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128645.8

文献号 : CN1047424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郑义祥张加正林雅杰周桂祥曹阳胡健尹君夏飞

申请人 : 江苏扬力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移动工作台的底部设有X向滚轮和Y向滚轮,Y向滚轮的下缘高于X向滚轮;压力机工作区域的左侧或右侧设有整体路轨,整体路轨为由前轨、后轨、左轨和右轨连为一体的矩形框架,前轨和后轨的左右两侧分别对接有升降短轨,四节升降短轨分别与移动工作台的四只X向滚轮相对应,各升降短轨的下方分别设有机外举升油缸;移动工作台的四只Y向滚轮分别与左轨和右轨的角部相对应;靠近压力机工作区域的升降短轨分别通过首节短路轨与压力机工作区域相连接,左轨和右轨的前端分别连接有向前方延伸的前侧路轨,左轨和右轨的后端分别连接有向后方延伸的后侧路轨。该机构占据空间小,换位方便。

权利要求 :

1.一种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移动工作台的底部分别设有可沿X向滚动的四只X向滚轮和可沿Y向滚动的四只Y向滚轮,所述Y向滚轮的下缘高于所述X向滚轮;其特征在于:压力机工作区域的左侧或右侧设有整体路轨,所述整体路轨为由前轨、后轨、左轨和右轨连为一体的矩形框架,所述前轨和后轨的左右两侧分别对接有升降短轨,四节升降短轨分别与移动工作台的四只X向滚轮相对应,各所述升降短轨的下方分别设有机外举升油缸; 移动工作台的四只Y向滚轮分别与所述左轨和右轨的角部相对应;靠近压力机工作区域的升降短轨分别通过首节短路轨与压力机工作区域相连接,所述左轨和右轨的前端分别连接有向前方延伸的前侧路轨,所述左轨和右轨的后端分别连接有向后方延伸的后侧路轨;移动工作台的前侧边沿以移动工作台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工作台前撞块,所述工作台前撞块的前端面分别设有面向前方的前定位凹弧;移动工作台的后侧边沿以移动工作台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工作台后撞块,所述工作台后撞块的后端面分别设有面向后方的后定位凹弧;所述前轨的前侧以整体路轨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前定位油缸,所述后轨的后侧以整体路轨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后定位油缸,所述前定位油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后可分别嵌入所述工作台前撞块的前定位凹弧中,所述后定位油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后可分别嵌入所述工作台后撞块的后定位凹弧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路轨远离压力机工作区域的一侧安装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横向定位的X向撞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路轨的前部一侧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前侧限位的前限位检测架,所述后侧路轨的后部一侧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后侧限位的后限位检测架;所述前侧路轨的前端头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前侧定位的路轨前撞块,所述后侧路轨的后端头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后侧定位的路轨后撞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工作台前侧或后侧的X向滚轮宽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向滚轮圆周外凸出的X向滚轮凸筋,前侧或后侧的首节短路轨及升降短轨、整体路轨的前轨或后轨的顶面中部设有与所述X向滚轮凸筋相对应的X向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工作台左侧或右侧的Y向滚轮宽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向滚轮圆周外凸出的Y向滚轮凸筋,所述左轨或右轨的顶面中部设有与所述Y向滚轮凸筋相适配的Y向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压力机工作区域的移动工作台的顶起及夹紧受控于机内工作台夹紧顶起系统,所述机内工作台夹紧顶起系统包括活塞杆泵(B1),活塞杆泵(B1)的入口通过自封吸油过滤器(L1)与油箱(T1)的底部相通,活塞杆泵(B1)的出口与第一单向阀(D1)的入口相连,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与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1)的P口相连,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1)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出口接入油箱(T1);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1)的A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A口与液控单向阀(D2)的入口相连,液控单向阀(D2)的出口与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的下腔管道分别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B口与液控单向阀(D2)的液控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的P口相连,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的A口与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A口和B口分别与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的两入口相连,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的两出口分别与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下腔管道和上腔管道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上腔管道通过常开截止阀(V1)与蓄能器(AC)相连,蓄能器(AC)还通过常闭截止阀(V2)与油箱(T1)相连,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上腔管道与常开截止阀(V1)之间的管路安装有第二压力继电器(E2)、第三压力继电器(E3)和第三压力表(BP3);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下腔管道安装有第四压力继电器(E4)和第四压力表(BP4);第二压力继电器(E2)的设定压力为17.5MPa,第三压力继电器(E3)的设定压力为21.5Mpa,第四压力继电器(E4)的设定压力为5MPa。