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082750.2

文献号 : CN10472857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朱江凡

申请人 : 照彰实业(东莞)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用于配设到作业台面上,以实现站坐两用,所述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包括固定设置的升降杆和连接于所述升降杆并随所述升降杆上下移动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杆的可升降端的固定件和可滑动伸出所述固定件的滑动工作板。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可以方便地置放或安装于现有的办公桌上,用户坐下时收合升降杆和工作台、用户站立时伸开升降杆和工作台,即可方便地实现站坐两种使用状态的切换,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用于配设到作业台面上,以实现站坐两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包括固定设置的升降杆和连接于所述升降杆并随所述升降杆上下移动的工作台;所述升降杆包括沿直线方向排布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呈管状;所述第一支杆的内壁和所述第二支杆的外壁对应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三支杆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支杆的内壁对应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且所述第一螺纹结构和所述第二螺纹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杆的可升降端的固定件和可滑动伸出所述固定件的滑动工作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横截面呈倒置的U型;所述滑动工作板滑动伸出所述固定件或缩入所述固定件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的可升降端还设置有显示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通过背侧设置有啮合齿的啮合转盘枢接于所述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啮合转盘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齿条上下移动的动力单元。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还包括底板,所述升降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二支杆旋转以实现所述升降杆伸缩的动力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固定设置,且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杆的端部外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动力装置的开关设置于所述滑动工作板背离所述升降杆的一侧。

说明书 :

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工作台面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在办公对电脑的依赖越来越重,人们每天的工作保持坐姿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造成颈椎病、腰椎病等职业病。
[0003] 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市场上已有出现整体桌面升降的站坐两用式升降办公台,但没有被广泛普及应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1.整体桌面升降式办公台造价成本过高,且用户原来的办公桌不可以利用,需要全部抛弃重新采购,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成本过高客户不能接受;2.在多个办公桌紧贴摆放或连体式摆放的场合,整体桌面升降式办公台需要于相邻桌面间留有空隙,大大提高了占地成本。
[0004] 因此,需要一种在现有办公环境的基础上,可配合现有办公桌使用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现有办公环境的基础上,可配合现有办公桌使用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无需抛弃现有的办公桌,节约资源且更新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应用。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用于配设到作业台面上,以实现站坐两用,所述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包括固定设置的升降杆和连接于所述升降杆并随所述升降杆上下移动的工作台;所述升降杆包括沿直线方向排布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呈管状;所述第一支杆的内壁和所述第二支杆的外壁对应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三支杆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支杆的内壁对应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且所述第一螺纹结构和所述第二螺纹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通过一升降杆带动工作台上下移动,以实现工作台的高度调整,以实现站坐两种状态下用户与工作台的距离调整。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可以方便地置放或安装于现有的办公桌上,用户坐下时收合升降杆和工作台、用户站立时伸开升降杆和工作台,即可方便地实现站坐两种使用状态的切换,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0008] 较佳的,所述工作台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杆的可升降端的固定件和可滑动伸出所述固定件的滑动工作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杆的可升降端的固定件和可滑动伸出所述固定件的滑动工作板组成的工作台,使得滑动工作板可以移动远离升降杆。
[0009] 较佳的,所述固定件的横截面呈倒置的U型;所述滑动工作板滑动伸出所述固定件或缩入所述固定件内。
[0010] 较佳的,所述升降杆的可升降端还设置有显示器。
[0011] 具体地,所述显示器通过背侧设置有啮合齿的啮合转盘枢接于所述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啮合转盘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齿条上下移动的动力单元;动力单元驱动齿条上下移动,以带动与之啮合的啮合转盘转动,从而实现对显示器倾斜角度的调整。
