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141535.5

文献号 : CN1047472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沈国平朱金权

申请人 : 江苏华凯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属于煤矿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包括一阀体,在该阀体上开设有落架液压油油孔、升架液压油油孔、水源管路进水孔、出水孔、落架控制阀腔、升架控制阀腔、进水控制阀腔、阀腔连通孔和阀腔贯通孔;一落架控制阀,该落架控制阀与所述落架控制阀腔相配合;一升架控制阀,该升降控制阀与所述升架阀腔相配合;一进水控制阀,该进水控制阀与所述的进水控制阀腔相配合。有点:满足搭载于液压支架上的使用要求;体现对喷淋降尘装置的良好的自动化控制;相邻阀体之间互联效果好,满足积木式的模块化组合要求。

权利要求 :

1.一种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阀体(1),在该阀体(1)开设有落架液压油油孔(11a)、升架液压油油孔(11b)、水源管路进水孔(11c)、出水孔(11d)、落架控制阀腔(12)、升架控制阀腔(13)、进水控制阀腔(14)、阀腔连通孔(16)和阀腔贯通孔(17),阀腔连通孔(16)位于落架控制阀腔(12)与升架控制阀腔(13)之间并且同时与落架控制阀腔(12)以及升架控制阀腔(13)相通,阀腔贯通孔(17)与阀腔连通孔(16)横向并行并且与进水控制阀腔(14)相通,落架液压油油孔(11a)在使用状态下与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管路连接,该落架液压油油孔(11a)开设在阀体(1)的上部并且朝着所述阀腔连通孔(16)的方向延伸直至与阀腔连通孔(16)相通,升架液压油油孔(11b)在使用状态下同样与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管路连接,该升架液压油油孔(11b)开设在阀体(1)的下部并且朝着所述升架控制阀腔(13)的方向延伸直至与升架控制阀腔(13)相通,水源管路进水孔(11c)在使用状态下与水源管路连接,该水源管路进水孔(11c)开设在阀体(1)的上部并且朝着所述进水控制阀腔(14)的方向延伸直至与进水控制阀腔(14)相通,出水孔(11d)在使用状态下与喷淋降尘装置管路连接,该出水孔(11d)开设在阀体(1)的下部并且与所述的阀腔贯通孔(17)相通,落架控制阀腔(12)在阀体(1)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阀腔连通孔(16)的左端,升架控制阀腔(13)在阀体(1)上的位置对应于阀腔连通孔(16)的右端,进水控制阀腔(14)在阀体(1)上的位置位于阀腔贯通孔(17)的右端;一落架控制阀(2),该落架控制阀(2)与所述落架控制阀腔(12)相配合;一升架控制阀(3),该升架控制阀(3)与所述升架控制阀腔(13)相配合;一进水控制阀(4),该进水控制阀(4)与所述的进水控制阀腔(14)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阀体(1)上构成有一联喷控制阀腔(15),该联喷控制阀腔(15)在阀体(1)上的位置位于所述阀腔贯通孔(17)的左端并且与阀腔贯通孔(17)相通,在联喷控制阀腔(15)内设置有一联喷控制阀(5),该联喷控制阀(5)与所述的进水控制阀(4)相对应,并且在阀体(1)的下部还开设有一联喷出油孔(18),该联喷出油孔(18)与所述落架控制阀腔(12)相通,并且通过联喷出油孔油道(181)与所述的联喷控制阀腔(15)相通,所述联喷控制阀(5)在使用状态下通过液压油过渡连接管(6)与相邻阀体(1)上的所述联喷出油孔(1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1)上并且位于阀体(1)的右上方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安装固定孔(11e),而在阀体(1)的左下方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安装固定孔(11f),该第一安装固定孔(11e)以及第二安装固定孔(11f)均为自阀体(1)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贯通孔,并且第一安装固定孔(11e)以及第二安装固定孔(11f)在使用状态下与液压支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居中位置各开设有一自阀体(1)的左端贯通至右端的安装凹槽(19),并且在安装凹槽(19)的两侧的槽壁上各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锁销孔(19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架控制阀(2)包括落架控制阀钢球(21)、落架控制阀弹簧(22)和落架控制阀堵帽(23),落架控制阀钢球(21)设置在所述的落架控制阀腔(12)内并且位于落架控制阀腔(12)的右端,落架控制阀堵帽(23)以螺纹配合的固定方式与落架控制阀腔(12)的左端固定,在该落架控制阀堵帽(23)的右端构成有一弹簧支承腔(231),