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u-Ti非晶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509138.9

文献号 : CN10500246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博朱振西杨宇

申请人 : 合肥工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Ti非晶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非晶合金薄膜的结构式为CuxTi100‑x(54≤x≤66),其中x为Cu元素的原子百分数;与通常的制备工艺不同的是,该非晶合金薄膜通过电子束+电阻蒸发复合镀膜的技术,在制备过程中,金属Ti和金属Cu分别采用电子束和电阻蒸发源蒸镀,衬底基板不需要加冷却装置,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制备的非晶薄膜,非晶结构明显,可以通过调节蒸镀电流和蒸镀时间,控制非晶薄膜的成分和尺寸。

权利要求 :

1.一种Cu-Ti非晶合金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Cu-Ti非晶合金薄膜的结构式为CuxTi100-x,54≤x≤66,其中x为Cu元素的原子百分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切取Cu块和Ti块,将Cu块和Ti块表面打磨,用丙酮和酒精依次清洗各10min,吹干待用;

(2)使用电子束蒸发与电阻蒸发复合镀膜系统,将Ti块和Cu块作为靶材分别放置在电子束蒸发用铜坩埚和电阻蒸发用钨舟中,将衬底放置在位于铜坩埚上方的衬底托盘上;

(3)抽真空至1×10-4Pa以下,调节电子束束流值在150~160mA,调节电阻蒸发电流为

115~135A,使Ti和Cu同时蒸发并沉积在衬底上,控制沉积时间为1~4h,即得沉积有Cu-Ti非晶合金薄膜的衬底;

通过在150~160mA范围内调整电子束束流值和在115~135A范围内调整电阻蒸发电流获得不同成分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通过在1~4h范围内调整沉积时间获得不同厚度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材料Ti块和Cu块的纯度均不低于

99.9wt.%。

说明书 :

