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和复合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592325.3

文献号 : CN10472367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青木义安

申请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和复合机,所述复合机具备该记录装置,在将安装于装置主体的侧面的液体收纳装置作为把手而提起记录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液体收纳装置相对于装置主体的安装状态恶化。记录装置具备:主体壳体(31),在其内部配置有对打印纸喷射油墨的记录头;和油墨收纳装置(14),其收纳向记录头供给的油墨,并经由螺钉部件(75)安装于主体壳体(31)的外侧面,主体壳体(31)具有承受部(63A),在从油墨收纳装置(14)施加有朝向上方的外力的情况下,承受部(63A)能够承受该外力。

权利要求 :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对介质喷射液体;

装置主体,在其内部配置有所述记录头;以及液体收纳装置,其收纳向所述记录头供给的液体,且借助于安装部被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面,所述液体收纳装置具有在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时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朝向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向上面,所述装置主体具有承受部,在从所述液体收纳装置施加有朝向上方的外力的情况下,所述承受部能够承受从所述向上面受到的所述外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部构成为含有向下面,该向下面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朝向重力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下面成为这样的面形状:在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远离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朝向接近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成为向上斜坡,所述液体收纳装置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面移位的状态被安装,所述向上面能够相对于所述向下面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承受部与所述液体收纳装置之间介入安装有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具有比所述液体收纳装置上与所述承受部对置的部分高的刚性,并且与所述承受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部由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形状的凸部、与该凸部嵌合的形状的凹部、以及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伸出的形状的檐部中的任意一个构成。

6.一种复合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机具备:

记录装置,其通过喷射液体来执行记录动作;和读取装置,其读取在原稿上记录的信息,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对介质喷射液体;

装置主体,在其内部配置有所述记录头;以及液体收纳装置,其收纳向所述记录头供给的液体,且借助于安装部被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面,所述液体收纳装置具有在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时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朝向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向上面,所述装置主体具有承受部,在从所述液体收纳装置施加有朝向上方的外力的情况下,所述承受部能够承受从所述向上面受到的所述外力,所述读取装置被配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所述读取装置的一部分从所述装置主体朝向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而构成所述承受部。

说明书 :

记录装置和复合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记录装置和具备该记录装置的复合机。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作为记录装置的一种,已知从记录头对打印纸等介质喷射油墨来进行印刷(记录)的喷墨式的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在进行比较大量的印刷的情况下,需要连续且稳定地向记录头供给油墨。因此,在这种打印机中,存在这样的结构:在打印机的装置主体外具备收纳有大容量的液体容器的外部墨盒(液体收纳装置),从该外部墨盒通过油墨供给软管向配置在装置主体内的记录头供给油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1659号公报
[0004] 可是,在上述这样的打印机中,存在这样的情况:考虑到搬运该打印机的情况下的便利性,使用螺钉等将外部墨盒安装于打印机的装置主体的外侧面。并且,在搬运该打印机时,用户通常将外部墨盒作为把手来提起打印机。因此,应力集中于外部墨盒相对于打印机的装置主体的安装部,作为该安装部的构成要素的螺钉等弯曲,外部墨盒相对于装置主体的安装状态可能恶化。