并且在该弹簧支承腔(231)的腔壁上围绕腔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弹簧支承腔通油孔(2311),落架控制阀弹簧(22)位于落架控制阀钢球(21)与落架控制阀堵帽(23)之间,并且该落架控制阀弹簧(22)的左端在对应于弹簧支承腔(231)内的位置支承在落架控制阀堵帽(23)上,而落架控制阀弹簧(22)的右端支承在落架控制阀钢球(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阀体(1)上并且位于所述阀腔连通孔(16)的右端与所述升架控制阀腔(13)的左端之间的位置构成有一大阀柱腔(161),所述的升架控制阀(3)包括一大阀柱(31)和一升架控制阀堵帽(32),大阀柱(31)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大阀柱腔(161)内,藉由该大阀柱(31)将大阀柱腔(161)分隔为左腔室(1611)和右腔室(1612),并且在大阀柱(31)上套设有一用于将大阀柱(31)的柱壁与大阀柱腔(161)的大阀柱腔壁密封配合并且同时使所述左、右腔室(1611、1612)彼此密封分隔的大阀柱密封圈(311),在大阀柱(31)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以窄缩状态延伸有一大阀柱顶杆(312),该大阀柱顶杆(312)途经所述左腔室(1611)伸展到所述阀腔连通孔(16)内,并且当大阀柱(31)在大阀柱腔(161)内向左位移时,该大阀柱顶杆(312)探入到所述落架控制阀腔(12)内并推动所述的落架控制阀(2),而当大阀柱(31)在大阀柱腔(161)内向右位移时,则大阀柱顶杆(312)退出落架控制阀腔(12)并对所述落架控制阀(2)释放,在大阀柱(31)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以窄缩状态延伸有一大阀柱窄缩凸缘(313),该大阀柱窄缩凸缘(313)位于所述左腔室(1612)内,升架控制阀堵帽(32)在对应于大阀柱窄缩凸缘(313)的右端的位置以螺纹固定方式与所述升架控制阀腔(13)固定,在该升架控制阀堵帽(32)的左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凸缘探入孔(321),所述的大阀柱窄缩凸缘(313)探入该凸缘探入孔(321)内,所述右腔室(1612)与所述升架液压油油孔(11b)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控制阀(4)包括进水控制阀钢球(41)、进水控制阀弹簧(42)和进水控制阀堵帽(43),进水控制阀钢球(41)设置在所述的进水控制阀腔(14)内并且位于进水控制阀腔(14)的左端,进水控制阀堵帽(43)以螺纹配合的固定方式与进水控制阀腔(14)的右端固定,在该进水控制阀堵帽(43)的左端构成有弹簧腔(431),并且在该弹簧腔(431)的腔壁上围绕腔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弹簧腔通水孔(4311),进水控制阀弹簧(42)位于进水控制阀钢球(41)与进水控制阀堵帽(43)之间,并且该进水控制阀弹簧(42)的左端支承在进水控制阀钢球(41)上,而进水控制阀弹簧(42)的右端探入到所述弹簧腔(431)内并且支承在进水控制阀堵帽(43)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喷控制阀(5)包括一小阀柱套(51)、一小阀柱(52)、一联喷阀柱(53)和一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小阀柱套(51)设置在所述的联喷控制阀腔(15)内,该小阀柱套(51)构成有一小阀柱腔(511),并且在该小阀柱套(51)的左端的壁体上围绕小阀柱套(51)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小阀柱套通油孔(512),该小阀柱套通通油孔(512)与小阀柱腔(511)以及联喷控制阀腔(15)相通,其中:小阀柱套(51)的左端端面构成为敞口,而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用于将小阀柱腔(511)与所述阀腔贯通孔(17)相通的小阀柱顶杆孔(513),小阀柱(52)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小阀柱腔(511)内,藉由该小阀柱(52)将所述小阀柱腔(511)分隔为位于小阀柱(52)的左侧的左腔(5111)和位于小阀柱(52)的右侧的右腔(5112),在小阀柱(52)上套设有一用于将小阀柱(52)的壁体与小阀柱腔(511)的腔壁形成密封并且同时将所述左、右腔(5111、5112)彼此密封分隔的小阀柱密封圈(521),在小阀柱(52)朝左腔(5111)一侧的端面上并且位于居中部位延伸有一小阀柱凸缘(522),而在小阀柱(52)朝向右腔(5112)一侧的端面上并且位于居中部位延伸有一小阀柱顶杆(523),该小阀柱顶杆(523)穿过所述小阀柱顶杆孔(513)伸展到所述的阀腔贯通孔(17)内,当小阀柱(52)向右腔(5112)的方向位移时,所述的小阀柱顶杆(523)对所述进水控制阀(4)作用并且所述的小阀柱凸缘(522)解除对联喷阀柱(53)的作用,而当小阀柱(52)向左腔(5111)的方向位移时,小阀柱凸缘(522)对联喷阀柱(53)作用并且所述的小阀柱顶杆(523)解除对进