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201355.1

文献号 : CN10499993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筱崎勇志

申请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包括:座椅坐垫(12)的侧框架(18R);地板侧的座椅支承构件(25R);及将所述侧框架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连结的连结托架(30R)。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所述座椅支承构件至少具有上表面(25U)和侧面(25S),并且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具有帽型形状,所述连结托架具有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的上表面进行面接触的连结面部位,所述连结托架的连结面部位和所述座椅支承构件的上表面由一个点的连结用具(32)连结,并且,在所述连结托架上形成有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的侧面能够抵接的爪部位(40)。

权利要求 :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包括:

座椅坐垫(12)的侧框架(18R);

地板侧的座椅支承构件(25R);及

将所述侧框架(18R)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25R)连结的连结托架(30R),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25R)至少具有上表面(25U)和侧面(25S),并且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25R)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具有帽型形状,所述连结托架(30R)具有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25R)的上表面(25U)进行面接触的连结面部位,所述连结托架(30R)的连结面部位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25R)的上表面(25U)由一个点的连结用具(32)连结,并且,在所述连结托架(30R)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25R)的侧面(25S)抵接的爪部位(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爪部位(40)通过将所述连结托架(30R)的端部沿着所述侧面(25S)延伸设置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在座椅坐垫(12)的宽度方向上,侧框架(18R)的位置配置在比座椅支承构件(25R)的位置向内侧或外侧偏移的位置,所述爪部位(40)配置在所述座椅支承构件(25R)的两侧面(25S)的侧方,所述爪部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至少形成于对在基于所述连结用具(32)的连结部位中心产生的连结托架(30R)的旋转进行限制的所述侧面(25S)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在座椅坐垫(12)的宽度方向上,侧框架(18R)的位置成为比座椅支承构件(25R)的位置靠内侧的位置,在座椅坐垫(12)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所述座椅支承构件(25R)的外侧的爪部位(40)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比基于所述连结用具(32)的连结部位的后端位置靠前方的位置,在座椅坐垫(12)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所述座椅支承构件(25R)的内侧的所述爪部位(40)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比基于所述连结用具(32)的连结部位的前端位置靠后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所述地板侧的座椅支承构件(25R)是座椅滑轨机构的上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在所述连结托架(30R)上,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加强筋(3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所述爪部位(40)以限制所述连结托架(30R)相对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25R)的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

说明书 :

