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493526.2

文献号 : CN10499604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崔荣江王小瑜荐世春马继春徐文艺

申请人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摘要 :

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属于农业机械,其结构包括直立栽种架、多根驱动轴和多个栽种鸭嘴总成,直立栽种架包括一根主动轴,主动轴的两端安装有主动栽种圆盘;多根驱动轴围绕主动轴的轴线呈圆周状均匀分布,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主动轴两端的两个主动栽种圆盘上;多个栽种鸭嘴总成沿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并列安装在驱动轴上,每个栽种鸭嘴总成包括两个栽种鸭嘴单体,两个栽种鸭嘴单体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设有碰撞转轴,主动轴上对应碰撞转轴的位置安装有扇形打开板。本发明结构简单,行距大小适应性强,直立栽种效果好。

权利要求 :

1.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直立栽种架、多根驱动轴和多个栽种鸭嘴总成,所述的直立栽种架包括一根主动轴,主动轴的两端对称的安装有主动栽种圆盘;多根驱动轴围绕主动轴的轴线呈圆周状均匀分布,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主动轴两端的两个主动栽种圆盘上;多个栽种鸭嘴总成沿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并列安装在驱动轴上,每个栽种鸭嘴总成包括多个栽种鸭嘴单体,多个栽种鸭嘴单体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设有碰撞转轴,主动轴上对应碰撞转轴的位置安装有扇形打开板;所述驱动轴随主动栽种圆盘转动的同时绕自身轴线旋转,以使栽种鸭嘴单体保持垂直向下;所述扇形打开板随主动轴同步转动;直立栽种架的一端设置有偏心调整总成,偏心调整总成包括偏心圆盘、偏心托盘、拖轮和托盘固定板,偏心调整总成与所述驱动轴之间通过偏心连接板相连接,偏心连接板与驱动轴一一对应,偏心连接板一端与驱动轴固定连接,偏心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偏心圆盘活动连接,偏心连接板绕其与偏心圆盘的连接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拖轮安装在偏心圆盘和偏心托盘之间,拖轮对称分布且相对其安装孔转动;托盘固定板通过角度调整螺栓与偏心托盘固定连接,托盘固定板固定在栽种机的机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偏心托盘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角度调整螺栓相配合的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栽种鸭嘴单体包括鸭嘴固定部件和鸭嘴活动部件,鸭嘴固定部件和鸭嘴活动部件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复位弹簧;鸭嘴固定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鸭嘴活动部件的顶端通过传动板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鸭嘴活动部件位于栽种机工作行进方向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扇形打开板的圆心角为180°,扇形打开板的弧形边缘上均匀分布有形状相同的下凹曲面;所述的扇形打开板成对安装,每一对扇形打开板对称设置,每一对扇形打开板上下凹曲面的总数等于所述驱动轴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对称的设有主动盘安装法兰,所述主动栽种圆盘安装在主动盘安装法兰上;两个主动盘安装法兰之间设置有扇形打开板安装法兰,所述扇形打开板安装在扇形打开板安装法兰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拖轮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拖轮呈正三角形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其特征是,同一根驱动轴上相邻的两个栽种鸭嘴总成之间的距离等于同一个栽种鸭嘴总成上相邻的两个栽种鸭嘴单体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碰撞转轴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

说明书 :