[0012] 较佳的,所述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还包括底板,所述升降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
[0013] 具体地,所述升降杆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二支杆旋转以实现所述升降杆伸缩的动力装置。
[0014] 具体地,所述动力装置固定设置,且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杆的端部外壁。
[0015] 具体地,控制所述动力装置的开关设置于所述滑动工作板背离所述升降杆的一侧。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的侧视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的收合状态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的收合状态的侧视图。
[0020] 图5为图1中A-A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的显示屏向下倾斜的状态示意图。
[0022] 图7为图6中B-B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3] 图8为升降杆的收缩状态示意图。
[0024] 图9为升降杆去除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0为升降杆的分解示意图。
[0026] 图11为图8中C-C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7] 图12为图8中D-D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8] 图13为图12中E部的放大图。
[0029] 图14为升降杆的伸开状态示意图。
[0030] 图15为图14中F-F方向上的剖视图。
[0031] 图16为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7为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8为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第三实施例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用于配设到作业台面上以实现站坐两用,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包括固定设置的升降杆100和连接于升降杆100并随升降杆100上下移动的工作台200;工作台200包括固定连接于升降杆100的可升降端的固定件210和可滑动伸出固定件210的滑动工作板220。结合图3-图15所示,更具体地:
[0036] 升降杆100的下端呈固定设置,称之为固定端;升降杆100的上端可相对伸开或收缩,称之为可升降端。
[0037] 再请参阅结合图8-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杆100为三节式,包括沿直线方向从上向下排布的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120、及第三支杆130,通过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120、及第三支杆130的相对收缩或伸开,实现升降杆100的升降。为防止升降杆100在伸开或收缩过程中,不小心绞入异物而影响升降杆100的正常工作,于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120、及第三支杆130外设置包覆的壳体150。具体地,壳体150包括包覆第一支杆110上侧和四周侧的第一壳体151、包覆第二支杆120四周侧的第二壳体152和包覆第三支杆130四周侧和下侧的第三壳体153,为不影响本发明升降杆100的工作且能够完美包覆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120、及第三支杆130,第一壳体151、第二壳体152、及第三壳体153的横截面呈相似图形,且第一壳体151、第二壳体152、及第三壳体153的横截面面积依次减小,且第一壳体151的内壁尺寸略大于第二壳体152的外壁尺寸、第二壳体152的内壁尺寸略大于第三壳体153的外壁尺寸,从而在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120、及第三支杆130伸开或收缩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51、第二壳体152、及第三壳体153亦能够相应的伸开或收缩。在不同于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51、第二壳体152、及第三壳体153的横截面面积亦可以逐渐增大,同样能够实现在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120、及第三支杆130伸开或收缩的过程中,第一壳体
151、第二壳体152、及第三壳体153亦能够相应的伸开或收缩的目的。上述的固定端为第三壳体153,上述可升降端为第一壳体151。
[0038] 再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壳体151的内壁尺寸略大于第二壳体152的外壁尺寸、第二壳体152的内壁尺寸略大于第三壳体153的外壁尺寸,尺寸差值大约在10mm以内。为使得第一壳体151、第二壳体152、及第三壳体153两两之间均呈间隙设置,从而实现本发明三节式伸缩杆在伸缩过程中壳体之间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同时亦为防止壳体的外壁产生摩擦划痕而影响到本发明三节式伸缩杆的外形美观度,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530相对的两侧之间分别夹设有沿第一壳体151的移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向阻隔结构,第二壳体152和第三壳体153的相对两侧之间分别夹设有沿第二壳体152的移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导向阻隔结构;第一壳体151、第二壳体152、及第三壳体153之间仅通过第一导向阻隔结构和第二导向阻隔结构有接触而其他面之间均呈间隙。该间隙值大致为2-5mm。
[0039] 再请参阅图13所示,第一壳体151、第二壳体152及第三壳体153分别向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120及第三支杆130凸伸形成条状凸块,条状凸块背离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
120及第三支杆130的一侧凹陷形成条状凹槽,夹设于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之间的条状凸块和条状凹槽构成第一导向阻隔结构,夹设于第二壳体152和第三壳体153之间的条状凸块和条状凹槽构成第二导向阻隔结构。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51、第二壳体
152及第三壳体153的尺寸逐渐减小,即,第一壳体151套设于第二壳体152,第二壳体152套设于第三壳体153;第一壳体151左右两侧分别向第一壳体151凸伸形成条状凸块151a,第二壳体152左右两侧分别向第三壳体153凸伸形成条状凸块152a,条状凸块152a朝向条状凸块
151a的一侧凹陷形成条状凹槽152b;第三壳体153左右两侧分别向第三支杆130凸伸形成条状凸块153a,条状凸块153a朝向条状凸块152a的一侧凹陷形成条状凹槽153b;第一壳体
