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以及液体提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80070661.5

文献号 : CN10493728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田中伸拓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使用加压式气泵而能够将液体提升至该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以上的高度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以及液体提升方法。液体提升装置(1)具备:液体提升容器(2),其存积液体;气泵(10),其对液体提升容器内进行加压;液体提升管(3),其一端与液体提升容器连接,另一端送液口向上方立起,并且从液体提升容器的液面高度到另一端送液口为止的高度(h2)比气泵(10)的可提升液体高度(h0)大;供气管(5),其一端部与设置于液体提升管的中途的分支部(4)连接,并在另一端部具有立起部;气阀(6),其设置于供气管的另一端部并能够相对于大气进行开闭;以及储液部(7),其形成于液体提升管的另一端送液口与分支部之间的液体提升管的部分,并位于比分支部靠下方的位置。分支部(4)位于比液体提升容器的液面高度高且比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h0)低的位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封闭构造的液体提升容器,其存积液体;

气泵,其对所述液体提升容器内进行加压;

液体提升管,其一端连通于所述液体提升容器内的液体中,另一端部向上方立起,并在另一端部前端形成有送液口,从所述液体提升容器的液面高度到所述送液口为止的高度比所述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大;

供气管,其一端部与设置于所述液体提升管的中途的分支部连接,并在另一端部具有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部;

气阀,其设置于所述供气管的另一端部,并能够相对于大气进行开闭;以及储液部,其形成于所述送液口与所述分支部之间的液体提升管的部分,并位于比所述分支部靠下方的位置,能够存积规定量的液体,所述分支部位于如下位置,即:比所述液体提升容器的液面高度高,且比所述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的立起部延伸至比所述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高的位置,在所述供气管的立起部的比所述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高的位置安装有所述气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是止回阀,其仅允许空气从外部向所述供气管流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部的容积小于所述液体提升管的截面积与所述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之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部的容积小于所述液体提升管的截面积与所述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之积。

6.一种液体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所述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具备:封闭构造的液体提升容器,其存积液体;

气泵,其对所述液体提升容器内进行加压;

液体提升管,其一端连通于所述液体提升容器内的液体中,另一端部向上方立起,并在另一端部前端形成有送液口,从所述液体提升容器的液面高度到所述送液口为止的高度比所述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大;

供气管,其一端部与设置于所述液体提升管的中途的分支部连接,并在另一端部具有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部;

气阀,其设置于所述供气管的另一端部,并能够相对于大气进行开闭;以及储液部,其形成于所述送液口与所述分支部之间的液体提升管的部分,并位于比所述分支部靠下方的位置,能够存积规定量的液体,所述分支部位于如下位置,即:比所述液体提升容器的液面高度高,且比所述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低,在所述液体提升方法中执行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驱动所述气泵,使所述液体提升容器内的液体提升至比所述液体提升管内的所述分支部靠上方的位置,并将液体存积于所述储液部;

第二步骤,停止所述气泵并打开气阀,使空气层经由所述供气管向所述分支部流入,利用该空气层将所述液体提升管内的液体分割为储液部内的液体与比分支部靠容器侧的液体;以及第三步骤,驱动所述气泵并关闭气阀,将所述液体提升容器内的液体送入所述液体提升管,从而利用所述空气层顶起所述储液部内的液体而将其从所述液体提升管的送液口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步骤形成的空气层的容积大于如下乘积,即:从所述液体提升管的送液口与液体提升容器内的液面之间的高低差中减去所述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而得到的值与所述液体提升管的截面积的乘积。

说明书 :

