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膜、与树脂膜复合装饰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80063169.5

文献号 : CN10483762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岩下宽之河村悟史逸见勇介

申请人 : 东洋钢钣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尽可能多地使用来源于植物原料的树脂膜及于基板上与该树脂膜复合的装饰板。本发明的树脂膜,包含1层以上的以下来源于植物的树脂层(A、B或C层):A层:来源于植物的PT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PE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PP、PE)、来源于植物的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B层:于来源于植物的PT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PE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PP、PE)、来源于植物的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中添加来源于植物的相容剂及/或来源于植物的弹性体;C层:于来源于植物的PT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PE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PP、PE)、来源于植物的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中添加来源于植物的离子聚合物。

权利要求 :

1.一种树脂膜,其特征在于:经由或不经由接着剂而复合2层以上的以下来源于植物的树脂层A、B或C层:A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

B层: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中添加来源于植物的相容剂及/或来源于植物的弹性体;

C层: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中添加来源于植物的离子聚合物。

2.一种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复合1层以上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源于植物的树脂层A、B或C层、及作为表层的下述D层或E层,将掺合有下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的树脂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含有率设为20~80%:D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晶质聚酯树脂;

E层: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实质性非晶质聚酯。

3.一种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复合作为中间层的1层以上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源于植物的树脂层A、B或C层;及作为最表层及最下层的下述D层或E层:D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晶质聚酯树脂;

E层: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实质性非晶质聚酯。

4.一种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其交替复合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源于植物的树脂层A、B或C层、及下述D层或E层,且上述D层或E层为最表层及最下层:D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晶质聚酯树脂;

E层: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实质性非晶质聚酯。

5.一种树脂膜,其特征在于经由或不经由接着剂而复合2层以上的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所述的树脂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树脂膜,其中于来源于植物的下述树脂层A、B或C层中掺合有构成下述D层的成分或构成下述E层的成分,将掺合有下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的树脂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含有率设为20~80%:A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

B层: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中添加来源于植物的相容剂及/或来源于植物的弹性体;

C层: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中添加来源于植物的离子聚合物;

D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晶质聚酯树脂;

E层: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实质性非晶质聚酯。

7.一种树脂膜,其特征在于,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树脂膜的任一层间设置印刷层。

8.一种单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含有率设为20~

80%。

9.一种单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含有率设为20~80%。

10.一种双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作为第1层;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于上述第1层或第2层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

11.一种双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作为第1层;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于上述第1层或第2层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

12.一种双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的层作为第

1层;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进而掺合有防静电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层。

13.一种双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的层作为第

1层;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14.一种三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

1层及第2层;

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于上述第1层~第3层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

15.一种三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的层作为第

1层;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着色剂及防静电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着色剂及防静电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于上述第1层~第3层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

16.一种三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的层作为第

1层;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17.一种三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层作为第1层;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的层。

18.一种四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

1层及第2层;

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

19.一种四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作为第1层;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的层;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于上述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

20.一种四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作为第1层;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层;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于上述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

21.一种五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作为第1层;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的层;

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的层;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5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于上述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

22.一种五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

1层及第2层;

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的层;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5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于上述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

23.一种五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

1层及第2层;

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层;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5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于上述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

24.一种六层树脂膜,其特征在于:将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

1层及第2层;

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的层;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5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的层;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6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于上述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

25.根据权利要求9、11至16、23中任一所述的树脂膜,是使作为所构成的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的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的2~15摩尔%经间苯二甲酸取代而成。

26.根据权利要求17、18中任一所述的树脂膜,其中替换为所构成的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设定成双轴延伸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是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的2~15摩尔%,用间苯二甲酸取代而成。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4、6、8至24中任一所述的树脂膜,其中于所构成的一层以上的任一树脂层中包含润滑剂。

28.一种树脂膜,其特征在于:于成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6、8至24中任一所述的树脂膜的最表层的层上形成有压纹凹凸部。

29.一种树脂膜,其特征在于:于成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6、8至24中任一所述的树脂膜的最表层的层上形成有镜面。

30.根据权利要求10至24中任一所述的树脂膜,其中将掺合有PBT及PTT的树脂的PTT含有率设为20~80%。

31.一种树脂膜复合装饰板,其特征在于:经由或不经由接着剂而于基板的至少一面与根据权利要求1至4、6、8至24中任一所述的树脂膜复合。

说明书 :

树脂膜、与树脂膜复合装饰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包含来源于植物的原料的树脂膜与树脂膜复合装饰板,尤其是关于一种尽可能地减少石油原料使用的对地球环境影响较小的树脂膜、及于基板上复合该树脂膜的与树脂膜复合装饰板。

背景技术

[0002] 先前,作为广泛用于装饰板、包装材料、容器等中的膜材料,广泛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聚丙烯等。该等材料是使用石油等有限的资源作为原料,因此担心该等材料的枯竭。进而,该石油等资源是历经漫长的历史使地球上的碳固定化而成的物质,对由该等材料所获得的树脂进行废弃、焚烧等处理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担心由二氧化碳的增加所引起的地球环境的恶化、温暖化。
[0003] 另外,作为以获取生物标记为目的的膜材料,提出有以聚乳酸(polylactate,PLA)作为原料的膜材料(参照专利文献1、2)、或者包含使用来源于植物的原料的聚烯烃的装饰膜(参照专利文献3)。作为使用该等来源于植物的原料的膜材料,开发有多种材料,亦可相对容易地获得,于其生成过程中进行二氧化碳的吸收、固定,就可循环利用的方面或为非枯竭资源的方面而言,优于石油系资源。
[0004] 先行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73998号公报(聚乳酸)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207535号公报(聚乳酸)
[0008]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0-36341号公报(聚烯烃装饰膜)

