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225252.9

文献号 : CN1048239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古越陈熙李翔

申请人 :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含有申嗪霉素A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B,其中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B为乙菌利、异菌脲、腐霉利等。A与B重量比为1:80~80:1。有效成分A与B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各单剂的施用量。对扩大杀菌谱和延缓植物抗药性有较好的作用,还能延长持效期,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该组合物可以添加其它农药中允许使用的辅助成分加工成任一剂型。

权利要求 :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含有申嗪霉素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其中,所述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为乙菌利、异菌脲或腐霉利,所述申嗪霉素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80~8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申嗪霉素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40~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申嗪霉素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20~20: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填料、崩解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制备防治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白粉病、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网斑病、颖枯病、眼纹病、轮纹病、枯萎病、炭疽病、溃疡病、纹枯病、菌核病的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杀菌组合物防治病害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效组分申嗪霉素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按比例混合后施用、按比例同时施用或按比例依次施用。

说明书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特别是指一种以申嗪霉素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为有效成分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能否健康生长,除受虫、草害影响外,对病害的防治亦很重要。随着环保观念的加强和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残留已成为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即便是高效杀菌剂,长期单独使用,也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等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科学用药,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药效,成为植物保护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
[0003] 申嗪霉素,其结构式如(Ⅰ)所示,申嗪霉素是由荧光假单胞菌M18经生物培养分泌的一种抗菌素,同时具有广谱抑制植物病原菌并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双重功能的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
[0004]
[0005] 异菌脲(iprodione),分子式为C13H13Cl2N3O3,化学名称:3-(3,5-二氯苯基)-N-异丙基-2,4-二氧代咪唑啉-1-羧酰胺。异菌脲属广谱性接触杀菌剂,抑制蛋白激酶,控制许多细胞功能的细胞内信号,包括碳水化合物结合进入真菌细胞组分的干扰作用。因此,它既可抑制真菌孢子萌发及产生,也可抑制菌丝生长。可通过根部吸收起治疗作用。对葡萄孢属、链孢霉属、核盘菌属、小菌核属等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对链格孢属、蠕孢霉属、丝核属、镰刀菌属、伏革属等菌也有效果。
[0006] 腐霉利(procymidone),分子式为C13H11Cl2NO2,化学名称: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羰基亚胺。腐霉利是内吸性杀真菌剂,对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真菌有特效,能防治果树、蔬菜作物的灰霉病、菌核病,对苯丙咪唑产生抗性的真菌亦有效。使用后保护效果好、持效期长,能阻止病斑发展蔓延。在作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可取得满意效果。
[0007] 乙菌利(chlozolinate),分子式为C13H11Cl2NO5,化学名称:3-(3,5-二氯苯基)-5-乙氧基甲酰基-5-甲基-1,3-噁唑烷-2,4-二酮。抑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护和防治的双重作用。主要作用于细胞膜,阻隔菌丝顶端正常细胞壁的合成,抑制菌丝的发育。
[0008] 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
[0009] 稻曲病,别名青粉病、伪黑穗病,属真菌病害。随着一些矮秆紧凑型水稻品种的推广以及施肥水平的提高,此病发生愈来愈突出。病穗空瘪粒显著增加,发病后一般可减产5%~10%。稻曲病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发生,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严重的可达20~30粒。
[0010] 含有单一活性组分杀菌剂的频繁使用,导致大多数病菌产生了抗药性,防效并不理想。因此,急需一种新型产品替代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菌产品,增加药效延缓病害的抗药性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作物安全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001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13]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申嗪霉素A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B,申嗪霉素A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B的重量比为1:80~80:1,优选为重量比为1:40~40:1,更优选重量比为1:20~20:1。
[0014]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所述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B可以为乙菌利、异菌脲、腐霉利等中的任意一种。