水控制阀(4)的作用,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的右端以螺纹配合方式与所述联喷控制阀腔(15)的左端固定连接,并且在该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的右端的轴向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联喷阀柱腔(541),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的左端探出联喷控制阀腔(15),并且在该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的左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与所述联喷阀柱腔(541)相通的液压油过渡连接管配接腔(542),所述的液压油过渡连接管(6)在对应于该过渡连接管配接腔(542)的位置通过快速接头与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连接,联喷阀柱(53)左右移动地设置在联喷阀柱腔(541)内,并且与所述小阀柱凸缘(522)相对应,在该联喷阀柱(53)上设置有一用于将联喷阀柱(53)的壁体与联喷阀柱腔(541)的腔壁密封配合的联喷阀柱密封圈(5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的左端并且围绕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快速接头锁销孔(54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小阀柱套(51)的外壁上并且围绕小阀柱套(51)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贯通的小阀柱套密封圈槽(5141),在该小阀柱套密封圈槽(514)内嵌设有一用于将小阀柱套(51)的外壁与所述联喷控制阀腔(15)的腔壁构成密封的小阀柱套密封圈(5141)。

说明书 :

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煤矿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前述的液压支架是煤矿综采工作面的支护设备,其主要作用是支护采场顶板,维护安全作业空间,释放顶煤,推移工作面采运设备,等等。由于在综采工作面的液压支架降架、移架和放顶煤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煤尘),因而需要进行降尘处理,已有技术普遍由工人以手动喷雾方式实施降尘,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降尘作用,但是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不能以常态方式进行有效应喷雾。尤其,手工喷雾工作通常由在线作业人员兼任,从而额外增加了在线作业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一旦疏于喷雾,那么易致粉尘弥散甚至引发不希望出现的尘害事故。
[0003] 采用与液压支架配套的喷雾控制装置对喷淋降尘装置控制既可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作业负担,又能实现自动喷雾而降低采煤工作面的粉尘污染并且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
[0004]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2731980U推荐的“液压支架用双控制喷雾阀”和CN203201574U提供的“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阀”,这两项专利方案虽然均提及有与煤矿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合理搭配而实现对喷淋降尘装置控制的信息,但是均未给出如何开启或关闭进、出水口的启示。
[0005]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进一步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方便地与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连接而藉以满足搭载于液压支架上的使用要求和有利于方便地串接于水源管路与喷淋降尘装置之间而藉以体现对喷淋降尘装置的良好自动化控制的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
[0007]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便于体现相邻阀体之间的理想的互联效果而藉以满足积木式的模块化组合要求的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
