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氟代醇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119726.1

文献号 : CN10482943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奚强胡杨冯薇伟舒畅杨海涛曾天宇张志鹏

申请人 : 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凯森化学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氟代醇的方法,该氟代醇结构式为:F3C(CF2)nCH2OH(n为2-8的整数),该方法包括:将氟代羧酸和异丙醇混合后升温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蒸馏出生成的水和异丙醇,剩余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倒入蒸馏水中,用碱液调节pH值为6.5-7,静置分层后分出有机层,有机层除水得氟代羧酸异丙酯;将氟代羧酸异丙酯与溶剂加入高压反应釜中,再加入氢化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密封后升温充氢气至高压反应20-60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排出氢气,所得反应混合液经精馏分离出溶剂,剩余液体冷却后倒入蒸馏水中,用酸液调节pH值为6.5-7,静置分层后分出有机层,有机层经除水、蒸馏得到相应的氟代醇。

权利要求 :

1.一种制备通式[2]表示的氟代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通式[1]表示的氟代羧酸为原料,

式[1]和[2]中,n为2-8的整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氟代羧酸和异丙醇按摩尔比1:1.2-5混合后升温回流反应2-6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馏出生成的水和异丙醇,剩余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2)将步骤1)所得剩余反应液倒入蒸馏水中,用碱液调节pH值为6.5-7,静置分层后分出有机层,有机层除水得氟代羧酸异丙酯;

3)将步骤2)所得氟代羧酸异丙酯与溶剂按质量比1:0.5-3加入高压反应釜中,再加入氢化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密封后通入氮气置换三次,再通氢气置换三次,置换完毕后升温至

60-120℃,充氢气至高压反应釜内压力为2.0-6.0MPa,反应20-60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排出氢气,所得反应混合液经精馏分离出溶剂,剩余液体冷却后倒入蒸馏水中,用酸液调节pH值为6.5-7,静置分层后分出有机层,有机层经除水、蒸馏,其馏分即为相应的氟代醇;

步骤3)所述氢化催化剂为RuCl2(DPPEA)(±DAIPEN),其中DPPEA为2-(二苯基膦)乙胺,DAIPEN为1,1’-双(4-甲氧基苯基)-3-甲基-1,2-丁二胺;所述助催化剂为甲醇钠、乙醇钠、正丙醇钠、异丙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中的一种;

步骤3)所述氢化催化剂的用量为氟代羧酸异丙酯摩尔量的0.0025~0.01%;助催化剂与氢化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100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氟代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氟代羧酸和异丙醇摩尔比为1: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氟代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氟代羧酸异丙酯与溶剂质量比为1: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氟代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溶剂为异丙醇、苯、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说明书 :