发明内容

[0009] 然而,关于专利文献1~3所揭示的使用来源于植物的原料的膜材料,并不认为装饰板复合用膜的物性充分。例如,于复合单层膜而形成复层膜、或者为了用于装饰材料而复合于基板上的情形时,对于膜自身要求有密接性、加工性、耐久性或阻燃性等,但并不认为先前的来源于植物的膜材料具有充分的特性。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尽可能多地使用来源于植物的原料、可减少地球环境的恶化或有限资源的使用量、且为高品质的树脂膜及使用其的装饰板。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金属板等基板上复合上述树脂膜且密接性或加工性优异的装饰板。另外,本发明的进而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来源于植物的原料的树脂膜,其以满足生物标记的条件的方式提升树脂膜的生物比率且赋予与先前的利用石油系塑胶的树脂膜相同程度的性能。
[0011] (1)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树脂膜是包含1层以上的下述来源于植物的树脂层(A、B或C层):
[0012] A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alate,PT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来源于植物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树脂的任一中、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
[0013] B层: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聚丙烯(PP)、聚乙烯(PE))、来源于植物的聚碳酸酯(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中添加来源于植物的相容剂及/或来源于植物的弹性体;
[0014] C层: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聚丙烯(PP)、聚乙烯(PE))、来源于植物的聚碳酸酯(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中添加来源于植物的离子聚合物。
[0015] (2)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树脂膜是复合1层以上的如权利要求1的来源于植物的树脂层(A、B或C层)、及作为表层的下述D层或E层:
[0016] D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晶质聚酯树脂;
[0017] E层: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实质性非晶质聚酯。
[0018] (3)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树脂膜是复合作为中间层的1层以上的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来源于植物的树脂层(A、B或C层)、及作为最表层及最下层的上述第2实施形态的D层或E层。
[0019] (4)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树脂膜是交替复合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来源于植物的树脂层(A、B或C层)、及上述第2实施形态的D层或E层,且上述D层或E层为最表层及最下层。
[0020] (5)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的树脂膜是经由或不经由接着剂而复合2层以上的如上述第1至第4中任一实施形态的树脂膜。
[0021] (6)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态的树脂膜是于上述来源于植物的树脂层(A、B或C层)中掺合有构成D层的成分(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晶质聚酯)、或构成E层的成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实质性非晶质聚酯)。
[0022] (7)本发明的树脂膜是于如上述(1)至(6)的任一树脂膜的任一层间设置印刷层。
[0023] (8)本发明的单层树脂膜是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
[0024] (9)本发明的单层树脂膜是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
[0025] (10)本发明的双层树脂膜是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作为第1层;
[0026]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27] 于上述第1层或第2层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
[0028] (11)本发明的双层树脂膜是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作为第1层;
[0029]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30] 于上述第1层或第2层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
[0031] (12)本发明的双层树脂膜是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的层作为第1层;
[0032]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进而掺合有防静电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层。
[0033] (13)本发明的双层树脂膜是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的层作为第1层;
[0034]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35] (14)本发明的三层树脂膜是将上述(10)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1层及第2层;
[0036] 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37] 于上述第1层~第3层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
[0038] (15)本发明的三层树脂膜是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的层作为第1层;
[0039]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40] 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及防静电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及防静电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41] 于上述第1层~第3层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
[0042] (16)本发明的三层树脂膜是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的层作为第1层;
[0043]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44] 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45] (17)本发明的三层树脂膜是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层作为第1层;
[0046]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0047] 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iaxial orientation-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树脂的层。
[0048] (18)本发明的四层树脂膜是将上述(10)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1层及第2层;
[0049] 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0050] 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O-PET)树脂。
[0051] (19)本发明的四层树脂膜是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作为第1层;
[0052]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0053] 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层;
[0054]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55] 于上述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
[0056] (20)本发明的四层树脂膜是将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作为第1层;
[0057]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0058] 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层;
[0059]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60] 于上述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
[0061] (21)本发明的五层树脂膜是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作为第1层;
[0062] 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0063] 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层;
[0064] 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层;
[0065]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5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66] 于上述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
[0067] (22)本发明的五层树脂膜是将上述(10)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1层及第2层;
[0068] 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0069] 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层;
[0070]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5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71] 于上述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
[0072] (23)本发明的五层树脂膜是将上述(10)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1层及第2层;
[0073] 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0074] 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层;
[0075]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5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76] 于上述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
[0077] (24)本发明的六层树脂膜是将上述(10)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1层及第2层;
[0078] 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形成有印刷层;
[0079] 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层;
[0080]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5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层;
[0081] 进而于其上,作为第6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082] 于上述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掺合有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
[0083] (25)本发明的树脂膜是于如上述(9)、(11)至(16)、(23)中任一项的树脂膜中,使作为所构成的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的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的2~15摩尔%经间苯二甲酸取代而成。
[0084] (26)本发明的树脂膜是于如上述(17)、(18)的任一种的树脂膜中,替换为所构成的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O-PET)树脂,并设为使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的2~15摩尔%经间苯二甲酸取代而成的双轴延伸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
[0085] (27)本发明的树脂膜是于如上述(1)至(26)中任一项的树脂膜中,于所构成的一层以上的任一树脂层中包含润滑剂。
[0086] (28)本发明的树脂膜是于成为如上述(1)至(27)中任一项的树脂膜的最表层的层上形成有压纹凹凸部。
[0087] (29)本发明的树脂膜是于成为如上述(1)至(27)中任一项的树脂膜的最表层的层上形成有镜面。
[0088] (30)本发明的树脂膜是于如上述(2)至(29)中任一项的树脂膜中,将掺合有PBT及PTT的树脂的PTT含有率设为20~80%。
[0089] (31)本发明的与树脂膜复合装饰板是经由或不经由接着剂而于基板的至少一面与如上述(1)至(30)中任一项的树脂膜复合。
[0090] 发明的效果
[0091]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使用来源于植物的原料的树脂膜,其减少石油系树脂的量而使用来源于植物的原料,以满足生物标记的条件的方式提升树脂膜的生物比率,且赋予与先前的利用石油系塑胶的树脂膜相同程度的性能。
[0092] 进而,于基板上与该树脂膜复合的装饰板的密接性、加工性、耐久性优异。