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适用于作物秧苗的直立移栽。

背景技术

[0002] 连续直立栽种机构是蔬菜、玉米、棉花等作物直立移栽的基础。目前国内主要的移栽机是从意大利引进的吊蓝式移栽机,该移栽机虽然能够适应绝大多数作物的移栽要求,但整个直立栽种结构却非常复杂,特别不适合小行距作物移栽。
[0003] 申请号为“201420390603.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栽植装置以及包含该栽植装置的移栽机,该栽植装置通过鸭嘴机构实现了直立栽种,但是它存在的弊端一是结构很复杂;二是由于两套偏心机构在栽种鸭嘴之间,很难实现小行距作物移栽,不利于实现多行并行栽种。
[0004] 申请号为“201120080289.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鸭嘴结构的移栽机入土器,但是同样存在结构复杂的弊端。
[0005] 此外,目前的移栽装置以及播种装置中的鸭嘴结构,大都为鸭嘴左右同时打开,这种打开方式容易使栽种的作物秧苗发生倾斜,不利于作物的直立栽种。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该机构结构简单,行距大小适应性强,直立栽种效果好。
[0007]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包括直立栽种架、多根驱动轴和多个栽种鸭嘴总成,所述的直立栽种架包括一根主动轴,主动轴的两端对称的安装有主动栽种圆盘;多根驱动轴围绕主动轴的轴线呈圆周状均匀分布,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主动轴两端的两个主动栽种圆盘上;多个栽种鸭嘴总成沿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并列安装在驱动轴上,每个栽种鸭嘴总成包括多个栽种鸭嘴单体,多个栽种鸭嘴单体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设有碰撞转轴,主动轴上对应碰撞转轴的位置安装有扇形打开板;所述驱动轴随主动栽种圆盘转动的同时绕自身轴线旋转,以使栽种鸭嘴单体保持垂直向下;所述扇形打开板随主动轴同步转动。为保证扇形打开板的控制效果,每个栽种鸭嘴总成包括两个栽种鸭嘴单体,两个栽种鸭嘴单体分布在连接杆的两端。
[0008]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直立栽种架的一端设置有偏心调整总成,偏心调整总成包括偏心圆盘、偏心托盘、拖轮和托盘固定板,所述拖轮安装在偏心圆盘和偏心托盘之间,拖轮对称分布且相对其安装孔转动;托盘固定板通过角度调整螺栓与偏心托盘固定连接,托盘固定板固定在栽种机的机架上。
[0009] 偏心调整总成与所述驱动轴之间通过偏心连接板相连接,偏心连接板与驱动轴一一对应,偏心连接板一端与驱动轴固定连接,偏心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偏心圆盘活动连接,偏心连接板绕其与偏心圆盘的连接处转动。
[0010] 偏心调整总成利用了偏心拨禾轮(即小麦联合收割机前面的扶禾装置)的原理,偏心圆盘安装半径与主动栽种圆盘安装半径相等,主动栽种圆盘通过偏心连接板带动偏心圆盘一起转动,偏心圆盘与主动栽种圆盘通过偏心连接板构成6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偏心连接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水平连杆,始终平行于地面,驱动轴与水平偏心连接板固定连接,也始终平行于地面,同理,栽种鸭嘴总成垂直固定在驱动轴上,会始终垂直地面。
[001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偏心托盘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角度调整螺栓相配合的定位孔。通过将角度调整螺栓安装在偏心托盘上不同的定位孔内,可以调整作物的栽种角度。调节角度时,卸下角度调整螺栓,保持主动栽种圆盘固定不动,将整个偏心调整总成绕主动轴旋转一定角度,到偏心托盘的下一个或者两个角度调整螺栓的定位孔,然后用角度调整螺栓将偏心托盘与托盘固定板固定连接,完成角度调节过程。
[001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栽种鸭嘴单体包括鸭嘴固定部件和鸭嘴活动部件,鸭嘴固定部件和鸭嘴活动部件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复位弹簧;鸭嘴固定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鸭嘴活动部件的顶端通过传动板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鸭嘴活动部件位于栽种机工作行进方向的前方。鸭嘴活动部件向前方打开的方式利于作物直立栽种。
