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125809.1

文献号 : CN10477032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余智杰章海鑫陶志英李志元王瑞君熊筱娟庹云

申请人 : 江西明月山石蛙养殖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蝌蚪培育池与环境条件、蝌蚪苗的放养、养殖方法和促进变态方法;通过优化适于蝌蚪养殖阶段的光照强度、适于蝌蚪变态阶段的光照强度和控制变态速度的光照强度,根据蝌蚪所处的生长阶段和变态阶段,优化特色营养,优化生石灰水与微流水相结合的水质调控方法,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优化光照、水温、营养等条件,以缩短蝌蚪生长期;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也优化相应的光照、水温、营养等条件,以延长蝌蚪生长期,不仅促进了蝌蚪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而且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蝌蚪的存活率和变态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包括:蝌蚪培育池与环境条件、蝌蚪苗的放养、养殖方法和促进变态方法;

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5-7m2,池深60-80cm,四边形,进水口、排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对角位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底部一角,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顶部一角,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水位调节装置;

所述环境条件为:所述蝌蚪培育池建在室外,上方建遮阳棚,根据养殖阶段调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保持7800-8200lux,水位平均深度保持在30-50cm,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4mg/L,pH值在6.5-8.0之间,水温保持在22-24℃;

所述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80-90尾/m2,放养的蝌蚪在孵化框中培育10天以上,蝌蚪长度为2.31-2.39cm;

所述养殖方法包括:

(1)水质环境: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30-50cm, pH值在6.5-8.0之间,水温保持在

22-24℃;

(2)光照: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照强度7800-8200lux;

(3)日常操作:蝌蚪养殖期间勤检查,防止洪水、泥浆水入池,发现死亡蝌蚪及时捞出,定时测量水温、气温,观察水质和蝌蚪生长发育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为: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逐渐降低水位,保持所述蝌蚪培育池有1/3-1/2的陆地,降低光照强度至2000-6000lux,保持微流水,池中陆地部分保持湿润;

所述养殖方法还包括特色营养,

所述特色营养为:蝌蚪进入生长前期后,补充投喂蛋白质食物,投放时间为白天或晚上,每天1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20cm3的食物团/每5000尾蝌蚪;到20日龄时,蝌蚪进入生长中期后,增加投喂植物性食物,此后每隔5天投喂一次韭菜,蝌蚪长出前肢后,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60cm3的食物团/每500尾蝌蚪;到65日龄,蝌蚪长出后脚,蝌蚪进入变态期,投喂高钙、高蛋白的食物;蝌蚪长出前肢后,停止喂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条件为:光照强度保持8000lux,水位平均深度保持在30-40cm,所述蝌蚪培育池的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5mg/L,pH值在7.0,水温保持在2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方法中的光照为: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照强度8000lux。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中,降低光照强度至3000-5000lux。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2

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6m,池深60cm;

所述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83尾/m2;

所述养殖方法中的水质环境为: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30-40cm,pH值在 7.0,水温保持在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蛋白质食物选自红虫、蛋黄、蒸蛋和煮熟的鱼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性食物选自熟蕃茄和/或南瓜,所述高钙、高蛋白的食物选自煮熟的鱼肉和/或螺蛳。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质环境还包括:当水质pH值小于6.5时,采用15-25mg/L生石灰水调节水质pH值至 6.5-8之间;当气温、水温超过25℃时,采用微流水调节水温至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水质pH值小于6.5时,采用20mg/L生石灰水调节pH值至 6.5-8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态控制方法,所述变态控制方法为: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通过提高光照强度至8000-9400lux、提高水温至23℃、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方法缩短蝌蚪生长期;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通过降低光照强度2000-

3000lux,降低水温至18℃以下、减少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方法延长蝌蚪生长期。

说明书 :

