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277667.0

文献号 : CN10487732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岑茵何继辉孙东海佟伟谢湘郭唐华

申请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成:a、30份-87份的聚碳酸酯;b、8份-50份的ABS树脂;c、2份-25份的阻燃剂;d、0-10份的其它助剂;其中,a、b、c、d四种组分的重量份之和为100份。本发明选用聚碳酸酯组合物配方中的苯酚类物质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不超过20ppm,以及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总量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不超过200ppm时,得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具有优异的高温高湿性能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特别适用于使用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其中苯酚类物质的结构式如式(1): 式(1)其中R1和R5代表除了受阻基团以外的氢基,烷基,烷氧基,羟基,羧基或者羰基,酯基,R2,R3,R4代表含氢原子的取代基,优选氢原子。

权利要求 :

1.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成:

a、30份-87份的聚碳酸酯;

b、8份-50份的ABS树脂;

c、2份-25份的阻燃剂;

d、0-10份的其它助剂;

其中,a、b、c、d四种组分的重量份之和为100份;

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苯酚类物质的含量大于等于1ppm和小于等于20ppm;

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总量不超过200ppm;且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总量不为零,同时金属锌元素和锰元素的含量也分别不为零;

其中苯酚类物质的结构式如式(1):

式(1)

其中R1和R5代表除了受阻基团以外的氢基,烷基,烷氧基,羟基,羧基或者羰基,酯基,R2,R3,R4代表含氢原子的取代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成:a、44份-75份的聚碳酸酯;

b、8份-30份的ABS树脂;

c、5份-18份的阻燃剂;

d、0.1-8份的其它助剂;

其中,a、b、c、d四种组分的重量份之和为1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所述R2,R3,R4代表氢原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苯酚类物质的含量小于等于10ppm和大于等于2pp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苯酚类物质的含量小于等于8ppm和大于等于3pp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总量不超过100pp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总量不超过50ppm。

8.根据权利要求1、6或7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重量比为0.2-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重量比为1-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重量比为1.5-5。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选自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芳香族-脂肪族聚碳酸酯、支化聚碳酸酯、硅氧烷共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选自芳香族聚碳酸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为粘均分子量13000-40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为粘均分子量16000-28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BS树脂选自本体聚合法、本体-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制备的ABS树脂的一种或几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聚合法ABS粒径为

0.1um-2um。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液聚合法ABS粒径为

0.05um-0.2um。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选自卤系阻燃剂或无卤阻燃剂;所述卤系阻燃剂选自溴化聚苯乙烯、溴化聚苯醚、溴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溴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溴化环氧树脂、溴化苯氧基树脂、十溴二苯醚、十溴代联苯、溴化聚碳酸酯、全溴三环十五烷或溴化芳香族交联聚合物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卤阻燃剂选自含氮阻燃剂、含磷阻燃剂、含氮和磷的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选自无卤阻燃剂。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卤系阻燃剂为溴化聚苯乙烯。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卤阻燃剂为含磷阻燃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阻燃剂选自磷酸三苯基酯、磷酸三甲苯基酯、磷酸甲苯基二苯基酯、磷酸三二甲苯基酯、磷酸三(2,4,6-三甲基苯基)酯、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磷酸三(2,6-二叔丁基苯基)酯、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基酯)、对苯二酚双(磷酸二苯基酯)、双酚A-双(磷酸二苯基酯)、间苯二酚双(2,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对苯二酚双(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的一种或几种。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助剂选自增韧剂,稳定剂、阻燃增效剂、抗滴落剂、润滑剂、脱模剂、增塑剂、填料、着色剂的一种或几种。

24.一种如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锰化合物以及含锌化合物与苯基硅氧烷配成质量分数为0.15ppm-300ppm的苯基硅氧烷溶液;

2)将该苯基硅氧烷溶液与含有8ppm-60ppm苯酚类物质的聚碳酸酯在高混机中进行共混,得到预处理的聚碳酸酯;

