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191887.1

文献号 : CN10480048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程岚赵琳李学涛袁子民吕佳刘玉强

申请人 : 孙彩娟黄庆宝黄雅君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挥发油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挥发油包合物使用质量比为10:10的枳壳和香附(炙)提取的挥发油制得;所述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方法及其相关参数,使用该方法,挥发油的提取率高,包合气滞胃痛颗粒及其改剂型制剂中的挥发油,能显著提高其挥发油的利用率,防止其挥发油在药物的生产、存贮过程中挥散或氧化变质,从而提高了该药物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该药的疗效。本发明进而提供了一种气滞胃痛颗粒及其改剂型制剂的制备方法。

权利要求 :

1.一种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10:10的质量份配比,取枳壳、炙香附二味药材加水2-10倍量,浸泡0.5-2.5小时;

2)水蒸汽蒸馏,加热微沸2-6小时,提取挥发油;

3)取β-环糊精与水,按以g/mL计1:2-8的质量体积比制成β-环糊精混悬液;

4)将β-环糊精混悬液倒入胶体磨中,在研磨状态下加入步骤2)提取的挥发油,制成含水挥发油包合物;其中,所述挥发油与β-环糊精混悬液中的β-环糊精的体积质量比以mL/g计为1:8;所述研磨状态的研磨时间为60-120min;所述研磨状态温度控制在4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加水10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浸泡0.5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加热微沸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β-环糊精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4-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β-环糊精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将步骤4)得到的含水挥发油包合物于5℃以下冷藏24小时,过滤,取沉淀物用适量无水乙醇洗涤,过滤,取沉淀物于50℃以下减压干燥,制成粉末状挥发油包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的时间为80-10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的时间为90min。

10.一种制备气滞胃痛颗粒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取质量比为10:10的枳壳、炙香附提取挥发油,制备得到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并且将提取过程中的水提液留下备用,药渣弃去;

2)按质量比为柴胡:炙延胡索:枳壳:炙香附:白芍:炙甘草为9:10:10:10:12:5的比例取枳壳、炙香附之外的原料,将柴胡、炙甘草、炙延胡索、白芍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6-10倍,煎煮0.5-4小时;第二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6-10倍,煎煮0.5-3小时,合并两次煎煮的滤液;

3)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与步骤1)得到的水提液合并,过滤并浓缩为50℃下相对密度为1.18-1.23的清膏,备用;

4)将清膏与步骤1)中的挥发油包合物混匀,加入辅料,并制成颗粒,即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第一次加水煎煮2小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第二次加水煎煮1小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将所述清膏加入步骤1)的挥发油包合物,加入辅料,采用湿法制粒或喷雾制粒,制得颗粒;其中,所述挥发油包合物为含水挥发油包合物;

或,

在步骤4)中,将所述清膏制成干膏粉,加入步骤1)中的挥发油包合物,加入辅料,采用干法制粒,制得颗粒;其中,所述挥发油包合物为粉末状挥发油包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淀粉、糊精、蔗糖、阿司帕坦或β-环糊精。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使用清膏、挥发油包合物做原料,加入辅料,制得颗粒改剂型制剂,所述改剂型制剂为胶囊剂、片剂或微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剂为分散片剂。

18.根据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煎煮的加水量第一次为药材重量的8倍。

19.根据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煎煮的加水量第二次为药材重量的6倍。

20.根据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加水煎煮前,加水浸泡0-1小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加水煎煮前,加水浸泡0.5小时。

说明书 :

