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80065572.1

文献号 : CN10485439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卡斯滕·狄克曼克里斯托夫·加埃尔迪茨克里斯蒂安·克里斯图卡特斯特凡·克施勒斯尔本杰明·克劳斯·克鲁马赫尔约尔格·法恩巴赫尔基利恩·雷高

申请人 : 欧司朗OLED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面光系统(1)包括具有载体前侧(20)的系统载体(2)。多个有机的发光二极管(3)以规则的网格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载体前侧(20)上。驱动电子装置(4)安置在所述系统载体(2)上或者其中。面光系统(1)能够作为唯一的单元来操作和安装。

权利要求 :

1.一种面光系统(1),具有

-系统载体(2),所述系统载体(2)具有载体前侧(20),-多个有机的发光二极管(3),所述有机的发光二极管(3)以规则的网格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载体前侧(20)上,-遮盖层(5),和

-至少一个驱动电子装置(4),所述驱动电子装置(4)安置在所述系统载体(2)上或者所述系统载体(2)中,-所述面光系统(1)能够作为唯一的单元来操作和安装,-所述遮盖层(5)连续地在背离所述系统载体(2)的一侧上在所有的发光二极管(3)之上延伸并且至少局部地与所述发光二极管(3)直接接触,-所述遮盖层(5)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或者由至少一个这样的薄膜构成,并且所述薄膜包含至少一个混合部和/或至少一个结构化部以调节所述遮盖层(5)的光学特性,-所述有机的发光二极管(3)能够被单个电操控并且是在安装之前可独立地操作的构件,所述构件焊接、粘接或者夹紧在所述系统载体(2)上,以及-所述遮盖层(5)部分地或者完全地遮盖所述发光二极管(3)的横向的限界面并且所述遮盖层(5)实现所述面光系统(1)的唯一的、不中断的并且连续的光出射面,其中所述系统载体(2)包括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承载板(23),并且在所述承载板(23)和所述发光二极管(3)之间存在金属的面元件(26),其中在所述载体前侧(20)的俯视图中观察,有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中的各两个与所述面元件(26)相关联,并且有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借助于所述面元件(26)电连接并且所述面元件(26)设立用于有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的散热,其中在俯视图中观察,所述面元件(26)的至少一部分叉状地构成有尖齿(27)和基件(28),使得所述面元件(26)中的一个面元件的所述基件(28)伸入到所述面元件(26)中的另一个面元件的所述尖齿(27)之间,与所述基件(28)相比,所述尖齿(27)具有更小的宽度,为所述基件(28)的宽度的至多

25%,以及

所属的有机发光二极管(3)分别包括两个第一和两个第二电极(31,32)并且两个第一电极(31)分别位于所述尖齿(27)上并且两个第二电极(32)分别与所述基件(28)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系统(1),

其中所述遮盖层(5)包括共同围绕有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的浇注体,其中所述浇注体包含至少一个混合部或至少一个结构化部以调节所述遮盖层(5)的光学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系统(1),

其中所述遮盖层(5)的折射率与有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的接触所述遮盖层(5)的部件的折射率不同,差别至多0.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光系统(1),此外包括恰好两个电连接部位(6)以进行外部的电接触,其中所有的有机的发光二极管(3)电串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光系统(1),其中用于有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的电连接的布线平面位于所述系统载体(2)的与所述载体前侧(20)相对置的背侧(29)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系统(1),

其中所述面元件(26)的填充因数在俯视图中观察并且关于所述载体前侧(20)为至少

8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光系统(1),其中有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不可逆地并且持久地安置在所述系统载体(2)上,使得有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在所述面光系统(1)的常规的使用中不从所述系统载体(2)松脱。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光系统(1),在有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的俯视图中观察,所述面光系统(1)显现为是漫反射的、乳白色浑浊的和/或白色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光系统(1),所述面光系统(1)包括在2×2个和8×8个之间的有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其中包括边界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光系统(1),其中

-所述面光系统(1)的总厚度在4mm和20mm之间,其中包括边界值,-所述面光系统(1)的横向尺寸为至少0.3m×0.3m,-有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的横向尺寸在0.1m×0.1m和0.4m×0.4m之间,其中包括边界值,并且-在常规的使用中在所述面光系统(1)上取平均值的亮度为至少3000cd/m2。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光系统(1),其中为了防眩光沿着主放射方向(x)在有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的下游设置有小面(7),其中在所述载体前侧(20)的俯视图中观察,所述小面(7)与各个有机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的边缘重合地伸展。

