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80058310.2

文献号 : CN10476978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中岛隆人小林浩永野雅生斋藤雅幸

申请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摘要 :

在第一嵌合位置和第二嵌合位置处,两个端子壳体(5、8)嵌合在一起。阳端子壳体(8)上设置有臂部(80)和支架部(81)。阴端子壳体(5)上设置有:第一接合突起(50),在第一嵌合位置处,该第一接合突起与臂部的槽部(82)产生接合;第二接合突起(51),在第二嵌合位置处,该第二接合突起与臂部的槽部产生接合;嵌合突起(52),在第二嵌合位置处,该嵌合突起嵌合到支架部的孔部(81a)中;以及引导部(53),该引导部(53)将支架部引导到嵌合突起。

权利要求 :

1.一种连接器,包括:

阴端子壳体,该阴端子壳体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个端子容纳室,具有接触部的阴端子分别地插入并且容纳在所述多个端子容纳室中;以及阳端子壳体,该阳端子壳体保持与所述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以连接到所述阴端子的多个阳端子,并且将所述阳端子连接到外部导体的汇流条插入成型在该阳端子壳体中,所述阴端子壳体和所述阳端子壳体嵌合到一起,以使所述阴端子与所述阳端子电连接,其中所述阴端子壳体与所述阳端子壳体在第一嵌合位置和第二嵌合位置处嵌合到一起,所述第一嵌合位置是所述阴端子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室中、以使所述接触部面对所述阳端子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嵌合位置设定成位于所述阳端子与所述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的位置之前,所述第二嵌合位置设定为所述阳端子与所述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的所述位置,所述阳端子壳体中设置有:树脂臂部,该树脂臂部在所述树脂臂部嵌合在所述阴端子壳体上的嵌合方向上延伸;以及金属支架部,该金属支架部被设置成接续到所述汇流条,从而在所述嵌合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阴端子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合突起,在所述第一嵌合位置处,该第一接合突起与形成在所述臂部上的槽部产生接合;第二接合突起,在所述第二嵌合位置处,该第二接合突起与所述臂部的所述槽部产生接合;嵌合突起,在所述第二嵌合位置处,该嵌合突起嵌合于形成在所述支架部中的孔部中;以及引导部,该引导部将所述支架部引导到所述嵌合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圆形孔部形成在所述支架部中,

所述阴端子壳体上的所述嵌合突起的截面的直径设定成大致等于所述孔部的开口直径,并且所述嵌合突起从所述阴端子壳体突出,从而成为突出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引导部包括一对钩状肋,该一对钩状肋被设置成沿着所述嵌合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在所述支架部保持在所述肋之间的状态下引导所述支架部。

说明书 :

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阴端子壳体和阳端子壳体分离地形成的连接器,阴端子壳体中形成有单独地容纳多个阴端子的多个端子容纳室,阳端子壳体中形成有保持连接到多个阴端子的多个阳端子的多个端子容纳室(参考专利文献1)。
[0003] 在这些连接器中,阴端子和阳端子以两个阶段连接:将阴端子插入到端子容纳室中从而与端子容纳室相连的阶段(第一阶段)和使阳端子与插入到端子容纳室中的阴端子的接触部件产生滑动接触的阶段(第二阶段)。然后,当这发生时,在执行第一连接的第一嵌合位置(临时嵌合状态)处和执行第二连接的第二嵌合位置(适当嵌合状态)处,使得阳端子壳体和阴端子壳体嵌合到一起。通过采用这种连接器结构,将施加以使阴连接器与阳连接器连接到一起的载荷划分成实现临时嵌合状态的载荷和实现适当嵌合状态的载荷,从而使得能够减小以上述方式的连接端子所需的最大载荷。
[0004] 引用列表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JP-A-2012-59565

发明内容

[0007] 技术问题