[001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扇形打开板的圆心角为180°,扇形打开板的弧形边缘上均匀分布有形状相同的下凹曲面;所述的扇形打开板成对安装,每一对扇形打开板对称设置,每一对扇形打开板上下凹曲面的总数等于所述驱动轴的数量。每一对扇形打开板可以控制双行甚至多行栽种鸭嘴单体的开合,极大简化了栽种鸭嘴总成的开合控制结构。
[0014]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对称的设有主动盘安装法兰,所述主动栽种圆盘安装在主动盘安装法兰上;两个主动盘安装法兰之间设置有扇形打开板安装法兰,所述扇形打开板安装在扇形打开板安装法兰上。主动栽种圆盘通过螺栓安装在相应法兰上,将主动栽种圆盘和直立栽种架合成一个整体,动力通过双侧主动栽种圆盘同时传递给驱动轴。
[001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每一块所述扇形打开板上设置有与扇形打开板安装法兰相配合的安装孔。
[0016]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拖轮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拖轮呈正三角形排列。
[001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同一根驱动轴上相邻的两个栽种鸭嘴总成之间的距离等于同一个栽种鸭嘴总成上相邻的两个栽种鸭嘴单体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保证所栽种的作物行距均等。
[0018]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碰撞转轴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该设置不仅便于扇形打开板与碰撞转轴发生接触,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因两者接触产生的磨损对整个机构的影响,延长栽种鸭嘴总成的使用寿命。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0] 1、机械结构简单、调整维修方便。主动轴上对应碰撞转轴的位置安装有扇形打开板,当栽种鸭嘴总成入土到合适位置时,扇形打开板与碰撞转轴发生接触,连接杆下移,鸭嘴活动部件打开一定角度,栽植作物落入土中,当栽种鸭嘴总成出土后,扇形打开板与碰撞转轴分离,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鸭嘴活动部件回位,完成一次栽种。因为一个栽种鸭嘴总成的连接杆连接有多个栽种鸭嘴单体,多个栽种鸭嘴单体能够完成多行栽种,所以一对扇形打开板可同时控制多行栽种鸭嘴的开合,极大的简化了栽种鸭嘴的开合控制结构,简化的结构便于后期机构的调整维修;
[0021] 2、稳定性高、可实现多行同时栽种。主动栽种圆盘安装在直立栽种架的主动盘安装法兰上,将直立栽种架与主动栽种圆盘合成一个整体,动力通过双侧主动栽种圆盘同时传递给驱动轴,极大提高整个直立栽种机构的结构稳定性;驱动轴上并列均匀的分布多个栽种鸭嘴总成,可实现多行同时栽种,工作效率高;
[0022] 3、行距大小可调整,适应性强,适用范围广。通过改变同一个栽种鸭嘴总成上相邻的两个栽种鸭嘴单体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栽种行距,实现不同行距栽种,以适应不同的作物要求,适用范围广;
[0023] 4、直立栽种效果好。鸭嘴活动部件位于栽种机工作行进方向的前方,栽种鸭嘴入土后,到零速点,鸭嘴活动部件向前打开一定角度,栽种物贴着鸭嘴固定部件直立下落,随着栽种鸭嘴的加速上移,回流土瞬时固定栽种物,完成直立栽种,单边前后打开方式比起传统的左右同时打开方式更加利于作物直立栽种。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直立栽种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栽种鸭嘴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栽种鸭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扇形打开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偏心调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
