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其光学膜片的保护膜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333694.5

文献号 : CN10493204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阿海

申请人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光学膜片的保护膜,保护膜包含本体及线切口,本体具有互为对角关系的第一角与第二角。线切口位于本体上,用以将本体区分成相互连接的第一区与第二区,第二区的面积大于第一区的面积,且线切口大致平行于本体的一侧边。由于上述光学膜片的保护膜的线切口分成第一区与第二区,故在将保护膜撕离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的过程中,即便保护膜上最后将撕离的角已离开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因为保护膜的第一区仍黏附至光学膜片上,保护膜上最后将撕离的角可被保护膜的第一区拉住。如此,保护膜上最后将撕离的角不致因回弹而刮伤光学膜片表面,进而避免不良率的上升。

权利要求 :

1.一种光学膜片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具有互为对角关系的第一角与第二角;

至少一线切口,位于该本体上且邻近该第二角,用以将该本体区分成相互连接的一第一区与一第二区,该第二区的面积大于该第一区的面积,且该线切口大致平行于该本体的一侧边,该第一区与该第二区的连接处包含该第二角;以及一撕起凸耳,邻近该第一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以及一第四侧边,该第一侧边大致平行于该第三侧边,该第二侧边大致平行于该第四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之间形成该第一角,且该第三侧边与该第四侧边之间形成该第二角,该本体的该侧边为该第一侧边、该第二侧边、该第三侧边与该第四侧边其中的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片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该撕起凸耳形成于该第一侧边或该第二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片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该线切口大致呈L形,该线切口的长边大致平行该第三侧边且该线切口的短边连接该第三侧边,或者,该线切口的长边大致平行该第四侧边且该线切口的短边连接该第四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片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该线切口连接该第一侧边或该第二侧边。

6.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框架;

至少一光学膜片,设置于该框架上;

一保护膜,包含:

一本体,具有互为对角关系的第一角与第二角;

至少一线切口,位于该本体上且邻近该第二角,用以将该本体区分成相互连接的一第一区与一第二区,该第二区的面积大于该第一区的面积,且该线切口大致平行于该本体的一侧边;以及一撕起凸耳,邻近该第一角;以及

一双面胶带,其相对两面分别具有一第一黏着面与一第二黏着面,其中该第二黏着面黏着该光学膜片或该框架的边缘,该第一黏着面黏着该保护膜;

其中,该第一区与该第二区的连接处包含该第二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以及一第四侧边,该第一侧边平行于该第三侧边,该第二侧边平行于该第四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之间形成该第一角,且该第三侧边与该第四侧边之间形成该第二角,其中该本体的该侧边为该第一侧边、该第二侧边、该第三侧边与该第四侧边其中之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撕起凸耳形成于该第一侧边或该第二侧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线切口大致呈L形,该线切口的长边大致平行该第三侧边且该线切口的短边连接该第三侧边,或者,该线切口的长边大致平行该第四侧边且该线切口的短边连接该第四侧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线切口连接该第一侧边或该第二侧边。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位于该可视区外围的一周边区,该第一区至该框架以及该光学膜片的一正投影位于该框架或该光学膜片的该周边区。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黏着面黏着该第一区。

说明书 :