说明书 :

面光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提出一种面光系统。

发明内容

[0002] 待实现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面光系统,所述面光系统能够以小的耗费安装。
[0003] 该目的此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面光系统实现。优选的改进方案在下文中给出。
[0004]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面光系统包括系统载体。系统载体具有载体前侧以及与该载体前侧相对置的背侧。系统载体优选是机械地承载并且机械地支撑面光系统的部件。可行的是,借助于系统载体,面光系统是机械自承的且机械稳定的,并且不需要其它的机械承载的部件。例如,面光系统由于系统载体在常规的使用中不弯曲或者不显著地弯曲。对此替选的是,系统载体也能够机械柔性地构成,例如构成为薄膜。
[0005]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面光系统具有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尤其分别包含至少一个设置用于产生辐射的有机的有源层,其中该有源层优选是封装的。为了封装有机发光二极管尤其使用承载板,至少一个有机的有源层位于所述承载板之间。这两个承载板例如通过封装块彼此连接。有机发光二极管能够是可单个电操控的、在安装之前可独立的操作的构件,所述构件固定在系统载体上。
[0006] 有源层是尤其连续的区域,在所述区域中发生载流子复合。有源层能够具有多个叠置地设置的子区域,所述子区域设计用于产生不同波长的辐射并且在所述子区域中分别发生载流子复合。如果发光二极管具有多个有源层,那么在相邻的有源层之间沿着堆叠方向例如存在电极或者载流子生成层,英语是Charge generation layer或者简称为CGL。
[0007]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常规的网格的形式设置在载体前侧上。优选地,发光二极管矩阵状地呈列和行安置。
[0008]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面光系统包含至少一个驱动电子装置。驱动电子装置设立用于给有机发光二极管供给匹配的电压和匹配的电流和/或有针对性地操控有机发光二极管。
[0009] 驱动电子装置例如是镇流器,所述镇流器将230V的电网电压或者110V的电网电压转换成适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直流电压。
[0010]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驱动电子装置安置在系统载体上或系统载体中。例如,驱动电子装置固定在系统载体的背侧上。同样,驱动电子装置能够是例如借助于注塑成型集成在系统载体中的部件。这类构件也称为模塑互连器件(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s),简称MID。
[0011]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面光系统可作为唯一的单元来操作和安装。换句话说,面光系统因此在安装时不需要由多个不同的部件组装。面光系统可作为整体机械地固定并且可作为整体电连接。
[0012]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面光系统包括具有载体前侧的系统载体。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常规的网格的形式设置在载体前侧上。驱动电子装置安置在系统载体上或系统载体中。面光系统可作为唯一的单元来操作和安装。
[0013] 有机发光二极管通常面状地构成并且例如相对于无机的发光机构如白炽灯或者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具有相对小的面发光密度。为了借助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实现足够的照明强度,设置具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相对大的面。
[0014] 然而这在常规的、例如作为所谓的光砖(Lichtkacheln)形成的发光二极管中在安装各个发光二极管时与相对大的耗费相结合。借助所给出的面光系统也能够有效地操作具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大面积的照明装置,并且尤其为了一般照明的目的能够简单地安装所述照明装置。面光系统尤其是所谓的即插即用系统,所述即插即用系统例如能够加入现有的建筑架构中并且优选可作为整体被更换。