一种制备氟代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有机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由氟代羧酸制备氟代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氟代醇是氟原子取代碳氢键上氢原子的一类醇。由于氟原子的引入,氟代醇表现出优越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类重要的脂肪族含氟中间体。其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农药、医药合成、染料合成、有机合成、材料、含氟表面活性剂、含氟乳化剂和含氟醚制备等领域。氟代醇的制备,一类重要的方法是由对应的氟代羧酸酯、氟代酰胺或氟代羧酸经还原制得。由于工业上氟代羧酸较易制得,故一般由氟代羧酸制备氟代羧酸酯、再还原制得相应的氟代醇。
[0003] 氟代羧酸酯一般用负载或直接的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氢化,得到相应的氟代醇,如US3356746报道用负载的金属钌或金属钯催化还原酯得到对应的氟代醇;US3663629报道直接用负载金属钌在较高的温度和氢气压力下催化氢化羧酸,制得对应的氟代醇;US4273947报道用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如Rh/C催化,在较温和条件下实现三氟乙酸和七氟丁酸的直接氢化还原;后期使用负载的Ru、Ir、Rh的氧化物、Ir的氧化物、分子筛负载的Pd或Ni等实现了氟代羧酸或氟代酰胺中羰基的直接氢化,如EP365403。但是这些方法使用的贵金属催化剂的量相对较大,易失活,回收使用不易,而且有些反应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氢气压力,生产成本较高。
[0004] 美国专利US3314987、US4072726和中国专利CN102766024A报道了用复合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铝、氧化锰和氧化钡等催化氢化氟代羧酸酯,该法催化剂价格较低,但一次循环的转化率不高,操作的温度和压力较高,并且催化剂易失活,需要重新活化。
[0005] 另一种还原的方法是直接用金属复氢化合物,如硼氢化钠、硼氢化钾及氢化铝锂等实现羰基的还原。如CN102010334用硼氢化钠直接还原七氟丁酸制得七氟丁醇。但是金属复氢化合物价格较高,还原时使用的量又大,成本高;并且还原液后处理较困难,直接影响目标产物的收率。
[0006] 使用金属钌的有机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其在催化氢化过程中对羰基有很高的选择性。这类配合物对一般的羰基化合物,或者酯的还原报导得很多,但对氟代的羧酸酯的还原很少。钌配合物催化剂大多对水分和氧气敏感,催化反应时要求体系绝对的无水无氧,且在还原酯时催化剂的用量较大。如欧洲专利EP2298723A1报道的金属钌配合物催化氢化氟代羧酸酯,反应液在氩气氛中冷冻脱气处理后加氢,选择性100%,转化率66%,其理论收率仅66%。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由氟代羧酸经过酯化、氢化还原制备相应的氟代醇的方法,所用催化剂价格低廉,并且酯化、氢化率高。
[000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9] 提供一种制备通式[2]表示的氟代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通式[1]表示的氟代羧酸为原料,
[0010]
[0011] 式[1]和[2]中,n为2-8的整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12] 1)将氟代羧酸和异丙醇按摩尔比1:1.2-5混合后升温回流反应2-6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馏出生成的水和异丙醇,剩余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0013] 2)将步骤1)所得剩余反应液倒入蒸馏水中,用碱液调节pH值为6.5-7,静置分层后分出有机层,有机层除水得氟代羧酸异丙酯;
[0014] 3)将步骤2)所得氟代羧酸异丙酯与溶剂按质量比1:0.5-3加入高压反应釜中,再加入氢化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密封后通入氮气置换三次,再通氢气置换三次,置换完毕后升温至60-120℃,充氢气至高压反应釜内压力为2.0-6.0MPa,反应20-60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排出氢气,所得反应混合液经精馏分离出溶剂,剩余液体冷却后倒入蒸馏水中,用酸液调节pH值为6.5-7,静置分层后分出有机层,有机层经除水、蒸馏,其馏分即为相应的氟代醇。
[0015] 优选的是,步骤1)所述氟代羧酸和异丙醇摩尔比为1:2-4。
[0016] 优选的是,步骤3)所述氟代羧酸异丙酯与溶剂质量比为1:1-1.5。
[0017] 按上述方案,步骤3)所述溶剂为异丙醇、苯、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0018] 按上述方案,步骤3)所述氢化催化剂为RuCl2(DPPEA)(±DAIPEN),其中DPPEA为2-(二苯基膦)乙胺,DAIPEN为1,1’-双(4-甲氧基苯基)-3-甲基-1,2-丁二胺;所述助催化剂为甲醇钠、乙醇钠、正丙醇钠、异丙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中的一种。
[0019] 按上述方案,步骤3)所述氢化催化剂的用量为氟代羧酸异丙酯摩尔量的0.0025~0.01%;助催化剂与氢化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1000):1。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采用氟代羧酸为原料,经酯化、氢化还原制备相应的氟代醇,其中酯化反应收率达87-94%,氢化还原反应收率达92-98%,并且所用氢化催化剂价格低廉,因而制备氟代醇的成本明显低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法;2、按照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氟代醇纯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 实施例1
