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导流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330017.8

文献号 : CN10490120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磊耿辉映王化峰郑明明李伟王善东柴玉伟李同

申请人 : 国网山东章丘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摘要 :

一种分流导流器,其上、下槽板连于侧板,侧板上设导槽,压紧滑块与导槽配合,导流杆上端连压紧滑块,连接套筒设于下槽板的螺纹通孔内,静绝缘套筒的上端连下槽板,导流杆下端经连接套筒、静绝缘套筒于动绝缘套筒下端连手柄;导流杆于压紧滑块与连接套筒之间的一段上套置压紧弹簧。不受空载限制,采地电位作业时,克服了设备净空距离狭小无法实现带电处理发热的问题,不再需要转移负荷,避免了多次倒闸操作,采用导槽导引压紧滑块移动,使压紧滑块的上下移动不易偏移,连接套筒对压紧弹簧的弹性变量的调节设定,能够保证对不同厚度的线夹压板实现可靠夹持,动绝缘套筒实时与导流杆的下移同步始终使导流杆处于其绝缘保护中,提高使用安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分流导流器,其特征是:

包括U型槽结构的导流体、压紧滑块、导流杆、压紧弹簧、静绝缘套筒、动绝缘套筒、连接套筒及手柄;

所述静绝缘套筒、所述动绝缘套筒及所述连接套筒装配后同轴;

所述导流体包括上槽板、下槽板及两个侧板;

所述上槽板与所述下槽板上下平行设置并置于两侧板之间,使所述上、下槽板的左端通过螺栓对应连接于所述侧板的上、下端;

在两个所述的侧板上对应设置垂直延伸的导槽;

于所述压紧滑块左端的前、后侧面上对应设置柱型滑轨,使所述柱型滑轨与所述侧板上导槽对应配合;

所述导流杆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压紧滑块的下端;

在所述下槽板上设置轴向垂直的螺纹通孔,将所述连接套筒装配于所述下槽板的螺纹通孔内;

所述连接套筒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下槽板的垂向厚度;

在所述下槽板螺纹通孔的下端设置沉孔且在该沉孔的孔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下槽板的沉孔;

在所述静绝缘套筒的筒腔上端设置沉腔,使得所述连接套筒延伸出下槽板下端面的部分容置于该沉腔内;

在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下端外壁上设置径向延伸的凸缘;

所述动绝缘套筒的筒腔至少分为两段,且各段的腔径均不小于所述导流杆的外径,其中位于最上端一段的腔径与所述静绝缘套筒上凸缘的外径一致,位于最下端一段的腔径之大小设置使得其能够将所述手柄的上端容纳;

所述连接套筒的筒腔内径和所述静绝缘套筒的筒腔内径均不小于所述导流杆的外径且二者中至少一个的筒腔内径与所述导流杆的外径一致;

所述静绝缘套筒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动绝缘套筒的轴向长度;

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下端伸入所述动绝缘套筒的上端内腔且在动绝缘套筒的上端口设置端盖;

所述导流杆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套筒、所述静绝缘套筒至所述动绝缘套筒的下端后与绝缘材质的手柄连接;

在所述导流杆处于所述压紧滑块与所述连接套筒之间的一段上套置所述压紧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导流器,其特征是:使所述导流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压紧滑块之下端面的右半部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流导流器,其特征是:所述侧板上设置的导槽数目为两个或者三个,且各导槽相互平行;

所述压紧滑块上柱型滑轨的数目与所述导槽的数目一致,且使所述柱型滑轨与所述导槽之间的配合为面接触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流导流器,其特征是:在所述上槽板上均布设置多个垂直延伸的螺纹通孔,在各螺纹通孔内装配有导联柱,所述导联柱的上端装配绝缘手轮,所述导联柱的下端面上设置锉刃,在所述绝缘手轮的中心处设置与所示导联柱导通的指示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流导流器,其特征是:所述静绝缘套筒的轴向长度为所述动绝缘套筒轴向长度的2.5至4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流导流器,其特征是:所述手柄上端设置柱型凸台与所述导流杆下端连接;

所述手柄柱型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动绝缘套筒筒腔中处于最下端一段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流导流器,其特征是:所述侧板上设置的导槽数目为两个或者三个,且各导槽相互平行;