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以及液体提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使用加压式气泵而用于将位于低位置的液体向高位置提升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以及液体提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通过专利文献1等而公知有使用了加压式气泵(微型鼓风机)的液体提升装置。例如图8所示,该液体提升装置将液体提升管101的一端与封闭容器100连接,将液体提升管101的另一端立于高位置,并利用气泵102对封闭容器100内进行加压,由此经由液体提升管101将封闭容器100内的液体向高位置提升。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304号公报
[0004] 但是,在使用该液体提升装置的情况下,无法使液体提升至与气泵102所产生的最大排出压力对应的可提升液体高度以上的高度。例如,在液体为水且气泵102所产生的最大排出压力为2kPa的情况下,利用气泵102而能够从封闭容器100内的液面提升液体的高度h0约为20cm。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加压泵而能够将液体提升至该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以上的高度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以及液体提升方法。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封闭构造的液体提升容器,其存积液体;气泵,其对上述液体提升容器内进行加压;液体提升管,其一端连通于上述液体提升容器内的液体中,另一端部朝上方立起,并在另一端部前端形成有送液口,从上述液体提升容器的液面高度到上述送液口为止的高度比上述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大;供气管,其一端部与设置于上述液体提升管的中途的分支部连接,并在另一端部具有朝上方立起的立起部;气阀,其设置于上述供气管的另一端部,能够相对于大气进行开闭;以及储液部,其形成于上述送液口与上述分支部之间的液体提升管的部分,并位于比上述分支部靠下方的位置,能够存积规定量的液体,上述分支部位于比上述液体提升容器的液面高度高、且比上述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低的位置。
[0007] 在本发明中,若在储液部未存积有液体的状态下驱动气泵,并对液体提升容器内进行加压,则液体会上升至液体提升管内的可提升液体高度。此时,液体的一部分越过分支部并进入储液部。接下来,若在打开气阀的状态下停止气泵,由于分支部位于比液体提升容器的液面高度高且比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低的位置,因此液体提升管内的液面下降且空气层会经由供气管而向分支部流入,由该空气层而分割为储液部的液体和比分支部靠容器侧的液体提升管内的液体。在该状态下,在储液部残留有规定量的液体。接下来,若关闭气阀并驱动气泵,则液体提升管中途的空气层被从液体提升容器挤出的液体挤压,因此能够经由空气层而将残留于储液部的液体向液体提升管的另一端送液口侧顶起,从而将其从送液口排出。其结果是,能够将液体提升至比与气泵的最大排出压力相当的高度(可提升液体高度)更高的位置。
[0008] 储液部的形状是任意的,但需要能够存积规定量的液体,并且具有整体被液封的剖面形状。即,需要具备利用液体提升管内的空气层将存积的液体向下游侧(液体提升管的送液口侧)压出的功能。作为气泵,可以是任意形式的泵。优选为如压电鼓风机那样可瞬间进行驱动/停止、并且在停止状态下排出口与吸入口连通的构造(不具有止回阀的构造)的泵。这是因为,由于在停止状态下排出口与吸入口连通,从而能够使容器内迅速回至大气压,并通过在短时间内反复驱动/停止,从而提高液体提升效率。
[0009] 优选供气管的立起部延伸至比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高的位置,在供气管的立起部的比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高的位置安装有气阀。该情况下,即使在因某些原因而导致液体流入供气管内的情况下,由于气阀位于比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高的位置,所以液体也不会与气阀接触。因此,液体中的杂质不会附着于阀,从而能够长时间地维持阀的开闭性能。此外,气阀的安装位置并不限定于供气管的立起部,例如也可以在供气管的另一端部连续地形成向上的立起部与向下部,并在该向下部安装气阀。在该情况下,只要立起部的上端位于比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高的位置,液体就无法越过立起部,因此液体不会与气阀接触。
