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315115.4

文献号 : CN10489649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劲印佳敏马雪松潘灏邓宏伟范旭谭灿燊梁展鹏蔡春荣

申请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四个除尘器出口、引风机结构、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结构和烟囱,引风机结构为由二台引风机构成的双列引风机结构,每台引风机的进风口连通二个除尘器出口,所述二台引风机通过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连接脱硫吸收塔的进风口;湿式电除尘结构由一个湿式电除尘器构成,脱硫吸收塔的二个出风口连接于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进风口,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出风口通过汇流管连接烟囱的进风口;引风机结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四个除尘器出口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引风机结构和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的下方,湿式电除尘结构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的上方。本发明具有占地面积小、降低初投资成本等有益效果,同时还具有高效运行、节能等功效。

权利要求 :

1.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四个除尘器出口(1)、引风机结构、脱硫吸收塔(3)、湿式电除尘结构和烟囱(5),其特征在于:引风机结构为由二台引风机(2)构成的双列引风机结构,每台引风机(2)的进风口连通二个除尘器出口(1),所述二台引风机(2)通过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连接脱硫吸收塔(3)的进风口;湿式电除尘结构由一个湿式电除尘器(4)构成,脱硫吸收塔(3)的二个出风口连接于湿式电除尘器(4)的二个进风口,湿式电除尘器(4)的两个出风口通过汇流管连接烟囱(5)的进风口;脱硫吸收塔(3)为立式结构,脱硫吸收塔(3)的进风口设置在塔体的侧壁下部、出风口设置在塔体的顶部;引风机结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和四个除尘器出口(1)设置在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之间,引风机结构和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1)的下方,湿式电除尘结构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1)的上方,所述四个除尘器出口(1)呈水平设置,引风机结构的出风口呈水平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呈垂直设置,形成纵、横、垂直三维立体联合布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吸收塔(3)设有二个进风口和二个出风口,二台引风机(2)的出风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的入风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的出风口通过两条平行并列出风管(71)连接脱硫吸收塔(3)的两个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湿式电除尘结构安装在连接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的烟道上,所述引风机结构的引风机(2)位于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之间的中心线上,所述引风机并列安装在湿式电除尘结构正下方,所述除尘器出口(1)设在引风机(2)一侧或两侧位置,每二个除尘器出口(1)通过烟道接入一台引风机(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出风口与脱硫吸收塔(3)的连接烟道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2)和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位于脱硫吸收塔(3)和烟囱(5)之间的纵向中心线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结构的二台引风机(2)之间保留有检修距离,所述引风机(2)的出风口通过并列烟道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的进风口相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的出风口并列与脱硫吸收塔(3)入风口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除尘器出口(1)中,每二个除尘器出口(1)通过一条二合一汇流管一(11)与一台引风机(2)的进风口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吸收塔(3)的二个出风口通过二条输出烟道接入湿式电除尘器的进风口,湿式电除尘结构的二个输出烟道通过一条二合一汇流管二(41)接入烟囱(5)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烟道的转弯处采用圆形缓转弯头(6)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2)入口设有0-180°转角的接入头。

说明书 :