[0008]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液压支架用自动喷雾控制装置,包括一阀体,在该阀体开设有落架液压油油孔、升架液压油油孔、水源管路进水孔、出水孔、落架控制阀腔、升架控制阀腔、进水控制阀腔、阀腔连通孔和阀腔贯通孔,阀腔连通孔位于落架控制阀腔与升架控制阀腔之间并且同时与落架控制阀腔以及升架控制阀腔相通,阀腔贯通孔与阀腔连通孔横向并行并且与进水控制阀腔相通,落架液压油油孔在使用状态下与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管路连接,该落架液压油油孔开设在阀体的上部并且朝着所述阀腔连通孔的方向延伸直至与阀腔连通孔相通,升架液压油油孔在使用状态下同样与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管路连接,该升架液压油油孔开设在阀体的下部并且朝着所述升架控制阀腔的方向延伸直至与升架控制阀腔相通,水源管路进水孔在使用状态下与水源管路连接,该水源管路进水孔开设在阀体的上部并且朝着所述进水控制阀腔的方向延伸直至与进水控制阀腔相通,出水孔在使用状态下与喷淋降尘装置管路连接,该出水孔开设在阀体的下部并且与所述的阀腔贯通孔相通,落架控制阀腔在阀体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阀腔连通孔的左端,升架控制阀腔在阀体上的位置对应于阀腔连通孔的右端,进水控制阀腔在阀体上的位置位于阀腔贯通孔的右端;一落架控制阀,该落架控制阀与所述落架控制阀腔相配合;一升架控制阀,该升架控制阀与所述升架控制阀腔相配合;一进水控制阀,该进水控制阀与所述的进水控制阀腔相配合。
[0009]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在所述的阀体上构成有一联喷控制阀腔,该联喷控制阀腔在阀体上的位置位于所述阀腔贯通孔的左端并且与阀腔贯通孔相通,在联喷控制阀腔内设置有一联喷控制阀,该联喷控制阀与所述的进水控制阀相对应,并且在阀体的下部还开设有一联喷出油孔,该联喷出油孔与所述落架控制阀腔相通,并且通过联喷出油孔油道与所述的联喷控制阀腔相通,所述联喷控制阀在使用状态下通过液压油过渡连接管与相邻阀体上的所述联喷出油孔连接。
[00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阀体上并且位于阀体的右上方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安装固定孔,而在阀体的左下方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安装固定孔,该第一安装固定孔以及第二安装固定孔均为自阀体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贯通孔,并且第一安装固定孔以及第二安装固定孔在使用状态下与液压支架固定。
[0011]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阀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居中位置各开设有一自阀体的左端贯通至右端的安装凹槽,并且在安装凹槽的两侧的槽壁上各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锁销孔。
[0012]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落架控制阀包括落架控制阀钢球、落架控制阀弹簧和落架控制阀堵帽,落架控制阀钢球设置在所述的落架控制阀腔内并且位于落架控制阀腔的右端,落架控制阀堵帽以螺纹配合的固定方式与落架控制阀腔的左端固定,在该落架控制阀堵帽的右端构成有一弹簧支承腔,并且在该弹簧支承腔的腔壁上围绕腔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弹簧支承腔通油孔,落架控制阀弹簧位于落架控制阀钢球与落架控制阀堵帽之间,并且该落架控制阀弹簧的左端在对应于弹簧支承腔内的位置支承在落架控制阀堵帽上,而落架控制阀弹簧的右端支承在落架控制阀钢球上。
[0013]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阀体上并且位于所述阀腔连通孔的右端与所述升架控制阀腔的左端之间的位置构成有一大阀柱腔,所述的升架控制阀包括一大阀柱和一升架控制阀堵帽,大阀柱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大阀柱腔内,藉由该大阀柱将大阀柱腔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并且在大阀柱上套设有一用于将大阀柱的柱壁与大阀柱腔的大阀柱腔壁密封配合并且同时使所述左、右腔室彼此密封分隔的大阀柱密封圈,在大阀柱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以窄缩状态延伸有一大阀柱顶杆,该大阀柱顶杆途经所述左腔室伸展到所述阀腔连通孔内,并且当大阀柱在大阀柱腔内向左位移时,该大阀柱顶杆探入到所述落架控制阀腔内并推动所述的落架控制阀,而当大阀柱在大阀柱腔内向右位移时,则大阀柱顶杆退出落架控制阀腔并对所述落架控制阀释放,在大阀柱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以窄缩状态延伸有一大阀柱窄缩凸缘,该大阀柱窄缩凸缘位于所述左腔室内,升架控制阀堵帽在对应于大阀柱窄缩凸缘的右端的位置以螺纹固定方式与所述升架控制阀腔固定,在该升架控制阀堵帽的左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凸缘探入孔,所述的大阀柱窄缩凸缘探入该凸缘探入孔内,所述右腔室与所述升架液压油油孔相通。