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第三叠加式减压阀(J3)的P口相连,第三叠加式减压阀(J3)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三叠加式减压阀(J3)的A口与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P口相连,第四电磁换向阀(YV4)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A口和B口分别与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的两入口相连,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的两出口分别与各机外举升油缸(6)下腔管道和上腔管道相连;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第四叠加式减压阀(J4)的P口相连,第四叠加式减压阀(J4)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四叠加式减压阀(J4)的A口与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P口相连,第五电磁换向阀(YV5)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A口和B口分别与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的两入口相连,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的两出口分别与各前定位油缸(7)下腔管道和上腔管道相连;

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第五叠加式减压阀(J5)的P口相连,第五叠加式减压阀(J5)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五叠加式减压阀(J5)的A口与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P口相连,第六电磁换向阀(YV6)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A口和B口分别与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的两入口相连,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的两出口分别与各后定位油缸(8)下腔管道和上腔管道相连。

说明书 :

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机,特别涉及一种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双移动工作台具备快速换模的特点,当移动工作台A从压力机底座上移出时,带有新模具的移动工作台B能够迅速运动到底座的上方后停止并与压力机底座相固定。在此过程中,换模时间很短,生产效率高,因此受到客户的广泛青睐,使其成为压力机最为常用的配置组合。
[0003] 现有压力机带有双移动工作台的路轨一般采用前后移动式或者左右移动式,此种路轨结构和操作虽然简单,但是以上路轨没有集中到压力机的一侧,导致占据非常大的空间,给用户厂房建造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此外,由于移动工作台具有一定的运动速度,如何精准地在路轨上获得定位也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占据空间小,换位方便。
[0005]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移动工作台的底部分别设有可沿X向滚动的四只X向滚轮和可沿Y向滚动的四只Y向滚轮,所述Y向滚轮的下缘高于所述X向滚轮;压力机工作区域的左侧或右侧设有整体路轨,所述整体路轨为由前轨、后轨、左轨和右轨连为一体的矩形框架,所述前轨和后轨的左右两侧分别对接有升降短轨,四节升降短轨分别与移动工作台的四只X向滚轮相对应,各所述升降短轨的下方分别设有机外举升油缸; 移动工作台的四只Y向滚轮分别与所述左轨和右轨的角部相对应;靠近压力机工作区域的升降短轨分别通过首节短路轨与压力机工作区域相连接,所述左轨和右轨的前端分别连接有向前方延伸的前侧路轨,所述左轨和右轨的后端分别连接有向后方延伸的后侧路轨。
[0006]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正常工作状态,移动工作台A位于压力机工作区域,移动工作台B位于后侧路轨上,在移动工作台A工作的同时,操作人员将模具安装到移动工作台B上。当两个移动工作台进行换位时,移动工作台A的X向滚轮沿首节短路轨、升降短轨、前轨和后轨横向移动,直至四只X向滚轮全部位于相应的升降短轨上,由于Y向滚轮的下缘高于X向滚轮,所以移动工作台A在横向移动过程中,Y向滚轮悬空与整体路轨不接触;然后机外举升油缸使升降短轨下降,直至移动工作台A的四只Y向滚轮落在整体路轨的左轨和右轨上,接着移动工作台A的Y向滚轮向前滚动使移动工作台A纵向移动至前侧路轨上,此过程中移动工作台A的四只X向滚轮位于前侧路轨和整体路轨的外侧而悬空。接着移动工作台B的Y向滚轮向前滚动使移动工作台B纵向移动至整体路轨上,然后机外举升油缸使升降短轨上升至与整体路轨相平,移动工作台B的四只X向滚轮落在相应的升降短轨上,同时移动工作台B的四只Y向滚轮脱离整体路轨的左轨和右轨,最后移动工作台B的X向滚轮沿首节短路轨将移动工作台B横向移动至压力机工作区域,如此完成两台移动工作台的换位。路轨位于工作区域外的同一侧,呈T形结构,占据空间为传统路轨的一半,并且能够实现两个移动工作台换模具和工作互不干涉。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移动工作台的前侧边沿以移动工作台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工作台前撞块,所述工作台前撞块的前端面分别设有面向前方的前定位凹弧;移动工作台的后侧边沿以移动工作台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工作台后撞块,所述工作台后撞块的后端面分别设有面向后方的后定位凹弧;所述前轨的前侧以整体路轨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前定位油缸,所述后轨的后侧以整体路轨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后定位油缸,所述前定位油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后可分别嵌入所述工作台前撞块的前定位凹弧中,所述后定位油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后可分别嵌入所述工作台后撞块的后定位凹弧中。当移动工作台A横向移动至整体路轨正上方时,前定位油缸和后定位油缸的活塞杆分别向上伸出,且分别插入工作台前撞块的前定位凹弧和工作台后撞块的后定位凹弧中,可实现移动工作台A的精准定位,然后机外举升油缸动作使升降短轨下降。移动工作台B向前移动前,先将两个前定位油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再开动移动工作台B向前移动,直至移动工作台B两工作台前撞块的前定位凹弧轻轻撞在两前定位油缸的活塞杆上,然后两后定位油缸的活塞杆同时向上伸出,插入移动工作台B两工作台后撞块的后定位凹弧中,使移动工作台B获得精准定位,接着机外举升油缸动作使升降短轨升起。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整体路轨远离压力机工作区域的一侧安装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横向定位的X向撞块。移动工作台A横向移动至整体路轨上,移动工作台A的侧边接触到X向撞块停止,是移动工作台获得横向定位。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前侧路轨的前部一侧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前侧限位的前限位检测架,所述后侧路轨的后部一侧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后侧限位的后限位检测架;所述前侧路轨的前端头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前侧定位的路轨前撞块,所述后侧路轨的后端头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后侧定位的路轨后撞块。