[0005] 并且,这样的问题并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在下述这样的记录装置和具备该记录装置的复合机中几乎也同样存在:该记录装置在装置主体外具备液体收纳装置,在该液体收纳装置中收纳有向装置主体内的记录头供给的液体,该液体收纳装置安装于装置主体的侧面。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和具备该记录装置的复合机,其中,在将安装于装置主体的侧面的液体收纳装置作为把手而提起记录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液体收纳装置相对于装置主体的安装状态恶化。
[0007]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0008] 解决上述课题的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其对介质喷射液体;装置主体,在其内部配置有所述记录头;以及液体收纳装置,其收纳向所述记录头供给的液体,且借助于安装部被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面,所述装置主体具有承受部,在从所述液体收纳装置施加有朝向上方的外力的情况下,所述承受部能够承受该外力。
[0009] 根据该结构,在用户将液体收纳装置作为把手而提起记录装置的情况下,即使从液体收纳装置侧对记录装置的装置主体施加有朝向上方的外力,但由于该外力被装置主体的承受部承受,因此能够避免应力集中于液体收纳装置相对于装置主体的安装部。因此,在将安装于装置主体的侧面的液体收纳装置作为把手而提起记录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液体收纳装置相对于装置主体的安装状态恶化。
[0010]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承受部构成为含有向下面,该向下面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朝向重力方向。
[0011] 根据该结构,构成承受部的向下面从上方与液体收纳装置接触,由此承受来自液体收纳装置的朝向上方的外力。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容易地避免应力集中于液体收纳装置相对于装置主体的安装部。
[0012]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向下面成为这样的面形状:在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远离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朝向接近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成为向上斜坡,所述液体收纳装置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面移位的状态被安装,并且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向下面滑动的向上面。
[0013] 根据该结构,在用户将液体收纳装置作为把手而提起记录装置的情况下,液体收纳装置的向上面一边相对于装置主体的承受部的向下面向斜上方向滑动,一边向装置主体侧移位,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液体收纳装置相对于装置主体的安装状态。
[0014]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承受部与所述液体收纳装置之间介入安装有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具有比所述液体收纳装置上与所述承受部对置的部分高的刚性,并且与所述承受部接触。
[0015]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加强部件的介入安装来强化液体收纳装置相对于装置主体的安装状态。
[0016]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承受部由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形状的凸部、与该凸部嵌合的形状的凹部、以及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伸出的形状的檐部中的任意一个构成。
[0017]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装置主体的侧面形成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形状的凸部、与该凸部嵌合的形状的凹部、以及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伸出的形状的檐部中的任意一个,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承受部。
[0018] 而且,解决上述课题的复合机具备:记录装置,其通过喷射液体来执行记录动作;和读取装置,其读取在原稿上记录的信息,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其对介质喷射液体;
装置主体,在其内部配置有所述记录头;以及液体收纳装置,其收纳向所述记录头供给的液体,且借助于安装部被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面,所述装置主体具有承受部,在从所述液体收纳装置施加有朝向上方的外力的情况下,所述承受部能够承受该外力,所述读取装置被配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所述读取装置的一部分从所述装置主体朝向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而构成所述承受部。
