的烟气经由该第二通气管而至该烟气回流风车;

其中,该烟气回流风车用以推动含该二氧化碳的该逆向的烟气,并经由第二通气管输送至该燃烧室的一入口,以做为一金属碳酸化物的粉体的进料输送气体,并控制该粉体煅烧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经该进气风车推动输送至第一通气管,进入该进料单元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由该进料单元下落至该些第一旋风集尘单元中,并与逆向的含二氧化碳的烟气混合而生成该金属碳酸化物的粉体,且该金属碳酸化物的粉体经由该集料槽进入该煅烧炉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最上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料口、次上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进料口与中间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气口相连接,而最上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料口、次上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进料口与中间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气口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次上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料口、中间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进料口与最下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气口相连接,而次上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料口、中间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进料口与最下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气口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中间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料口、最下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进料口与传送含二氧化碳的烟气的进气口相连接,而中间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料口、最下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进料口与传送含二氧化碳的烟气的进气口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煅烧炉与该碳酸化炉垂直相叠以形成一垂直塔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化炉包括:一入料口,位于该碳酸化炉的顶部;该入料口与该些第一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上层的单元相连;以及一出料口,位于该碳酸化炉的底部,该出料口分别与该些第一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下层的单元及出料口设置的旋转阀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相连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数量为3个~7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最上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料口、次上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进料口与中间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气口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次上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料口、中间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进料口与最下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气口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中间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料口、最下层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进料口与传送含二氧化碳的烟气的进气口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炉包括:一入料口,位于该煅烧炉的顶部;该入料口与该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上层的单元相连;以及一出料口,位于该煅烧炉的底部,该出料口分别与该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下层的单元及该出料口设置的旋转阀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相连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数量为3个~7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最上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料口、次上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进料口与中间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气口相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次上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料口、中间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进料口与最下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气口相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中间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排料口、最下层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进料口与传送含二氧化碳的烟气的进气口相连接。