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棘胸蛙,又名石蛙、石鸡、坑蛙、石鳞、石冻等,属两栖类蛙科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其胃内含物的85%以上是危害林木生长的昆虫;体大而粗壮,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滋补功效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人们对棘胸蛙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和野生资源的日渐匮乏,棘胸蛙的市场价格也随之上升,因此,开展棘胸蛙的人工养殖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0003] 蝌蚪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其形态特征、摄食、活动特点与变态后的幼蛙和成蛙截然不同。蝌蚪经过变态过程发育为幼蛙,幼蛙经过进一步生长发育为成蛙。蝌蚪变态幼蛙是棘胸蛙培育过程中关键的特殊生长发育阶段,培育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蝌蚪和幼蛙,可以为棘胸蛙养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中,减少疾病的发生是提高蝌蚪成活率和变态率的重要手段,而水质、培育环境、营养投喂等因素均与蝌蚪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0004] 《棘胸蛙蝌蚪期变态幼蛙饲养培育技术》公开了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技术,如蝌蚪池条件、配套设施、放养前准备、蝌蚪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等,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蝌蚪池条件:应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的山涧溪水,采用水泥育苗池;放苗前应清池消毒,消毒方法:每100m2用生石灰20kg或8ppm高猛酸钾,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蝌蚪饲养管理:蝌蚪出膜后4天~5天靠孵黄维持营养,孵黄被消化后开始觅食,投喂方法是每万尾蝌蚪用红萝卜、南瓜等植物性饵料200g投入水下食盘内,任蝌蚪自由取食;养殖育苗池60天~70天以上的蝌蚪,其后肢开始伸出,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并辅以植物性饲料;水质管理:池水每10天换一次,保持微流水;保持池水适温,棘胸蛙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在高温季节采取降温措施,如搭设遮荫棚、加深池水、注入水生植物等,使池水温度控制在35℃以下等”。然而,该蝌蚪期变态幼蛙饲养培育技术并不能减少蝌蚪疾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蝌蚪成活率和变态率。
[0005] 因此,研究可以减少蝌蚪疾病发生、提高蝌蚪成活率和变态率的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6]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蝌蚪期变态幼蛙饲养培育技术不能减少蝌蚪疾病的发生、蝌蚪成活率和变态率较低,从而提出一种可以减少蝌蚪疾病发生、提高蝌蚪成活率和变态率的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 本发明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包括:蝌蚪培育池与环境条件、蝌蚪苗的放养、养殖方法和促进变态方法;
[0009] 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5-7m2,池深60-80cm,四边形,进水口、排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对角位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底部一角,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顶部一角,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水位调节装置;
[0010] 所述环境条件为:所述蝌蚪培育池建在室外,上方建遮阳棚,根据养殖阶段调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保持7800-8200lux,水位平均深度保持在30-50cm,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4mg/L,pH值在6.5-8.0之间,水温保持22-24℃;
[0011] 所述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80-90尾/m2,放养的蝌蚪在孵化框中培育10天以上,蝌蚪长度为2.31-2.39cm;
[0012] 所述养殖方法包括:
[0013] (1)水质环境: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30-50cm,pH在6.5-8.0之间,水温保持22-24℃;
[0014] (2)光照: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照强度7800-8200lux;
[0015] (3)日常操作:蝌蚪养殖期间勤检查,防止洪水、泥浆水入池,发现死亡蝌蚪及时捞出,定时测量水温、气温,观察水质和蝌蚪生长发育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0016] 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为: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逐渐降低水位,保持所述蝌蚪培育池有1/2-1/3的陆地,降低光照强度至2000-6000lux,保持微流水,池中陆地部分保持湿润。
[0017]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环境条件为:光照强度保持8000lux,水位平均深度保持在30-40cm,所述蝌蚪培育池的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5mg/L,pH值在7.0,水温保持在23℃。
[0018]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养殖方法中的光照为: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照强度8000lux。