附图说明

[0093] 图1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树脂膜的构成的概略图。
[0094] 图2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树脂膜的构成的概略图。
[0095] 图3是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树脂膜的构成的概略图。
[0096] 图4是表示第4实施形态的树脂膜的构成的概略图。
[0097] 图5是表示第5实施形态的树脂膜的构成的概略图。
[0098] 图6是表示于PBT树脂中掺合有PTT树脂的情形时的弹性率的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99]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树脂膜进行说明。
[0100] 图1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树脂膜的构成的概略图。图1(a)是树脂膜为单层的情形时的例示,(b)表示树脂膜为2层的情形时的构成,(c)表示树脂膜为3层的情形时的构成,(d)表示树脂膜为4层的情形时的构成。
[0101] 树脂膜包含A层、B层或C层。
[0102] 在树脂膜为A层的情形时,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聚丙烯(PP)、聚乙烯(PE))、来源于植物的聚碳酸酯(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
[0103] 在树脂膜为B层的情形时,包含在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聚丙烯(PP)、聚乙烯(PE))、来源于植物的聚碳酸酯(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中添加来源于植物的相容剂及来源于植物的弹性体(来源于植物的相容剂、来源于植物的弹性体可为任一种)。
[0104] 在树脂膜为C层的情形时,包含在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聚丙烯(PP)、聚乙烯(PE))、来源于植物的聚碳酸酯(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中添加来源于植物的离子聚合物。
[0105] 此处,所谓来源于植物的成分,是指以由植物所生成的物质作为其起始原料的成分。例如,作为形成A层、B层、C层的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PTT),可列举由对苯二甲酸及来源于植物的1,3丙二醇所生产等。
[0106] 另外,作为形成A层、B层、C层的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PET),可列举:于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原料的对苯二甲酸(质量比70%)及单乙二醇(质量比30%)中,将单乙二醇替换为来自甘蔗的生物原料而制造等。
[0107] 作为形成A层、B层、C层的来源于植物的烯烃系树脂(聚丙烯(PP)、聚乙烯(PE)),是使来源于植物的乙二醇成为原料,可列举低密度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及上述这些的共聚物、经掺合或交联物等。
[0108] 作为形成A层、B层、C层的来源于植物的聚碳酸酯(PC)树脂,可列举日本专利特开2011-241277公报等中所揭示的包含来自糖的醇及聚二醇的聚碳酸酯等。
[0109] 作为形成E层的共聚合树脂,作为酸成分,是使对苯二甲酸的一部分经其他二羧酸的结构取代,作为该情形时的其他二羧酸成分,可列举草酸、丙二酸、琥珀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新戊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二苯醚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等。再者,其他二羧酸成分可为选自上述所列举的二羧酸成分中的一种树脂,或者亦可为包含二种以上的组合的混合物。另外,所取代的其他二羧酸的量可适当选择。
[0110] 另外,作为醇成分,例如亦可为使乙二醇的一部分经其他二醇成分取代。
[0111] 作为该情形时的其他二醇成分,可列举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己二醇、二乙二醇、新戊二醇、聚伸烷基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甘油、新戊四醇、三甲醇、甲氧基聚伸烷基二醇等。再者,其他二醇成分可为选自上述所列举的二醇成分中的一种树脂,或者亦可为包含二种以上的组合的混合物。另外,所取代的其他二醇的量可适当选择。
[0112] 进而,形成A、B、C、D层的树脂亦可包含上述共聚合成分。
[0113] 在如上所述的复层构成的复合树脂制膜中,若选择依据JIS-K7199所测得的剪切速度10[1/s]下的熔融黏度成为1000[Pa·s]且树脂温度差成为30℃以内、较佳为15℃以内、进而较佳为5℃以内的树脂的组合,则可选择使用市售的任一种树脂。
[0114] <相容剂>
[0115] 在B层中,为了将掺合成分均匀地混合,可混合来源于植物的相容剂。混合量根据用途而适当选择。
[0116] 作为相容剂,较佳为使用来源于植物的乙烯系共聚物等树脂。
[0117] 作为此种乙烯系共聚物的相容剂的例子,例如可列举:来源于植物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顺丁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顺丁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
[0118] 其中,可较佳地使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0119] 另外,亦可并用2种类以上的相容剂。
[0120] 作为B层的来源于植物的弹性体,可使用以来源于植物的1,3-丙二醇作为原料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等。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杜邦公司制造的商品名为Hytrel RS等。
[0121] 另外,亦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10-254729公报等中所揭示的包含来源于植物的树脂25质量%以上的环境保护型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等。
[0122] 作为C层的来源于植物的离子聚合物,例如可列举:来源于植物的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离子聚合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离子聚合物、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离子聚合物、丙烯-丙烯酸共聚物离子聚合物、丁烯-丙烯酸共聚物离子聚合物、乙烯-乙烯基磺酸共聚物离子聚合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离子聚合物、磺化聚苯乙烯离子聚合物、氟系离子聚合物、遥爪聚丁二烯丙烯酸离子聚合物、磺化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离子聚合物、水素化聚戊烯离子聚合物、聚戊烯离子聚合物、聚(乙烯基吡啶盐)离子聚合物、聚(乙烯基三甲基铵盐)离子聚合物、聚(乙烯基苄基磷盐)离子聚合物、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酸共聚物离子聚合物、聚胺基甲酸乙酯离子聚合物、磺化苯乙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硫酰氯离子聚合物、酸-胺离子聚合物、脂肪族系离子聚合物、芳香族系离子聚合物等。
[0123] 藉由掺合相容剂、来源于植物的弹性体或来源于植物的离子聚合物,可制成不降低来源于植物的原料含有率且提升了加工性或密接性的树脂膜。
[0124] 再者,于图1(b)至(d)中,存在复合相同的树脂层(A、B或C层)而形成树脂膜的情形,但即便为相同的树脂层,亦存在层中所含的组合物成分不同的情形。例如,亦存在复合使相容剂、弹性体、离子聚合物分别不同的层的情况。
[0125] 以下所说明的实施形态的情形亦可同样。
[0126] 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树脂膜示于图2。
[0127] 图2(a)是树脂膜为2层的情形时的例示,(b)表示树脂膜为3层的情形时的构成,(c)表示树脂膜为4层的情形时的构成。
[0128] 第2实施形态的树脂膜复合1层以上的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树脂膜、及作为表层的下述D层或E层。
[0129] D层:包括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晶质聚酯树脂。
[0130] E层:包括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实质性非晶质聚酯。
[0131] 再者,D层、E层为包含先前的来自石油的树脂成分的层。
[0132] 于第2实施形态的树脂膜中,藉由形成组合使密接性提升的组成的树脂膜的复层树脂膜,可抑制树脂膜的层间剥离。
[0133] 即,藉由于来源于植物的树脂膜上复合D层、E层,即,作为先前的树脂的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晶质聚酯、或者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实质性非晶质聚酯的层,可制成维持与先前产品同等的表面特性的复层树脂膜。
[0134] 将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树脂膜示于图3。
[0135] 图3(a)是树脂膜为3层的情形时的例示,(b)表示树脂膜为4层的情形时的构成,(c)表示树脂膜为5层的情形时的构成,(d)表示树脂膜为6层的情形时的构成。
