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137577.1

文献号 : CN10478264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范昆付丽曲健禄张雪丹张琼王中堂

申请人 :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为中生菌素和申嗪霉素,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1:1~35,还可以含有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料,剂型可以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本发明的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中生菌素和申嗪霉素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复配可对病原菌多位点作用,协同增效,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降低抗性风险。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蔬菜上的多种病害,尤其适用于果树根癌病、姜瘟病、根腐病等土传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同时可防治水稻纹枯病、葡萄霜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作物和果树病害。

权利要求 :

1.一种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中生菌素和申嗪霉素,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1:1~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的:中生菌素1%~80%,申嗪霉素1%~

80%,余量为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中生菌素1%,申嗪霉素4%,烷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3%,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4%,白碳黑20%,余量为高岭土。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中生菌素1%,申嗪霉素24%,烷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亚甲基双萘磺酸钠5%,黄原胶3%,丙三醇5%,余量为水。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乳油,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中生菌素

1%,申嗪霉素10%,环己烷27%,农乳600号4%,蓖麻油聚乙二醇缩合7%,丙三醇5%,余量为二甲苯。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中生菌素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水乳剂或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

当剂型为水乳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中生菌素1%,申嗪霉素15%,环己烷22%,农乳600号4%,蓖麻油聚乙二醇缩合4%,烷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6%,余量水;

当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中生菌素1%,申嗪霉素

5%,烷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6%,木质素磺酸钠5%,亚甲基双萘磺酸钠3%,硫酸铵4%,白碳黑30%,余量为碳酸钙;

当剂型为微乳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中生菌素1%,申嗪霉素25%,环己烷17%,农乳600号4%,蓖麻油聚乙二醇缩合6%,异丙醇17%,余量为水;所述环己烷为溶剂;所述农乳600号为乳化剂;所述蓖麻油聚乙二醇缩合为乳化剂;所述异丙醇为溶剂。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果树、蔬菜、作物上的病害中的应用;所述病害选自果树根癌病、姜瘟病、根腐病、水稻纹枯病、葡萄霜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在防治果树根癌病时,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二者的重量比为1:1~35;

在防治姜瘟病时,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二者的重量比为1:1~35;在防治根腐病时,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二者的重量比为1:10~20;在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时,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二者的重量比为1:1~15;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时,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二者的重量比为1:5~20。

说明书 :

