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垫和转向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163299.7

文献号 : CN10496053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周国东邵文东李立东胡用生田洪微

申请人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垫和转向架,其中橡胶垫包括:上衬板、下衬板、位于该上衬板和该下衬板之间的橡胶层,以及设置在该橡胶垫上的定位结构。从而在轴重增加时,使橡胶垫重量维持现有水平的情况下,提高了定位刚度,降低了轮轨间作用力,满足车辆的动力学性能需求。

权利要求 :

1.一种橡胶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衬板、下衬板、位于所述上衬板和所述下衬板之间的橡胶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橡胶垫上的定位结构;

所述橡胶垫还包括:

导电机构,所述导电机构设置于开设在所述橡胶层的空腔中,所述导电机构的两端分别由开设在所述上衬板上的第一孔以及开设在所述下衬板上的第二孔穿出;

所述导电机构包括:

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的金属导线;

所述第一导电柱的顶端穿出所述第一孔,且所述第二导电柱的顶端穿出所述第二孔;

所述导电机构还包括:

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上的导向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底部的底座;

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的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套内,且所述弹簧与所述底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衬板和所述下衬板分别包括:一个平面和两个侧面,所述平面分别和所述两个侧面连接形成八字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在所述下衬板的内表面、平行于所述八字结构的端面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凸台;在所述下衬板的平面的端部、沿垂向朝下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在所述上衬板的平面的端部、沿垂向朝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橡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在所述橡胶层的端部、沿横向朝外设置至少一个第三定位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橡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在所述橡胶层的端部、沿纵向朝外设置至少一个第四定位凸台。

6.一种转向架,包括摇枕、侧架和轮对,所述侧架通过所述轮对端部设置的承载鞍与所述轮对连接;所述侧架与所述承载鞍之间设置有用于起弹性缓冲作用的橡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橡胶垫。

说明书 :

橡胶垫和转向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重载铁路车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橡胶垫和转向架。

背景技术

[0002] 铁路货车一般包括车体、转向架和制动装置等部分。其中,铁路货车上最常见的转向架是二轴铸钢三大件式转向架。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该转向架包括一摇枕1、两个侧架2和两个轮对3。其中,轮对3的端部设置有承载鞍4。为了提高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可以在侧架2与承载鞍4之间加装一橡胶垫5,该橡胶垫5可以实现轮对3与侧架2之间的弹性定位,减小轮轨间的冲击载荷和车辆的振动,改善车辆的动力学性能。
[0003] 在装车使用过程中,轴重增加必然会造成轮轨间作用力的增加,因此,现有技术普通的橡胶垫的强度不能满足轴重增加的使用要求,必须更换强度很高的橡胶垫。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橡胶垫和转向架,从而通过设置在橡胶垫上的定位结构,提高了橡胶垫的定位刚度,降低了轮轨间作用力,满足车辆的动力学性能需求。
[0005]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橡胶垫,包括:
[0006] 上衬板、下衬板、位于所述上衬板和所述下衬板之间的橡胶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橡胶垫上的定位结构。
[0007]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向架,包括摇枕、侧架和轮对,所述侧架通过所述轮对端部设置的承载鞍与所述轮对连接;所述侧架与所述承载鞍之间设置有用于起弹性缓冲作用的橡胶垫;所述橡胶垫采用如上所述的橡胶垫。
[000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垫和转向架,其中橡胶垫包括:上衬板、下衬板、位于该上衬板和该下衬板之间的橡胶层,以及设置在该橡胶垫上的定位结构。从而在轴重增加时,使橡胶垫重量维持现有水平的情况下,提高了定位刚度,降低了轮轨间作用力,满足车辆的动力学性能需求。