[0136] 第3实施形态的树脂膜包括以1层以上的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树脂膜作为中间层且于最表层及最下层复合上述D层或E层。
[0137] 即,藉由于来源于植物的树脂膜的上下层复合作为先前树脂的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晶质聚酯、或者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实质性非晶质聚酯的层,可制成维持与先前产品同等的表面特性及密接性的复层树脂膜。
[0138] 将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树脂膜示于图4。
[0139] 图4(a)是树脂膜为3层的情形时的例示,(b)表示树脂膜为5层的情形时的构成,(c)表示树脂膜为7层的情形时的构成。
[0140] 第4实施形态的树脂膜是交替复合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树脂膜、及上述D层或E层,且D层或E层为最表层及最下层。
[0141] 即,藉由形成交替复合先前的树脂(D层或E层)及来源于植物的树脂(A层、B层或C层)的构成,可制成不降低来源于植物的原料含有率且维持与先前产品同等的表面特性及密接性的复层树脂膜。
[0142] 将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的树脂膜示于图5。
[0143] 图5(a)是树脂膜为4层的情形时的例示,(b)表示树脂膜为6层的情形时的构成,(c)表示树脂膜为10层的情形时的构成。
[0144] 再者,图5(a)是复合2层图2(a)的树脂膜,图5(b)是复合2层图3(a)的树脂膜,图5(c)是复合2层图4(b)的树脂膜。
[0145] 第5实施形态的树脂膜是经由或不经由接着剂而复合2层以上的如上述第1实施形态至第4实施形态的树脂膜的任一树脂膜,因此可制成不降低来源于植物的原料含有率且维持与先前产品同等的表面特性及密接性的复层树脂膜。
[0146] 本发明的其他第6实施形态的树脂膜是于上述A、B或C层中掺合有构成D层的成分(D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晶质聚酯树脂)、或构成E层的成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的任一种、或上述这些2种以上的掺合组合物的实质性非晶质聚酯)。
[0147] 即,藉由形成以不降低来源于植物的原料含有率的程度掺合先前的树脂的树脂膜,可制成提升密接性的组成的来源于植物的树脂膜,可制成抑制树脂膜的层间剥离或提升密接性的树脂膜。
[0148] 尤其是,复层构成的树脂膜及于基材上复合该树脂膜的膜复合材可于加工时减轻向所谓弱边界层(Weak Boundary Layer,WBL)的应力集中,可提升被膜剥离的抑制效果。因此,可较佳地用于高加工度用途。
[0149] 再者,于上述树脂膜中,于对各树脂膜要求有阻燃性或耐久性的情形时,为了赋予阻燃性、耐加水分解性或耐候性,可掺合各种添加剂。
[0150] 除此以外,例如亦可适当调配:有机或无机填料、抗黏连剂、结晶化促进剂、成核剂、气体吸附剂、抗老化剂(酯、酰胺等)、抗氧化剂、抗臭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耐光剂、光稳定剂、黏着赋予剂、塑化剂(硬酯酸、油酸等脂肪酸或该等的金属盐等)、软化剂(矿物油、蜡、石蜡类等)、稳定剂、热稳定剂、润滑剂、脱模剂、防静电剂、末端密封剂、聚合抑制剂、交联剂、变性剂、着色剂(包括着色颜料、着色染料等膜着色材料)、偶合剂、防腐剂、防霉剂、阻燃剂、阻燃助剂、防昙剂、耐摩耗性提升剂、消光剂、除臭剂、离子交换剂、折射率调整剂等添加剂。
[0151] 进而,亦可于上述树脂膜的表面选择性地实施压纹加工而形成压纹凹凸部,赋予有立体感的高设计性,或者实施镜面整理加工。
[0152] 另外,亦可于上述树脂膜的表面设置光泽调整层。作为光泽调整层,可为无色透明,或者亦可为着色透明,进而亦可为消光的透明,是为了调整树脂膜表面的光泽度而设置,亦可为赋予保护表面的层(硬涂层)的作用。
[0153] <生物度25wt%以上>
[0154] 再者,于本实施形态的树脂膜中,树脂膜整体的生物度较理想为25wt%以上。
[0155] 其原因在于,藉由树脂膜整体的生物度为25wt%以上,可获得日本生物塑胶协会(JBPA)认定的生物塑胶认定标记,可对树脂膜赋予作为环境负荷较小的商品材料的附加价值。
[0156] <生物标记>
[0157] 此处,对本发明所使用的生物标记进行说明。
[0158] 在社会法人日本有机资源协会(JORA)对使用生物材料的商品进行了生物标记的认定。认定生物标记的目的在于,藉由对利用及活用生物材料生产的商品赋予生物标记,可使消费者获知生物商品的利用及活用,藉由普及该等商品而促进生物材料的利用,利用自然的馈赠对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建设做贡献。
[0159] 另外,关于使用如聚乳酸般由生物原料所生产的生物材料的情形,日本生物塑胶协会(JBPA)鉴于防止地球温暖化的观点、及缩减化石资源消耗的重要性而对含有特定量以上的来自有机资源(植物等)的物质作为塑胶构成成分的生物塑胶产品制定了生物塑胶的识别表示制度,将适合于该协会所认定的基准的产品认定为「生物塑胶」,为了使一般消费者能够容易地识别生物塑胶产品而允许使用符号标记。
[0160] 为了进行生物塑胶识别认定,必需为产品中的生物塑胶度(原材料、产品中所含的生物塑胶组成中的来自生物的成分相对于总量的比例)为25wt%以上的塑胶产品。即,考虑到对地球环境的负荷,非常重要的是尽可能提高树脂膜中的生物材料比率(最低为25wt%以上),若考虑到消费者将其理解为附加价值,则有必要获得生物塑胶认定标记。
[0161] 本发明人等鉴于上述主旨而认为,本发明的树脂膜亦较理想为尽可能提高生物材料比率。
[0162] <印刷层>
[0163] 本发明的树脂膜可于本发明的树脂膜的任一层间设置印刷层。
[0164] 即,于树脂膜中,为了着色或形成花纹,亦可形成印刷层。另外,藉由将作为油墨的溶剂的石油系溶剂的一部分或全部置换为含有由来自生物的醇或来自生物的具有羟基的化合物所获得的酯化合物的印刷油墨,亦可利用不损害印刷适应性且油墨的蒸发干燥性与机上稳定性的平衡优异的对环境温和的油墨形成印刷层。
[0165] 本发明的装饰板是经由或不经由接着剂而于基板的至少一面与本发明的树脂膜复合。
[0166] 于基板上与本发明的任一树脂膜复合装饰板是与金属板等基板的密接性优异,加工装饰板时亦不存在树脂膜的层间剥离或与基板的剥离,可加工成各种成形品。
[0167] <接着剂>
[0168] 作为树脂膜彼此的复合或树脂膜与基板的复合所使用的接着剂,由于防火、无臭气、价格廉价,故而可较佳地使用通常的接着剂、例如聚酯系、丙烯酸系、乙酸乙烯酯树脂系、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系、脲树脂系、胺基甲酸乙酯树脂系等的乳液型接着剂。
[0169] 除此以外,亦可使用聚酯胺基甲酸乙酯树脂系等的乳液型接着剂、或环氧-酚树脂系等的热固型接着剂、聚酯胺基甲酸乙酯树脂系接着剂等。
[0170] 再者,接着剂并不限定于该等所例示。
[0171] 另外,作为可用作接着剂的成分的树脂,可较佳地使用对于A、B、C层的树脂具有反应性或亲和性的树脂。所谓具有反应性或亲和性,是指具有与A、B、C层的树脂的亲和性较高的官能基或可与反应A、B、C层的树脂的官能基。作为具有此种特性的官能基的例,可列举酸酐基、羧酸基、羧酸酯基、羧酰氯基、羧酸酰胺基、羧酰氯基、磺酸基、磺酸酯基、磺酰氯基、磺酸酰胺基、磺酰氯基、环氧基、胺基、酰亚胺基、或恶唑啉基等官能基。
[0172] 再者,于使树脂膜彼此复合的情形时,关于印刷层位于树脂膜间的复合,藉由使用对印刷油墨具有接着性的媒剂等,即便不特别地设置接着剂层,亦可进行复合。
[0173] <润滑剂>
[0174] 作为润滑剂,可使用:脂肪族烃系、高级脂肪族醇、脂肪酸、脂肪酸金属盐、脂肪酸的酯或酰胺衍生物、例如硬酯酸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芥子酸酰胺、二十二酸酰胺、乙烯双油酸酰胺等有机系润滑剂;或硅、硅酸铝、硅酸镁等硅系、沸石、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硫酸钡等无机系润滑剂等通常市售的润滑剂。
[0175] 另外,于利用挤压机在树脂中混练润滑剂时,就防止挤压机内的过滤器的堵塞的观点而言,真度润滑剂优于不定形润滑剂,但不定形润滑剂可显著地表现使用润滑剂的效果。
[0176] 作为上述润滑剂,是使用平均粒径为0.5~10μm、较佳为1~5μm的微细粉末。该微细粉末是于装饰膜的接着树脂层中含有0.05~3质量%、较佳为含有0.1~0.3质量%。藉由于树脂中以适当范围的含有比率含有具有上述适当范围的粒径的微细粉末,而于不损害优异的设计性的情况下改善膜的卷取形状并获得防止皱褶产生的效果。
[0177] 但是,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
[0178] 另外,除如上所述的润滑剂以外,亦可添加:光稳定剂、自由基捕捉剂、抗氧化剂等、制程稳定剂、金属惰性化剂等通常为了提升树脂的耐热性、耐候性而添加;或者加工助剂、其他通常为了提升树脂的加工性而添加的各种添加剂。
[0179] <防静电剂>
[0180] 作为防静电剂,可使用非离子系防静电剂、阳离子系防静电剂、两性系防静电剂等,尤其是可较佳地使用阳离子系。于为阳离子系的情形时,尤其是就设置于膜表面的涂布层的防静电效果可发挥至形成装饰片材时的表面的方面而言,较为优异,可高度地达成该效果。阳离子系防静电剂中,尤其是较佳为使用于主链具有吡啶环的聚合物,作为具体例,可列举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二甲基氯化铵/N-羟甲基丙烯酰胺)等。
[0181] 但是,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
[0182] <紫外线吸收剂>
[0183]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较佳地使用三嗪(triazine)系、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苯甲酸酯系、氰基丙烯酸酯系、水杨酸酯系等。
[0184] 另外,藉由含有受阻胺系光稳定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可进而提升紫外线劣化防止效果。
[0185] 但是,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