[0008] 另一方面,依据阴端子壳体和阳端子壳体的制造公差,可能存在 在嵌合部中产生颤动或者松动的情况。即,当阴端子壳体与阳端子壳体分离地形成时,需要设置防振(防止松动)工具,用于处理当将两个壳体嵌合到一起时将要产生的震动。然后,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的连接器构造:松动防止肋和松动防止肋进入的松动防止槽形成在壳体的罩部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该松动防止肋与松动防止槽嵌合到一起从而限制在与松动防止槽的槽壁面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松动。然而,在这种连接器构造中,没有考虑防止在与松动防止槽的槽壁面平行的方向上的松动。另外,松动防止肋成形为易于在与松动防止槽的槽壁面成直角的方向上变形。以这种方式,认为(assume)不能够依据壳体的制造公差的程度来获得充分的防振性能。
[0009] 已经鉴于这些情况而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当将端子壳体嵌合到一起时以及将端子壳体嵌合到一起之后的耐振性的提高,同时减小当连接阴连接器与阳连接器时的最大载荷。
[0010] 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 将利用以下构造来实现发明的目的。
[0012] (1)一种连接器,包括:
[0013] 阴端子壳体,该阴端子壳体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个端子容纳室,具有接触部的阴端子分别地插入并且容纳在所述多个端子容纳室中;以及
[0014] 阳端子壳体,该阳端子壳体保持与所述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以连接到所述阴端子的多个阳端子,并且将所述阳端子连接到外部导体的汇流条插入成型在该阳端子壳体中,[0015] 所述阴端子壳体和所述阳端子壳体嵌合到一起,以使所述阴端子与所述阳端子电连接,其中
[0016] 所述阴端子壳体与所述阳端壳体在第一嵌合位置和第二嵌合位置处嵌合到一起,[0017] 所述第一嵌合位置是所述阴端子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室中、以使 所述接触部面对所述阳端子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嵌合位置设定成位于所述阳端子与所述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的位置之前,
[0018] 所述第二嵌合位置设定为所述阳端子与所述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的所述位置,[0019] 所述阳端子壳体上设置有:树脂臂部,该树脂臂部在所述树脂臂部嵌合在所述阴端子壳体上的嵌合方向上延伸;以及金属支架部,该金属支架部被设置成接续到所述汇流条,从而在所述嵌合方向上延伸,并且
[0020] 所述阴端子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合突起,在所述第一嵌合位置处,该第一接合突起与形成在所述臂部上的槽部产生接合;第二接合突起,在所述第二嵌合位置处,该第二接合突起与所述臂部的所述槽部产生接合;嵌合突起,在所述第二嵌合位置处,该嵌合突起嵌合于形成在所述支架部中的孔部中;以及引导部,该引导部将所述支架部引导到所述嵌合突起。
[0021] 根据如以上(1)所述的构造的连接器,将施加以使阴端子与阳端子连接到一起的载荷分成将阴端子壳体与阳端子壳体定位在第一嵌合位置处的载荷以及将阴端子壳体与阳端子壳体定位在第二嵌合位置处的载荷,从而使得以上述方式减小了连接端子所需的最大载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阳端子壳体的臂部锁定在阴端子壳体的第一接合突起处,所以能够将这些壳体定位在第一嵌合位置处。由于阳端子壳体的臂部锁定在阴端子壳体的第二接合突起处,并且阳端子壳体的支架部锁定在阴端子壳体的嵌合突起处,所以能够将这些壳体定位在第二嵌合位置处。当这发生时,能够将支架部引导到引导部中的嵌合突起,从而能够限制阴端子壳体与阳端子壳体之间的松动(能够提高耐振性)。在阴端子壳体与阳端子壳体定位在第二嵌合位置之后,第二接合突起与臂部的接合以及嵌合突起在支架部中的嵌合能够提高两个壳体的耐振性,从而能够将这些壳体保持在第二嵌合位置处。
[0022] (2)根据如以上(1)所述的构造的连接器,其中
[0023] 圆形孔壁形成在所述支架部中,
[0024] 将所述阴端子壳体上的所述嵌合突起的截面的直径设定成大致等于所述孔部的开口直径,并且所述嵌合突起从所述阴端子壳体突出,从而成为突出曲面。
[0025] (3)根据如(1)或(2)所述的构造的连接器,其中
[0026] 所述引导部包括一对钩状肋,该一对钩状肋被设置成沿着所述嵌合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
[0027] 在所述支架部保持在所述肋之间的状态下引导所述支架部。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示出在阳端子壳体与阴端子壳体分离的状态(嵌合之前的状态)下的根据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总体构造的透视图。
[0029]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汇流条的构造的透视图。