[0015] 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崩解剂、填料、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6]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干悬浮剂(DF)、可湿性粉剂(WP)、水分散粒剂(WDG)、悬浮剂(SC)等。
[0017] A可湿性粉剂(WP),是在水中可均匀分散的固体粉末制剂。本发明可湿性粉剂除了向原药中加如白炭黑、轻质碳酸钙、陶土、硅藻土、凹凸棒土等稀释剂或惰性物质外,还有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润湿剂例如,烷基苯磺酸盐(DBS-Na),烷基萘磺酸盐(拉开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烷酰胺基牛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JFC),含量0.1~30%;分散剂如萘磺酸盐,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0、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SOPA),PVA、CMC含量0.1~30%;还含有渗透剂JFC、氮酮、噻酮、渗透剂T之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含量0.3~30%;还可以含有稳定剂、抑泡剂、防结块剂等其它助剂。
[0018] B水分散粒剂(WDG),是能在水中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的颗粒剂。由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隔离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助剂和载体等要素组成。其助剂与载体,以及前体(造粒前的预制物)的配制方法基本类同于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
[0019] C悬浮剂(SC),是不水溶固体农药或不混溶液体农药在水或油中的分散体。由活性成分、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经湿法超微粉碎制得。润湿分散剂可以为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0、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缩合磷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0.1~12%;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为黄原酸胶(XG)、聚乙烯醇(PVA)、硅酸铝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0.05~0.5%;pH调节剂和消泡剂可视情况适量添加。
[0020] D干悬浮剂(Dry Flowable,简称DF),是能在水中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的颗粒剂。制备方法:由悬浮剂的脱水得到的制剂。其助剂与载体,以及前体(脱水干燥前的预制物)的配制方法与悬浮剂一致。
[0021]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适用于制备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制剂。特别适用于制备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小麦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疫病、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网斑病、颖枯病、眼纹病、轮纹病、枯萎病、灰霉病、炭疽病、溃疡病、纹枯病、菌核病的农药制剂。
[0022]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杀菌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或者杀菌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者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0023]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应用于防治病害的方法,有效组分A和组分B以重量比1:80~80:1施用,优选重量比1:40~40:1施用,更优选重量比1:20~20:1施用。其可按比例混合后施用、按比例同时施用或按比例依次施用。具体施用方式可以是喷粉法、喷雾法、烟雾法、熏蒸法及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超低容量喷雾、拌肥、撒施、灌根。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 1、与单剂相比,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
[0026] 2、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两者相互混配不会产生抵触,杀菌效果好,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0027] 3、药剂混配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0028] 4、本发明组合物扩大了杀菌谱,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小麦锈病以及作物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疫病、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网斑病、颖枯病、眼纹病、轮纹病、枯萎病、灰霉病、炭疽病、溃疡病、纹枯病、菌核病等病害均有特效。
[0029] 本发明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0031]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大量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够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有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0032] 本发明组合物以申嗪霉素(A)为一种有效成分,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B)为另一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组合对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叠加。
[0033]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纹枯病,发明人以申嗪霉素和腐霉利进行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0034] 试验采用水稻纹枯病为测试对象。