[0019]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为: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逐渐降低水位,保持所述蝌蚪培育池有1/2-1/3的陆地,降低光照强度至3000-5000lux,保持微流水,池中陆地部分保持湿润。
[0020]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6m2,池深60cm;所述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83尾/m2;所述养殖方法中的水质环境为: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30-40cm,pH在7.0,水温保持23℃。
[0021]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养殖方法还包括特色营养,
[0022] 所述特色营养为:蝌蚪进入生长前期后,补充投喂蛋白质食物,投放时间为白天或晚上,每天1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20cm3的食物团/每5000尾蝌蚪;到20日龄时,蝌蚪进入生长中期后,增加投喂植物性食物,此后每隔5天投喂一次韭菜,蝌蚪长出前肢后,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60cm3的食物团/每500尾蝌蚪;到65日龄,蝌蚪长出后脚,蝌蚪进入变态期,投喂高钙、高蛋白的食物;蝌蚪长出前肢后,停止喂食。
[0023]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蛋白质食物选自红虫、蛋黄、蒸蛋和煮熟的鱼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性食物选自熟蕃茄和/或南瓜,所述高钙、高蛋白的食物选自煮熟的鱼肉和/或螺蛳。
[0024]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水质环境还包括:当水质pH小于6.5时,采用15-25mg/L生石灰水调节水质pH至6.5-8之间;当气温、水温超过25℃时,采用微流水调节水温至23℃。
[0025]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当水质pH小于6.5时,采用20mg/L生石灰水调节pH至6.5-8之间。
[0026]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还包括变态控制方法,所述变态控制方法为: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通过提高光照强度至8000-9400lux、提高水温至23℃、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方法缩短蝌蚪生长期;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通过降低光照强度2000-3000lux,降低水温至18℃以下、减少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方法延长蝌蚪生长期。
[0027]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8] (1)一定的光照可以润滑幼蛙池,有利于池中水生浮游生物和青苔的生长,可以减少蝌蚪及变态幼蛙损伤,有利于预防细菌性疾病。本发明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通过优化适于蝌蚪养殖阶段的光照强度、适于蝌蚪变态阶段的光照强度和控制变态速度的光照强度,减少了蝌蚪及变态幼蛙损伤,不仅促进了蝌蚪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而且可以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蝌蚪的存活率和变态率。
[0029] (2)蝌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变态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本发明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根据蝌蚪所处的生长阶段和变态阶段,通过优化特色营养,不仅促进了蝌蚪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而且可以预防出血病等的发生,从而提高了蝌蚪的存活率和变态率。
[0030] (3)由于棘胸蛙养殖过程中水温较低,导致高蛋白饵料水质易坏,本发明的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通过优化生石灰水与微流水相结合的水质调控技术,不仅改善了蝌蚪培育和变态阶段的水质生活环境,减少了蝌蚪和幼蛙因食用变质高蛋白饵料所导致的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蝌蚪的存活率和变态率。
[0031] (4)本发明的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针对春秋两季生产蝌蚪的生长特色及棘胸蛙的越冬要求,开发出两季蝌蚪的变态控制方法,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优化了光照、水温、营养等条件,以缩短蝌蚪生长期;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也优化了相应的光照、水温、营养等条件,以延长蝌蚪生长期,从而提高了蝌蚪的存活率和变态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实施例1
[0033] 本实施例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包括:蝌蚪培育池与环境条件、蝌蚪苗的放养、养殖方法和促进变态方法。
[0034] 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6m2,池深60cm,四边形,由砖石构筑池底和四壁,水泥沙浆粉刷,最后用水泥浆抹平,池底光滑,不渗水,进水口、排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对角位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底部一角,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顶部一角,有利水体交换,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水位调节装置,对水位的高低进行调节;
[0035] 所述环境条件为:所述蝌蚪培育池建在室外,上方建遮阳棚,根据养殖阶段调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保持8000lux,水位平均深度保持在30-40cm,有利于保持水温稳定,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5mg/L,pH值在7.0,水温保持23℃;