[0030] 图3(a)至(c)是示出将阴端子壳体与阳端子壳体定位在第一嵌合位置的状态(第一嵌合状态)的视图,其中,图3(a)是透视图,图3(b)是侧视图,并且图3(c)是沿着由图3(b)中的箭头A3所示的线截取并且从由箭头A3所示的方向观看的水平截面图。
[0031] 图4(a)至(c)是示出将阴端子壳体与阳端子壳体定位在第二嵌合位置的状态(第二嵌合状态)的视图,其中,图4(a)是透视图,图4(b)是侧视图,并且图4(c)是沿着由图4(b)中的箭头A4所示的线截取并且从由箭头A4所示的方向观看的水平截面图。
[0032] 参考标记列表
[0033] 1:连接器
[0034] 3:阴端子
[0035] 4:端子容纳室
[0036] 5:阴端子壳体
[0037] 6:汇流条
[0038] 7:阳端子
[0039] 8:阳端子壳体
[0040] 50:第一接合突起
[0041] 51:第二接合突起
[0042] 52:嵌合突起
[0043] 53:引导部
[0044] 80:臂部
[0045] 81:支架部
[0046] 81a:孔部
[0047] 82:槽部(锁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文中,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发明的连接器。图1是示出在阳端子壳体与阴端子壳体分离的状态(嵌合之前的状态)下的根据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总体构造。在以下描述中,将图1所示的以直角相交的三个轴的方向称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在这种情况下,Z方向对应于阴端子壳体与阳端子壳体的嵌合方向(组装方向),X方向对应于与嵌合方向成直角相交的方向(例如,水平方向),并且Y方向对应于与这些方向成直角相交的方向(例如,竖直方向)。
[0049] 如图1所示,连接器1包括:阴端子壳体5,在该阴端子壳体5中形成多个端子容纳室4,具有接触部(未示出)的阴端子3单独地插入并且容纳到该多个端子容纳室4中;以及阴端子壳体8,该阴端子壳体8保持多个阳端子7,该多个阳端子7与该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以连接到阴端子3,并且将阳端子7连接到外部导体(作为实例,接地导体)的汇流条6在该阴端子壳体8中插入成型。然后,在连接器1中,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嵌合到一起,从而使阴端子3与阳端子7电连接到一起。
[0050] 阴端子3均形成为包括:接触端子部3b,在该接触端子部3b中包含能够弹性变形的接触部,并且该接触端子部3b形成为筒状;压接 端子部3c,电线2紧固在该压接端子部3c中;以及环状部件(作为实例,环状密封圈)2a,该环状部件2a安装在电线2的端部的外周周围。阴端子壳体5的端子容纳室4均形成为包括:矩形筒状容纳室(下文中,称为矩形筒状部),阴端子3的接触端子部3b容纳在该容纳室中;以及筒状容纳室(下文中,称为筒状部)4b,阴端子3的压接端子部3c和电线2的环状密封圈2a容纳在该筒状容纳室中。矩形管状部定位成比筒状部4b更靠近阴端子壳体8。虽然假设材料具有弹性、对阴端子壳体5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制,但是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阴端子壳体5由树脂制成作为实例。
[0051]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能够弹性变形的接触端子部3b的一侧面中的锁定孔(未示出)与由弹性部件形成在端子容纳室4的内壁上的矛杆(未示出)产生接合,从而能够防止阴端子3从端子容纳室4(直接地描述,阴端子壳体5)错位。例如,矛杆形成在端子容纳室4的矩形管状部的预定侧(作为实例,在Y方向上的下侧)的内壁上。在这种情况下,矛杆能够由与阴端子壳体5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能够通过将矛杆形成为从容纳阴端子3的压接端子部3c和电线2的环状密封圈2a的端子容纳室4的筒状部4b延伸到容纳阴端子3的接触端子部3b的矩形筒状部而使矛杆一体地形成为悬臂构造。对每个端子容纳室4设置一个矛杆,并且因此,对于阴端子壳体5,应该形成与阴端子3的数量相同数量的矛杆。
[0052]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矛杆由阴端子3按压,从而在矛杆与插入到端子容纳室4中的阴端子3中的锁定孔产生接合之前(下文中,将该状态称为半插入状态)弹性地偏转以变形,并且在矛杆与插入到端子容纳室4中的阴端子3中的锁定孔产生接合之后(下文中,将该状态称为适当插入状态),该矛杆弹性地偏转以变形为其初始位置。具体地,在半插入状态下,矛杆弹性偏转以变形从而从端子容纳室4的矩形筒状部退出(作为实例,在Y方向上向下)。然后,在适当插入状态下,在锁定孔形成在阴端子3中的位置处,矛杆弹性偏转以变形到其初始 位置,从而进入端子容纳室4的矩形筒状部(作为实例,在Y方向上向上),从而使矛杆与阴端子3中的锁定孔产生接合。在适当插入状态下,阴端子3与矛杆锁定在一起,从而防止阴端子3从端子容纳室4错位。
