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眼监管平台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219870.2

文献号 : CN10477856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继民李春雷王建军石林峰程化冰陈国江吴文彬沈建晁晓燕蔡雨力

申请人 : 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眼监管平台系统,包括RFID卡、平板电脑端、浏览器端、系统服务器和短信平台,所述RFID卡以电子标签的形式实现唯一电子身份的标识;所述平板电脑端通过射频识别的方式对RFID卡的输出信号进行识别和处理;所述平板电脑端通过互联网与系统服务器建立数据连接,系统服务器的输出端还分别与浏览器端和短信平台相连接,RFID卡的输出信号经过识别和处理后得到的动态数据发送至系统服务器,并同步更新至浏览器端;所述短信平台接收系统服务器的输出数据,并将其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上,本发明的数据采集更加真实有效,通过系统可以清楚掌握现场人员、设备、设施的实时安全状态,为现场安全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手段。

权利要求 :

1.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眼监管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构架包括RFID卡、GPS定位模块、平板电脑端、浏览器端、系统服务器和短信平台,其中,所述RFID卡以电子标签的形式实现唯一电子身份的标识,所述GPS定位模块实现实时定位功能;

所述平板电脑端通过射频识别的方式对RFID卡的输出信号进行识别和处理,同时,平板电脑端还接收GPS定位模块的输出信号;

所述平板电脑端通过互联网与系统服务器建立数据连接,系统服务器的输出端还分别与浏览器端和短信平台相连接,RFID卡和GPS定位模块的输出信号经过识别和处理后得到的动态数据发送至系统服务器,并同步更新至浏览器端;

所述短信平台接收系统服务器的输出数据,并将其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上;

所述RFID卡包括人员RFID卡、设备RFID卡和设施RFID卡,分别由工作人员佩戴或设置于施工现场设备、设施上;

所述系统中还设置有门禁系统和/或考勤机,所述门禁系统和/或考勤机用以实现固定位置的数据采集;

所述系统服务器中还设置有数据存储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为SQL SERVER数据库;

所述系统采用对数据预统计的方式构建立方体数据模型,建立相应的分析维度,具体包括:时间维度:按天、按周、按月分析;项目部维度:分析项目部整体关键指标;风险等级维度:对应不同的风险等级;

问题类别纬度:不同问题类别构成的分布情况;

所述数据预统计方式中,统计服务采用多线程并发统计的方式,结合缓存机制,将系统中基础数据存储到内存中;

针对所述统计服务,系统还通过服务器设置数据质量巡检服务,将统计结果数据量与原始数据量进行对比,当出现不一致时,调用统计服务对异常统计范围的数据进行重新统计。

说明书 :