[0035] 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离体培养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5%的范围内设定)。将药剂在预先配制好的药液中充分浸润5s,沥去多余的药液,自然风干后将各处理叶片叶背向上,按处理标记后排放在保湿盒中备用,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用接种器将制备好的纹枯病菌有菌丝的一面接种于水稻叶片中央,每处理接种30片叶,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接种,治疗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置于温度为26~28℃,湿度为80%~90%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根据空白对照发病情况,记录病斑直径,计算各处理抑制病斑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0036]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37] 表1 申嗪霉素和腐霉利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0038]
[0039] 表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腐霉利复配对水稻纹枯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优异且好于单剂。特别是1:40-40:1范围内,尤其是1:20-2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腐霉利复配,增效效果更显著。因此,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腐霉利复配对植物病害有明显的增效效果类似的效果。
[0040]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白粉病,发明人以申嗪霉素和乙菌利进行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0041] 试验采用小麦白粉病为测试对象。
[0042] 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盆栽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5%的范围内设定)。用喷雾法将药液喷洒于备用小麦苗上,自然晾干后备用,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将发病小麦叶片上24h内产生的白粉病菌新鲜胞子均匀斜落接种于处理的2-3叶期盆栽小麦苗上,每处理3盆。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治疗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然后置28摄氏度恒温光照箱培养。根据空白对照发病情况,记录病斑直径,算各处理抑制病斑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0043]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44] 表2 申嗪霉素和乙菌利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室内(盆栽)毒力测定
[0045]
[0046] 表2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乙菌利复配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优异且好于单剂。特别是1:40-40:1范围内,尤其是1:20-2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乙菌利复配,增效效果更显著。因此,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乙菌利复配对植物病害有明显的增效效果类似的效果。
[0047]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霜霉病,发明人以申嗪霉素和异菌脲进行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0048] 试验采用黄瓜霜霉病为测试对象。
[0049] 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平皿叶片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5%的范围内设定)。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片背面,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将各处理叶片叶背向上,按处理标记后排放在保湿盒中备用,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用准备好的新鲜孢子点滴10uL接种于叶片背面,每叶片接种4滴,每处理不少于5片叶,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小时接种,治疗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前24小时接种,然后盖上皿盖,置于温度为17~22℃相对湿度
90%以上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5—7d,每天连续光照/黑夜12h交替;根据空白对照发病情况,记录病斑直径,计算各处理抑制病斑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0050]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51] 表3 申嗪霉素和异菌脲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0052]
[0053]
[0054] 表3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异菌脲复配对黄瓜霜霉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优异且好于单剂。特别是1:40-40:1范围内,尤其是1:20-2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异菌脲复配,增效效果更显著。因此,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异菌脲复配对植物病害有明显的增效效果类似的效果。
[0055]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构建申嗪霉素与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复配(乙菌利、异菌脲、腐霉利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0056] 通过大量实验,发明人发现通常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与其他抗生素类杀菌剂复配也有一定的增效效果。但申嗪霉素与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复配的效果要好于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与其他抗生素类杀菌剂复配。因此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与实施例相同的比例范围内,构建了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与其他抗生素类杀菌剂复配的对比例,进行详细描述。但由于篇幅有限,只能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对比例。应当指出的是,申嗪霉素与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复配(乙菌利、异菌脲、腐霉利等)的复配效果,优于其他抗生素类杀菌剂与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复配(乙菌利、异菌脲、腐霉利等)的复配效果,不仅局限在有限的对比例中。