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0002] 机动车用座椅等交通工具用座椅(以下有时简称为“座椅”)通常由成为就座者的座部的座椅坐垫和对就座者的背部进行支承的座椅靠背构成。并且,为了能够调整座椅相对于交通工具用地板的位置,而在地板与座椅之间设置座椅滑轨机构作为地板侧的座椅支承构件。座椅滑轨机构通过配置于地板侧的下轨和配置于座椅坐垫侧的上轨能够滑动移动地嵌合而构成。这样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42221及日本特开2013-2220784有记载。
[0003] 如上述那样具有座椅滑轨机构的座椅的座椅坐垫和座椅滑轨机构通过形成座椅坐垫的骨架的侧框架与座椅滑轨机构的上轨由连结托架连结而被连结。此时,侧框架与连结托架的连结通常通过焊接接合进行,上轨与连结托架的连结通过螺栓及螺母等连结用具进行。
[0004] 需要说明的是,座椅坐垫的侧框架与座椅滑轨机构的上轨在座椅坐垫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有时会偏移配置。即,座椅滑轨机构的上轨有时成为向比座椅坐垫的侧框架的位置靠外侧或内侧偏移的配置。
[0005] 如上述那样座椅坐垫的侧框架与座椅滑轨机构的上轨偏移配置的情况下,将这两者连结的连结托架在由外力产生的异常的作用力作用于座椅坐垫的侧框架时,有时会发生扭转变形。
[0006] 具体而言,在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当其他的交通工具从后方发生了碰撞(后方碰撞)时,由于其冲击而相对地要向后方移动的作用力作用于座椅。该作用力也作用于座椅坐垫的侧框架,也波及到与侧框架连结的连结托架。在作用于该连结托架的作用力下,连结托架以与上轨的连结部位为支点进行旋转而产生扭转变形。当连结托架旋转而产生扭转变形时,侧框架的变形变大,伴随有座椅的后倾角的恶化。即,座椅整体沉降。
[0007] 为了抑制上述的后方碰撞时的连结托架的扭转变形,有将连结托架与上轨连结的连结用具配置在多个部位的对策。然而,当连结用具配置于多个部位时,连结结构相应地变得复杂,成本增加,并且质量也增大。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连结托架与座椅支承构件连结的连结用具仅设为一个点,并能够抑制连结托架相对于座椅支承构件的相对旋转(扭转)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0009] 本发明的一方案设计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包括:座椅坐垫的侧框架;地板侧的座椅支承构件;及将所述侧框架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连结的连结托架,其中,所述座椅支承构件至少具有上表面和侧面,并且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具有帽型形状,所述连结托架具有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的上表面进行面接触的连结面部位,所述连结托架的连结面部位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的上表面由一个点的连结用具连结,并且,在所述连结托架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的侧面抵接的爪部位。另外,可以是,所述爪部位通过将所述连结托架的端部沿着所述侧面延伸设置而形成。
[0010] 根据上述结构,爪部位以能够与座椅支承构件的侧面抵接的方式形成于连结托架。因此,即使在侧框架上从外部产生异常的作用力而在连结托架与座椅支承构件之间产生相对旋转(扭转),也能限制其相对旋转。因此,即使连结托架与座椅支承构件的连结用具仅为1个点,通过爪部位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或阻止相对旋转。而且,爪部位能够将连结托架延伸设置而简单地形成。由此,能够使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并且质量也变少。
[0011] 在座椅坐垫的宽度方向上,侧框架的位置可以配置在比座椅支承构件的位置向内侧或外侧偏移的位置,所述爪部位可以配置在所述座椅支承构件的两侧面的侧方,所述爪部可以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至少形成于对在基于所述连结用具的连结部位中心产生的连结托架的旋转进行限制的所述侧面的位置。
[0012]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侧框架的位置配置于比座椅支承构件的位置向内侧或外侧的任一方偏移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或阻止在连结托架上产生的相对旋转。
[0013] 在座椅坐垫的宽度方向上,侧框架的位置可以成为比座椅支承构件的位置靠内侧的位置,在座椅坐垫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所述座椅支承构件的外侧的爪部位可以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比基于所述连结用具的连结部位的后端位置靠前方的位置,在座椅坐垫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所述座椅支承构件的内侧的所述爪部位可以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比基于所述连结用具的连结部位的前端位置靠后方的位置。
[0014] 如上述结构那样,在侧框架的位置成为比座椅支承构件的位置靠内侧位置的情况下,例如由后方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作用于侧框架时,向后方向的作用力作用于侧框架,在连结托架与座椅支承构件的连结部位产生逆时针的旋转。此时,爪部位设定在发挥抑制该旋转的作用的位置。即,在座椅支承构件的外侧配置的爪部位配置于比基于连结用具的连结部位的后端位置靠前方的位置,在座椅支承构件的内侧配置的爪部位配置于比基于连结用具的连结部位的前端位置靠后方的位置,都设置在抑制连结托架的旋转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连结托架的旋转。
[0015] 所述地板侧的座椅支承构件可以是座椅滑轨机构的上轨。关于座椅滑轨机构的上轨,通常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成为帽型形状,因此是适合作为本发明的座椅支承构件的构件。
[0016] 在所述连结托架上,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可以形成有加强筋。可以是,所述爪部位以限制所述连结托架相对于所述座椅支承构件的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