151、第二壳体152及第三壳体153相互套设,使得条状凸块151a伸入条状凹槽152b并构成第一导向阻隔结构、条状凸块152a伸入条状凹槽153b并构成第二导向阻隔结构。根据该技术方案,条状凸块和条状凹槽与壳体一体成型,无需另行加工,简化生产和组装工艺。较佳的,于条状凸块151a和条状凹槽152b之间、条状凸块152a和条状凹槽153b之间分别夹设耐磨材料层150c。
[0040] 工作台200亦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51。具体的,如图1-图4所示,工作台200包括固定件210和滑动工作板220;其中,固定件210的横截面呈倒置的U型,使得固定件210构成一防护外壳;滑动工作板220滑动伸出固定件210或缩入固定件210内,滑动工作板220用于置放鼠标键盘等。
[0041]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51的上端用于固定连接显示器500。结合图1、图5-图7所示:显示器500通过背侧设置有啮合齿的啮合转盘510枢接于第一壳体151的上端,第一壳体151上对应设置有与啮合转盘510相啮合的齿条520,齿条520呈竖向设置;工作台200的下侧设置有动力单元530,动力单元530的输出端连接于齿条520,以驱动齿条520于竖直方向内上下移动,从而驱动啮合转盘510转动,实现对显示器500倾斜角度的调整。
[0042] 在图1-15所示的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中,包括一个升降杆100、固定于该升降杆100的一个显示器500和连接于该升降杆的一个工作台200。在不同于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一升降杆100的可升降端设置一用于连接多个显示器500的横杆,从而使得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可以实现同时对多个显示器500的内容进行监控或操作。不以此为限制,在不同于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中,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升降杆100、一升降杆100上可以连接若干个显示器500和若干个工作台200,其数量可以根据应用场合选择配置。
[0043]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还包括底板400,升降杆100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底板400。具体的,底板400垂直于升降杆100,且底板400平行于工作台200地设置;当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投入使用时,底板400直接置放于作业台面上即可,无需对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进行拆装,方便快捷且稳定性高。在不同于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亦可以不包括底板400;将升降杆100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工作台面即可。进一步的,参考图17和图18所示,还可以于工作台面400’上方开设安装槽410’,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安装于安装槽410’内,工作台200’选用与工作台面400’相同的材质。当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处于收合状态时,如图17所示,工作台200’与工作台面400’的表面齐平;当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处于张开状态时,如图18所示,工作台200’升高。
[0044] 再请参阅结合图8-图15所示,对升降杆1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第一支杆110和第二支杆120呈管状;第一支杆110的内壁和第二支杆120的外壁对应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第三支杆130的外壁和第二支杆120的内壁对应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且第一螺纹结构和第二螺纹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二支杆120于竖向固定设置,第一支杆110和第三支杆130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杆120;升降杆100还包括限制第一支杆110和第三支杆130转动的限位结构。更具体地:
[0045] 如图11和图12所示,呈管状的第一支杆110的内径孔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二支杆120的外壁横截面亦呈对应的圆形,呈管状的第一支杆110通过其内径孔套接于第二支杆
120外壁;呈管状的第二支杆120的内径孔的横截面亦呈圆形,第三支杆130的外径横截面亦呈对应的圆形,呈管状的第二支杆120通过其内径孔套接于第三支杆130外壁。升降杆100通过相互套接的三个支杆的伸开或收缩,以实现升降杆100的伸开尺寸较长且收缩尺寸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杆110的外壁呈圆柱形,且第三支杆130呈实心的圆杆状,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支杆110的外壁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任意形状,而丝毫不影响的使用效果,第三支杆130亦可以如第一支杆110和第二支杆120设计为管状结构,其仅可能对升降杆100的强度产生影响。
[0046] 第二支杆120可转动地设置。具体地,如图9所示,连接板123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152的内壁;第二支杆120通过轴承123a固定连接于一固定设置的连接板123,使得第二支杆
120可转动且第二支杆120相对连接板123于竖直方向内不可动,从而实现对第二支杆120的定位。呈管状的第二支杆120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内壁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且第一螺纹结构和第二螺纹结构的螺纹方向相反。
[0047] 第一支杆110不可转动,且第一支杆110可相对第二支杆120于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壳体151的内壁套接于第二壳体152的外侧,且第一支杆
110的上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51,从而实现对第一支杆110的定位;呈管状的第一支杆
110的内壁对应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并通过第一螺纹结构与第二支杆120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支杆110和第一壳体151可相对第二支杆120和第二壳体152上下移动。