背光模块及其光学膜片的保护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保护膜,且特别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的保护膜。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防止背光模块在搬运或储存过程中,导致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造成刮伤、脏污或变形等不良后果,现今背光模块皆覆盖有保护膜于其光学膜片上。
[0003] 然而,因为保护膜的材料通常具有一定的挺性,在将保护膜撕离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的过程中,常常造成保护膜最后离开光学膜片的一角因回弹而刮伤光学膜片表面,导致不良率的上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光学膜片的保护膜,用以解决以上现有技术所提到的困难。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此种背光模块包含一框架、至少一光学膜片、一保护膜与一双面胶带。光学膜片设置于框架上。保护膜包含一本体与至少一线切口。本体具有互为对角关系的第一角与第二角。线切口位于本体上,用以将本体区分成相互连接的一第一区与一第二区。第二区的面积大于第一区的面积,且线切口大致平行于本体的一侧边。双面胶带的相对两面分别具有一第一黏着面与一第二黏着面,第二黏着面黏着光学膜片或框架的边缘,第一黏着面黏着保护膜。
[0006]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本体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以及一第四侧边。第一侧边大致平行于第三侧边,第二侧边大致平行于第四侧边,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形成第一角,且第三侧边与第四侧边之间形成第二角。
[0007]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保护膜更包含一撕起凸耳。撕起凸耳形成于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且邻近第一角,其中线切口邻近第二角。
[0008]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线切口大致呈L形,线切口的长边大致平行第三侧边且线切口的短边连接第三侧边。
[0009]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线切口大致呈L形,线切口的长边大致平行第四侧边且线切口的短边连接第四侧边。
[0010]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线切口连接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
[0011]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区与第二区的连接处包含第二角。
[0012]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膜片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位于可视区外围的一周边区,第二区位于光学膜片的周边区内。
[0013]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黏着面黏着第一区。
[001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也提出了这种光学膜片的保护膜包含一本体与至少一线切口。本体具有互为对角关系的第一角与第二角。线切口位于本体上,用以将本体区分成相互连接的一第一区与一第二区。第二区的面积大于第一区的面积,且线切口大致平行于本体的一侧边。
[0015]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该本体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以及一第四侧边,该第一侧边大致平行于该第三侧边,该第二侧边大致平行于该第四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之间形成该第一角,且该第三侧边与该第四侧边之间形成该第二角,该本体的该侧边为该第一侧边、该第二侧边、该第三侧边与该第四侧边其中的一者。
[0016]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保护膜更包含一撕起凸耳,该撕起凸耳形成于该第一侧边或该第二侧边,且邻近该第一角,该线切口邻近该第二角。
[0017]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该线切口大致呈L形,该线切口的长边大致平行该第三侧边且该线切口的短边连接该第三侧边,或者,
[0018] 该线切口的长边大致平行该第四侧边且该线切口的短边连接该第四侧边。
[0019]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该线切口连接该第一侧边或该第二侧边。
[0020] 如此,由于上述光学膜片的保护膜的线切口分成第一区与第二区,故,在将保护膜撕离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的过程中,即便保护膜上最后将撕离的角已离开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因为保护膜的第一区仍黏附至光学膜片上,保护膜上最后将撕离的角可被保护膜的第一区拉住。如此,保护膜上最后将撕离的角不致因回弹而刮伤光学膜片表面,进而避免不良率的上升。此外,由于保护膜的外型在实质上并无改变,不仅不会增加成本,也不致对制程作业造成影响。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2]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的正视图;
[0023] 图2A绘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的背光模块的组合图;
[0024] 图2B绘示图2A的分解图;
[0025] 图3A~图3C绘示自图2A的背光模块撕起保护膜的操作顺序图;
[0026] 图4绘示朝图3B的方向D观看的局部图;
[0027] 图5绘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膜的正视图;
[0028] 图6绘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膜的正视图;以及
[0029] 图7绘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护膜的正视图。
[0030] 其中,附图标记:
[0031] 100~103:保护膜
[0032] 110:本体
[0033] 110a:第一区
[0034] 110b:第二区
[0035] 110c:连接处
[0036] 111:正面
[0037] 112:反面
[0038] 113:第一侧边
[0039] 114:第二侧边
[0040] 115:第三侧边
[0041] 116:第四侧边
[0042] 117:第一角
[0043] 118:第二角
[0044] 119:第三角
[0045] 120:第四角
[0046] 130~133:线切口
[0047] 130a~131a:长边
[0048] 130b~131b:短边
[0049] 140:撕起凸耳
[0050] 200:背光模块
[0051] 210:框架
[0052] 211:围绕部
[0053] 212:容置槽
[0054] 220:反光片
[0055] 230:导光板
[0056] 240:光学膜片组
[0057] 241:光学膜片
[0058] 242:可视区
[0059] 243:周边区
[0060] 250:发光单元
[0061] 251:挠性电路板
[0062] 252:发光二极管
[0063] 260:双面胶带
[0064] 261:环绕部
[0065] 262:第一黏着面
[0066] 263:第二黏着面
[0067] 264:中央开口
[0068] D: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69]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70] 第一实施方式
[0071]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00的正视图。此保护膜100包含本体110与线切口130。本体110至少具有互为对角关系的第一角117与第二角118,第一角117与第二角118分别由两相邻侧边所夹合而成。线切口130位于本体110上,用以将本体110区分成相互连接的第一区110a与第二区110b。第二区110b的面积大于第一区110a的面积,且至少部分的线切口130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本体110的一侧边。
