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单元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142615.2

文献号 : CN1049433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泷野文哉平嶋拓

申请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单元,其具有多个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头内辊,其与被喷射介质的喷落面抵接并对该喷落面进行按压;框,其对头内辊进行轴支承,液体喷射头单元被设置为相对于框能够在与喷落面正交的方向上升降,在液体喷射头单元上,在输送方向上至少形成两列头列,该头列由在与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基准方向上空有空隙而并排设置的多个液体喷射头构成,在输送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两列头列被配置于,在输送方向上一个头列的空隙与另一个头列的液体喷射头重叠的位置处,头内辊被配置于,在与喷落面正交的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与空隙相对置的位置处。

权利要求 :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用于向被喷射介质喷射液体,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

液体喷射头单元,其具有多个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

头内辊,其与被喷射介质的喷落面抵接并对该喷落面进行按压;

框,其被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并对所述头内辊进行轴支承,其中,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框能够在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上升降,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上,在所述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方向上至少形成两列头列,所述头列由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基准方向上空有空隙而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构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两列所述头列被配置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一个所述头列的所述空隙与另一个头列的所述液体喷射头重叠的位置处,所述头内辊被配置于,在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空隙相对置的位置处,在从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框具有包围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环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上,在与所述头列的所述空隙相对应的区域中设置有第一收容部,该第一收容部具有向所述被喷射介质侧开口的凹形形状,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处于向所述被喷射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头内辊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于第一收容部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头外辊,该头外辊与所述被喷射介质的喷落面抵接并对该喷落面进行按压,所述头外辊被轴支承于所述框上,所述头外辊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外辊与所述头内辊被配置为,在旋转轴的轴向上相互至少有一部分相对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内辊被轴支承于臂部上,该臂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设置于所述框上,所述臂部通过被第一施力单元向不同于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施力,从而对所述头内辊朝向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即所述喷落面侧施力,所述头外辊通过第二施力单元而被施力,该第二施力单元朝向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即所述喷落面侧施力。

6.如权利要求1、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内辊的旋转轴被设置为,在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相对置。

7.如权利要求1、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配线基板,该配线基板具有挠性,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具备与多个所述配线基板连接的中继基板,所述中继基板被配置为,使包括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和所述基准方向的方向成为面方向,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之中被配置在与所述中继基板相比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一侧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配线基板,与所述中继基板的所述输送方向的所述一侧的第一面连接,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之中被配置在与所述中继基板相比靠所述输送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配线基板,与所述中继基板的所述输送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第二面连接,对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各自的所述配线基板与所述中继基板进行连接的连接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一部分相互重叠。

8.如权利要求1、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上,通过将两列的所述头列在所述基准方向上相互错开地配置,从而使所述基准方向上一个所述头列的端部与另一个所述头列的端部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空隙相比而较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内辊还被配置于,在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间隔相对置的位置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一个所述间隔相对置而设置有多个所述头内辊,

与一个所述间隔相对置的所述头内辊的个数多于与所述空隙相对置的所述头内辊的个数。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一个所述间隔相对置而设置有多个所述头内辊,

与一个所述空隙相对置而设置有多个所述头内辊,

在所述头内辊的旋转轴方向上,与所述间隔相对置而设置的多个所述头内辊的间隔,宽于与所述空隙相对置而设置的多个所述头内辊的间隔。

12.如权利要求1、2、4、9、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各个所述空隙对应而设置的所述头内辊,在旋转轴的轴向上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处。

13.如权利要求9或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

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各个所述间隔对应而设置的所述头内辊,在旋转轴的轴向上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

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各个所述空隙对应而设置的所述头内辊,在旋转轴的轴向上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各个所述间隔对应而设置的所述头内辊在旋转轴的轴向上的间隔,宽于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各个所述空隙对应而设置的所述头内辊在旋转轴的轴向上的间隔。

15.一种液体喷射头单元,其特征在于,

由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在基准方向上空有空隙而并排设置成的头列,在与所述基准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至少形成有两列,在与所述基准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两列所述头列被配置于,在与所述基准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一个所述头列的所述空隙与另一个头列的所述液体喷射头重叠的位置处,在与所述头列的所述空隙对应的区域中,设置有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具有向液体喷射方向开口的凹形形状,且内部能够收容对被喷射介质的液体的喷落面进行按压的头内辊,所述头内辊被轴支承于框上,

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框能够在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上升降,在从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框具有包围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环状结构。

说明书 :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单元

[0001]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2014年3月2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4-069775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申请号为2014-069775的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被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从喷嘴开口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单元,尤其涉及一种喷射作为液体的油墨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以及喷墨式记录头单元。

