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纱线染缸的高效绝热反射涂层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246671.0

文献号 : CN10500268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孙淑娟杜鹃陈德新高江

申请人 : 浙江映山红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纱线染缸的高效绝热反射涂层,所述绝热反射涂层由中空陶瓷颗粒与粘合剂混合而成,所述涂层涂覆于纱线高温染缸的外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中空腔体层;所述中空陶瓷颗粒为球形颗粒,所述中空陶瓷颗粒的中空结构内部为真空或者填充惰性气体;所述中空陶瓷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0~200μm。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绝热反射涂层具有结构简单、保温效果理想、无污染环保等优势,该涂层涂覆于纱线染缸的缸体外表面后,可将缸体内散失的热能反射回去,可显著减少缸体内的热量散失,减少能源的损耗。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纱线染缸的高效绝热反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反射涂层由中空陶瓷颗粒与粘合剂混合而成,所述涂层涂覆于纱线高温染缸的外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中空腔体层;所述中空陶瓷颗粒为球形颗粒,所述中空陶瓷颗粒的中空结构内部为真空或者填充惰性气体;所述中空陶瓷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0~200μm;所述粘合剂为双组分粘合剂,双组分粘合剂是1:1重量比混合的有机硅和氟树脂粘合剂;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绝热反射涂层中中空陶瓷颗粒与粘合剂的用量比为1:8;所述绝热反射涂层的厚度为8mm。

说明书 :

一种用于纱线染缸的高效绝热反射涂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热涂层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纱线染缸的高效绝热反射涂层。