[0019]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复合机中获得与上述记录装置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示出具备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复合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1] 图2是示出该记录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0022] 图3是具备记录装置的复合机的主视图。
[0023] 图4是从左后方观察该记录装置的主体壳体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0024] 图5是该记录装置中的油墨收纳装置的立体图。
[0025] 图6是示出该油墨收纳装置相对于主体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0026] 图7是第1变形例中的油墨收纳装置的立体图。
[0027] 图8是示出该油墨收纳装置相对于主体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0028] 图9的(a)是示出第2变形例中的油墨收纳装置相对于主体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第3变形例中的油墨收纳装置相对于主体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0029] 图10是第4变形例中的油墨收纳装置的立体图,其中,(a)是开闭罩闭合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b)是开闭罩打开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0030] 图11的(a)是示出该油墨收纳装置相对于主体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其变形例中的油墨收纳装置相对于主体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0031] 图12是具备第5变形例的记录装置的复合机的示意图。
[0032] 图13是示出该记录装置中的油墨收纳装置相对于主体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0033] 图14是示出具备第6变形例的记录装置的复合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0034] 图15是将该记录装置中的油墨收纳装置的盖体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5] 图16是示出第7变形例中的油墨收纳装置相对于主体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其中,(a)是记录装置被提起前的剖视图,(b)是将油墨收纳装置作为把手而提起了记录装置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0036] 标号说明
[0037] 11:复合机;12:记录装置;13:读取装置;14、14A、14B、114、214:油墨收纳装置(液体收纳装置);31:主体壳体(装置主体);35:记录头;60:凹部;63:向下面;63A:承受部;70:凸部;73、83:向上面;75:螺钉部件(安装部);80、80A、80B:加强部件;90、91、92:檐部;G:原稿;P:打印纸(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装置例如是这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通过向打印纸等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油墨,由此进行记录(印刷)。
[0039] 如图1所示,复合机11具备:记录装置12,其通过喷射油墨来执行记录动作;读取装置13,其读取记录在原稿G上的信息;油墨收纳装置(液体收纳装置)14,其收纳用于向记录装置12供给的油墨;以及自动原稿输送部15,其将层叠的多张原稿G依次输送至读取装置13。读取装置13被配置在记录装置12上,自动原稿输送部15被配置在读取装置13上。另外,在复合机11的前表面设置有:在用户对复合机11输入信息时被操作的操作部16;和显示复合机11的各种信息的显示部17。并且,显示部17例如是液晶显示器等。
[0040] 如图1和图2所示,油墨收纳装置14被配置在记录装置12的左右方向上的单侧(左侧)。另外,如图2所示,油墨收纳装置14具备:油墨收纳体21,其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大容量袋体构成;和树脂制的外置壳体22,其收纳各油墨收纳体21,且被安装在记录装置12的外侧面。该外置壳体22构成为在上端具有用于收纳各油墨收纳体21的开口部23的、前后方向较长的有底矩形箱状,该外置壳体22具备用于开闭该开口部23的盖体24。
[0041] 在外置壳体22内,4个油墨收纳体21沿前后方向排列配置。即,从前侧朝向后侧收纳有:收纳黑色油墨的油墨收纳体21B;收纳青色油墨的油墨收纳体21C;收纳品红色油墨的油墨收纳体21M;以及收纳黄色油墨的油墨收纳体21Y。另外,外置壳体22以其高度与读取装置13的高度对齐的方式装卸自如地安装于记录装置12的左侧面。
[0042] 如图1和图2所示,记录装置12具备左右方向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的主体壳体(装置主体)31。在主体壳体31内的中央部设有支座32,该支座32支承作为介质的一个例子的打印纸P。另外,在支座32的上方,设置有能够沿作为主扫描方向的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33。
[0043] 在滑架33内支承有:记录头35,其形成有喷射油墨的喷嘴(省略图示);和小容量的预备墨盒36,其可收纳的油墨量比油墨收纳体21少。记录头35以喷嘴面向支座32的方式被支承于滑架33。另外,预备墨盒36与收纳黑色油墨的大容量的油墨收纳体21B相对应地仅设置有1个,在该预备墨盒36中收纳有黑色油墨。并且,在滑架33沿左右方向移动时,记录头35对在支座32上搬送的打印纸P喷射油墨,由此在打印纸P上进行记录(印刷)。