背景技术

[0004] 以喷墨式打印机或绘图仪等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为代表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能够对被存积于盒或罐等容器中的油墨等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头。
[0005] 这种被用于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液体喷射头在以单体来实现喷嘴开口的高密度化或长条化等时,会降低液体喷射头的成品率,并且由于制造成本高而难以实现。因此,提出一种通过在共通的部件上固定多个液体喷射头以使其单元化而形成的液体喷射头单元。
[0006] 在这种液体喷射头单元上,于该液体喷射头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处分别设置有辊,在利用液体喷射头的两侧的辊来保持着被喷射介质的状态下,使从液体喷射头单元喷射的液体喷落在被喷射介质上。
[0007] 此时,当在输送方向夹着液体喷射头单元的位置处分别设置辊的情况下,两个辊的间隔较宽,两个辊之间所保持的被喷射介质会产生翘起的情况,从而可能存在向被喷射介质的液体的喷落位置偏移的问题。
[0008]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液体喷射头单元上设置被配置成交错状的多个液体喷射头、与液体喷射头交替地配置的多个正齿轮、对液体喷射头以及齿轮的旋转轴进行支承的罩壳,从而缩短齿轮之间的距离以对被喷射介质的翘起进行抑制。
[0009] 然而,在将多个液体喷射头和辊一起固定于液体喷射头单元上的情况下,在利用橡胶等的刮板对液体喷射面进行擦拭时,存在刮板与辊发生接触的问题。
[0010] 此外,虽然能够针对每个液体喷射头而使刮板相对地升降从而擦拭液体喷射面,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即,需要进行刮板或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复杂的移动,并且进行擦拭时将耗费时间。
[0011] 此外,通过刮板而对液体喷射面进行擦拭时所产生的液体的飞沫容易附着在辊上,从而存在附着于辊上的液体被转印于被喷射介质上而弄脏被喷射介质的问题。
[0012] 另外,这种问题不仅存在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中,在喷射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同样存在。
[001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25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向液体喷射介质的液体的喷落位置偏移的情况进行抑制,并且能够容易地且以较短的时间进行液体喷射头单元的维护,从而抑制被喷射介质被弄脏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单元。
[0015] 方式1
[0016] 本发明的方式为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单元,其具有多个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头内辊,其与被喷射介质的喷落面抵接并对该喷落面进行按压;框,其对所述头内辊进行轴支承,其中,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框能够在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上升降,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上,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至少形成两列头列,所述头列由在与所述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基准方向上空有空隙而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构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两列所述头列被配置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一个所述头列的所述空隙与另一个头列的所述液体喷射头重叠的位置处,所述头内辊被配置于,在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空隙相对置的位置处。
[0017] 在所涉及的方式中,通过将头内辊设置于与液体喷射头单元的空隙相对置的位置处,从而能够在输送方向上缩短被设置于液体喷射头单元的两侧的头内辊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够对在该头内辊之间所保持的被喷射介质的翘起进行抑制,进而能够抑制液体的喷落位置偏移。此外,通过将液体喷射头单元设为相对于对头内辊进行轴支承的框而能够升降,从而在使液体喷射头单元上升而实施维护时头内辊不会发生干涉,并且能够容易地且以较短时间执行维护。此外,实施了维护时的液体不易附着于头内辊上,从而能够抑制因附着于头内辊上的液体而使被喷射介质被弄脏的情况。
[0018] 方式2
[0019] 在此,在方式1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上,在与所述头列的所述空隙对应的区域中设置有第一收容部,该第一收容部具有向所述被喷射介质侧开口的凹形形状,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处于向所述被喷射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头内辊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于第一收容部内。据此,通过将头内辊收容于第一収容部中,能够缩小液体喷射面与喷落面之间的间隔,从而抑制喷落位置偏移而能够实施高速印刷。
[0020] 方式3
[0021] 另外,在方式1或2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头外辊,该头外辊与所述被喷射介质的喷落面抵接并对该喷落面进行按压,所述头外辊被轴支承于所述框上,所述头外辊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外侧。据此,通过设置头内辊和头外辊,能够在基准方向上多个位置处保持被喷射介质,从而对被喷射介质的向基准方向上的翘起进行抑制。
[0022] 方式4
[0023] 此外,在方式3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头外辊与所述头内辊被配置为,在旋转轴的轴向上相互至少有一部分相对置。据此,能够使头内辊和头外辊在输送方向上接近而设置,从而能够缩小液体喷射头单元和框之间的输送方向上的间隔。
[0024] 方式5
[0025] 另外,在方式1至3中的任一个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头内辊被轴支承于臂部上,该臂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设置于所述框上,所述臂部通过被第一施力单元向不同于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施力,从而对所述头内辊朝向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即所述喷落面侧施力,所述头外辊通过第二施力单元而被施力,该第二施力单元朝向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即所述喷落面侧施力。据此,能够通过对被喷射介质进行施力的辊而可靠地保持被喷射介质。另外,由于头内辊经由臂部而被施力,因此能够缩小在液体喷射头与被喷射介质之间配置头内辊的空间。因此,能够减小与液体喷射装置在与喷落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高度。另外,由于对轴支承着头内辊的臂部进行施力的第一施力单元的施力方向、与头内辊被施力而按压被喷射介质的方向为不同的方向,因此能够使对臂部进行轴支承的框在输送方向上小型化。
[0026] 方式6
[0027] 另外,在方式1至5中的任一个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在从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框具有包围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环状结构。据此,能够提高框的刚性,从而实现框的小型化。
[0028] 方式7
[0029] 另外,在方式1至6中的任一个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头内辊的旋转轴被设置为,在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相对置。据此,由于头内辊更接近于液体喷射头单元,因此能够在输送方向上进一步缩小被设置于液体喷射头单元的两侧的头内辊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使被喷射介质的姿态稳定。
[0030] 方式8
[0031] 另外,在方式1至7中的任一个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配线基板,该配线基板具有挠性,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具备与多个所述配线基板连接的中继基板,所述中继基板被配置为,使包括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和所述基准方向的方向成为面方向,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之中被配置在与所述中继基板相比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一侧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配线基板,与所述中继基板的所述输送方向的所述一侧的第一面连接,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之中被配置在与所述中继基板相比靠所述输送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配线基板,与所述中继基板的所述输送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第二面连接,对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邻接的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各自的所述配线基板与所述中继基板进行连接的连接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一部分相互重叠。据此,能够在中继基板的两面上容易地实施配线基板的连接。另外,由于将配线基板连接于中继基板的两面上,因此可以对配线基板彼此发生的干渉进行抑制,并且将中继基板以同样低的位置而与配线基板连接,从而能够实现中继基板的小型化。另外,能够对在基准方向上使相邻的液体喷射头重叠的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在基准方向上相邻的液体喷射头的接口上的印刷品质的恶化进行抑制。
[0032] 方式9
[0033] 另外,在方式1至8中的任一项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上,通过将两列的所述头列在所述基准方向上相互错开地配置,从而使所述基准方向上一个所述头列的端部与另一个所述头列的端部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空隙相比而较宽。据此,能够对在基准方向上相邻的液体喷射头的接口处的印刷品质的恶化进行抑制。
[0034] 方式10
[0035] 另外,在方式9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头内辊还被配置于,在与所述喷落面正交的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间隔相对置的位置处。据此,能够对被喷射介质的两端向基准方向的翘起进行抑制。
[0036] 方式11
[0037] 另外,在方式10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与一个所述间隔相对置而设置有多个所述头内辊,与一个所述间隔相对置的所述头内辊的个数多于与所述空隙相对置的所述头内辊的个数。据此,能够更可靠地对被喷射介质的两端的向基准方向的翘起进行抑制。
[0038] 方式12
[0039] 另外,在方式10或11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与一个所述间隔相对置而设置有多个所述头内辊,与一个所述空隙相对置而设置有多个所述头内辊,在所述头内辊的旋转轴的轴向上,与所述间隔相对置而设置的多个所述头内辊的间隔,宽于与所述空隙相对置而设置的多个所述头内辊的间隔。据此,能够使被设置于空隙中的头内辊所产生的辊痕分散,从而对辊痕进行抑制。
[0040] 方式13
[0041] 另外,在方式1至12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具备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各个所述空隙对应而设置的所述头内辊,在旋转轴的轴向上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处。据此,能够使头内辊所产生的辊痕分散,从而对辊痕进行抑制。
[0042] 方式14
[0043] 另外,在方式10至12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具备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各个所述空隙对应而设置的所述头内辊,在旋转轴的轴向上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处。据此,能够使头内辊所产生的辊痕分散,从而对辊痕进行抑制。
[0044] 方式15
[0045] 另外,在方式14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具备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各个所述空隙对应而设置的所述头内辊,在旋转轴的轴向上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各个所述空隙对应而设置的所述头内辊在旋转轴的轴向上的间隔,宽于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各个所述空隙对应而设置的所述头内辊在旋转轴的轴向上的间隔。据此,能够使与间隔对应而设置的头内辊所产生辊痕分散,从而对辊痕进行抑制。
[0046] 方式16
[0047] 本发明的方式为一种液体喷射头单元,其特征在于,由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在基准方向上空有空隙而并排设置成的头列,在与所述基准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至少形成有两列,在与所述基准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两列所述头列被配置于,在与所述基准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一个所述头列的所述空隙与另一个头列的所述液体喷射头重叠的位置处,在与所述头列的所述空隙对应的区域中设置有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具有向液体喷射方向开口的凹形形状,且内部能够收容对被喷射介质的液体的喷落面进行按压的头内辊。
[0048] 在所涉及的方式中,通过将头内辊设置在与液体喷射头单元的空隙相对置的位置处,能够在输送方向上缩短被设置于液体喷射头单元的两侧上的头内辊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够对在该头内辊之间所保持的被喷射介质的翘起进行抑制,从而能够抑制液体的喷落位置偏移。此外,通过将头内辊收容于第一収容部中,能够缩小液体喷射面与喷落面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抑制喷落位置偏移而实施高速印刷。