[0057]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悬浮乳剂、水分散粒剂。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剂型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005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比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0059] 一:申嗪霉素与异菌脲复配
[0060] 实施例1:24.3%申嗪霉素·异菌脲悬浮剂(1:80)
[0061] 组分:申嗪霉素0.3%,异菌脲24%,聚羧酸钠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乙二醇6%,XG0.32%,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0062]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24.3%申嗪霉素·异菌脲悬浮剂。
[0063] 对比例1:24.3%多抗霉素·异菌脲悬浮剂(1:80)
[0064] 组分:多抗霉素0.3%,异菌脲24%,聚羧酸钠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乙二醇6%,XG0.32%,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0065]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4.3%多抗霉素·异菌脲悬浮剂。
[0066] 实施例2:21.6%申嗪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1:53)
[0067] 组分:申嗪霉素0.4%,异菌脲21.2%,萘磺酸钠3%,聚羧酸钠4%,氯化钙2%,滑石粉补足至100%。
[0068]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1.6%申嗪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
[0069] 实施例3:20.5%申嗪霉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40)
[0070] 组分:申嗪霉素0.5%,异菌脲20%,十二烷基磺酸钠3%,十二烷基硫酸钠6%,白炭黑6%,无水硫酸钠10%,高岭土补足至100%。
[0071] 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5%申嗪霉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0072] 对比例2:20.5%多抗霉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40)
[0073] 组分:多抗霉素0.5%,异菌脲20%,十二烷基磺酸钠3%,十二烷基硫酸钠6%,白炭黑6%,无水硫酸钠10%,高岭土补足至100%。
[0074] 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5%多抗霉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0075] 实施例4:34%申嗪霉素·异菌脲干悬浮剂(1:33)
[0076] 组分:申嗪霉素1%,异菌脲33%,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木质素磺酸钠10%,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0.1%,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时额外加入150%-200%软水。
[0077] 制备方法:加入1.5—2.0倍制剂配制量的水,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脱水干燥即可制得34%申嗪霉素·异菌脲干悬浮剂。
[0078] 实施例5:26.5%申嗪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1:25.5)
[0079] 组分:申嗪霉素1%,异菌脲25.5%,萘磺酸钠3%,聚羧酸钠3%,无水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至100%。
[008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6.5%申嗪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
[0081] 实施例6:21%申嗪霉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20)
[0082] 组分:申嗪霉素1%,异菌脲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6%,白炭黑8%,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0083] 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1%申嗪霉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0084] 对比例3:21%多抗霉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20)
[0085] 组分:多抗霉素1%,异菌脲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6%,白炭黑8%,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0086]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1%多抗霉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0087] 实施例7:17.4%申嗪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1:16.4)
[0088] 组分:申嗪霉素1%,异菌脲16.4%,聚羧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10%,无水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100%。
[0089]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17.4%申嗪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
[0090] 实施例8:20%申嗪霉素·异菌脲干悬浮剂(1:1)
[0091] 组分:申嗪霉素10%,异菌脲10%,聚羧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12%,无水硫酸钠6%,苯甲酸钠0.2%,高岭土补足100%。制备时额外添加去离子水150-200%。
[0092] 制备方法:加入1.5—2.0倍制剂配制量的水,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脱水干燥,即可制得20%申嗪霉素·异菌脲干悬浮剂。
[0093] 对比例4:20%多抗霉素·异菌脲干悬浮剂(1:1)
[0094] 组分:多抗霉素10%,异菌脲10%,聚羧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12%,无水硫酸钠6%,苯甲酸钠0.2%,高岭土补足100%。制备时额外添加去离子水150-200%。
[0095]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0%多抗霉素·异菌脲干悬浮剂。
