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部件的冷却构造以及具备该冷却构造的电力转换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02632.X

文献号 : CN1047188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佐久间政喜鹢头政和西川幸广田中泰仁

申请人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摘要 :

设有冷风流路空间,在该冷风流路空间中通过在框体(2)内配置的内部风扇(14)而使冷风在框体内流动。在该冷风流路空间的自内部风扇流入冷风的位置处通过安装构件(30)固定有载置于框体的底部(7a)的磁部件(20)。安装构件为具备顶板(30a)、一对腿部(30b)以及引导板(30e、30f)的金属板材,其中,该顶板(30a)与磁部件的上表面相抵接,该一对腿部(30b)自顶板向下方延伸且固定于底部,该引导板(30e、30f)用于将自内部风扇流入的冷风向磁部件内引导。

权利要求 :

1.一种磁部件的冷却构造,用于对内置于框体的磁部件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该磁部件的冷却构造设有冷风流路空间,在该冷风流路空间中通过在上述框体内配置的内部风扇而使冷风在上述框体内流动,在该冷风流路空间的自上述内部风扇流入冷风的位置处通过安装构件固定有载置于上述框体的底部的上述磁部件,上述安装构件为具备顶板、一对腿部以及引导板的金属板材,其中,该顶板与上述磁部件的上表面相抵接,该一对腿部自该顶板向下方延伸且固定于上述底部,该引导板用于将自上述内部风扇流入的冷风向上述磁部件内引导,上述引导板具备自上述顶板朝向上述内部风扇延伸的上部引导板和自上述腿部朝向上述内部风扇延伸的侧部引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框体的载置上述磁部件的底部为冷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构件还具备散热片,该散热片自该一对腿部向外方突出且与自上述内部风扇流入的冷风相接触。

4.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力转换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用于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

说明书 :

磁部件的冷却构造以及具备该冷却构造的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内置于框体的磁部件进行冷却的构造以及具备该构造的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AC/DC转换器等电力转换装置将变压器等磁部件内置于框体,且将该磁部件固定于框体的底部。在将磁部件内置于框体时,由于磁部件为发热体,因此,需要高效地对磁部件进行冷却。
[0003] 作为对变压器进行冷却的以往的构造,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的构造。
[0004] 该专利文献1的对变压器进行冷却的构造为:在变压器的在铁芯上卷绕安装有线圈的部分设置通风孔,在变压器的靠通风孔的一端的外侧安装有风扇。而且,通过利用该风扇的驱动而相对于通气孔进行空气的吸进或空气的吹出,从而直接对变压器进行冷却。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71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 但是,专利文献1的装置由于需要对变压器进行冷却的专用的风扇,因此,可能导致制造成本增大。
[0010] 另外,将风扇安装于外侧的变压器成为大型的部件,因此,在将该变压器配置在框体内部时在与其它部件之间的配置空间的方面存在问题。
[0011]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磁部件的冷却效率并且在与其它部件之间的配置空间的方面不存在问题的小型且廉价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以及具备该冷却构造的电力转换装置。