附图说明

[0049] 图1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俯视图。
[0050] 图2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侧面图。
[0051] 图3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记录头的分解立体图。
[0052] 图4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记录头的俯视图。
[0053] 图5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记录头的剖视图。
[0054] 图6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55] 图7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头单元的俯视图。
[0056] 图8为将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头单元的一部分切开的图。
[0057] 图9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头单元的剖视图。
[0058] 图10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头单元的剖视图。
[0059] 图11为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中继基板与配线基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0060] 图12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头单元及辊单元的立体图。
[0061] 图13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头单元及辊单元的俯视图。
[0062] 图14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头单元及辊单元的剖视图。
[0063] 图15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头单元及辊单元的剖视图。
[0064] 图16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维护单元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0065] 图17为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维护单元的动作的图。
[0066] 图18为表示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中继基板与配线基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0067] 图19为表示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中继基板与配线基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0068] 图20为表示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中继基板与配线基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0069] 图21为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中继基板与配线基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以下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71] 实施方式一
[0072] 图1为模式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侧面图及其放大图。
[0073]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为,仅通过输送作为被喷射介质的记录薄片S来进行印刷的所谓的行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
[0074]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记录薄片S的输送方向称为第一方向X,在记录薄片S的油墨喷落的喷落面S1的面内方向上,将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方向称为基准方向或第二方向Y。此外,将与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的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与记录薄片S的喷落面S1正交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Z。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了各个方向(X、Y、Z)为相互正交的示例,但是并非必须限定于此。
[0075] 喷墨式记录装置1具备:喷墨式记录头单元2(以下,也简称为头单元2)、搭载了头单元2的滑架3、存积有油墨的墨罐等液体存积单元4、第一输送单元5、第二输送单元6、装置主体7、维护单元400。
[0076] 头单元2沿着第二方向Y而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在头单元2中,由多个喷墨式记录头200(参照图7)沿着第二方向Y而并排设置成的头列202在第一方向X上被设置有多列,且在本实施方式为2列。当然,喷墨式记录头200的头列202的个数并非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是3列以上。这种喷墨式记录头200被配置为,喷射油墨的液体喷射面20a成为Z1侧。
[0077] 液体存积单元4为用于向头单元2供给油墨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其被固定于装置主体7上。来自被固定于装置主体7上的液体存积单元4的油墨经由管等的供给管8而被供给至头单元2。另外,对于头单元2具备液体存积单元4的方式也可以设置为,例如,在头单元2的第三方向Z的上方、即与记录薄片S相反的一侧上搭载有液体存积单元4。
[0078] 第一输送单元5被设置于头单元2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置于X1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于头单元2而言的一侧称为X1侧、另一侧称为X2侧。
[0079] 第一输送单元5具备第一输送辊501、和从动于第一输送辊501的第一从动辊502。第一输送辊501被设置在记录薄片S的与喷落面S1相反的一侧的背面S2侧,并且通过第一驱动电机503的驱动力而被驱动。此外,第一从动辊502被设置在记录薄片S的喷落面S1侧,并且在第一从动辊502与第一输送辊501之间对记录薄片S进行夹持。这种第一从动辊502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的施力部件而对记录薄片S朝向第一输送辊501侧进行按压。
[0080] 第二输送单元6具备输送带601、第二驱动电机602、第二输送辊603、第二从动辊604、张紧辊605以及辊单元610。
[0081] 第二输送单元6的第二输送辊603通过第二驱动电机602的驱动力而被驱动。输送带601由无接头带构成,并被挂绕在第二输送辊603和第二从动辊604的外周上。这种输送带601被设置在记录薄片S的背面S2侧。张紧辊605被设置在第二输送辊603与第二从动辊604之间,并与输送带601的内周面抵接,通过弹簧等的施力部件606的施力而向输送带601施加张力。由此,输送带601与头单元2相对置的面平坦地配置在第二输送辊603与第二从动辊
604之间。
[0082] 第二输送单元6的辊单元610为被设置在记录薄片S的喷落面S1侧的构件,并在记录薄片S喷落面S1侧上具有多个头内辊及头外辊。该辊单元610在头内辊及头外辊与输送带601之间,对记录薄片S进行夹持。另外,对于辊单元610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
[0083] 在这种喷墨式记录装置1中,实施如下所谓的印刷,即,通过第一输送单元5及第二输送单元6,对记录薄片S相对于头单元2而在第一方向X上从X1朝向X2侧进行输送,并从头单元2的各个喷墨式记录头喷射油墨,且使喷射出的油墨在记录薄片S的喷落面S1上喷落。
[0084] 另外,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滑架3搭载有多个头单元2,并以能够沿着滑架轴9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而被设置于滑架轴9上。滑架轴9以使轴向与第二方向Y一致的方式而被配置,并通过未图示的驱动电机的驱动力而经由齿轮或带被传递至滑架3,从而使滑架3沿着滑架轴9的轴向移动。此外,滑架3或滑架轴9被设置为,通过未图示的升降单元而能够在相对于装置主体7而与喷落面S1正交的方向、即、第三方向Z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头单元2向与印刷时的记录薄片S的喷落面S1正交的方向的移动称为升降。即,在第三方向Z上,将头单元2从印刷时的记录薄片S向远离的方向的移动称为上升,将头单元2朝向印刷时的记录薄片S而接近的方向的移动称为下降。换句话说,在第三方向Z上,将从记录薄片S侧亦即Z1侧向远离记录薄片S的Z2侧的移动称为上升,而将从远离记录薄片S的Z2侧向记录薄片S侧亦即Z1侧的移动称为下降。
[0085] 这种滑架3通过从头单元2与输送带601相对置而喷射油墨并使油墨向记录薄片S喷落的喷落位置起,利用未图示的升降单元而上升至第三方向Z的Z2侧之后,向滑架轴9的轴向亦即第二方向Y移动,从而向头单元2不与记录薄片S或输送带601相对置的维护位置移动。而且,在维护位置上,设置有对头单元2进行维护的维护单元4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方向Y上,将设置有装置主体7的内部的输送带601等第二输送单元6的一侧称为Y1侧,将设置有维护单元400的维护位置侧称为Y2侧。
[0086] 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维护单元400具备:具有对液体喷射面20a进行擦拭的刮板的擦拭单元410、和具有对液体喷射面20a进行密封覆盖的密封单元420。另外,对于维护单元400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
[0087] 在此,首先,对被搭载于喷墨式记录装置1上的头单元2所保持的喷墨式记录头200进行说明。另外,图3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喷墨式记录头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A-A′线剖视图。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头,基于其被搭载于喷墨式记录装置1时的各个方向(X、Y、Z)而进行说明。
[0088] 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头200(以下,也简称为记录头200)由流道形成基板10、连通板15、喷嘴板20、保护基板30、可塑性基板45以及壳体部件40等多个部件而构成。
[0089] 在流道形成基板10上,并排设置有由多个隔板划分成的压力产生室12。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头200以使该压力产生室12的并排设置方向成为第二方向Y的方式而被保持于头单元2上并被搭载于喷墨式记录装置1上。之后,也将压力产生室12的并排设置方向称为第二方向Y。此外,在流道形成基板10上,压力产生室12在第二方向Y上所并排设置的列为多个列,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列,并且被并排设置在与第二方向Y正交的第一方向X上。
[0090] 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第三方向Z的Z1侧上,依次层压有连通板15和喷嘴板20。即,具备被设置于流道形成基板10的第三方向Z的Z1侧的面上的连通板15,和被设置于连通板15的与流道形成基板10相反面侧,即连通板15的Z1侧的面上的、具有喷嘴开口21的喷嘴板
20。
[0091] 在连通板15上设置有连通压力产生室12和喷嘴开口21的喷嘴连通通道16。连通板15具有大于流道形成基板10的面积,喷嘴板20具有小于流道形成基板10的面积。由于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连通板15,喷嘴板20只要覆盖连通压力产生室12和喷嘴开口21的喷嘴连通通道16的开口即可,因此,能够将喷嘴板20面积设得较小,从而能够实现成本的削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开设有喷嘴板20的喷嘴开口21而使油墨滴被喷出的面称为液体喷射面
20a。