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眼监管平台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眼监管平台系统,涉及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石油化工建设行业是一个双重高危行业,既有建筑施工行业特点又面临石油化工行业接触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危险,同时施工现场分散、点多面广,人员、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活动繁杂无序动态高度变化,涉及的分(承)包商众多、从业人员素质低、技能差、安全意识淡薄,管理难度巨大。并且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期紧,任务重、施工作业风险越来越高。工程建设企业所面临的安全管理的压力和难度越来越大。而目前相对应的安全管理模式大多是一种粗放的、被动的和事后的管理模式,无法对工程现场人、机、料、法、环实施动态的、主动的和事前预防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现场安全监管能力强弱,现场存在的各类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整改,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安全标准、规定难以有效执行,公司层面无法及时动态掌握现场安全的真实状况,无法对现场安全进行有效监管,现场安全控制的不确定性很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眼监管平台系统,借助物联网、互联网和计算机移动应用终端技术和手段,有效解决传统的安全监管模式的弊端。
[0004]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眼监管平台系统,系统构架包括RFID卡、GPS定位模块、平板电脑端、浏览器端、系统服务器和短信平台,其中,
[0006] 所述RFID卡以电子标签的形式实现唯一电子身份的标识,所述GPS定位模块实现实时定位功能;
[0007] 所述平板电脑端通过射频识别的方式对RFID卡的输出信号进行识别和处理,同时,平板电脑端还接收GPS定位模块的输出信号;
[0008] 所述平板电脑端通过互联网与系统服务器建立数据连接,系统服务器的输出端还分别与浏览器端和短信平台相连接,RFID卡和GPS定位模块的输出信号经过识别和处理后得到的动态数据发送至系统服务器,并同步更新至浏览器端;
[0009] 所述短信平台接收系统服务器的输出数据,并将其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上。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RFID卡包括人员RFID卡、设备RFID卡和设施RFID卡,分别由工作人员佩戴或设置于施工现场设备、设施上。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系统中还设置有门禁系统和/或考勤机,所述门禁系统和/或考勤机用以实现固定位置的数据采集。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系统服务器中还设置有数据存储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为SQL SERVER数据库。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系统采用对数据预统计的方式构建立方体数据模型,建立相应的分析维度,具体包括:
[0014] 时间维度:按天、按周、按月分析;
[0015] 项目部维度:分析项目部整体关键指标;
[0016] 风险等级维度:对应不同的风险等级;
[0017] 问题类别纬度:不同问题类别构成的分布情况。
[001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数据预统计方式中,统计服务采用多线程并发统计的方式,结合缓存机制,将系统中基础数据存储到内存中。
[001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针对所述统计服务,系统还通过服务器设置数据质量巡检服务,将统计结果数据量与原始数据量进行对比,当出现不一致时,调用统计服务对异常统计范围的数据进行重新统计。
[0020]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数据采集更加真实有效,彻底解决了工程现场人员、设备和设施的科学有效管理问题,通过系统可以清楚掌握现场每一个人员、每一台设备、每一项设施的实时安全状态,使现场安全状况能够清晰明了,为现场安全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手段。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实现逻辑图。
[0022]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拓扑图。
[0023] 图3是本发明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 本发明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充分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移动智能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工程现场所有的人员、设备、设施等以电子标签的形式进行唯一电子身份的标识,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的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对人员、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作业活动五个要素安全状况进行检查、确认和跟踪,所有识别和处理的动态数据即时同步更新到Web端,使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0027] 本发明图的方法实现逻辑图如图1所示,系统充分应用了风险管理技术,真正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嵌入到现场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对工程现场的风险管理也就是在对现场的人、机、料、法、环进行风险的分析和管理,例如针对人员,在人员入场前就对每一个现场人员进行技能和意识的确认,对确认的人员进行分类标识,对于一些技能和意识较低的现场人员,将他标识为重点关注人员,在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予以重点管理和控制,同时建立每个现场人员的安全信用积分,安全积分的级别分为黑名单、重点关注人员、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和钻石级,只要在的现场工作过的人员,按照他们工作时间、现场安全表现等安全信用积分规则,都有一个安全信用积分和所达到的安全信用级别,这样不仅对该人员在目前所在工作现场的安全绩效清晰可见,而且当人员转到相同公司其他不同项目工作时,通过身份识别,新工作项目也可以清楚了解员工以前的安全表现和业绩,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现场风险管理的效果。