[0096] 实施例9:21%申嗪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20:1)
[0097] 组分:申嗪霉素20%,异菌脲1%,萘磺酸钠4%,聚羧酸钠3%,无水硫酸钠2%,高岭土补足至100%。
[0098]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1%申嗪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
[0099] 对比例5:21%多抗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20:1)
[0100] 组分:多抗霉素20%,异菌脲1%,萘磺酸钠4%,聚羧酸钠3%,无水硫酸钠2%,高岭土补足至100%。
[0101]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1%多抗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
[0102] 实施例10:23.5%申嗪霉素·异菌脲悬浮剂(22.5:1)
[0103] 组分:申嗪霉素22.5%,异菌脲1%,萘磺酸钠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1,2-丙二醇6%,XG0.3%,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0104]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23.5%申嗪霉素·异菌脲悬浮剂。
[0105] 实施例11:14.5%申嗪霉素·异菌脲悬浮剂(28:1)
[0106] 组分:申嗪霉素14%,异菌脲0.5%,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5%,十二烷基硫酸钠1%,1,2-丙二醇5%,苯甲酸钠0.5%,黄原胶0.35%,软水补足至100%。
[0107]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14.5%申嗪霉素·异菌脲悬浮剂。
[0108] 实施例12:25.6%申嗪霉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31:1)
[0109] 组分:申嗪霉素24.8%,异菌脲0.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十二烷基萘磺酸钠6%,白炭黑8%,高岭土补足至100%。
[011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5.6%申嗪霉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0111] 实施例13:20.5%申嗪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40:1)
[0112] 组分:申嗪霉素20%,异菌脲0.5%,十二烷基硫酸钠4%,十二烷基磺酸钠4%,无水硫酸钠5%,滑石粉补足至100%。
[0113]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0.5%申嗪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
[0114] 对比例6:20.5%多抗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40:1)
[0115] 组分:多抗霉素20%,异菌脲0.5%,十二烷基硫酸钠4%,十二烷基磺酸钠4%,无水硫酸钠5%,滑石粉补足至100%。
[0116]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0.5%多抗霉素·异菌脲水分散粒剂。
[0117] 实施例14:32.4%申嗪霉素·异菌脲可湿性粉(80:1)
[0118] 组分:申嗪霉素32%,异菌脲0.4%,萘磺酸钠3%,聚羧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6%,白炭黑8%,高岭土补足至100%
[0119]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32.4%申嗪霉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0120] 对比例7:32.4%多抗霉素·异菌脲可湿性粉(80:1)
[0121] 组分:多抗霉素32%,异菌脲0.4%,萘磺酸钠3%,聚羧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6%,白炭黑8%,高岭土补足至100%。
[0122]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32.4%多抗霉素·异菌脲悬浮剂。
[0123] 二:申嗪霉素与乙菌利复配
[0124] 实施例15:24.3%申嗪霉素·乙菌利悬浮剂(1:80)
[0125] 组分:申嗪霉素0.3%,乙菌利24%,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3%,乙二醇6%,XG0.3%,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0126]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24.3%申嗪霉素·乙菌利悬浮剂。
[0127] 对比例8:24.3%多抗霉素·乙菌利悬浮剂(1:80)
[0128] 组分:多抗霉素0.3%,乙菌利24%,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3%,乙二醇6%,XG 0.3%,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0129]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4.3%多抗霉素·乙菌利悬浮剂。
[0130] 实施例16:21.6%申嗪霉素·乙菌利水分散粒剂(1:53)
[0131] 组分:申嗪霉素0.4%,乙菌利21.2%,萘磺酸钠3%,聚羧酸钠2%,木质素磺酸钠4%,滑石粉补足至100%。
[0132]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1.6%申嗪霉素·乙菌利水分散粒剂。
[0133] 实施例17:20.5%申嗪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1:40)
[0134] 组分:申嗪霉素0.5%,乙菌利20%,十二烷基磺酸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4%,白炭黑6%,高岭土补足至100%。
[0135] 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5%申嗪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
[0136] 对比例9:20.5%多抗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1:40)
[0137] 组分:多抗霉素0.5%,乙菌利20%,十二烷基磺酸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4%,白炭黑6%,高岭土补足至100%。
[0138]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0.5%多抗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
[0139] 实施例18:34%申嗪霉素·乙菌利干悬浮剂(1:33)
[0140] 组分:申嗪霉素1%,乙菌利33%,木质素磺酸钠8%,木质素萘磺酸钠6%,白炭黑4%,苯甲酸钠0.2%,高岭土补足100%。制备时额外添加去离子水150-200%。
[0141] 制备方法:加入1.5—2.0倍制剂配制量的水,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脱水干燥,即可制得34%申嗪霉素·乙菌利干悬浮剂。
[0142] 实施例19:21%申嗪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1:20)