所述压紧滑块上柱型滑轨的数目与所述导槽的数目一致,且使所述柱型滑轨与所述导槽之间的配合为面接触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流导流器,其特征是:所述手柄上端设置四棱或者六棱柱型的凸台与所述导流杆下端连接;对应地,所述动绝缘套筒筒腔中处于最下端一段的内腔呈四棱柱型腔或六棱柱型腔;

所述手柄上的凸台与所述动绝缘套筒筒腔中处于最下端的一段内腔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流导流器,其特征是:所述上槽板包括接触压板和导向柱;

在所述上槽板上均布设有垂直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下端口设置沉孔;

所述导向柱一一对应装配在上槽板的各通孔内,导向柱的外径与与其配合通孔的孔径一致;

所述导向柱的上端穿出所述上槽板上通孔,并通过设置在导向柱上端的销子或者径向延伸的凸缘将导向柱支撑在上槽板上;

在所述导向柱上分别套置弹簧,使弹簧的上端嵌置在与其相对应的上槽板上通孔的下端沉孔内,使导向柱的下端螺纹连接于所述接触压板的上端面,同时也使弹簧的下端连接在接触压板的上端;

所述接触压板的下端面与线夹压板相间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分流导流器,其特征是:所述接触压板为一整体板,其下端面呈凹凸相间的波浪状,且形成波浪状的凸条及凹槽延伸方向为前后向,凸条的下端面为平面;

所述接触压板上端面对应所述上槽板上通孔设置垂直延伸的凸柱,凸柱上设置螺纹盲孔与所述导向柱的下端螺纹配合,所述弹簧的下端分别套置于相对应凸柱的外壁上。

说明书 :

一种分流导流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中分流夹具领域,具体地说是对导致节点发热的线夹压板进行一种分流导流器。