[0053] 汇流条6插入成型在阳端子壳体8中。在该实施例中,阳端子7设置在汇流条6上以从汇流条6突出,从而插入到阴端子3内以与之连接。图2是示出汇流条6的构造的透视图。如图2所示,阳端子7与汇流条6一体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阳端子7由与汇流条6的材料相同的导电材料制成。阳端子7的末端形成为进入阴端子壳体5的端子容纳室4的矩形筒状部,以与阴端子3的接触部滑动连接。例如,汇流条6能够通过冲压或者弯曲金属导电平板而制成。当如上所述对金属导电平板加工以制造汇流条6时,阳端子7能够与汇流条主体部6a一起形成。然后,将在稍后描述的树脂臂部80、树脂连接部83和树脂覆盖部84(参考图1)与汇流条6一体地插入成型,从而制成阳端子壳体8,汇流条6、臂部80、连接部83与覆盖部84一体化到该阳端子壳体8。
[0054] 在图2所示的构造中,阳端子7从板状汇流条主体部6a的Y方向上的两端部突出,该汇流条主体部6a沿着X方向延伸并且然后朝着与阴端子3的连接方向(图1中的箭头A11所示的方向)延伸成板状形状。另外,连接部6b、6c和将在稍后描述的支架部81连续地设置在汇流条主体部6a上,阳端子7经由该连接部6b、6c连接到外部导体(作为实例,接地导体)。在这种情况下,汇流条主体部6a由覆盖部84覆盖,并且与臂部80和连接部83一体化。阳端子7、连接部6b、6c和支架部81从如上所述构造的覆盖部84突出,从而露出到阳端子壳体的外部(参考图1)。图2示出总共八个阳端子7以大致相等的间隔设置、并且四个阳端子7设置成从汇流条主体部6a的Y方向上的各端部延伸的构造作为实例。当然,阳端子7应该与插入到端子容纳室4中的阴端子3的数量对应地形成,并且能够任意地设定阳端子7的数 量。另外,环状密封部件(例如,防水密封圈等)安装在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之间,从而防止水进入阴端子3与阳端子7之间的连接部,这赋予了连接器1以防水构造。
[0055] 如之前所述,连接器1构造成使得:当将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嵌合在一起时,阴端子7与阴端子3的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以连接。当这发生时,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被构造成在第一嵌合位置和第二嵌合位置处(即,以两个阶段)嵌合到一起。第一嵌合位置是阴端子3插入到端子容纳室4中、并且接触部面对阳端子7的位置,并且将第一嵌合位置设定在阳端子7与阴端子3的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的位置之前。将第二嵌合位置设定到阴端子7与阴端子3的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的位置。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停在第一嵌合位置的状态称为第一嵌合状态,并且将阴端子壳体5和阳端子壳体8停在第二嵌合位置的状态称为第二嵌合状态。在第一嵌合状态和第二嵌合状态下,阴端子3的中的锁定孔与矛杆接合,并且两种嵌合状态中的任意一种嵌合状态对应于适当嵌合状态。以这种方式,连接器1被构造成使得:当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从第一嵌合状态转为第二嵌合状态(从第一嵌合位置移动到第二嵌合位置)时,阳端子7与阴端子3的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这将施加以使阴端子3与阳端子7连接到一起的载荷分成实现第一嵌合状态的载荷和实现第二嵌合状态的载荷,从而减小了用于以上述方式连接端子所需的最大负载。
[0056] 在该实施例中,臂部80和支架部81设置在阳端子壳体8上。臂部80由树脂制成,并且在嵌合到阴端子壳体5的嵌合方向(由图1中的箭头A11所示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支架部81由金属制成,并且与汇流条6连续地设置,在嵌合方向上延伸。
[0057] 臂部80从阳端子壳体8的X方向上的两侧部朝着阴端子壳体5的外周面(特别地,矩形筒状部的外壳部4c的与X方向有关的外侧面 4d)延伸成板状形状。臂部80具有槽部(下文中,称为锁定槽)82,该槽部82形成为沿着阳端子壳体8与阴端子壳体5的嵌合方向(Z方向)延伸。在该实施例中,两个臂部80设置成从阳端子壳体8的X方向上的各侧部延伸,并从而,总共四个臂部80设置成朝着外壳部4c的外侧面4d延伸。即,一组两个臂部80(图1中的80a、80b以及80c、80d)设置在阳端子壳体8的X方向上的各侧部上,以在阳端子壳体8的X方向上的两端部处构成一对这样的组。根据该构造,臂部80在嵌合到阴端子壳体5的嵌合方向(由图1中的箭头A11所示的方向)上从阳端子壳体8的X方向上的两侧延伸,从而将阴端子壳体5的外壳部4c保持在臂部80之间。另外,在阳端子壳体8的X方向上的各侧部上,该一组两个臂部布置成对阳端子壳体8的Y方向上的每端都放置一个臂部。然后,这些臂部80经由在阳端子壳体8的两侧部处的两个连接部83而连接到一起。即,在阳端子壳体8的两侧部上,设置在Y方向上的一端处的两个臂部80(例如,80a、80c)经由一个连接部83而连接到一起。相似地,设置在Y方向上的另一端处的两个臂部80(例如,80b、80d)经由另一个连接部83而连接到一起。两个连接部83均沿着X方向延伸,从而在两个臂部80之间(80a与80c之间以及80b与80d之间)伸展。两个连接部83均与在其两端处的臂部80(80a和80c、以及80b和80d)一体化。