[0014]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水控制阀包括进水控制阀钢球、进水控制阀弹簧和进水控制阀堵帽,进水控制阀钢球设置在所述的进水控制阀腔内并且位于进水控制阀腔的左端,进水控制阀堵帽以螺纹配合的固定方式与进水控制阀腔的右端固定,在该进水控制阀堵帽的左端构成有弹簧腔,并且在该弹簧腔的腔壁上围绕腔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弹簧腔通水孔,进水控制阀弹簧位于进水控制阀钢球与进水控制阀堵帽之间,并且该进水控制阀弹簧的左端支承在进水控制阀钢球上,而进水控制阀弹簧的右端探入到所述弹簧腔内并且支承在进水控制阀堵帽上。
[0015]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联喷控制阀包括一小阀柱套、一小阀柱、一联喷阀柱和一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小阀柱套设置在所述的联喷控制阀腔内,该小阀柱套构成有一小阀柱腔,并且在该小阀柱套的左端的壁体上围绕小阀柱套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小阀柱套通油孔,该小阀柱套通通油孔与小阀柱腔以及联喷控制阀腔相通,其中:小阀柱套的左端端面构成为敞口,而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用于将小阀柱腔与所述阀腔贯通孔相通的小阀柱顶杆孔,小阀柱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小阀柱腔内,藉由该小阀柱将所述小阀柱腔分隔为位于小阀柱的左侧的左腔和位于小阀柱的右侧的右腔,在小阀柱上套设有一用于将小阀柱的壁体与小阀柱腔的腔壁形成密封并且同时将所述左、右腔彼此密封分隔的小阀柱密封圈,在小阀柱朝左腔一侧的端面上并且位于居中部位延伸有一小阀柱凸缘,而在小阀柱朝向右腔一侧的端面上并且位于居中部位延伸有一小阀柱顶杆,该小阀柱顶杆穿过所述小阀柱顶杆孔伸展到所述的阀腔贯通孔内,当小阀柱向右腔的方向位移时,所述的小阀柱顶杆对所述进水控制阀作用并且所述的小阀柱凸缘解除对联喷阀柱的作用,而当小阀柱向左腔的方向位移时,小阀柱凸缘对联喷阀柱作用并且所述的小阀柱顶杆解除对进水控制阀的作用,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的右端以螺纹配合方式与所述联喷控制阀腔的左端固定连接,并且在该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的右端的轴向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联喷阀柱腔,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的左端探出联喷控制阀腔,并且在该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的左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与所述联喷阀柱腔相通的液压油过渡连接管配接腔,所述的液压油过渡连接管在对应于该过渡连接管配接腔的位置通过快速接头与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连接,联喷阀柱左右移动地设置在联喷阀柱腔内,并且与所述小阀柱凸缘相对应,在该联喷阀柱上设置有一用于将联喷阀柱的壁体与联喷阀柱腔的腔壁密封配合的联喷阀柱密封圈。
[0016]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的左端并且围绕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快速接头锁销孔。
[0017]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小阀柱套的外壁上并且围绕小阀柱套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贯通的小阀柱套密封圈槽,在该小阀柱套密封圈槽内嵌设有一用于将小阀柱套的外壁与所述联喷控制阀腔的腔壁构成密封的小阀柱套密封圈。
[0018]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阀体上的落架液压油油孔以及升架液压油油孔能与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管路连接,因而能满足搭载于液压支架上的使用要求;之二,由于阀体上的水源管路进水孔能与水源管路方便配接并且出水孔能与喷淋降尘装置管路连接,以及由落、升架控制阀对进水控制阀实施控制,因而能体现对喷淋降尘装置的良好的自动化控制;之三,由于在阀体内构成有联喷控制阀腔并且在对应于联喷控制阀腔的位置设置了联喷控制阀以及在阀体内开设了联喷出油孔,因而能体现相邻阀体之间的理想的互联效果,满足积木式的模块化组合要求。