再如,当前工程现场安全人员由于责任心和素质的问题,现场很多安全隐患不能及时被识别和控制,安全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避重就轻、走捷径,工作任务和工作质量不能有效考核,不乏安全人员现场安全检查不到位的问题。为此系统在对检查任务上通过风险评估后进行了定制,如系统对现场重要设备如吊车、脚手架、临时用电、孔洞等高风险的设备设施和现场重点关注人员等从系统的检查频次上设置为1次/天,安全人员每天至少要确认一次这些关键设备设施和人员的安全状况,由于应用了GPS定位跟踪和射频识别技术,如果安全员的检查任务未完成,从系统上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来。另外,在系统上专门设置了检查任务导向和风险导向的模块,项目安全经理或项目领导乃至公司管理层均可以通过系统下达检查任务和对重点环节、高风险作业的检查确认要求,从而促使安全人员的工作能够一直围绕现场的安全风险而展开,现场安全监管更为有效。
[0028] 本发明实现了现场各级人员安全责任的显形化。按照项目人员的组建关系和责任范围,从现场操作人员直到项目经理建立了责任考核矩阵,现场存在的问题或现场表现好的方面都通过人员的关联关系逐级上推,每周通过系统对现场所有人员自动产生安全考核结果和安全信用积分结果,这些考核结果全都由系统自动产生详实的考核和积分报告,这些结果(包括项目所有人员,如分包商作业人员、分包商班组长、分包商现场负责人、现场安全人员、项目部核心管理人员、项目部领导等)全部在系统上、在安全榜单上显现出来。这样,作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就能够利用这些结果,有的放矢的去抓好所有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最终,通过系统的自动追责,推动各级人员能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提前考虑和安排安全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得到保障。
[0029] 本发明的系统拓扑图如图2所示,所述施工现场安全眼监管平台系统,系统构架包括RFID卡、GPS定位模块、平板电脑端、浏览器端、系统服务器和短信平台,其中,所述RFID卡以电子标签的形式实现唯一电子身份的标识,所述GPS定位模块实现实时定位功能;所述平板电脑端通过射频识别的方式对RFID卡的输出信号进行识别和处理,同时,平板电脑端还接收GPS定位模块的输出信号;所述平板电脑端通过互联网与系统服务器建立数据连接,系统服务器的输出端还分别与浏览器端和短信平台相连接,RFID卡和GPS定位模块的输出信号经过识别和处理后得到的动态数据发送至系统服务器,并同步更新至浏览器端;所述短信平台接收系统服务器的输出数据,并将其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上。
[0030] 安全监管系统重点是收集对现场的人员、设施设备、作业活动检查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输出对单位、个人的考核数据,以此对违规行为进行追责。
[0031] 系统存储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现场安全检查,平均每天每个项目部大约200次,每次检查涉及30个左右的检查项,按100个项目部使用规模,每天最大数据量的检查项记录表将产生60万条数据。(数据规模需要确认下,目前是按系统中的数据大概推算)[0032] 每条检查记录,维度信息包括项目部、分包商、项目区域、风险等级、问题类别、事故类别、事故成因等。随着系统的持续运行,系统所产生的数据量也将日益剧增。
[0033] 按人员、设施设备、作业活动、管理四个业务角度,进行数据建模,存储检查清单数据。
[0034] 原始数据量非常巨大,如采用直接查询原始数据,对数据库压力巨大,并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数据结果。因此,系统采用对数据预统计的方式,以360度全方面分析视角,构建立方体数据模型,建立各分析维度,包括:
[0035] a、时间维度:按天、按周、按月分析。
[0036] b、项目部维度:分析项目部整体关键指标:PSI、不符合项数、人员违章率等指标。
[0037] c、风险等级维度:各种风险等级(重大、中等、低等、小概率)在各项目部、分包商的分布情况。
[0038] d、问题类别:各种问题类别构成的分布情况。
[0039] 等单维度及多维度组合的分析。
[0040] 本发明采用JAVA技术,运用quartz作业调度框架,对统计服务程序进行按天、按周、按月调度。面对巨大的数据量,简单使用单线程方式统计的数据将会严重滞后,导致数据无法及时分析。因此,统计服务采用多线程,按不同的项目部进行并发统计。并且使用缓存机制,将系统中基础数据存储到内存中,以减少反复调用数据库损耗时间及性能。
[0041] 由于数据量巨大,统计服务在统计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异常,如当数据库服务器CPU等资源占用过高时,可能导致统计查询的数据超时,而最终导致统计出错,严重影响数据质量。因此,在统计服务的基础上,系统增加数据质量巡检服务。通过将统计结果数据量与原始数据量进行对比,如发现不一致,则调用统计服务对异常统计范围的数据进行重新统计,以确保数据质量。
[0042] 针对统计数据的结果,管理单位需要针对业务实际情况,自定义考核标准,如针对人员违章率,定义:
[0043] 月度总的违章率 =月度总违章数/月度总工时;
[0044] 当违章率 < 1% 时为优秀、1% <= 违章率 <= 3%时为合格、违章率 > 3%时为不合格;
[0045] 系统定义了考核指标定义模型,核心为存储公式,公式中具体参与计算的指标,与统计模型的数据模型表字段对应。
[0046] 考核分析服务,从数据库中读取管理单位自定义配置好的公式,将公式中的指标字段提取,查询对应的数据,再通过公式解析技术,对字符串表达式进行运算,得到考核指标的数据,以此进行考核结果判定。
[0047]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