背景技术

[0002] 对输变电设备进行节点发热处理时,采用的带电作业方法为等电位或者地电位方法。采用前种方法作业,需要对发热节点进行螺栓紧固、更换、接触面打磨处理等操纵步骤,处理效果较为彻底,但是必须以设备空载为前置条件。采用地电位方法作业,目前仅能采用螺栓紧固器对发热螺栓进行紧固处理。对于接触面氧化出现的发热效果处理则不明显。当重要设备出现发热情况,负荷无法转移时,采用上述两种处理方法处理,其操作过程困难甚至无法具体操作,此外处理效果也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分流导流器。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流导流器,包括U型槽结构的导流体、压紧滑块、导流杆、压紧弹簧、静绝缘套筒、动绝缘套筒、连接套筒及手柄;所述静绝缘套筒、所述动绝缘套筒及所述连接套筒装配后同轴。
[0005] 所述导流体包括上槽板、下槽板及两个侧板。所述上槽板与所述下槽板上下平行设置并置于两侧板之间,使所述上、下槽板的左端通过螺栓对应连接于所述侧板的上、下端。在两个所述侧板上对应设置垂直延伸的导槽。
[0006] 于所述压紧滑块左端的前、后侧面上对应设置柱型滑轨,使所述柱型滑轨与所述侧板上导槽对应配合。
[0007] 所述导流杆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压紧滑块的下端面。
[0008] 在所述下槽板上设置轴向垂直的螺纹通孔,将所述连接套筒装配于所述下槽板的螺纹通孔内。所述连接套筒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下槽板的垂向厚度。
[0009] 在所述下槽板螺纹通孔的下端设置沉孔且在该沉孔的孔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下槽板的沉孔。
[0010] 在所述静绝缘套筒的筒腔上端设置沉腔且使该沉腔的腔径不小于所述连接套筒下端的外径,而使得所述连接套筒延伸出下槽板下端面的部分容置于该沉腔内。
[0011] 在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下端外壁上设置径向延伸的凸缘。
[0012] 所述动绝缘套筒的筒腔至少分为两段,且各段的腔径均不小于所述导流杆的外径,其中位于最上端一段的筒径与所述静绝缘套筒上凸缘的外径一致,(其余各段内径均小于该最上端一段的内径)位于最下端一段的筒径大小设置使得其能够将所述手柄的上端容纳。
[0013] 所述连接套筒的筒腔内径和所述静绝缘套筒的筒腔内径均不小于所述导流杆的外径且至少有一个的筒腔内径与所述导流杆的外径一致。
[0014] 所述静绝缘套筒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动绝缘套筒的轴向长度;所述静绝缘套筒的露出动绝缘套筒的部分,应有足够的轴向长度,以形成握持部。
[0015] 所述静绝缘套筒的下端伸入所述动绝缘套筒的上端内腔且在动绝缘套筒的上端口设置端盖。
[0016] 所述导流杆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套筒、所述静绝缘套筒至所述动绝缘套筒的下端后与绝缘材质的手柄连接。
[0017] 在所述导流杆处于所述压紧滑块与所述连接套筒之间的一段上套置所述压紧弹簧。
[0018] 在应用时,夹持钳口为所述上槽板下端面与所述压紧滑块上端面之间形成的槽口,所以在初始位置即所述导流杆上移至最顶端时,需确保上槽板下端面与压紧滑块上端面之间的垂直间距小于线夹压板的垂直厚度,且此时所述压紧弹簧必须处于压缩状态。其通过所述连接套筒相对所述下槽板的垂直位置,可以设定所述压紧弹簧的压紧力,保证本发明的夹紧效果。在向下拉动导流杆时,所述动绝缘套筒会依靠自身重力一起跟随下移,始终使导流杆穿出静绝缘套筒的部分处于动绝缘套筒中。
[0019] 因为在上槽板与压紧滑块形成的夹持钳口部分,真正与线夹压板接触的位置是右侧槽口部分,所以为了保证夹紧作用力垂直分力的最大化,进一步地,使所述导流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压紧滑块之下端面的右半部中心位置。
[0020] 因上槽板及压紧滑块与线夹压板之间的接触面为平面,所以需保证上槽板下端面与压紧滑块上端面之间的水平度一致。上槽板装配后为固定部件,其水平度通过确保其与侧板的装配完成,而所述压紧滑块装配后为活动部件,故而需进一步地:使各所述的侧板上设置所述导槽的数目为两个或者三个,且各导槽相互平行;所述压紧滑块上柱型滑轨的数目与所述导槽的数目一致,且使所述柱型滑轨与所述导槽之间的配合为面接触配合。两导槽或三导槽的装配形式,能够保证压紧滑块在上下移动时不易发生偏移,特别是结合了面接触装配特征后,使得压紧滑块上下移动时发生偏移可能或者说偏移量进一步减小,进一步提升夹紧效果及导联效果。