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0020] 图2为图1所示的落架控制阀与升架控制阀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0021] 图3为图1所示的进水控制阀与联喷控制阀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将两相邻的阀体互联而形成对两个喷淋降尘装置同时作用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4]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5] 请参见图1,在该图中示出了一阀体1,在该阀体1开设有落架液压油油孔11a、升架液压油油孔11b、水源管路进水孔11c、出水孔11d、落架控制阀腔12、升架控制阀腔13、进水控制阀腔14、阀腔连通孔16和阀腔贯通孔17,阀腔连通孔16位于落架控制阀腔12与升架控制阀腔13之间并且同时与落架控制阀腔12以及升架控制阀腔13相通,由此可知落架控制阀腔12、阀腔连通孔16以及升架控制阀腔13位于阀体1的后侧并且依次自左向右分布于同一轴线上。阀腔贯通孔17与阀腔连通孔16横向并行并且与进水控制阀腔14相通,由图1可知,阀腔贯通孔17以及进水控制阀腔14位于阀体1的前侧并且依次自左向右分布于同一轴线上。落架液压油油孔11a在使用状态下与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管路连接,具体而言,液压系统管路通过快速接头与落架液压油油孔11a连接,该落架液压油油孔11a开设在阀体1的上部并且朝着所述阀腔连通孔16的方向延伸(即向下延伸)直至与阀腔连通孔16相通。升架液压油油孔11b在使用状态下同样与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管路连接,具体而言液压系统管路通过快速接头与升架液压油油孔11b连接,该升架液压油油孔11b开设在阀体1的下部并且朝着前述升架控制阀腔13的方向延伸(即向上延伸)直至与升架控制阀腔13相通。水源管路进水孔11c在使用状态下与水源管路连接,也就是说水源管路通过快速接头与水源管路进水孔11c连接,该水源管路进水孔11c开设在阀体1的上部并且朝着前述进水控制阀腔14的方向延伸直至与进水控制阀腔14相通。出水孔11d在使用状态下与喷淋降尘装置7(图4示)管路连接,该出水孔11d开设在阀体1的下部并且与前述的阀腔贯通孔17相通。落架控制阀腔12在阀体1上的位置对应于前述阀腔连通孔16的左端,升架控制阀腔13在阀体1上的位置对应于阀腔连通孔16的右端,进水控制阀腔14在阀体1上的位置位于阀腔贯通孔17的右端。给出了一落架控制阀2,该落架控制阀2与前述的落架控制阀腔12相配合。给出了一升架控制阀3,该升架控制阀3与前述升架控制阀腔13相配合。给出了一进水控制阀4,该进水控制阀4与前述的进水控制阀腔14相配合。
[0026] 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阀体1上构成有即开设有一联喷控制阀腔15,该联喷控制阀腔15在阀体1上的位置位于前述阀腔贯通孔17的左端并且与阀腔贯通孔17相通,在联喷控制阀腔15内设置有一联喷控制阀5,该联喷控制阀5与前述的进水控制阀4相对应,并且在阀体1的下部还开设有一联喷出油孔18,该联喷出油孔18与前述落架控制阀腔12相通,并且通过联喷出油孔油道181与前述的联喷控制阀腔15相通,前述联喷控制阀5在使用状态下通过液压油过渡连接管6与相邻阀体1上的前述联喷出油孔18连接。
[0027] 由图1所示,在前述阀体1上并且位于阀体1的右上方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安装固定孔11e,而在阀体1的左下方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安装固定孔11f,该第一安装固定孔11e以及第二安装固定孔11f均为自阀体1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贯通孔,并且第一安装固定孔11e以及第二安装固定孔11f在使用状态下通过螺栓与液压支架固定。
[0028] 优选地,在前述阀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居中位置各开设有一自阀体1的左端贯通至右端的安装凹槽19,并且在安装凹槽19的两侧的槽壁上各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锁销孔191。在使用时,将安装凹槽19与液压支架的板件配合并且采用螺栓在对应于锁销孔191的位置将阀体1与板件固定。
[0029] 请参见图2并且继续结合图1,前述的落架控制阀2包括落架控制阀钢球21、落架控制阀弹簧22和落架控制阀堵帽23,落架控制阀钢球21设置在前述的落架控制阀腔12内并且位于落架控制阀腔12的右端,具体而言,该落架控制阀钢球21对应于前述阀腔连通孔16的左端的孔口162的部位,落架控制阀堵帽23(也可称阀堵,以下同)以螺纹配合的固定方式与落架控制阀腔12的左端的内螺纹固定,在该落架控制阀堵帽23的右端构成有一弹簧支承腔231,并且在该弹簧支承腔231的腔壁上围绕腔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弹簧支承腔通油孔2311,落架控制阀弹簧22位于落架控制阀钢球21与落架控制阀堵帽23之间,并且该落架控制阀弹簧22的左端在对应于弹簧支承腔231内的位置支承在落架控制阀堵帽23上,而落架控制阀弹簧22的右端支承在落架控制阀钢球21上。