附图说明

[0009]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0] 图1为现有技术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橡胶垫导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 附图标记说明:
[0015] 1-摇枕;2-侧架;3-轮对;
[0016] 4-承载鞍;5-橡胶垫;6-上衬板;
[0017] 7-下衬板;8-橡胶层;9-第一定位凸台;
[0018] 10-第二定位凸台;11-第三定位凸台;12-第四定位凸台;
[0019] 13-第一导电柱;14-第二导电柱;15-金属导线;
[0020] 16-导向套;17-底座;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2] 在装车过程中由于轴重增加必然会造成轮轨间垂向和横向作用力的增加,这就需要橡胶垫本身的强度满足轴重增加的使用要求,同时也需要合理匹配橡胶垫纵向、横向和垂向的定位刚度,满足车辆实现好的动力学性能所需,同时降低轮轨间作用力。因此,本实施例的橡胶垫可以用于铁路货车的转向架中,满足装车过程中轴重增加的需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至图3所示,该橡胶垫5包括:上衬板6、下衬板7、位于上衬板6和下衬板7之间的橡胶层8,以及设置在橡胶垫8上的定位结构。
[0023] 橡胶垫的结构形状有很多,比如平板形的橡胶垫结构,为了更好的配合侧架2和承载鞍4之间的作用力,常用的为八字形橡胶垫。根据不同的橡胶垫形状,可以在橡胶垫的合适位置设置定位结构。
[0024] 本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垫,通过在橡胶垫上设置定位结构,从而在轴重增加时,使橡胶垫重量维持现有水平的情况下,提高了定位刚度,降低了轮轨间作用力,满足车辆的动力学性能需求。
[0025] 具体地,以八字形橡胶垫为例,对定位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如下:
[0026] 参见图2至图3所示,上衬板6和下衬板7分别包括:一个平面和两个侧面,该平面分别和两个侧面连接形成八字结构,
[0027] 如图2所示,定位结构包括:在下衬板7的内表面、平行于八字结构的端面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凸台9;在下衬板7的平面的端部、沿垂向朝下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凸台10。
[0028] 图2所示的具体例子为在下衬板7的内表面、平行于八字结构的端面设置两个第一定位凸台9,也可以根据需要只设置一个或者多个,进一步地,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衬板6的内表面、平行于八字结构的端面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凸台9(图中未示出),第一定位凸台9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设置,比如条状,图2所示的第一定位凸台9的形状为剖面为长方形的凸台。
[0029] 另外,在下衬板7的平面的端部、沿垂向朝下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凸台10。图2所示的具体例子为在下衬板7的平面的两个端部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定位凸台10,也可以根据需要只设置一个或者更多的第二定位凸台10,第二定位凸台10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设置,比如长方形,圆形,图2所示的第二定位凸台10的形状为剖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凸台。
[0030] 在轴重增加时,通过第一定位凸台和第二定位凸台的设置与承载鞍的配合,使橡胶垫重量维持现有水平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橡胶垫横向的定位刚度,降低了轮轨间作用力,满足车辆的动力学性能需求。
[0031]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还包括:在上衬板6的平面的端部、沿垂向朝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凸台10。图3所示的具体例子为在上衬板6的平面的两个端部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定位凸台10,也可以根据需要只设置一个或者更多的第二定位凸台10,第二定位凸台10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设置,比如长方形,圆形,图3所示的第二定位凸台10的形状为剖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凸台。
[0032] 在轴重增加时,通过第二定位凸台的设置与侧架的配合,使橡胶垫重量维持现有水平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橡胶垫横向的定位刚度,降低了轮轨间作用力,满足车辆的动力学性能需求。