[0015]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面光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遮盖层。至少一个遮盖层优选连续地在背离系统载体的一侧上在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部分之上或者在所有的发光二极管之上延伸。可行的是,除了系统载体外有机发光二极管经由遮盖层机械地集成。特别地,通过系统载体并且通过遮盖层形成面光系统的两个部件,所有的发光二极管位于这两个部件之间。优选的是,通过遮盖层实现面光系统的光出射面。能够通过遮盖层实现唯一的、不中断的并且连续的光出射面。
[0016]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遮盖层至少局部地与发光二极管直接接触。例如,遮盖层直接施加在各个发光二极管的用作为封装部的玻璃板上。遮盖层的折射率与发光二极管的接触遮盖层的部件的折射率不同,优选差别至多0.2或者至多0.1。由此可实现从发光二极管离开进入到遮盖层中的有效的光耦合输出。
[0017]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遮盖层包括一个或多个浇注体或者由一个或多个浇注体构成。发光二极管例如嵌入到浇注体中。浇注体尤其是也位于发光二极管的横向的限界面上。优选地,遮盖层由一件式的、共同围绕所有发光二极管的浇注体形成。
[0018]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浇注体包括至少一个混合部和/或至少一个结构化部以调节遮盖层的光学特性。例如给浇注体添加散射颗粒以改进光耦合输出。浇注体同样能够包含颜料以对辐射分量例如来自于发光二极管或者日光的紫外辐射进行滤波。此外,能够将彩色颜料添加给浇注体,以便在面光系统接通的还有断开的状态中促成特定的色彩印象。
[0019] 替选于或者附加于散射颗粒,能够经由压印在浇注体中产生微透镜结构和/或表面粗糙部。由此可实现所发射的辐射的改进的光耦合输出和/或方向化。同样经由压印,英语是embossing,也能够创建用户特定的模式,所述模式为了营销目的能够用作为商标或者图标。浇注块例如由树脂和/或硅酮形成。
[0020]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遮盖层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或者由一个或多个薄膜构成。相应于浇注体,薄膜能够包含混合部和/或结构化部以调节遮盖层的光学特性。薄膜也能够与浇注体组合。
[0021]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面光系统包括两个或多于两个的电连接部位。电连接部位设立用于在外部电接触面光系统。例如,连接部位通过例如用于插座的插接连接形成。
[0022] 根据面光系统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部分或者所有的发光二极管电串联连接。替选地,可行的是,发光二极管的一部分或者所有的发光二极管电并联连接。然而,优选存在串联电路。发光二极管能够单个地或者成组地操控。
[0023]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系统载体是金属的承载板,或者系统载体包括金属的承载板。承载板例如是铜板或者铝板。承载板的厚度例如为至少0.5mm或者至少1mm和/或至多3mm或者至多2mm。
[0024]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系统载体的与载体前侧相对置的背侧上存在用于电连接发光二极管的布线平面。布线平面能够通过将相邻的发光二极管连接的电缆或者也通过通向位于背侧上的层的带状导线的结构化部形成。布线平面例如通过电通孔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连接部连接。
[0025]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系统载体具有承载板或者由承载板构成,所述承载板由电绝缘材料构成。承载板因此例如由塑料、复合塑料和/或陶瓷形成。可行的是,用于连接发光二极管的电的带状导线在承载板上或者在承载板中产生。
[0026]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系统载体具有多个金属的面元件。面元件例如由铜或者铝形成。面元件不仅能够形成用于电接触发光二极管而且能够形成用于冷却发光二极管,也就是说能够形成为冷却体。
[0027]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面元件位于承载板和发光二极管之间。发光二极管因此经由面元件间接地固定在承载板上。
[0028]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两个或多于两个的发光二极管与面元件中的每一个相关联。单一的、边缘连续的面元件或者在电串联电路的终端和始端处的面元件可选地仅与发光二极管中的恰好一个相关联。相应的面元件和相关联的发光二极管,在载体前侧的俯视图中观察,能够彼此重叠并且至少部分地遮盖。发光二极管彼此间的电连接因此优选仅经由面元件实现。面元件中的至少两个面元件优选直接与驱动电子装置电连接。