[0030] 仍请参见图1和图2,在前述的阀体1上并且位于前述阀腔连通孔16的右端与前述升架控制阀腔13的左端之间的位置构成有即开设有一大阀柱腔161。前述的升架控制阀3包括一大阀柱31和一升架控制阀堵帽32(也可称阀堵,以下同),大阀柱31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大阀柱腔161内,藉由该大阀柱31将大阀柱腔161分隔为由图2示意的左腔室1611和右腔室1612,并且在大阀柱31上套设有一用于将大阀柱31的柱壁(外壁)与大阀柱腔161的大阀柱腔壁密封配合并且同时使前述的左、右腔室1611、1612彼此密封分隔的大阀柱密封圈311,在大阀柱31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以窄缩状态延伸有一大阀柱顶杆312,该大阀柱顶杆312途经前述左腔室1611伸展到所述阀腔连通孔16内,并且当大阀柱31在大阀柱腔161内向左位移时,该大阀柱顶杆312探入到落架控制阀腔12内并推动前述的落架控制阀2的落架控制阀钢球21,而当大阀柱31在大阀柱腔161内向右位移时,则大阀柱顶杆312退出落架控制阀腔12并对所述落架控制阀钢球21释放,在大阀柱31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以窄缩状态延伸有一大阀柱窄缩凸缘313,该大阀柱窄缩凸缘313位于前述的左腔室1612内,升架控制阀堵帽32在对应于大阀柱窄缩凸缘313的右端的位置以螺纹固定方式与前述升架控制阀腔
13的右端固定,在该升架控制阀堵帽32的左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凸缘探入孔321,前述的大阀柱窄缩凸缘313探入该凸缘探入孔321内。由图所示,前述右腔室1612与前述的升架液压油油孔11b相通。
[0031] 请依然见图1和图2,前述的进水控制阀4包括进水控制阀钢球41、进水控制阀弹簧42和进水控制阀堵帽43(也可称阀堵,以下同),进水控制阀钢球41设置在前述的进水控制阀腔14内并且位于进水控制阀腔14的左端,对应于前述阀腔贯通孔17的阀腔贯通孔右孔口
171的位置,进水控制阀堵帽43以螺纹配合的固定方式与进水控制阀腔14的右端固定,在该进水控制阀堵帽43的左端构成有弹簧腔431,并且在该弹簧腔431的腔壁上围绕腔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弹簧腔通水孔4311,进水控制阀弹簧42位于进水控制阀钢球41与进水控制阀堵帽43之间,并且该进水控制阀弹簧42的左端支承在进水控制阀钢球41上,而进水控制阀弹簧42的右端探入到所述弹簧腔431内并且支承在进水控制阀堵帽43上。
[0032] 请参见图3并且仍结合图1,前述的联喷控制阀5包括一小阀柱套51、一小阀柱52、一联喷阀柱53和一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小阀柱套51设置在前述的联喷控制阀腔15内,该小阀柱套51构成有一小阀柱腔511,并且在该小阀柱套51的左端的壁体上围绕小阀柱套51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小阀柱套通油孔512,该小阀柱套通通油孔512与小阀柱腔
511以及联喷控制阀腔15相通,其中:小阀柱套51的左端端面构成为敞口,也就是说小阀柱套51的左端端面是不封闭的,而在小阀柱套51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用于将小阀柱腔511与前述阀腔贯通孔17相通的小阀柱顶杆孔513,小阀柱52左右移动地设置在小阀柱腔511内,藉由该小阀柱52将前述小阀柱腔511分隔为位于小阀柱52的左侧的左腔5111和位于小阀柱52的右侧的右腔5112(图3示意),在小阀柱52上套设有一用于将小阀柱52的壁体与小阀柱腔511的腔壁形成密封并且同时将前述左、右腔5111、5112彼此密封分隔的小阀柱密封圈521,在小阀柱52朝左腔5111一侧的端面上并且位于居中部位延伸有一小阀柱凸缘
522,而在小阀柱52朝向右腔5112一侧的端面上并且位于居中部位延伸有一小阀柱顶杆
523,该小阀柱顶杆523穿过所述小阀柱顶杆孔513伸展到所述的阀腔贯通孔17内,当小阀柱
52向右腔5112的方向位移时,前述的小阀柱顶杆523对前述进水控制阀4的进水控制阀钢球
41作用并且前述的小阀柱凸缘522解除对联喷阀柱53的作用,而当小阀柱52向左腔5111的方向位移时,小阀柱凸缘522对联喷阀柱53作用并且前述的小阀柱顶杆523解除对进水控制阀4的进水控制阀钢球41的作用,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的右端以螺纹配合方式与前述联喷控制阀腔15的左端固定连接,并且在该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的右端的轴向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联喷阀柱腔541,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的左端探出联喷控制阀腔15,并且在该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的左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与前述联喷阀柱腔541相通的液压油过渡连接管配接腔542,上面提及的的液压油过渡连接管6在对应于该过渡连接管配接腔542的位置通过快速接头与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连接,联喷阀柱53左右移动地设置在联喷阀柱腔