前限位检测架或后限位检测架探测到移动工作台时,可以使移动工作台减速,当移动工作台碰到路轨前撞块或路轨后撞块时将会停止并获得定位。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移动工作台前侧或后侧的X向滚轮宽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向滚轮圆周外凸出的X向滚轮凸筋,前侧或后侧的首节短路轨及升降短轨、整体路轨的前轨或后轨的顶面中部设有与所述X向滚轮凸筋相对应的X向凹槽。X向滚轮沿路轨滚动时,X向滚轮凸筋嵌入于首节短路轨、升降短轨、前轨或后轨的X向凹槽中,可以使移动工作台横向移动时方向精确。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移动工作台左侧或右侧的Y向滚轮宽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向滚轮圆周外凸出的Y向滚轮凸筋,所述左轨或右轨的顶面中部设有与所述Y向滚轮凸筋相适配的Y向凹槽。Y向滚轮沿路轨滚动时,Y向滚轮凸筋嵌入于左轨或右轨的Y向凹槽中,可以使移动工作台纵向移动时方向精确。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压力机工作区域的移动工作台的顶起及夹紧受控于机内工作台夹紧顶起系统,所述机内工作台夹紧顶起系统包括活塞杆泵B1,活塞杆泵B1的入口通过自封吸油过滤器L1与油箱T1的底部相通,活塞杆泵B1的出口与第一单向阀D1的入口相连,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与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1的P口相连,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1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出口接入油箱T1;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1的A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A口与液控单向阀D2的入口相连,液控单向阀D2的出口与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的下腔管道分别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B口与液控单向阀D2的液控口相连。油箱T1中的液压油经自封吸油过滤器L1进入活塞杆泵B1,活塞杆泵B1泵出后依次经第一单向阀D1和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1进入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1可以将第一单向阀D1出口的油压减至需要的出口压力10MPa,并且能使进入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的油压自动保持稳定。当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处于中位时,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阻断,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A口和B口均与T口相通,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的下腔管道不建压,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不动作。当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处于左工位时,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与B口相通,A口与T口相通,液控单向阀D2的液控口建压,液控单向阀D2双向导通,由于移动工作台的自重原因,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下腔的油通过T口及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当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处于右工位时,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与A口相通,B口与T口相通,液控单向阀D2的液控口不建压,液控单向阀D2单向导通,液压油由活塞杆泵B1打入到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下腔,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产生顶起动作。
[001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的P口相连,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的A口与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A口和B口分别与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的两入口相连,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的两出口分别与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下腔管道和上腔管道相连。第一单向阀D1出口的液压油还经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进入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口。当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处于中位时,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口阻断,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A口和B口均与T口相通,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不动作。当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处于左工位时,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口与B口相通,A口与T口相通,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B口进入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上腔,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下腔的油通过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经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A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处于夹紧状态。当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处于右工位时,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口与A口相通,B口与T口相通,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A口打入到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下腔,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上腔的油通过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经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B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处于松开状态。松开时的压力通过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控制为7MPa。通过液控单向阀D2和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的共同控制将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和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保压功能和回油功能放在一根管路中。
