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秸秆集中耕埋还田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188641.9

文献号 : CN10475663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李波汪波薛亚光

申请人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麦秸秆集中耕埋还田方法,包括稻麦秸秆集中疏理、稻麦秸秆深耕还田、浅耕土壤并整平、稻麦播栽、田间管理等步骤。本发明使得稻麦根层土壤具有较高的肥力,有利于壮蘖早发促高产,能够实现秸秆疏理与集中耕埋、播(栽)、田间植保与施肥等管理环节的机械化作业,特别预留空幅带用作机械作业走道,更利于农田规模化经营后稻麦的全程机械化生产。

权利要求 :

1.一种稻麦秸秆集中耕埋还田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1)稻麦秸秆集中疏理:收获水稻或小麦时将水稻秸秆或小麦秸秆粉碎,并按每相隔

300cm~400cm宽度,将秸秆集中疏理到50cm宽幅中,使田间呈300cm~400cm露地带、50cm秸秆带相间式的分布;

(2)稻麦秸秆深耕还田:用深耕犁在秸秆带进行深翻,耕翻深度≥30cm;将稻秸秆或麦秸秆进行耕翻深埋;

(3)浅耕土壤并整平:对土壤进行浅层耕耙,耕耙深度在8-12cm,通过浅旋或是浅耙耕作措施整平土壤;

(4)稻麦播栽:将麦或稻播种或栽植在300cm~400cm宽的无秸秆区,麦或稻播种或栽植后,田间呈300cm~400cm麦或稻种植带、50cm空幅带相间式的分布;在不防碍田间植保或施肥机械行走的情况下,在50cm宽的秸秆集中耕埋带的两边播或栽1行麦或稻,但空幅带不低于35cm;

(5)田间管理:稻或麦生长过程中,空幅带用于田间植保、施肥管理走道,便于机械化管理;在水稻断水搁田期,在空幅带理出宽20cm、深10cm~15cm的稻田排水沟,便于田间快速排水晒田和水稻成熟期的排水防湿。

说明书 :

稻麦秸秆集中耕埋还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麦秸秆集中耕埋还田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长期以来,不断追求作物的高产是很多农业科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如何提高土壤肥力、实现作物的高产,需要农业科学研究者不断研究探索;常规的栽培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土壤肥力、实现作物高产的稻麦秸秆集中耕埋还田方法。
[0004]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 一种稻麦秸秆集中耕埋还田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0006] (1)稻麦秸秆集中疏理:收获水稻或小麦时将水稻秸秆或小麦秸秆粉碎,并按每相隔300cm~400 cm宽度,将秸秆集中疏理到50cm左右宽幅中,使田间呈300cm~400 cm露地带、50cm秸秆带相间式的分布;
[0007] (2)稻麦秸秆深耕还田:用深耕犁在秸秆带进行深翻,耕翻深度≥30cm;将稻秸秆或麦秸秆进行耕翻深埋;
[0008] (3)浅耕土壤并整平:对土壤进行浅层耕耙,耕耙深度在8-12cm,通过浅旋或是浅耙耕作措施整平土壤;
[0009] (4)稻麦播栽:将麦或稻播种或栽植在300cm~400 cm宽的无秸秆区,麦或稻播种或栽植后,田间呈300cm~400 cm麦或稻种植带、50cm空幅带相间式的分布;在不防碍田间植保或施肥机械行走的情况下,在50cm宽的秸秆集中耕埋带的两边也可播或栽1行麦或稻,但空幅带不低于35cm;
[0010] (5)田间管理:稻或麦生长过程中,空幅带用于田间植保、施肥管理走道,便于机械化管理;在水稻断水搁田期,在空幅带理出宽20cm、深10cm~15 cm的稻田排水沟,便于田间快速排水晒田和水稻成熟期的排水防湿。
[0011] 本发明的优点:一是稻麦秸秆集中耕埋还田,有利于控制秸秆所带的病菌和虫卵在田间传播与为害;二是稻麦种植在没有深耕过、且无秸秆还田的地块,使得稻麦根层土壤具有较高的肥力,有利于壮蘖早发促高产;三是秸秆集中耕埋还田能够显著降低机械能耗,秸秆深耕带逐年合理轮换,能够加深土壤耕作层,提高土壤肥力;四是能够实现秸秆疏理与集中耕埋、播(栽)、田间植保与施肥等管理环节的机械化作业,特别预留空幅带用作机械作业走道,更利于农田规模化经营后稻麦的全程机械化生产。
[001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