一种Cu-Ti非晶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薄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Cu-Ti非晶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非晶合金是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的一种新型金属材料,与普通的晶态合金相比,因其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磁学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生物兼容性,从而受到了材料领域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潜力。
[0003] 非晶合金薄膜不仅具有块体非晶合金的优异特点,而且因为其类似于二维材料的特点,制备所需的要求也更低,玻璃形成能力范围更宽。此外,非晶合金薄膜具有优秀的均匀性、耐磨和耐腐蚀性、高硬度、高电阻性、高活性和催发性以及许多特殊的磁学性质。因为其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最近十多年非晶合金薄膜的开发、应用发展迅速,尤其在微/纳电子机械系统(MEMS/NEMS)与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很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0004] Cu基非晶合金自从被开发以来,因为其较低的成本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受到材料领域的关注,被认为具体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制备非晶薄膜的工艺当中:1)磁控溅射法,其制备的薄膜和基片结合力更牢固,但由于采用磁控溅射法需氩离子轰击靶材,制备样品易含有杂质,且需制备靶材,操作过程复杂,成本较高;2)采用固相非晶化反应法需探索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层薄膜厚度的适宜值,过程繁琐,且制备时间较长;3)采用双电子束蒸发法时,基板会因两电子束蒸发源热辐射的影响,致使温度较高,一般采用衬底冷却装置。
[0005] 采用电子束+电阻蒸发法制备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在考虑非晶合金薄膜的形成能力以及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提供了一种新型Cu-Ti非晶合金薄膜以及制备方法,以期可以在衬底基板无冷却装置条件下获得非晶态的Cu-Ti合金薄膜。
[0007]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 本发明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其特点在于:所述Cu-Ti非晶合金薄膜的结构式为CuxTi100-x(54≤x≤66),其中x为Cu元素的原子百分数。
[0009] 上述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0010] (1)切取Cu块和Ti块,将Cu块和Ti块表面打磨,用丙酮和酒精依次清洗各10min,吹干待用;
[0011] (2)使用电子束蒸发与电阻蒸发复合镀膜系统,将Ti块和Cu块作为靶材分别放置在电子束蒸发用铜坩埚和电阻蒸发用钨舟中,将衬底放置在位于铜坩埚上方的衬底托盘上,不需要冷却装置;
[0012] (3)抽真空至1×10-4Pa以下,调节电子束束流值在150~160mA,调节电阻蒸发电流为115~135A,使Ti和Cu同时蒸发并沉积在衬底上,控制沉积时间为1~4h,即得沉积有Cu-Ti非晶合金薄膜的衬底。
[0013] 通过在150~160mA范围内调整电子束束流值和在115~135A范围内调整电阻蒸发电流获得不同成分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通过在1~4h范围内调整沉积时间获得不同厚度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
[0014] 原材料Ti块和Cu块的纯度均不低于99.9wt.%。
[0015] 上述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采用电子束蒸发与电阻蒸发复合镀膜系统制备,所用的设备型号为:DZS-500型电子束/电阻蒸发镀膜系统,中科仪,中国(沈阳)。
[0016] 上述Cu-Ti非晶合金薄膜的非晶结构特性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检测,所用设备型号为:X’Pert Pro MPD X射线衍射仪,帕纳科(Panalytical),荷兰。
[0017] 上述Cu-Ti非晶合金薄膜的表面形貌及成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及附带的能谱仪(EDS)检测,所用设备型号为:SU8020,日本日立,日本。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9] (1)本发明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均能制备出非晶态薄膜,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电子束束流值、电阻蒸发电流和蒸镀时间来控制非晶薄膜的成分和厚度;
[0020] (2)本发明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采用电子束加电阻蒸发复合镀膜的技术,在制备过程中,金属Ti和金属Cu分别采用电子束蒸发源和电阻蒸发源蒸镀,衬底基板不需要加冷却装置,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实施例1-5制备的合金薄膜的XRD图,试验使用Cu靶的Kα射线;
[0022]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合金薄膜的SEM表面形貌图;
[0023] 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合金薄膜的SEM端面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实施例1:Cu82Ti18合金薄膜的制备
[0025] 步骤1:将原材料Ti(99.9wt%),Cu(99.9wt%)打磨去掉表面氧化皮,并经过丙酮,酒精超声清洗各10min后,分别置于铜坩埚与钨舟内,将衬底玻璃片与硅片经丙酮、酒精、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各10min后,吹干置于衬底托盘上;
[0026] 步骤2:关进气阀,开冷却水,将排气管置于窗外,开镀膜设备总电源,开机械泵电源,打开旁抽阀,打开真空计,待真空度小于10Pa时,关闭旁抽阀,打开电磁阀,打开闸板阀,-4开启分子泵电源,当真空度低于1×10 Pa时,开启电子枪电源,按扫描键,开枪灯丝电源,调为0.3A,预热5分钟,束流控制调为手动,打开高压6KV,检查手控仪上束流是否为最小,按下高压键,稳定2分钟,顺时针加大束流至25mA,调节光斑位置使其位于坩埚内,缓慢增加束流至150mA,打开电阻蒸发电源,缓慢增加电流至135A,打开衬底旋转开关,使其以20r/min旋转,打开挡板,沉积2小时后关闭;