[0044] 如图1所示,在记录装置12的下侧,能够以层叠状态收纳多张打印纸P的供纸盒41经由在主体壳体31的前表面中央下部设置的供纸盒安装口42,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主体壳体31。供纸盒41内的打印纸P通过送纸机构(省略图示)一张一张地翻转,同时被从后侧输送到支座32上。并且,在支座32上完成了记录的打印纸P被从排纸口43依次排出,该排纸口43由供纸盒安装口42中的比供纸盒41靠上侧的区域构成。并且,在供纸盒41的上侧,以在前后方向上伸缩自如的方式设置有排纸托盘44,该排纸托盘44对从排纸口43依次排出的打印纸P进行支承。
[0045] 如图2所示,记录装置12在主体壳体31内的左端部具备:保持壳体51,其形成为前侧开口的矩形箱状;和连接部52,其被设置在保持壳体51内的底壁(后壁)上,且由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油墨供给针等构成。
[0046] 一端侧与油墨收纳体21连接的连接软管53的另一端侧与各连接部52的末端部连接,另一方面,一端侧与记录头35连接的供给软管54的另一端侧与各连接部52的基端部连接。在此,供给软管54和连接软管53由具有挠性的材质构成。另外,在供给软管54上设置有用于将油墨向记录头35侧压送的泵(省略图示)。这样,从油墨收纳装置14的各油墨收纳体21经由各连接软管53被供给至各连接部52的各油墨经由各供给软管54被向记录头35供给。
并且,如图2所示,在主体壳体31的左侧壁,形成有将主体壳体31的内外连通的连通口55,各连接软管53在被贯穿插入该连通口55的状态下将油墨收纳体21和连接部52连接起来。
[0047] 另外,如图3所示,复合机11的、位于读取装置13的下侧的记录装置12被设置在桌子等设置面F上来使用。并且,此时,在记录装置12的主体壳体31的侧面(在图3中为左侧面)上安装的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被安装成其下表面25从设置面F浮起规定的距离L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外置壳体22的下表面25与设置面F之间的距离L优选是形成下述这样的间隙的距离:用户在将外置壳体22作为把手来提起记录装置12(复合机11)时,能够将指尖插入该间隙中。
[0048] 接下来,对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相对于记录装置12的主体壳体31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0049] 如图4所示,在记录装置12的主体壳体31的侧壁(在该情况下,为左侧壁)31a上形成有矩形的开口31b。并且,具有与该开口31b对应的矩形凹部60的金属制的框架部件61以从主体壳体31的内侧堵住开口31b的方式被固定于主体壳体31的侧壁31a的内表面。另外,主体壳体31的侧壁31a由刚性比框架部件61低的树脂材料形成,金属制的框架部件61具有对树脂制的主体壳体31的侧壁31a进行加强的功能。
[0050] 并且,在框架部件61的前侧上方的角部位置,贯穿形成有供连接油墨收纳体21和连接部52的连接软管53贯穿插入的连通口55。而且,在框架部件61的凹部60内的多个部位(在图4中为6处)形成有安装孔62。另外,该情况下的安装孔62是在其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的螺纹孔。
[0051]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的、在安装于主体壳体31时处于主体壳体31侧的侧面上,以在安装于主体壳体31的状态下向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有能够与主体壳体31的框架部件61所具有的凹部60嵌合的形状的凸部70。并且,在凸部70上的、在安装于主体壳体31时与连通口55一致的位置,贯穿形成有供连接软管53贯穿插入的连通口71。另外,在凸部70上的、在安装于主体壳体31时分别与各安装孔62对应的多个部位(在图5中为6处),形成有安装孔72。另外,该情况下的安装孔72也是在其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的螺纹孔。并且,在该情况下的凸部70上,在安装于主体壳体31时朝向上方的端面构成了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朝向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向上面
73。
[0052] 如图6所示,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相对于记录装置12的主体壳体31的侧面,以使其凸部70嵌合于主体壳体31侧的凹部60的状态被安装。并且,在该嵌合状态下,连通口55和连通口71一致,连接软管53被贯穿插入该连续的两个连通口55、71中。另外,安装孔62和安装孔72一致,构成安装部的螺钉部件75被螺入该连续的两个安装孔62、72中。并且,主体壳体31侧的凹部60的内侧面上的、在铅直方向上与油墨收纳装置14侧的凸部70的向上面73对置的部分,构成了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朝向重力方向的向下面63。
[0053] 接下来,关于如以上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2的作用,着眼于用户提起记录装置12(复合机11)的情况下的作用,在以下进行说明。
[0054] 另外,在用户要将例如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的记录装置12(复合机11)提起的情况下,通常,用户将一只手的指尖插入记录装置12的右侧面下部,并将另一只手的指尖插入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的下表面25侧。即,用户欲将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作为把手来提起记录装置12。因此,在提起时,经由螺钉部件(安装部)75安装于主体壳体31的外置壳体22受到朝向上方的外力。并且,施加于该外置壳体22的向上的外力接着经由外置壳体22的安装孔72施加于螺钉部件75。
[0055] 另外,如图6所示,此时,关于外置壳体22侧的凸部70和主体壳体31侧的凹部60,在铅直方向上对置的向上面73和向下面63接触,因此,来自油墨收纳装置14侧的向上的外力通过该向上面73和向下面63的接触而施加于主体壳体31侧。并且,该向上的外力被主体壳体31侧的凹部60所具有的向下面63承受。在这一点上,主体壳体31侧的凹部60的内侧面的一部分即向下面63作为能够在从油墨收纳装置14侧施加有朝向上方的外力的情况下承受该外力的承受部63A发挥作用。