[0143] 组分:申嗪霉素1%,乙菌利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7%,白炭黑6%,滑石粉补足至100%。
[0144] 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1%申嗪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
[0145] 对比例10:21%多抗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1:20)
[0146] 组分:多抗霉素1%,乙菌利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7%,白炭黑6%,滑石粉补足至100%。
[0147]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1%多抗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
[0148] 实施例20:17.4%申嗪霉素·乙菌利水分散粒剂(1:16.4)
[0149] 组分:申嗪霉素1%,乙菌利16.4%,十二烷基萘磺酸钠3%,聚羧酸钠3%,氯化钙2%,滑石粉补足至100%。
[015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17.4%申嗪霉素·乙菌利水分散粒剂。
[0151] 实施例21:20%申嗪霉素·乙菌利干悬浮剂(1:1)
[0152] 组分:申嗪霉素10%,乙菌利10%,木质素磺酸钠8%,十二烷基萘磺酸钠6%,白炭黑4%,苯甲酸钠0.2%,滑石粉补足100%。制备时额外添加去离子水150-200%。
[0153] 制备方法:加入1.5—2.0倍制剂配制量的水,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脱水干燥,即可制得20%申嗪霉素·乙菌利干悬浮剂。
[0154] 对比例11:20%多抗霉素·乙菌利干悬浮剂(1:1)
[0155] 组分:多抗霉素10%,乙菌利10%,木质素磺酸钠8%,十二烷基萘磺酸钠6%,白炭黑4%,苯甲酸钠0.2%,滑石粉补足100%。制备时额外添加去离子水150-200%。
[0156]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0%多抗霉素·乙菌利干悬浮剂。
[0157] 实施例22:21%申嗪霉素·乙菌利水分散粒剂(20:1)
[0158] 组分:申嗪霉素20%,乙菌利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聚羧酸钠4%,氯化钙2%,滑石粉补足至100%。
[0159]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1%申嗪霉素·乙菌利水分散粒剂。
[0160] 对比例12:21%多抗霉素·乙菌利水分散粒剂(20:1)
[0161] 组分:多抗霉素20%,乙菌利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聚羧酸钠4%,氯化钙2%,滑石粉补足至100%。
[0162]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1%多抗霉素·乙菌利水分散粒剂。
[0163] 实施例23:25.6%申嗪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31:1)
[0164] 组分:申嗪霉素24.8%,乙菌利0.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8%,白炭黑8%,无水硫酸钠补足至100%。
[0165] 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5.6%申嗪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
[0166] 实施例24:20.5%申嗪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40:1)
[0167] 组分:申嗪霉素20%,乙菌利0.5%,木质素磺酸钠6%,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炭黑8%,高岭土补足至100%。
[0168] 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5%申嗪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
[0169] 对比例13:20.5%多抗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40:1)
[0170] 组分:多抗霉素20%,乙菌利0.5%,木质素磺酸钠6%,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炭黑8%,高岭土补足至100%
[0171]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0.5%多抗霉素·乙菌利可湿性粉剂。
[0172] 实施例25:32.4%申嗪霉素·乙菌利悬浮剂(80:1)
[0173] 组分:申嗪霉素32%,乙菌利0.4%,聚羧酸钠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乙二醇6%,XG0.25%,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0174]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32.4%申嗪霉素·乙菌利悬浮剂。
[0175] 对比例14:32.4%多抗霉素·乙菌利悬浮剂(80:1)
[0176] 组分:多抗霉素32%,乙菌利0.4%,聚羧酸钠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乙二醇6%,XG0.25%,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0177]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32.4%多抗霉素·乙菌利悬浮剂。
[0178] 三:申嗪霉素与腐霉利复配
[0179] 实施例26:24.3%申嗪霉素·腐霉利悬浮剂(1:80)
[0180] 组分:申嗪霉素0.3%,腐霉利24%,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1,2丙二醇6%,XG0.3%,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0181]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24.3%申嗪霉素·腐霉利悬浮剂。
[0182] 对比例15:24.3%多抗霉素·腐霉利悬浮剂(1:80)
[0183] 组分:多抗霉素0.3%,腐霉利24%,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1,2丙二醇6%,XG0.3%,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0184]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4.3%申嗪霉素·腐霉利悬浮剂。
[0185] 实施例27:21.6%申嗪霉素·腐霉利水分散粒剂(1:53)
[0186] 组分:申嗪霉素0.4%,腐霉利21.2%,木质素磺酸钠5%,聚羧酸钠4%,无水硫酸钠10%,滑石粉补足至100%。
[0187]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1.6%申嗪霉素·腐霉利水分散粒剂。
[0188] 实施例28:20.5%申嗪霉素·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40)
[0189] 组分:申嗪霉素0.5%,腐霉利20%,十二烷基磺酸钠5%,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炭黑5%,无水硫酸钠补足至100%。