[0012]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3]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为对内置于框体的磁部件进行冷却的构造,该磁部件的冷却构造设有冷风流路空间,在该冷风流路空间中通过在上述框体内配置的内部风扇而使冷风在上述框体内流动,在该冷风流路空间的自上述内部风扇流入冷风的位置处通过安装构件固定有载置于上述框体的底部的上述磁部件,上述安装构件为具备顶板、一对腿部以及引导板的金属板材,其中,该顶板与上述磁部件的上表面相抵接,该一对腿部自该顶板向下方延伸且固定于上述底部,该引导板用于将自上述内部风扇流入的冷风向上述磁部件内引导,
[0014] 根据该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内部风扇的冷风被安装构件的引导板引导而与磁部件内的线圈相接触,因此线圈中产生的热被发散,从而能够提高磁部件的冷却效率。
[0015] 另外,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为,上述引导板具备自上述顶板朝向上述内部风扇延伸的上部引导板和自上述腿部朝向上述内部风扇延伸的侧部引导板。
[0016] 根据该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安装构件被设为由设有上部引导板和侧部引导板的金属板材构成的简单的构造,因此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化。
[0017] 另外,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为对内置于框体的磁部件进行冷却的构造,该磁部件的冷却构造设有冷风流路空间,在该冷风流路空间中通过在上述框体内配置的内部风扇而使冷风在上述框体内流动,在该冷风流路空间的自上述内部风扇流入冷风的位置处通过安装构件固定有载置于上述框体的底部的上述磁部件,上述安装构件为具备顶板、一对腿部以及散热片的金属构件,其中,该顶板与上述磁部件的上表面相抵接,该一对腿部自该顶板向下方延伸且固定于上述底部,该散热片自该一对腿部向外方突出且与自上述内部风扇流入的冷风相接触。
[0018] 根据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内部风扇的冷风与设于一对腿部的散热片相接触,从而通过从安装构件进行的导热来使磁部件散热,并且,内部风扇的冷风与磁部件内的线圈相接触,因此线圈中产生的热被发散,从而能够提高磁部件的冷却效率。
[0019]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中,框体的载置上述磁部件的底部为冷却体。
[0020] 根据该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磁部件中产生的热从安装构件直接传递到框体的作为冷却体的底部,因此,进一步提高磁部件的冷却效率。
[0021] 另外,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为具备上述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并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装置。
[0022] 根据该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能够提供一种提高磁部件的冷却效率并且小型且廉价的电力转换装置。
[0023] 发明的效果
[0024]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以及具备该冷却构造的电力转换装置,由于内部风扇的冷风与磁部件内的线圈相接触,因此,线圈中产生的热被发散,从而能够提高磁部件的冷却效率。另外,由于安装构件为由金属板材构成的简单的构造,因此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化。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6] 图2是图1的A-A线处的剖视图。
[0027] 图3是图2的B-B线处的剖视图。
[0028] 图4是图3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0029] 图5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盖体拆除后示出内部的俯视图。
[0030]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控制部件的立体图。
[0031] 图7是表示内置于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框体的变压器的结构的图,(a)是表示变压器的结构构件的立体图,(b)是表示组装后的变压器的剖视图。