一种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9月13日、申请号为201310416646.3、发明名称为“一种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涉及一种挥发油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更具体地,涉及使用该方法制备的治疗气滞胃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气滞胃痛颗粒,现收载于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处方由柴胡、炙甘草、香附(炙)、延胡索(炙)、白芍、枳壳组成,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等症。该药与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市,疗效显著,是国家基本药物。
[0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气滞胃痛颗粒标准【制法】项下,其挥发油提取后直接喷入颗粒中容易挥散损失,势必影响药物稳定性及疗效。
[0005] 专利CN200510084公开了一种治疗气滞胃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但其制备方法,并没有给出挥发油包合的方法、必要工艺、工艺参数、验证及说明,其挥发油的包合是无法实现的。
[0006] 已知的是,天然药物中使用的有效成分往往是组合物,而每种组合物存在理化性质、分子结构的较大差异,这些是影响包合效果的直接因素。只有当特提的理化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适合与主体所提供的空间要求时,包合效果才会更好。
[0007] 因此,在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包合方法,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以及原料的配比,对于挥发油的利用率、包含物的收得率以及其含油率都有重要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8]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挥发油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该方法制备的一种治疗气滞胃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0009]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挥发油包合物,所述挥发油包合物为枳壳挥发油和香附(炙)挥发油的包合物,其中,所述包合物使用质量比为10:10的枳壳和香附(炙)提取的挥发油制得。
[0010]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枳壳挥发油和香附(炙)挥发油的包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 1)按10:10的质量份配比,取枳壳、香附(炙)二味药材加水2-10倍量;优选地,加水10倍量,浸泡0.5-2.5小时,优选地,浸泡0.5小时;
[0012] 2)水蒸汽蒸馏,加热微沸2-6小时,提取挥发油。优选地,加热微沸5小时。挥发油的收油率不低于0.35%(mL/g)。
[0013] 3)取β-环糊精与水,按1:2-8的质量体积比(g/mL)制成β-环糊精混悬液;优选地,所述β-环糊精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4-6,更优选地,所述β-环糊精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5;
[0014] 4)将β-环糊精混悬液倒入胶体磨中,在研磨状态下加入步骤2)提取的挥发油,制成含水挥发油包合物,亦称包合液;
[0015] 其中,所述挥发油与β-环糊精混悬液中β-环糊精的体积质量比是1:4-8(mL/g);优选地,所述挥发油与β-环糊精体积质量比为1:6-8,更优选地,挥发油与β-环糊精体积质量比为1:8;
[0016] 所述研磨状态:研磨温度控制在40℃以下,研磨时间为60-120min;
[0017] 优选地,所述研磨的时间为80-100min;更优选地,所述研磨的时间为90min;
[0018] 或,
[0019] 将含水挥发油包合物于5℃以下冷藏24小时,过滤,取沉淀物用适量无水乙醇洗涤,过滤,取沉淀物于50℃以下减压干燥,制成粉末状挥发油包合物。
[0020]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方法在一种中药制备方法中的应用,所述中药是一种治疗气滞胃痛的中药,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 1)根据上述方法,取质量比为10:10的枳壳、香附(炙)提取挥发油,制备得到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并且将提取过程中的水提液留下备用,药渣弃去;
[0022] 2)按质量比为柴胡:延胡索(炙):枳壳:香附(炙):白芍:炙甘草为9:10:10:10:12:5的比例取枳壳、香附(炙)之外的原料,将柴胡、炙甘草、延胡索(炙)、白芍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6-10倍,煎煮0.5-4小时,优选2小时;第二次加水6-10倍,煎煮0.5-3小时,优选1小时,合并两次煎煮的滤液;
[0023] 3)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与步骤1)得到的水提液合并,过滤并浓缩为相对密度1.18-1.23(50℃)的清膏,备用;
[0024] 4)将清膏与步骤1)中的挥发油包合物混匀,加入辅料,并制成颗粒,即得。
[0025] 优选地,将所述清膏加入步骤1)的挥发油包合物,加入辅料,采用湿法制粒或喷雾制粒,制得颗粒;其中,所述挥发油包合物为含水挥发油包合物;
[0026] 或,
[0027] 在步骤4)中,将所述清膏制成干膏粉,加入辅料,加入步骤1)的挥发油包合物,采用干法制粒,制得颗粒;其中,所述挥发油包合物为粉末状挥发油包合物;优选地,所述辅料为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更优选地,所述辅料为淀粉、糊精、蔗糖、阿司帕坦或β-环糊精。
[0028] 优选地,在步骤4)中,使用清膏和挥发油包合物的混合物做原料,制得改剂型制剂,优选地,所述改剂型制剂为胶囊剂、片剂、分散片或微丸剂。
[0029]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煎煮的加水量第一次为药材重量的6~10倍,优选8倍,第二次为药材重量的6~10倍,优选6倍;
[0030] 优选地,所述步骤2)加水煎煮前,加水浸泡0-1小时,更优选地,所述浸泡时间为0.5小时。
[00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03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方法及其相关参数,使用该方法,该挥发油的提取率高,提取后的挥发油包合物性质稳定,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利用率高达90%以上。并且使用该方法制备的挥发油包合物可以应用于药物制备。防止挥发油在药物的生产、存贮过程中挥散或氧化变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疗效。