3)将预处理的聚碳酸酯、ABS树脂、阻燃剂、其它助剂按照比例称量后,通过高混机或者混合机完成共混,挤出,过水冷却,造粒得到柱状颗粒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锰化合物选自二氧化锰、氯化锰、硝酸锰、碳酸锰、硫酸锰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含锌化合物选自氯化锌、硫酸锌、硝酸锌、碳酸锌、硫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说明书 :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工程塑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聚碳酸酯PC具有较高耐冲击性及耐热性等特性,为改善其加工性能及对缺口冲击敏感的缺点,通常可加入橡胶类改性聚合物,如ABS、MBS等,特别是以PC和ABS为主要原料的PC/ABS合金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可综合两者的优良性能,做到物理性能以及加工性能得到提高,但是由于ABS的加入,体系中双键会带来长期热氧老化性能以及耐候性能的隐患,特别是对使用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场合。
[0003] WO 99/11713A1公开了改进的抗湿性能并同时具有高机械水平的阻燃PC/ABS,其特征在于该接枝聚合物中具有小于1ppm的碱金属含量。
[0004] WO 2007/009622A1公开了含有聚碳酸酯和ABS并具有低锂离子含量的组合物具有改进抗水解性的抗冲改性,其通过本体法或者乳液法制备的接枝聚合物中添加低锂离子含量的组合物抗水解性能明显好于较高锂离子含量的组合物。
[0005] 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苯酚类物质以及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总量对所述聚碳酸酯组合物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性能保持稳定还未见报道。
[0006] 本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惊讶地发现,选用在聚碳酸酯组合物配方中添加苯酚类物质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不超过20ppm,以及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总量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不超过200ppm时,得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具有优异的高温高湿性能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特别适用于使用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场合。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高温高湿性能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0008]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9]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成:
[0011] a、30份-87份的聚碳酸酯;
[0012] b、8份-50份的ABS树脂;
[0013] c、5份-25份的阻燃剂;
[0014] d、0-10份的其它助剂;
[0015] 其中,a、b、c、d四种组分的重量份之和为100份。
[0016] 优选地,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成:
[0017] a、44份-75份的聚碳酸酯;
[0018] b、8份-30份的ABS树脂;
[0019] c、5份-18份的阻燃剂;
[0020] d、0.1-8份的其它助剂;
[0021] 其中,a、b、c、d四种组分的重量份之和为100份;
[0022] 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苯酚类物质的含量大于等于1ppm和小于等于20ppm;
[0023] 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总量不超过200ppm;
[0024] 其中苯酚类物质的结构式如式(1):
[0025] 式(1)
[0026] 其中R1和R5代表除了受阻基团以外的氢基,烷基,烷氧基,羟基,羧基或者羰基,酯基,R2,R3,R4代表含氢原子的取代基,优选氢原子。
[0027] 其中,苯酚类物质的含量的测试方法: 用电子天平称量2g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后,将样品放入预设温度120℃并且温度均一稳定的恒温烘箱中2h后,放入索氏抽提装置进行甲醇抽提,抽提温度为85℃,时间为48h,将抽提液放置到恒温后,通过过滤网抽出20ul,以10ml/min的流速,借助流动相(甲醇:纯净水=90:10)将抽提液进样到C18的吸附柱里进行分离以及定量,通过建立1ppm,5ppm,10ppm以及20ppm的标准溶液建立标准曲线后,可以通过标样的特定流出时间以及外推法计算得出苯酚类物质的含量;
[0028] 金属锌元素和金属锰元素的含量的测试方法:ICP-MS混标法。
[0029] 优选地,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苯酚类物质的含量小于等于10ppm和大于等于2ppm;更优选为小于等于8ppm和大于等于3ppm。
[0030] 如果苯酚类物质残留量太多,特别是超过20ppm的情况下,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如长期湿热老化粘度变化大,导致性能大幅度下降的隐患。