[0032] 图8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变压器借助安装构件固定于框体的状态,(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a)的C-C线剖视图。
[0033] 图9是表示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内部风扇的驱动而产生的壳体内的冷风流动的图像的图。
[0034] 图10是表示通过本发明所涉及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部风扇的驱动而产生的壳体内的冷风流动的图像的图。
[0035] 图11是表示内置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框体的磁部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来说明具备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0037] 图1是表示被用作AC/DC转换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的图。在长方体形状的框体2的长方向上的一侧的侧面外置有鼓风扇3。另外,在框体2的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侧面排列设有输入连接器4、控制连接器5以及输出连接器6。在框体2内内置有后述的电力转换控制单元,在将控制信号输入到控制连接器5时,输入至输入连接器4的商用电力通过电力转换控制单元从交流被转换为直流后从输出连接器6作为直流电力被输出。
[0038] 如图2所示,长方体形状的框体2构成为具备壳体7、腔室形成壁8、框体罩9以及盖体10。
[0039] 壳体7为有底箱形状且俯视时呈长方形,如图5所示,具备长方形状的底部7a、自该底部7a的四边立起的一对短边侧壁7b、7c以及一对长边侧壁7d、7e。壳体7是例如通过将热导率高的铝、铝合金进行压铸成形而形成的。
[0040] 腔室形成壁8配置于壳体7的长方向上的一侧,由与壳体7的一侧的短边侧壁7b相抵接的抵接壁8a以及与壳体7的一侧的短边侧壁7b相对的相对壁8b构成。
[0041] 框体罩9以覆盖壳体7和腔室形成壁8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盖体10以将壳体7和腔室形成壁8的上部开口部封闭从而将框体2的内部密闭的方式设置。
[0042] 如图3所示,在壳体7的一侧的长边侧壁7e上,在其外侧的自下端到上部的区域形成有沿长方向延伸的多个侧壁散热片12。该多个侧壁散热片12在长边侧壁7e的上下方向上空开规定间隔而平行地形成。如图4所示,各侧壁散热片12的散热片高度设定为H1,侧壁散热片12的间距设定为P1。此外,如图5所示,在壳体7的另一侧的长边侧壁7d的外侧未形成有侧壁散热片。
[0043] 另外,如图3所示,在壳体7的底部7a上,也在其下表面的自左端部到右侧的区域形成有沿长方向延伸的多个底部散热片13。该多个底部散热片13在底部7a的短方向上空开规定间隔而平行地形成。如图4所示,各底部散热片13的散热片高度设定为大于侧壁散热片12的散热片高度H1的值H2(H2>H1)。而且,底部散热片13的间距设定为大于侧壁散热片12的间距P1的值P2(P2>P1)。
[0044] 框体罩9成为自外侧覆盖上述侧壁散热片12和底部散热片13的罩构件,如图3和图5所示,由长方形板状的底板9a和一对侧板9b、9c构成,该底板9a覆盖壳体7的底部7a和腔室形成壁8的下部开口部;该一对侧板9b、9c自底板9a的缘部立起,且覆盖壳体7的一对长边侧壁7d、7e和腔室形成壁8的侧部。
[0045] 这样,在由框体罩9覆盖的壳体7的底部7a和一侧的长边侧壁7e的外周,如图3所示,多个侧壁散热片12之间的空间和多个底部散热片13之间的空间成为沿壳体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流路27、28。而且,上述盖体10以将壳体7和腔室形成壁8的上部开口部封闭的方式固定于壳体7和腔室形成壁8。由此,由壳体7的一侧的短边侧壁7b、腔室形成壁8、框体罩9以及盖体10包围的内方侧的空间被区划形成为作为风洞的腔室11。
[0046] 形成于框体罩9与壳体7的底部7a之间以及框体罩9与一侧的长边侧壁7e的外周之间的多个流路27、28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连通于该腔室11,这些流路27、28的另一端连通于大气。在腔室形成壁8的相对壁8b上作为送风导入口形成有开口部8c。而且,以使鼓风扇3的送风口与该开口部8c的位置相对的方式安装有鼓风扇3,由该鼓风扇3产生的冷却空气被送入腔室11。
[0047] 在壳体7的内部收纳有电力转换控制单元和内部风扇14。