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于生物农药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化学防治是控制日益严重的植物病害的重要措施,具有见效快、杀菌谱广、成本低、使用简便等优点,对保障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化学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
导致农药抗药性、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农产品安全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化学杀菌剂的使用受到越
来越严格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更多的着眼于更低毒、环保、无污染的生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性质来防治病原菌,这比现有的化学农药更高效和环保。目
前,开发生物源农药新品种以及复配制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0003] 中生菌素是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其杀菌谱广,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及真菌性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能够抑制细菌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菌体死亡;对真菌孢子萌发
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引起菌丝细胞内原生质凝聚,改变丝状菌丝的形态。
[0004] 申嗪霉素是由荧光假单胞菌经生物培养分泌的一种抗菌素,主要成分是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同时具有广谱抑制植物病原菌并促进植物生长作
用的双重功能,该生物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能有效防治水稻、小麦、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枯萎病、蔓枯病、疫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霜霉病、条锈病、菌核病、赤霉病、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叶斑病、青枯病、溃疡病、姜瘟病及土传病害土壤处理。
[0005]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长期连续单一的使用一种药剂,病原菌很快就会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增加,加剧农产品农药残留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与
作用机理完全不同的杀菌剂品种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扩大杀菌谱,延长使
用寿命,降低农药使用量的有效途径。
[0006] 现有技术中,尚未见有关于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复配及应用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中生菌素和申嗪霉素,均为生物源农药,中生菌素、申嗪霉素作用机理完全不同,复配
可对病原菌多位点作用,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的应用。
[0008]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 一种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为中生菌素和申嗪霉素,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1:1~35,优选的,为1:5~30。
[0010] 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中,可以含有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料。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的:中生菌素1%~80%,申嗪霉素1%~80%,余量为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料。
[0012] 所述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料选自溶剂、分散剂、乳化剂、稳定剂、润湿剂、消泡剂等及其它有助于有效成分药效的稳定和发挥的允许使用助剂。
[0013] 所述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可以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加工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优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
[0014] 本发明的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蔬菜上的多种病害,尤其适用于果树根癌病、姜瘟病、根腐病等土传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同时可防治水稻纹枯病、葡萄霜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多种作物和果树病害。优选的,在防治果树根癌病时,中生菌
素与申嗪霉素二者的重量比以1:1~35为佳,1:5~25更佳,1:10最佳。在防治姜瘟病时,中
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二者的重量比以1:1~35为佳,1:10~30更佳,1:20最佳。在防治根腐病
时,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二者的重量比以1:10~20为佳,1:10~15更佳,1:10最佳。在防治
苹果斑点落叶病时,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二者的重量比以1:1~15为佳,1:5~15更佳,1:15
最佳。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时,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二者的重量比以1:5~20为佳,1:10~15
更佳,1:10最佳。
[0015] 本发明的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中生菌素和申嗪霉素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复配可对病原菌多位点作用,协同增效,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降低抗性风险。
[0016] 本发明的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也可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混合,然后兑水混匀配成所需浓度,植株根部灌施。具体应用时,也可以与其它药剂如杀虫剂、生长调节剂、土壤调节剂、除草剂、杀线虫剂等混合使用。
[0017] 本发明的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提高防治效果;2、扩大杀菌谱,田间病害多混合发生,中生菌素、申嗪霉素混用使用能兼治真菌和细菌病害;3、两种有效成分作用机理不同,混配使用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4、降低施药量,减少使用次数,降低使用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药物原料、辅料、菌种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药物原料、辅料、菌种,可通过常规商业途径购买得到。下述实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试验方法、制备方法等,若无特别说
明,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
[0019] 实验 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复配对病害的防治作用研究(室内毒力测定)
[0020] 一、供试药剂:中生菌素原药,申嗪霉素原药,以及春雷霉素原药,井冈霉素原药,农用链霉素原药。原药直接用水溶解配成10000μg/mL的母液,以0.2%的体积分数加入乳化剂Tween-80,于冰箱中4℃下贮藏备用,使用时以无菌水稀释至适当浓度。
[0021] 二、供试病原菌:细菌病原菌:樱桃根癌病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Town)Conn)、姜瘟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真菌病原菌:苹果根腐病菌
(Fusarium oxyspor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rzia solani)、苹果斑点落叶病菌
(Alternaria mali)。
[0022] 三、测定方法:
[0023] (1)细菌毒力测定方法
[0024] 病原细菌毒力测定以樱桃根癌病菌、姜瘟病菌为试验材料,采用抑菌圈法对中生菌素、申嗪霉素及其混配制剂进行毒力测定。
[0025] 单剂毒力测定方法:
[0026] 先将供试药剂(包括中生菌素、申嗪霉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农用链霉素)配制成7个浓度梯度(中生菌素:0.5、1.0、2.0、4.0、8.0、16.0、32.0mg/kg等7个浓度梯度;申嗪霉素1.0、2.0、4.0、8.0、16.0、32.0、64.0mg/kg等7个浓度梯度;春雷霉素5.0、10.0、20.0、