[0014]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上腔管道通过常开截止阀V1与蓄能器AC相连,蓄能器AC还通过常闭截止阀V2与油箱T1相连,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上腔管道与常开截止阀V1之间的管路安装有第二压力继电器E2、第三压力继电器E3和第三压力表BP3;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下腔管道安装有第四压力继电器E4和第四压力表BP4;第二压力继电器E2的设定压力为17.5MPa,第三压力继电器E3的设定压力为21.5Mpa,第四压力继电器E4的设定压力为5MPa。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在夹紧过程中,系统同时给蓄能器AC补压,蓄能器AC可以避免活塞杆泵B1频繁启动,当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上腔管道中的压力达到第三压力继电器E3的设定压力21.5MPa时,系统停止给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加压。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系统的油压存在漏油泄压,当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上腔管道中的压力低于第二压力继电器E2的设定压力17.5MPa时,活塞杆泵B1启动对系统开始补压,直到压力达到第三压力继电器E3的设定压力21.5MPa时停止。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处于松开状态时,通过第四压力继电器E4控制系统压力不超过5MPa,防止压力过大,将固定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螺钉损坏,发生危险。通过第二压力继电器E2和第三压力继电器E3的互锁作用,保证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夹紧时的油压在一定的范围内。
[001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第三叠加式减压阀J3的P口相连,第三叠加式减压阀J3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三叠加式减压阀J3的A口与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P口相连,第四电磁换向阀YV4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A口和B口分别与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的两入口相连,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的两出口分别与各机外举升油缸6下腔管道和上腔管道相连;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第四叠加式减压阀J4的P口相连,第四叠加式减压阀J4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四叠加式减压阀J4的A口与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P口相连,第五电磁换向阀YV5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A口和B口分别与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的两入口相连,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的两出口分别与各前定位油缸7下腔管道和上腔管道相连;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第五叠加式减压阀J5的P口相连,第五叠加式减压阀J5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五叠加式减压阀J5的A口与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P口相连,第六电磁换向阀YV6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A口和B口分别与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的两入口相连,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的两出口分别与各后定位油缸8下腔管道和上腔管道相连。
[0016] 第一单向阀D1出口的液压油还经第三叠加式减压阀J3进入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P口。当第四电磁换向阀YV4处于中位时,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P口阻断,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A口和B口均与T口相通,各机外举升油缸6不动作。当第四电磁换向阀YV4处于左工位时,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P口与B口相通,A口与T口相通,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B口进入各机外举升油缸6的上腔,各机外举升油缸6下腔的油通过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经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A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机外举升油缸6处于下降状态。当第四电磁换向阀YV4处于右工位时,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P口与A口相通,B口与T口相通,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A口打入到各机外举升油缸6的下腔,各机外举升油缸6上腔的油通过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经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B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机外举升油缸6处于举升状态。