[0072] 更具体地,本体110呈矩形,具有正面111、反面112(图2B)、第一侧边113、第二侧边114、第三侧边115以及第四侧边116,正面111与反面112为相对的两面。第一侧边113平行或大致平行于第三侧边115,第二侧边114平行或大致平行于第四侧边116,第一侧边113与邻接的第二侧边114之间形成第一角117,且第三侧边115与邻接的第四侧边116之间形成第二角118。此外,第二侧边114与邻接的第三侧边115之间形成第三角119,第一侧边113与邻接的第四侧边116之间形成第四角120,且第三角119与第四角120彼此互为对角关系。由图1以及图2可知,线切口130至少部份平行或大致平行于第四侧边116。
[0073] 更详细来说,线切口130大致呈L形,具有长边130a与短边130b。线切口130的长边130a平行或大致平行第四侧边116,且线切口130的短边130b连接第四侧边116。线切口130的长边130a与短边130b相接且相交,长边130a与短边130b例如相互垂直或大致相互垂直。
由于线切口130贯穿正面111与反面112,线切口130所分成的第一区110a与第二区110b之间的连接处110c包含第二角118,亦即,线切口130邻近第二角118,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0074] 此外,保护膜100更包含一撕起凸耳140。撕起凸耳140形成于第二侧边114上且邻近第一角117的位置,亦即撕起凸耳140自第二侧边114朝远离第四侧边116的方向延伸。
[0075] 然而,上述描述仅为举例,并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视实际需要,也可让撕起凸耳形成于第一侧边或直接连接第一角,或者,撕起凸耳也可共同形成于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
[0076] 图2A绘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00的背光模块200的组合图。图2B绘示图2A的分解图。如图2A与图2B所示,在此实施方式中,背光模块200例如包含框架210、反光片220、导光板230、光学膜片组240、发光单元250与双面胶带260。框架210具有围绕部211与容置槽212,围绕部211围绕出容置槽212,反光片220位于框架210的容置槽212内,导光板230位于框架210的容置槽212内,且迭放于反光片220上。光学膜片组240迭放至导光板230上,是由多个相互迭设的光学膜片241(例如增光片,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所组成。
发光单元250位于框架210上的容置槽212内,且对应于导光板230的侧面,以便朝导光板230发光。发光单元250包含一挠性电路板251与多个发光二极管252。发光二极管252设于挠性电路板251上。双面胶带260的相对两面分别具有第一黏着面262与第二黏着面263,第一黏着面262黏着于保护膜100的反面112,第二黏着面263黏着于光学膜片241。
[0077] 然而,上述描述仅为举例,并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视实际需要,也可改让双面胶带的第二黏着面黏着于框架的边缘(如围绕部的顶面),或同时黏着于光学膜片及框架的边缘(如围绕部的顶面)。
[0078] 举例来说,光学膜片241包括可视区242以及周边区243,可视区252对应显示面板(图未示)的显示画面,周边区243位于可视区242外围。上述保护膜100的第一区110a至框架210以及光学膜片241的一正投影位于光学膜片241的周边区243。
[0079] 然而,上述描述仅为举例,并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当保护膜的面积够大还覆盖于框架上时,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视实际需要,也可让上述保护膜的第一区至框架以及光学膜片的一正投影位于框架的边缘(如围绕部的顶面),或者,让保护膜的第一区至框架以及光学膜片的一正投影位于框架的边缘(如围绕部的顶面)以及光学膜片的周边区。
[0080] 更具体地,由双面胶带260其中一面观之(即图2B),双面胶带260至少包括一环绕部261。环绕部261大致呈”□”型,环绕部261设有一中央开口264于其中,且中央开口264暴露出光学膜片241的可视区242。第一黏着面262与第二黏着面263分别位于环绕部261的相对两面。
[0081] 须了解到,由于上述保护膜100的第一区110a至光学膜片241的一正投影位于光学膜片241的周边区243,而非可视区242,故,当灰尘颗粒经由线切口130落至光学膜片241时,灰尘颗粒不致遮蔽或污染至光学膜片241的可视区242。
[0082] 图3A与图3B为保护膜100部份自光学膜片241被撕起的连续示意图。图4绘示朝图3B的方向D观看的局部示意图。当使用者欲撕起保护膜100时,请见图3A,使用者先抓持撕起凸耳140,接着,请见图3B与图4,使用者藉由撕起凸耳140使得保护膜100自本体110的第一角117朝第二角118的方向被连动撕起。由于线切口130将本体110区分成相互连接的第一区
110a与第二区110b,故,起初只有本体110的第二区110b被连动撕起,本体110的第一区110a以及第一区110a与第二区110b之间的连接处110c(包含第二角118)仍黏着于光学膜片241的双面胶带260上。
[0083] 图3C为保护膜100的第二区110b已大部份自光学膜片241被撕起的示意图,其视角与图3B的方向D相同。接着,请见图3C,继续让第一区110a与第二区110b之间的连接处110c自光学膜片241被连动撕离,进而撕离保护膜100的本体110的第二角118;最后,再使保护膜100的第一区110a自光学膜片241撕离即可让保护膜100的完全脱离光学膜片241。
[0084] 故,在将保护膜100自本体110的第一角117朝第二角118的方向撕起的过程中,由于保护膜100被撕起的顺序为第二区110b、连接处110c及第一区110a,如此,在保护膜100的第二角118将离开光学膜片241时,因为保护膜100的第一区110a仍黏贴于光学膜片241上,故可拉住保护膜100的第二角118。藉此,保护膜100的第二角118于撕离时不致因回弹而刮伤光学膜片241表面,进而避免不良率的上升。
[0085] 第二实施方式
[0086] 图5绘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01的正视图。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01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00的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呈L形的线切口131不位于本体110的第四侧边116,而是位于本体110的第三侧边115。意即,呈L形的线切口131的长边131a平行或大致平行于第三侧边115,且线切口130的短边131b连接第三侧边115。线切口130的长边131a与短边131b相接且相交,长边131a与短边131b例如相互垂直或大致相互垂直。至于其它相关的结构与材质细节,均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赘述之。
[0087] 第三实施方式
[0088] 图6绘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00的正视图。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0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00的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切口132呈直线状,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本体110的第四侧边116,且直接连接本体110的第一侧边113。至于其它相关的结构与材质细节,均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赘述之。
[0089] 第四实施方式
[0090] 图7绘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00的正视图。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0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00的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切口133呈直线状,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本体110的第三侧边115,且直接连接本体110的第二侧边114。至于其它相关的结构与材质细节,均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赘述之。
[0091]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