附图说明

[0017]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技术及工业意义参照附图说明如下,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18]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车用座椅的骨架的立体图。
[0019] 图2是表示基于图1的座椅坐垫的侧框架与座椅滑轨机构的连结托架的连结结构部位的立体图。
[0020]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基于图2所示的连结托架的连结结构的图。
[0021] 图4是连结托架单体的立体图。
[0022] 图5是连结托架单体的从座椅内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0023]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0024] 图7是图5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代表例,以机动车用座椅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后的说明中的方向的表示是以就座者就座于座椅的情况的从就座者观察时的方向。并且,在各图中,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且,向符号标注的R或L是在区别指称存在于左右两侧的部件的情况下使用的,R是指右侧位置的部件,L是指左侧位置的部件。
[0026] 图1示出机动车用座椅10的框架骨架。机动车用座椅10包括成为就座者的座部的座椅坐垫12、对就座者的背部进行支承的座椅靠背14。座椅坐垫12及座椅靠背14的各自的骨架分别由坐垫框架12F及靠背框架14F形成。靠背框架14F在左右两侧具有侧框架16L、16R,整体形成为框状。坐垫框架12F也在左右两侧具有侧框架18L、18R,整体形成为框状。座椅坐垫12和座椅靠背14经由将各个坐垫框架12F及靠背框架14F连结成能够绕轴转动的靠背调角机构20而被连结,通过靠背调角机构20,座椅靠背14在前后方向上能够倾斜移动。
[0027] 在座椅坐垫12的左右两侧的侧框架18L、18R的下方位置的地板22面上配置有座椅滑轨机构24。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滑轨机构24不是配置在侧框架18的正下方,而是配置在稍偏移的位置。右侧的座椅滑轨机构24R在座椅坐垫1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比右侧的侧框架18R向右方向(座椅的外侧方向)稍偏移地配置。左侧的座椅滑轨机构24L在座椅坐垫1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比左侧的侧框架18L向右方向(座椅的内侧方向)稍偏移地配置。
[0028] 座椅滑轨机构24由上轨25和下轨26构成。下轨26固定于地板22。上轨25具有上表面25U和左右侧面25S、25S。由此,上轨25的横截面具有帽型形状。而且,上轨25与下轨26能够滑动移动地嵌合。需要说明的是,上轨25的横截面是与上轨25R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
[0029] 座椅坐垫12的侧框架18与座椅滑轨机构24经由前后的连结托架28、30连结。由此,座椅10整体通过座椅滑轨机构24在前后方向上能够滑动移动,从而能够调整座椅10相对于地板22的前后方向的配置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滑轨机构24(上轨25)作为座椅支承构件发挥功能。
[0030] 对于右侧的侧框架18R配置的前后的连结托架28R、30R在座椅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都配置在右侧的侧框架18R的外侧位置。对于左侧的侧框架18L配置的前侧的连结托架30L在座椅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配置于左侧的侧框架18L的内侧位置,但是对于左侧的侧框架18L配置的后侧的连结托架28L在座椅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配置在侧框架18L的外侧位置。任意的连结托架28L、28R、30L、30R都与上轨25的上表面25U进行面接合,由螺栓及螺母等连结用具32固定而与座椅滑轨机构24L、24R连结。
[003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于右侧的侧框架18R配置的前侧的连结托架30R中适用本发明。图2是对于右侧的侧框架18R配置的前侧的连结托架30R的从座椅的外侧观察到的放大图。在座椅坐垫1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连结托架30R配置在侧框架18R的外侧位置。并且,连结托架30R的座椅滑轨机构24R的与上轨25的面接合部位仅通过1个点的连结用具32(1个点的连结部位)而连结于座椅滑轨机构24R的上轨25。在这样仅通过1个点的连结用具进行连结的情况下,能够使连结结构为简单的结构。
[0032] 为了便于说明,使用示意性地表示的图3来说明适用了本发明的连结托架30R。需要说明的是,图3与图2的前后方向相反。连结托架30R由板状构件形成,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并且,连结托架30R跨侧框架18R与座椅滑轨机构24的上轨25R之间配置。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的连结托架30R的主体部的两侧(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设为截面帽型(U字形截面)的加强筋34。通过该加强筋34来实现连结托架30R整体的刚性提高。
[0033] 如图2及图3所示,连结托架30R的下端部也如前述那样通过连结用具32而固定在座椅滑轨机构24R的上轨25R的上表面25U。上轨25R如图2所示形成为具有上表面25U和两侧面25S、25S的帽型截面形状。连结托架30R的作为连结面部位的下端部以与该上轨25R的上表面25U进行面接触的方式配置,通过连结用具32而固定于上轨25R的上表面25U。
