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152739.9

文献号 : CN10487983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覃强

申请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风机、导风装置和周向驱动结构,所述壳体形成有风道和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换热器和风机设于所述风道中,所述导风装置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口的周缘呈多弧线围合状;所述周向驱动结构包括定位结构和驱动结构;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围合成与所述出风口形状对应并用于容置导叶的通风腔;所述出风框通过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出风框绕出风口的轴线旋转。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器的整套导风装置结构简单。

权利要求 :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风机、导风装置和周向驱动结构及摆动驱动结构,所述壳体形成有风道和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换热器和风机设于所述风道中,所述导风装置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口的周缘呈多弧线围合状;所述周向驱动结构包括定位结构和驱动结构;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出风框与外层导风件,所述出风框围合成与所述出风口形状对应并用于容置导叶的通风腔,所述外层导风件装设于所述通风腔;所述出风框通过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出风框绕出风口的轴线旋转,所述摆动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外层导风件往复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内圈和外圈;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出风框的背向所述通风腔的外周侧面固定;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壳体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出风端面和进风端面,所述轴承的内圈包括贯通其出风端面和进风端面的内圈安装孔,所述出风框包括与所述轴承内圈的进风端面抵顶环状墙面,所述环状墙面上设有与所述内圈安装孔对应以供插销插合的配合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外圈包括贯通其出风端面和进风端面的外圈安装孔,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轴承外圈的出风端面抵顶的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外圈安装孔插合的插销。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在出风框的外周侧面凸出形成的一圈外齿,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周向驱动电机,所述周向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套设有与所述外齿啮合的齿轮,所述周向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出风框旋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包括背向所述通风腔的外侧面,所述出风框的外侧面呈内弧面状,所述出风框的外侧面上凸设有一圈外齿,所述出风框的外侧面与所述外齿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容置所述轴承的内圈,所述内圈的进风端面与所述外齿抵顶;所述导风机构还包括周向驱动电机,所述周向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套设有与所述外齿啮合的齿轮,所述周向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出风框旋转。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包括形成所述通风腔的内侧面,所述出风框的内侧面呈圆柱状、锥台状或中部直径小而迎风端和出风端直径大的变直径柱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出风框的通风腔内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通风腔分隔为两子通风腔;所述子通风腔用于供空气流过并用于容置导风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分隔盒和与所述分隔盒盖合的盒盖,所述分隔盒和盒盖之间形成有气槽,所述分隔盒与所述出风框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形成其迎风面的隔板,所述隔板包括与所述出风框连接的两短边和连接于所述两短边之间的相对两长边;