背景技术

[0002] 织物在练漂和印染过程中,必须经过高温缸的浸泡进行染色,而目前的高温缸的表面都是无覆层的,缸内的热气容易散发,不利于缸内保持高温,大大增加了能源的损耗,影响了染色效果,另外也会造成车间温度提高,引起员工对生产环境的不适。
[0003] 专利申请号为201410247962.7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保温高效高温缸,该保温缸的缸体表面涂有一层水泥砂浆,缸体的翻盖上设有一个透明的探视窗口,缸体底部安装有一个抽水电机,抽水电机顶部通过管道与缸体底部相连接。该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水泥砂浆对高温缸起到保温作用,有利于缸体内部进行染色,抽水电机的设置便于对印染废液进行排除,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 专利申请号为201410329720.2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染色缸保温装置,它包括有染缸、陶瓷纤维毡层、防火耐高温层、不锈钢表层,其中,染缸外表面上涂覆有保温涂层,保温涂层外侧包覆有陶瓷纤维毡层,陶瓷纤维毡层内设有电热带;陶瓷纤维毡层外依次包覆有防火耐高温层和不锈钢表层;染缸外壁上设有温控探头,温控探头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接。该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保温装置后染缸升温率提高、升温时间降低、染色保温温度下降率降低,效果较好;同时染一缸布所需的蒸汽下降了5-7%,整缸布的耗用时间缩短了20分钟,特别是车间的整体温度在高温期间同比下降了很多,使员工工作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0005] 综合现有技术,对于申请号为201410247962.7的发明,其通过在缸体表面涂覆一层水泥砂浆来对高温缸起到保温作用,然而,水泥砂浆的保温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对于申请号为201410329720.2的发明,其在染缸外面设置了多层结构,其结构设计复杂、染缸的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保温效果理想、无污染环保的高效绝热反射涂层,该涂层涂覆于纱线染缸的缸体外表面后,可将缸体内散失的热能反射回去,可显著减少缸体内的热量散失,减少能源的损耗。
[0007]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纱线染缸的高效绝热反射涂层,所述绝热反射涂层由中空陶瓷颗粒与粘合剂混合而成,所述涂层涂覆于纱线高温染缸的外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中空腔体层;所述中空陶瓷颗粒为球形颗粒,所述中空陶瓷颗粒的中空结构内部为真空或者填充惰性气体;所述中空陶瓷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0~200μm。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剂为单一组分粘合剂或双组分粘合剂,其中单一组分粘合剂为环氧树脂粘合剂、有机硅粘合剂、氟树脂粘合剂中的任意一种;双组分粘合剂为环氧树脂粘合剂、有机硅粘合剂、氟树脂粘合剂中任意两种的混合。
[0009] 对于所述双组分粘合剂的进一步限定,可为1:1的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粘合剂、1:1的环氧树脂和氟树脂粘合剂或1:1的有机硅和氟树脂粘合剂。
[0010]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绝热反射涂层中中空陶瓷颗粒与粘合剂的用量比为1:5~10。
[0011] 优选地,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绝热反射涂层中中空陶瓷颗粒与粘合剂的最佳用量比为1:8。
[0012] 对于所述绝热反射涂层厚度的限定,所述绝热反射涂层的厚度范围为2~12mm。优选地,所述绝热反射涂层的最佳厚度为8mm。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绝热反射涂层具有结果简单,保温效果理想等优势;其采用中空陶瓷颗粒与粘合剂的混合物,涂覆于纱线染缸的缸体外表面后,可将缸体内散失的热能反射回去,可显著减少缸体内的热量散失,减少能源的损耗;同时,该涂层所采用的组分无毒、无污染,对人体和环境均无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5] 一种用于纱线染缸的高效绝热反射涂层,所述绝热反射涂层由中空陶瓷颗粒与粘合剂混合而成,所述涂层涂覆于纱线高温染缸的外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中空腔体层,构成有效的热屏障;所述中空陶瓷颗粒为球形颗粒,所述中空陶瓷颗粒的中空结构内部为真空或者填充惰性气体;所述中空陶瓷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0~200μm。当辐射热透过缸体碰撞到高效绝热反射涂层中的中空陶瓷颗粒时,大部分热能可以被反射回去,从而控制缸体内热量散失,增加整个缸体的保温隔热能力,显著减少能源的消耗。
[0016] 所述粘合剂为单一组分粘合剂或双组分粘合剂,其中单一组分粘合剂为环氧树脂粘合剂、有机硅粘合剂、氟树脂粘合剂中的任意一种;双组分粘合剂为环氧树脂粘合剂、有机硅粘合剂、氟树脂粘合剂中任意两种的混合。对于所述双组分粘合剂的进一步限定,可为1:1的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粘合剂、1:1的环氧树脂和氟树脂粘合剂或1:1的有机硅和氟树脂粘合剂。
[0017]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绝热反射涂层中中空陶瓷颗粒与粘合剂的用量比为1:5~10。优选的用量比为1:8。所述绝热反射涂层的厚度范围为2~12mm;优选的厚度为8mm。
[0018] 实施例1
[0019] 本实施例中主要讨论不同种类的粘合剂对绝热涂层的保温性能的影响状况(下表1)。本实施例中,涂层的厚度为8mm,涂层中中空陶瓷颗粒与粘合剂的比例为1:8。
[0020]
[0021]
[0022] 上述表1中的数据显示,当纱线高温染缸的外表面没有任何涂层时,其缸体外表面的温度接近100℃,说明此时染缸内的热量散失很快,染缸的保温效果较差。当纱线高温染缸的外表面涂覆有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绝热涂层后,其缸体外表面的温度明显降低(缸体外表面的温度降为50℃左右),降低了将近50%,大大减少了染缸内的热量散失,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尤其是当采用的粘合剂为有机硅树脂:氟树脂=1:1时,其缸体外表面的温度降低最为明显,对染缸的保温隔热效果最为理想。
[0023] 实施例2
[0024] 本实施例中主要讨论不同组成比例的中空陶瓷颗粒和粘合剂对绝热涂层的保温性能的影响状况(下表2)。本实施例中,涂层的厚度为8mm,涂层中采用的粘合剂为有机硅和氟树脂粘合剂(1:1)。
[0025]
[0026] 上述表2中的数据显示,当纱线高温染缸的外表面没有任何涂层时,其缸体外表面的温度接近100℃,说明此时染缸内的热量散失很快,染缸的保温效果较差。当纱线高温染缸的外表面涂覆有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绝热涂层后,其缸体外表面的温度明显降低,大大减少了染缸内的热量散失,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且从上表2中的测试数据可知,随着涂层中中空陶瓷颗粒含量的降低,其对缸体的保温效果逐渐减弱,尤其是在1:8与1:9之间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分界线;因此,考虑到经济成本和保温效果,选择中空陶瓷颗粒:粘合剂=1:1的涂层组成比较合理。
[0027] 实施例3
[0028] 本实施例中主要讨论不同涂层厚度对绝热涂层的保温性能的影响状况(下表3)。本实施例中,涂层采用的粘合剂为有机硅和氟树脂粘合剂(1:1),涂层中中空陶瓷颗粒:粘合剂=1:8。
[0029]涂层厚度 2mm 4mm 6mm 8mm 10mm 12mm
原始温度(℃) 98 99 98 98 99 98
涂层后温度(℃) 90 85 62 47 45 45
降低温度(℃) 8 14 36 51 54 53
[0030] 上述表3中的数据显示,当纱线高温染缸的外表面没有任何涂层时,其缸体外表面的温度接近100℃,说明此时染缸内的热量散失很快,染缸的保温效果较差。当纱线高温染缸的外表面涂覆有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绝热涂层后,其缸体外表面的温度明显降低,大大减少了染缸内的热量散失,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且从上表3中的测试数据可知,随着绝热涂层厚度的增加,其对染缸的保温效果也越来越好,当厚度增加到8mm后涂层的保温效果增加不再明显;因此,考虑到经济成本和保温效果,选择涂层厚度为8mm较为合理。
[0031] 因此,综合上述实施例1-3,考虑经济和能效成本,最优涂层组成为中空陶瓷颗粒:粘合剂=1:8;最佳粘合剂为有机硅和氟树脂混合剂(1:1),优选的涂层厚度为8mm。
[0032]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