[0092] 此外,在连通板15上设置有构成歧管100的一部分的第一歧管部17和第二歧管部18。第一歧管部17被设置为在厚度方向(连通板15与流道形成基板10之间的层压方向)上贯穿连通板15。此外,第二歧管部18不在厚度方向上贯穿连通板15,而在连通板15的喷嘴板20侧开口设置。
[0093] 另外,在连通板15上,每个压力产生室12独立设置有与压力产生室12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连通的供给连通通道19。该供给连通通道19与第二歧管部18和压力产生室12连通。
[0094] 在喷嘴板20上形成有,经由喷嘴连通通道16而与各个压力产生室12连通的喷嘴开口21。即,喷嘴开口21使喷射相同种类的液体(油墨)的喷嘴在第二方向Y上并排设置从而构成喷嘴列,由在该第二方向Y上并排设置的喷嘴开口21所构成的喷嘴列在第一方向X上形成两列。
[0095] 另一方面,在作为流道形成基板10的与连通板15相反面侧的Z2侧,形成有振动板5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振动板50而设置有,由被设置于流道形成基板10侧的氧化硅构成的弹性膜51、和由被设置于弹性膜51上的氧化镁构成的绝缘体膜52。此外,在振动板50的绝缘体膜52上,第一电极60、压电体层70和第二电极80被层压形成从而构成压电致动器130。
该压电致动器130作为使本实施方式的流道的、即压力产生室12内的油墨产生压力变化的压力产生单元而发挥功能。
[0096] 此外,具有与流道形成基板10大致相同大小的保护基板30与流道形成基板10的作为压力产生单元的压电致动器130侧的面相接合。保护基板30具有作为用于对压电致动器130进行保护的空间的保持部31。保持部31针对于由在第二方向Y上并排设置的压电致动器
130构成的列的每一列而独立设置,在两个保持部31之间(第一方向X)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32。与压电致动器130的各个电极60、80连接的引出配线被引出至向贯穿孔32内露出为止,并在贯穿孔32内与配线基板121电连接。
[0097] 此外,在保护基板30的与流道形成基板10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壳体部件40。在俯视观察时,壳体部件40具有与连通板15大致相同的形状,且被固定于保护基板30上,并被固定于连通板15的流道形成基板10侧的面上。此外,在壳体部件40上形成有与第二歧管部18连通的第3歧管部42,并通过第一歧管部17、第二歧管部18以及第3歧管部42来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歧管100。这种歧管100分别独立地被设置于两列的压力产生室12的两个外侧。即,针对于压力产生室12的第二方向Y上并排设置列的每列而形成有歧管100。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歧管100中被供给不同的油墨,并从两个喷嘴列喷射出不同的油墨。
[0098] 另外,在壳体部件40上设置有与歧管100连通的导入口44。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入口44针对于每个歧管100而设置。此外,在壳体部件40上设置有,与保护基板30的贯穿孔32连通并供配线基板121贯穿插入的连接口43。连接口43被设置于第一方向X上两个导入口44之间。
[0099] 这种记录头200被保持于头单元2上。在此,参照图6至图11,对头单元2进行说明。另外,图6为分解了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7为从头单元的液体喷射面侧观察的俯视图,图8为将图7的B-B′线的一部分截开的图,图9为图7的C-C′线剖视图,图
10为图7のD-D′线剖视图。另外,图11为表示中继基板与配线基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基于其被搭载于喷墨式记录装置1上时的各个方向(X、Y、Z)来进行说明。
[0100] 如图所示,头单元2具备:多个记录头200、在作为第三方向Z的一个面侧的Z1侧上保持多个记录头200保持架210、被固定于保持架210的第三方向Z的Z2侧的面上的中继基板220、被固定于保持架210的Z2侧的面上的矫正板230、被固定于保持架210的Z2侧的面上的流道部件240、被固定于保持架210的Z2侧的面上的罩250。保持架210和罩250是指,在内部对记录头200、中继基板220、矫正板230以及流道部件240进行收容的部件。
[010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头单元2上沿着第二方向Y而并排设置有四个记录头200。具体而言,记录头200以压力产生室12的并排设置方向成为头单元2的第二方向Y的方式而被保持。而且,记录头200使由在作为基准方向的第二方向Y上隔开空隙203而并排设置的两个记录头200构成的头列202,在第一方向X上并排设置成两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被设置于X1侧的头列202称为第一头列202A,将被设置于X2侧的头列202称为第二头列202B。另外,将第一头列202A的Y1侧的记录头200称为记录头200A1,将Y2侧的记录头200称为记录头200A2。另外,将第二头列202B的Y1侧的记录头200称为记录头200B1,将Y2侧的记录头200称为记录头200B2。
[0102] 该第一头列202A和第二头列202B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错开配置。该第一头列202A和第二头列202B的、向第二方向Y的偏移量为,构成头列202的记录头200的间距的一半。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头列202A相对于第二头列202B而向Y2侧错开配置。即,在第一头列202A中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记录头200的空隙203A,在第一方向X上与构成第二头列202B的记录头200相对置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记录头200B2相对置地设置。此外,在第二头列202B中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记录头200的空隙203B,在第一方向X上与构成第一头列
202A的记录头200相对置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于记录头200A1相对置地设置。通过以这种方式配置第一头列202A及第二头列202B,能够利用四个记录头200以相同间距跨第二方向Y而连续地并列设置喷嘴开口21。
[0103] 如图9及图10所示,保持架210在与记录薄片S相对置的一面上、即第三方向Z的Z1侧的面上,对多个记录头200进行保持。具体而言,在保持架210的Z1侧的面上设置有头保持部211,该头保持部211具有向该Z1侧开口的凹形形状,并且在头保持部211内保持有记录头200。
[0104] 这种保持架210在第二方向Y上以将两列的头列202包含在内的大小而延伸。
[0105] 此外,在保持架210上,于第三方向Z的Z2侧的面上固定有中继基板220、矫正板230、流道部件240以及罩250。
[0106] 在这种保持架210上,设置有在第三方向Z上贯穿头保持部211和Z2侧的面的配线插穿孔212。被保持于头保持部211内的记录头200的配线基板121经由配线插穿孔212而向保持架210的Z2侧抽出,并使配线基板121的被引出的端部与中继基板220连接。
[0107] 中继基板220以直立的状态被固定在保持架210的Z2侧的面上的板状的基板构成。即,中继基板220在保持架210的Z2侧的面上,以包括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的方向成为面方向的方式而被配置,并且第三方向Z的Z1侧的端部被固定于保持架210的Z2侧的面上。该中继基板220的固定位置被设在,保持架210的第一方向X的大致中央、且与两列头列202之间相对应的位置处。即,各个头列202分别被设置在中继基板220的两个面上。
[0108] 在这种中继基板220的两个面上,装配有未图示的电容器、晶体管以及集成电路等的电子设备。另外,中继基板220分别与从各个记录头200被引出的具有挠性的配线基板121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被设置在中继基板220的第一方向X的X1侧上的第一头列202A的记录头200的配线基板121,与中继基板220的X1侧的第一面222连接。同样,构成被设置在中继基板220的第一方向X的X2侧上的第二头列202B的记录头200的配线基板121,与中继基板220的X2侧的第二面223连接。即,各个记录头200的配线基板121并未在第一方向X上跨中继基板220,而是分别与中继基板220的两面连接。
[010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从第一头列202A的记录头200被引出的配线基板121所连接的区域L1、和从第二头列202B的记录头200被引出的配线基板121所连接的区域L2以在第一方向X上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由于以这种方式在中继基板220的两个面222、223上实施中继基板220与配线基板121之间的连接,因此在第一方向X上记录头200的一部分重叠,即使在各自的配线基板121的与中继基板220连接的区域L1、L2的一部分相互在第一方向X上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实施记录头200的配线基板121与中继基板220之间的连接。相对于此,例如,在仅中继基板220的一方面与所有的记录头200的配线基板121连接的情况下,配线基板121彼此将发生干涉。因此,为使配线基板121的连接部分不会相互发生干渉,则需要将配线基板121与中继基板220连接的部分变更为第三方向Z上的不同的位置,从而使中继基板220在第三方向Z上大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中继基板220的两个面与连接配线120连接,因此能够使中继基板220在第三方向Z上小型化。另外,与从第一头列202A的记录头200被引出的配线基板121连接的区域L1、和与从第二头列202B的记录头200被引出的配线基板121连接的区域L2在第一方向X上至少一部分重叠,采用这种配置是因为使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较宽的配线基板121的缘故。即,在使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较窄的配线基板121的情况下,配线基板121向中继基板220连接的连接部分彼此不会成为在第一方向X上重叠的位置。但是,近年来,由于记录头200被要求设置多个喷嘴开口的多喷嘴化和高密度地配置喷嘴开口的高密度化,因此随着喷嘴开口的高密度化而实现了小型化的同时,随着多喷嘴化而配线数量逐渐增加。因此,缩小配线基板121在第二方向Y上宽度是较困难的,并且实际上配线基板121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成为与记录头200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此外,由于能够以与配线基板121的第一面222和第二面223连接的配线基板121相互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而配置,因此,能够对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记录头200以使其在第一方向X上重叠的量较为自由的方式进行设计。因此,能够增加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记录头200的在第一方向X上处于相同位置的喷嘴开口21的数量,从而能够减少记录头200的第二方向Y上的接口处的印刷品质的劣化的情况。
[0110] 另外,中继基板220的配线基板121所连接的区域L1、L2在第三方向Z上,被设置于与保持架210的流道部件240的流道300所连接的面相比靠与液体喷射面20a相反的一侧。由此,在通过加热工具等而连接配线基板121和中继基板220时,能够在连接有保持架210的流道300的连接部分不发生干渉的条件下,容易且可靠地连接配线基板121和中继基板220。
[0111] 此外,如图8所示,在中继基板220上,在第三方向Z上与保持架210相反的一侧、即Z2侧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器22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流道部件240之间向Z2侧延伸设置中继基板220,并且中继基板220的连接器221分别被设置于延伸设置的端部的X1侧的面以及X2侧的面上。在这种连接器221上,经由未图示的外部配线而与控制部连接。由此,来自控制部的信号等经由连接器221而被供给至中继基板220,并从中继基板220经由配线基板121向记录头200进行供给。另外,在罩250上的与连接器221对应的区域中设置有用于使连接器221向外部露出的连接器露出孔251,并且通过连接器露出孔251而露出的连接器221与外部配线连接。
[0112] 如图9至图11所示,矫正板230由被固定于保持架210的Z2侧的面上的板状部件构成,并以使中继基板220的面方向、即包括第三方向Z及第二方向Y的方向成为面方向的方式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块矫正板230以夹着中继基板220的方式而被固定于保持架210的Z2侧的面上。