[0021] 进一步,在所述上槽板上均布设置多个垂直延伸的螺纹通孔,在各螺纹通孔内装配有导联柱,所述导联柱的上端装配绝缘手轮,所述导联柱的下端面上设置锉刃,在所述绝缘手轮的中心处设置与所示导联柱导通的指示灯。
[0022] 进一步,所述静绝缘套筒的轴向长度为所述动绝缘套筒轴向长度的2.5至4倍。
[0023] 进一步,所述手柄上端设置柱型凸台与所述导流杆下端连接,所述手柄柱型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动绝缘套筒筒腔中处于最下端一段的内径。这样,在整个调节过程及夹紧状态下导流杆均处于静绝缘套筒及动绝缘套筒的内部,始终绝缘保证了使用安全性。
[0024] 进一步,所述手柄上端设置四棱或者六棱柱型的凸台与所述导流杆下端连接;对应地,所述动绝缘套筒筒腔中处于最下端一段的内腔呈四棱柱型腔或六棱柱型腔;所述手柄上的凸台与所述动绝缘套筒筒腔中处于最下端的一段内腔过盈配合。这样在通过手柄拉动导流杆下移时,动绝缘套筒会一起被带动下移。
[0025] 进一步,所示上槽板包括接触压板和导向柱;在所述上槽板上均布设有垂直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下端口设置沉孔;所述导向柱一一对应装配在上槽板的各通孔内,导向柱的外径与与其配合通孔的孔径一致;所述导向柱的上端穿出所述上槽板上通孔,并通过设置在导向柱上端的销子或者径向延伸的凸缘将导向柱支撑在上槽板上;在所述导向柱上分别套置弹簧,使弹簧的上端嵌置在与其相对应的上槽板上通孔的下端沉孔内,使导向柱的下端螺纹连接于所述接触压板的上端面,同时也使弹簧的下端连接在接触压板的上端;所述接触压板的下端面与线夹压板相间接触。
[0026] 进一步,所述接触压板为一整体板,其下端面呈凹凸相间的波浪状,且形成波浪状的凸条及凹槽延伸方向为前后向,凸条的下端面为平面;所述接触压板上端面对应所述上槽板上通孔设置垂直延伸的凸柱,凸柱上设置螺纹盲孔与所述导向柱的下端螺纹配合,所述弹簧的下端分别套置于相对应凸柱的外壁上。
[0027] 有益效果:
[0028] 本发明不受空载限制,采用地电位作业方式时,克服了设备净空距离狭小无法实现带电处理发热的问题,扩大了带电作业的范围;
[0029] 进行操作时不必安装绝缘平台等进出电场工具,使用便捷;
[0030] 同时不再需要转移负荷,避免了多次倒闸操作,安装操作简单,不要求具有太强的操作技能;
[0031] 在地电位条件下操作避免了操作人员与带电体直接接触,提高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
[0032] 采用导槽导引压紧滑块移动,使压紧滑块的上下移动不易偏移;
[0033] 静绝缘套筒上端露出动绝缘套筒的部分用于握持,配合手柄一齐使用,使得操作更快捷、安全;
[0034] 连接套筒对压紧弹簧的弹性变量的调节设定,能够保证针对不同厚度的线夹压板实现可靠夹持;
[0035] 动绝缘套筒会随着导流杆的下移而下移始终使导流杆处于其绝缘保护中,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本发明中压紧滑块处于上端时的主视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8] 图3为本发明中压紧滑块处于下端时的主视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9] 图4为上槽板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5为上槽板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6为上槽板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7为绝缘手轮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3] 图8为导联柱下端面的仰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4] 图中:1上槽板,11接触压板,12导向柱,13导联柱,131锉刃,14绝缘手轮,15指示灯,2下槽板,3侧板,31导槽、4压紧滑块,5导流杆,6a压紧弹簧,7a静绝缘套筒,7b动绝缘套筒,8手柄,9连接套筒,10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便结合附图对其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凡是所涉及的“沉孔”、“沉腔”,均默认为其内直径大于对应的通孔或者筒腔的内直径。