[0036] 所述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83尾/m2,放养的蝌蚪在孵化框中培育10天以上,蝌蚪长度为2.35cm;
[0037] 所述养殖方法包括:
[0038] (1)水质环境: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30-40cm,pH在7.0,水温保持23℃;当水质pH小于6.5时,采用20mg/L生石灰水调节水质pH至7.0;当气温、水温超过25℃时,采用微流水调节水温至23℃。
[0039] (2)光照: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照强度8000lux,室外光照强度超值采取遮阴措施调整;
[0040] (3)日常操作:蝌蚪养殖期间勤检查,特别注意暴雨季节,防止洪水、泥浆水入池,发现死亡蝌蚪及时捞出,定时测量水温、气温,观察水质和蝌蚪生长发育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0041] (4)特色营养:蝌蚪进入生长前期(10~20天)后,小蝌蚪食量逐渐增大,生长发育加快,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水体的天然饵料也不足以保证蝌蚪正常生长发育,补充投喂蛋白质食物,投放时间为白天或晚上,每天1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20cm3的食物团/每5000尾蝌蚪;到20日龄时,蝌蚪进入生长中期(20~55天)后,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增加投喂植物性饲料,此后每隔5天投喂一次韭菜,有利于预防出血病等蝌蚪常见病,蝌蚪长出前肢后,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60cm3的食物团/每500尾蝌蚪;到65日龄,蝌蚪长出后脚,蝌蚪进入变态期,投喂高钙、高蛋白的食物;蝌蚪长出前肢后,停止喂食。所述蛋白质食物为红虫和蛋黄,所述植物性食物选自熟蕃茄,所述高钙、高蛋白的食物为煮熟的鱼肉。
[0042] 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为: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逐渐降低水位,保持所述蝌蚪培育池有1/2-1/3的陆地,让蝌蚪变态上岸,降低光照强度至3000-5000lux,保持微流水,池中陆地部分保持湿润。
[0043] 棘胸蛙繁殖盛期分在春季清明前后和秋季8-9月份,养殖中要求加快春季蝌蚪的培育,促进蝌蚪早变态成幼蛙,有利于培育健壮的幼蛙越冬;延迟秋季蝌蚪的发育,使之以蝌蚪形态越冬,有利于提高越冬成活率。此时可以通过营养和环境条件的控制来调节蝌蚪发育速度。
[0044] 针对春秋两季生产蝌蚪的生长特色及棘胸蛙的越冬要求,开发出两季蝌蚪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优化了光照、水温、营养等条件,以缩短蝌蚪生长期;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也优化了相应的光照、水温、营养等条件,以延长蝌蚪生长期,从而提高了蝌蚪的存活率和变态率。
[0045] 本实施例的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还包括变态控制方法,所述变态控制方法为: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通过提高光照强度至9000lux、提高水温至23℃、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方法缩短蝌蚪生长期,使其早变态成幼蛙;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通过降低光照强度2500lux,降低水温至18℃以下、减少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方法延长蝌蚪生长期,不使其当年变态,以蝌蚪越冬为宜,不使其当年变态,以蝌蚪越冬为宜。所述高钙、高蛋白食物为鱼肉,所述动物性食物为红虫和蛋黄,所述植物性食物为西红柿。
[0046] 实施例2
[0047] 本实施例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包括:蝌蚪培育池与环境条件、蝌蚪苗的放养、养殖方法和促进变态方法;
[0048] 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5m2,池深70cm,四边形,由砖石构筑池底和四壁,水泥沙浆粉刷,最后用水泥浆抹平,池底光滑,不渗水,进水口、排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对角位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底部一角,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顶部一角,有利水体交换,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水位调节装置,对水位的高低进行调节。
[0049] 所述环境条件为:所述蝌蚪培育池建在室外,上方建遮阳棚,根据养殖阶段调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保持7800lux,水位平均深度保持在40-50cm,有利于保持水温稳定,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4.5mg/L,pH值在6.5,水温保持22℃。
[0050] 所述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80尾/m2,放养的蝌蚪在孵化框中培育10天以上,蝌蚪长度为2.31cm。
[0051] 所述养殖方法包括:
[0052] (1)水质环境: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40-50cm,pH在6.5,水温保持22℃;当水质pH小于6.5时,采用15mg/L生石灰水调节水质pH至6.5;当气温、水温超过25℃时,采用微流水调节水温至23℃;
[0053] (2)光照: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照强度7800lux,室外光照强度超值采取遮阴措施调整;