[0031] 优选地,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总量不超过100ppm,更优选不超过50ppm。当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总量超过200ppm,会引入色污,对浅色制品的颜色有影响,限制其在浅色制品方面的应用。
[0032] 其中,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重量比为0.2-20;优选为1-10;更优选为1.5-5。
[0033] 所述聚碳酸酯选自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芳香族-脂肪族聚碳酸酯、支化聚碳酸酯、硅氧烷共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芳香族聚碳酸酯。
[0034] 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为粘均分子量13000-40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优选为粘均分子量16000-28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当粘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内,机械强度良好并且能保持优异的成型性。其中,粘均分子量是通过使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在测试温度为25℃的溶液粘度计算出来的。
[0035] 上述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可以通过界面聚合法和酯交换法制得,并且可以在过程中控制端羟基的含量。
[0036] 其中,所述ABS树脂选自本体聚合法、本体-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制备的ABS树脂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本体聚合法ABS粒径优选0.1um-2um,乳液聚合法ABS粒径优选0.05um-0.2um。
[0037] 本体聚合法:包括溶胶,预聚合,聚合,脱挥和造粒五个步骤:将橡胶溶解在乙苯和苯乙烯中,按照配方量加入单体配成原料液,将配好的原料液输入预聚釜中进行预聚合,在聚合过程中,橡胶接枝单体,同时单体共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分散在原料液中连续相中的不连续相,当具有足够多的单体聚合后,不连续相的共聚物变成连续相,接枝的橡胶形成不连续相分散在连续的共聚物相中,完成相转变,最后经过进一步聚合,真空脱气,挤出,冷却和切粒得到最终制品;
[0038] 本体-悬浮聚合法:按照配方调节橡胶和单体溶液,并通知加入聚合调节剂和自由基引发剂,将单体混合物在80℃-120℃进行本体聚合,聚合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将去离子水和悬浮剂加入到混合物中,使混合物得到分散,然后利用自由基催化剂进行悬浮聚合,得到一定聚合度后经过凝聚,过滤,洗涤,脱水和干燥后造粒获得制品;
[0039] 乳液聚合法:橡胶通过在引发剂,去离子水,乳化剂和交联剂,聚合温度控制在50℃-80℃,将单体混合物加到橡胶乳胶进行接枝,最后进行洗涤,脱水和干燥后造粒获得制品。
[0040] 其中,所述阻燃剂选自卤系阻燃剂或无卤阻燃剂,优选无卤阻燃剂;所述卤系阻燃剂选自溴化聚苯乙烯、溴化聚苯醚、溴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溴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溴化环氧树脂、溴化苯氧基树脂、十溴二苯醚、十溴代联苯、溴化聚碳酸酯、全溴三环十五烷或溴化芳香族交联聚合物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溴化聚苯乙烯;所述无卤阻燃剂选自含氮阻燃剂、含磷阻燃剂或含氮和磷的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含磷阻燃剂。
[0041] 优选地,所述含磷阻燃剂选自磷酸三苯基酯、磷酸三甲苯基酯、磷酸甲苯基二苯基酯、磷酸三二甲苯基酯、磷酸三(2,4,6-三甲基苯基)酯、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磷酸三(2,6-二叔丁基苯基)酯、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基酯)、对苯二酚双(磷酸二苯基酯)、双酚A-双(磷酸二苯基酯)、间苯二酚双(2,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对苯二酚双(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的一种或几种。
[0042] 该聚碳酸酯组合物中的其它助剂选自增韧剂、稳定剂、阻燃增效剂、抗滴落剂、润滑剂、脱模剂、增塑剂、填料、着色剂的一种或几种。
[0043] 合适的稳定剂包括有机亚磷酸酯,如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2,6-二甲基苯基)酯,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二甲基苯膦酸酯,磷酸三甲酯等,有机亚磷酸酯,烷基化的一元酚或者多元酚,多元酚和二烯的烷基化反应产物,对甲酚或者二环戊二烯的丁基化反应产物,烷基化的氢醌类,羟基化的硫代二苯基醚类,亚烷基-双酚,苄基化合物,多元醇酯类,苯并三唑类,二苯甲酮类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0044] 合适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
[0045] 合适的脱模剂包括硬脂酸金属盐类,硬脂酸烷基酯类,硬脂酸季戊四醇酯类,石蜡,褐煤蜡等等。
[0046] 合适的着色剂包括各种颜料,染料。