[0048] 如图5和图6所示,电力转换控制单元构成为具有基座基板15、输入侧噪声滤波部16、第1电抗器17、第2电抗器18、电解电容组19、变压器20、输出侧噪声滤波部21、多个半导体器件(例如MOS-FET)D1~D12、第1电路基板23~第3电路基板25等控制部件。
[0049] 基座基板15是呈比壳体7的底部7a的平面形状小的长方形状、且在一侧的长边侧形成有切口15a的构件。在基座基板15上实施有与上述的输入连接器4、控制连接器5以及输出连接器6连接的规定的布线图案(未图示)。该基座基板15在将切口部15a朝向壳体7的一侧的长边侧壁7e侧的状态下通过螺栓紧固而被固定在形成于壳体7的底部7a的上表面的支承台26上(参照图2)。
[0050] 而且,在基座基板15上安装有输入侧噪声滤波部16、第1电抗器17、第2电抗器18、电解电容组19、输出侧噪声滤波部21、半导体器件D1~D12以及第1电路基板23~第3电路基板25,内部风扇14也配置于基座基板15上。
[0051] 另外,如图2和图5所示,在基座基板15的切口部15a的内侧配置有变压器20,该变压器20通过安装构件30直接固定于壳体7的底部7a。
[0052] 如图7的(a)所示,变压器20具备上部芯体20a、下部芯体20b、大致圆筒形状的线轴20c、初级线圈20d以及次级线圈20e。而且,如图7的(b)所示,设于上部芯体20a的凸部20f从上方嵌合于沿线轴20c的轴形成的嵌合孔20h,设于下部芯体20b的凸部20g从下方嵌合于该嵌合孔20h,在设于线轴20c上部的上部线圈收纳凹部20i处卷绕安装初级线圈20d,在设于线轴20c下部的下部线圈收纳凹部20j处卷绕安装次级线圈20e,由此形成变压器20。
[0053] 如图8的(a)所示,安装构件30为具备四边形状的顶板30a、一对腿部30b以及固定部30c的金属板材,其中,该顶板30a与变压器20的上部芯体20a的上表面相抵接,该一对腿部30b自顶板30a的彼此相对的两边的缘部相互平行地向下方延伸,该固定部30c自该一对腿部的下端沿正交方向延伸。
[0054] 而且,也如图8的(b)所示,在该安装构件30上,在一对腿部30b之间的一侧的开口部30d1的上部形成有沿顶板30a的面方向向一侧的开口部30d1的前方突出的上部引导板30e,并且,在形成一侧的开口部30d1的一侧的腿部30b的侧部形成有向一侧的开口部30d1的前方突出的侧部引导板30f。
[0055] 在此,如图8的(a)、(c)所示,在上部芯体20a的内表面与卷绕安装于上部线圈收纳凹部20i的初级线圈20d之间形成有间隙S1,该间隙S1被设为冷风自一侧的开口部30d1至另一侧的开口部30d2流动的变压器内流路空间(以下称为变压器内流路空间S1)。另外,在下部芯体20b的内表面与卷绕安装于下部线圈收纳凹部20j的次级线圈20e之间也形成有间隙S2,该间隙S2也被设为冷风自一侧的开口部30d1至另一侧的开口部30d2流动的变压器内流路空间(以下称为变压器内流路空间S2)。
[0056] 参照图5说明控制部件和内部风扇14的具体的配置。
[0057] 半导体器件D1~D6沿基座基板15的一侧的短边在排列方向上空开规定间隔地被安装。这些半导体器件D1~D6被安装为位于与区划形成腔室11的壳体7的一侧的短边侧壁7b直接接触的位置。其它的半导体器件D7~D12沿基座基板15的一侧的长边在排列方向上空开规定间隔地被安装。这些半导体器件D7~D12被安装为位于与形成有侧壁散热片12的壳体7的一侧的长边侧壁7e直接接触的位置。
[0058] 另外,第3电路基板25以在基座基板15的短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沿长方向延伸且立起的方式被安装。第2电路基板24以与第3电路基板25平行地立起并且在靠近壳体7的另一侧的短边侧壁7c的位置处沿长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于基座基板15。另外,输入侧噪声滤波部16、第1电抗器17、第2电抗器18、电解电容组19以位于第3电路基板25与壳体7的另一侧的长边侧壁7d之间的方式安装于基座基板15。另外,输出侧噪声滤波部21以位于第2电路基板24与壳体7的一侧的长边侧壁7e之间的方式安装于基座基板15。
[0059] 内部风扇14在基座基板15上的、壳体7的一侧的短边侧壁7b和一侧的长边侧壁7e相交叉的位置的附近,以冷却空气的吹送方向朝向壳体7的另一侧的短边侧壁7c的方式被配置。
[0060] 第1电路基板23以在内部风扇14与一侧的长边侧壁7e之间沿基座基板15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立起的方式被安装。
[0061] 而且,变压器20配置于自内部风扇14送入冷风的位置、即基座基板15的切口部15a的内侧,通过借助固定螺钉(未图示)将安装构件30的固定部30c与壳体7的底部7a连结,从而变压器20直接固定于底部7a。
[0062] 在此,安装构件30的上部引导板30e配置为沿朝向内部风扇14的方向延伸。另外,安装构件30的侧部引导板30f以沿着在内部风扇14与一侧的长边侧壁7e之间安装于基座基板15的第1电路基板23延伸的方式配置为与第1电路基板23大致平行地延伸。