[0010] 作为气阀,只要是可瞬间进行开闭并且空气泄漏较少的阀,就可以是任意的阀,但也可以使用仅允许空气从外部向供气管流入的止回阀。在该情况下,由于止回阀是因供气管内的空气压而自动开闭的被动阀,所以不需要气阀的开闭控制,仅通过气泵的驱动/停止的控制就能够进行液体提升。
[0011] 作为用于液体提升的条件,需要使储液部的容积小于液体提升管的截面积与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之积。即,
[0012] (储液部的容积)<(液体提升管的截面积)×(可提升液体高度)
[0013] 通过将储液部的容积设定为小于液体提升管的截面积与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之积,从而在驱动气泵使液面上升至可提升液体高度时,能够可靠地对储液部的液体进行液体提升。
[0014] 如上述那样,即使在储液部未存积有液体的状态下驱动气泵,虽然第一次驱动时,液体仅存积于储液部,且无法这就样使其从液体提升管的送液口排出,但只要满足以下的条件,就可以借助第二次以后的气泵的驱动而将液体可靠地从送液口排出。即,[0015] 空气层的容积>(液体提升管的截面积)×(液体提升管的送液口与容器内的液面的高低差-可提升液体高度)
[0016] 在使空气层经由供气管而向分支部流入的阶段中,使该空气层的容积大于以下乘积:从液体提升管的送液口与液体提升容器内的液面之间的高低差中减去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而得到的值与液体提升管的截面积的乘积,从而能够借助第二次的气泵的驱动而连续地排出液体。在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借助三次以上的气泵的驱动来连续地排出液体。
[0017]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液体提升管的中途经由分支部而连接有具有气阀的供气管,并在液体提升管的比分支部靠送液口侧设置有储液部,因此,暂且在储液部存积有液体后,通过关闭气阀并驱动气泵,从而能够经由空气层而将残留于储液部的液体向液体提升管的送液口顶起。其结果是,能够将液体提升至比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高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简图。
[0019] 图2是作为气泵的一个例子的压电微型鼓风机的剖视图。
[0020]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液体提升装置的动作例的图。
[0021] 图4是表示作为气阀的一个例子的止回阀的构造的图。
[0022] 图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简图。
[0023] 图6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简图。
[0024] 图7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简图。
[0025] 图8是现有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第一实施例-
[0027] 图1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装置1具备设置于低位置的封闭构造的液体提升容器2、以及设置于容器2的加压泵亦即气泵10。此外,虽未图示,但在容器2设置有能够通过盖体(cap)进行开闭的液体供给口。在容器2内存积有液体(例如水),该液体存积至比后述分支部4低的程度。气泵10的吸入口19a向外部开放,排出口13c向容器2内开口。在后面对气泵10进行详细叙述。在本实施例中,气泵10安装于容器2的上壁部,以便其不与存积于容器2内的液体L接触。
[0028] 在容器2的底部连接有液体提升管3的一端部3a,另一端侧向上方立起,并在其前端开口有送液口3b。容器2内的液面(气泵的非驱动时)与送液口3b的高低差h2大于气泵10的自容器2内的液面的可提升液体高度h0。此外,优选使容器2的截面积与液体提升管3的截面积相比足够大(例如100倍以上),从而使得在气泵10的驱动时与非驱动时容器2内的液面变化不大。