所述分隔件还包括与所述隔板的相对两长边连接并朝所述隔板的出风侧延伸的两引风板,在沿着所述出风口的轴线朝向出风侧的方向上,两所述引风板呈背离状倾斜延伸,所述两引风板引导经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气背向流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还包括与所述隔板的相对两短边连接并朝所述隔板的出风侧延伸的两安装板;所述分隔件通过两安装板与所述出风框可拆卸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的隔板、引风板和安装板之间形成开口朝向出风侧的气槽,所述分隔件还包括盖设于所述气槽的槽口处的盒盖,所述盒盖包括朝向隔板的内表面,所述盒盖的内表面凸出形成有盒盖扣勾,所述盒盖扣勾插于所述气槽内,所述引风板和安装板皆形成有盒盖扣位,每一盒盖扣位与一所述盒盖扣勾扣合,所述安装板上还凸设有与所述出风框插合的定位柱和与所述出风框螺合的安装柱,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安装柱皆位于所述盒盖扣位的入风侧。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两长边呈开口背对的C状延伸;所述隔板的迎风面呈朝出风侧拱起的弧面状。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面与所述出风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轴线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状,所述引风板的引风面包括朝向出风侧的出风边,所述出风边呈朝出风侧拱起的弧状。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装置包括与出风框连接的外层导风件,所述外层导风件包括与所述通风腔的周缘相匹配的弧状轮廓板,所述导风件还包括与所述弧状轮廓板的内弧面连接的若干外层导风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导风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弧状轮廓板及连接在弧状轮廓板之间的若干外层导风板,所述外层导风板在出风口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投影呈开口背向所述出风口的轴线的C状。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面板和与所述面板盖合的背板,所述面板和背板之间形成所述风道,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背板上并靠近背板的底端设置,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面板上并靠近面板的顶端设置,所述风道沿着所述壳体的底端向顶端的方向延伸以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

说明书 :

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立式空调器的出风口大多呈长方形,并且出风口内设置有导风装置。其中,导风装置主要由纵横排列的百叶及驱动百叶运动的驱动装置组成,通过纵向排列的百叶的上下摆动以及横向排列的百叶的左右运动实现不同位置的送风。但是,现有的导风装置的组成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旨在使得空调器的整套导风装置结构简单。
[0004]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风机、导风装置和周向驱动结构,所述壳体形成有风道和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换热器和风机设于所述风道中,所述导风装置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口的周缘呈多弧线围合状;所述周向驱动结构包括定位结构和驱动结构;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围合成与所述出风口形状对应并用于容置导叶的通风腔;所述出风框通过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出风框绕出风口的轴线旋转。
[0005] 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内圈和外圈;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出风框的背向所述通风腔的外周侧面固定;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壳体固定。
[0006] 优选地,所述轴承包括出风端面和进风端面,所述轴承的内圈包括贯通其出风端面和进风端面的内圈安装孔,所述出风框包括与所述轴承内圈的进风端面抵顶环状墙面,所述环状墙面上设有与所述内圈安装孔对应以供插销插合的配合孔。
[0007] 优选地,所述轴承的外圈包括贯通其出风端面和进风端面的外圈安装孔,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轴承外圈的出风端面抵顶的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外圈安装孔插合的插销。
[0008] 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在出风框的外周侧面凸出形成的一圈外齿,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周向驱动电机,所述周向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套设有与所述外齿啮合的齿轮,所述周向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出风框旋转。
[0009] 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围绕所述出风口设置的多个定位轮,所述多个定位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围合成通风腔并用于安装导叶的出风框,多个定位轮与所述出风框的背向所述通风腔的外周侧面顶持,以径向定位所述出风框。
[0010]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定位轮支架,所述定位轮支架设有容置所述定位轮的定位轮安装槽;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与所述定位轮支架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定位轮转动。
[0011] 优选地,所述出风框包括背向所述通风腔的外侧面,所述出风框的外侧面呈内弧面状,所述出风框的外侧面上凸设有一圈外齿,所述出风框的外侧面与所述外齿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容置所述轴承的内圈,所述内圈的进风端面与所述外齿抵顶;所述导风机构还包括周向驱动电机,所述周向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套设有与所述外齿啮合的齿轮,所述周向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出风框旋转。