[0063] 接着,说明该电力转换装置1的工作、冷却作用。
[0064]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中,在将控制信号输入到控制连接器5时,输入至输入连接器4的商用电力通过收纳在壳体7内部的电力转换控制单元从交流被转换为直流后从输出连接器6作为直流电力被输出。此时,壳体7内的变压器20、电力转换控制单元等控制部件发热,特别是变压器20的初级线圈20d和次级线圈e的发热量大。
[0065] 在内部风扇14驱动时,在基座基板15的短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处立起地安装的第3电路基板25和第2电路基板24作为风向板发挥功能,如图9的虚线的箭头所示,产生以变压器20、输出侧噪声滤波部21、输入侧噪声滤波部16、第1电抗器、第2电抗器、电解电容组19的顺序进行循环的冷风的流动。
[0066] 在此,在由内部风扇14产生的冷风的流动欲通过安装构件30的上方空间时,设于安装构件30的上部引导板30e将冷风的流动向下方引导,从而使冷风通过变压器20的变压器内流路空间S1、S2。
[0067] 另外,在由内部风扇14产生的冷风的流动欲流向安装构件30外侧的一侧的长边侧壁7e侧时,配置于内部风扇14与一侧的长边侧壁7e之间的第1电路基板23和设于安装构件30的侧部引导板30f将冷风的流动向安装构件30的内侧引导,从而使冷风通过变压器20的变压器内流路空间S1、S2。
[0068] 这样,由内部风扇14产生的冷风被引导至安装构件30的内部而流过变压器20的变压器内流路空间S1、S2,因此变压器20的初级线圈20d和次级线圈e中产生的热被发散。
[0069] 另外,在鼓风扇3驱动时,自外部取入的冷风被送入腔室11。送入到腔室11的冷风进入与腔室11连通的形成于壳体7的底部7a侧的多个流路28且向外部排出,因此底部7a成为冷却体。另外,由于冷风还进入与腔室11连通的形成于一侧的长边侧壁7e侧的多个流路27且向外部排出,因此另一侧的长边侧壁7e也成为冷却体。
[0070] 而且,变压器20以与壳体7的成为冷却体的底部7a直接接触的方式被固定,因此,变压器20中产生的热从安装构件30直接传递到底部7a并被发散。
[0071]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冷风流路空间对应于以变压器20、输出侧噪声滤波部21、输入侧噪声滤波部16、第1电抗器、第2电抗器、电解电容组19的顺序进行循环的冷风的流动。
[0072]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0073] 本实施方式利用设于将变压器20固定在底部7a的安装构件30上的上部引导板30e和侧部引导板30f进行引导,使得由内部风扇14产生的冷风的流动流过变压器20的变压器内流路空间S1、S2,因此,变压器20的初级线圈20d和次级线圈20e中产生的热通过冷风被发散,从而能够充分地提高变压器20的冷却效率。
[0074] 另外,由于变压器20以与壳体7的成为冷却体的底部7a直接接触的方式被固定,因此,变压器20中产生的热从安装构件30直接传递到底部7a,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变压器20的冷却效率。
[0075]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构件30被设为由设有上部引导板30e和侧部引导板30f的金属板材构成的简单的构造,因此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化。
[0076] 并且,设有上部引导板30e和侧部引导板30f的安装构件30为小型的部件,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壳体7内部的配置空间。
[0077] 接着,图10和图11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另外,对与在图1至图9中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078]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配置于基座基板15的切口部15a的内侧的变压器20通过安装构件31直接固定于壳体7的底部7a。
[0079] 如图11所示,安装构件31具备四边形状的顶板31a、一对腿部31b、多个带状的散热片31c以及固定部31d,其中,该顶板31a与变压器20(上部芯体20a)的上表面相抵接,该一对腿部31b自顶板31a的彼此相对的两边的缘部相互平行地向下方延伸,该多个带状的散热片31c自该一对腿部31b的外周相互平行地突出,该固定部31d自一对腿部31b的下端沿正交方向延伸。