[0190] 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5%申嗪霉素·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0191] 对比例16:20.5%多抗霉素·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40)
[0192] 组分:多抗霉素0.5%,腐霉利20%,十二烷基磺酸钠5%,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炭黑5%,无水硫酸钠补足至100%。
[0193]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0.5%多抗霉素·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0194] 实施例29:26.5%申嗪霉素·腐霉利水分散粒剂(1:25.5)
[0195] 组分:申嗪霉素1%,腐霉利25.5%,木质素萘磺酸钠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氯化钙4%,高岭土补足至100%。
[0196]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6.5%申嗪霉素·腐霉利水分散粒剂。
[0197] 实施例30:21%申嗪霉素·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20)
[0198] 组分:申嗪霉素1%,腐霉利20%,十二烷基硫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6%,白炭黑8%,滑石粉补足至100%。
[0199] 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1%申嗪霉素·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0200] 对比例17:21%多抗霉素·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20)
[0201] 组分:多抗霉素1%,腐霉利20%,十二烷基硫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6%,白炭黑8%,滑石粉补足至100%。
[0202]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1%多抗霉素·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0203] 实施例31:20%申嗪霉素·腐霉利干悬浮剂(1:1)
[0204] 组分:申嗪霉素10%,腐霉利10%,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木质素磺酸钠8%,苯甲酸钠0.2%,白炭黑5%,滑石粉补足100%,去离子水150-200%。
[0205] 制备方法:加入1.5—2.0倍制剂配制量的水,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脱水干燥,即可制得20%申嗪霉素·腐霉利干悬浮剂。
[0206] 对比例18:20%多抗霉素·腐霉利干悬浮剂(1:1)
[0207] 组分:多抗霉素10%,腐霉利10%,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木质素磺酸钠8%,苯甲酸钠0.2%,白炭黑5%,滑石粉补足100%,去离子水150-200%
[0208]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0%多抗霉素·腐霉利干悬浮剂。
[0209] 实施例32:21%申嗪霉素·腐霉利水分散粒剂(20:1)
[0210] 组分:申嗪霉素20%,腐霉利1%,萘磺酸钠3%,聚羧酸钠4%,无水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至100%。
[0211]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1%申嗪霉素·腐霉利水分散粒剂。
[0212] 对比例19:21%多抗霉素·腐霉利水分散粒剂(20:1)
[0213] 组分:多抗霉素20%,腐霉利1%,萘磺酸钠3%,聚羧酸钠4%,无水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至100%。
[0214]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1%多抗霉素·腐霉利水分散粒剂。
[0215] 实施例33:14.5%申嗪霉素·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8:1)
[0216] 组分:申嗪霉素14%,腐霉利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6%,白炭黑8%,高岭土补足至100%。
[0217] 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14.5%申嗪霉素·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0218] 实施例34:20.5%申嗪霉素·腐霉利水分散粒剂(40:1)
[0219] 组分:申嗪霉素20%,腐霉利0.5%,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聚羧酸钠4%,无水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至100%。
[022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0.5%申嗪霉素·腐霉利水分散粒剂。
[0221] 对比例20:20.5%多抗霉素·腐霉利水分散粒剂(40:1)
[0222] 组分:多抗霉素20%,腐霉利0.5%,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聚羧酸钠4%,无水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至100%。
[0223] 制备方法:同上,即可制得20.5%多抗霉素·腐霉利水分散粒剂。实施例35:32.4%申嗪霉素·腐霉利悬浮剂(80:1)
[0224] 组分:申嗪霉素32%,腐霉利0.4%,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乙二醇6%,XG0.25%,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0225]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32.4%申嗪霉素·腐霉利悬浮剂。
[0226] 对比例21:32.4%多抗霉素·腐霉利悬浮剂(80:1)
[0227] 组分:多抗霉素32%,腐霉利0.4%,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乙二醇6%,XG0.25%,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
[0228]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32.4%多抗霉素·腐霉利悬浮剂。
[0229] 经过实验发现,以上实施例中的异菌脲、腐霉利、乙菌利可以相互替换,以形成新的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重复罗列,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230] 用上述实施例、对比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小麦白粉病、小白菜霜霉病试验。
[0231] 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50%异菌脲、1%申嗪霉素SC及空白清水试验。
[0232]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以空白对照发病情况分级调查,每小区对角线取样,每点选10株,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