[0012] 优选地,所述出风框包括形成所述通风腔的内侧面,所述出风框的内侧面呈圆柱状、锥台状或中部直径小而迎风端和出风端直径大的变直径柱状。
[0013] 优选地,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出风框的通风腔内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通风腔分隔为两子通风腔;所述子通风腔用于供空气流过并用于容置导风件。
[0014]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包括分隔盒和与所述分隔盒盖合的盒盖,所述分隔盒和盒盖之间形成有气槽,所述分隔盒与所述出风框一体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0015]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包括形成其迎风面的隔板,所述隔板包括与所述出风框连接的两短边和连接于所述两短边之间的相对两长边;所述分隔件还包括与所述隔板的相对两长边连接并朝所述隔板的出风侧延伸的两引风板,在沿着所述出风口的轴线朝向出风侧的方向上,两所述引风板呈背离状倾斜延伸,所述两引风板引导经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气背向流动。
[0016]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还包括与所述隔板的相对两短边连接并朝所述隔板的出风侧延伸的两安装板;所述分隔件通过两安装板与所述出风框可拆卸连接。
[0017]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的隔板、引风板和安装板之间形成开口朝向出风侧的气槽,所述分隔件还包括盖设于所述气槽的槽口处的盒盖,所述盒盖包括朝向隔板的内表面,所述盒盖的内表面凸出形成有盒盖扣勾,所述盒盖扣勾插于所述气槽内,所述引风板和安装板皆形成有盒盖扣位,每一盒盖扣位与一所述盒盖扣勾扣合。
[0018]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还凸设有与所述出风框插合的定位柱和与所述出风框螺合的安装柱,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安装柱皆位于所述盒盖扣位的入风侧。
[0019]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两长边呈开口背对的C状延伸;所述隔板的迎风面呈朝出风侧拱起的弧面状。
[0020] 优选地,所述引风面与所述出风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轴线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状。
[0021] 优选地,所述引风板的引风面包括朝向出风侧的出风边,所述出风边呈朝出风侧拱起的弧状。
[0022] 优选地,所述导风装置包括与出风框连接内层导风件,所述内层导风件包括若干内层导风板、与所述内层导风板连接以使所述内层导风板联动的连杆,及与所述连杆或与所述内层导风板连接以驱动所述内层导风板来回摆动的驱动电机。
[0023] 优选地,所述导风装置包括与出风框连接的外层导风件,所述外层导风件包括与所述通风腔的周缘相匹配的弧状轮廓板,所述导风件还包括与所述弧状轮廓板的内弧面连接的若干外层导风板。
[0024] 优选地,所述外层导风板的导风面为平面状或弧面状。
[0025] 优选地,所述外层导风板包括迎风端面,所述横向导风板的迎风端面呈呈朝向出风侧拱起的弧面状。
[0026] 优选地,所述外层导风板的导风面包括朝向出风侧的出风边,所述横向导风板的出风边呈朝向出风侧拱起的弧状。
[0027] 优选地,所述外层导风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弧状轮廓板及连接在弧状轮廓板之间的若干外层导风板,所述外层导风板在出风口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投影呈开口背向所述出风口的轴线的C状。
[0028] 优选地,所述出风框开设有与所述弧状轮廓板转动插接的转轴孔,所述出风框在与所述转轴孔相邻的位置设有背向所述通风腔凸出的电机安装座;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装设于所述电机安装座上的摆动驱动电机,所述摆动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弧状轮廓板经所述转轴孔相连接,所述摆动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弧状轮廓板绕所述转轴孔的轴线转动。
[0029]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面板和与所述面板盖合的背板,所述面板和背板之间形成所述风道,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背板上并靠近背板的底端设置,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面板上并靠近面板的顶端设置,所述风道沿着所述壳体的底端向顶端的方向延伸以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
[0030] 本发明所提供的导风机构和空调器室内机,导风装置能绕出风口的轴线转动。在使用时,周向驱动结构根据接收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导风装置按预设的角速度连续旋转或间歇旋转,由此实现多种方式的送风。比如,周向驱动结构进行连续的转动,则具有送风角度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又比如,周向驱动结构进行间歇性转动,在停歇期间以特定角度进行送风,有效实现了区域送风。并且,整套导风装置的组成零部件数量少,大大简化了结构设计。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图1中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图1中的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图3中的出风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5为图3中的横向导风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6为图3中的导风装置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0037] 图7为图2中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38] 图8为图2中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39] 图9为图2中的面板在另一角度下的示意图;