附图说明

[0033]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0034] 图1为药材饮片的吸水率曲线图
[0035] 图2为本发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验证薄层色谱图,其中1为挥发油供试品溶液;2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供试品溶液;3为β-环糊精包合物提取的挥发油供试品溶液;4为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供试品溶液;
[0036] 图3:β-环糊精红外图;
[0037] 图4: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红外图;
[0038] 图5:本发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红外图;
[0039] 图6:本发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X-射线衍射图,其中6-1为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X-射线衍射图;6-2为β-环糊精X-射线衍射图;6-3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X-射线衍射图,图6-4为三种X-射线衍射图的叠加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参照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本发明。这些实例虽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41] 实施例1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筛选
[0042] 1.1实验药品
[0043] 枳壳、香附(炙):枳壳、香附(炙)饮片采购于本溪市平山区花园大药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项下要求内容,检验合格。
[0044] 对照品:柚皮苷(批号:110722-201111),新橙皮苷(批号:111857-201102),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0045] 1.2实验相关测定方法
[0046] (1)挥发油百分含量检测方法
[0047] 采用挥发油提取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ⅩD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测定,直接读取挥发油量,计算挥发油的含量(%)。计算公式:
[0048] 挥发油百分含量=挥发油量/饮片重*100%(mL/g)
[0049] (2)水提液干膏率测定方法
[0050] 按处方称取一定量药材饮片,提取后,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置已干燥称重的洁净蒸发皿中,放入烘箱,70℃以下至干燥,取出放冷,称重。蒸发皿加干膏重减去蒸发皿重,得干膏重量,用干膏重除以投入药材饮片重量,得干膏率。计算公式如下:
[0051] 出膏率=(W膏+皿-W皿)/W药材×100%
[0052] (3)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测定方法
[0053]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枳壳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测定方法制定:
[0054] 色谱条件: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C18依立特
[0055] 流动相:乙腈-水(20:80)(用磷酸调节pH值至3)
[0056] 检测波长:283nm
[0057] 理论板数按柚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0058]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饮片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提液,量取总体积(V1),精密吸取(V2)相当于枳壳原药材0.4克,置50mL量瓶中,加入甲醇至刻度,摇匀,静置,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
[0059]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柚皮苷、新橙皮苷对照品各约8mg,精密称定,分别置于10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分别制成每1mL含柚皮苷80μg、新橙皮苷80μg。
[0060] 测定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通过成分峰面积与对照品峰面积,求柚皮苷、新橙皮苷的浓度,再通过公式换算,计算药液中柚皮苷、新橙皮苷的总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0061]
[0062] C对:对照品溶液浓度
[0063] A样:供试品溶液峰面积
[0064] A对:对照品溶液峰面积
[0065]
[0066] 1.3实验设计与预试验
[0067]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气滞胃痛颗粒标准已经给出了挥发油提取的工艺路线:“以上六味,取枳壳、香附(炙)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及水提液备用,药渣弃去。”对其未明确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选取了浸泡时间、加水量、蒸馏时间作为筛选因素,以挥发油提取率、水提液有效成分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筛选该挥发油(包括其水提液)的提取工艺参数。
[0068] 鉴于水提液中成分复杂,我们选取水提液干膏收率、柚皮苷提取百分率、新橙皮苷提取百分率作为水提液有效成分提取率的评价指标。
[0069] 在工艺筛选前,通过预试验测定药材吸水率,考察药材泡透时间,为浸泡时间、加水量水平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0070] 称取香附(炙)、枳壳各25g,共计3个批次,加10倍量水浸泡,室温间隔不同时间观察浸润程度,记录时间,滤过至尽,药渣称重,测定吸水率,[吸水率(%)=(药渣湿重-饮片干重)/饮片干重*100%],绘制吸水率曲线,如图1所示,确定泡透时间。数据见表1:
[0071] 表1药材吸水率(%)考察结果(n=3)
[0072]
[0073] 根据吸水率曲线,2.5小时药材已基本泡透,吸水率为107%。依此确定试验加水量水平数起点为药材的2倍量,浸泡时间水平数在药材基本泡透时间2.5小时前后选取。
[0074] 1.4挥发油提取工艺单因素的考察