[0186] 于树脂膜的制造中,可对构成各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进行混合·熔融混练而使用。混合·混练可使用通常所使用的熔融混练机,由于可一面进行混练一面制成树脂膜,因此较佳为使用双轴挤压机。或者,亦可使用双轴挤压机进行混练、挤压成绳状,使其颗粒化而使用。所获得的树脂膜可藉由进而于单轴方向或双轴方向延伸而薄膜化、高强度化。
[0187] 另外,亦可藉由调整延伸后的热固定温度而调整收缩率。延伸可采用辊间延伸、拉幅法延伸、管式延伸、拉幅法同时双轴延伸等通常的方法。
[0188] 该等复合膜可藉由通常公知的方法进行生产。例如,亦可利用接着剂对第1层及第2层进行干式层压而复合。
[0189] 另外,亦可采用一面于第1层的树脂膜上挤压第2层一面形成复合树脂膜的层压法。
[0190] 另外,亦可藉由利用3台以上的挤压机同时进行挤压并于进料模组或喷嘴内复合的共挤压方法而进行生产。
[0191] 其中,共挤压法由于可利用1次挤压进行生产且效率亦较高,故而最佳为。共挤压法可使用T形模头法,亦可使用圆形摸头法。
[0192] 另外,所获得的膜藉由进行单轴延伸、双轴延伸,亦可提升拉伸强度、冲击强度。
[0193] 进而,作为使树脂膜复合为复层的制膜方法,亦可使用市售的膜并利用加压辊等进行复合,亦可利用日本专利特开平11-42744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6-69139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6-159537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8-030258号公报等所揭示的制膜方法进行制膜。
[0194] (PTT树脂掺合的效果)
[0195] 图6是表示于PBT树脂中掺合有PTT树脂的情形时的弹性率的变化的图表。可知于为单体的任一情形时,温度变得越高,则PBT树脂、PTT树脂的弹性率变得越小。
[0196] 但是,PBT树脂、PTT树脂的Tg(玻璃转移温度)均为45℃左右,根据图6,可知该温度区域内的PBT/PTT掺合树脂的弹性率显示特别优异的值。
[0197] 即,于PTT树脂的含有率为20~80%的情形时,45℃下的弹性率显示极小值。
[0198] 因此,根据图6所示的结果,可知若将PTT树脂含有率设为20~80%、较佳为30~70%、进而较佳为40~60%,则Tg附近的加工性变得良好。
[0199] 通常,于高于Tg的温度区域内进行成形加工的情形时,容易引起对工具等的附着或树脂层表面粗糙等的问题,为了确保加工性,必需提高加工温度而降低弹性率,因此必需以取得其平衡的方式进行温度设定。
[0200] 然而,如上所述,于PBT/PTT掺合树脂中,使PTT含有率最佳化,藉此即便于Tg附近的温度区域内,亦可降低弹性率,其结果,可获得加工性良好的树脂层。
[0201] 另外,已知,利用此种PBT/PTT掺合树脂提升加工性的效果,不仅该掺合树脂单层的膜,而且藉由设置于复层构成的树脂膜的至少任一层上,亦可充分地获得。虽然其机制的详细情况尚不可谓明确,但推测其原因在于,藉由设置弹性率较低的层而获得加工时的应力分散效果,故而被膜整体的加工性提升。
[0202] 再者,弹性率是基于JIS K 7161(塑胶-拉伸特性的试验方法)并以如下方式求出。
[0203] 首先,将聚酯树脂膜切割成宽度5mm、长度50~60mm的拉伸试片。
[0204] 利用使测定环境保持于特定的设定温度下的拉伸试验机(Tensilon),于操作杆间隔20mm、拉伸速度200mm/min的条件下,对该拉伸试片测定标称应力-伸长率曲线,求出标称应力σ0及伸长率El。
[0205] 伸长率El可根据下述式而求出。
[0206] El=100×(L-L0)/L0
[0207] 此处,L0为拉伸前的试料的长度,L为拉伸后的试料的长度。
[0208] 于所获得的标称应力-伸长率曲线上,依据维持伸长率2~4%附近的直线性的范围的斜率,利用最小平方法,并根据下式而求出弹性率E。
[0209] E=Δσ0/ΔEl×100
[0210] 实施例
[0211]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0212] <实施例1>
[0213] 将树脂膜的层构成设为如图2(a)所示般自上而下为D层(PBT树脂)/A层(来源于植物的PTT)的2层构成,且设为D层厚度:50μm/A层的厚度:150μm。
[0214] 其次,以A层接触基板(镀锌钢板)的方式经由接着剂而复合该双层树脂膜。
[0215] 继而,使用弯板机于加工温度45℃下进行弯折加工,结果,可获得无树脂膜的剥离的良好的成型品,可确认用作装饰板的可能性。
[0216] <实施例2>
[0217] 将树脂膜的层构成设为如图3(a)所示般自上而下为E层(共聚合PET树脂)/B层(来源于植物的PC)/D层(PBT与PET的掺合物)的3层构成,制造E层厚度:50μm/B层厚度:150μm/D层厚度:50μm的复合树脂膜。
[0218] 继而,使用弯板机于加工温度45℃下进行弯折加工,结果,可获得无树脂膜的剥离的良好的成型品,可确认用作装饰板的可能性。
[0219] <实施例3>
[0220] 实施例3的树脂膜是设为单层膜,形成为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树脂膜。
[0221] 作为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树脂(PTT),可列举由对苯二甲酸及来源于植物的1,3丙二醇所生产等。
[0222] 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可于不降低来源于植物的原料含有率的程度下使用先前的树脂。
[0223] 藉此,可提升密接性。可制成提升密接性的树脂膜。
[0224] 再者,作为着色剂,可列举包含着色颜料、着色染料等膜着色材料。
[0225] 实施例3的树脂膜是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15质量%)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100μm的单层膜。
[0226] 作为润滑剂,对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母料(包含平均粒径5μm的不定形润滑剂5质量%)3质量%进行混练,以于该树脂中含有润滑剂0.15质量%的方式进行调整。
[0227]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3:2(PTT含有率=51质量%)。
[0228] <实施例4>
[0229] 实施例4的树脂膜是设为单层膜,制成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树脂膜。
[0230] 或者,制成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树脂膜。
[0231] 实施例4的树脂膜是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作为酸成分的间苯二甲酸15mol%共聚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颜料4质量%)的掺合组合物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90μm的单层膜。
[0232] 再者,PTT、PBT与PE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3:1:1(PTT含有率=57.6质量%)。
[0233] <实施例5>
[0234] 实施例5的树脂膜是设为双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其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作为第1层,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235] 并且,于第1层或第2层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树脂。
[0236] 实施例5的树脂膜是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颜料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15质量%)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以厚度比4:1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100μm的双层膜。
[0237] 润滑剂是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
[0238]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3:2(PTT含有率=51质量%)及9:1(PTT含有率=76.5质量%)的2种。
[0239] <实施例6>
[0240] 实施例6的树脂膜是设为双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其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层作为第1层,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241] 并且,第1层或第2层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树脂。
[0242] 实施例6的树脂膜是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使作为酸成分的间苯二甲酸15mol%共聚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颜料40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40质量%)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以厚度比1:2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90μm的双层膜。
[0243] 润滑剂是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