[0113] 这种矫正板230具有与中继基板220相比较小的面积,并且在中继基板220的两个面侧上,与中继基板220隔开间隔而配置。此外,矫正板230在与连接着中继基板220和配线基板121的连接部分在第一方向X相对置的位置上,具有能够使配线基板121贯穿插入的开口部231。该开口部231被形成为,将从被固定于矫正板230的保持架210上的Z1侧的端部至Z2侧的中途部分切除成凹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矫正板230具有与保持架210的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相比而较短的长度,两块矫正板230分别被配置于保持架210的第二方向Y的Y1侧及Y2侧的端部侧。具体而言,设置在与中继基板220相比靠X1侧的矫正板230,相对于保持架210而被设置于Y1侧的端部侧,并且以未到达Y2侧的记录头200A2的配线基板121处的长度而形成。即,在X1侧的矫正板230上,仅设置有一个供记录头200A1的配线基板121贯穿插入的开口部231,并且Y2侧的记录头200A2的配线基板121在作为矫正板230的外侧的Y2侧与中继基板220连接。此外,被设置于X2侧的矫正板230,相对于保持架210而设置在Y2侧的端部侧,并且以未到达Y1侧的记录头200B1的配线基板121处的长度而形成。即,在X2侧的矫正板230上,仅设置一个供记录头200B2的配线基板121贯穿插入的开口部231,并且Y1侧的记录头200A1的配线基板121在作为矫正板230的外侧的Y1侧与中继基板220连接。在保持架210的第二方向Y的中央部处,这种设置在X1侧及X2侧上的矫正板230以一部分在第一方向X相互相对置的方式而被设置。即,两块矫正板230在第一方向X上重叠并沿着保持架210的第二方向Y的大致整体而设置。
[0114] 另外,矫正板230由具有与保持架210相比而较高的刚性的材料、例如金属板等构成,并通过与保持架210接合而对保持架210的向第三方向Z的扭曲进行矫正。即,即使在保持架210的制造时或加热发生扭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矫正了保持架210的扭曲的状态下使矫正板230与保持架210接合,从而在矫正了保持架210的扭曲进的状态下进行维持。由此,能够提高与保持架210的记录头200接合的Z1侧的面的平面度,从而对向记录薄片S的油墨的喷落位置偏移进行抑制。另外,虽然以上述的方式,通过一块矫正板230而未形成跨及保持架210的第二方向Y的整体的长度,但是通过将两块的矫正板230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错开配置,能够使两块矫正板230重叠并跨及保持架210的第二方向Y的大致整体而形成,从而能够有效地对保持架210扭曲进行矫正。并且,虽然也考虑使一块矫正板230长度跨及保持架210的第二方向Y的大致整体而形成,但是在矫正板230上需要两个供配线基板121插穿的开口部231,并且需要用于形成开口部231的富余的区域,从而导致保持架210在第二方向Y上大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两块矫正板230的每一块上,设置一个开口部231,从而在矫正板230上不需要富余的区域,由此能够使保持架210在第二方向Y上小型化。
[0115] 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流道部件240为将从液体存积单元4被导入的油墨向记录头200进行供给的构件,在其内部设置有流道300。
[0116] 如图6及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道部件240相对于在第一方向X接近的每两个喷墨式记录头而被设置一个。即,设置有第一头列202A的Y1侧的记录头200A1与第二头列202B的Y1侧的记录头200B1共同的流道部件240、和第一头列202A的Y2侧的记录头200A2与第二头列202B的Y2侧的记录头200B2共同的流道部件240这两个流道部件。
[0117] 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该流道部件240在第一方向X上跨及中继基板220而被配置在中继基板220的两面侧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道部件240以在第一方向X上跨及中继基板220和两个矫正板230的方式而连续设置。具体而言,流道部件240具有与保持架210的第一方向X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并且在第一方向X的中央部处形成在Z1侧的面开口的凹部
241。凹部241以能够使中继基板220以及两块矫正板230插入的宽度,在第三方向Z上形成为与从保持架210的Z2侧的面至中继基板220的Z2侧的端部(除了设置有连接器221的部分)的高度相比而较深。由此,通过将中继基板220及两块矫正板230插入至流道部件240的凹部
241内,从而能够在保持架210所固定的区域的两侧上,使中继基板220及两块矫正板230固定在保持架210的Z2侧的面上。
[0118] 在这种流道部件240的内部设置有流道300。流道300具备与供给管8连接的导入通道301、从导入通道301分岔成两个的被设置于中继基板220的X1侧的第一流道310、和被设置于中继基板220的X2侧的第二流道320。
[0119] 导入通道301被设置为在连接部242的顶端开口,所述连接部242为在流道部件240的第三方向Z的Z2侧的面上突出设置的部件。通过将连接部242与供给管8连接,而使供给管8与导入通道301连通。另外,在罩250上设置有供连接部242插穿的连接部插穿孔252,并使连接部242的贯穿插入至连接部插穿孔252中的端部与供给管8连接。
[0120] 第一流道310及第二流道320与被设置于各个记录头200上的两个导入口44分别连通而设置。具体而言,第一流道310具备与导入通道301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311、与第一连通通道311连通的第一液体存积部312、和与第一液体存积部312连通的两个第一供给流道313。
[0121] 此外,第一连通通道311的一部分及第一液体存积部312具有,在流道部件240的侧面、即与中继基板220相反的一侧的面、且为X1侧的面上开口设置而成的凹形形状。而且,第一连通通道311的一部分及第一液体存积部312的开口部分通过膜243而被密封。
[0122] 此外,在第一液体存积部312上设置有用于去除灰尘或气泡等异物的过滤器244,从第一连通通道311向第一液体存积部312流入的油墨,通过过滤器244而从第一液体存积部311向两个第一供给流道313进行供给。
[0123] 在此,对于两个流道部件240之中的第二方向Y的Y1侧的流道部件240,第一液体存积部312以跨及被并排设置于第二方向Y上的第一头列202A的Y1侧的记录头200A1、和第二头列202B的Y1侧的记录头200B1这两个记录头的方式,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而且,两个第一供给流道313被并排设置于第二方向Y上,两个第一供给流道313在流道部件240的Z1侧的面上开口。这两个第一供给流道313向第一头列202A的Y1侧的记录头200A1、和第二头列202B的Y1侧的记录头200B1供给油墨。
[0124] 另外,如上文所述,各个记录头200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分离的两个导入口44,一个第一供给流道313与第一头列202A的Y1侧的记录头200A1的X1侧的导入口44连通,另一个的第一供给流道313与第二头列202B的Y1侧的记录头200B1的X1侧的导入口44连通。此外,各个第一供给流道313和导入口44通过由被设置于保持架210上的第一连接流道213及第二连接流道214构成的连接流道而被连接。
[0125] 第二流道320具备与导入通道301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321、与第二连通通道321连通的第二液体存积部322、和与第二液体存积部322连通的两个第二供给流道323。
[0126] 此外,第二连通通道321的一部分及第二液体存积部322具有,在流道部件240的侧面、即与中继基板220相反的一侧的面、且为X2侧的面上开口设置而成的凹形形状。而且,第二连通通道321的一部分及第二液体存积部322的开口部分通过膜243而被密封。
[0127] 此外,在第二液体存积部322上设置有用于去除杂质或气泡等异物的过滤器244,从第二连通通道321流入第二液体存积部322的油墨,通过过滤器244而从第二液体存积部322向两个第二供给流道323进行供给。
[0128] 在此,对于相同的Y1侧的流道部件240,第二液体存积部322以跨及被并排设置于第二方向Y上的第一头列202A的Y1侧的记录头200A1、和第二头列202B的Y1侧的记录头200B1这两个记录头的方式,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而且,两个第二供给流道323被并排设置于第二方向Y上,两个第二供给流道323在流道部件240的Z1侧的面上开口。这两个第二供给流道323向第一头列202A的Y1侧的记录头200A1、和第二头列202B的Y1侧的记录头200B1供给油墨。
[0129] 另外,如上文所述,各个记录头200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分离的两个导入口44,一个第二供给流道323与第一头列202A的Y1侧的记录头200A1的X2侧的导入口44连通,另一个第二供给流道323与第二头列202B的Y1侧的记录头200B1的X2侧的导入口44连通。此外,各个第二供给流道323和导入口44通过由被设置于保持架210上的第一连接流道213及第二连接流道214而连接。
[0130] 两个流道部件24之中,对于第二方向Y的Y2侧的流道部件240也具有相同的结构,即,具有与第一头列202A的Y2侧的记录头200A2的X1侧的导入口44连通的第一供给流道313、与第二头列202B的Y2侧的记录头200B2的X1侧的导入口44连通的第一供给流道313、与第一头列202A的Y2侧的记录头200A2的X2侧的导入口44连通的第二供给流道323、与第二头列202B的Y2侧的记录头200B2的X2侧的导入口44连通的第二供给流道323。
[0131] 在保持架210上,相对于一个记录头200而设置有第一连接流道213、和第二连接流道21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保持架210上固定有四个记录头200,因此,第一连接流道213和第二连接流道214共计设置有八个。具体而言,与第一头列202A的Y1侧的记录头200A1的X1侧的导入口44连通的第二连接流道214A,在中继基板220的X1侧以沿着第三方向Z的直线状被延伸设置,并且与第一供给流道313连通。此外,与记录头200A1的X2侧的导入口44连通的第一连接流道213A,以沿着相对于第三方向Z倾斜的方向的直线状被延伸设置,并且通过在中继基板220的Z1侧于第一方向X上跨及中继基板220,即,从中继基板220的X1侧起跨至X2侧而连续设置,从而与中继基板220的X2侧的第二供给流道323连通。即,第一连接流道
213A被设置为,相对于中继基板220而从与第二供给流道323连接的X2侧起,朝向设置有记录头200A1的中继基板220的X1侧而倾斜。由此,能够容易地通过第一连接流道213A来连接被设置于中继基板220的X2侧的第二供给流道323、和被设置于X1侧记录头200A1的X2侧的导入口4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作为第二方向Y的基准方向观察时,以使配线插穿孔
212和第一连接流道213及第二连接流道214相互的轨迹不交叉的方式而进行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配线基板121或连接流道的引导。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流道213A为以沿着相对于第三方向Z倾斜的方向的直线状而延伸设置的构件,但是第一连接流道
213A并非特别地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沿着第三方向Z而设置的垂直流道和沿着第一方向X而设置的水平流道构成。即,第一连接流道213A与流道300连接的部分在第一方向X上,只要设置在与记录头200A1相比靠第二头列202B的记录头200B1、200B2侧即可。但是,通过设置本实施方式的这种倾斜的第二连接流道214A,能够通过成形的方式以一个部件来形成保持架210,并且与设置水平流道等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部件个数减少从而降低成本。此外,第一连接流道213A无论是以沿着其相对于第三方向Z倾斜的方向的直线状而延伸设置的构件,还是由沿着第三方向Z而设置的垂直流道和沿着第一方向X而设置的水平流道构成的构件,只要是从设置有第一连接流道213A的保持架210的Z2侧向Z1侧相对于Z方向而倾斜的流道即可。
[0132] 同样,与第二头列202B的Y1侧的记录头200B1的X2侧的导入口44连通的第二连接流214B,在中继基板220的X2侧以沿着第三方向Z的直线状而延伸设置,并且与第二供给流道323连通。此外,与记录头200B1的X1侧的导入口44连通的第一连接流道213B,以沿着相对于第三方向Z倾斜的方向的直线状而延伸设置,并且通过在中继基板220的Z1侧跨及第一方向X,即,从中继基板220的X2侧起跨至X1侧而连续设置,从而与中继基板220的X1侧的第一供给流道313连通。即,第一连接流道213B被设置为,相对于中继基板220而从与第一供给流道313连接的X1侧起,朝向设置有记录头200B1的中继基板220的X2侧而倾斜。由此,能够容易地通过第一连接流道213B连接被设置于中继基板220的X1侧的第一供给流道313、和被设置于X2侧的记录头200B1的X1侧的导入口44。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流道213B是以沿着相对于第三方向Z倾斜的方向的直线状而延伸设置的构件,但是与第一连接流道213A同样,例如,也可以由沿着第三方向Z而设置的垂直流道和沿着第一方向X而设置的水平流道构成。此外,第一连接流道213B无论是以沿着相对于第三方向Z倾斜的方向的直线状而延伸设置的构件,还是由沿着第三方向Z而设置的垂直流道和沿着第一方向X而设置的水平流道构成的构件,也只要是从设置有第一连接流道213B的保持架210的Z2侧向Z1侧相对于Z方向倾斜的流道即可。