[0029]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面元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图中观察具有叉状的造型。叉状能够意味着:面元件分别具有相应于叉的手柄的基件,其中两个或多于两个的尖齿从基件起延伸。与基件相比,尖齿优选具有更小的宽度,例如为基件的宽度的至多25%。
[0030]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面元件中的一个的基件伸入到面元件中的另一个的尖齿之间。伸入的基件优选与相关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极连接,并且另一个面元件的尖齿优选与相关联的发光二极管的另一个电极连接。
[0031]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面元件的填充因数,在俯视图中观察并且关于载体前侧的面积,为至少70%或者至少80%或者至少90%。相邻的面元件的沿着平行于载体前侧的方向的间距例如为至少0.2mm或者至少0.5mm和/或至多3mm或者至多2.5mm或者至多2mm。相邻的面元件之间的沿着横向方向的间距尤其与工作电压相关,有机发光二极管以所述工作电压运行。
[0032]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发光二极管不可逆地并且持久地安置在系统载体上。这能够意味着:发光二极管在常规的使用中不从系统载体松脱。发光二极管因此例如不能够无损坏地从系统载体松脱。在这种情况下不旨在,能够将故障的发光二极管从系统载体松脱并且通过正常工作的发光二极管替代。
[0033]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发光二极管粘接或者夹紧到系统载体上。同样,发光二极管能够被点状地或者整面地焊接。可行的是,发光二极管例如经由弹簧接触部或者夹紧接触部压紧在系统载体上,并且在发光二极管和系统载体之间不存在其它的连接机构如粘胶或者焊料。
[0034]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面光系统的俯视图中观察并且在面光系统不运行时,发光二极管是漫反射的而不是镜反射的。可行的是,面光系统显现为是乳白色浑浊的。面光系统的着色在发光二极管的区域中能够是白色的。经由例如在遮盖层中的颜料,能够在切断的状态下实现面光系统的与此不同的着色。
[0035]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面光系统具有至少2×2或者至少3×3的发光二极管的设置方式。替选地或者附加地,发光二极管以至多8×8或者6×6的网格的形式设置。与此不同,也可行的是,发光二极管以带的形式设置,也就是说,以例如至少1×2和/或至多1×10的设置方式来设置。
[0036]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面光系统的沿着垂直于载体前侧的方向的总厚度为至少3mm或者至少4mm或者至少5mm。替选地或者附加地,总厚度为至多30mm或者至多20mm或者至多15mm。如果驱动电子装置对于厚度而言保持可忽略,那么相应的值能够适用于面光系统的厚度。
[0037]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面光系统的横向尺寸,在载体前侧的俯视图中观察,为至少0.3m×0.3m或者至少0.3m×0.5m。替选地或者附加地,横向尺寸为至多1.2m×1.2m或者至多0.9m×0.9m。
[0038]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载体前侧的俯视图中观察,发光二极管具有为至少0.1m×0.1m或者至少0.18m×0.18m的横向尺寸。替选地或者附加地,横向尺寸能够为至多
0.4m×0.4m或者至多0.35m×0.35m。优选地,所有的发光二极管,在载体前侧的俯视图中观察,具有相同的平面轮廓。与此不同,在俯视图中观察,面光系统能够包含具有不同的平面轮廓的发光二极管。
[0039]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常规的使用中在面光系统上取平均值的亮度为至少2500cd/m2或者至少3000cd/m2或者至少3800cd/m2。对此能够使用如下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分别包括多个有机的、设置用于产生辐射的有源层。
[0040]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小面沿着主放射方向、尤其是垂直于载体前侧设置在发光二极管下游。小面设立用于防眩光。在俯视图中观察,小面盒状地或者栅格状地形成。小面例如是进行反射的板,所述板横向于、尤其是垂直于载体前侧取向。
[0041]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载体前侧的俯视图中观察并且优选在制造公差的范围内,小面与各个发光二极管的边缘或者外棱边重合地伸展。发光二极管的网格化由此能够对应于小面的网格化。