541内,并且与前述小阀柱凸缘522相对应,在该联喷阀柱53上设置有一用于将联喷阀柱53的壁体与联喷阀柱腔541的腔壁密封配合的联喷阀柱密封圈531。
[0033] 优选地,在前述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的左端并且围绕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快速接头锁销孔543,藉由该快速接头锁销孔543通过锁销对前述液压油过渡连接管6的快速接头固定(锁定)。
[0034] 进而优选地,并且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小阀柱套51的外壁上并且围绕小阀柱套51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贯通的小阀柱套密封圈槽5141,在该小阀柱套密封圈槽514内嵌设有一用于将小阀柱套51的外壁与所述联喷控制阀腔15的腔壁构成密封的小阀柱套密封圈5141。
[0035] 为了保障良好的密封效果,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落架控制阀堵帽23上配设有一落架控制阀堵帽密封圈232;在前述的升架控制阀堵帽32上配设有一升架控制阀堵帽密封圈322;在前述的进水控制阀堵帽43上配设有一进水控制阀堵帽密封圈432;在前述的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上配设有一油管接头密封圈544。
[0036] 请参见图4,在该图4中示出了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管路的结构体系的落架液压油管8a和升架液压油管8b,该落架液压油管8a通过快速接头与前述的落架液压油油孔11a连接,当存在由图4示意的互联情形时,那么将液压油过渡连接管6通过快速接头连接在联喷出油孔18与相邻的一个阀体1的联喷控制阀5的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之间,如果不存在互联情形,那么如前述,将联喷出油孔18的孔口封闭。由图4所示,升降液压油油孔11b与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之间由前述的升架液压油管8b连接,该升架液压油管8b实质上为升架液压油进油管。
[0037] 在图4中,还示出了水源管路9a和出水管9b,该水源管路9b通过快速接头与水源管路进水孔11c连接,出水管9b的一端与出水孔11d连接,而另一端与图4所示的喷淋降尘装置7连接,该喷淋降尘装置7包括喷淋管71和一组喷淋嘴72,喷淋管71与前述出水管9b的另一端连接,一组喷淋嘴72以间隔状态固定在喷淋管71上并且与喷淋管71的管腔相通。
[0038] 申请人结合图1至图4描述本发明的使用,当采煤工作面的在上面已屡次提及的液压支架需移动位置例如落架时,由于有大量粉尘产生,因而需实施喷淋降尘,也就是需使喷淋降尘装置7的一组喷淋嘴72处于喷淋状态。此时,液压油从通过前述落架液压油管8a引入落架液压油油孔11a,由落架液压油油孔11a引入作为通孔的前述阀腔连通孔16,进入到阀腔连通孔16内的压力油将落架控制阀2的结构体系的落架控制阀钢球21向左顶推,即顶开(顶启)落架控制阀钢球21,油液依次经落架控制阀堵帽23的弹簧支承腔231上的一组弹簧支承腔通油孔2311和联喷出油孔油道181进入小阀柱套51的小阀柱腔511的左腔5111,推动小阀柱521向右位移,顶开(顶启)进水控制阀4的进水控制阀钢球41。此时由水源管路9a将水引入水源管路进水孔11c,并且由水源管路进水孔11c引入进水控制阀腔14,通过阀腔贯通孔右孔口171进入阀腔贯通孔17,并经阀腔贯通孔17进入出水孔11d,由与出水孔11d连接的出水管9b引入喷淋降尘装置7的喷淋管71,最终由一组喷淋嘴72喷出,在该过程中,前述小阀柱腔511的左腔5111始终处于稳定的保压状态。
[0039] 当液压支架移动到位如落架到位并升架时,液压支架的液压油缸的液压油缸柱向上顶升,其高压油通过升架液压油油孔11c推动升架控制阀3的结构体系的大阀柱31向左位移,由大阀柱31的大阀柱顶杆312顶开落架控制阀2的结构体系的落架控制阀钢球21,使前述的左腔5111内的压力油(高压油)泄压,即卸压。此时,小阀柱52在进水控制阀4的进水控制阀弹簧42对进水控制阀钢球41的作用力下回复,并且由进水控制阀钢球41对前述的阀腔贯通孔右孔口171封闭,停止供水,即喷淋降尘装置7停止喷淋。
[0040] 如果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需互联并联喷的话,只要将前述的联喷出油孔18的孔口启封,由前述的液压油过渡连接管6将压力油引至另一阀体1(上面已描述),具体而言,压力油经液压油过渡连接管6引入相邻的一个阀体1的联喷控制阀油管接头54,压力油推动该另一个阀体1的联喷阀柱53,由联喷阀柱53将小阀柱52向右顶推,顶开进水控制阀钢球41,高压水进入出水孔11d,直至使喷淋降尘装置7喷淋降尘。
[0041]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油阀对水阀的自动控制而体现理想的动作稳定性,客观地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