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312213.2

文献号 : CN10486057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文峰郭良倩章荣福吴春颖周继凯刘伟牛晓伟

申请人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根据混合料类型确定未掺加抗冰冻添加剂的级配组成和沥青含量,即确定基础配合比;(2)测定粗集料的堆积密度并计算基础配合比的空隙率;(3)计算抗冰冻添加剂掺量;(4)在拌和锅内依次加入矿料、纤维稳定剂拌和后,再加入沥青拌和,最后加入抗冰冻添加剂拌和,得到目标产物。颗粒添加剂的加入干涉混合料的既有结构骨架并增大混合料的空隙率,所以在制备的过程中控制基础配合比的空隙率为3%±0.1%,并且由于添加剂增加了粉料占比相应地将沥青用量提高0.1%~0.2%,确保目标产物一次性制备空隙率即达到使用要求,满足目标路用性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根据混合料类型确定未掺加抗冰冻添加剂的级配组成和沥青含量,即确定基础配合比;

(2)测定粗集料的堆积密度并计算基础配合比的空隙率;

(3)计算抗冰冻添加剂掺量;

(4)在拌和锅内依次加入矿料、纤维稳定剂拌和后,再加入沥青拌和,最后加入抗冰冻添加剂拌和,得到目标产物;

沥青用量比基础配合比中的沥青用量提高 0.1% 0.2%;

~

所述基础配合比的空隙率为 3%±0.1%;

所述抗冰冻添加剂为颗粒状氯化钙抗冰冻添加剂;

所述颗粒状氯化钙抗冰冻添加剂粒径范围为 0.1 5mm。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体积设计法以空隙率为 4%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稳定剂为木质纤维素。

说明书 :

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施工用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我国苏南地区,冬季空气湿润,气温较低,路面常因降雪和冻雨而发生结冰或凝冰现象,对行驶车辆的驱动性及安全性极为不利。尤其匝道口路面和高架桥梁桥面上结冰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缓释型抗冰冻沥青路面,采用化学添加剂或物理改性的技术对路面沥青混合料进行改性达到主动除冰雪的目的,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添加剂以常用的外掺方法加入,大大影响了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和路用性能。因此,研究方便快捷且性能良好的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0003]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保证抗冰冻效果的同时提高路用性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0006] (1)根据混合料类型确定未掺加抗冰冻添加剂的级配组成和沥青含量,即确定基础配合比;
[0007] (2)测定粗集料的堆积密度并计算基础配合比的空隙率;
[0008] (3)计算抗冰冻添加剂掺量;
[0009] (4)在拌和锅内依次加入矿料、纤维稳定剂拌和后,再加入沥青拌和,最后加入抗冰冻添加剂拌和,得到目标产物。
[0010]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基础配合比的空隙率为3%±0.1%。
[0011]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体积设计法以空隙率为4%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0012]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沥青用量比基础配合比中的沥青用量提高0.1%~0.2%。
[0013]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纤维稳定剂为木质纤维素。
[0014]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抗冰冻添加剂为呈颗粒状的CaCl2抗冰冻添加剂,粒径范围为0.1~5mm。
[0015]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矿粉,粒径范围分别为:10~15mm,5~10mm,3~5mm,0~3mm。
[0016]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17] 颗粒添加剂的加入干涉混合料的既有结构骨架并增大混合料的空隙率,所以在制备的过程中控制基础配合比的空隙率为3%±0.1%,并且由于添加剂增加了粉料占比相应地将沥青用量提高0.1%~0.2%,确保目标产物一次性制备空隙率即达到使用要求,满足目标路用性能。本发明为缓释型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应用提供了一套方便快捷、可靠性较好的设计和制备方法,使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用性能得到提高。
[0018]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9] 图1所示为本发明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缓释型抗冰冻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1] 实施例1
[0022] 选择混合料类型SMA-13,试验用沥青为SBS改性沥青,矿料包括:粗集料来自兴源采石厂,细集料来自茅迪采石厂和矿粉填料出产自泉水采石厂,纤维稳定剂采用山东港桥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出产的木质素纤维。
[0023] 确定基础配合比,即四种不同粒径范围的集料占比,不同粒径的集料分别命名为1#、2#、3#和4#。
[0024] 1#(10~15mm):2#(5~10mm):3#(3~5mm):4#(0~3mm):矿粉=44.5:33.0:0.0:12.0:10.5,油石比为6.0%,纤维稳定剂掺量0.3%。最终基础配合比空隙率为3%。烘料温度采用180℃,沥青加热温度170℃,拌和温度为175℃,压实温度为170℃。确定氯化钙抗冰冻添加剂掺量为5.5%。在拌和锅内依次加入矿料、纤维稳定剂、沥青分别拌和,最后加入氯化钙抗冰冻添加剂拌和30S。得到缓释型抗冰冻SMA混合料,制备所需试件,其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25] 实施例2
[0026] 选择混合料5类型SMA-13,试验用沥青为SBS改性沥青,矿料包括:粗集料来自兴源采石厂,细集料来自茅迪采石厂和矿粉填料出产自泉水采石厂,纤维稳定剂采用山东港桥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出产的木质素纤维。
[0027] 1#(10~15mm):2#(5~10mm):3#(3~5mm):4#(0~3mm):矿粉=45:34.0:0.0:10.0:11,油石比为6.5%,纤维稳定剂掺量0.4%。最终基础配合比空隙率为35%。烘料温度采用185℃,沥青加热温度175℃,拌和温度为180℃,压实温度为165℃。确定氯化钙抗冰冻添加剂掺量为4.2%。在拌和锅内依次加入矿料、纤维稳定剂、沥青分别拌和,最后加入氯化钙抗冰冻添加剂拌和20S。得到缓释型抗冰冻SMA混合料,制备所需试件,其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28] 实施例3
[0029] 选择混合料5类型SMA-13,试验用沥青为SBS改性沥青,矿料包括:粗集料来自兴源采石厂,细集料来自茅迪采石厂和矿粉填料出产自泉水采石厂,纤维稳定剂采用山东港桥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出产的木质素纤维,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0030] 1#(10~15mm):2#(5~10mm):3#(3~5mm):4#(0~3mm):矿粉=48:36.0:1.0:15.0:10,油石比为6.8%,纤维稳定剂掺量0.5%。最终基础配合比空隙率为4%。烘料温度采用190℃,沥青加热温度180℃,拌和温度为175℃,压实温度为180℃。确定氯化钙抗冰冻添加剂掺量为6%。水泥掺量为2%。在拌和锅内依次加入矿料、纤维、水泥、沥青分别拌和,最后加入抗冰冻添加剂拌和30S。得到缓释型抗冰冻SMA混合料,制备所需试件,其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31] 表1 缓释型抗冰冻SMA混合料路用性能测试结果
[0032]
[0033]
[0034] 注:表中A代表抗冰冻添加剂。
[0035] 试验结果表明,缓释型抗冰冻SMA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均达到了较高的要求。
[003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