[0075] 1.4.1加水量对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影响
[0076] 1.4.1.1加水量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
[0077] 分别称取枳壳、香附(炙)各50g,加不同倍量水,浸泡2.5小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8个小时,测定挥发油提取百分率,结果见表2:
[0078] 表2不同加水量对挥发油提取百分率的影响(n=3)
[0079]
[0080] 结论:不同的加水量对挥发油提取率没有影响。
[0081] 1.4.1.2加水量对干膏收率和水提液中有效成分的影响
[0082] 提取挥发油后,滤过,药渣弃去,水提液备用。对水提液中有效成分的评价指标水提液干膏收率(%)、柚皮苷百分含量、新橙皮苷百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分别见表3、表4、表5如下:
[0083] 表3不同加水量对水提液干膏收率的影响(n=3)
[0084]
[0085] 其中2倍、2.5倍、3倍量水太少,药材基本吸附,无法得到药液。增加12倍量水,不如10倍水量的干膏回收率,结论:10倍量可得到最大干膏收率。
[0086] 表4不同加水量对水提液中柚皮苷的影响(n=3)
[0087]
[0088] 表5不同加水量对水提液中新橙皮苷百分含量的影响(n=3)
[0089]
[0090] 根据上述结果,考虑10倍加水量干膏收率最大,且10倍加水量的水提液评价指标柚皮苷、新橙皮苷百分含量与加12倍量水的差值远小于与加8倍量水的差值,考虑到生产成本,故选用加10倍量水提取挥发油为宜。
[0091] 1.4.2浸泡时间对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影响
[0092] 1.4.2.1浸泡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百分量的影响
[0093] 分别称取枳壳、香附(炙)各50g,加10倍量水,分别浸泡0.5、1、1.5、2、2.5小时(浸泡时间在泡透时间前选取),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8小时,测定挥发油提取百分量,结果见表6:
[0094] 表6浸泡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百分量的影响(n=3)
[0095]
[0096] 结论:浸泡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百分量无影响。
[0097] 1.4.2.2浸泡时间对水提液干膏收率的影响
[0098] 分别称取枳壳、香附(炙)各50g,加10倍量水,分别浸泡0.5、1、1.5、2、2.5小时,采用水蒸气蒸馏8小时提取挥发油,滤过,药渣弃去,水提液备用。测定水提液干膏收率。结果见表7:
[0099] 表7浸泡时间对干膏收率的影响(n=3)
[0100]
[0101] 1.4.2.3浸泡时间对水提液有效成分的影响
[0102] 分别称取枳壳、香附(炙)各50g,加10倍量水,分别浸泡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2.5小时,采用水蒸气提取挥发油,滤过,药渣弃去,水提液备用。测定水提液中有效成分(评价指标)百分含量。结果见表8和表9:
[0103] 表8浸泡时间对柚皮苷提取百分含量的影响(n=3)
[0104]
[0105] 表9浸泡时间对新橙皮苷提取百分含量的影响(n=3)
[0106]
[0107]
[0108] 1.4.2.4根据上述结果,故确定浸泡时间为0.5小时。
[0109] 1.4.3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百分率的影响
[0110] 称取枳壳50g,香附(炙)50g,加入10倍量水,浸泡0.5小时,分别蒸馏不同时间,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测定挥发油提取百分率,结果见表10:
[0111] 表10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n=3)
[0112]
[0113] 根据上述结果,提取5小时后挥发油提取量不再增加,确定蒸馏时间为5小时。
[0114] 根据以上挥发油提取工艺单因素的考察的试验结果,初步确定的工艺为:
[0115] 按处方量称取枳壳与香附(炙)(质量比10:10),加10倍量水,浸泡0.5小时,水蒸汽蒸馏微沸5小时,收集挥发油,水提液备用,药渣弃去。
[0116] 1.5工艺验证与放大实验
[0117] 1.5.1工艺验证试验
[0118] 取枳壳、香附(炙)各50g,3个批次,各100g,3个批次,按照初步确定的工艺进行提取,测定饮片挥发油的提取百分率、干膏收率、有效成分(评价指标)新橙皮苷、柚皮苷的百分含量,结果见表11:
[0119] 表11工艺验证结果
[0120]
[0121] 1.5.2工艺放大试验
[0122] 按照初步确定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将验证试验药材的取样量放大10倍。考察筛选出的提取工艺。放大试验结果见表12:
[0123] 表12工艺放大试验结果(n=3)
[0124]
[0125] 1.5.3工艺验证与工艺放大结论:上述结果表明,随饮片量增加,挥发油提取率略有降低,水提液干膏收率及有效成分提取率稳定;挥发油提取百分收率以不低于0.35%(mL/g)为宜。
[0126] 1.6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确定
[0127] 根据以上试验及验证、放大试验,筛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0128] 称取药材饮片枳壳与香附(炙)(质量比10:10),加10倍量水,浸泡0.5小时,水蒸汽蒸馏微沸5小时,收集挥发油,挥发油提取百分收率不低于0.35%(mL/g),挥发油及水提液备用,药渣弃去。
[0129] 实施例2挥发油包合工艺的筛选
[0130] 2.1、实验药品
[0131] 2.1.1原料药:枳壳、香附(炙)饮片采购于本溪市平山区花园大药房,由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质量研究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项下要求内容,对枳壳、香附(炙)饮片进行质量检查,检验合格。
[0132] 2.1.2对照品:均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柚皮苷批号:110722-201111;新橙皮苷批号:111857-201102。
[0133] 2.1.3β-环糊精:购自孟州市华兴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20935。
[0134] 2.2、仪器设备
[0135] 胶体磨型号:F50AB1,购自沈阳航天新光超微粉碎机械有限公司;
[0136] 冰箱型号:BCD-205AG7,购自海信北京电器公司;
[0137] 减压干燥烘箱型号:DZF-6050,购自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0138] 挥发油收集器,购自大连沈天化玻仪器有限公司;