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属于电厂排烟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燃煤火力发电厂项目中除尘器和引风机到烟囱中心线的距离是重要的占地指标之一,烟气系统大部分设备都布置在炉后,而前烟道和除尘器布置相对比较固定,对炉后布置的优化主要集中在除尘器后。对除尘器后的布置形式,国内外主要布置格局基本都是采用各设备顺列布置,除尘器1-1之后布置引风机1-2,引风机1-2后布置脱硫吸收塔1-3、湿式电除尘器1-4和烟囱1-5。如图1所示,除尘器1-1后各设备采用顺列布置,引风机1-2布置在除尘器1-1和脱硫吸收塔1-3之间,双列引风机出口只是面向脱硫吸收塔1-3入口,与脱硫吸收塔1-3中心线是错开布置,湿式电除尘器1-4和引风机1-2布置位置较远。
[0003] 传统除尘器后的烟道布置顺列方案主要是采用一字排开形、T形或矩形的平面分布排列。其采用一字排开形、T形烟道布置拉大了除尘器出口至烟囱中心线的纵向距离,增加了占地面积和烟道的材料消耗;而采用矩形烟道布置,烟道的阻力和材料耗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使得厂用电耗增大,且脱硫吸收塔入口前有水平90°弯头,流场分布不均,影响进入脱硫吸收塔内烟气均匀性。
[0004] 由此可见,传统的除尘器后布置方案中,不管引风机是一字排开形、T形或平面呈矩形布置,均会由于拉开除尘器和脱硫吸收塔之间的纵向距离,而产生除尘器后的布置占地大、烟道长、烟道阻力大等问题,而且还增加烟道阻力和烟道材料消耗量。无形中增加了燃煤火力发电厂占地面积和烟道造价,增加初投资成本,同时也由于烟道的阻力增加,也直接影响着发电厂的运行经济性。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燃煤火力发电厂除尘器后设备的布置方式占地大、烟道长、烟道阻力大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四个除尘器出口、引风机结构、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结构和烟囱,引风机结构为由二台引风机构成的双列引风机结构,每台引风机的进风口连通二个除尘器出口,所述二台引风机通过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连接脱硫吸收塔的进风口;湿式电除尘结构由一个湿式电除尘器构成,脱硫吸收塔的二个出风口连接于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进风口,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出风口通过汇流管连接烟囱的进风口;脱硫吸收塔为立式结构,脱硫吸收塔的进风口设置在塔体的侧壁下部、出风口设置在塔体的顶部;引风机结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四个除尘器出口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引风机结构和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的下方,湿式电除尘结构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的上方,所述四个除尘器出口呈水平设置,引风机结构的出风口呈水平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呈垂直设置,形成纵、横、垂直三维立体联合布置结构。
[0008]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吸收塔设有二个进风口和二个出风口,二台引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入风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风口通过两条平行并列出风管连接脱硫吸收塔的两个进风口。
[0010] 进一步的,湿式电除尘结构安装在连接脱硫吸收塔与烟囱的烟道上,所述引风机结构的引风机位于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的中心线上,所述引风机并列安装在湿式电除尘结构正下方,所述除尘器出口设在引风机一侧或两侧位置,每二个除尘器出口通过烟道接入一台引风机。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出风口与脱硫吸收塔的连接烟道呈弧形。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和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位于脱硫吸收塔和烟囱之间的纵向中心线位置上。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结构的二台引风机之间保留有检修距离,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并列烟道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进风口相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风口并列与脱硫吸收塔入风口相接。
[0014] 进一步的,四个除尘器出口中,每两个出口通过一条二合一汇流管一与一台引风机的进风口相接。
[0015]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吸收塔的二个出风口通过二条输出烟道接入湿式电除尘器的进风口,湿式电除尘结构的二个输出烟道通过一条二合一汇流管二接入烟囱内。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各烟道的转弯处采用圆形缓转弯头连接。
[0017]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入口设有0-180°转角的接入头。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9] 1、本发明的湿式电除尘器结构由四个湿式电除尘器构成;脱硫吸收塔设有二个进风口和二个出风口,脱硫吸收塔的二个出风口各连接一个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进风口,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出风口通过汇流管连接烟囱的进风口;脱硫吸收塔为立式结构,脱硫吸收塔的进风口设置在侧壁下部、出风口设置在顶部;引风机结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四个除尘器出口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引风机结构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的下方,湿式电除尘器结构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的上方,所述四个除尘器出口呈水平设置,引风机结构的进风口呈垂直设置、出风口呈水平设置;形成除纵、横、垂直二维立体联合布置结构;因此能够缩短了除尘器出口和烟囱中心线的距离,具有大幅减少烟道的材料量、降低烟气系统压损、使设备更高效地运行、减少厂用电耗、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和占地小、烟道材料少、阻力小和烟气流场均匀、降低初投资成本等有益效果,同时还具有节能功效。