[0058] 支架部81从汇流条6的X方向上的一侧部朝着阴端子壳体5的外周面(具体地,从汇流条主体部6a朝着外壳部4c的X方向上的外侧面4d)延伸成板状形状。即,支架部81与汇流条6连续地设置,从而与其一体化。根据该构造,当支架部81由将在稍后描述的阴端子壳体5上的嵌合突起52锁定时,汇流条6同时相对于阴端子壳体5定位并且固定。结果,例如,当将设置在汇流条6上的阳端子7插入到阴端子3中时,能够限制端子之间产生微小的滑动,从而使得能够限制阳端子7与阴端子3经受微小滑动的磨损。
[0059] 在该实施例中,单个支架部81从汇流条6的X方向上的一侧部朝 着外壳部4c的外侧面4d延伸。当这发生时,支架部81设置在汇流条6的X方向上的一侧部上,使得支架部81定位于在阳端子壳体8的X方向上的一侧部处设置在Y方向上的两端处的一组两个臂部80(图1所示的80a、80b)之间。支架部81的对接部(图3(c)和4(c)所示的延伸末端81b)形成为向外倾斜,从而在嵌合方向(由图1中的箭头A11所示的方向)上成为锥状,使得当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开始嵌合到一起并且然后从第一嵌合状态转为第二嵌合状态(从第一嵌合位置到第二嵌合位置)时,当该对接部与嵌合突起52对接时,该对接部能够容易地骑在阴端子壳体5上的嵌合突起52上。在这种情况下,支架部81的延伸末端81b倾斜,从而沿着嵌合突起52的梯度。将支架部81的延伸尺寸设定成使得延伸末端81b定位成在嵌合方向(由图1中的箭头A11所示的方向)上比臂部80更加突出。孔部81a靠近延伸末端81b地形成在支架部81中,从而在X方向上贯穿支架部81。图2示出了孔部81a是圆形的构造作为实例。孔部81a是这样的孔:当阴端子壳体5和阳端子壳体8处于第二嵌合位置时,将在稍后描述的阴端子壳体5的嵌合突起52嵌合在该孔中,并且可以根据嵌合突起52的构造而设定该孔部81a的构造(尺寸和形状)。
[0060] 与此相反,在第一嵌合位置处与形成在臂部80中的锁定槽82产生接合的第一接合突起50、在第二接合突起51处与臂部80中的锁定槽82产生接合的第二接合突起51、在第二接合位置处嵌合于形成在支架部81中的孔部81a中的嵌合突起52、以及将支架部81引导到嵌合突起52的引导部53设置在阴端子壳体5上。
[0061] 第一接合突起50以与臂部80的锁定槽82相相应的方式设置成从外壳部4c的外侧面4d突出。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接合突起设置在外壳部4c的X方向上的各个外侧面4d上,从而从该外侧面4d突出,并且因此,总共四个第一接合突起50设置成从外侧面4d突出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即,一组两个第一接合突起50(作为实例,图1中所示的50a、50b)设置在阴端子壳体5的X方向上的每个侧部上,以在 阴端子壳体5的X方向上的各个侧部上构成一对这样的组。另外,在阴端子壳体5的X方向上的各个侧部上,该一组两个第一接合突起50布置成对外壳部4c的Y方向上的每端都放置一个第一接合突起。在第一接合突起50中,对接部朝着外侧面4d倾斜地形成,从而在嵌合方向(由图1中的箭头A12所示的方向)上成为锥状,使得当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开始嵌合到一起时,当臂部80与对接部对接时,对接部使得臂部80能够容易地骑在对接部上。
[0062] 第二接合突起51以与臂部80的锁定槽82相相应的方式设置成从外壳部4c的外侧面4d突出。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接合突起设置在外壳部4c的X方向上的各个外侧面4d上,从而从该外侧面4d突出,并且因此,总共四个第二接合突起51设置在外壳部4c上,从而从外壳部4c突出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即,一组两个第二接合突起51(作为实例,图1中所示的51a、51b)设置在阴端子壳体5的X方向上的各个侧部上,以在阴端子壳体5的X方向上的两个侧部处构成一对这样的组。另外,在阴端子壳体5的X方向上的各个侧部上,该一组两个第二接合突起51布置成对于外壳部4c的Y方向上的每端都放置一个第二接合突起。在第二接合突起51中,对接部朝着外侧面4d倾斜地形成,从而在嵌合方向(由图1中的箭头A12所示的方向)上成为锥状,使得当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开始嵌合到一起、并且然后从第一嵌合状态转为第二嵌合状态(从第一嵌合位置移动到第二嵌合位置)时,当臂部80与对接部抵接时,对接部使得臂部80能够容易地骑在对接部上。