40.0、80.0、160.0、320.0mg/kg等7个浓度梯度;井冈霉素3.0、6.0、12.0、24.0、48.0、96.0、
192.0mg/kg等7个浓度梯度;农用链霉素5.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等7个浓度梯度),取稀释备用的菌悬液2mL(含菌量约为106CFU/mL)至直径为90mm的培养皿中,
加入已灭菌溶化的NA培养基15mL(40~50℃),充分混匀,待其冷却凝固后,用直径为5mm的
打孔器在每皿培养基的直径线上1/4和3/4处分别打1个孔,每孔中各加入50μL营养琼脂培
养基铺底;待其凝固后,在每个培养皿的其中1个孔分别加入70μL上述配制药剂,另1孔加入无菌水作对照,每处理浓度5个重复;后将培养基在28℃下培养24~36h,量取抑菌圈直径,
取有效的3个重复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计算相对抑制率,后将抑制率转换为几率值,用最
小二乘法计算出抑菌几率值与供试药剂浓度对数的毒力回归式,求出各药剂对菌株的有效
抑制中浓度EC50。试验数据均由Microsoft Excel 2003、DPS数据处理工作平台进行统计分
析。
[0027] 混配剂联合毒力测定:
[0028] 在单剂毒力测定的基础上,将供混配的中生菌素、申嗪霉素分别按其EC50值剂量按质量比例分别设置5∶1、2∶1、1∶1、1∶2、1∶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共14个配比,按不同配比配制成最终质量浓度(指中生菌素、申嗪霉素的总质量)为2.0、
4.0、8.0、16.0、32.0、64.0和128.0mg/kg7个系列浓度的含药NA培养基,确定药剂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率。每处理(每菌株每浓度水平)重复4次。通过病原菌生长抑制概率值和药剂浓
度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混配药剂对病原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和CTC值,
以不加药剂的NA培养基作为对照。
[0029] (2)真菌毒力测定方法
[0030] 病原真菌毒力测定以苹果根腐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水稻纹枯病菌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中生菌素、申嗪霉素及其混配制剂进行毒力测定。
[0031] 单剂毒力测定方法:将病原菌于PDA培养基上26℃预培养5d,用直径7mm的打孔器在靠近菌落边缘的同一圆周上打取菌饼,接种到含有不同药剂浓度(包括中生菌素、申嗪霉
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其中,中生菌素:0.5、1.0、2.0、4.0、8.0、16.0、32.0mg/kg等7个浓度梯度;申嗪霉素1.0、2.0、4.0、8.0、16.0、32.0、64.0mg/kg等7个浓度梯度;春雷霉素5.0、
10.0、20.0、40.0、80.0、160.0、320.0mg/kg等7个浓度梯度;井冈霉素3.0、6.0、12.0、24.0、
48.0、96.0、192.0mg/kg等7个浓度梯度)的培养基平板上,每皿一片,置于26℃恒温箱内培
养4d,用十字交叉法测定各处理的菌落生长直径,以清水为对照,每浓度处理重复4次。测定菌落径向线性生长量,确定药剂对菌落生长的抑制率。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概率值和药剂浓
度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对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
[0032] 混配剂联合毒力测定:
[0033] 在单剂毒力测定的基础上,将供混配的中生菌素、申嗪霉素分别按其EC50值剂量按重量比例分别设置5∶1、2∶1、1∶1、1∶2、1∶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共14个配比,按不同配比配制成最终质量浓度(指中生菌素、申嗪霉素的总质量)为
0.25、0.5、1.0、2.0、4.0、8.0、16.0mg/kg 7个系列浓度的含药PDA培养基,确定药剂对菌落生长的抑制率。每处理(每菌株每浓度水平)重复4次。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概率值和药剂浓度
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混配药剂对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和CTC值,以不
加药剂的PDA培养基作为对照。
[0034] (3)数据统计分析
[0035] 试验数据均由Microsoft Excel 2003、DPS数据处理工作平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95%置信限。利用孙云沛法(1960)计算混配剂的共毒系数,根据共毒
系数大小评价混配剂的增效作用。
[0036]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各药剂抑制率。
[0037] 抑制生长率(%)=[(对照抑菌圈直径-处理抑菌圈直径)/(对照抑菌圈直径-5mm打孔直径)]×100
[0038] 抑制生长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菌饼直径)]×100
[0039]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0040] 混配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混配制剂EC50)×100
[0041] 混配剂理论毒力指数TTI=单剂A的TI×PA+单剂B的TI×PB(PA和PB分别为混配剂中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
[0042] 共毒系数CTC=混配剂的实际毒力指数ATI/混配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0043] 增效作用判断:CTC≥120,具有增效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80,为拮抗作用。
[0044] (4)结果与分析:如表1~表10所示。
[0045] 表1 5种药剂对樱桃根癌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46]
[0047] 表2 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不同比例混配对樱桃根癌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48]
[0049]
[0050] 由表1~2可见,中生菌素、申嗪霉素及其混配制剂,对樱桃根癌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的配比在1:1~1:35之间时,对供试病原菌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表明这两种杀菌剂在此配比下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5~
1:25之间增效作用更为显著。
[0051] 表3 5种药剂对姜瘟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52]
[0053] 表4 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不同比例混配对姜瘟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54]
[0055] 由表3~4可见,中生菌素、申嗪霉素及其混配制剂,对姜瘟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的配比在1:1~1:35之间时,对供试病原菌的共毒系数均在
120以上,表明这两种杀菌剂在此配比下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10~1:
30之间增效作用更为显著。
[0056] 表5 5种药剂对苹果根腐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57]
[0058] 表6 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不同比例混配对苹果根腐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59]
[0060] 由表5~6可见,中生菌素、申嗪霉素及其混配制剂,对苹果根腐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的配比在1:10~1:20之间时,对供试病原菌的共毒系数
均在120以上,表明这两种杀菌剂在此配比下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10
~1:15之间增效作用更为显著。
[0061] 表7 5种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62]
[0063] 表8 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不同比例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64]
[0065]
[0066] 由表7~8可见,中生菌素、申嗪霉素及其混配制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的配比在1:1~1:15之间时,对供试病原菌的共毒系数基本都在120以上,表明这两种杀菌剂在此配比下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5
~1:15之间增效作用较为显著。
[0067] 表9 5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68]
[0069] 表10 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70]