[0033]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
[0034] 在橡胶层8的端部、沿横向朝外设置至少一个第三定位凸台11。
[0035] 图2所示的具体例子为在橡胶层8的端部、沿横向朝外设置两个第三定位凸台11,也可以根据需要只设置一个或者在多个第三定位凸台11,第三定位凸台11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设置,比如三角形的凸台,图2所示的第三定位凸台11的形状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凸台。
[0036] 在轴重增加时,通过第三定位凸台的设置与侧架的配合,使橡胶垫重量维持现有水平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橡胶垫纵向的定位刚度,降低了轮轨间作用力,满足车辆的动力学性能需求。
[0037]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
[0038] 在橡胶层8的端部、沿纵向朝外设置至少一个第四定位凸台12。
[0039] 图3所示的具体例子为在橡胶层8的端部、沿纵向朝外设置两个第四定位凸台12,也可以根据需要只设置一个或者在多个第四定位凸台12,第四定位凸台12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设置,比如条状,图3所示的第四定位凸台12的形状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凸台。
[0040] 在轴重增加时,通过第四定位凸台的设置与侧架的配合,使橡胶垫重量维持现有水平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橡胶垫纵向的定位刚度,降低了轮轨间作用力,满足车辆的动力学性能需求。
[004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定位凸台、第二定位凸台、第三定位凸台和第四定位凸台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使橡胶垫的强度、刚度满足轴重增加的需要,同时该定位结构还可以更好的匹配橡胶垫纵向、横向和垂向定位刚度。
[004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橡胶垫导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橡胶垫5还包括:导电机构,该导电机构设置于开设在橡胶层8的空腔中,该导电机构的两端分别由开设在上衬板6上的第一孔以及开设在下衬板7上的第二孔穿出。
[0043] 为了适应目前逐步发展的铁路电气化,可以在上衬板6和下衬板7之间安装导电机构,具体的,在橡胶层8中开设空腔、在上衬板6上开设第一孔,以及在下衬板7上开设第二孔,该第一孔和第二孔是和空腔连通的,导电机构设置于橡胶层8的空腔中,导电机构的两端分别由上衬板6上的第一孔和下衬板7上的第二孔穿出,分别与侧架2和承载鞍4接触,使得该橡胶垫具有导电功能,这样就可以使得铁路车辆本身具有导电能力,防止车辆与地面及轨道之间的电位差给在站在地面的车辆操作人员带来人身伤害。
[0044] 进一步地,导电机构可以包括:
[0045] 第一导电柱13、第二导电柱14,以及连接第一导电柱13和第二导电柱14的金属导线15;
[0046] 第一导电柱13的顶端穿出上衬板6上的第一孔,且第二导电柱14的顶端穿出下衬板7上的第二孔。
[0047] 其中,第一导电柱13的端部可以由上衬板6上的第一孔穿出与侧架2接触,且第一导电柱13伸出第一孔的高度为A,第二导电柱14的端部可以由下衬板7上的第二孔穿出与承载鞍4接触,且第二导电柱14伸出第二孔的高度为B,金属导线15连接第一导电柱13和第二导电柱14。
[0048]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机构还包括:
[0049] 分别套设在第一导电柱13和第二导电柱14上的导向套16,以及设置在第一导电柱13和第二导电柱14底部的底座17;
[0050] 套设在第一导电柱13和第二导电柱14的弹簧18,弹簧18与底座17连接。
[0051] 当橡胶垫安装于转向架上时,在弹簧18的弹性支撑作用下,第一导电柱13和第二导电柱14可以在各种情况下保持与侧架2和承载鞍4的可靠接触,从而维持从侧架2到承载鞍4的导电通路。
[0052] 本实施例的橡胶垫,通过在橡胶垫中内置导电机构,利用导电机构的两端面分别与侧架和承载鞍接触,使得橡胶垫的强度、刚度满足轴重增加的需要,又能够实现导电功能。
[005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架,该转向架包括摇枕、侧架和轮对,侧架通过轮对端部设置的承载鞍与轮对连接;侧架与承载鞍之间设置有用于起弹性缓冲作用的橡胶垫,该转向架中的橡胶垫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橡胶垫。通过采用该橡胶垫,从而在轴重增加时,使橡胶垫重量维持现有水平的情况下,提高了定位刚度,降低了轮轨间作用力,满足车辆的动力学性能需求。
[005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