[0056] 如以上这样,在提起记录装置12时从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侧施加的朝向上方的外力没有集中于螺钉部件75,通过使凹部60的向下面63作为承受部63A发挥作用,由此,该外力被分散至凹部60的承受部63A和螺钉部件75。因此,螺钉部件75因应力集中而弯曲这样的风险降低。并且,主体壳体31上的凹部60的向下面63成为承受部63A,稳定地承受从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施加的朝向上方的外力。其结果是,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相对于主体壳体31的安装状态被良好地维持。
[0057]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0058] (1)在用户将油墨收纳装置14作为把手而提起记录装置12的情况下,虽然从油墨收纳装置14侧对记录装置12的主体壳体31施加有朝向上方的外力,但是该外力被主体壳体31的承受部63A承受。因此,能够避免应力集中于螺钉部件75,该螺钉部件75作为在相对于主体壳体31安装油墨收纳装置14时的安装部发挥作用。因此,在将安装于主体壳体31的侧面的油墨收纳装置14作为把手而提起记录装置12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油墨收纳装置14相对于主体壳体31的安装状态恶化。
[0059] (2)凹部60的构成承受部63A的向下面63从上方与油墨收纳装置14接触,由此承受来自油墨收纳装置14的朝向上方的外力。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容易地避免应力集中于作为油墨收纳装置14相对于主体壳体31的安装部的一个例子的螺钉部件75。
[0060] (3)在主体壳体31的侧面形成凹部60,该凹部60与从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向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凸部70嵌合,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稳定地承受来自油墨收纳装置14侧的向上的外力的承受部63A。
[0061]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如以下所示地进行变更。
[0062] 可以如图7和图8所示的第1变形例这样,在油墨收纳装置114相对于主体壳体31的安装结构中,使加强部件80介于在主体壳体31的承受部63A与油墨收纳装置114之间。
[0063] 即,如图7所示,在从油墨收纳装置114的外置壳体22的侧面向主体壳体31侧突出形成的凸部70,接合有截面形状为倒L字状的加强部件80。该加强部件80由板材构成,该板材由金属材料等构成,具有比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上与主体壳体31侧的凹部60的向下面63(承受部63A)对置的部分的构成材料(在该情况下为树脂)大的刚性。
[0064] 在该加强部件80上的、与主体壳体31侧的连通口55和油墨收纳装置114侧的连通口71一致的位置,贯穿形成有连通口81,该连通口81与两个连通口55、71协作供连接软管53贯穿插入。另外,在加强部件80上的、与主体壳体31侧的安装孔62和油墨收纳装置114侧的安装孔72一致的多个部位(在图7中为6处),形成有安装孔82,该安装孔82与两个安装孔62、72协作供螺钉部件75螺入。另外,该情况下的安装孔82也是在其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的螺纹孔。并且,在该情况下的加强部件80上,在安装于主体壳体31时朝向上方的端面构成了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朝向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向上面83。
[0065]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油墨收纳装置114的外置壳体22相对于记录装置12的主体壳体31的侧面,以其凸部70与主体壳体31侧的凹部60之间夹有加强部件80的状态被安装。并且,在该安装状态下,连接软管53被贯穿插入连续的3个连通口55、71、81中,并且,构成安装部的螺钉部件75被螺入连续的3个安装孔62、72、82中。并且,主体壳体31侧的凹部60的内侧面上的、在铅直方向上与加强部件80的向上面83对置的部分,构成了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朝向重力方向的向下面63,所述加强部件80与油墨收纳装置114侧的凸部70接合。
[0066] 另外,在如以上这样构成的第1变形例中,在用户将油墨收纳装置114的外置壳体22作为把手而提起记录装置12(复合机11)的情况下,施加于该外置壳体22的向上的外力分散于螺钉部件75和凹部60的向下面63(承受部63A)而被承受。因此,螺钉部件75因应力集中而弯曲这样的风险降低。
[0067] 并且,在该第1变形例的情况下,不是直接将树脂制的外置壳体22的凸部70按压于在金属制的框架部件61上形成的凹部60的向下面63(承受部63A),而是将覆盖该凸部70的、由金属材料等具有刚性的板材形成的加强部件80按压于该向下面63。因此,在提起记录装置12时,树脂制的油墨收纳装置114的外置壳体22磨损或变形的风险降低。
[0068] 因此,根据该第1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上述(1)~(3)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起到下述这样的效果。
[0069] (4)能够通过加强部件80的介入安装,来强化油墨收纳装置114相对于记录装置12的主体壳体31的安装状态。
[0070] 也可以如图9的(a)所示的第2变形例这样,使截面为横U字状的加强部件80A与外置壳体22的凸部70接合,来代替截面为倒L字状的加强部件80。在这种情况下,收纳在外置壳体22内的油墨收纳体21的重量变大,即使在从该外置壳体22侧向主体壳体31侧施加有朝向下方的外力时,也能够降低树脂制的凸部70的向下的端面发生磨损或变形的风险。