[0040] 图10为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导风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41] 图11为图11中分隔件的爆炸示意图;
[0042] 图12为图11中的导风装置在侧视下的剖视示意图;
[0043] 图13为图11中的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44] 图14为图11中的分隔件在俯视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15为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0046] 图16为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0047] 图17为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五实施例的导风件示意图;
[0048] 图18为图17中的导风件在正视下的示意图;
[0049] 图19为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的形状示例图。
[0050]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52]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机构和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该导风机构的技术特点和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本具有实施例中,以采用了该导风机构的空调器室内机来进行说明。
[0053] 请参看图1和图2,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导风机构和装设于所述导风机构内的换热器和风机。其中,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形成有进风口、出风口101和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101的风道102。所述换热器和风机设于所述风道102中,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进风口处。风机用于产生负压,将外部空气90从进风口吸入风道
102,空气90经过换热器而变温后由出风口101吹出。
[0054] 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该空调器室内机构造成可稳定地立在地面上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也可以将该空调器室内机构造成悬挂于墙面上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以适应多种空间布置要求。本实施例采用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所述壳体10包括连接于其顶端和底端之间的侧面,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10的侧面上并靠近侧面的底端设置,所述出风口101设于所述壳体10的侧面上并靠近侧面的顶端设置,所述风道沿着所述壳体10的底端向顶端的方向延伸以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101。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包括背板104和与所述背板104盖合的面板103,所述出风口101设于面板103,而进风口设于背板104以降低噪音,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口也可以设于面板103或其他面上;出风口101也可以设于其他面上。
[0055]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在风道沿着所述壳体10的底部向顶部的方向延伸以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101的情况下,空气将沿着风道而冲击所述壳体10的顶端,并在壳体10的顶端形成高压区,然后再经由出风口101吹出。由于高压区靠近壳体10的顶端形成,则将靠近出风口101顶部产生的风速高,而靠近出风口101底部产生的风速低;尤其是现有的出风口为方形时,风量集中于出风口的顶部吹出的现象较明显。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出风口101的周缘呈多弧线围合状,所述的多弧线围合状可以是为圆形、椭圆形、由一圆弧和一大曲率弧圆滑连接形成的类半圆形(图19的I型)、两劣弧和两大曲率弧圆滑连接形成类椭圆形(图19的II型)或由三劣弧和三大曲率弧圆滑连接形成类三角形等(图19的III型)。相对于传统方形的出风口,周缘呈多弧线围合状的出风口101在其上部的开口面积减小,则可以减小出风口101上部的出风量,以达到减小出风量不均衡的效果。并且由于空气将更集中于出风口101的圆心吹出,则采用圆形的出风口101还可以使得空气吹得更远。
[0056] 此外,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导风装置20,该导风装置20与壳体10连接,并位于风道102的出风末端处,由此通过导风装置20对经由风道102送出的风进行导向,以实现多样式送风。