[0071] 由表9~10可见,中生菌素、申嗪霉素及其混配制剂,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的配比在1:5~1:20之间时,对供试病原菌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表明这两种杀菌剂在此配比下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且增效作用更为显
著。
[0072] 实施例1 5%中生菌素·申嗪霉素可湿性粉剂
[0073] 组分组成如下(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
[0074]
[0075]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各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按比例充分混合均匀,混合物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制得5%中生菌素·申嗪霉素可湿性粉剂。
[0076] 该实施例应用于预防及防治樱桃根癌病、姜瘟病、苹果根腐病,进入发病初期,不同浓度兑水划沟灌根,每15天一次,连施3次;防治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进入发病初期,不同浓度叶面喷雾防治,每10~15天用药一次,生长季节使用2~3次。防治效果见下
表11(注:表11~表16中,所述的3%中生菌素WP,其辅料的组成同实施例1,所述的1%申嗪
霉素SC,其辅料的组成同实施例2。表中各稀释倍数,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固体剂型而言,是指质量倍数,对其它剂型而言,是指体积倍数)。
[0077] 表11 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不同制剂防治樱桃根癌病、姜瘟病、苹果根腐病、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效果
[0078]
[0079] 通过表11可以看出,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混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五种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用量明显减少。
[0080] 实施例2 25%中生菌素·申嗪霉素悬浮剂
[0081] 组分组成如下(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
[0082]
[0083]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各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和水按比例充分混合均匀,投入砂磨机,研磨至粒径5μm,25%中生菌素·申嗪霉素悬浮剂。
[0084] 该实施例应用于预防及防治樱桃根癌病、姜瘟病、苹果根腐病,进入发病初期,不同浓度兑水划沟灌根,每15天一次,连施3次;防治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进入发病初期,不同浓度叶面喷雾防治,每10~15天用药一次,生长季节使用2~3次。防治效果见下
表12。
[0085] 表12 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不同制剂防治樱桃根癌病、姜瘟病、苹果根腐病、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效果
[0086]
[0087] 通过表12可以看出,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混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五种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用量明显减少。
[0088] 实施例3 11%中生菌素·申嗪霉素乳油
[0089] 组分组成如下(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
[0090]
[0091]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各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和水按比例充分混合,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的11%中生菌素·申嗪霉素乳油。
[0092] 该实施例应用于预防及防治樱桃根癌病、姜瘟病、苹果根腐病,进入发病初期,不同浓度兑水划沟灌根,每15天一次,连施3次;防治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进入发病初期,不同浓度叶面喷雾防治,每10~15天用药一次,生长季节使用2~3次。防治效果见下
表13。
[0093] 表13 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不同制剂防治樱桃根癌病、姜瘟病、苹果根腐病、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效果
[0094]
[0095] 通过表13可以看出,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混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五种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用量明显减少。
[0096] 实施例4:16%中生菌素·申嗪霉素水乳剂
[0097] 组分组成如下(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
[0098]
[0099]
[0100]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各活性成分、各种助剂按比例充分混合,使溶解成均与油相,高速搅拌下,油相与水相混合,得16%中生菌素·申嗪霉素水乳剂。
[0101] 该实施例应用于预防及防治樱桃根癌病、姜瘟病、苹果根腐病,进入发病初期,不同浓度兑水划沟灌根,每15天一次,连施3次;防治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进入发病初期,不同浓度叶面喷雾防治,每10~15天用药一次,生长季节使用2~3次。防治效果见下
表14。
[0102] 表14 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不同制剂防治樱桃根癌病、姜瘟病、苹果根腐病、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效果
[0103]
[0104] 通过表14可以看出,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混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五种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用量明显减少。
[0105] 实施例5:6%中生菌素·申嗪霉素水分散粒剂
[0106] 组分组成如下(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
[0107]
[0108]
[0109]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各活性成分、烷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润湿剂、崩解剂、填料按比例充分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至粒径5μm,得母粉,将母粉与木质素磺酸钠充分混合后造粒、烘干、过筛,从而制得6%中生菌素·申嗪霉素水分散性粒剂。
[0110] 该实施例应用于预防及防治樱桃根癌病、姜瘟病、苹果根腐病,进入发病初期,不同浓度兑水划沟灌根,每15天一次,连施3次;防治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进入发病初期,不同浓度叶面喷雾防治,每10~15天用药一次,生长季节使用2~3次。防治效果见下
表15。
[0111] 表15 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不同制剂防治樱桃根癌病、姜瘟病、苹果根腐病、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效果
[0112]
[0113] 通过表15可以看出,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混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五种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且有效成分用量明显减少。
[0114] 实施例6:26%中生菌素·申嗪霉素微乳剂
[0115] 组分组成如下(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
[0116]
[0117]
[0118]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各活性成分、各种助剂按比例充分混合,使溶解成均与油相,高速搅拌下,油相与水相混合,得26%中生菌素·申嗪霉素微乳剂。
[0119] 该实施例应用于预防及防治樱桃根癌病、姜瘟病、苹果根腐病,进入发病初期,不同浓度兑水划沟灌根,每15天一次,连施3次;防治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进入发病初期,不同浓度叶面喷雾防治,每10~15天用药一次,生长季节使用2~3次。防治效果见下
表16。
[0120] 表16 中生菌素与申嗪霉素不同制剂防治樱桃根癌病、姜瘟病、苹果根腐病、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效果
[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