[0071] 另外,可以如图9的(b)所示的第3变形例这样,使截面为横长矩形状的加强部件80B介于外置壳体22的凸部70的向上面73与主体壳体31侧的凹部60的向下面63(承受部
63A)之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同样获得第1变形例中的上述(4)的效果。
[0072] 另外,也可以如图10的(a)(b)所示的第4变形例这样变更油墨收纳装置214的形态。
[0073] 即,该第4变形例中的油墨收纳装置214的外置壳体22形成为在上方具有开口部23的、上下方向较长的有底矩形箱状,并且具备用于开闭该开口部23的盖体24。盖体24相对于外置壳体22,以在外置壳体22的下端部附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215为转动中心转动,由此在使开口部23隐蔽的图10的(a)的闭合状态、和使开口部23露出的图10的(b)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开闭动作。
[0074] 并且,如图10的(a)所示,关于外置壳体22,在盖体24处于闭合状态时,其开口部23被遮蔽起来,但是,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与盖体24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的、右侧大致三分之一的部分被形成为凸部70,该凸部70向在安装于主体壳体31时成为主体壳体31侧的右侧突出。并且,在该凸部70上,以将外置壳体22的内外连通的方式贯穿形成有能够供连接软管53贯穿插入的连通口71、和作为能够供螺钉部件75螺入的螺纹孔的安装孔72。另外,该凸部70上没有被盖体24遮蔽的朝向上方的端面的部分被形成为沿着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向上面73。
[0075] 如图11的(a)所示,能够安装该第4变形例中的油墨收纳装置214的、记录装置12的主体壳体31在其侧面上具有向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伸出的檐部90。并且,将该檐部90的下侧的面作为成为承受部63A的向下面63,在使凸部70的向上面73与该向下面63接触、并且使该凸部70的沿着铅直方向的面与主体壳体31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将外置壳体22安装于主体壳体31。这样,在记录装置12无法在主体壳体31的侧面形成凹部60、而是在该主体壳体31的侧面存在檐部90的情况下,能够安装该第4变形例这样的油墨收纳装置214。
[0076] 并且,如图11的(b)所示,形成有成为承受部63A的向下面63的檐部91也可以由从主体壳体31的侧面朝向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地形成的、截面为矩形的突起构成。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安装第4变形例这样的油墨收纳装置214。
[0077] 另外,如图12所示的第5变形例这样,在复合机11中位于记录装置12的上侧的读取装置13朝向比记录装置12的侧面上端部靠侧方的方向、即朝向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伸出而形成檐部92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该檐部92构成承受部63A。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在记录装置12的主体壳体31的侧面安装的油墨收纳装置,也是安装第4变形例中的油墨收纳装置214。
[0078]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将由读取装置13的伸出的端部构成的檐部92的下侧的面作为成为承受部63A的向下面63,在使凸部70的向上面73与该向下面63接触、并且使该凸部70的沿着铅直方向的面与主体壳体31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将外置壳体22安装于主体壳体31。
[0079]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将油墨收纳装置14、114、214配置在记录装置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但是,也可以配置在记录装置12的前后方向上的一侧。
[0080] 另外,如图14和图15所示的第6变形例这样,也可以将油墨收纳装置14A、14B配置在记录装置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5所示,可以在配置于记录装置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油墨收纳装置14A中收纳黑色油墨的油墨收纳体21B,在配置于另一侧的油墨收纳装置14B中收纳青色、品红色、黄色油墨的各油墨收纳体21C、21M、21Y。另外,也可以在油墨收纳装置14B中收纳例如白色、浅青色或浅品红色这样的其他油墨色油墨的油墨收纳体。另外,也可以在一侧的油墨收纳装置14A中收纳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中的任意2个油墨收纳体,并在另一侧的油墨收纳装置14B中收纳其他油墨收纳体。
[0081] 另外,如图16的(a)(b)所示的第7变形例这样,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也可以以能够相对于记录装置12的主体壳体31的外侧面移位的状态被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6的(a)所示,在主体壳体31侧的凹部60中构成承受部63A的向下面63、和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的凸部70所具有的向上面73之间,形成有用于在提起记录装置12时允许外置壳体22移位的间隙S。
[0082] 另外,在该第7变形例中,在油墨收纳装置14的外置壳体22上贯穿形成的安装孔72的内径形成为比螺钉部件75的外径大的直径,在安装孔72的内周面与螺钉部件75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比凹部60的向下面63与凸部70的向上面73之间的间隙S大的间隙S。并且,在螺钉部件75的末端部,从主体壳体31的内侧螺合有螺母76。