[0057] 请结合参看图3和图4,所述导风装置20包括出风框40、外层导风件206、摆动驱动结构和周向驱动结构。所述出风框40通过所述周向驱动结构可转动地装设于壳体10的出风口101处。所述出风框40包括边框402,所述边框402之间围合成供空气流过的通风腔。所述外层导风件206包括与所述通风腔的周缘相匹配的弧状轮廓板2064,所述弧状轮廓板2064之间围合成过风通道2062。所述外层导风件206还包括与弧状轮廓板2064的内弧面连接的若干外层导风板2061。所述外层导风件206还包括形成于其外弧面上的转轴2063。所述外层导风件206装设于所述通风腔处并通过所述转轴2063与所述出风框40可转动地插接。所述摆动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外层导风件206绕其上的转轴2063往复转动;所述周向驱动结构包括定位结构和驱动结构,所述出风框40通过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出风框40绕所述出风口101的轴线旋转。
[0058] 在使用时,摆动驱动结构根据接收的控制指令,驱动外层导风件206按预设的角速度摆动;周向驱动结构根据接收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出风框40按预设的角速度连续旋转或间歇旋转,由此实现多种方式的送风。比如,外层导风件206进行往复的连续摆动,周向驱动结构进行连续的转动,则具有送风角度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又比如,外层导风件206进行间歇性摆动,出风框40进行间歇性转动,在停歇期间以特定角度进行送风,有效实现了区域送风。并且,整套导风装置的组成零部件数量少,大大简化了结构设计。
[0059]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外层导风件206的两插接处分别位于水平面的相对两侧,从而外层导风件206可以沿着平行于水平面的轴线进行往复摆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层导风件206也可以因为空调器室内机的工作需要或摆放位置的变化,而绕着非平行于水平面的轴线进行往复摆动。该处外层导风件206的命名是为了与其他导风件进行区别,例如具有多层导风件时与内层的导风件相区别。外层导风板2061的导风面可以为弧面也可以是曲面,在此并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外层导风板2061的延伸方向与外层导风件206的摆动轴线基本平行,以实现增强外层导风件206的导风性能的效果。
[0060] 优选地,所述周向驱动结构的定位结构包括轴承208,所述轴承208包括能相对转动的内圈2081和外圈2082;所述轴承208的内圈2081与所述出风框40的背向所述通风腔的外周侧面固定;所述轴承208的外圈2082与所述壳体10固定。通过在出风框40和壳体10之间设置轴承208,可以达到对出风框40进行径向定位和减少周向转动的摩擦阻力的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绕出风框40设置的多个定位轮,通过多个可转动定位轮对出风框40进行齿啮合或摩擦抵顶来对出风框40进行径向定位;相对于采用环状导轨滑动摩擦定位,采用定位轮定位还具有减小周向转动的摩擦阻力的效果。
[0061] 请结合参看图2、3、7和8,优选地,所述轴承208包括出风端面和进风端面,所述轴承208的内圈2081包括贯通其出风端面和进风端面的内圈安装孔20811,所述出风框40包括与所述轴承208内圈2081的进风端面抵顶环状墙面4071,所述环状墙面4071上设有与所述内圈安装孔20811对应以供插销(图未示)插合的配合孔40711。通过插销固定可以限制轴承208的内圈2081与出风框40在周向上的运动,相对于箍紧配合以限制周向上的运动,本实施例并不需要轴承208的内圈2081和出风框40的配合过于紧密,进而可以达到便于安装的效果。
[0062] 请结合参看图9,同理,优选地,所述轴承208的外圈2082包括贯通其出风端面和进风端面的外圈安装孔20821,所述壳体10的面板103上与所述轴承208外圈2082的出风端面抵顶,所述面板103上一体设有与所述外圈安装孔20821插合的插销1031。通过插销固定可以限制轴承208的外圈2082与壳体10在周向上的运动,并且相对于箍紧配合以限制周向上的运动,本实施例并不需要轴承208的外圈2082和壳体10的配合过于紧密,进而可以达到便于安装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插销1031也可以是与面板103分体的,即面板103上设有装设有相应的安装座,而插销1031插入该安装座上的安装孔内。
[0063] 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在出风框40的外周侧面凸出形成的一圈外齿407,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周向驱动电机702,所述周向驱动电机702的转轴上套设有与所述外齿407啮合的齿轮703,所述周向驱动电机702驱动所述出风框40旋转。相对于采用摩擦传动,采用齿轮传动具有传动稳定和易于控制的效果。本实施例中,与轴承208抵顶的环状墙面4071形成于外齿407的侧面上,从而具有结构精巧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框40也设置专门结构以形成所述环状墙面4071,来对轴承208进行抵挡支撑。
[0064] 请结合参看图6,优选地,所述出风框40的边框402包括背向所述通风腔的外侧面,所述出风框40的外侧面呈内弧面状,所述出风框40的外侧面上凸设有所述外齿407,所述凹弧面与所述外齿407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容置所述轴承208的内圈2081,所述内圈2081的进风端面与所述外齿407抵顶。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容置轴承208的凹槽,可以使得轴承208的安装更稳定。而具体通过将边框402背向所述通风腔的外侧面设为内弧面,从而在该外侧面与外齿407之间形成该凹槽,则具有结构简单和精巧的特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框40的边框402背向所述通风腔的外侧面可以在其他位置设有一凹槽,以达到容置轴承208的效果。
[0065] 优选地,所述出风框40的边框402包括形成所述通风腔的内侧面,所述出风框40的内侧面的截面呈朝向所述通风腔拱起的C形,即出风框40的内侧面呈中部直径小而迎风端和出风端直径大的变直径柱状。则使得出风框40的迎风端和出风端皆呈喇叭状,而中间呈收缩状。这样的形状,可以提高迎风端进风量,并且降低出风端产生的噪音。并且该结构利于成型边框402背向所述通风腔的一侧面为内弧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框的内侧面还可以是圆柱状,也可以是锥台状。