[0244] 再者,PTT、PBT与PE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2:1:2(PTT含有率=24质量%),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1:1(PTT含有率=30质量%)。
[0245] <实施例7>
[0246] 实施例7的树脂膜是设为双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其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的层作为第1层,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进而掺合有防静电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层。
[0247] 作为防静电剂,使用三洋化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Pelestat NC632110质量%。
[0248] 实施例7的树脂膜是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防静电剂(10质量%)、着色剂(颜料30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使作为酸成分的间苯二甲酸15mol%共聚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以厚度比4:1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40μm的双层膜。
[0249] 润滑剂是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
[0250]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3:2(PTT含有率=36质量%)。
[0251] <实施例8>
[0252] 实施例8的树脂膜是设为双层膜,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的层作为第1层,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253] 实施例8的树脂膜是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颜料20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使作为酸成分的间苯二甲酸15mol%共聚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以厚度比4:1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70μm的双层膜。
[0254]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3:2(PTT含有率=48质量%)。
[0255] <实施例9>
[0256] 实施例9的树脂膜是设为三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将实施例10所述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1层及第2层,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257] 并且,第1层~第3层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树脂。
[0258] 实施例9的树脂膜是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使作为酸成分的间苯二甲酸15mol%共聚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着色剂(颜料4质量%)的掺合组合物、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颜料4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4质量%)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以厚度比2:3:1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90μm的三层膜。
[0259] 润滑剂是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
[0260] 再者,PBT与PE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1:1,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3:2(PTT含有率=57.6质量%)、及4:1(PTT含有率=76.8质量%)的2种。
[0261] <实施例10>
[0262] 实施例10的树脂膜是设为三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其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的层作为第1层,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及防静电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及防静电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263] 并且,第1层~第3层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树脂。
[0264] 实施例10的树脂膜是以如下方式制成。
[0265] 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防静电剂(10质量%)、及着色剂(颜料30质量%)的掺合组合物、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颜料30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使作为酸成分的间苯二甲酸15mol%共聚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以厚度比1:2:1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40μm的三层膜。
[0266] 润滑剂是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防静电剂是使用与实施例7相同。
[0267]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1:1(PTT含有率=35质量%)。
[0268] <实施例11>
[0269] 实施例11的树脂膜是设为三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其将包含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的层作为第1层,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树脂、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270] 实施例11的树脂膜是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颜料20质量%)的掺合组合物、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颜料20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使作为酸成分的间苯二甲酸15mol%共聚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以厚度比2:2:1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70μm的三层膜。
[0271]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3:2(PTT含有率=48质量%)。
[0272] <实施例12>
[0273] 实施例12的树脂膜是设为三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其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层作为第1层,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形成有印刷层,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O-PET)树脂的层。
[0274] 实施例12的树脂膜是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15质量%)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50μm的膜。于厚度25μm的市售的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O-PET)膜的下表面,利用凹版轮转机印刷固体印刷层及图样印刷层,使印刷层与上述着色树脂层重合,于压接用辊的加热温度120℃、树脂膜的进给速度:20m/min、压接用压轧压力:2.45MPa的条件下对两膜进行加热压接并复合而制成复合树脂膜。
[0275] 润滑剂是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
[0276]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3:2(PTT含有率=51质量%)。
[0277] <实施例13>
[0278] 实施例13的树脂膜是设为四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将实施例10所述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1层及第2层,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形成有印刷层,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O-PET)树脂。