[0046]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分流导流器:
[0047] 其包括U型槽结构的导流体、压紧滑块4、导流杆5、压紧弹簧6a、静绝缘套筒7a、动绝缘套筒7b、手柄8及连接套筒9。
[0048] 所述静绝缘套筒7a、所述动绝缘套筒7b及所述连接套筒9装配后同轴。
[0049] 所述导流体包括上槽板1、下槽板2及两个侧板3。所述上槽板1与所述下槽板2上下平行设置并置于两侧板3之间,使所述上、下槽板1、2的左端通过螺栓对应连接于所述侧板3的上、下端。在两个所述的侧板3上对应设置垂直延伸的导槽31。
[0050] 于所述压紧滑块4左端的前、后侧面上对应设置柱型滑轨,使所述柱型滑轨与所述侧板3上导槽31对应配合。
[0051] 所述导流杆5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压紧滑块4的下端。
[0052] 在所述下槽板2上设置轴向垂直的螺纹通孔,将所述连接套筒9装配于所述下槽板2的螺纹通孔内,所述连接套筒9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下槽板2的垂向厚度。这样通过旋转所述连接套筒9便能够使连接套筒9相对下槽板2上下升降移动。
[0053] 在所述下槽板2螺纹通孔的下端设置沉孔且在该沉孔的孔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静绝缘套筒7a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下槽板的沉孔。
[0054] 在所述静绝缘套筒7a的筒腔上端设置沉腔且使该沉腔的腔径不小于所述连接套筒9下端的外径,而使得所述连接套筒9延伸出下槽板2下端面的部分容置于该沉腔内。
[0055] 在所述静绝缘套筒7a的下端外壁上设置径向延伸的凸缘,该凸缘的轴向厚度应足够,以确保对动绝缘套筒7b形成较好的导向,且最好使该凸缘为环状凸缘,当然为环状的间隔式凸缘也可以。
[0056] 所述动绝缘套筒7b的筒腔分为两段,上段的腔径与所述静绝缘套筒7a上凸缘的外径一致,下段的腔径大小设置使得其能够将所述手柄8的上端容纳,具体见下文所述。对于动绝缘套筒7b上段的腔径形状,应和所述静绝缘套筒7a下端凸缘的外形相适应,总之确保使二者之间为型面接触配合。当然,对于动绝缘套筒7b的筒腔还可分为三段或者更多段,只要确保最上端一段、最下端一段的参数如上所述,且同时保证所述导流杆5能够向下穿入动绝缘套筒7b的最下端一段腔径中即可。
[0057] 所述连接套筒9的筒腔内径和所述静绝缘套筒7a的筒腔内径均不小于所述导流杆5的外径,最好均与所述导流杆5的外径一致。
[0058] 使所述静绝缘套筒7a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动绝缘套筒7b的轴向长度。所述静绝缘套筒7a的露出动绝缘套筒7b的部分,应有足够的轴向长度,以形成握持部。可设定所述静绝缘套筒7a的轴向长度为所述动绝缘套筒7b轴向长度的2.5至4倍。
[0059] 所述静绝缘套筒7a的下端伸入所述动绝缘套筒7b的上段内腔且在动绝缘套筒7b的上端口设置所述端盖10,如图示端盖10为先套置在静绝缘套筒7a的外壁上然后螺纹拧紧在动绝缘套筒7b上端。
[0060] 所述导流杆5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套筒9、所述静绝缘套筒7a至所述动绝缘套筒7b的下端后与绝缘材质的手柄8连接。
[0061] 在所述导流杆5处于所述压紧滑块4与所述连接套筒9之间的一段上套置所述压紧弹簧6a。
[0062] 在应用时,夹持钳口为所述上槽板1下端面与所述压紧滑块4上端面之间形成的槽口,所以在初始位置即所述导流杆5上移至最顶端时,需确保上槽板1下端面与压紧滑块4上端面之间的垂直间距小于线夹压板的垂直厚度,且此时所述压紧弹簧6a必须处于压缩状态。其通过所述连接套筒9相对所述下槽板2的垂直位置,可以设定所述压紧弹簧6a的压紧力,保证本发明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线夹压板时均有良好的夹紧效果。在向下拉动导流杆5时,所述动绝缘套筒7b会依靠自身重力一起跟随下移,始终使导流杆5穿出静绝缘套筒7a的部分处于动绝缘套筒7b中,时刻处于绝缘保护状态。