[0066] 请结合参看图3,优选地,所述摆动驱动结构包括与所述出风框40固定的横向驱动电机701,所述横向驱动电机701的转轴与所述外层导风件206连接,所述外层导风件206在所述横向驱动电机701的驱动下,绕其与所述出风框40的插接处转动。
[0067] 请结合参看图5,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外层导风件206在其纵向上的中部区域设有插轴2063,出风框40设有与该插轴2063可转动插合的插孔406,其中,该插轴2063的端面开设有供横向驱动电机701的转轴插入的转轴孔。本实施例中,通过横向驱动电机701来直接连接外层导风件206,从而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横向驱动电机701与外层导风件206之间加装减速传动结构,以降低传动比而降低对驱动电机701要求;或者是横向驱动电机701通过变向传动结构驱动外层导风件206,从而可以选择价格更便宜的单向转动的电机。
[0068] 请再次参看图3和图4,优选地,所述导风装置20包括设于所述出风框40的通风腔内并与所述出风框40连接的分隔件403。所述分隔件403与所述出风框40的边框402之间围合成供空气流过的子通风腔404。所述分隔件403将经过所述出风口101气流分隔为两股气流。通过设置分隔件403可以使出风口101的出风产生分隔的效果,从而使得空气在经过分隔件403后以分隔件403为界背向倾斜吹出。再结合上述出风框40能够转动,则可以通过分隔件403产生相互背向吹出两股风。再结合上述的外层导风件206的的导风效果,可以使得相互背向吹出的两股风能够的出风角度可调。
[0069] 优选地,每一所述子通风腔404内设有一所述外层导风件206,即外层导风件206设置于分隔件403和出风口101的周缘之间,再通过单独的驱动电机单独控制每个外层导风件206摆动,则每一子通风腔404的出风方向可以单独控制,使得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方式多样化。
[0070] 请参看图10,图10示出了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在分隔件部分的爆炸图。该第二实施例以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为基础,将其中的出风装置进行了替换。本实施例中仅对其中的变更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其他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7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出风框40A,出风框40A内形成有通风腔。通风腔内设有分隔件403A,所述分隔件403A包括分隔盒4031A和与所述分隔盒4013A盖合的盒盖4032A,所述分隔盒4031A和盒盖4032A之间形成有气槽4033A,所述分隔盒4031A与所述出风框40A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分隔件403A的气槽起到隔热层的作用,可以达到避免分隔件403A上的温差过大而产生冷凝水的效果。相对于所述分隔盒4031A与所述出风框40A一体连接,本实施例具有降低制造出风框40A的难度,并且在可以调用同一出风框40A与不同分隔盒4031A的配合,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空调器室内机。
[0072] 请参看图10至图14,所述分隔件403A的分隔盒4031A包括形成其迎风面的隔板4034A,所述隔板4034A包括与所述出风框40A连接的两短边和连接于所述两短边(未标注)之间的相对两长边(未标注)。所述分隔件403A还包括与所述隔板4034A的相对两长边连接并朝所述隔板的出风侧延伸的两引风板4035A,在沿着所述出风口101的轴线1011朝向出风侧的方向上,两所述引风板4035A呈背离状倾斜延伸,所述两引风板4035A引导经所述出风口101吹出的空气背向流动。通过两引风板4035A可以引导风朝相反的方向。
[0073]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403A还包括与所述隔板4034A的相对两短边连接并朝所述隔板4034A的出风侧延伸的两安装板4036A;所述分隔件403A通过两安装板4036A与所述出风框40A可拆卸连接。
[0074]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403A的隔板4034A、引风板4035A和安装板4036A之间形成开口朝向出风侧所述气槽4033A。所述盒盖4032A包括朝向隔板的内表面,所述盒盖4032A的内表面凸出形成有盒盖扣勾4037A,所述盒盖扣勾4037A插于所述气槽4033A内,所述引风板4035A和安装板4036A皆形成有盒盖扣位4038A,每一盒盖扣位4038A与一所述盒盖扣勾
4037A扣合。相对于螺接和粘接,通过卡接,能够更方便地将盒盖4032A与分隔盒4031A固定,并且还易于在维修时进行拆卸。
[0075] 优选地,图13中,所述安装板4036A上还凸设有与所述出风框40A插合的定位柱4039A和与所述出风框40A螺合的安装柱4040A,所述定位柱4039A和所述安装柱4040A皆形成于所述盒盖扣位4038A的入风侧,从而避免在安装时盒盖扣勾4037A与盒盖扣位4038A及安装柱4040A产生干涉。
[0076] 优选地,所述隔板4034A的两长边呈开口背对的C状延伸(图11);所述隔板4034A的迎风面呈朝出风侧拱起的弧面状(图14)。一方面,由于隔板4034A的两长边呈开口背对的C状延伸,则隔板4034A在其中间位置的迎风面积较小,而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迎风面积较大,则其中间位置的风阻较小,使得空气90在流动过程中将产生朝风阻较小的中间位置移动,从而使得空气90更集中与隔板4034A的中间位置吹出,使得出风更集中。另一方面,所述隔板4034A的迎风面呈朝出风侧拱起的弧面状,则空气90在流动至隔板4034A时,将在受到隔板4034A的中间位置阻力之前,将受到隔板4034A的两端的阻力,则空气90将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向隔板4034A的中部集中的效果,从而使得空气90更集中于出风口101的轴线1011处流出。
[0077] 优选地,所述引风板4035A的引风面与所述出风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轴线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状。相对于引风板4035A的引风面与所述出风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恒定的,则本实施例中的引风板4035A的中间位置的风阻更小,而在引风板4035A的两端的风阻更大,则空气90在流动过程中,将产生朝向引风板4035A的中间移动的效果。