[0133] 此外,由于与第一头列202A的Y2侧的记录头200A2、和第二头列202B的Y2侧的记录头200B2相对应而设置的流道部件240与上述的流道部件240为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0134] 如以上所说明的方式,与一个记录头200连接的第一连接流道213和第二连接流道214在作为输送方向的第一方向X上,与记录头200连接的部分的宽度窄于,与流道部件240的流道300连接的部分的宽度。即,能够缩小被并排设置于第一方向X上的2列的喷嘴列的间隔,从而不易发生从2列的喷嘴列被喷射的油墨的喷落位置偏移。
[013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作为基准方向的第二方向Y观察时,与构成第一头列202A的记录头200A1及记录头200A2连接的两个第一连接流道213以相互的轨迹交叉的方式而配置。因此,能够使收容两个第一连接流道213的第一方向X的空间减少从而实现小型化。
对于第二头列202B的两个第一连接流道213也是同样的。
[0136] 如图7及图9所示,在这种保持架210上的各头列202中,在被并排设置于第二方向Y上的记录头200之间的空隙203中设置有切除成凹形形状的第一収容部215。即,在第一头列202A的空隙203A和第二头列202B的空隙203B中,设置有第一収容部215。
[0137] 第一収容部215被设置为在保持架210的Z1侧的面上开口,并且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的面上开口。即,在被设置于X1侧的第一头列202A的空隙203A中所设置的第一収容部215,在保持架210的X1侧的侧面开口。此外,在被设置于X2侧的第二头列202B的空隙203B中所设置的第一収容部215,在保持架210的X2侧的侧面开口。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头列202由两个记录头200构成,并设置有一个空隙203,因此,每个头列202设置有一个第一収容部215。当然,在头列202由三个以上的记录头200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形成两个以上空隙
203,因此,每个头列202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収容部215。这种第一収容部215以与第二连接流道214不会发生干渉的深度而形成。即,通过以相对于第三方向Z而倾斜的方式设置第一连接流道213,从而能够在第一连接流道213的Z1侧上形成第一収容部215。相对于此,如以穿过保持架210的Z1侧的方式设置第一连接流道213,则无法设置第一収容部215。
当然,在第一収容部215与第一连接流道213发生干涉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内部形成有第一连接流道213的部分突出设置于第一収容部215的一部分中。
[0138] 此外,通过使第一头列202A和第二头列202B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错开而配置于保持架210上,从而在第一头列202A的端部与第二头列202B的端部之间于第二方向Y上设置有间隔204。即,在第一头列202A的Y1侧和第二头列202B的Y2侧上分别设置有间隔204。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被设置于第一头列202A的Y1侧的间隔204称为间隔204A,将被设置于第二头列202B的Y2侧的间隔204称为间隔204B。
[0139] 而且,如图7及图10所示,在各个间隔204上,设置有切除成凹形形状的第二収容部216。第二収容部216被设置为在保持架210的Z1侧的面上开口,并且被设置为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的面以及第二方向Y的一侧的面上开口。即,设置在X1侧的间隔204A中的第二収容部
216被设置为,在保持架210的X1侧的侧面和Y2侧的侧面开口。另外,设置在X2侧的间隔204B中的第二収容部216被设置为,在保持架210的X2侧的侧面和Y1侧的侧面上开口。即,设置在间隔204A上的第二収容部216在第一方向X上与第二头列202B的记录头200B2相对置,而设置在间隔204B上的第二収容部216在第一方向X上与第一头列202A的记录头200A1相对置。
[0140] 虽然详细内容将在后文进行叙述,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种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中,至少收容有辊单元610的头内辊630的一部分。
[0141] 此外,如图2所示,这种头单元2以其与滑架3相比靠液体喷射面20a侧向记录薄片S侧突出的方式而被搭载于该滑架3上。
[0142] 在此,参照图1、图2、图12至图16,对这种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辊单元610进行说明。另外,图12为喷墨式记录头单元及辊单元的立体图,图13为从喷墨式记录头及辊单元的液体喷射面侧观察的俯视图。此外,图14为图13的E-E′线剖视图,图15为图13的F-F′线剖视图。
[0143] 辊单元610具备被固定于装置主体7上的框611、和被设置于框611上的头外辊620及头内辊630。
[0144] 框611为被配置于滑架3与记录薄片S的S1之间的构件,并具有能够使头单元2插入的液体喷射面20a侧的开口部612。即,在从第三方向Z观察时,框611具有包围头单元2的环状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这种框611具备被设置于与头单元2相比靠第一方向X的X1侧的第一框部613、和被设置于X2侧的第二框部614,第一框部613和第二框部614在第二方向Y的两端部连续而设置。由此,在第一框部613和第二框部614之间形成开口部612。另外,框611不限定于环状结构,例如,也可以单独地设置第一框部613和第二框部614。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具有环状结构的框611,从而能够提高框611的刚性。
[0145] 在第一框部613及第二框部614上设置有头外辊620和头内辊630。如图14所示,头外辊620通过作为两端被固定于框611上的第二施力单元的弹簧619而被轴支承。具体而言,头外辊620具备:设置有供弹簧619贯穿插入的弹簧插穿孔621的基部622、和在基部622的外周上跨圆周方向而设置的辊部623。在辊部623的外周上,跨圆周方向反复设置有凹凸部分。即,本实施方式的头外辊620为所谓的星型轮。当然,头外辊620并不限定于星型轮,也可以为橡胶辊等。这种头外辊620在具有于框611的Z1侧的面上开口的凹形形状的头外辊保持部
616内,辊部623的至少一部分以与框611的Z1侧的面相比向记录薄片S侧突出的状态而被收容。
[0146] 该头外辊620在记录薄片S的输送方向亦即第一方向X上,被配置于头单元2的外侧。即,从第三方向Z俯视观察时,头外辊620被配置于头单元2的至少不与液体喷射面20a重叠的位置处。
[0147]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二方向Y的Y1侧朝向Y2侧,在如下的每一个间隔中分别设置一个头外辊620,即,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之间、两个第一収容部215之间、第二収容部216及第一収容部215之间。即,以在第一框部613和第二框部614的每个上设置三个头外辊620的方式进行设置。
[0148] 如图15所示,头内辊630被保持于臂部640上,该臂部64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轴支承于框611上。臂部640具备:在第三方向Z上延伸的第一臂部641、在第一臂部641的Z1侧的端部上连续而设置并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第二臂部642。第二臂部642的与第一臂部641连续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向在框611的开口部612内突出设置。而且,头内辊630通过旋转轴6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轴支承在向该开口部612内突出的第二臂部642的端部上。在此,头内辊630与头外辊620同样具备基部631和辊部632,并且在辊部632的外周上,在圆周方向上反复形成凹凸部分。即,本实施方式的头内辊630为所谓的星型轮。当然,头内辊630并不限定于星型轮,也可以为橡胶辊等。
[0149] 在这种对头内辊630进行轴支承的臂部640中,第一臂部641的Z1侧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轴支承于框611上。此外,在第一臂部641的Z2侧的端部与框611之间,设置有在第一方向X上对该第一臂部641的Z2侧的端部进行施力的第一施力单元亦即臂部施力弹簧643。由于臂部64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设置,因此,通过利用臂部施力弹簧643对臂部640在第一方向X上进行施力,从而使被设置于第二臂部642的端部上的头内辊630朝向记录薄片S侧而向第三方向Z施力。换句话说,臂部施力弹簧643对臂部640进行施力的方向、和与喷落面S1正交的方向亦即第三方向Z为不同的方向。当然,只要臂部施力弹簧643的施力方向为与第三方向Z不同的方向则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是第二方向Y,另外,也可以是包括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面内方向的任何一个方向。此外,臂部施力弹簧643也可以向包括第三方向Z的分量和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的分量在内的倾斜方向施力。由此,由于头内辊630经由臂部640而被施力,因此,与通过与头外辊620相同的结构对头内辊630进行施力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内的辊单元610的第三方向Z的大小。因此,能够使头单元2在第三方向S上小型化,并且能够接近记录薄片S的喷落面S1来配置头单元2。此外,由于头外辊620像头内辊630这样不经由臂部640而直接在第3の方向Z上被施力,因此能够使部件个数减少从而降低成本。此外,由于未在头外辊620上设置臂部640,从而不需要在第一框部613及第二框部614上设置臂部640的空间,而使第一框部613及第二框部614的第一方向X的宽度减小,从而能够缩小在第一方向X上夹持头单元2而配置的两个头外辊620的间隔,进而在两个头外辊620之间稳定地保持记录薄片S。
[0150] 在第一框部613及第二框部614上,相对于头单元2的空隙203与间隔204的每一个而被设置有一个这种头内辊630。即,在第一框部613上设置有两个头内辊630,在第二框部614上设置有两个头内辊630。而且,头内辊630通过臂部640而向开口部612内突出设置。因此,头内辊630被设置为,该头内辊630的至少一部分与头单元2的空隙203及间隔204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置。另外,头内辊630的至少一部分与头单元2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置地设置是指,在第三方向Z上将头内辊630投影于头单元2上时,头内辊630的至少一部分与头单元2重叠。此外,头内辊630与头单元2重叠是指,与头单元2的液体喷射面20a侧的面重叠。换句话说,在头单元2的Z2侧上,即使头单元2以与头外辊620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置的方式而延伸设置,也不会使头外辊620与头单元2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头内辊
630以旋转轴633与头单元2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置的方式而进行设置。此外,头内辊630和头外辊620在旋转轴633的轴向、即第二方向Y上至少一部分相互相对置而设置。由此,通过缩小第一框部613及第二框部614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从而能够实现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小型化。当然,头内辊630并非特别地限定于此,也可以使旋转轴633在第三方向Z上的不与头单元2对置的位置处配置头内辊630。此外,也可以将头内辊630和头外辊620设置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不对置的位置处。