[0029] 液体提升管3沿上下屈曲为S字状,在其中途设置有分支成两股的分支部4。分支部4位于比容器2内的液面高的位置,容器2内的液面与分支部4的高低差h1比气泵10的可提升液体高度h0小。在该分支部4连接有供气管5的一端部,供气管5的另一端部5a向上方立起。
供气管5的另一端部5a的上端向大气开放,在其上端部安装有能够进行开闭的气阀6。对于气阀6而言,只要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开闭的阀门,就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电磁阀那样的主动阀,也可以是止回阀那样的被动阀。在使用电磁阀的情况下,将气泵10和气阀6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连接,并按照后述的工作顺序进行控制。
[0030] 优选供气管5的另一端部(立起部)5a延伸至比气泵10的可提升液体高度h0高的位置,在供气管5的立起部5a的比气泵10的可提升液体高度h0高的位置,安装有气阀6。即,优选液面与气阀6的高低差h3比可提升液体高度h0大。通过上述那样将气阀6设置于高位置,则即使液体在供气管5内上升,也能够防止其与气阀6接触。此外,气阀6的安装位置不必是比可提升液体高度h0高的位置。
[0031] 在液体提升管3的另一端送液口3b与分支部4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储液部7,其位于比分支部4靠下方的位置。本实施例的储液部7由屈曲为U字形的管形成,并由向下部7a、水平部7b、以及向上部7c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本形状,例如可以是弯曲的U字形状、S字状、螺旋形状等任意的形状。储液部7只要是具有整体被液封的剖面形状的管路即可。储液部7的剖面形状也可以是与液体提升管3相同的剖面形状。
[0032] 作为用于使液体提升的条件,储液部7的容积需要小于液体提升管3的截面积和气泵的可提升液体高度h0之积。即,
[0033] (储液部的容积)<(液体提升管的截面积)×h0
[0034] 这样,通过将储液部7的容积设定为小于液体提升管3的截面积和可提升液体高度h0之积,从而在驱动气泵10来使液面上升至可提升液体高度h0时,能够使储液部7的液体从送液口3b可靠地排出。此外,上述关系在液体提升管3的截面积为恒定的情况下成立,若包含液体提升管3的截面积变化的情况而为一般化的情况下,则为如下式子。
[0035] 式1
[0036]
[0037] 其中,hL是液体提升管3内的任意的液面高度,A(h)是液面高度为h处的液体提升管3的截面积。该式的条件在于储液部7内的液体全部从储液部7流出并能够在液体提升管3内上升。
[0038] 在第一次驱动气泵10时,仅将液体存积于储液部7,但自第二次驱动气泵10,作为排出液体所需的条件,优选设定为:
[0039] 空气层的容积>(液体提升管的截面积)×(h2-h0)
[0040] 空气层的容积如后述图3(b)的斜线所示,其是指打开气阀6而流入的空气的体积。在使空气层经由供气管5而向分支部4流入的阶段中,通过使该空气层的容积大于液体提升管3的截面积和(h2-h0)之积,从而能够自第二次驱动气泵10而连续地排出液体。在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三次以上驱动气泵10来连续地排出液体。
[0041] 若将液体的密度设为ρ,将气泵10所产生的最大排出压设为P,将重力加速度设为g,则以下式得出气泵10的可提升液体高度h0。
[0042] h0=P/ρg
[0043] 因此,例如在液体为水且气泵10所产生的最大排出压为2kPa的情况下,可提升液体高度h0约为20cm。
[0044] 在该情况下,例如若使容器2内的液面与分支部4的高低差h1为15cm,使从液面到送液口3b的高度h2为25cm,液面与气阀6的高低差h3为25cm,液体提升管3(包括储液部7)的内径为 供气管5的内径为 容器2的高度为10cm,容器2的内径为则能够从送液口3b排出液体。
[0045] 气泵10可以使用公知的任意的加压泵,但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排出口与容器2内连接且吸入口向大气开放的压电微型鼓风机。该气泵10例如与日本特开2011-27079号公报所公开的装置相同,在图2中示出了其构造的一个例子。如图2所示,鼓风机主体11具备内壳12、以及具有规定的间隙以非接触的方式覆盖内壳12的外侧的外壳13。在外壳13中,隔着规定的间隙而收容有内壳12,内壳12经由弹簧连结部14而被弹性支承于外壳13。因此,在内壳
12伴随着后述振动板15的共振驱动而在上下方向上振动时,具有抑制该振动泄漏至外壳13的作用。内壳12与外壳13之间形成有空气的流入通路17。