[0078] 所述引风板4035A的引风面包括朝向出风侧的出风边,所述出风边呈朝出风侧拱起的弧状。由于空气90在引风板4035A的引风面上流动时将产生吸附于引风板4035A的引风面的效果,并且当空气90将要离开引风板4035A时将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则本实施例中,由于引风板4035A的引风面的左右两端将首先与空气90产生即将脱离的阻力,而此时中间位置的在空气90并没有产生即将脱离的阻力,则这也将使得空气产生朝向引风板4035A的中间位置靠拢的效果。
[0079] 请参看图15,图15示出了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以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为基础,对其中的导风装置进行了替换。本具体实施例中,仅对其中替换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他结构可以参看上述实施例。
[0080]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包括与出风框40B连接内层导风件207B,所述内层导风件包括若干内层导风板2071B、与所述内层导风板2071B连接以使所述内层导风板2071B联动的连杆2072B,及与所述内层导风板2071B连接以驱动所述内层导风板2071B来回摆动的驱动电机。结合周向驱动结构驱动出风框40B绕出风口101的轴线1011旋转,从而使得内层导风板2071B的导风方向更多样化,并且当周向驱动结构驱动出风框40B连续转动时,将使得内层导风板2071B的导风呈连续状。
[0081]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增加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层导风件206,将外层导风件206设置于内层导风件207B的出风侧或迎风侧,或者进一步的,也可以在本实施例中,增设分隔件,从而使得出风的效果更加多样化。
[0082] 请参看图16,图16提供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对其中的导风装置进行了替换,本具体实施例中,仅对其中替换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他结构可以参看上述实施例。
[0083]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的定位结构包括围绕所述出风口101设置的多个定位轮408C,所述多个定位轮408C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围合成通风腔并用于安装导叶的出风框40C,多个定位轮408C与所述出风框40C的背向所述通风腔的外周侧面顶持,以径向定位所述出风框。本实施例中,定位轮408C的外周面形成有一圈外齿,出风框40C的外周面上也对应所述定位轮408C设有一圈外齿。
[0084]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定位轮支架409C,所述定位轮支架409C设有容置所述定位轮408C的定位轮安装槽4091C。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与所述定位轮支架409C连接的驱动电机4092C,所述驱动电机4092C驱动一所述定位轮408C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每一定位轮408C与一所述驱动电机4092C连接。
[0085] 请参看图17和图18,图17和图18示出了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以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为基础,对其中的导风装置的外层导风件进行了替换。本具体实施例中,仅对其中替换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他结构可以参看上述实施例。
[0086]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包括与出风框连接的外层导风件206D,所述外层导风件206D包括与所述通风腔的周缘相匹配的弧状轮廓板2064D,所述导风件206D还包括与所述弧状轮廓板2064D的内弧面连接的若干外层导风板2061D。相对于第一实施例中,外层导风板2061为平面状,本实施例中外层导风板2061D的导风面为弧面状。从而与所述通风腔的周缘更匹配,而在摆动运动中,能够摆动更大的范围而不会而产生干涉。
[0087] 优选的,所述外层导风板2061D包括迎风端面(未标注),所述横向导风板的迎风端面呈朝向出风侧拱起的弧面状。优选地,所述外层导风板2061D的导风面包括朝向出风侧的出风边(未标注),所述横向导风板的出风边呈朝向出风侧拱起的弧状。与分隔件相类似原理,上述两特征皆可以使得空气90在流动时,产生朝向出风口101的中间集中的效果。
[0088] 优选地,所述外层导风件206D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弧状轮廓板2064D及连接在弧状轮廓板2064D之间的若干外层导风板2061D,所述外层导风板2061D在出风口101的轴线1011的方向上的投影呈开口背向所述出风口的轴线1011的C状。如图18所示,当存在两个外层导风件206D,并且两个外层导风件206D同时朝上或朝下(该“上下”以图18的中为例说明)倾斜导风时,风将经过上侧的外层导风板2061D的外弧面,将产生向外层导风板2061D的两端移动的效果;风同时将经过下侧的外层导风板2061D的内弧面;则空气将产生向外层导风板2061D的中间移动的效果,从而使得出风更多样化,使得用户获得风感更多样。在另一方面,当具有第二实施例中的分隔件403A(图10)时,外层导风板2061D与分隔件403A的形成将更贴合,从而避免外层导风板2061D在摆动时想干涉。同样,相对于第一实施例中,弧状轮廓板
2064位于顶侧和底侧,本实施例中,在顶侧和底侧采用外层导风板2061D,同样可以避免在摆动时与出风框产生干涉,从而获得更大的可摆动范围。
[0089]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