[0139] 电子天平型号:YP2102,购自上海光正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0140] 2.3、实验方法
[0141] 2.3.1挥发油的提取
[0142] 按10:10质量份配比取枳壳、香附(炙),照实施例1筛选的挥发油提取工艺提取而成。
[0143] 2.3.2挥发油利用率测定方法
[0144] 称取相当于含1mL挥发油量的包合物样品(干包合物总重量/包合时加入挥发油量)(准确至0.01g),置5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300mL,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 D挥发油测定法中甲法测定挥发油,读取挥发油的体积数。包合物样品每次取两份测定(n=2),包合物样品挥发油测定量的体积数取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挥发油利用率:
[0145] 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样品挥发油测定量(mL)/(包合物样品理论挥发油含量(mL)×挥发油空白回收率)×100%
[0146] 其中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测定如下:
[0147] 精密量取挥发油1mL,加入5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300mL,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 D挥发油测定法中甲法测定,读取挥发油的体积数。取样四份,挥发油测定量的体积数取平均值,并计算挥发油空白回收率,结果见表13。
[0148] 表13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测定结果
[0149]
[0150] 按下式进行计算,得:
[0151] 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挥发油测定量(mL)/挥发油加入量(mL)×100%=0.9175/1.0×100%=91.75%
[0152] 2.3.3试验设计
[0153] 考虑适合大生产的需要,确定采用胶体磨法包合挥发油,试验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mL/g)、水与β-环糊精比例(mL/g)、研磨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并选择3个水平进行考察试验,试验以挥发油利用率为评价指标,筛选确定该挥发油的包合工艺。
[0154] 进一步地,在配制β-环糊精混悬液的过程中,因为其溶解度与温度相关,因此在正交试验前,采用单因素法确定温度对β-环糊精混悬液的影响。
[0155] 2.4、实验步骤及结果
[0156] 2.4.1确定配制β-环糊精混悬液的温度
[0157] 因β-环糊精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正交试验前采用单因素法考察温度对配制β-环糊精混悬液的影响,以挥发油利用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正交试验时β-环糊精混悬液合适的配液温度。
[0158] 实验方法:取β-环糊精32g,三份,分别加水10倍量,于20℃、40℃、60℃加热使分散均匀,分别加入胶体磨中,在研磨状态下分别加入挥发油4mL,研磨包合20分钟(胶体磨通冷却水,控制包合温度在40℃以下),研磨结束后,取出混合物,5℃以下冷藏24小时,离心,弃去上清液,取出沉淀物,用适量无水乙醇洗涤,离心,弃去上清液,取出沉淀物于50℃以下减压干燥,得干包合物,称重。
[0159] 测定干包合物中挥发油利用率,确定出最佳配制温度。结果见表14。
[0160] 表14不同温度下,β-环糊精包合物收得量和挥发油利用率试验结果[0161]
[0162] 通过上表结果可见,在40℃条件下,配制β-环糊精混悬液,采用胶体磨法包合挥发油,所得β-环糊精包合物中的挥发油利用率最高。
[0163] 确定配制β-环糊精混悬液合适温度为40℃。
[0164] 2.4.2挥发油包合正交试验
[0165] 对每个主要因素确定3个水平,通过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利用率为考察指标,筛选挥发油包合工艺。
[0166]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数,见表15:
[0167] 表15挥发油包合正交试验水平表
[0168]
[0169] 根据影响包合的主要因素为3因素及上述的正交试验水平表,确定实验选用4
L9(3)正交表。
[0170] 实验方法:照正交L9(34)表安排试验1-9.
[0171] 分别按比例取纯化水、β-环糊精置容器中,加热至40℃使β-环糊精在水中充分溶化、分散,倒入胶体磨中,在研磨状态中按比例加入挥发油,分别研磨包合一定时间,其间通冷凝水,控制包合温度在40℃以下,得到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液,将该包合液在5℃以下冷藏24小时,过滤,取沉淀物用适量无水乙醇洗涤,过滤,取沉淀物于50℃以下减压干燥,得干包合物,称重,测定干包合物中挥发油利用率。
[0172] 具体试验1-9的取样量及研磨时间如下:
[0173] 试验1:纯化水320mL、β-环糊精160g、挥发油40mL、研磨30min;
[0174] 试验2:纯化水200mL、β-环糊精40g、挥发油10mL、研磨60min;
[0175] 试验3:纯化水240mL、β-环糊精30g、挥发油7.5mL、研磨90min;
[0176] 试验4:纯化水360mL、β-环糊精180g、挥发油30mL、研磨60min;
[0177] 试验5:纯化水225mL、β-环糊精45g、挥发油7.5mL、研磨90min;
[0178] 试验6:纯化水240mL、β-环糊精30g、挥发油5mL、研磨30min;
[0179] 试验7:纯化水360mL、β-环糊精180g、挥发油22.5mL、研磨90min;
[0180] 试验8:纯化水200mL、β-环糊精40g、挥发油5mL、研磨30min;
[0181] 试验9:纯化水192mL、β-环糊精24g、挥发油3mL、研磨60min;
[0182] 试验1-9实验取得的数据,见表16:
[0183] 表16正交试验1-9数据表
[0184]
[0185]
[0186] 根据1-9具体试验及表16,计算各项试验挥发油利用率,得挥发油包合正交试验结果。见表17:
[0187] 表17挥发油包合正交试验表
[0188]
[0189]
[0190] 对正交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见表18:
[0191] 表18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
[0192]因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F临界值 显著性
A(油:β-环糊精) 2180.642 2 212.352 19.000 *
B(水:β-环糊精) 177.402 2 17.275 19.000
C(研磨时间) 143.016 2 13.927 19.000
D(空白) 10.269 2 1.000 19.000
误差 10.27 2