[0046] 内壳12形成为下方开口的剖面呈“コ”字形的形状,并固定有振动板15,以封闭内壳12的开口,在内壳12与振动板15之间形成有第一鼓风机室16。振动板15例如形成为将由压电陶瓷构成的压电元件15a贴附于由薄壁的弹性金属板构成的膜片15b的中央部而成的单压电晶片(unimorph)构造,通过对压电元件15a施加规定频率的电压,从而以弯曲模态(bending mode)对振动板15整体进行共振驱动。在本例中,压电元件15a固定于膜片15b的与第一鼓风机室侧相反一侧的面。
[0047] 在构成第一鼓风机室16的一个壁面且与振动板15对置的内壳12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壁部12a。优选形成为如下构成:该第一壁部12a由薄壁的弹性金属板形成,并在以规定的模态对振动板15进行共振驱动时,使第一壁部12a随之激振。在第一壁部12a的与振动板15的中心部对置的部位,形成有使第一鼓风机室16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部12b。在与第一壁部12a对置的外壳13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壁部13b,在第二壁部13b的中心部、即与第一开口部12b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第二开口部13c。该第二开口部13c成为空气的排出口。在第一壁部12a与第二壁部13b之间形成有规定的流入空间17a,该空间17a构成上述流入通路17的一部分。流入空间17a具有将从流入通路17导入的空气向第一开口部12b以及第二开口部13c的附近引导的作用。
[0048] 在外壳13的下表面侧、即在隔着振动板15而与第一鼓风机室16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壁部19,该第三壁部19用于在其与振动板15之间形成第二鼓风机室18。在第三壁部19的中央部形成有使外部与第二鼓风机室18连通的第三开口部19a。该第三开口部19a成为空气的吸入口。第二鼓风机室18的容积以及第三开口部19a的开口面积被设定为能够随着振动板15的振动而形成模拟共振空间。第二鼓风机室18与流入通路17相互连接。因此,经由第三开口部19a而流入至第二鼓风机室18的空气通过流入通路17而向流入空间17a供给。
[0049] 若对压电元件15a施加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压,则振动板15以一次共振模态或者三次共振模态被共振驱动,由此,第一鼓风机室16的容积周期性地产生变化。在第一鼓风机室16的容积增大时,流入空间17a内的空气通过第一开口部12b而向第一鼓风机室16被吸入,反之,在第一鼓风机室16的容积减少时,第一鼓风机室16内的空气通过第一开口部12b而向流入空间17a被排出。由于振动板15以高频被驱动,所以从第一开口部12b向流入空间17a排出的高速/高能的空气流会通过流入空间17a并从第二开口部13c被排出。此时,会将处于流入空间17a内的周围的空气卷入,并同时从第二开口部13c排出,因此会产生从流入通路17朝向流入空间17a的连续的空气气流,空气成为喷流而从第二开口部13c连续排出。在图2中用箭头表示空气气流。特别是,若使第一壁部12a随着振动板15的共振驱动而激振,则能够实现排出流量的显著增大。
[0050] 上述构造的微型鼓风机(气泵)10不具备止回阀,因此在非驱动时吸入口19a与排出口13c连通。因此,当停止对气泵10的驱动时,则容器2内瞬间回到大气压,从而能够使液体提升管3内的液体回到容器2,并能够利用空气层来截断液体提升管3内的液体。其结果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始接下来的液体提升动作。
[0051] -动作的说明-
[0052] 接下来,参照图3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液体提升装置1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若在关闭了气阀6的状态(也可以为打开状态)下驱动气泵10,则容器2内被加压,从而向与容器2连接的液体提升管3送出液体。因此,液体提升管3内的液面上升至气泵10的可提升液体高度h0。即,液面上升至比分支部4高的位置,并在储液部7存积有液体。但是,无法到达至送液口3b。此时,液体的一部分也会通过分支部4而进入供气管5之中,由于气阀6关闭,所以因液面上升而使得供气管5内的气压上升,从而液面无法上升至气阀6的位置。此外,在气阀6打开的情况下,供气管5的液面会进一步上升,但由于气阀6设置于比可提升液体高度h0高的位置,所以液体不会与气阀6接触。该状态为图3(a)。此外,在图3(a)中,为了便于理解,示出了容器2内的液面相比非驱动时而降低了的样子,但实际上几乎不降低。