[0063] 第一接合突起50和第二接合突起51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并且两者都定位在外侧面4d的关于外侧面4d的Z方向面对阳端子壳体8的一侧上。具体地,第一接合部50定位成位于相对于嵌合到阳端子壳体8的嵌合方向(由图1中的箭头A12所示的方向)上的近侧(与第一嵌合位置相对应)上,并且第二接合突起51定位成位于相对于相同嵌合方向的远侧(与第二嵌合位置相对应)上。即,如此设置的第 一接合部50和第二接合部51之间的空间与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从第一嵌合位置移动到第二嵌合部越过的距离相对应。换句话说,当阴端子壳体5和阳端子壳体8从第一嵌合位置移动到第二嵌合位置时,第一接合突起50和第二接合突起51应该分别地设置在外壳部4c的Y方向上的两端处,并且与嵌合方向(Z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距离相相应的空间沿着外侧面4d的Z方向限定在其间。
[0064] 嵌合突起52设置成从外壳部4c的外侧面4d突出,从而与支架部81中的孔部81a相对应。在该实施例中,使嵌合突起52从外壳部4c的X方向上的一个外侧面4d突出成突出曲面(作为实例,突出球面)。当这发生时,嵌合突起52设置在X方向上的一个外侧面4d上,从而定位在一组第一接合突起50(图1中所示的50a、50b)之间以及一组第二接合突起51(图1所示的51a、51b)之间的大致中间部处,该两组接合突起在外壳部4c的X方向上的一侧上设置在Y方向上的两端处,并且设置在与第一接合突起50和第二接合突起51关于Z方向设置的端部相反的端部处。另外,嵌合突起52设置在X方向上的一个外侧面4d上,从而关于将在稍后描述的设置在外壳部4c的X方向上的一侧上的引导部53的肋53a、53b定位在Y方向和Z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
[0065] 嵌合突起52是在第二嵌合位置处嵌合在支架81中的孔部81a中的突起,并且因此,应该根据孔部81a的构造而设定该嵌合突起的构造(大小、形状等)。作为实例,在该实施例中,将阴端子壳体5上(具体地,外侧面4d上)的嵌合突起52的圆形截面的直径设定成大致等于孔部81a的开口直径,使得嵌合突起52能够从阴端子壳体5的外侧面4d突出成突出曲面(作为实例,突出球面)。当阴端子壳体5和阳端子壳体8从第一嵌合部移动到第二嵌合部时,这使得嵌合突起52能够以嵌合突起52紧密地装接到孔部81a的开口边缘的状态嵌合在孔部81a中。然后,在嵌合突起52以这种方式嵌合在孔部81a中之后,能够限制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之间的任何松动,即,能够提高 连接器1的耐振性,从而使得能够保持嵌合状态。
即,嵌合突起52和孔部81a能够赋予连接器1以滑动锁定(通过锁定)构造。支架部81由金属制成,并且因此与其由树脂制成的情况相比较刚性高,从而使得能够提高关于除了外侧面
4d上的所有方向(例如,Y方向和Z方向)上之外的关于外侧面4d的垂直方向(X方向)上的松动限制(提高耐振性)效果。
[0066] 引导部53包括一对钩状肋53a、53b,该一对钩状肋设置成沿着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的嵌合方向(Z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在将支架部81保持在肋53a、53b之间的同时引导该支架部81。换句话说,引导部53由钩状肋53a、53b和限定在肋53a、53b之间的空间(下文中,称为引导槽)53c组成,在外壳部4c的外侧面4d上,该钩状肋53a、53b安置成在其间限定有预定空间地互相面对。在该实施例中,肋53a、53b设置在外壳部4c的X方向上的一个外侧面4d(即,设置了嵌合突起52的外侧面4d)上。当这发生时,肋53a、53b在互相分开地隔开大致等于支架81的Y方向上的宽度的距离的同时从一个外侧面4d突出,并且其后在关于Y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弯曲,从而使肋53a、53b之间的距离变窄。肋53a、53b从外侧面4d突出到大致等于支架81的在X方向上的厚度的高度。该构造能够限定使支架81能够容纳在肋53a、53b之间的空间,并且如此限定的空间构成引导槽53c。
[0067] 即,支架部81沿着肋53a、53b移动,从而在支架部81进入引导槽53c之后,将支架部81引导到阴端子壳体5的嵌合突起52。当这发生时,由于支架部81在被保持在肋53a、53b之间的同时由引导部53所引导,所以当阴端子壳体5和阳端子壳体8从第一嵌合位置移动到第二嵌合位置时,限制了这些壳体5、8在Y方向上的松动。另外,应该将肋53a、53b关于Z方向(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的嵌合方向)应当设定成这样的尺寸:使得在第一嵌合状态下,支架部81的位于靠近延伸末端81b的部分能够容纳在引导槽53c中,并且在第二嵌合状态下,支架部81的包括位于靠近延伸末端81b的大约一半能够容纳 在引导槽53c中。