[0193] 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可知,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对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各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的排列顺序为:A﹥B﹥C,其最佳水平值为:A3B2C3,即最佳包合工艺参数: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mL/g)为1:8,水与β-环糊精比例(mL/g)为5:1,研磨时间为90分钟。
[0194] 筛选确定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为:
[0195] 1)按1:5的质量体积比(g/mL)取β-环糊精与水,在40℃下加热使分散均匀,制成β-环糊精混悬液;
[0196] 2)将β-环糊精混悬液倒入胶体磨中,在研磨状态下加入挥发油,挥发油与β-环糊精混悬液中β-环糊精的体积质量比(mL/g)为1:8;
[0197] 3)研磨温度控制在40℃,研磨时间为90min,制成含水挥发油包合物;
[0198] 或将挥发油包合物在5℃以下冷藏24小时,过滤,取沉淀物用适量无水乙醇洗涤,过滤,取沉淀物于50℃以下减压干燥,制成粉末状干包合物。
[0199] 实施例3挥发油包合工艺验证
[0200] 3.1挥发油利用率的验证
[0201] 按照筛选确定的挥发油包合工艺进行工艺验证:取纯化水400mL、β-环糊精80g,在40℃下加热使分散均匀,加入胶体磨中,在研磨状态下加入10mL的挥发油,研磨包合90分钟(胶体磨通冷却水,控制包合温度在40℃以下),研磨结束后,取出混合物,5℃以下冷藏24小时,过滤,弃去上清液,取出沉淀物,用适量无水乙醇洗涤,过滤,弃去上清液,取出沉淀物,50℃以下减压干燥,得干包合物,称重,即得。重复三次,结果见表19。
[0202] 表19工艺验证试验中挥发油利用率结果
[0203]
[0204] 结论:工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挥发油利用率平均为91.6%。所筛选的包合工艺合理。
[0205] 3.2挥发油包合物的验证
[0206] 3.2.1薄层色谱法
[0207] 供试品溶液制备
[0208] 挥发油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挥发油0.5mL,置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并定容至刻度,即得。
[0209] 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挥发油1mL与β-环糊精8g制成均匀混合物,取混合物4.5g,加10mL甲醇溶解,过滤,取续滤液,即得。
[0210] β-环糊精包合物提取的挥发油供试品溶液:取工艺验证制取的包合物6.0g,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 D挥发油测定方法提取挥发油,精密量取挥发油0.5mL,置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并定容至刻度,即得。
[0211]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供试品溶液:取工艺验证制取的包合物4.5g,加10mL甲醇溶解,过滤,取续滤液,即得。
[0212] 将以上供试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80: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0213] 结果见图2,其中1为挥发油供试品溶液;2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供试品溶液;3为β-环糊精包合物提取的挥发油供试品溶液;4为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供试品溶液;
[0214] 结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应位置上,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4没显示斑点,说明挥发油已经完全被包合。
[0215] 3.2.2红外光谱法(IR)
[0216] 仪器与试药:
[0217] IR20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配有DTGS检测器;
[0218] β-环糊精(孟州市华兴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20935);
[0219] 溴化钾(分析纯);
[0220] 挥发油(按实施例1筛选的挥发油提取方法制备);
[0221]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按包合工艺验证方法制备)。
[0222] 仪器参数设置:
[0223] 测定范围4000-400cm-1,扫描次数16次,分辨率4cm-1。CO2空白:删除-12390-2280cm 间的所有数据。
[0224] 样品制备与测定:
[0225] 分别取β-环糊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及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采用溴化钾压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红外光谱测定。
[0226] β-环糊精样品:取β-环糊精粉末约4mg,与200mg溴化钾混合研磨均匀,压片测定。
[0227]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取包合物样品约5mg,与200mg溴化钾混合研磨均匀,压片测定。
[0228] 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样品:取挥发油0.5mL、β-环糊精4.0mg,与200mg溴化钾混合研磨均匀,压片测定。
[0229] 测定结果分别见图3、图4和图5,其中图3为β-环糊精红外图,图4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红外图,图5为β-环糊精挥发油包合物红外图。
[0230] 由上述红外光谱图可知:β-环糊精与挥发油物理混合物OH缔合氢键宽峰-1 -1 -1(3580cm ~3200cm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OH缔合氢键宽峰(3610cm ~-1 -1 -1
3180cm )与β-环糊精样品的OH缔合氢键宽峰(3560cm ~3230cm )相比明显变宽,其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OH缔合氢键宽峰又稍大于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主要是由于挥发油的加入引起OH氢键缔合作用发生改变,形成包合物后主客体之间氢键-1
作用更为明显。β-环糊精与挥发油物理混合物、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约1618cm-1