[0151] 由此,通过将头内辊630设置为至少一部分在第三方向Z上与头单元2相对置,从而能够缩小被设置于头单元2的输送方向亦即第一方向X的两侧的两个头内辊630的间隔。因此,能够缩短在第一方向X上头单元2的两侧通过头内辊630来按压记录薄片S的距离。即,在未设置头内辊630而仅设置头外辊620的情况下,由于头外辊620被设置于在第三方向Z上不与头单元2相对置的区域中,因此,在第一方向X上对记录薄片S进行按压的头外辊620的距离,与头单元2的第一方向X的宽度相比而变宽。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头单元2的第一方向X的两侧,通过配置于与头外辊620相比靠头单元2侧的头内辊630来按压记录薄片S,因此,头内辊630的间隔与头单元2的第一方向X相比而变窄。因此,能够缩短头单元2的第一方向X两侧的头内辊630的间隔,从而对保持在该头内辊630之间的记录薄片S的翘起等进行抑制。而且,在第一方向X上,由于在两个头内辊630之间油墨喷落于记录薄片S的喷落面S1上,因此,通过在头内辊630之间对记录薄片S的翘起进行抑制,从而能够抑制向记录薄片S的油墨的喷落位置偏移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头内辊630的旋转轴633设置为与头单元2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在头单元2的第一方向X的两侧对记录薄片S进行按压的头内辊630的距离,进而能够使记录薄片S的姿态稳定。当然,即使将头内辊630配置在旋转轴633与头单元2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置的区域的外侧,与头外辊620相比,也能够缩短头内辊630第一方向X之间的距离。
[015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二方向Y上将头外辊620设置在相互邻接的头内辊630之间,从而能够利用头外辊620及头内辊630在第二方向Y上较窄的间隔中对记录薄片S进行按压。因此,与仅设置头内辊630的情况相比,能够对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邻接的头内辊630之间记录薄片S的翘起进行抑制,从而抑制向记录薄片S的油墨的喷落位置偏移的情况发生。
[015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架210的空隙203中设置有第一収容部215,在间隔204中设置有第二收容部216。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头内辊630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于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内。即,在从第二方向Y观察时,头内辊63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与第一収容部215内重叠的位置处或与第二収容部216内重叠的位置处。由此,通过将头内辊630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内,从而能够将头单元2的液体喷射面20a配置在接近记录薄片S的喷落面S1的位置处。因此,对从头单元2被喷射的油墨的喷落位置偏移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实施高速印刷。另外,在未将头内辊630收容于第一収容部
215及第二収容部216内、而将其配置于外侧的情况下,头内辊630与头单元2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置而需要使头单元2从记录薄片S在第三方向Z分离而配置。因此,头单元2的液体喷射面20a与记录薄片S的喷落面S1分离,并且在发生油墨的喷落位置偏移的同时,无法实施高速印刷。
[0154] 另外,如上文所述,对头内辊63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収容的第一収容部215能够,通过使第一连接流道213相对于第三方向倾斜设置而形成。因此,头内辊630在第三方向Z上被设置于与第一连接流道213的流道300连接的一侧的部分、和头单元2的液体喷射面20a之间。由此,由于在保持架210上形成第一连接流道213及第二连接流道214,因此,与在保持架210之外、通过管等来形成第一连接流道213及第二连接流道214的情况相比,能够从头外辊
620及头内辊630来保护第一连接流道213及第二连接流道214。
[015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头内辊630被保持于框611上,框611被固定于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装置主体7上。因此,通过使搭载有头单元2的滑架3在第三方向Z上上升,从而使头内辊630向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的外侧相对地进行移动。因此,在维护单元400实施头单元2的维护时,头内辊630不会发生干涉,并且能够容易地且以较短时间实施维护。
[0156] 在此,参照图16及图17,对本实施方式的维护单元400进行说明。另外,图16为维护单元的俯视图及侧面图,图17为表示维护单元的动作的图。
[0157] 维护单元400具备擦拭单元410和密封单元420。
[0158] 擦拭单元410具备刮板411和保持刮板411的刮板保持部412。
[0159] 刮板保持部412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而在第一方向上被保持于装置主体7上。
[0160] 刮板411具有使较薄板状的长方体向一个方向弯曲成弓形的形状,并由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形成。在此,刮板411被弯曲成弓形是指,中央侧与两端侧相比朝向第二方向Y而后退的弯曲形状。
[0161] 在此,如上文所述,由于搭载有头单元2的滑架3或滑架轴9以能够在第三方向Z上能够升降且能够在第二方向Y上移动的方式而被设置,因此,如图17(a)至图17(c)所示,通过使滑架3在刮板411与液体喷射面20a发生接触的第三方向Z的高度上移动,使滑架3在第二方向Y上移动,并且使刮板411相对于液体喷射面20a而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移动,从而对液体喷射面20a进行擦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刮板411被形成为与各个记录头200的液体喷射面20a在第一方向X上宽度相比而略大的宽度,并且使每个头列202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移动,从而对构成头列202的记录头200的液体喷射面20a进行擦拭。此外,由于刮板保持部412以相对于装置主体7而在第一方向X能够移动的方式而被设置,因此,通过使刮板保持部412在第一方向X上移动,从而能够利用一个刮板411而依次对多个列的头列202的液体喷射面20a进行擦拭。
[0162] 如此,如图17(a)至图17(c)所示,在通过刮板411而对头列202的记录头200的液体喷射面进行擦拭时,能够使刮板411和头单元2不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移动,而只通过第二方向Y的相对移动而对多个记录头200的液体喷射面20a进行一次擦拭。这是由于在维护位置处头内辊630未被收容于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内因而能够实现。即,由于保持头内辊630的框611被固定于装置主体7上,并且滑架3以相对于框611能够升降的方式而被设置,因此,只要通过在维护位置处移动头单元2,即,只要通过使头单元2相对于框611而上升,就能够使被收容于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内的头内辊630向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的外侧进行相对移动。
[0163] 因此,在通过刮板431而对头单元2的液体喷射面20a进行擦拭时,能够抑制刮板431与头内辊630发生干渉的情况。相对于此,例如,在头内辊630被轴支承于滑架3或头单元
2本身的情况下,由于即使使头单元2向维护位置移动,头内辊630也会同时进行移动,因此,头内辊630与刮板431会发生干涉。因此,需要在每次对各记录头200进行擦拭时实施使刮板
431升降等的复杂的移动。此外,还存在通过刮板431而进行擦拭时的油墨的飞沫等附着在头内辊630上,或者利用头内辊630来按压记录薄片S时附着的油墨附着在记录薄片S上而使记录薄片S被弄脏的可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刮板431不会与头内辊630发生干涉,因此,只要通过使刮板431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移动,就能够对多个记录头200的液体喷射面20a进行一次擦拭。由此,不需要复杂的移动就能够以较短时间实施维护。此外,通过刮板431进行擦拭时的飞沫不易附着在头内辊630上,从而能够抑制记录薄片S被附着在头内辊630上的油墨弄脏的情况。
[016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头外辊620及头内辊630进行保持的框611被固定于装置主体7上,并且头单元2在第三方向Z上能够升降,因此,能够对记录薄片S和记录头200的液体喷射面20a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而与头外辊620及头内辊630无关。例如,即使根据记录薄片S的种类或油墨的种类等而对液体喷射面20a和记录薄片S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但由于按压记录薄片S的头外辊620及头内辊630在第三方向Z上的位置不变,因此也能够可靠地对记录薄片S进行保持,从而以最佳的条件在油墨或记录薄片S上执行印刷。
[0165] 另一方面,密封单元420具备被设置于每个记录头200上的由橡胶等而形成的盖421和对多个盖421进行保持的盖保持部422。
[0166] 盖421与各记录头200的液体喷射面20a抵接,并被设置为覆盖多个喷嘴开口的整体的大小。
[0167] 此外,盖保持部422为在第三方向Z的Z2侧的面上对多个盖421进行保持的构件,在盖保持部422的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吸引流道。该吸引流道被设置为,其一端与盖421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吸引泵等吸引装置连通。这种密封单元420在由盖421来覆盖记录头200的液体喷射面20a的状态下,通过在吸引装置上实施吸引动作,从而使盖421的内部成为负压,并从喷嘴开口21对流道内的油墨和气泡等异物进行吸引而实施吸引动作。此外,也可以通过在非印刷时由盖421来覆盖液体喷射面20a,从而阻止喷嘴开口21附近的油墨的乾燥。尽管通过这种密封单元420而对头单元2的记录头200进行密封时,但当头内辊630被轴支承于头单元2或滑架3上时,头内辊630也会与盖保持部422等发生干涉。因此,需要提高盖421的第三方向Z的高度,或者在盖保持部422的头内辊630发生干渉的位置处形成凹部等的对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维护位置处,头内辊630未被收容于头单元2的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内,因此,不需要使密封单元420与头内辊630不会干渉的对策,并且能够使结构简略化。
[0168] 实施方式二
[0169] 图18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头以及辊单元的液体喷射面侧观察的俯视图。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170]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头单元2在第一方向X上被保持于滑架3上。
[0171] 相对于此,辊单元610具备框611、头外辊620和头内辊630。
[0172] 框611在每个头单元2上设置有开口部61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开口部612相对于两个头单元2而被并排设置于第一方向X上。
[0173] 这种框611具备:在第一方向X上,与被设置于X1侧的头单元2相比靠X1侧而配置的第一框部613、与被设置于X2侧的头单元2相比靠X2侧而配置的第二框部614、和被设置于两个头单元2之间的梁部615。
[0174] 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同样,在第一框部613及第二框部614上设置有头外辊620和头内辊630。
[0175] 此外,在梁部615上设置有头外辊620、向X1侧的开口部612突出的头内辊630、和向X2侧的开口部612突出的头内辊630。
[0176] 具体而言,在梁部615上从第二方向Y的Y1侧朝向Y2侧,在头单元2的第一収容部215和第二収容部216之间、两个第一収容部215之间、第二収容部216及第一収容部215之间的各处分别设置有头外辊620。即,在梁部上设置有三个头外辊620。
[0177] 此外,在梁部615上设置有至少一部分被收容于设置在X1侧的头单元2的X2侧的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内的头内辊630、和至少一部分被收容于设置在X2侧的头单元2的X1侧的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内的头内辊630。即,在梁部615上设置有四个头内辊630。