附图说明

[0042]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根据实施例详细阐述在此所描述的面光系统。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说明各个附图中的相同的元件。然而在此不以按比例的关系示出,更确切地说,为了更好的理解能够夸张大地示出个别元件。
[0043] 附图示出:
[0044] 图1至6示出在此所描述的面光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在图1A中示出面光系统1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并且在图1B中示出其示意性剖视图。
[0046] 面光系统1包括系统载体2。系统载体2例如通过金属载体和/或通过塑料载体形成,在所述系统载体上形成电的带状导线。为了简化视图,在图1中未绘出电的带状导线。
[0047] 在载体前侧20上安置有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3,根据图1A以3×3的网格的形式安置。有机发光二极管3的外部尺寸例如为118mm×118mm、197mm×197mm或者297mm×297mm,对应于120mm、200mm或者300mm的网格尺寸。与所示出的不同的是,线性的设置方式也能够通过两个、三个、四个或者也可以是十个发光二极管3实现,或者通过例如5×5或者2×2或者2×4或者3×6的发光二极管3实现。优选地,面光系统1具有所得出的面积量度,所述面积量度是标准化的。所得出的面积量度例如为600mm×600mm。发光二极管3和面光系统1的主放射方向x优选垂直于载体前侧20取向。
[0048] 在系统载体2的背侧29上存在驱动电子装置4。驱动电子装置例如是电子的镇流器。不同于所示出的,驱动电子装置4,也如在所有其它的实施例中那样,能够设计为所谓的模塑互连器件。镇流器能够设有反极性保护。
[0049] 在输入侧上,驱动电子装置4例如设立用于在100V至240V的范围中的交流电压。通过驱动电子装置4能够产生直流电流,所述直流电流具有适配于发光二极管3的电路的电压。根据有机发光二极管3中的有源层的数量,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3例如设有大约7V或者11V的电压。在俯视图中观察,根据有机发光二极管3的面,所提供的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3的电流例如为至少0.1A和/或至多1.5A。根据有机发光二极管3的数量,由驱动电子装置4提供的电压例如为至少25V或者至少60V和/或至多300V或者至多120V。
[0050] 未绘出的用于对有机发光二极管3供电的带状导线相应地适配于电压值和电流值。优选地,交流电流到直流电流的转换中央地在驱动电子装置4中进行。各个有机发光二极管3优选不具有附加电子装置如直流电流-直流电流转换器。
[0051] 可选地,也如在所有其它的实施例中那样,面光系统1具有遮盖层5。遮盖层5例如通过浇注件和/或通过薄膜实现。遮盖层5局部地与发光二极管3直接接触。在相邻的发光二极管3之间的间隙能够由遮盖层5填满。遮盖层5能够部分地或者完全地遮盖发光二极管3的横向的限界面。
[0052] 优选地,遮盖层5具有至少一个混合部和/或未示出的结构化部,例如以改进光耦合输出效率或者以保护免受紫外辐射。相应的结构化部如微光学元件能够在一般照明应用中用作为防眩光措施,例如用于办公室照明。
[0053] 在图2中示出面光系统1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系统载体2具有承载板23。承载板23由金属形成并且优选铺设有未示出的电绝缘层,例如漆。在朝向有机发光二极管3的一侧上能够在承载板23上安置例如呈石墨薄膜形式的热接触层。
[0054] 有机发光二极管3经由夹紧接触部或者弹簧接触部的固定夹65固定在系统载体2上。在发光二极管3和承载板23之间不存在其它的连接机构。
[0055] 在承载板23中构成有通孔69。固定夹65能够穿过通孔69彼此经由布线63相互连接。布线63在图2中仅极其简化地示出,驱动电子装置4没有在图2中示出。替选于布线63能够在系统载体2上形成带状导线。不同于所示出的,可行的是,固定夹65不超出发光二极管3的背离载体2的一侧或者不超出未示出的遮盖层5。
[0056] 在图3A中在左侧示意性地示出用于在此所描述的面光系统1的有机发光二极管3的示意性底视图并且在右侧示出其示意性剖视图。发光二极管3具有两个载体35,在所述载体之间安置有具有产生辐射的有源层30的有机层序列。这两个载体35经由封装部36彼此连接。在载体35中的一个上存在电极31,32。发光二极管3的放射侧优选与电极31、32相对置。电极31,32带状地安置在载体35中的一个的边缘上。
[0057] 发光二极管3分别以方形的平面轮廓绘出。不同与此,也如在所有其它的实施例中那样,也能够使用具有其它几何形状的发光二极管3。载体35上的电极31、32也能够不同于根据图3A的视图设计。发光二极管3的厚度例如为至少1.5mm或者至少2.5mm和/或至多5mm或者至多4mm。