[0017] 第一单向阀D1出口的液压油还经第四叠加式减压阀J4进入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P口。当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处于中位时,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P口阻断,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A口和B口均与T口相通,各前定位油缸7不动作。当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处于左工位时,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P口与B口相通,A口与T口相通,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B口进入各前定位油缸7的上腔,各前定位油缸7下腔的油通过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经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A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前定位油缸7的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当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处于右工位时,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P口与A口相通,B口与T口相通,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A口打入到各前定位油缸7的下腔,各前定位油缸7上腔的油通过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经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B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前定位油缸7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
[0018] 第一单向阀D1出口的液压油还经第五叠加式减压阀J5进入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P口。当第六电磁换向阀YV6处于中位时,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P口阻断,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A口和B口均与T口相通,各后定位油缸8不动作。当第六电磁换向阀YV6处于左工位时,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P口与B口相通,A口与T口相通,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B口进入各后定位油缸8的上腔,各后定位油缸8下腔的油通过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经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A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后定位油缸8的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当第六电磁换向阀YV6处于右工位时,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P口与A口相通,B口与T口相通,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A口打入到各后定位油缸8的下腔,各后定位油缸8上腔的油通过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经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B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后定位油缸8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的工作状态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中路轨的俯视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中路轨的正视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中整体路轨的俯视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的液压原理图。
[0025] 图中:1.移动工作台;1a.X向滚轮;1a1.X向滚轮凸筋;1b.Y向滚轮;1b1.Y向滚轮凸筋;1c.工作台前撞块;1c1.前定位凹弧;1d.工作台后撞块;1d1.后定位凹弧;2.首节短路轨;3.整体路轨;3a.前轨;3b.后轨;3b1.X向凹槽;3c.左轨;3d.右轨;3d1.Y向凹槽;3e.X向撞块;4.前侧路轨;4a.前限位检测架;4b.路轨前撞块;5.后侧路轨;5a.后限位检测架;5b.路轨后撞块;6.机外举升油缸;7.前定位油缸;8.后定位油缸;9.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10.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1.升降短轨;12.压力机底座。
[0026] AC.蓄能器;B1.活塞杆泵;BP1.第一压力表;BP2.第二压力表;BP3.第三压力表;BP4.第四压力表;BP5.第五压力表;BP6.第六压力表;BP7.第七压力表;D1.第一单向阀;D2.液控单向阀;D3.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E1.第一压力继电器;E2.第二压力继电器;E3.第三压力继电器;E4.第四压力继电器;E5.第五压力继电器;E6.第六压力继电器;E7.第七压力继电器;E8.第八压力继电器;E9.第九压力继电器;E10.第十压力继电器;F1.溢流阀;L1.自封吸油过滤器;L2.液压回油过滤器;J1.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2. 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3. 第三叠加式减压阀;J4. 第四叠加式减压阀;J5. 第五叠加式减压阀;SQ1、SQ2.限位开关;T1.油箱;V1.常开截止阀;V2.常闭截止阀;YV1.第一电磁换向阀;YV2.第二电磁换向阀;YV3.第三电磁换向阀;YV4.第四电磁换向阀;YV5.第五电磁换向阀;YV6.第六电磁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压力机双移动工作台的换位机构,移动工作台1的底部分别设有可沿X向滚动的四只X向滚轮1a和可沿Y向滚动的四只Y向滚轮1b,Y向滚轮1b的下缘高于X向滚轮1a;压力机工作区域的左侧或右侧设有整体路轨3,整体路轨3为由前轨3a、后轨3b、左轨3c和右轨3d连为一体的矩形框架,前轨3a和后轨3b的左右两侧分别对接有升降短轨11,四节升降短轨11分别与移动工作台1的四只X向滚轮1a相对应,各升降短轨11的下方分别设有机外举升油缸6; 移动工作台1的四只Y向滚轮1b分别与左轨3c和右轨3d的角部相对应;靠近压力机工作区域的升降短轨11分别通过首节短路轨2与压力机工作区域相连接。首节短路轨2的一端固定在压力机底座12上,另一端与升降短轨11对接。左轨3c和右轨3d的前端分别连接有向前方延伸的前侧路轨4,左轨3c和右轨3d的后端分别连接有向后方延伸的后侧路轨5。