[0279] 实施例13的树脂膜是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颜料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15质量%)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以厚度比4:1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60μm的双层膜。
[0280] 其后,于厚度25μm的市售的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O-PET)膜的下表面,利用凹版轮转机印刷固体印刷层及图样印刷层,使印刷层与上述润滑剂未进入的着色树脂层侧重合,于压接用辊的加热温度120℃、树脂膜的进给速度:20m/min、压接用压轧压力:2.45MPa的条件下对两膜进行加热压接并复合而制成复合树脂膜。
[0281] 润滑剂是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
[0282]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3:2(PTT含有率=51质量%)、及1:3(PTT含有率=21.3质量%)的2种。
[0283] <实施例14>
[0284] 实施例14的树脂膜是设为四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其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层作为第1层,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形成有印刷层,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层,进而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285] 并且,于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树脂。
[0286] 此处,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对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母料(包含ADEK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Adekastab LA-3120质量%)10质量%进行混练,以于该树脂中包含紫外线吸收剂2.0质量%的方式进行调整。
[0287] 实施例14的树脂膜是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5质量%)、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以厚度比1:8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45μm的双层膜。于该双层膜的不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层表面,利用凹版轮转机印刷固体印刷层及图样印刷层。
[0288] 其后,另外使对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15质量%)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进行挤压而形成的膜与上述印刷膜的印刷层侧重合,于压接用辊的加热温度120℃、树脂膜的进给速度:20m/min、压接用压轧压力:2.45MPa的条件下对两膜进行加热压接并复合而制成复合树脂膜。
[0289] 润滑剂是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
[0290]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均设为3:2(PTT含有率=60质量%及51质量%)、以及均设为4:1(PTT含有率=80质量%及68质量%)的4种。
[0291] <实施例15>
[0292] 实施例15的树脂膜是设为四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其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作为第1层,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形成有印刷层,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层,进而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293] 并且,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树脂。
[0294] 实施例15的树脂膜是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5质量%)、润滑剂(0.15重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使作为酸成分的间苯二甲酸15mol%共聚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以厚度比1:3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40μm的双层膜。于该双层膜的共聚合PET层表面,利用凹版轮转机印刷固体印刷层及图样印刷层。
[0295] 其后,另外使对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15质量%)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进行挤压而形成的膜与上述印刷膜的印刷层侧重合,于压接用辊的加热温度120℃、树脂膜的进给速度:20m/min、压接用压轧压力:2.45MPa的条件下对两膜进行加热压接并复合而制成复合树脂膜。
[0296] 润滑剂是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紫外线吸收剂是使用与实施例14相同。
[0297]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3:2(PTT含有率=51质量%)。
[0298] <实施例16>
[0299] 实施例16的树脂膜是设为五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其将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着色剂的掺合组合物层作为第1层,于其上,作为第2层而形成有印刷层,于其上,作为第3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层,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层,进而于其上,作为第5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300] 并且,于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树脂。
[0301] 实施例16的树脂膜是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5质量%)、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以厚度比1:6:2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45μm的三层膜。于该三层膜的不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层表面,利用凹版轮转机印刷固体印刷层及图样印刷层。
[0302] 其后,另外使对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15质量%)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进行挤压而形成的膜与上述印刷膜的印刷层侧重合,于压接用辊的加热温度120℃、树脂膜的进给速度:20m/min、压接用压轧压力:2.45MPa的条件下对两膜进行加热压接并复合而制成复合树脂膜。
[0303] 润滑剂是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紫外线吸收剂是使用与实施例14相同。
[0304]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均设为3:2(PTT含有率=60质量%及51质量%)。
[0305] <实施例17>
[0306] 实施例17的树脂膜是设为五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将实施例10所述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1层及第2层,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形成有印刷层,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层,进而于其上,作为第5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307] 并且,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树脂。
[0308] 实施例17的树脂膜是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5质量%)、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以厚度比1:8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45μm的双层膜。于该双层膜的不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层表面,利用凹版轮转机印刷固体印刷层及图样印刷层。