[0068] 此处,将描述通过将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嵌合到一起而将它们组装在一起的过程的实例。以两个阶段来执行端子壳体的组装:即,将阳端子壳体8嵌合在阴端子壳体5上以实现第一嵌合状态、使得阴端子3插入到相应的端子容纳室4中以实现适当插入状态(即,阴端子3能够连接到阳端子7的状态)的阶段;以及使阳端子7与阴端子3的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以实现阳端子7与阴端子3电连接到一起的第二嵌合状态的另一个阶段。图3(a)至(c)示出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定位在第一嵌合位置(第一嵌合状态)的状态。图3(a)是透视图,图3(b)是侧视图,并且图3(c)是沿着由图3(b)中的箭头A3所示的线截取并且从由箭头A3所示的方向观看的水平截面图。另外,图4(a)至(c)示出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定位在第二嵌合位置的状态(第二嵌合状态)。图4(a)是透视图,图4(b)是侧视图,并且图4(c)是沿着由图4(b)中的箭头A4所示的线截取并且从由箭头A4所示的方向观看的水平截面图。注意,在图3(a)、3(c)和4(a)、(c)中省略了阴端子3并且没有示出阴端子3。
[0069] 在实现第一嵌合状态中,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相对于彼此定位,使得第一接合突起50与臂部80成直角。然后,臂部80的延伸末端与第一接合突起50产生抵接。当在该状态下施加预定的推力(作用在由图1中的箭头A11所示的方向上的力)时,臂部80弹性偏转以变形,从而逆着施加的推力关于X方向横向向外扩张,并且最终骑在第一接合突起50上。然后,当臂部80完全骑在第一接合突起50上时,臂部80弹性偏转以向内变形,从而从横向扩张情况恢复到其初始位置。结果,第一接合突起50进入臂部80中的锁定槽82以与锁定槽82产生接合,从而将臂部80锁定在适当位置。换句话说,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定位在第一嵌合位置。然后,阴端子3插入到相应的端子容纳室4中,并且阴端子3中的接合孔由矛杆锁定,从而防止阴端 子3从端子容纳室4错位。这使阴端子壳体5和阳端子壳体6进入第一嵌合状态(图3(a)至(c)所示的状态)。当以这种方式实现第一嵌合状态时,为了解除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的嵌合,使臂部80弯曲从而接触锁定槽82与第一接合突起50的锁定。从而,仅需要使臂部80弯曲的接触力。
[0070] 当在臂部80的延伸末端维持与第一接合突起50抵接的情况下施加推力时,支架部81在沿着引导部53的肋53a、53b被引导的同时进入引导槽53c。然后,当第一接合突起50锁定臂部80、并且阴端子壳体5和阳端子壳体8定位在第一嵌合位置时,支架部81的位于靠近其延伸末端81b的部分容纳在引导槽53c中。即,在第一嵌合位置,支架部81处于延伸末端
81b与阴端子壳体5的嵌合突起52接触的状态(图3(c)所示的状态)。
[0071] 在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从上述第一嵌合状态转为第二嵌合状态时,将推力施加在处于第一嵌合状态的阳端子壳体8上,并且臂部80的延伸末端与第二接合突起51产生抵接。当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施加推力时,臂部80弹性偏转以变形,从而逆着推力关于X方向横向向外扩张,并且然后臂部80骑在第二接合突起51上。然后,当臂部80完全骑在第二接合突起51上时,臂部80弹性偏转以向内变形,从而从横向扩张情况恢复到其初始位置。结果,第二接合突起51进入臂部80中的锁定槽82以与锁定槽82产生接合,从而将臂部80锁定在适当位置。即,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定位在第二嵌合位置中。这使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进入第二嵌合状态(图4(a)至(c)所示的状态)。在上述第二嵌合状态下,第一接合突起50还保持与臂部80中的锁定槽82接合。然后,在第二嵌合状态下,阳端子7能够与阴端子3的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从而将阳端子7电连接到阴端子3。一旦实现了第二嵌合状态,为了解除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的嵌合,使臂部80歪曲,从而解除锁定槽82与第二接合突起51的锁定。从而,仅需要使臂部80歪曲的解除力。
[0072] 另一方面,当将推力施加在处于第一嵌合状态的阳端子壳体8上时,使得支架部81在沿着引导部53的肋53a、53b被引导的同时进一步移动到引导槽53c中,并且支架部与嵌合突起52进行抵接。当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施加推力时,支架部81弹性偏转以变形,从而逆着推力关于X方向横向向外扩张,并且然后骑在要与肋53a、53b产生抵接的嵌合突起52上。然后,支架部81在嵌合突起52和肋53a、53b上滑动,并且继续移动到锁定槽53c中直到整个孔部81a定位在嵌合突起52上为止。当整个孔部81a以上述方式定位在嵌合突起52上时,支架部