[0053] 接下来,若停止气泵10并打开气阀6,则容器2内回到大气压,与此同时,外部空气通过供气管5而向分支部4流入,液体提升管3内的液体被流入的空气层A1(斜线所示)向下挤压,从而大部分回到液体提升容器2。此时,进入到储液部7的液体无法越过分支部4的高度而残留于储液部7。在储液部7残留了规定量的液体柱L1的状态为图3(b)。
[0054] 接下来,若关闭气阀6并再次驱动气泵10,则进入至液体提升管3的空气层A1被从容器2挤出的液体挤压,从而经由空气层A1将残留于储液部7的液体柱L1向液体提升管3的送液口3b侧顶起。图3(c)表示液体提升动作的中途情况,从容器2挤出的液体的一部分从分支部4流入供气管5内,从而供气管5的液面几乎达到h0,但流入至储液部7的液体的液面还未达到h0。
[0055] 此外,若继续驱动气泵10,则液体提升管3的送液口侧的液面上升至h0附近,经由空气层A1而被挤压的液体柱L1从送液口3b排出。图3(d)示出了该状态。在图3(d)之后,若打开气阀6并停止气泵10,则回到图3(b)的状态,之后通过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能够随着对气泵10的驱动而连续地排出液体。这样,能够将液体提升至比气泵10的可提升液体高度h0高的位置。
[0056] 图4表示气阀的另一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气阀而使用了气阀6,但也能够使用图4那样的止回阀8。该止回阀8在供气管5的上端部形成有阀箱8a,在阀箱8a的上侧形成有开口部8b,并安装有从内侧封闭该开口部8b的由弹簧板构成的阀体8c。即,该止回阀8是仅允许空气从外部向供气管5流入的止回阀。
[0057] 在使用这样的止回阀8的情况下,供气管5伴随气泵10的停止(参照图3(b))而产生负压,阀体8c由此会自动打开(图4的虚线所示),因此不需要对阀进行控制,从而构造变得简单。此外,止回阀8的构造并不限定于使用图4那样的由弹簧板构成的阀体8c,也可以使用由球形形状构成的阀体,并且构造是任意的。
[0058] -第二实施例-
[0059] 图5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加压式液体提升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在图1的实施例中,供气管5的另一端部5a向上方立起,并在其前端部安装有气阀6,但在本实施例中,在使供气管5的另一端部5a向上方立起后,以朝向下方的方式使其屈曲,并在其向下部5b安装气阀6。在该情况下,若供气管5的屈曲的顶部5c位于比气泵10的可提升液体高度h0高的位置,则液体不会超过顶部5c,因此即使气阀6安装于比可提升液体高度h0低的位置,也不会与液体接触。供气管5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屈曲为图5那样的方形的形状,也可以弯曲为倒U字形。
[0060] -第三实施例-
[0061] 在图1、图5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液体提升管3的一端部3a与液体提升容器2的底部连接的构造,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如下构造,即:将液体提升管3的一端部3a插入于液体提升容器2的内部,并且使该一端部3a下垂至液体提升容器2的底部附近。在该情况下,由于液体提升管3的一部分配置于液体提升容器2之中,所以能够缩短液体提升管3所占的空间,从而能够使液体提升装置小型化。
[0062] -第4实施例-
[0063] 此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如下构造,即:仅使供气管5的上端部、气阀6、以及送液口侧的液体提升管3的送液口3b向容器2的外部突出,并将液体提升管3的一端部3a、分支部4、储液部7配置于液体提升容器2之中。在该情况下,由于液体提升管3的大部分配置在容器2内,所以能够进一步构成为小型。此外,虽然在图7中将容器2的容积描绘得比第一、第二实施例(图1、图5)中的大,但实际的液体提升管3的截面积与容器2的截面积相比非常小,因此容器2的容积与第一、第三实施例相同。
[0064]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65] 1...液体提升装置;2...液体提升容器;3...液体提升管;3b…送液口;4...分支部;5...供气管;6...气阀;7...储液部;10…气泵(微型鼓风机);13c…排出口;19a…吸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