[0028] 正常工作状态,移动工作台A位于压力机工作区域,移动工作台B位于后侧路轨5上,在移动工作台A工作的同时,操作人员将模具安装到移动工作台B上。当两个移动工作台进行换位时,移动工作台A的X向滚轮1a沿首节短路轨2、升降短轨11、前轨3a和后轨3b横向移动,直至四只X向滚轮全部位于相应的升降短轨11上,由于Y向滚轮1b的下缘高于X向滚轮,所以移动工作台A在横向移动过程中,Y向滚轮1b悬空与整体路轨3不接触;然后机外举升油缸6使升降短轨11下降,直至移动工作台A的四只Y向滚轮1b落在整体路轨3的左轨3c和右轨3d上,接着移动工作台A的Y向滚轮向前滚动使移动工作台A纵向移动至前侧路轨4上,此过程中移动工作台A的四只X向滚轮位于前侧路轨4和整体路轨3的外侧而悬空。接着移动工作台B的Y向滚轮向前滚动使移动工作台B纵向移动至整体路轨3上,然后机外举升油缸6使升降短轨11上升至与整体路轨3相平,移动工作台B的四只X向滚轮落在相应的升降短轨11上,同时移动工作台B的四只Y向滚轮脱离整体路轨3的左轨3c和右轨3d,最后移动工作台B的X向滚轮沿首节短路轨2将移动工作台B横向移动至压力机工作区域,如此完成两台移动工作台的换位。路轨位于工作区域外的同一侧,呈T形结构,占据空间为传统路轨的一半,并且能够实现两个移动工作台换模具和工作互不干涉。
[0029] 移动工作台1的前侧边沿以移动工作台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工作台前撞块1c,工作台前撞块1c的前端面分别设有面向前方的前定位凹弧1c1;移动工作台1的后侧边沿以移动工作台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工作台后撞块1d,工作台后撞块1d的后端面分别设有面向后方的后定位凹弧1d1;前轨3a的前侧以整体路轨3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前定位油缸7,后轨3b的后侧以整体路轨3的纵向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后定位油缸8,前定位油缸7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后可分别嵌入工作台前撞块1c的前定位凹弧1c1中,后定位油缸8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后可分别嵌入工作台后撞块1d的后定位凹弧1d1中。
[0030] 当移动工作台A横向移动至整体路轨3正上方时,前定位油缸7和后定位油缸8的活塞杆分别向上伸出,且分别插入工作台前撞块1c的前定位凹弧1c1和工作台后撞块1d的后定位凹弧1d1中,可实现移动工作台A的精准定位,然后机外举升油缸6动作使升降短轨11下降。移动工作台B向前移动前,先将两个前定位油缸7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再开动移动工作台B向前移动,直至移动工作台B两工作台前撞块1c的前定位凹弧1c1轻轻撞在两前定位油缸7的活塞杆上,然后两后定位油缸8的活塞杆同时向上伸出,插入移动工作台B两工作台后撞块1d的后定位凹弧1d1中,使移动工作台B获得精准定位,接着机外举升油缸6动作使升降短轨11升起。
[0031] 整体路轨3远离压力机工作区域的一侧安装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横向定位的X向撞块3e。移动工作台A横向移动至整体路轨3上,移动工作台A的侧边接触到X向撞块3e停止,是移动工作台获得横向定位。
[0032] 前侧路轨4的前部一侧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前侧限位的前限位检测架4a,后侧路轨5的后部一侧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后侧限位的后限位检测架5a;前侧路轨4的前端头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前侧定位的路轨前撞块4b,后侧路轨5的后端头设有对移动工作台进行后侧定位的路轨后撞块5b。前限位检测架4a或后限位检测架5a探测到移动工作台时,可以使移动工作台减速,当移动工作台碰到路轨前撞块4b或路轨后撞块5b时将会停止并获得定位。
[0033] 移动工作台前侧或后侧的X向滚轮宽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向滚轮圆周外凸出的X向滚轮凸筋1a1,前侧或后侧的首节短路轨2及升降短轨11、整体路轨3的前轨3a或后轨3b的顶面中部设有与X向滚轮凸筋1a1相对应的X向凹槽3b1。X向滚轮沿路轨滚动时,X向滚轮凸筋1a1嵌入于首节短路轨2、升降短轨11、前轨3a或后轨3b的X向凹槽3b1中,可以使移动工作台横向移动时方向精确。
[0034] 移动工作台左侧或右侧的Y向滚轮宽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向滚轮圆周外凸出的Y向滚轮凸筋1b1,左轨3c或右轨3d的顶面中部设有与Y向滚轮凸筋1b1相适配的Y向凹槽3d1。Y向滚轮沿路轨滚动时,Y向滚轮凸筋1b1嵌入于左轨3c或右轨3d的Y向凹槽3d1中,可以使移动工作台纵向移动时方向精确。
[0035] 压力机工作区域的移动工作台的顶起及夹紧受控于机内工作台夹紧顶起系统,所述机内工作台夹紧顶起系统包括活塞杆泵B1,活塞杆泵B1的入口通过自封吸油过滤器L1与油箱T1的底部相通,活塞杆泵B1的出口与第一单向阀D1的入口相连,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与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1的P口相连,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1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出口接入油箱T1;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1的A口与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A口与液控单向阀D2的入口相连,液控单向阀D2的出口与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的下腔管道分别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B口与液控单向阀D2的液控口相连。
[0036] 油箱T1中的液压油经自封吸油过滤器L1进入活塞杆泵B1,活塞杆泵B1泵出后依次经第一单向阀D1和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1进入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第一叠加式减压阀J1可以将第一单向阀D1出口的油压减至需要的出口压力10MPa,并且能使进入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的油压自动保持稳定。
[0037] 当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处于中位时,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阻断,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A口和B口均与T口相通,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的下腔管道不建压,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不动作。
[0038] 当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处于左工位时,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与B口相通,A口与T口相通,液控单向阀D2的液控口建压,液控单向阀D2双向导通,由于移动工作台的自重原因,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下腔的油通过T口及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
[0039] 当第二电磁换向阀YV2处于右工位时,第二电磁换向阀YV2的P口与A口相通,B口与T口相通,液控单向阀D2的液控口不建压,液控单向阀D2单向导通,液压油由活塞杆泵B1打入到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下腔,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产生顶起动作。