[0034] 连结托架30R的下端部沿着座椅滑轨机构24R的上轨25R的左右两侧面25S、25S延伸设置而形成爪部位40。在本实施方式中,面向(沿着)上轨25R的右侧面25S而配置的爪部位40R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从基于连结用具32的连结部位的后端位置向前方侧形成。即,在比基于连结用具32的连结部位的后端位置靠后方侧处未形成爪部位40R。详细而言,爪部位40R从加强筋34向后方延伸设置。反之,面向(沿着)上轨25R的左侧面25S而配置的爪部位40L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形成在比基于连结用具32的连结部位的前端位置靠后方侧处。
即,在比基于连结用具32的连结部位的前端位置靠前方侧处未形成爪部位40L。
[0035] 如上所述,爪部位40R、40L形成在连结托架30R的下端部,面向上轨25R的左右两侧面25S、25S地配置,由此以连结用具32为中心在连结托架30R的下端部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作用力的情况下,爪部位40R、40L与上轨25R的左右两侧面25S、25S抵接而限制逆时针方向的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未设置限制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的爪部位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连结托架30R的下端部安装于上轨25R。
[0036] 图4至图7是表示连结托架30R的单体的图。图4是立体图,图5是从座椅内侧观察到的侧视图,图6是主视图,图7是仰视图。这些图示出连结托架30R的详细结构。如这些图所示,在连结托架30R的上方位置设置有第一基准孔42和第二基准孔44。第一基准孔42是用于决定连结托架30R与侧框架18R的相对位置的孔。而且,第二基准孔44是固定用的孔。需要说明的是,在连结托架30R的上方的大致中央部位置设置有嵌合孔36。架设在左右的侧框架18L、18R之间的轴38嵌合于该嵌合孔36,构成坐垫框架12F。
[0037] 本实施方式的对于右侧的侧框架18R配置的前侧的连结托架30R如下那样发挥功能。连结托架30R连结的侧框架18R和座椅滑轨机构24R偏移地配置。并且,连结托架30R的下端部与上轨25R的上表面25U通过1个点的连结用具32来连结。因此,搭载有该座椅10的机动车当从后方碰撞于其他的机动车(后方碰撞)时,相对地向后方的过大的冲击作用力作用于该座椅10的座椅坐垫12,该作用力也波及到侧框架18R。该向后方的作用力作为使连结托架30R以与上轨25R的连结部位为支点向后方变形的作用力发挥作用。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托架30R通过上轨25R而仅以一个点支承于连结部位,且连结部位成为相对于从侧框架
18R向连结托架30R的作用力的作用点而偏移的位置,因此连结托架30R绕着该连结部位旋转而产生扭转变形(扭转力发挥作用)。
[0038] 在图2中相对于连结用具32的逆时针方向的扭转力作用于连结托架30R,在图3中顺时针方向的扭转力作用于连结托架30R。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结托架30R的下端部设有爪部位40R、40L,因此该爪部位40R、40L与上轨25R的两侧面25S、25S抵接而限制(抑制或阻止)连结托架30R的旋转即扭转。由此,抑制连结托架30R的变形,能够抑制座椅坐垫12的沉降。在连结托架30R发生扭转变形的情况下,连结托架30R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变化较大地产生而座椅坐垫12的沉降也增大。相对于此,仅是连结托架30R的前后方向的变形的情况下,连结托架30R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变化减小而座椅坐垫12的沉降也少。而且,此时的连结托架30R的变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设置在连结托架30R的主体部的两侧的加强筋34来抑制。
[0039]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连结托架30R的下端部的向座椅滑轨机构24R的上轨25U的连结通过仅1个点的连结用具进行而为简单的结构,并且即使通过在连结托架30R的下端部设置爪部位40R、40L这样的简单的结构而扭转力作用于连结托架30R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或阻止该旋转。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后方碰撞时的座椅坐垫12的沉降。
[0040]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之外的各种方式实施。
[0041] 在本申请中,“交通工具”是指输送人和物品的机器或单元,包括机动车、卡车、公共汽车、列车、航空器、船舶和潜水艇。但是,这些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示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适用了本发明结构的仅是对于右侧的侧框架18R配置的前侧的连结托架30R,但是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的连结托架28L、28R、30L。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结托架30R将偏移的侧框架18R与座椅滑轨机构24R连结,但是在将没有偏移的侧框架18R与座椅滑轨机构24R连结的连结托架中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004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结用具32是螺栓及螺母,但也可以是其他的铆钉等通用的连结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