[0058] 在图3B中示出面光系统1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在图3C中示出发光二极管3的设置方式并且在图3D中在载体前侧20的俯视图中示出系统载体2。在图3E中示意性地图解说明系统载体2连同发光二极管3。
[0059] 系统载体2包括承载板23以及多个面元件26。承载板23例如由塑料或者塑料复合材料形成。承载板23的厚度在此例如为至少2mm或者至少3mm和/或至多5mm或者至多4mm。在发光二极管3和承载板23之间存在面元件26,所述面元件由金属或者陶瓷形成。除了边缘连续的面元件26a、26e,发光二极管3中的恰好两个在电学上并且在空间上与面元件26b、26c、26d中的每一个相关联,参见图3E。发光二极管3全部相同地取向。
[0060] 经由面元件26,发光二极管3电串联连接。中央的面元件26b、26d具有各一个基件28和尖齿27。在载体前侧20的俯视图中观察,这些面元件26b、26d音叉状地形成。经由边缘连续的面元件26c,相邻的行彼此电连接。在俯视图中观察,中央的面元件26b、26d在相邻的行中彼此反并联地定向并且在其它情况下相同地形成。
[0061] 这两个第一电极31,参见图3C和3D,分别位于尖齿27上。这两个第二电极32分别与基件28电连接。通过面元件26的相应的造型可实现面元件26在载体前侧20上的近似面填充的设置方式。面元件26用于热接触和电接触发光二极管3。
[0062] 在串联电路的第一和最后的面元件26a、26e上形成有电连接部位6,面光系统1经由所述电连接部位能够在外部电接触。
[0063] 也如在所有其它的实施例中那样,不同于根据图3的视图,发光二极管3的另一种布线可作为电串联电路实现。根据图3的面元件26或者根据图2的布线63能够相应地调整。
[0064] 在图4A、4B和4C中示出面光系统1的另一个实施例,类似于根据图3C、3D和3E的视图。
[0065] 在相邻的行中的面元件26b根据图4B彼此平行地取向。发光二极管3的取向在相邻的行之间变换。
[0066] 面光系统1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5中示出,类似于根据图4的视图。发光二极管3,参见图5A,各具有仅一个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由此可简化面元件26的设计方案,参见图5B。
[0067] 中央的面元件26b分别具有与发光二极管3相同的平面轮廓。面元件26b在发光二极管3中的两个上延伸。相比根据图3和4的设置方式,可使用几何形状上更简单的面元件26。然而在根据图3和4的实施例中通过各两个第一和第二电极31、32可实现发光二极管3的更均匀的通电从而实现在发光面上更均匀的亮度分布。
[0068] 不同于结合图1至5所说明的,不是强制性必须的是,有机发光二极管3构成为单一构件。同样能够使用如下有机发光二极管3,所述发光二极管以未分割的形式、尤其是借助于所谓的母玻璃来使用。相应地,机械上连续的发光二极管3能够彼此不相关地电布线,类似于根据图3A的视图。替选地,这样的连续的发光二极管3能够经由带状导线结构在母玻璃上就已经电连接。因此能够省去系统载体2上的布线平面。根据收益角度,在制造时,尽管各个发光二极管3更简单地安装在系统载体2上,但是机械上连续的发光二极管3的这样的母玻璃附件不是优选的。
[0069] 在图6中分别在透视图中示出面光系统1的以及用于面光系统1的安装可能性的其它实施例。
[0070] 根据图6A,面光系统1在安装面8中的井状构造83中下沉。安装面8例如是顶部或者也可以是壁或者底面。通过井状构造83可实现防眩光,尤其如果在图6中未绘出的遮盖层不具有用于防眩光的微光学装置也如此。
[0071] 根据图6B,面光系统1框状地由小面7包围,所述小面沿着主放射方向x跟随面光系统1。
[0072] 在根据图6C的实施例中,面光系统1具有3×3的设置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3。小面7与发光二极管3之间的棱边重合地伸展。此外,在俯视图中观察,小面7环绕地包围整个面光系统1。
[0073] 小面7或者还有井状构造83的内侧能够设计为是镜面的或者漫反射的。可行的是,小面7在机械上牢固地集成在面光系统1中,或者也可行的是,小面7是独立的、与面光系统1不相关的构件。
[0074] 小面7沿着主放射方向x的延展与相邻的小面7彼此间的间距相关。该间距越大,那么通常小面7沿着主放射方向x的延展就越大。
[0075] 在此所描述的本发明不通过根据实施例的描述而受限。更确切地说,本发明包括每个新的特征以及特征的每个组合,这尤其是包含在权利要求中的特征的组合,即使该特征或者该组合本身未详细地在权利要求或者实施例中说明时也是如此。
[0076] 本专利申请要求德国专利申请10 2012 223 162.5的优先权,所述德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