[0040] 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的P口相连,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的A口与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A口和B口分别与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的两入口相连,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的两出口分别与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下腔管道和上腔管道相连。
[0041] 第一单向阀D1出口的液压油还经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进入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口。当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处于中位时,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口阻断,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A口和B口均与T口相通,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不动作。
[0042] 当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处于左工位时,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口与B口相通,A口与T口相通,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B口进入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上腔,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下腔的油通过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经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A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处于夹紧状态。
[0043] 当第三电磁换向阀YV3处于右工位时,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P口与A口相通,B口与T口相通,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A口打入到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下腔,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上腔的油通过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经第三电磁换向阀YV3的B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处于松开状态。松开时的压力通过第二叠加式减压阀J2控制为7MPa。通过液控单向阀D2和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3的共同控制将各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和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保压功能和回油功能放在一根管路中。
[0044] 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上腔管道通过常开截止阀V1与蓄能器AC相连,蓄能器AC还通过常闭截止阀V2与油箱T1相连,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上腔管道与常开截止阀V1之间的管路安装有第二压力继电器E2、第三压力继电器E3和第三压力表BP3;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下腔管道安装有第四压力继电器E4和第四压力表BP4;第二压力继电器E2的设定压力为17.5MPa,第三压力继电器E3的设定压力为21.5Mpa,第四压力继电器E4的设定压力为5MPa。
[0045] 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在夹紧过程中,系统同时给蓄能器AC补压,蓄能器AC可以避免活塞杆泵B1频繁启动,当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上腔管道中的压力达到第三压力继电器E3的设定压力21.5MPa时,系统停止给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加压。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系统的油压存在漏油泄压,当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上腔管道中的压力低于第二压力继电器E2的设定压力17.5MPa时,活塞杆泵B1启动对系统开始补压,直到压力达到第三压力继电器E3的设定压力21.5MPa时停止。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处于松开状态时,通过第四压力继电器E4控制系统压力不超过5MPa,防止压力过大,将固定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的螺钉损坏,发生危险。通过第二压力继电器E2和第三压力继电器E3的互锁作用,保证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夹紧时的油压在一定的范围内。
[0046] 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第三叠加式减压阀J3的P口相连,第三叠加式减压阀J3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三叠加式减压阀J3的A口与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P口相连,第四电磁换向阀YV4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A口和B口分别与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的两入口相连,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的两出口分别与各机外举升油缸6下腔管道和上腔管道相连。机外举升油缸6的下腔管道上安装有第五压力继电器E5,机外举升油缸6的上腔管道上安装有第六压力继电器E6和第五压力表BP5。