18.一种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的使用方法,该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包括一进料单元、一包含多个相连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碳酸化炉、一集料槽、一包含多个相连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煅烧炉、一燃烧室、一进气风车以及一烟气回流风车,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一吸附剂由该进气风车推动而由该进料单元送入该碳酸化炉的顶部,并由该碳酸化炉的底部送入含二氧化碳的第一烟气,令该吸附剂落入该些第一旋风集尘单元中,并与逆向的该第一烟气混合而生成一金属碳酸化物的粉体;

令该金属碳酸化物的粉体由该集料槽进入该煅烧炉的顶部,并由该煅烧炉的底部送入含二氧化碳的第二烟气,该粉体在该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内与逆向的一第二烟气混合煅烧,而生成一金属氧化物并释放二氧化碳;

使该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内含二氧化碳的该第二烟气经由该烟气回流风车推动而输送至燃烧室的入口,以做为该粉体的进料输送气体,并控制该粉体煅烧的温度;以及令该金属氧化物由该煅烧炉的底部排出并进入该进料单元中,以做为该吸附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燃烧室内加入纯氧及燃料,以进行纯氧燃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使该第二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或再利用。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煅烧炉与该碳酸化炉垂直相叠以形成一垂直塔结构,且该吸附剂从塔顶落至塔底以完成一个循环。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碳酸化物包括CaCO3、ZeCO3、MgCO3、MnCO3或NiCO3。

说明书 :

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捕获系统,且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利用钙循环捕获烟气中二氧化碳(CO2)为目前世界公认深具潜力的减碳技术。钙循环捕获技术利用的是CaO吸附剂与烟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以降低烟气内的CO2浓度。常用的反应器为气泡式流体化床(bubbling fluidized bed,BFB)或双循环式流体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但流体化床一直存在着无法大型化的问题,面对动辄数百MW的大型燃煤电厂的巨量排气,显然无法应付,可行性不高。一旦反应器无法大型化,面对大型燃煤电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捕获技术显然无法落实,故无法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
[0003] 此外,水泥业亦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大宗。但水泥业于煅烧过程中,因空气燃烧与气密不佳,使得煅烧所产生的烟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仅能只有25-30vol%。因此,水泥业依旧需要仰赖二氧化碳的捕获技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才能够具有再利用与封存的效益。此外,水泥业亦为六大耗能产业之一,于其煅烧工艺的过程中多半没有回收废热再利用的机制。如此,使得一般水泥业的工艺的能源效益低。虽然可以通过废热发电回收的方法来提高水泥业的能源效益,但如此,将使得水泥业者需额外花费相当大的资金以及场地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0005]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包括一进料单元、一碳酸化炉、一集料槽、一煅烧炉、一燃烧室以及一进气风车。进料单元具有一第一通气管。碳酸化炉包含有多个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第一通气管的一端与此些第一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上层的单元相连。集料槽连接碳酸化炉,集料槽与此些第一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下层的单元相连。煅烧炉连接集料槽,煅烧炉包括多个第二旋风集尘单元,集料槽与此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上层的单元相连,第一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此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下层的单元相连。燃烧室连接此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下层的单元。进气风车连接进料单元的第一通气管。
[0006]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的使用方法,此循环塔捕获系统包括一进料单元、一包含多个第一旋风集尘单元的碳酸化炉、一集料槽、一包含多个第二旋风集尘单元的煅烧炉、一燃烧室、一进气风车以及一烟气回流风车,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一吸附剂由进气风车推动而由进料单元送入碳酸化炉的顶部,并由碳酸化炉的底部送入含二氧化碳的第一烟气,令吸附剂落入此些第一旋风集尘单元中,并与逆向的第一烟气混合而生成一金属碳酸化物的粉体。令金属碳酸化物的粉体由集料槽进入煅烧炉的顶部,并由煅烧炉的底部送入含二氧化碳的第二烟气,粉体在此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内与逆向的一第二烟气混合煅烧,而生成一金属氧化物并释放二氧化碳。使此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内含二氧化碳的第二烟气经由烟气回流风车推动而输送至燃烧室的入口,以做为该粉体的进料输送气体。令金属氧化物由煅烧炉的底部排出并进入进料单元中,以做为吸附剂。