[0178] 由此,即使是设置有多个头单元2的结构,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同样,通过在头单元2的第一方向X两侧设置与该头单元2在第三方向Z相对置的头内辊630,从而能够缩短被设置于头单元2的第一方向X两侧的头内辊630的距离,由此对在该头内辊630之间保持的记录薄片S的翘起等进行抑制,从而抑制向记录薄片S的油墨的喷落位置偏移的情况发生。
[017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邻接的头内辊630之间设置头外辊620,从而能够由头外辊620及头内辊630在第二方向Y上以较窄的间隔对记录薄片S进行按压。因此,能够对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邻接的头内辊630之间记录薄片S的翘起进行抑制,从而抑制向记录薄片S的油墨的喷落位置偏移的情况发生。
[018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头内辊630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内,从而能够将头单元2的液体喷射面配置在接近记录薄片S的喷落面S1的位置处。因此,对从头单元2被喷射的油墨的喷落位置偏移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实施高速印刷。
[0181] 另外,与上述是实施方式一同样,通过将头单元2设置为相对于保持头内辊630的框611而在第三方向Z上能够升降,从而对头单元2的维护时与头内辊630发生干涉的情况进行抑制,并且作为不需要实施复杂的移动的结构,能够缩短维护时间。
[0182] 此外,通过在滑架3上搭载多个头单元2,从而能够使不同的油墨从头单元2被喷出。
[0183] 在本实施方式中,头内辊630和头外辊620也是在旋转轴的轴向、即第二方向Y上以至少一部分相互相对置的方式被设置。尤其是,通过使被设置于梁部615上的头内辊630和头外辊620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相对置,从而能够缩短梁部615的第一方向X的宽度,并且缩短两个头单元2的第一方向X的间隔。
[0184] 实施方式三
[0185] 图19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头以及辊单元的液体喷射面侧观察的俯视图。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186] 如图所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二同样,在滑架3上搭载有两个头单元2。
[0187] 此外,辊单元610设置有具有第一框部613、第二框部614和梁部615的框611,与头外辊620及头内辊630。
[0188] 被设置于第一框部613、第二框部614以及梁部615上的所有的头外辊620及头内辊630,被配置为与第二方向Y不同的位置处。由此,能够对如下情况进行抑制,即,通过头外辊
620及头内辊630而在记录薄片S所形成的辊痕形成在相同的位置处而变得醒目。即,当多个辊620、630对记录薄片S的第二方向Y的相同位置进行按压时,由于在记录薄片S上相应地留有较强或较浓的辊痕而使辊痕变得醒目,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多个辊620、630在第二方向Y上不会与记录薄片S的相同位置发生接触,而是与不同的位置发生接触,因此,形成较弱或较稀的辊痕,从而能够使辊痕变得不醒目。另外,辊痕是指,在头外辊620及头内辊630为星型轮的情况下,通过对辊620、630的凹凸部分进行按压而在记录薄片S上所形成的凹痕,或附着在辊620、630上的油墨通过转印而形成的痕等的痕迹。此外,由于即使在头外辊
620及头内辊630为橡胶辊等的情况下也会附着有辊痕,因此,通过使头外辊620及头内辊
630的第二方向Y的位置错开,从而能够对辊痕进行抑制。
[0189] 实施方式四
[0190] 图20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头以及辊单元的液体喷射面侧观察的俯视图。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191]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2上,设置有2列头列202,在头单元2上设置有空隙203和间隔204。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204的宽度w1被形成为与空隙203的宽度w2相比而较大的宽度。如上文所述,这是由于间隔204被设置于头列202的端部上,而在第二方向Y上隔着间隔204的相反的一侧不存在记录头200的缘故。
[0192] 而且,在空隙203中设置有第一収容部215,在间隔204中设置有第二収容部216。在第二方向Y上,第二収容部216的宽度w3被设置为与第一収容部215的宽度w4相比而较大的宽度。这是由于间隔204的宽度w1并形成为与空隙203的宽度w2相比而较大的宽度的缘故。
[0193] 而且,头内辊630相对于第一収容部215而设置一个,相对于第二収容部216而设置两个。即,在第一収容部215内收容有一个头内辊630,而在第二収容部216内收容有两个头内辊630。
[0194] 由此,通过第二方向Y的宽度相对于较宽的第二収容部216而设置多个头内辊63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从而能够在记录薄片S的第二方向Y的缘部侧由头内辊630而可靠地对记录薄片S进行保持。因此,能够对记录薄片S的第二方向Y的缘部的翘起进行抑制。
[0195] 另外,与第二収容部216相对的头内辊630的个数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以是三个以上。此外,与一个第一収容部215相对应的头内辊630的个数也没有特别限定,虽然也可以是两个以上,但是由于第二収容部216与第一収容部215相比宽度较宽,因此,与一个第二収容部216相对应的头内辊630的个数优选为多于与一个第一収容部215相对应的头内辊630的个数。
[0196] 实施方式5
[0197] 图21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头以及辊单元的液体喷射面侧观察的俯视图。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198] 如图所示,在头单元2上设置有第一収容部215和第二収容部216,在第二方向Y上的第二収容部216的宽度w3被形成为与第一収容部215的宽度w4相比而较宽。
[0199] 在这种第一収容部215及第二収容部216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头内辊630。而且,被设置于第二収容部216上的两个头内辊630的第二方向Y的间隔w5,与被设置于第一収容部215上的两个头内辊630的间隔w6相比而较宽。
[0200] 由此,通过扩大与第二収容部216相对应而设置的两个头内辊630的间隔w5,能够扩大辊痕的间隔,从而进一步使辊痕变得不醒目。
[0201] 其他实施方式
[0202] 虽然上文中对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情况。
[0203] 例如,虽然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滑架3上设置一个或两个头单元2,但并非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滑架3上设置三个以上的头单元2。
[0204]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一中,例示了从一个头单元2喷射一种油墨的结构,但并非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每个喷嘴列喷射不同的油墨的结构。
[0205] 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头外辊620及头内辊630作为从动于输送带601的从动辊而进行了说明,但并非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以头外辊620及头内辊630的至少一方与驱动电机连接的方式进行设置。
[0206]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将头单元2的记录头200的并排设置方向设为其被搭载于喷墨式记录装置1上时的第二方向Y,但并非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记录头200的并排设置方向、即喷嘴开口21的并排设置方向设为相对应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第二方向Y而倾斜的方向。即,也可以使构成头列202的记录头200在相对于滑架轴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并排设置。同样,虽然将头列202的并排设置方向设为第一方向X,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头列202的并排设置方向成为相对于第一方向X而倾斜的方向。
[0207]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头外辊620,但并非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头外辊620而仅设置有头内辊630。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喷墨式记录装置1上设置有第一输送单元5和第二输送单元6,但并非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仅设置头内辊630。
[0208]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在压力产生室12中使压力发生变化的压力产生单元而使用薄膜型的压电致动器130进行了说明,但并非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通过贴附生片等的方法所形成的厚膜型的压电致动器,或者使压电材料和电极形成材料交替地层压并在轴向上伸缩的纵振动型的压电致动器等。此外,作为压力产生单元,可以使用将发热元件配置在压力产生室内,并通过由发热元件的发热产生的泡沫而从喷嘴开口喷出液滴的装置,或者使静电在振动板和电极之间产生,通过静电使振动板变形而从喷嘴开口喷出液滴的、所谓的静电式致动器等。
[0209]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射头单元的一个示例而列举出喷墨式记录头单元来进行说明,并且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而列举出喷墨式记录装置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可广泛地以所有具有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头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作为对象,当然也能够在喷射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中应用本发明。作为其他的液体喷射头,例如可列举出在打印机等的图像记录装置中所使用的各种记录头;在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头;在有机EL显示器、FED(场致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头;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头等,也可以应用于具备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头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中。
[0210] 符号说明
[0211] S 记录薄片(被喷射介质);S1 喷落面;S2 背面;X 第一方向(输送方向);Y 第二方向(基准方向);Z 第三方向(与喷落面正交的方向);1 记录装置;2 液体喷射头单元(喷墨式记录头单元);3 滑架;4 液体存积单元;5 第一输送单元;6 第二输送单元;7 装置主体;8 供给管、9 滑架轴;10 流道形成基板;20 喷嘴板;20a 液体喷射面;21 喷嘴开口;30 保护基板;40 壳体部件;45 可塑性基板;50 振动板;60 第一电极;70 压电体层;80 第二电极;120 连接配线;121 配线基板;130 压电致动器、200、200A1、200A2、200B1、200B2 喷墨式记录头(液体喷射头);202 头列;202A 第一头列;202B 第二头列;203、203A、203B 空隙;204、204A、204B 间隔;210 保持架;211 头保持部;212 配线插穿孔;213、213A、213B 第一连接流道;214、214A、214B 第二连接流道;215 第一収容部;216 第二収容部、220 中继基板;230 矫正板;240 流道部件;250 罩;300 流道;310 第一流道;320 第二流道;400 维护单元;410 擦拭单元;411 刮板;420 密封单元;610 辊单元;611 框;620 头外辊;630 头内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