[0047] 第一单向阀D1出口的液压油还经第三叠加式减压阀J3进入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P口。当第四电磁换向阀YV4处于中位时,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P口阻断,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A口和B口均与T口相通,各机外举升油缸6不动作。当第四电磁换向阀YV4处于左工位时,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P口与B口相通,A口与T口相通,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B口进入各机外举升油缸6的上腔,各机外举升油缸6下腔的油通过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经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A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机外举升油缸6处于下降状态。当第四电磁换向阀YV4处于右工位时,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P口与A口相通,B口与T口相通,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A口打入到各机外举升油缸6的下腔,各机外举升油缸6上腔的油通过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4,经第四电磁换向阀YV4的B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机外举升油缸6处于举升状态。
[0048] 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第四叠加式减压阀J4的P口相连,第四叠加式减压阀J4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四叠加式减压阀J4的A口与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P口相连,第五电磁换向阀YV5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A口和B口分别与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的两入口相连,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的两出口分别与各前定位油缸7下腔管道和上腔管道相连。前定位油缸7的下腔管道上安装有第七压力继电器E7,前定位油缸7的上腔管道上安装有第八压力继电器E8和第六压力表BP6。
[0049] 第一单向阀D1出口的液压油还经第四叠加式减压阀J4进入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P口。当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处于中位时,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P口阻断,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A口和B口均与T口相通,各前定位油缸7不动作。当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处于左工位时,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P口与B口相通,A口与T口相通,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B口进入各前定位油缸7的上腔,各前定位油缸7下腔的油通过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经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A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前定位油缸7的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当第五电磁换向阀YV5处于右工位时,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P口与A口相通,B口与T口相通,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A口打入到各前定位油缸7的下腔,各前定位油缸7上腔的油通过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5,经第五电磁换向阀YV5的B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前定位油缸7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
[0050] 第一单向阀D1的出口还与第五叠加式减压阀J5的P口相连,第五叠加式减压阀J5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五叠加式减压阀J5的A口与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P口相连,第六电磁换向阀YV6为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机能为Y型,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T口与液压回油过滤器L2的入口相连,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A口和B口分别与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的两入口相连,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的两出口分别与各后定位油缸8下腔管道和上腔管道相连。后定位油缸8的下腔管道上安装有第九压力继电器E9,后定位油缸8的上腔管道上安装有第十压力继电器E10和第七压力表BP7。
[0051] 第一单向阀D1出口的液压油还经第五叠加式减压阀J5进入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P口。当第六电磁换向阀YV6处于中位时,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P口阻断,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A口和B口均与T口相通,各后定位油缸8不动作。当第六电磁换向阀YV6处于左工位时,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P口与B口相通,A口与T口相通,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B口进入各后定位油缸8的上腔,各后定位油缸8下腔的油通过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经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A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后定位油缸8的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当第六电磁换向阀YV6处于右工位时,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P口与A口相通,B口与T口相通,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全部打开,从活塞杆泵B1打出的液压油经过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A口打入到各后定位油缸8的下腔,各后定位油缸8上腔的油通过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D6,经第六电磁换向阀YV6的B口、T口和液压回油过滤器L2回到油箱T1中,此时各后定位油缸8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
[0052] 各机外举升油缸6、前定位油缸7、后定位油缸8、机内工作台顶起油缸9和各机内工作台夹紧油缸10分别设有对缸体行程进行限位的限位开关SQ1、SQ2。
[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