[0233] 采用如下分级方法:
[0234] 0级:无病;
[0235]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0236]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以下;
[0237]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以下;
[0238]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40%以下;
[0239]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1%以下;
[0240] 试验结果见下表4、5:
[0241] 表4 申嗪霉素(A)和异菌脲(B)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0242]
[0243]
[0244] 表4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异菌脲复配增效效果明显,特别是1:40-40:1范围内,尤其是1:20-20:1范围内,对小麦白粉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0245] 表5 实施例与对比例对小白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0246]
[0247]
[0248] 发明人发现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异菌脲复配,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多抗霉素构建了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仿效对比,如表5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特别是1:40-40:1范围内,尤其是1:20-2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异菌脲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好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异菌脲复配的防治效果。
[0249] 用上述实施例、对比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油菜菌核病、梨黑星病试验。
[0250] 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5%乙菌利、21%申嗪霉素SC及空白清水试验。
[0251]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小区之间筑起小埂,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以株为单位,每小区对角五点取样,每点调查相应3株,共15株,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根据为害症状程度分级,采用如下分级方法:
[0252] 0级:无病;
[0253] 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cm;
[0254] 3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不超过3cm以上;
[0255] 5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cm以上;
[0256] 7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0257] 试验结果见下表6、7:
[0258] 表6 申嗪霉素和乙菌利复配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0259]
[0260]
[0261] 表6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乙菌利复配增效效果明显,特别是1:40-40:1范围内,尤其是1:20-20:1范围内,对油菜菌核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0262] 表7 实施例与对比例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0263]
[0264] 发明人发现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乙菌利复配,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多抗霉素构建了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仿效对比,如表7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特别是1:40-40:1范围内,尤其是1:20-2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乙菌利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好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乙菌利复配的防治效果。
[0265] 用上述实施例、对比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番茄早疫病、黄瓜枯萎病试验。
[0266] 测试方法:同前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实验方法要求一致。
[0267] 测试对象:番茄早疫病、黄瓜枯萎病
[0268] 表8 申嗪霉素和腐霉利复配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
[0269]
[0270]
[0271] 表8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腐霉利复配增效效果明显,特别是1:40-40:1范围内,尤其是1:20-20:1范围内,对番茄早疫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0272] 表9实施例与对比例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0273]
[0274] 发明人发现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腐霉利复配,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多抗霉素构建了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仿效对比,如表9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特别1:40-40:1范围内,尤其1:20-2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腐霉利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好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腐霉利复配的防治效果。
[0275] 发明人发现在防治其他植物病害时,在重量比1:80-80:1范围内,特别是1:40-40:1范围内,尤其是1:20-20:1范围内,使用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如乙菌利、异菌脲、腐霉利等中的任意一种与申嗪霉素复配,其复配也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对植物病害增效效果明显。
由于篇幅有限,不再累述。
[0276]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