[0031] 图中:
[0032] 1直立栽种架,11主动轴,12主动盘安装法兰,13扇形打开板安装法兰,[0033] 2栽种鸭嘴总成,21鸭嘴固定部件,22鸭嘴活动部件,23复位弹簧,24连接杆,25碰撞转轴,
[0034] 3偏心调整总成,31偏心圆盘,32偏心托盘,33角度调整螺栓,34拖轮,35托盘固定板,
[0035] 4驱动轴,
[0036] 5主动栽种圆盘,
[0037] 6偏心连接板,
[0038] 7扇形打开板,71下凹曲面,7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40] 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直立栽种机构,包括直立栽种架1、多根驱动轴4和多个栽种鸭嘴总成2,所述的直立栽种架1包括一根主动轴11,主动轴11的两端对称的安装有主动栽种圆盘5;多根驱动轴4围绕主动轴11的轴线呈圆周状均匀分布,驱动轴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主动轴11两端的两个主动栽种圆盘5上;多个栽种鸭嘴总成2沿驱动轴4的轴线方向并列安装在驱动轴4上,如图4,每个栽种鸭嘴总成2包括两个栽种鸭嘴单体,两个栽种鸭嘴单体之间通过连接杆24相连接,所述连接杆24的中部设有碰撞转轴25,主动轴11上对应碰撞转轴25的位置安装有扇形打开板7;所述驱动轴4随主动栽种圆盘5转动的同时绕自身轴线旋转,以使栽种鸭嘴单体保持垂直向下;所述扇形打开板7随主动轴11同步转动。
[0041] 在所述直立栽种架1的一端设置有偏心调整总成3,如图6、图7,偏心调整总成3包括偏心圆盘31、偏心托盘32、拖轮34和托盘固定板35,所述拖轮34安装在偏心圆盘31和偏心托盘32之间,拖轮34对称分布且相对其安装孔转动;托盘固定板35通过角度调整螺栓33与偏心托盘32固定连接,托盘固定板35固定在栽种机的机架上。
[0042] 偏心调整总成3与所述驱动轴4之间通过偏心连接板6相连接,偏心连接板6与驱动轴4一一对应,偏心连接板6一端与驱动轴4固定连接,偏心连接板6的另一端与偏心圆盘31活动连接,偏心连接板6绕其与偏心圆盘31的连接处转动。
[0043] 偏心调整总成3利用了偏心拨禾轮(即小麦联合收割机前面的扶禾装置)的原理,偏心圆盘31安装半径与主动栽种圆盘5安装半径相等,主动栽种圆盘5通过偏心连接板6带动偏心圆盘一起转动,偏心圆盘与主动栽种圆盘通过偏心连接板构成6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偏心连接板6相当于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水平连杆,始终平行于地面,驱动轴4与水平偏心连接板6固定连接,也始终平行于地面,同理,栽种鸭嘴总成2垂直固定在驱动轴4上,会始终垂直地面,使栽种鸭嘴总成2实现垂直入土。
[0044] 所述偏心托盘32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角度调整螺栓33相配合的定位孔。通过将角度调整螺栓33安装在偏心托盘32上不同的定位孔内,可以调整作物的栽种角度。调节角度时,卸下角度调整螺栓33,保持主动栽种圆盘5固定不动,将整个偏心调整总成3绕主动轴11旋转一定角度,到偏心托盘32的下一个或者两个角度调整螺栓33的定位孔,然后用角度调整螺栓33将偏心托盘32与托盘固定板35固定连接,完成角度调节过程。
[0045] 如图3,所述栽种鸭嘴单体包括鸭嘴固定部件21和鸭嘴活动部件22,鸭嘴固定部件21和鸭嘴活动部件22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复位弹簧23;鸭嘴固定部件21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4上,鸭嘴活动部件22的顶端通过传动板与所述连接杆24固定连接,鸭嘴活动部件22位于栽种机工作行进方向的前方。鸭嘴活动部件22单边向前方打开的方式利于作物直立栽种。
[0046] 如图5,所述扇形打开板7的圆心角为180°,扇形打开板7的弧形边缘上均匀分布有形状相同的下凹曲面71;所述的扇形打开板7成对安装,每一对扇形打开板7对称设置,每一对扇形打开板7上下凹曲面71的总数等于所述驱动轴4的数量。每一对扇形打开板7可以控制双行栽种鸭嘴单体的开合,极大简化了栽种鸭嘴总成的开合控制结构。
[0047] 如图2,所述主动轴11的两端对称的设有主动盘安装法兰12,所述主动栽种圆盘5安装在主动盘安装法兰12上;两个主动盘安装法兰12之间设置有扇形打开板安装法兰13,所述扇形打开板7安装在扇形打开板安装法兰13上。主动栽种圆盘5通过螺栓安装在相应法兰上,将主动栽种圆盘5和直立栽种架1合成一个整体,动力通过双侧主动栽种圆盘5同时传递给驱动轴4。