[0054] (3)日常操作:蝌蚪养殖期间勤检查,特别注意暴雨季节,防止洪水、泥浆水入池,发现死亡蝌蚪及时捞出,定时测量水温、气温,观察水质和蝌蚪生长发育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0055] (4)特色营养:蝌蚪进入生长前期(10~20天)后,小蝌蚪食量逐渐增大,生长发育加快,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水体的天然饵料也不足以保证蝌蚪正常生长发育,补充投喂蛋白质食物,投放时间为白天或晚上,每天1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20cm3的食物团/每5000尾蝌蚪;到20日龄时,蝌蚪进入生长中期(20~55天)后,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增加投喂植物性饲料,此后每隔5天投喂一次韭菜,有利于预防出血病等蝌蚪常见病,蝌蚪长出前肢后,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60cm3的食物团/每500尾蝌蚪;到65日龄,蝌蚪长出后脚,蝌蚪进入变态期,投喂高钙、高蛋白的食物;蝌蚪长出前肢后,停止喂食。所述蛋白质食物为蒸蛋和煮熟的鱼肉,所述植物性食物为南瓜,所述高钙、高蛋白的食物为煮熟的螺蛳。
[0056] 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为: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逐渐降低水位,保持所述蝌蚪培育池有1/2-1/3的陆地,让蝌蚪变态上岸,降低光照强度至2000-3000lux,保持微流水,池中陆地部分保持湿润。
[0057] 本实施例的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还包括变态控制方法,所述变态控制方法为: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通过提高光照强度至8000lux、提高水温至23℃、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方法缩短蝌蚪生长期,使其早变态成幼蛙;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通过降低光照强度2000lux,降低水温至18℃以下、减少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方法延长蝌蚪生长期,不使其当年变态,以蝌蚪越冬为宜。所述高钙、高蛋白食物为螺蛳,所述动物性食物为蒸蛋和煮熟的鱼肉,所述植物性食物为南瓜。
[0058] 实施例3
[0059] 本实施例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包括:蝌蚪培育池与环境条件、蝌蚪苗的放养、养殖方法和促进变态方法;
[0060] 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7m2,池深80cm,四边形,由砖石构筑池底和四壁,水泥沙浆粉刷,最后用水泥浆抹平,池底光滑,不渗水,进水口、排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对角位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底部一角,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顶部一角,有利水体交换,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水位调节装置,对水位的高低进行调节。
[0061] 所述环境条件为:所述蝌蚪培育池建在室外,上方建遮阳棚,根据养殖阶段调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保持8200lux,水位平均深度保持在35-45cm,有利于保持水温稳定,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4mg/L,pH值在8.0,水温保持24℃。
[0062] 所述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90尾/m2,放养的蝌蚪在孵化框中培育10天以上,蝌蚪长度为2.39cm。
[0063] 所述养殖方法包括:
[0064] (1)水质环境: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35-45cm,pH在8.0,水温保持24℃;当水质pH小于6.5时,采用25mg/L生石灰水调节水质pH至8;当气温、水温超过25℃时,采用微流水调节水温至23℃;
[0065] (2)光照: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照强度8200lux,室外光照强度超值采取遮阴措施调整;
[0066] (3)日常操作:蝌蚪养殖期间勤检查,特别注意暴雨季节,防止洪水、泥浆水入池,发现死亡蝌蚪及时捞出,定时测量水温、气温,观察水质和蝌蚪生长发育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0067] (4)特色营养:蝌蚪进入生长前期(10~20天)后,小蝌蚪食量逐渐增大,生长发育加快,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水体的天然饵料也不足以保证蝌蚪正常生长发育,补充投喂蛋白质食物,投放时间为白天或晚上,每天1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20cm3的食物团/每5000尾蝌蚪;到20日龄时,蝌蚪进入生长中期(20~55天)后,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增加投喂植物性饲料,此后每隔5天投喂一次韭菜,有利于预防出血病等蝌蚪常见病,蝌蚪长出前肢后,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60cm3的食物团/每500尾蝌蚪;到65日龄,蝌蚪长出后脚,蝌蚪进入变态期,投喂高钙、高蛋白的食物;蝌蚪长出前肢后,停止喂食。所述蛋白质食物选自蛋黄和煮熟的鱼肉,所述植物性食物选自熟蕃茄和南瓜,所述高钙、高蛋白的食物为煮熟的鱼肉和螺蛳。
[0068] 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为: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逐渐降低水位,保持所述蝌蚪培育池有1/2-1/3的陆地,让蝌蚪变态上岸,降低光照强度至6000lux,保持微流水,池中陆地部分保持湿润。
[0069] 本实施例的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还包括变态控制方法,所述变态控制方法为: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通过提高光照强度至9400lux、提高水温至23℃、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方法缩短蝌蚪生长期,使其早变态成幼蛙;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通过降低光照强度3000lux,降低水温至18℃以下、减少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方法延长蝌蚪生长期。优选地,所述高钙、高蛋白食物为鱼肉和螺蛳,所述动物性食物为蛋黄、蒸蛋和煮熟的鱼肉,所述植物性食物为西红柿和南瓜。
[0070]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