吸收峰强度与β-环糊精样品1618.58cm 吸收峰强度相比,在挥发油作用下吸收峰强度-1 -1
减弱,其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减弱的最为明显。在1310cm ~1180cm 处三者-1
吸收峰形状、强度有所不同,其中约1220cm 处峰强度: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挥-1
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β-环糊精样品;另外在约1220cm 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挥发油与物理混合物比β-环糊精样品出现了新的吸收峰,且该吸收峰强度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裂分大)明显强于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裂分-1 -1 -1 -1
小)。在970cm ~820cm 处三者吸收峰形状、强度也有所不同,其中约970cm 、939cm 、-1
900cm 处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与β-环糊精样品相比,峰形状、强度发生了变化,其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变化最为明显。
[0231] 上述结果说明挥发油与β-环糊精发生了分子间的包合,形成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已不同于β-环糊精样品及β-环糊精与挥发油物理混合物的图谱,证明挥发油已完全被包合。
[0232] 3.2.3X-射线粉末衍射法
[0233] 仪器与试药:
[0234] 全自动X-射线衍射仪D/MAX-2400(日本理学电机株式会社);
[0235] β-环糊精(孟州市华兴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20935);
[0236] 挥发油(按实施例1筛选的挥发油提取方法制备);
[0237]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按实施例3包合工艺验证方法制备)。
[0238] 测试条件:
[0239] 室温,样品的X射线衍射的扫描范围2θ为:5°~60°,Cu KA靶,管电压40kV,管电流100mA,扫描速度2°·min-1。
[0240] 样品制备:
[0241] β-环糊精样品:取β-环糊精4g粉末。
[0242]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取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约4.5g。
[0243] β-环糊精与挥发油物理混合物样品:取挥发油约0.5mL、β-环糊精4.0g,混合均匀。
[0244] 各样品分别研磨至细粉,取约3g,进行测试。
[02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0246] 结果见图6,其中6-1为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X-射线衍射图;6-2为β-环糊精X-射线衍射图;6-3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X-射线衍射图;6-4为三种X-射线衍射图的叠加图。
[0247] 图谱解析:
[0248]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β-环糊精峰(2-Theta 12.5,100%)消失,产生β-环糊精-挥发油包合物峰(2-Theta 11.7,62.6%),(17.0,40.5%)(17.5,100%)(18.0,74.2%)[鉴别评价指标:扫描角度:5~45°峰面积>25%的峰]。β-环糊精-挥发油包合物中几乎无未包合的β-环糊精,X-射线衍射图说明包合物已构成一种新物相。
[0249] 3.2.4挥发油包合物验证实验说明包合物已构成一种新物相。
[0250] 实施例4挥发油包合放大试验
[0251] 按照筛选确定的挥发油包合工艺,将验证试验放大10倍,进行放大试验:取纯化水4000mL、β-环糊精800g,在40℃下加热使分散均匀,加入胶体磨中,在研磨状态下加入100mL的挥发油[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8(mL/g)],研磨包合90分钟(胶体磨通冷却水,控制包合温度在40℃以下),研磨结束后,取出混合物,5℃以下冷藏24小时,过滤,弃去上清液,取出沉淀物,用适量无水乙醇洗涤,过滤,弃去上清液,取出沉淀物,50℃以下减压干燥,得干包合物,称重,即得。重复三次,结果见表20。
[0252] 表20放大试验挥发油利用率结果
[0253]
[0254] 放大试验说明实施例2筛选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随着挥发油量增加,挥发油利用率愈高,筛选的工艺更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0255] 实施例5气滞胃痛颗粒的制备
[0256] 气滞胃痛颗粒按以下步骤制备:
[0257] 1、取质量比为9:10:10:10:12:5的柴胡、延胡索(炙)、枳壳、香附(炙)、白芍和炙甘草六味原料;
[0258] 2、枳壳、香附(炙)按实施例1筛选的工艺提取挥发油,水提液备用,药渣弃去;
[0259] 3、将提取的挥发油,按照以下步骤制得挥发油包合物:
[0260] a、按1:5的质量体积比(g/mL)取β-环糊精与水,在40℃下加热使分散均匀,制成β-环糊精混悬液;
[0261] b、将β-环糊精混悬液倒入胶体磨中,在研磨状态下加入步骤2提取的挥发油,挥发油与β-环糊精混悬液中β-环糊精的体积质量比(mL/g)为1:8;
[0262] c、研磨温度控制在40℃以下,研磨时间为90min,制成含水挥发油包合物,亦称包合液;
[0263] d、或将包合液在5℃以下冷藏24小时,过滤,取沉淀物用适量无水乙醇洗涤,过滤,取沉淀物于50℃以下减压干燥,制成粉末状挥发油包合物。
[0264] 4、将柴胡、炙甘草、延胡索(炙)、白芍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6-10倍量,浸泡0.5小时,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10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的煎煮液;
[0265] 5、将步骤4、得到的煎煮液与步骤2、得到的水提液合并,浓缩为相对密度1.18-1.23(50℃)的清膏,备用;
[0266] 6、将清膏加入步骤3、中的包合液,加入适当辅料,混匀,用湿法制粒或喷雾制粒,即得;
[0267] 7、或将清膏制成清膏粉、加入适当辅料,加入步骤3中的粉末状挥发油包合物,混匀,用干法制粒,即得。
[0268] 实施例6气滞胃痛颗粒改剂型制剂的制备
[0269] 气滞胃痛颗粒改剂型制剂按以下步骤制备:
[0270] 1、取质量比为9:10:10:10:12:5的柴胡、延胡索(炙)、枳壳、香附(炙)、白芍和炙甘草六味原料;
[0271] 2、枳壳、香附(炙)按实施1方法筛选的工艺提取挥发油,水提液备用,药渣弃去;