[0007]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碳酸化炉,包括一入料口、多个相连的旋风集尘单元以及一出料口。入料口位于碳酸化炉的顶部。入料口与此些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上层的单元相连。出料口位于碳酸化炉的底部。出料口分别与此些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下层的单元及出料口设置的旋转阀相连。
[0008]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煅烧炉,包括一入料口、多个相连的旋风集尘单元以及一出料口。入料口位于煅烧炉的顶部。入料口与此些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上层的单元相连。出料口位于煅烧炉的底部,出料口分别与此些旋风集尘单元中最下层的单元及出料口设置的旋转阀相连。
[0009]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0]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循环塔捕获系统的示意图;
[0011] 图2为图1的旋风集尘单元的功能示意图。
[0012] 其中,附图标记
[0013] 100: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
[0014] 110:进料单元
[0015] 111:第一通气管
[0016] 120:碳酸化炉
[0017] 121:第一入料口
[0018] 122:第一旋风集尘单元
[0019] 123:第一出料口
[0020] 124:旋转阀
[0021] 130:集料槽
[0022] 131:旋转阀
[0023] 140:煅烧炉
[0024] 141:第二入料口
[0025] 142:第二旋风集尘单元
[0026] 142a:进料口
[0027] 142b:排气口
[0028] 142c:排料口
[0029] 143:第二出料口
[0030] 144:旋转阀
[0031] 145a:圆筒部
[0032] 145b:圆锥部
[0033] 150:燃烧室
[0034] 151:第二通气管
[0035] 152:烟气回流风车
[0036] 153:入口
[0037] 160:进气风车
[0038] (1):最上层的旋风集尘单元
[0039] (2):次上层的旋风集尘单元
[0040] (3):中间层的旋风集尘单元
[0041] (4):最下层的旋风集尘单元
[0042] A:第一位置
[0043] B:第二位置
[0044] C:第三位置
[0045] D:第四位置
[0046] E:第五位置
[0047] F:第六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49] 在本实施例的一范例中,提出一种循环塔捕获系统,利用煅烧炉中生成的氧化钙,气送进入碳酸化炉中再使用,以做为二氧化碳的吸附剂。上述的循环塔捕获系统可在水泥厂中同步运作,介入工艺却不影响生产,这样操作具有吸附剂免费的优势,有效压低捕获成本,技术竞争力高。此外,配合低成本水合技术再生吸附剂,吸附剂耗用量少,未来二氧化碳捕获厂就无须寻求必须与矿场、水泥厂为邻来降低成本,应用范围可以更广。工艺设计弹性大,可以根据捕获率与吸附剂反应率的需求,调整集尘器数目与捕获塔高度即可。
[0050] 在本实施例的一范例中,利用水泥厂煅烧(calcination)工艺高温预热的原理,让下落的吸附剂与向上的烟气作逆向热交换,并在每个旋风集尘单元中混合后再分离,在足够的反应温度与滞留时间之后完成碳酸化反应,单塔的碳酸化炉的处理量即可达150MW,远大于二氧化碳捕获中常用的流体化床的物理极限。进一步而言,本系统将煅烧应用延伸到碳酸化(carbonation),也就是煅烧反应的反方向,由于煅烧炉与碳酸化炉皆为立式结构体,两者设备垂直堆叠后,利用粉体下落就可以完成一个钙循环,解决了传统捕获领域中钙循环捕获技术无法大型化的问题。
[0051] 以下是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
[0052] 第一实施例
[0053]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100的示意图。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100包括一进料单元110、一碳酸化炉120、一集料槽130、一煅烧炉140、一燃烧室150以及一进气风车160。此外,循环塔捕获系统100更可包括一烟气回流风车152。
[0054] 进料单元110具有一第一通气管111。进气风车160连接第一通气管111,以推动一吸附剂(例如CaO)可经由第一通气管111输送至碳酸化炉120的顶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气管111由塔底连接至塔顶,以将吸附剂由煅烧炉140的底部气送至碳酸化炉120的顶部。
[0055] 碳酸化炉120包括一第一入料口121、多个由上而下依序相连的第一旋风集尘单元122以及一第一出料口123。旋风集尘单元的数量例如3个~7个,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入料口
121位于碳酸化炉120的顶部,而第一出料口123位于碳酸化炉120的底部。
[0056] 第一入料口121连接于进料单元110与第一旋风集尘单元122中最上层的单元(1)之间。在碳酸化炉120中,最上层的旋风集尘单元(1)的排料口、次上层的旋风集尘单元(2)的进料口与中间层的旋风集尘单元(3)的排气口同时连接在第一位置A处。并且,次上层的旋风集尘单元(2)的排料口、中间层的旋风集尘单元(3)的进料口与最下层的旋风集尘单元(4)的排气口同时连接在第二位置B处。此外,中间层的旋风集尘单元(3)的排料口、最下层的旋风集尘单元(4)的进料口与传送含二氧化碳的烟气的进气口同时连接在第三位置C处。
[0057] 每个第一旋风集尘单元122的结构大致相同,最上层的旋风集尘单元(1)可做为吸附剂(例如CaO)的进料区,以使煅烧反应后的产物(即吸附剂)下落至次上层的旋风集尘单元(1)中。因此,以下将以单一旋风集尘单元142为例来简略介绍旋风集尘单元的结构及功能。如图2所示,旋风集尘单元142大致可区分为一圆筒部145a及位于圆筒部145a下方的圆锥部145b。圆筒部145a的上方设有排气口142b及进料口142a,圆锥部145b的下方设有排料口142c。当吸附剂(如金属氧化物)伴随着烟气(含二氧化碳)由进料口142a进入旋风集尘单元142内时,吸附剂伴随着烟气而沿进料口的切线方向进入圆筒部145a内并旋转而下。此时,吸附剂与二氧化碳混合产生碳酸化反应(CaO+CO2→CaCO3),并生成金属碳酸化物的粉体(例如CaCO3)。接着,粉体伴随着烟气到达圆锥部145b时,由于旋转半径变小,使得烟气于旋风集尘单元142内形成涡流。粉体因重力的关系继续下落而由排料口142c排出,烟气则由圆锥部145b下端反转上升而由排气口排出。换句话说,旋风集尘单元可对粉体与烟气进行气固分离的功能,使得粉体由旋风集尘单元下方的排料口142c排出,而使烟气则由旋风集尘单元上方的排气口142b排出。