[0083] 而且,在该第7变形例中,凹部60的向下面63(承受部63A)成为这样的面形状的斜面:在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远离主体壳体31的一侧朝向接近主体壳体31的一侧成为向上斜坡。并且,凸部70的在上下方向上与该向下面63对置的向上面73也同样成为这样的面形状的斜面:在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远离主体壳体31的一侧朝向接近主体壳体31的一侧成为向上斜坡。并且,凸部70上朝向重力方向侧的向下端面74、和凹部60上朝向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侧的向上内侧面64以沿着与铅直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的方式形成。
[0084] 因此,在图16的(a)所示的通常状态(提起前的状态)下,油墨收纳装置14以如下状态被安装于主体壳体31:外置壳体22的凸部70的向下端面74从上方与主体壳体31侧的凹部60的向上内侧面64面接触,另一方面,在凸部70的向上面73与凹部60的向下面63之间空出间隙S。并且,如果用户从该状态将油墨收纳装置14作为把手来提起记录装置12,则在主体壳体31侧的凹部60内,油墨收纳装置14侧的凸部70向上方移位,凸部70的成为斜面状的向上面73从下方与凹部60的同样成为斜面状的向下面63接触。
[0085] 这样,凸部70的向上面73和凹部60的向下面63都形成为这样的面形状的斜面:朝向接近主体壳体31的一侧成为向上斜坡,因此,油墨收纳装置14使凸部70的向上面73一边在凹部60的向下面63上滑动一边向上方移位。即,向下面63在凹部60的内侧面上形成为越是处于里侧就越向上倾斜的斜面,凸部70的同样为斜面的向上面73相对于该向下面63以呈楔状啮入的方式滑动,因此,如图16的(b)所示,油墨收纳装置14以相对于主体壳体31的外侧面压力接触的方式移位。因此,根据该第7变形例,在用户将油墨收纳装置14作为把手而提起记录装置12的情况下,油墨收纳装置14的向上面73相对于主体壳体31的承受部63A的向下面63一边向斜上方向滑动一边向主体壳体31侧移位,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油墨收纳装置14相对于主体壳体31的安装状态。
[0086] 也可以是,在油墨收纳装置14、114、214的外置壳体22的侧面形成凹部60,该凹部60具有成为承受部63A的向下面63,另一方面,从主体壳体31的外侧面突出形成凸部70,该凸部70具有能够与凹部60内的向下面63接触的向上面73。
[0087] 在内侧面具有成为承受部63A的向下面63的凹部60的深度在例如图8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情况下,可以是与加强部件80的厚度相当的深度。
[0088] 关于将油墨收纳装置14、114、214的外置壳体22安装于主体壳体31的外侧面的安装部,除了螺钉部件75以外,也可以是例如铆钉或安装带或粘接剂等。
[008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记录装置12具体化为串行打印机,但是,该记录装置12也可以是行式打印机,也可以是页式打印机。
[009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录装置12可以是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并且,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以微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滴状、线状上带有尾巴的形状。另外,关于在此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胶体、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另外,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将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态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等中而成的物质。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可以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油墨或液晶等。在此,油墨包括一般的水性油墨和油性油墨、以及凝胶体油墨、热熔油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
[0091]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存在喷射下述这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在液晶显示器、EL(场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镜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或色材等材料。另外,也可以是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活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的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而且,也可以是对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以精确定位的方式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在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也可以是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