[0080] 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也在上部芯体20a的内表面与卷绕安装于上部线圈收纳凹部20i的初级线圈20d之间形成有变压器内流路空间S1,在下部芯体20b的内表面与卷绕安装于下部线圈收纳凹部20j的次级线圈20e之间形成有变压器内流路空间S2。
[0081] 而且,变压器20配置于基座基板15的切口部15a的内侧,通过借助固定螺钉(未图示)将安装构件31的固定部31d与壳体7的底部7a连结,从而变压器20直接固定于底部7a。
[0082] 根据本实施方式,安装构件31在一对腿部31b的外侧设有多个散热片31c,因此成为散热面积增大的构造。
[0083] 变压器20中产生的热向安装构件31传递,而由内部风扇14产生的冷风与散热片31c相接触,由此,安装构件31被散热,变压器20被高效地冷却。另外,由内部风扇14产生的冷风通过变压器20的变压器内流路空间S1、S2而对变压器20的初级线圈20d和次级线圈e进行冷却。
[0084]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内部风扇14产生的冷风与设于安装构件31的外侧的多个散热片31c相接触,因此能够充分地提高变压器20的冷却效率。
[0085] 另外,由内部风扇14产生的冷风通过变压器20的变压器内流路空间S1、S2,从而直接对变压器20的初级线圈20d和次级线圈e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0086] 另外,变压器20以与壳体7的成为冷却体的底部7a直接接触的方式被固定,因此变压器20中产生的热从安装构件31直接传递到底部7a,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变压器20的冷却效率。
[0087] 另外,本实施方式被设为在安装构件31的外侧设有多个散热片31c的简单的构造,因此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化。
[0088] 并且,设有多个散热片31c的安装构件31为小型的部件,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壳体7内部的配置空间。
[0089]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而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改进。例如,作为磁部件,并不限于变压器20,只要是发热的电子部件即可,也可以是电抗器等。
[0090]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示出了具备一对腿部30b的安装构件30,在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示出了具备一对腿部31b的安装构件31,但是也可以是将成对的每个腿部进一步分割、例如由两个腿部构成来设为一对共计4个腿部的形状。
[009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92]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磁部件的冷却构造及具备该冷却构造的电力转换装置用于谋求提高磁部件的冷却效率并且在与其它部件之间的配置空间的方面不存在问题的小型化。
[0093] 附图标记说明
[0094] 1、电力转换装置;2、框体;3、鼓风扇;4、输入连接器;5、控制连接器;6、输出连接器;7、壳体;7a、底部;7b、短边侧壁;7c、短边侧壁;7d、长边侧壁;7e、长边侧壁;8、腔室形成壁;8a、抵接壁;8b、相对壁;8c、开口部;9、框体罩;9a、底板;9b、9c、侧板;10、盖体;11、腔室;12、侧壁散热片;13、底部散热片;14、内部风扇;15、基座基板;15a、切口部;16、输入侧噪声滤波部;17、第1电抗器;18、第2电抗器;19、电解电容组;20、变压器;20a、上部芯体;20b、下部芯体;20c、线轴;20d、初级线圈;20e、次级线圈;20f、凸部;20g、凸部;20h、嵌合孔;20i、上部线圈收纳凹部;20j、下部线圈收纳凹部;21、输出侧噪声滤波部;23、第1电路基板;24、第2电路基板;25、第3电路基板;26、支承台;27、28、流路;30、31、安装构件;30a、31a、顶板;30b、
31b、腿部;30c、31d、固定部;30d1、一侧的开口部;30d2、另一侧的开口部;30e、上部引导板;
30f、侧部引导板;31c、散热片;S1、S2、变压器内流路空间;D1~D12、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