[0020] 2、本发明的引风机的出风口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相接入风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出风口与脱硫吸收塔入风口相接,相接的烟道呈弧形,且引风机、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湿式电除尘器设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位于脱硫吸收塔与烟囱的中心线上,呈上下式分布,因此,具有占地小、烟道材料少、阻力小和烟气流场均匀,可降低初投资成本等优点,还可有效的减少引风机的排放阻力,使烟气分布均匀,提高脱硫效率,从而提高发电厂的运行经济性。
[0021] 3、本发明的除尘器出口可分布在引风机的一侧或两侧位置,布置可多样合理化,且多个除尘器出口通过汇流管一与引风机的进风口相接,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入风口分别通过并列的通风管与脱硫吸收塔相接,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出风口通过二合一汇流管与烟囱出风通道相通。由此可有效的减低通风管道的通风阻力,提高引风设备和烟道的运行效率。
[0022] 4、本发明的湿式电除尘器接入端通过二条并列的接入烟道接入脱硫吸收塔,输出端通过二条并列的输出烟道输出,输出时通过一二合一汇流管接入烟囱内排出,由此减少湿式电除尘器占用面积,并使烟气分布更加均匀输出,提高烟道的排放效率。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图1的主视图。
[0026]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 实施例1:
[0029] 参照图2至图4所示,带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四出口双列后烟风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四个除尘器出口1、引风机结构、脱硫吸收塔3、湿式电除尘结构和烟囱5,引风机结构为由二台引风机2构成的双列引风机结构,每台引风机2的进风口连通二个除尘器出口1,所述二台引风机2通过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连接脱硫吸收塔3的进风口;湿式电除尘结构由一个湿式电除尘器4构成,脱硫吸收塔3的两个出风口各连接一个湿式电除尘器4的两个进风口,湿式电除尘器4的两个出风口通过汇流管连接烟囱5的进风口;脱硫吸收塔3为立式结构,脱硫吸收塔3的进风口设置在塔体的侧壁下部、出风口设置在塔体的顶部;引风机结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和四个除尘器出口1设置在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之间,引风机结构和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1的下方,湿式电除尘结构位于四个除尘器出口1的上方,所述四个除尘器出口1呈水平设置,引风机结构的出风口呈水平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呈垂直设置,形成纵、横、垂直三维立体联合布置结构。
[0030] 实施例中:
[0031] 所述脱硫吸收塔3设有二个进风口和二个出风口,二台引风机2的出风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的入风口,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的出风口通过两条平行并列出风管71连接脱硫吸收塔3的两个进风口。脱硫吸收塔3的出风口与湿式电除尘结构的入风口相接,该湿式电除尘结构安装在连接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的烟道上,所述引风机结构的引风机2位于脱硫吸收塔3与烟囱5之间的纵向中心线上,所述引风机并列安装在湿式电除尘结构正下方,所述除尘器出口1设在引风机2一侧或两侧位置,每二个除尘器出口1通过烟道接入一台引风机2。
[0032] 所述引风机2和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位于脱硫吸收塔3和烟囱5之间中心线位置上,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出风口与脱硫吸收塔3的连接烟道呈弧形,各烟道的转弯处采用圆形缓转弯头6连接,使得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与引风机2和脱硫吸收塔3之间的烟道呈上下式分布。
[0033] 所述引风机结构的二台引风机2之间保留有检修距离,所述引风机2的出风口通过并列烟道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的进风口相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的出风口并列与脱硫吸收塔3入风口相接。
[0034] 为了进一步节省占用空间、简化其结构,四个除尘器出口1中,每二个除尘器出口1通过一条二合一汇流管一11与一台引风机2的进风口相接;所述脱硫吸收塔3的二个出风口通过并列的二条输出烟道接入湿式电除尘器的进风口,湿式电除尘结构的二个输出烟道通过一条二合一汇流管二41接入烟囱5内。
[0035] 所述引风机2入口设有0-180°转角的接入头。
[0036] 上述的汇流管一11和汇流管二41均为采用本申请人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烟风道及其二合一汇流管(专利号:ZL 2014 2 0211669.0)”技术,所述各设备及烟道可共用支撑框架进行固定。
[0037] 对于常规燃煤火力发电厂,主厂房主要分汽机房、锅炉房以及炉后布置二部分。锅炉和烟风系统均集中布置在锅炉房(含煤仓间)和炉后,其中锅炉和除尘器的相对位置基本固定。
[0038] 本联合布置方案中:每二个除尘器出口1通过一二合一汇流管一11进入一个引风机2入口,两台引风机和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横向平行并列布置于脱硫吸收塔和烟囱之间,位于湿式电除尘器4下方,引风机2出口烟道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入口连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出口与脱硫吸收塔3入口相接,脱硫吸收塔3出口采用二条圆形连接管路均匀分配烟气,通过圆形缓转弯头6缓转进入湿式电除尘器4,湿式电除尘器4在引风机2的正上方布置,烟气经湿式电除尘器4进一步净化,出口采用二合一汇流管二41合流进入烟囱。最终上下垂直分布的引风机2和湿式电除尘器4与其两侧分布的脱硫吸收塔3和烟囱5成“一”字形布置。
[0039] 上述联合布置方案的引风机2通过入口处设有0-180°转角的接入头,使引风机2入口可0-180°角度进风,出口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入口相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7出口与脱硫吸收塔3入口,使得脱硫吸收塔3入口烟气流场均匀,提高脱硫效率;两台引风机2两侧各自留出不小于5m宽的检修距离场地,便于维护;各设备之间烟道转弯处通过圆形缓转弯头6转接,使烟道顺畅连通,烟道阻力减小。除尘器后各设备和烟道的布置充分利用脱硫吸收塔3和烟囱5横向和垂直空间,除尘器出口1到烟囱5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幅减少至27米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