[0309] 其后,另外,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15质量%)及润滑剂(0.15重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以厚度比4:1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80μm的双层膜,使该双层膜的不含润滑剂的层面与上述印刷膜的印刷层侧重合,于压接用辊的加热温度120℃、树脂膜的进给速度:20m/min、压接用压轧压力:2.45MPa的条件下对两膜进行加热压接并复合而制成复合树脂膜。
[0310] 润滑剂是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紫外线吸收剂是使用与实施例14相同。
[0311]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均为3:2的情形(PTT含有率=60质量%及51质量%)、以及均为4:1的情形(PTT含有率=80质量%及68质量%)的4种。
[0312] <实施例18>
[0313] 实施例18的树脂膜是设为五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将实施例10所述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1层及第2层,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形成有印刷层,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层,进而于其上,作为第5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314] 并且,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树脂。
[0315] 实施例18的树脂膜是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5质量%)、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使作为酸成分的间苯二甲酸15mol%共聚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以厚度比1:3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40μm的双层膜。于该双层膜的共聚合PET层表面,利用凹版轮转机印刷固体印刷层及图样印刷层。
[0316] 其后,另外,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15质量%)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以厚度比4:1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100μm的双层膜,使该双层膜的不含润滑剂的层面与上述印刷膜的印刷层侧重合,于压接用辊的加热温度120℃、树脂膜的进给速度:20m/min、压接用压轧压力:2.45MPa的条件下对两膜进行加热压接并复合而制成复合树脂膜。
[0317] 润滑剂是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紫外线吸收剂是使用与实施例14相同。
[0318]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是设为3:2(PTT含有率=51质量%)、及1:2(PTT含有率=28.3质量%)的2种。
[0319] <实施例19>
[0320] 实施例19的树脂膜是设为六层树脂膜,形成为如下树脂膜:将实施例10所述的双层树脂膜的构成作为第1层及第2层,于该第2层上,作为第3层而形成有印刷层,于其上,作为第4层而复合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中含有润滑剂的层,进而于其上,作为第5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层,进而于其上,作为第6层而复合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的掺合组合物的层。
[0321] 并且,印刷层以外的树脂膜的至少一层以上的层中包含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树脂。
[0322] 实施例19的树脂膜是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5质量%)、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的掺合组合物、与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以厚度比1:6:2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45μm的三层膜。于该三层膜的不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层表面,利用凹版轮转机印刷固体印刷层及图样印刷层。
[0323] 其后,另外,利用共挤压将经挤压机加热熔融的来源于植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着色剂(颜料15质量%)及润滑剂(0.15质量%)的掺合组合物,以厚度比4:1自T型模头挤压于流延辊上而制成厚度80μm的双层膜,使该双层膜的不含润滑剂的层面与上述印刷膜的印刷层侧重合,于压接用辊的加热温度120℃、树脂膜的进给速度:20m/min、压接用压轧压力:2.45MPa的条件下对两膜进行加热压接并复合而制成复合树脂膜。
[0324] 紫外线吸收剂是使用与实施例14相同。
[0325] 再者,PTT与PBT的掺合质量比均设为3:2(PTT含有率=60质量%及51质量%)。
[0326] <实施例20>
[0327] 实施例20的树脂膜是形成为于如上述实施例4、6至11、18中任一项的树脂膜中,使作为所构成的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的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的2~15摩尔%经间苯二甲酸取代而成。
[0328] 此处,设为2~15摩尔%的理由在于藉由使对苯二甲酸经间苯二甲酸取代,晶质或熔点下降并且柔软性增加,若未达2%,则其效果薄弱,若多于15摩尔%,则熔点过度下降且过度软化。
[0329] <实施例21>
[0330] 实施例21的树脂膜是形成为于如上述实施例12、13中任一项的树脂膜中,替换为所构成的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O-PET)树脂,并设为使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的2~15摩尔%经间苯二甲酸取代而成的双轴延伸共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
[0331] 此处,设为2~15摩尔%的理由是与实施例20的情形相同。
[0332] <实施例22>
[0333] 实施例22的树脂膜是形成为于如上述实施例1至21中任一项的树脂膜中,于所构成的一层以上的任一树脂层中包含润滑剂。
[0334] 润滑剂是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
[0335] <实施例23>
[0336] 实施例23的树脂膜是形成为对于成为如实施例1至22中任一项的树脂膜的最表层的层(最后复合的层),藉由辊加工而形成压纹凹凸部并且赋予有立体感的高设计性。
[0337] 实施例23的树脂膜是对于预先形成的树脂膜的最表面,于压纹辊温度120℃、树脂膜的进给速度:20m/min、压纹压:2.45MPa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加工而形成压纹凹凸。
[0338] <实施例24>
[0339] 实施例24的树脂膜是形成为于成为如实施例1至22中任一项的树脂膜的最表层的层(最后复合的层)上,藉由辊加工而形成镜面,赋予镜面整理的高设计性。
[0340] 实施例24的树脂膜是对预先形成的树脂膜的最表面,于镜面辊温度120℃、树脂膜的进给速度:20m/min、加工压:1MPa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加工而实施镜面加工。
[0341] <实施例25>
[0342] 实施例25的树脂膜是形成为于如实施例1至24中任一项的树脂膜中,将掺合有PBT及PTT的树脂的PTT含有率设为20~80%。
[0343] 另外,PTT含有率较佳为设为30~70%,进而较佳为设为40~60%。
[0344] 即,根据图6,于PTT树脂的含有率为20~80%的情形时,45℃下的弹性率显示极小值,其原因在于,若将PTT树脂含有率设为20~80%、较佳为设为30~70%、进而较佳为设为40~60%,Tg附近的加工性变得良好。
[0345] 其结果,藉由使PBT/PTT掺合树脂的PTT含有率最佳化,即便于Tg附近的温度区域内,亦可降低弹性率,可获得加工性良好的树脂层。
[0346] <实施例26>
[0347] 实施例26的树脂膜是经由接着剂而将如实施例1至25中任一树脂膜复合于基板的一面而形成为与树脂膜复合装饰板。
[0348] 此处,作为接着剂,使用聚酯胺基甲酸乙酯树脂系接着剂。
[0349] 即,于加热温度:210℃、接着压力:1.47MPa、压接时间:5秒的条件下,对在厚度0.5mm的锌合金电镀钢板上以10g/m2的涂布量涂布聚酯胺基甲酸乙酯树脂系接着剂而成的基材进行加热压接,而复合实施例1至25中所记载的树脂膜,并设为试片。于加工温度45℃下使用弯板机对该试片进行弯折加工,结果,可获得无树脂膜的剥离的良好的成型品,可确认用作装饰板的可能性。
[035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351] 本发明的树脂膜可作为使用来源于植物的原料的树脂膜,其使用来源于植物的原料,以满足生物标记的条件的方式提高树脂膜的生物比率,且赋予与先前的利用石油系塑胶的树脂膜相同程度的性能。
[0352] 进而,于基板上与该树脂膜复合的装饰板是密接性、加工性、耐久性优异,因此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