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害虫褐飞虱的防治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340495.7

文献号 : CN10487188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方春华吴卫国鲍周明储志坚张建喜吴颖王豪何益民程传东

申请人 : 黄山丰乐谷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水稻害虫褐飞虱的防治方法,该方法对水稻施药准确,同时有效防治了褐飞虱虫害。一种水稻害虫褐飞虱的防治方法,包括调查获取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在每百丛稻株上的虫口数量x,当x>0.4时,在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进行施药防治。按照本发明的防治方法,明确了何种情况下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是需要进行防治,以便有效压低虫源基数,达到控制三代虫口数量的目的,同时该方法施药合理且必要,进一步保证了水稻的正常生长。

权利要求 :

1.一种水稻害虫褐飞虱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查获取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在每百丛稻株上的虫口数量x,当x>0.4时,在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进行施药防治;

所述的防治方法分为以下几种治理方式:

(1)x≤0.4时,在三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一次;

(2)0.4

(3)x>2.1时,在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一次,三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两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害虫褐飞虱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在每百丛稻株上的虫口数量x与三代褐飞虱虫口数量y符合广义线性回归数学模型:lny=0.943*x-3.191*c+0.703*x*c+7.200,c=0或1,当c=0时表示对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无防治措施,c=1时表示对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采取施药防治措施。

说明书 :

一种水稻害虫褐飞虱的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是关于一种水稻害虫褐飞虱的防治方法背景技术
[0002] 褐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它是影响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褐飞虱在水稻田间发生增值是一个累积过程,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5月21日至6月20日之间迁入为第一代,6月21日至7月20日之间迁入为第二代,那么一代在本地繁殖的二代成虫与迁入的二代成虫共同在水稻上繁殖,形成三代成虫并产卵孵化成若虫,在三代即主害代爆发。生产上对褐飞虱的防治一般采用“压上控下”或“压二控三”的技术措施,即在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以及三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高峰期各施药一次,从而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但褐飞虱迁入量年度间差异较大,有些年份早期迁入量较大,二代发生量较高;有些年份早期迁入量更大,三代极易爆发;但也有许多年份,早期迁入量小,二代发生量少或是很少。如果均采用统一固定的技术模式进行防治,有悖于科学,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造成农药的滥用。目前对褐飞虱前期迁入量多少,二代才需要进行防治,全国没有统一防治措施。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水稻害虫褐飞虱的防治方法,该方法对水稻施药准确,同时有效防治了褐飞虱虫害。
[0004] 一种水稻害虫褐飞虱的防治方法,包括调查获取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在每百丛稻株上的虫口数量x,当x>0.4时,在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进行施药防治。
[0005] 按照本发明的防治方法,明确了何种情况下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是需要进行防治,以便有效压低虫源基数,达到控制三代虫口数量的目的,同时该方法施药合理且必要,进一步保证了水稻的正常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一种水稻害虫褐飞虱的防治方法,包括调查获取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在每百丛稻株上的虫口数量x,当x>0.4时,在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进行施药防治。上述的x值是通过选择50块稻田,每块稻田随机调查20丛,共1000丛,取以上调查结果的平均值而得到的,所述x值的单位是头/百丛,其中每丛稻株分蘖数约12-13株。所谓怀卵雌成虫是指卵巢发育至三级及以上的长翅型雌成虫,怀卵雌成虫腹部膨大,个体形态特征突出,易于识别,因此,通过统计二代怀卵雌成虫数量来作为褐飞虱的后期防治指标,可以降低由于稻飞虱种类、龄期辨识困难所造成的劳作强度以及减少人为误差,对指导褐飞虱防控方法具有重大意义。该防治方法,明确了何种情况下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是需要进行防治,以便有效压低虫源基数,达到控制三代虫口数量的目的,同时该方法简便实用,施药合理且必要,进一步保证了水稻的正常生长。
[0007] 更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防治方法分为以下几种治理方式:
[0008] (1)x≤0.4时,在三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一次。即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在每百丛稻株上的虫口数量≤0.4的情况下,表明前期褐飞虱的迁入量少,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少,无需防治,只需要对三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施药一次即可控制全季褐飞虱虫害。
[0009] (2)0.4
[0010] (3)x>2.1时,在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一次,三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两次。即表明前期迁入量大,后期褐飞虱可能将会大爆发,那么采取措施对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进行施药防治,对应三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两次,即可有效遏制全季褐飞虱虫害。
[0011] 通过上述防治方式,有效控制了全季褐飞虱可能带来的危害,也提高了对水稻施药的准确性和必要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施药次数,该方法环保有效。
[0012] 所述的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在每百丛稻株上的虫口数量x与三代褐飞虱虫口数量y符合广义线性回归数学模型:lny=0.943*x-3.191*c+0.703*x*c+7.200,c=0或1,当c=0时表示对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无防治措施,c=1时表示对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采取施药防治措施。二代防治(c=1;不防治c=0)能够明显压低三代褐飞虱种群大小y。当x≤0.4时,表示前期迁入量偏少;当0.42.1时,表示前期迁入量大,三代极易大爆发。通过统计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在每百丛稻株上的虫口数量x,并根据该模型,可以估算经过相应二代防治措施后的三代褐飞虱的虫口数量y。利用预估y值,可以决定是否需要在二代、三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阶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施药的必要性和水稻生长的安全性,其相对传统防治措施用药更具合理性。
[0013] 实施例1 在2009年种植的单季中稻田中选择50块稻田,每块稻田随机调查20丛,统计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在稻株上的虫口数量,取上述1000丛调查结果的平均值得到x=0.2,利用广义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当c=0时,y预测值为1620.2头/百丛,低于2000头/百丛(中等及以下发生水平)。最终采取对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不防治,三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防治一次的技术措施,田间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内。
[0014] 实施例2 在2014年种植的单季中稻田中选择50块稻田,每块稻田随机调查20丛,统计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在稻株上的虫口数量,取上述1000丛调查结果的平均值得到x=0.4,利用广义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当c=0时,y预测值为1955.9头/百丛,低于2000头/百丛(中等及以下发生水平)。最终采取对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不防治,三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防治一次的技术措施,田间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内。
[0015] 实施例3 在2008年种植的单季中稻田中选择50块稻田,每块稻田随机调查20丛,统计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在稻株上的虫口数量,取上述1000丛调查结果的平均值得到x=1.4,利用广义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当c=0,y预测值为5017.7头/百丛,超过2000头/百丛。最终采取在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以及三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高峰期各施药一次技术措施,百丛虫量为554.6头/百丛,褐飞虱虫情得到有效控制。
[0016] 实施例4 在2012年种植的单季中稻田中选择50块稻田,每块稻田随机调查20丛,统计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在稻株上的虫口数量,取上述1000丛调查结果的平均值得到x=2.0,利用广义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当c=0,y预测值为8838.5头/百丛,超过2000头/百丛。最终采取在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以及三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高峰期各施药一次技术措施,百丛虫量1484.5头,褐飞虱田间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内。
[0017] 实施例5 在2006年种植的单季中稻田中选择50块稻田,每块稻田随机调查20丛,统计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在稻株上的虫口数量,取上述1000丛调查结果的平均值得到x=2.8,利用广义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当c=0,y预测值为18779.8头/百丛,褐飞虱将爆发;当c=1,y预测值依然为5531.9头/百丛,超过2000头/百丛。最终采取在二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一次,三代所产的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二次的技术措施,百丛虫量控制在2000头以内,有效遏制了全季褐飞虱发生危害。
[0018] 通过以上实施例表明,相应所采用的防治措施简单有效,水稻的施药次数被最大程度降低,确保了水稻的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