[0063] 因为在上槽板1与压紧滑块4形成的夹持钳口部分,真正与线夹压板接触的位置是右侧槽口部分,所以为了保证夹紧作用力垂直分力的最大化,进一步地,使所述导流杆5的上端连接于所述压紧滑块4之下端面的右半部中心位置。
[0064] 因上槽板1及压紧滑块4与线夹压板之间的接触面为平面,所以需保证上槽板1下端面与压紧滑块4上端面之间的水平度一致。上槽板1装配后为固定部件,其水平度通过确保其与侧板3的装配完成(相对于侧板3与上、下槽板1、2的左端面配合,使其与前后侧面配合能够削弱悬臂梁结构影响,利于保证装配后上槽板1水平度的恒定),而所述压紧滑块4装配后为活动部件,故而需进一步地:使所述侧板3上设置的导槽31的数目为两个(或者三个),且各导槽31相互平行。所述压紧滑块4上柱型滑轨的数目与所述导槽31的数目一致,且使所述柱型滑轨与所述导槽31之间的配合为面接触配合,如图1、图3所示。两个导槽31(或三个导槽31)的装配形式,能够保证压紧滑块4在上下移动时不易发生偏移,特别是结合了面接触装配特征后,使得压紧滑块4上下移动时发生偏移可能或者说偏移量进一步减小,进一步提升夹紧效果及导联效果。
[0065] 作为手柄8上端与动绝缘套筒7b下端的对应结构的一种具体形式:所述手柄8上端设置柱型凸台与所述导流杆5下端连接。所述手柄8柱型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动绝缘套筒7b下段内腔的内径。这样容易保证动绝缘套筒7b依靠自身重力自然随导流杆5下移而下落的过程中,使动绝缘套筒7b的下段腔始终能准确地将手柄8上端的柱型凸台置于其内。使得在整个调节过程及夹紧状态下导流杆5均处于静绝缘套筒7a及动绝缘套筒7b的内部,始终绝缘,保证了使用安全性。
[0066] 作为手柄8上端与动绝缘套筒7b下端的对应结构的另一种具体形式:所述手柄8上端设置四棱或者六棱柱型的凸台与所述导流杆5下端连接。对应地,所述动绝缘套筒7b筒腔下段的内腔呈四棱柱型腔或六棱柱型腔。所述手柄8上的凸台与所述动绝缘套筒7b筒腔下段内腔之间采过盈配合。这样在通过手柄8拉动导流杆5下移时,动绝缘套筒7b会一起被带动下移。
[0067] 本发明不受空载限制,采用地电位作业方式时,克服了设备净空距离狭小无法实现带电处理发热的问题,扩大了带电作业的范围;进行操作时不必安装绝缘平台等进出电场工具,使用便捷;同时不再需要转移负荷,避免了多次倒闸操作,安装操作简单,不要求具有太强的操作技能;在地电位条件下操作避免了操作人员与带电体直接接触,提高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采用导槽31导引压紧滑块4移动,使压紧滑块4的上下移动不易偏移;静绝缘套筒7a上端处于动绝缘套筒7b外的部分用于握持,配合手柄一齐使用,使得操作快捷、安全;连接套筒9对压紧弹簧6a的弹性变量的调节设定,能够保证针对不同厚度的线夹压板实现可靠夹持;动绝缘套筒7b会随着导流杆5的下移而下移始终使导流杆5处于其绝缘保护中,提高使用安全性。
[0068]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上槽板1还包括接触压板11和多个导向柱12(二者均为金属材质制成)。为实现上槽板1与接触压板11及导向柱12的装配连接,在所述上槽板1上均布设置多个垂直向延伸的通孔且将各通孔的下端设置为沉孔。所述导向柱12一一对应装配在所述上槽板1上的通孔内,且导向柱12的外径与上槽板1上通孔直径一致。所述导向柱12的上下端均延伸出所述上槽板1上通孔。在所述导向柱12的上端设置径向的销孔,在销孔内装设销子来支撑导向柱12使其固定在上槽板1上,不致垂直滑落。当然还可以在所述导向柱12的上端设置径向的凸缘(可为环形连续凸缘或者环形间断凸缘),凸缘的下端面接触上槽板1的上端面,来支撑导向柱12与上槽板1。所述导向柱12上均分别套置弹簧,使弹簧的上端始终置于所述上槽板1通孔下端的沉孔内。在导向柱12的下端设置外螺纹。
[0069] 如图4和图5所示,所涉及的接触压板11形式不一样。
[0070] 图4中所述接触压板11为一整体,其下端面呈凹凸相间的波浪状,且形成波浪状的凸条及凹槽延伸方向为视图的前后向,凸条的下端面为平面,凹槽的底面可以为平面(如图示)。最好使凸条的左右向宽度小于凹槽的左右向宽度,这样在压紧滑块4上移实现夹紧动作时,仅接触压板11下端面的凸条部分与线夹压板上端面接触。至于所述接触压板11的上端面,其可以为平面,也可以如图4所示,呈与其下端面对应的波浪状。在所述接触压板11上对应所述上槽板1上通孔设置垂直延伸的凸柱,凸柱上设置螺纹盲孔与所述导向柱12的下端螺纹配合,且所述弹簧的下端分别套置于相对应凸柱的外壁上。如图4所示,凸柱设置于接触压板11上端面的凹槽内,上端面的凸条上端面为平面。