[0048] 第三支杆130与第一支杆110相似:第三支杆130不可转动,且第三支杆130可相对第二支杆120于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壳体152的内壁套接于第三壳体153的外侧,且第三支杆130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三壳体153,从而实现对第三支杆130的定位;实心的第三支杆130的外壁对应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并通过第二螺纹结构与第二支杆120螺纹连接,使得第三支杆130和第三壳体153可相对第二支杆120和第二壳体
152上下移动。
[0049]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当第二支杆120转动时,分别经由螺旋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结构和第二螺纹结构带动第一支杆110和第三支杆130,使得第一支杆110和第三支杆130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从而实现升降杆100的伸开或收缩。进一步的,第三支杆130固定连接于固定件400。
[0050] 如图11-12和图14-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51、第二壳体152和第三壳体153的横截面呈相似的矩形结构,即,第一壳体151为上侧封闭、下侧敞开的空心四方体结构,第二壳体152呈上下两侧均敞开的空心四方体结构,第三壳体153为上侧敞开、下侧封闭的空心四方体结构。在不同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51、第二壳体152和第三壳体153的横截面亦可以为相似的正方形、圆形、椭圆形、腰形、多边形、扇形等,只要其具有可以容置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120及第三支杆130的空腔,以一定的横截面形状于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的任意形状均可。
[0051] 进一步的,升降杆100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支杆120转动,以实现升降杆100伸开或收缩的动力装置140。具体地,如图9、图11及图15所示,动力装置140固定连接于连接板123,且动力装置140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主动轮141,第二支杆120远离第一支杆110的一端的外壁固定设置有从动轮143,主动轮141和从动轮143通过履带142连接,动力装置140通过履带142驱动第二支杆120转动,以实现第一支杆110和第三支杆130的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在不同于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中,动力装置140亦可以通过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等方式驱动第二支杆120转动。动力装置140可以为电机,通过设置于壳体150外部的开关144控制动力装置140的工作,即可方便地控制升降杆100的伸开或收缩。更具体地,动力装置140可以正反两方向旋转,以带动第二支杆120以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从而实现第一支杆110和第三支杆130相向运动、第一支杆110和第三支杆130相背运动两种运动状态。进一步的,控制动力装置140的开关144设置于滑动工作板220背离升降杆100的一侧。
[0052] 连接板123的设置其目的一方面在于便于第二支杆120和动力装置140的安装,另一方面在于避免动力装置140的设置对第三支杆130缩入第二支杆120的内径孔内的移动产生干涉。具体地:连接板123通过左右两侧沿第三壳体153的移动方向排布的螺栓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152的侧壁,且连接板123与第二壳体152的侧壁之间具有大于第三壳体153侧壁厚度的间隙;第三壳体153对应螺栓的位置开设有两避让槽;当第二支杆120转动、第三支杆130及第三壳体153向第二支杆120移动时,螺栓进入避让槽内。
[0053] 当对升降杆100处于收缩状态时,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120和第三支杆130收缩至相互套接的状态,此时,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120和第三支杆130的第一壳体151、第二壳体152和第三壳体153亦呈相互套接的收合状态;启动外部开关144控制动力装置140工作,位于动力装置140输出端的主动轮141经履带142带动从动轮143,从而带动第二支杆120转动;位于第二支杆120外侧的第一支杆110不可转动,在第一螺纹结构的作用下,竖直向上远离第二支杆120;位于第二支杆120内侧的第三支杆130亦不可转动,在第二螺纹结构的作用下,向与第一支杆110运动方向相反的下侧移动远离第二支杆120。动力装置140控制第二支杆120转动,直至第一支杆110和第三支杆130相对远离至如图14和图15所示的伸开状态。
[0054] 结合图1-图15所示,对本发明提供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的工作过程做一详细说明:
[0055] 在图3和图4所示的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的收合状态时,升降杆100收缩至最短、滑动工作板220滑动至缩入固定件210内。
[0056] 当用户处于坐下状态时,将滑动工作板220自固定件210内滑动拉出,即可方便的操作鼠标键盘等。
[0057] 当用户想要由坐下状态调整至站立状态时,操作位于滑动工作板220上的开关144,动力装置140工作驱动第二支杆120转动,使得第一支杆110和第三支杆130相背移动,由于第三支杆130相对工作台面固定设置,其最终移动结果为第二支杆120和第一支杆110同时向上伸开;当打开至目标位置后,用户拉动滑动工作板220以将其拉出固定件210,使得本发明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处于图1和图2所示的张开状态。
[005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通过一升降杆100带动工作台200上下移动,以实现工作台200的高度调整;固定连接于升降杆100的可升降端的固定件210和可滑动伸出固定件210的滑动工作板220组成的工作台200,使得滑动工作板220可以移动远离升降杆100,以实现站坐两种状态下用户与工作台的距离调整。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高度可调的升降支架,可以方便地置放或安装于现有的办公桌上,用户坐下时收合升降杆
100和工作台200、用户站立时伸开升降杆100和工作台200,即可方便地实现站坐两种使用状态的切换,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120及第三支杆130相互套装,且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120及第三支杆130间通过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连接,驱动第二支杆
120旋转时,第一支杆110和第三支杆130相向移动升降杆100收缩,或第一支杆110和第三支杆130相背运动升降杆100伸开。与现有技术相比,升降杆100,第一支杆110、第二支杆120及第三支杆130仅通过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在伸开或收缩的过程中,第二支杆120于竖直方向内固定、第一支杆110和第三支杆130同时移动,使得伸开或收缩的速度很快,且比较稳定。
[0059]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