[0048] 每一块所述扇形打开板7上设置有与所述扇形打开板安装法兰13相配合的安装孔72,一对扇形打开板7上的安装孔72原则上等分分布,但是允许存在小于3°的误差,如图5,每一块扇形打开板7上设置有三个安装孔72,第一安装孔所在的半径与扇形打开板的直线边缘之间的夹角为28.7°,第二安装孔所在的半径与第一安装孔所在的半径之间的夹角为
60°,第三安装孔所在的半径与第二安装孔所在的半径之间的夹角为60°,该误差并不影响扇形打开板7的控制效果。
[0049] 如图6,所述拖轮3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拖轮呈正三角形排列。
[0050] 同一根驱动轴4上相邻的两个栽种鸭嘴总成2之间的距离等于同一个栽种鸭嘴总成2上相邻的两个栽种鸭嘴单体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等于所述连接杆24的长度,从而保证所栽种的作物行距均等。
[0051] 所述碰撞转轴25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杆24的直径。该设置不仅便于扇形打开板7与碰撞转轴25发生接触,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因两者接触产生的磨损对整个机构的影响,延长栽种鸭嘴总成2的使用寿命。
[0052] 本实施例中,驱动轴4的数量为六根,相应的,每一个扇形打开板7上下凹曲面71的数量为三个,扇形打开板7配对安装后,一对扇形打开板7形成六个对称的下凹曲面71,一对扇形打开板7上下凹曲面71的总数与驱动轴4数量相等,从而用于控制驱动轴4上栽种鸭嘴总成2的开启。
[0053] 本实施例中,每根驱动轴4上安装有三个栽种鸭嘴总成2,相应的,在主动轴11上安装有三对扇形打开板7。
[0054] 为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一个工作过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55] 动力通过主动轴11传入,通过主动栽种圆盘5带动驱动轴4转动,从而带动栽种鸭嘴总成2转动,所述驱动轴4随主动栽种圆盘5转动的同时绕自身轴线旋转,以使栽种鸭嘴单体保持垂直向下,在偏心连接板6和偏心圆盘31的作用下,栽种鸭嘴总成2实现垂直入土。当栽种鸭嘴总成2入土到合适位置时,扇形打开板7与碰撞转轴25发生接触,连接杆24下移,鸭嘴活动部件22打开一定角度,栽植作物贴着鸭嘴固定部件21直立下落并落入土中,当栽种鸭嘴总成2出土后,随着栽种鸭嘴的加速上移,回流土瞬时固定栽种物,完成直立栽种。此时扇形打开板7与碰撞转轴25分离,在复位弹簧23的作用下,鸭嘴活动部件22回位,完成一次栽种,依次循环。
[0056] 因为一个栽种鸭嘴总成的连接杆连接有两个栽种鸭嘴单体,两个栽种鸭嘴单体能够完成两行栽种,所以一对扇形打开板可同时控制两行栽种鸭嘴的开合,极大的简化了栽种鸭嘴的开合控制结构。
[0057] 本发明驱动轴4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六根,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增加或者减少驱动轴4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需根据驱动轴4的数量改变扇形打开板7上下凹曲面71的数量。为保证扇形打开板7的控制效果,驱动轴4的数量优选为偶数。
[0058] 本发明每根驱动轴4上安装的栽种鸭嘴总成2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三个,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增加或者减少栽种鸭嘴总成2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需根据栽种鸭嘴总成2的数量改变扇形打开板7的数量。
[0059] 本发明每个栽种鸭嘴总成2上栽种鸭嘴单体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栽种鸭嘴单体可以在连接杆24上均匀分布多个,每一根驱动轴4上栽种鸭嘴单体的数量等于同时栽种的行数,栽种鸭嘴单体的数量越多,同时栽种的行数越多,效率越高,但是栽种鸭嘴单体在一根连接杆24上分布过多会影响扇形打开板7的控制效果,为了证扇形打开板7的控制效果,优选每个栽种鸭嘴总成2包括两个栽种鸭嘴单体,两个栽种鸭嘴单体分布在连接杆24的两端。
[00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61]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特点,上述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