[0023] 向容量为250mL的三口烧瓶中投入60g异丙醇,边搅拌边加入107g七氟丁酸,混匀后升温回流反应2h,反应结束后改用精馏装置,通过精馏头和电磁继电器控制回流比16:1,收集温度为80~86℃的馏分(馏分为反应生成的水和异丙醇),结束后将剩余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倒入1倍体积的蒸馏水中,充分搅拌,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水溶液调节pH值为7,静置分层,分液,下层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称重111.4g,即为七氟丁酸异丙酯,气相检测纯度98.6%,收率87%。
[0024] 向高压釜中投入128g七氟丁酸异丙酯和128g异丙醇,混匀后加入35.8毫克的氢化催化剂(RuCl2(DPPEA)(±DAIPEN))和27毫克的甲醇钠,密封,充N2至压力0.1MPa置换三次,再通H2至压力0.2MPa置换三次,置换完毕后升温至80℃,充H2压力至2.0MPa,反应30小时后结束,冷却,将冷却的反应液转入精馏装置中,升温,控制回流比12:1,收集温度82~88℃的馏分(馏分为溶剂异丙醇),结束后冷却,将剩余液体倒入到等体积的蒸馏水中,充分搅拌,用质量分数约1%的盐酸调节pH值为7,静置分层,分液,下层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馏后所得馏分称重92g,即为七氟丁醇,气相检测纯度99.3%,收率92%。
[0025] 实施例2
[0026] 向容量为250mL的三口烧瓶中投入60g异丙醇,边搅拌边加入157g十一氟己酸,混匀后升温回流反应3h,反应结束后改用精馏装置,控制回流比12:1,收集温度为80~86℃的馏分(馏分为反应生成的水和异丙醇),结束后将剩余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倒入2倍体积的蒸馏水中,充分搅拌,用质量分数5%的NaOH水溶液调节pH值为7,静置分层,分液,下层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称重160.3g,即为十一氟己酸异丙酯,气相检测纯度98.4%,收率90%。
[0027] 向500mL高压釜中投入178g十一氟己酸异丙酯和178g异丙醇,混匀后加入11.9毫克的氢化催化剂(RuCl2(DPPEA)(±DAIPEN))和90毫克的甲醇钠,密封,充N2至压力0.1MPa置换三次,再通H2至压力0.2MPa置换三次,置换完毕后升温至120℃,充H2压力至4.0MPa,反应60小时后结束,冷却,将冷却的反应液转入精馏装置中,升温,控制回流比12:1,收集温度82~88℃的馏分(馏分为溶剂异丙醇),结束后冷却,将残留液倒入到等体积的蒸馏水中,充分搅拌,用质量分数约1%的盐酸调节pH值为7,静置分层,分液,下层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馏后所得馏分称重139.5g,即为十一氟己醇,气相检测纯度99.4%,收率
93%。
[0028] 实施例3
[0029] 向容量为500mL的三口烧瓶中投入120g异丙醇,边搅拌边加入216g一水十五氟辛酸,混匀后升温回流反应5h,反应结束后改用精馏装置,控制回流比8:1,收集温度为80~86℃的馏分(馏分为反应生成的水和异丙醇),结束后将剩余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倒入4倍体积的蒸馏水中,充分搅拌,用质量分数5%的NaOH水溶液调节pH值为7,静置分层,分液,下层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称重209.8g,即为十五氟辛酸异丙酯,气相检测纯度99.4%,收率92%。
[0030] 向高压釜中投入228g十五氟辛酸异丙酯和114g异丙醇和19g苯,混匀后加入35.8毫克的氢化催化剂(RuCl2(DPPEA)(±DAIPEN))和270毫克的甲醇钠,密封,充N2至压力0.1MPa置换三次,再通H2至压力0.2MPa置换三次,置换完毕后升温至100℃,充H2压力至
6.0MPa,反应40小时后结束,冷却,将冷却的反应液转入精馏装置中,升温,控制回流比12:
1,收集温度80~88℃的馏分(馏分为溶剂异丙醇和苯),结束后冷却,将残留液倒入到等体积的蒸馏水中,充分搅拌,用质量分数约1%的盐酸调节pH值为7,静置分层,分液,下层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馏后所得馏分称重190g,即为十五氟己醇,气相检测纯度99.4%,收率95%。
[0031] 实施例4
[0032] 向容量为500mL的三口烧瓶中投入150g异丙醇,边搅拌边加入257g十九氟癸酸,混匀后升温回流反应6h,反应结束后改用精馏装置,控制回流比3:1,收集温度为80~86℃的馏分(馏分为反应生成的水和异丙醇),结束后将剩余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倒入5倍体积的蒸馏水中,充分搅拌,用质量分数5%的NaOH水溶液调节pH值为7,静置分层,分液,下层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称重261.4g,即为十九氟癸酸异丙酯,气相检测纯度99.4%,收率94%。
[0033] 向高压釜中投入278g十九氟癸酸异丙酯和139g异丙醇和23.2g甲苯,混匀后加入35.8毫克的氢化催化剂(RuCl2(DPPEA)(±DAIPEN))和4.8g的叔丁醇钠,密封,充N2至压力
0.1MPa置换三次,再通H2至压力0.2MPa置换三次,置换完毕后升温至120℃,充H2压力至
6.0MPa,反应60小时后结束,冷却,将冷却的反应液转入精馏装置中,升温,控制回流比6:1,收集温度82~116℃的馏分(馏分为溶剂异丙醇和甲苯),结束后冷却,将残留液倒入到等体积的蒸馏水中,充分搅拌,用浓盐酸调节pH值为7,静置分层,分液,下层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馏后所得馏分称重245g,即为十九氟癸醇,气相检测纯度99.5%,收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