[0047] 上述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8] 1)将含锰化合物以及含锌化合物与苯基硅氧烷配成质量分数为0.15ppm-300ppm的苯基硅氧烷溶液;
[0049] 2)将该苯基硅氧烷溶液与含有8ppm-60ppm苯酚类物质的聚碳酸酯在高混机中进行共混,得到预处理的聚碳酸酯;
[0050] 3)将预处理的聚碳酸酯、接枝共聚物、阻燃剂、其它助剂按照比例称量后,通过高混机或者混合机完成共混,挤出,过水冷却,造粒得到柱状颗粒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0051] 其中,所述含锰化合物选自二氧化锰、氯化锰、硝酸锰、碳酸锰、硫酸锰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含锌化合物选自氯化锌、硫酸锌、硝酸锌、碳酸锌、硫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0052] 所述含有苯酚类物质的聚碳酸酯,通过不同合成方法得到含有不同含量的苯酚类物质的聚碳酸酯树脂,从而实现最终聚碳酸酯组合物中残留苯酚类物质含量。其中,最终聚碳酸酯组合物中残留苯酚类物质含量的计算方法为:聚碳酸酯配方的质量百分比*含有苯酚类物质的聚碳酸酯的苯酚类物质含量=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残留苯酚类物质含量。
[0053]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由于具有优异的耐长期湿热老化性能,加工稳定性以及机械性能都能在高温高湿下长期使用不出现失效,可用于户外以及室内的应用领域,例如各种类型和尺寸的外壳部件,家用电器如电视机,打印机,modem外壳,显示器外壳等,或者在户外使用的汽车部件,建筑领域的外壳或者盖子,以及电器用具外壳和边框。
[005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55] 本发明选用聚碳酸酯组合物配方中的苯酚类物质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不超过20ppm,以及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总量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不超过200ppm时,通过痕量的苯酚类物质和痕量的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复配的协同作用,得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具有优异的高温高湿性能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特别适用于使用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场合。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0057] 各性能的测试标准或方法:
[0058] 苯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用电子天平称量2g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后,将样品放入预设温度120℃并且温度均一稳定的恒温烘箱中2h后,放入索氏抽提装置进行甲醇抽提,抽提温度为85℃,时间为48h,将抽提液放置到恒温后,通过过滤网抽出20ul,以10ml/min的流速,借助流动相(甲醇:纯净水=90:10)将抽提液进样到C18的吸附柱里进行分离以及定量,通过建立1ppm,5ppm,10ppm以及20ppm的标准溶液建立标准曲线后,可以通过标样的特定流出时间以及外推法计算得出苯酚类物质的含量;
[0059] 金属锌元素含量和金属锰元素含量的测试方法:ICP-MS混标法;
[0060] 双85测试后粘度比值(100h、500h)的测定方法:GB/T1632称量粒料并放入湿度为85%温度为85℃的恒温恒湿老化箱,每隔一段时间取出2g,用氯仿溶解后经过乌氏粘度计测得粘度,按照以下公式算出粘度比:
[0061] (N1-N2)/N1
[0062] N1代表老化前0h的特性粘度;N2代表双85湿热老化一定时间后(100h、500h)测得的特性粘度,粘度比数值越大,代表稳定性越差,反之,数值越小,代表稳定性越好。
[0063] 150℃冲击性能保持率(500h)的测定方法: 测试样条通过日精树脂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80吨注射成型机,在料筒温度280℃和模具温度100℃的条件下得到后,按照ASTM D265,使用艾佐德冲击试验机(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测定带缺口的艾佐德冲击值,通过样条放入预设温度为150℃的恒温烘箱老化500h后,根据前述的测试方法测得老化后的艾佐德冲击值,根据保持率的计算公式得到150℃冲击性能保持率,数值越大,性能保持越好。
[0064]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碳酸酯:
[0065] 组分a-1:PC 苯酚类物质含量为8ppm,制备方法:在液相苯酚类物质中加入定量的NaOH水溶液进行界面聚合,得到中间产物DPC,然后通过洗涤控制苯酚类物质残余量为8ppm和双酚A通过熔融酯交换反应得到最终产品。
[0066] 组分a-2:PC 苯酚类物质含量为18ppm,制备方法:在液相苯酚类物质中加入定量的NaOH水溶液进行界面聚合,得到中间产物DPC,然后通过洗涤控制苯酚类物质残余量为18ppm和双酚A通过熔融酯交换反应得到最终产品。
[0067] 组分a-3:PC 苯酚类物质含量为60ppm,制备方法:在液相苯酚类物质中加入定量的NaOH水溶液进行界面聚合,得到中间产物DPC,然后通过洗涤控制苯酚类物质残余量为60ppm和双酚A通过熔融酯交换反应得到最终产品。
[0068] 其中所使用的苯酚类物质:
[0069] 苯酚(:上海TCI);
[0070] 对甲基苯酚类物质(:阿拉丁);
[0071] 二甲基苯酚类物质(:阿拉丁);
[0072] 本发明中使用的ABS树脂:
[0073] 组分b-1:ABS 8391 (上海高桥)