[0058] 碳酸化炉120的第一出料口123连接于集料槽130与第一旋风集尘单元122中最下层的单元(4)之间。通常,在第一出料口123处的底部,设有一旋转阀124或法兰与集料槽130相连。集料槽130连接于碳酸化炉120与煅烧炉140之间,以使金属碳酸化物的粉体(例如CaCO3)于集料槽130中暂停之后,再进入煅烧炉140中。
[0059] 煅烧炉140包括一第二入料口141、多个由上而下依序相连的第二旋风集尘单元142以及一第二出料口143。第二旋风集尘单元142的数量例如3个~7个,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入料口141位于煅烧炉140的顶部,第二出料口143位于煅烧炉140的底部。
[0060] 通常,在第二入料口141的顶部及第二出料口143的底部,分别设有一旋转阀131及144或法兰,以间隔彼此设备间的压力。
[0061] 第二入料口141连接于集料槽130与此些第二旋风集尘单元142中最上层的单元(1)之间。在煅烧炉140中,最上层的旋风集尘单元(1)的排料口、次上层的旋风集尘单元(2)的进料口与中间层的旋风集尘单元(3)的排气口同时连接在第四位置D处。并且,次上层的旋风集尘单元(2)的排料口、中间层的旋风集尘单元(3)的进料口与最下层的旋风集尘单元(4)的排气口同时连接在第五位置E处。此外,中间层的旋风集尘单元(3)的排料口、最下层的旋风集尘单元(4)的进料口与传送含二氧化碳的烟气的进气口同时连接在第六位置F处。
[0062] 每个第二旋风集尘单元142的结构大致相同,最上层的旋风集尘单元(1)可做为碳酸化产物(例如CaCO3粉体)的进料区,以使碳酸化产物下落至次上层的旋风集尘单元(2)中。有关第二旋风集尘单元142的结构及功能,其原理与第一旋风集尘单元122相同,请参照图2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0063] 进料单元110、第一旋风集尘单元122、集料槽130与第二旋风集尘单元142彼此相连以形成一循环塔二氧化碳捕获系统100,其作用在于:将吸附剂(例如CaO)从塔顶进入,与电厂或工厂含高浓度二氧化碳废气混合产生碳酸化反应(CaO+CO2→CaCO3),工作温度约550℃-700℃,并生成金属碳酸化物的粉体(例如CaCO3),接着,将粉体(例如CaCO3)与高温烟气(900℃左右)混合热交换,产生煅烧反应(CaCO3→CaO+CO2),煅烧温度约900℃-1400℃,并生成一金属氧化物(例如CaO)和热烟气(含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金属氧化物可做为二氧化碳的吸附剂,经由第二出料口143排出之后,可藉由进气风车160气送,而回到塔顶再使用。在这循环塔的结构中,吸附剂(例如CaO)从塔顶落至塔底即完成一个钙循环。
[0064] 在一实施例中,煅烧炉140与碳酸化炉120垂直相叠以形成一垂直塔结构。煅烧炉140位于碳酸化炉120的下方,或是煅烧炉140位于碳酸化炉120的上方,或是煅烧炉140与碳酸化炉120不相叠而是并排,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
[0065] 上述的高浓度二氧化碳(10-30%以间)例如是来自燃煤电厂或能源工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可通过上述的碳酸化炉120的捕获机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此外,通过上述的煅烧炉140生成的热烟气,经降温冷凝而分离出水,以得到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大于90%以上),可直接封存二氧化碳或再利用。
[0066]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煅烧炉140中生成的氧化钙可经由进料单元110进入碳酸化炉120中再循环使用,因此不需设置吸附塔,以降低设置成本。
[006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的煅烧炉140生成的热烟气,其温度范围约为500~1000℃。烟气回流风车152用以推动含二氧化碳的烟气,以使部分热烟气可经由第二通气管151输送至燃烧室150的一入口153,以做为粉体的进料输送气体。此外,部分热烟气由次上层的旋风集尘单元(2)的排气口被排放以进行封存或二氧化碳再利用,以使整个系统压力与质量维持稳定。部分烟气被送入燃烧室150之后,加入适当高纯度氧气(大于93%左右),做为燃烧室150的燃烧空气,与燃料一起燃烧至800~1200℃,并进入最下层的旋风集尘单元(4),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比例,并具有抑制纯氧燃烧温度过高的功能,避免粉体烧结与设备损坏。
[0068] 在本实施例中,烟气的回流量乃是控制烟气温度的关键,烟气由下往上流动与粉体充分热交换,提供煅烧粉体所需的煅烧能量,其中烟气成分以二氧化碳和水蒸汽为主,煅烧粉体可为CaCO3、ZeCO3、MgCO3、MnCO3、NiCO3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纯氧燃烧概念,在煅烧炉140的燃烧室150中完成CO2-O2燃烧,并利用尾气回流(Flue gas recirculation)方式控制入口烟气温度在800~1200℃,以逐步增加煅烧炉140内部烟气的二氧化碳的浓度。
[0069]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循环塔捕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是利用钙循环的煅烧反应及碳酸化反应,来捕获二氧化碳,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具有下列优点:第一,可制造高浓度二氧化碳而有利地质封存与工业再利用;第二,提升能源效益,使回流的二氧化碳的烟气可于旋风集尘单元内逆向上流而对金属碳酸化物进行充分的煅烧反应,且二氧化碳的烟气最后还可通过风车而作为金属碳酸化物的进料输送气体;第三,系统得到煅烧后的金属氧化物则可作为吸附剂或工业原料使用;第四,本系统所制成的氧化钙(CaO)有助于生产大量的轻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在工业中有相当大的应用范围,具有相当高的经济效益;第五,本系统可为垂直塔结构,占地的面积相对于流体化床减少许多,可解决传统钙循环捕获技术无法大型化的问题。
[0070]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