81弹性偏转以向内变形,从而沿着嵌合突起52的突出面(突出曲面)从横向扩张情况恢复到其初始位置,从而使得嵌合突起52能够嵌合在孔部81a中。结果,支架部81由嵌合突起52锁定,使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进入第二嵌合位置,即,第二嵌合状态(图4(a)至(c)所示的状态)。
[0073] 与阴端子3和阳端子7的电连接同步地产生第二接合突起51与锁定槽82产生接合以锁定臂部80的状态以及嵌合突起52嵌合在孔部81a中以锁定支架部81的状态,即第二嵌合状态。然后,利用第二嵌合状态维持阴端子3与阳端子7的电连接。当切断阴端子3与阳端子7之间的电连接时,应当以相反的方式顺序执行目前为止描述的组装过程的一系列步骤。
[0074] 从而,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器1,能够减小当将阴端子3与阳端子7连接到一起时的最大载荷(载荷),并且能够提高当将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嵌合到一起时以及将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嵌合到一起之后的连接器1的耐振性。
[0075] 此处,将利用下面的[1]至[3]中的条目简要地概括根据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的特征。
[0076] [1]一种连接器1,包括:
[0077] 阴端子壳体5,多个端子容纳室4形成在该阴端子壳体5中,具有接触部的阴端子3分别地插入到并且容纳在该端子容纳室4中;以及
[0078] 阳端子壳体8,该阳端子壳体8保持与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以连接到阴端子3的多个阳端子7,并且将阳端子7连接到外部导体的汇流条6在该阳端子壳体8中插入成型,[0079] 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嵌合到一起,以使阴端子3与阳端子7电连接,其中[0080] 在第一嵌合位置和第二嵌合位置处,阴端子壳体5与阳端子壳体8嵌合到一起,[0081] 第一嵌合位置是阴端子3插入到端子容纳室4中以使接触部面对阳端子7的位置,将该第一嵌合位置设置成位于阳端子7与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的位置之前,[0082] 第二嵌合位置,将第二嵌合位置设定成阳端子7与接触部产生滑动接触的位置,[0083] 阳端子壳体8上设置有:树脂臂部80,该树脂臂部80在阳端子壳体8嵌合在阴端子壳体5上的嵌合方向上延伸;以及金属支架部81,该金属支架部81设置成接续到汇流条6,从而在嵌合方向上延伸,并且
[0084] 阴端子壳体5上设置有:第一接合突起50,在第一嵌合位置处,该第一接合突起50与形成在臂部80上的锁定槽(槽部)82产生接合;第二接合突起51,在第二嵌合位置处,该第二接合突起51与臂部80的锁定槽(槽部)82产生接合;嵌合突起52,在第二嵌合位置处,嵌合突起52嵌合于形成在支架部81中的孔部81a中;以及引导部53,该引导部53将支架部81引导到嵌合突起52。
[0085] [2]根据如以上[1]所述的构造的连接器1,其中
[0086] 圆形孔部81a形成在支架部81中,
[0087] 将阴端子壳体5上的嵌合突起52的截面的直径设定成大致等于孔 部81a的开口直径,并且嵌合突起52从阴端子壳体5突出,从而成为突出球面(突出曲面)。
[0088] [3]根据如[1]或[2]所述的构造的连接器1,其中,
[0089] 引导部53包括设置成沿着嵌合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一对钩状肋53a、53b,并且[0090] 在支架部81保持在肋53a、53b之间的状态下引导支架部81。
[0091]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并且因此,能够根据需要而修改、改进等。另外,假设能够基于其实现本发明,则在实施例中描述的组成元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位置等是任意的,并且不限于实施例中描述的组成元件。
[0092] 本申请基于2012年11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245475),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0093] 工业实用性
[0094]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能够减小当将阴端子与阳端子连接到一起时的最大载荷(载荷),并且能够提高当将阴端子与阳端子嵌合到一起时以及将阴端子与阳端子嵌合到一起之后的连接器的耐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