[0027] 步骤3: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能谱仪检测其成分,可知所得样品的成分平均为Cu82Ti18;
[0028] 步骤4: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XRD检测其结构,如图1所示,出现明显的晶体峰,其中第一个馒头峰为玻璃衬底干扰峰,第二个峰为样品峰明显尖锐化(40°~50°),说明制备的样品已经部分晶化。
[0029] 实施例2:Cu66Ti34非晶合金薄膜的制备
[0030] 步骤1:将原材料Ti(99.9wt%),Cu(99.9wt%)打磨去掉表面氧化皮,并经过丙酮,酒精超声清洗各10min后,分别置于铜坩埚与钨舟内,将衬底玻璃片与硅片经丙酮,酒精,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各10min后,吹干置于衬底托盘上;
[0031] 步骤2:关进气阀,开冷却水,将排气管置于窗外,开镀膜设备总电源,开机械泵电源,打开旁抽阀,打开真空计,待真空度小于10Pa时,关闭旁抽阀,打开电磁阀,打开闸板阀,开启分子泵电源,当真空度低于1×10-4Pa时,开启电子枪电源,按扫描键,开枪灯丝电源,调为0.3A,预热5分钟,束流控制调为手动,打开高压6KV,检查手控仪上束流是否为最小,按下高压键,稳定2分钟,顺时针加大束流至25mA,调节光斑位置使其位于坩埚内,缓慢增加束流至155mA,打开电阻蒸发电源,缓慢增加电流至130A,打开衬底旋转开关,使其以20r/min旋转,打开挡板,沉积2小时后关闭;
[0032] 步骤3: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能谱仪检测其成分,可知所得样品的成分平均为Cu66Ti34非晶合金;
[0033] 步骤4: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XRD检测其结构,如图1所示,没有出现明显的晶体峰,其中第一个馒头峰为玻璃衬底干扰峰,第二个馒头峰为样品峰(40°~50°),说明制备的样品非晶态结构。
[0034] 步骤5:对上述步骤2所制备的样品通过SEM检测其表面形貌,如图2所示,薄膜表面平整致密,没有明显裂纹。
[0035] 步骤6:对上述步骤2所制备的样品通过SEM检测其厚度,如图3所示,该薄膜约为236nm。
[0036] 实施例3:Cu60Ti40非晶合金薄膜的制备
[0037] 步骤1:将原材料Ti(99.9wt%),Cu(99.9wt%)打磨去掉表面氧化皮,并经过丙酮,酒精超声清洗各10min后,分别置于铜坩埚与钨舟内,将衬底玻璃片与硅片经丙酮,酒精,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各10min后,吹干置于衬底托盘上;
[0038] 步骤2:关进气阀,开冷却水,将排气管置于窗外,开镀膜设备总电源,开机械泵电源,打开旁抽阀,打开真空计,待真空度小于10Pa时,关闭旁抽阀,打开电磁阀,打开闸板阀,开启分子泵电源,当真空度低于1×10-4Pa时,开启电子枪电源,按扫描键,开枪灯丝电源,调为0.3A,预热5分钟,束流控制调为手动,打开高压6KV,检查手控仪上束流是否为最小,按下高压键,稳定2分钟,顺时针加大束流至25mA,调节光斑位置使其位于坩埚内,缓慢增加束流至155mA,打开电阻蒸发电源,缓慢增加电流至125A,打开衬底旋转开关,使其以20r/min旋转,打开挡板,沉积2小时后关闭;
[0039] 步骤3: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能谱仪检测其成分,可知所得样品的成分平均为Cu60Ti40;
[0040] 步骤4: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XRD检测其结构,如图1所示,没有出现明显的晶体峰,其中第一个馒头峰为玻璃衬底干扰峰,第二个馒头峰为样品峰(40°~50°),说明制备的样品非晶态结构。
[0041] 实施例4:Cu59Ti41非晶合金薄膜的制备
[0042] 步骤1:将原材料Ti(99.9wt%),Cu(99.9wt%)打磨去掉表面氧化皮,并经过丙酮,酒精超声清洗各10min后,分别置于铜坩埚与钨舟内,将衬底玻璃片与硅片经丙酮,酒精,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各10min后,吹干置于衬底托盘上;
[0043] 步骤2:关进气阀,开冷却水,将排气管置于窗外,开镀膜设备总电源,开机械泵电源,打开旁抽阀,打开真空计,待真空度小于10Pa时,关闭旁抽阀,打开电磁阀,打开闸板阀,开启分子泵电源,当真空度低于1×10-4Pa时,开启电子枪电源,按扫描键,开枪灯丝电源,调为0.3A,预热5分钟,束流控制调为手动,打开高压6KV,检查手控仪上束流是否为最小,按下高压键,稳定2分钟,顺时针加大束流至25mA,调节光斑位置使其位于坩埚内,缓慢增加束流至160mA,打开电阻蒸发电源,缓慢增加电流至125A,打开衬底旋转开关,使其以20r/min旋转,打开挡板,沉积2小时后关闭;
[0044] 步骤3: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能谱仪检测其成分,可知所得样品的成分平均为Cu59Ti41;
[0045] 步骤4: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XRD检测其结构,如图1所示,没有出现明显的晶体峰,其中第一个馒头峰为玻璃衬底干扰峰,第二个馒头峰为样品峰(30°~45°),说明制备的样品非晶态结构。
[0046] 实施例5:Cu54Ti46非晶合金薄膜的制备
[0047] 步骤1:将原材料Ti(99.9wt%),Cu(99.9wt%)打磨去掉表面氧化皮,并经过丙酮,酒精超声清洗各10min后,分别置于铜坩埚与钨舟内,将衬底玻璃片与硅片经丙酮,酒精,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各10min后,吹干置于衬底托盘上;
[0048] 步骤2:关进气阀,开冷却水,将排气管置于窗外,开镀膜设备总电源,开机械泵电源,打开旁抽阀,打开真空计,待真空度小于10Pa时,关闭旁抽阀,打开电磁阀,打开闸板阀,开启分子泵电源,当真空度低于1×10-4Pa时,开启电子枪电源,按扫描键,开枪灯丝电源,调为0.3A,预热5分钟,束流控制调为手动,打开高压6KV,检查手控仪上束流是否为最小,按下高压键,稳定2分钟,顺时针加大束流至25mA,调节光斑位置使其位于坩埚内,缓慢增加束流至160mA,打开电阻蒸发电源,缓慢增加电流至120A,打开衬底旋转开关,使其以20r/min旋转,打开挡板,沉积2小时后关闭;
[0049] 步骤3: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能谱仪检测其成分,可知所得样品的成分平均为Cu54Ti46;
[0050] 步骤4: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XRD检测其结构,如图1所示,没有出现明显的晶体峰,其中第一个馒头峰为玻璃衬底干扰峰,第二个馒头峰为样品峰(40°~50°),说明制备的样品非晶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