[0071] 图5中,所述接触压板11为分体结构,其由多个相互独立的条形板构成,各条形板的延伸方向一致且为视图方向的前后向。每一个条形板的下端面均为平面,上端面如上述所述一样,同样设置凸柱与对应的导向柱12和弹簧连接。
[0072] 相对于图1至图3所示的单纯将所述上槽板1下端面设为平面的结构,图4、图5中的相间接触平面结构(图4为接触压板11下端面凸条相间接触作用于线夹压板,图5中构成接触压板11的各条形板下端面分别相间接触作用于线夹压板)具有的突出优点分析如下:
[0073] 对上槽板1的受力进行分析,图示中上槽板1虽然经过多个螺栓,通过其前后侧面连接于侧板3之间,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可理解为悬臂梁结构,压紧滑块4通过线夹压板给其以向上作用力,而这些向上作用力自右向左(图示中)对上槽板1形成的悬臂作用效果不一致,依次导致上槽板1自右向左的变形量不一致,所以长期使用情况下上槽板1自由端容易向上弯曲,加速其夹紧可靠性失效的速度,常规的方法是增加上槽板1厚度,提高其抗弯曲能力,但是会增加整个装置的重量。
[0074] 另外在使用本装置前需要对线夹压板的接触面进行打磨,所以务必需要确保打磨的整个平面的平面度,因为夹紧时线夹压板与上槽板1接触平面为硬接触,如果平面度公差较大,容易产生不规则的接触间隙,不仅影响夹紧效果,而且使得上述作用力的悬臂作用影响形成局部过大的应力集中,更易导致上槽板1变形。
[0075] 在上槽板1增加如图4、图5所示结构的接触压板11及导向柱12后,线夹压板间接作用于上槽板1。在接触压板11受到向上作用力后,整个接触压板11上移,导向柱12会沿上槽板1上通孔向上垂直移动,上槽板1与接触压板11之间的弹簧被压缩,弹簧分别对上槽板1及接触压板11作用向上、向下的力,待接触压板11的上端面接触上槽板1的下端面时,接触压板11停止上移。此时,上槽板1与接触压板11之间弹簧产生弹性作用力,保证夹紧效果,同时由于弹簧的缓冲作用,改变了上槽板1受到自右向左作用力的状态,使作用力对上槽板1变形影响减小,即弹簧吸收了上槽板1的应力变形。延长上槽板1使用时间。特别是在图4所示接触压板11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通过接触压板11自身的变形,克服作用力对上槽板1的变形影响,且此时就算线夹压板的接触面平面度差异较大,也不会在接触面存在局部应力集中,因为其通过接触压板11的自身变形被抵消掉,所以夹紧效果会更好。
[0076] 对于上述图4和图5所示的接触压板11及导向柱12结构,其可以移植到压紧滑块4上,来增加压紧滑块4的抗变形能力,延长使用时间。但是考虑到压紧滑块4自由端附近还受到导流杆5作用,所以为实现上槽板1和压紧滑块4使用寿命的同步,如各图所示压紧滑块4上端仅为单纯的平面结构。
[0077]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所述上槽板1上均布设置多个垂直延伸的螺纹通孔,在各螺纹通孔内装配有导联柱13,所述导联柱13的上端装配绝缘手轮14,所述导联柱13的下端面上设置锉刃131,在所述绝缘手轮14的中心处设置与所示导联柱13导通的指示灯15,对于指示灯15与导联柱13的导通关系,可以是刚性连接关系,也可以是在向下按压指示灯15后才会使二者导通,且在二次按压指示灯15时又使二者的导通关系断开。通过该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不再需要提前对线夹压板的接触面进行打磨,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旋转绝缘手轮14带动导联柱13旋转,通过导联柱13下端面上的锉刃131将线夹压板上的氧化皮去除,此处需要指出的是,在用绝缘手轮14带动导联柱13去除氧化皮时,需确保向下旋转一定周数后,然后反转两周,以便将氧化皮粉末排出,然后再向下旋转继续进行氧化皮去除处理。指示灯15用来对氧化皮的清除彻底性状况进行指示,即当指示灯15在一定时长内能够持续发光且不闪烁时就表明氧化皮清除达标,所以最好使指示灯15与导联柱13之间采取二次按压连接的结构,即第一次按压使二者接通,第二次按压使二者断开,以保证指示灯15的使用寿命。
[0078]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