[0074] 组分b -2:ABS 757(台湾奇美)
[0075] 本发明中使用的阻燃剂:
[0076] 组分c-1:BDP(双酚A-双(磷酸三苯酯),艾迪科;
[0077] 组分c -2:RDP(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酯),浙江万盛;
[0078] 组分c -3:TPP(磷酸三苯酯),天津超越;
[0079] 本发明中使用的其它助剂:
[0080] 组分d-1:AO168: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作为稳定剂(;BASF)[0081] 组分d-2:PETS:作为润滑剂(美国龙沙)
[0082] 组分d-3:PTFE:聚四氟乙烯作为抗滴落剂(广州熵能)。
[0083] 实施例1-9及对比例1-11: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
[0084] 将含锰化合物以及含锌化合物与苯基硅氧烷配成质量分数为0.15ppm-300ppm的苯基硅氧烷溶液;将该苯基硅氧烷溶液与含有8ppm-60ppm苯酚类物质的聚碳酸酯在高混机中进行共混,得到预处理的聚碳酸酯;将预处理的聚碳酸酯、接枝共聚物、阻燃剂、其它助剂按照比例称量后,通过高混机或者混合机完成共混,挤出,过水冷却,造粒得到柱状颗粒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对聚碳酸酯组合物的粘度比(100h、150h)和冲击性能保持率(150h)进行测试,数据见表1。
[0085] 表1  实施例1-9及对比例1-11的具体配比(重量份)及其测试性能结果
[0086]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组分a-1   35 64   35 64   35 64
组分a-2                  
组分a-3 33     33     33    
组分b-1 50   20 50   20 50   20
组分b-2   48     48     48  
组分c-1 16   15 16   15 16   15
组分c-2   16     16     16  
组分c-3                  
组分d-1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组分d-2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组分d-3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苯酚类物质含量(ppm) 19.8 2.8 5.12 19.8 2.8 5.12 19.8 2.8 5.12
锌元素含量(ppm) 120 120 120 60 60 60 18 18 18
锰元素含量(ppm) 40 40 40 30 30 30 9 9 9
双酚A含量(ppm)                  
受阻酚含量(ppm)                  
粘度比值(100h) 0.18 0.08 0.05 0.13 0.07 0.03 0.11 0.06 0.01
粘度比值(500h) 0.33 0.17 0.05 0.32 0.14 0.04 0.29 0.13 0.03
150℃冲击性能保持率(500h) 82% 89% 92% 83% 90% 93% 85% 92% 95%
[0087] 续表1
[0088]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对比例4 对比例5 对比例6 对比例7 对比例8 对比例9 对比例10 对比例11组分a-1   10 64   35 64   35 64 64 64
组分a-2                      
组分a-3 40     33     33        
组分b-1 50   20 50   20 50   20 20 20
组分b-2   73     48     48      
组分c-1 16   15 16   15 16   15 15 15
组分c-2   16     16     16      
组分c-3                      
组分d-1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组分d-2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组分d-3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苯酚类物质含量(ppm) 32 0.8 5.12 19.8 2.8 5.12 19.8 2.8 5.12    
锌元素含量(ppm) 180 180 240 30 300 0 27 200 360 180 180
锰元素含量(ppm) 9 9 12 300 10 90 0 100 6 9 9
双酚A含量(ppm)                   5.12  
受阻酚含量(ppm)                     5.12
粘度比值(100h) 0.33 0.25 0.32 0.35 0.37 0.34 0.23 0.42 0.33 0.39 0.53粘度比值(500h) 0.57 0.69 1.03 0.88 0.62 0.56 0.64 0.73 0.66 0.95 1.24
150℃冲击性能保持率 30% 70% 30% 45% 50% 50% 43% 32% 44% 40% 30%
(500h)
[0089] 从表1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比较可以看出:选用聚碳酸酯组合物配方中的苯酚类物质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不超过20ppm,以及金属锌元素与锰元素的复配总量基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总重量中不超过200ppm时,得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具有优异的高温高湿性能稳定性和机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