[0272] 3、将提取的挥发油,按照以下步骤制得挥发油包合物:
[0273] a、按1:5的质量体积比(g/mL)取β-环糊精与水,在40℃下加热使分散均匀,制成β-环糊精混悬液;
[0274] b、将β-环糊精混悬液倒入胶体磨中,在研磨状态下加入步骤2提取的挥发油,挥发油与β-环糊精混悬液中β-环糊精的体积质量比(mL/g)为1:8;
[0275] c、研磨温度控制在40℃以下,研磨时间为90min,制成含水挥发油包合物,亦称包合液;
[0276] d、将包合液在5℃以下冷藏24小时,过滤,取沉淀物用适量无水乙醇洗涤,过滤,取沉淀物于50℃以下减压干燥,制成粉末状挥发油包合物。
[0277] 4、将柴胡、炙甘草、延胡索(炙)、白芍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6-10倍量,浸泡0.5小时,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10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的煎煮液;
[0278] 5、将步骤4、得到的煎煮液与步骤2、得到的水提液合并,浓缩为相对密度1.18-1.23(50℃)的清膏,备用;
[0279] 6、将清膏制成清膏粉,加入适当辅料、加入步骤3、中的粉末状挥发油包合物,混匀,作为改剂型制剂的原料,按药剂学常规方法,制取胶囊剂、片剂、分散片、微丸等剂型。
[0280] 实施例7挥发油包合物及其制剂的稳定性考察
[0281] 按实施例2筛选的挥发油包合工艺,包合挥发油,并对其包合物及其制剂进行稳定性考察。
[0282] 7.1仪器与试药
[0283] 挥发油测定仪:大连沈天化玻仪器有限公司
[0284] EHC-250LS型综合药品稳定性试验箱(宁波艾德生仪器有限公司)
[0285] WHL-25A恒温干燥箱(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0286] 挥发油:按10:10质量份取枳壳、香附(炙),照实施例1筛选的挥发油提取工艺提取。
[0287] 挥发油包合物:按实施例2筛选的包合工艺制备,简称:包合物。
[0288] β-环糊精:孟州市华兴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20935。
[0289] 挥发油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按挥发油:β-环糊精为1:7.5的比例均匀混合制备(mL/g),简称:物理混合物。
[0290] 7.2方法与结果
[0291] 7.2.1挥发油百分含量测定方法
[0292]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测定。计算公式:
[0293] 挥发油百分含量=挥发油量/样品重量*100%(mL/g)
[0294] 7.2.2包合物的稳定性考察
[0295] 以挥发油含量为挥发油包合物稳定性考察指标,对挥发油包合物、物理混合物进行强光照射试验、高温试验、高湿试验;以热失重的百分比为挥发油包合物稳定性考察指标,对挥发油包合物、物理混合物进行挥发性热失重试验,比较二者的稳定性。
[0296] 7.2.2.1强光照射试验
[0297] 精密称取挥发油包合物、物理混合物7.5g各若干份,密封装于无色玻璃瓶中。置日光灯(强度4000±500LX)处照射,放置10天,定时取样,按挥发油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其含量,计算挥发油百分含量。结果见表21
[0298] 表21强光照射试验
[0299]
[0300] 表21说明包合物中的挥发油抗光解性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中的挥发油。
[0301] 7.2.2.2高温试验
[0302] 精密称取挥发油包合物、物理混合物7.5g各若干份,密封封装于无色玻璃瓶中,分别置于40℃、60℃恒温中,放置10天,定时取样,按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含量,计算挥发油百分含量。结果见表22
[0303] 表22高温试验
[0304]
[0305]
[0306] 表22说明包合物中的挥发油热稳定性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中的挥发油。
[0307] 7.2.2.3高湿试验
[0308] 分别精密称取挥发油包合物、物理混合物7.5g各若干份,分别置于相对湿度为75%、92.5%恒湿中,放置10天,定时取样,按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含量,计算挥发油百分含量。结果见表23
[0309] 表23高湿试验 温度25℃
[0310]
[0311] 表23说明包合物中的挥发油湿稳定性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中的挥发油。
[0312] 7.2.2.4挥发性试验
[0313] 分别精密称取挥发油包合物、物理混合物7.5g各若干份,置于80℃恒温干燥箱中,放置10天,定时取样称重,计算失重百分率。结果见表24。
[0314] 表24挥发性试验 温度80℃
[0315]
[0316] 表24说明挥发油包合物的热失重明显低于物理混合物,稳定性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
[0317] 7.2.3挥发油包合物制剂的稳定性考察
[0318] 7.2.3.1样品制备
[0319] 本发明样品:按实施例5气滞胃痛颗粒制备方法制备颗粒。铝塑袋包装,规格:5g/袋。
[0320] 对照样品:按实施例5气滞胃痛颗粒制备方法中的质量份配比取原料,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气滞胃痛颗粒【制法】制备颗粒。铝塑袋包装,规格:5g/袋。
[0321] 7.2.3.2加速稳定性考察
[0322] 采用加速试验的方法,取本发明样品、对照样品各三批若干袋,置于温度40℃±2℃、RH75%±5%条件下考察三个月,分别于即刻、1、2、3月取样,测定挥发油含量,以计算挥发油平均损失百分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挥发油包合物制剂的稳定性。结果见表25。
[0323] 表25加速试验中挥发油平均损失百分率统计表(n=3)
[0324]
[0325] 表25加速试验表明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将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可以降低气滞胃痛颗粒中挥发油的损失,而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气滞胃痛颗粒【制法】制备颗粒的方法制备的样品,三个月后,挥发油几乎全部损失。
[0326] 7.3结论:综上所述,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气滞胃痛颗粒中挥发油包合物中的挥发油抗光解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明显提高;其挥发性明显降低;也就是说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制剂稳定性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