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12678.X

文献号 : CN1050077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好本顺彦

申请人 : 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为了解决口干,适合每次少量且长时间饮用的饮用方式的饮料。具体为,将饮料的渗透压调节为特定范围,并调节饮料中的糖类组成。

权利要求 :

1.一种饮料,其特征在于,为含有糖类的饮料,完全满足以下(i)~(iii)的条件,(i)相对于饮料中所含的糖类的总重量,饮料中所含的单糖类、双糖类及三糖类的总重量的比例为75%以上,(ii)双糖类的总重量与三糖类的总重量之比为5:1~9:10,以及(iii)渗透压为30~130mOsm/KG而且,每100g饮料中的糖类的总含量为0.5~10g,每100g饮料中的三糖类的总含量为0.05~2.70g,相对于糖类的总重量,单糖类的总重量的比例为2.0~70%,每100g饮料中的双糖类的总含量为0.2~5.0g。

2.一种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i)~(iii)的工序:(i)调节该饮料中糖的组成,以使相对于该饮料中所含的糖类的总重量,该饮料中所含的单糖类、双糖类及三糖类的总重量的比例为75%以上的工序,(ii)调节该饮料中的双糖类和三糖类的浓度,以使该饮料中的双糖类的总重量与三糖类的总重量之比为5:1~9:10的工序,以及(iii)将该饮料的渗透压调节为30~130mOsm/KG的工序而且,每100g饮料中的糖类的总含量为0.5~10g,每100g饮料中的三糖类的总含量为0.05~2.70g,相对于糖类的总重量,单糖类的总重量的比例为2.0~70%,每100g饮料中的双糖类的总含量为0.2~5.0g。

说明书 :

饮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解决口干,适合每次少量且长时间饮用的饮用方式的饮料。

背景技术

[0002] 在近年来的办公室中流行一种饮料的新饮用方式。具体而言,将矿泉水、茶饮料等每次少量且长时间饮用的习惯正在流行。
[0003] 作为其要因,可列举在压力大的办公室中容易口干。具体而言,可列举在供暖好的办公室中湿度较低而容易口干,以及在会议等压力环境下因不分泌唾液而容易口干。在此所说的口干,是指口腔本身的干燥,与因全身水分不足而产生的口渴完全不同。
[0004] 因而,适于这种饮用方式的饮料有着广泛需求。但是,尚未发现适于这种新饮用方式的饮料,即可每次少量且长时间美味地饮用的饮料。
[0005] 另一方面,已存在与口干不同,以对失水的身体增补水分为目的的饮料。例如,由运动饮料所代表的具有与体液的渗透压(280~290mOsm/KG左右)几乎相同的渗透压的等渗饮料,以及比体液的渗透压稍低(200mOsm/KG左右)的低渗饮料等。作为上述例子,可列举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解质组合物。这种饮料并不是为每次少量且长时间饮用而设计的饮料。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1236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以往所没有的饮料,其适合近年来饮料的新饮用方式,即为了解决口干而每次少量且长时间饮用的饮用方式。
[0010] 本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将饮料的渗透压调节为至今尚未使用过的与唾液的渗透压同等程度的范围,由此可获得具有适于上述新饮用方式的特性的饮料。并且发现为了获得适于该新饮用方式的饮料,糖的组成也很重要。具体而言,发现了使用在饮料中至今几乎未使用过的三糖类,并且将饮料中的双糖类的总重量与三糖类的总重量之比调节为特定范围尤为重要。并且发现糖的总量中的单糖类、双糖类、三糖类的合计量的比例也很重要。
[0011] 本发明涉及以下内容,但不限于此。
[0012] 1.一种饮料,其特征在于,为含有糖类的饮料,完全满足以下(i)~(iii)的条件,[0013] (i)相对于饮料中所含的糖类的总重量,饮料中所含的单糖类、双糖类及三糖类的总重量的比例为75%以上,
[0014] (ii)双糖类的总重量与三糖类的总重量之比为5:1~9:10,以及
[0015] (iii)渗透压为30~130mOsm/KG。
[0016] 2.根据1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每100g饮料中的糖类的总含量为0.5~10g。
[0017] 3.根据1或2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每100g饮料中的三糖类的总含量为0.05~2.70g。
[0018]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糖类的总重量,单糖类的总重量的比例为2.0~70%。
[0019] 5.一种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i)~(iii)的工序:
[0020] (i)调节该饮料中糖的组成,以使相对于该饮料中所含的糖类的总重量,该饮料中所含的单糖类、双糖类及三糖类的总重量的比例为75%以上的工序,
[0021] (ii)调节该饮料中的双糖类和三糖类的浓度,以使该饮料中的双糖类的总重量与三糖类的总重量之比为5:1~9:10的工序,以及
[0022] (iii)将该饮料的渗透压调节为30~130mOsm/KG的工序。
[0023] 本发明的饮料是为了解决口干,适合每次少量且长时间饮用的饮用方式的饮料。具体而言,是一种调和感良好、余味畅快、且即使微温也很美味、喝不够而想要反复饮用的饮料。在此,“调和感良好”是指“含在嘴里时无刺激性和违和感,口感好”,此外,“余味畅快”是指“饮用后的余味无滞重感及粘腻感,口腔湿润”。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本发明的饮料具有特定的渗透压且具有特定的糖组成。
[0025] (渗透压)
[0026] 本发明的饮料的渗透压为30~130mOsm/KG。当渗透压超出该范围时,有时不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优选的渗透压的例子为40~125mOsm/KG、40~120mOsm/KG等。
[0027] 而且,以往的矿泉水、绿茶饮料的渗透压为1~25mOsm/KG左右。虽然也存在赋予了风味的具有些许甜味的近水饮料,但是它们的渗透压一般为200mOsm/KG以上。
[0028] 口腔内不干燥而畅快的状态是指唾液遍布口腔内而湿润的状态。虽然本发明的范围、机理不拘泥于理论,但据说唾液渗透压为体液渗透压的大约一半,从而认为接近于唾液渗透压的低渗透压液体含在嘴里时接近于稳定状态、调和感良好等,从而与本发明的效果相关联。
[0029] 为了调节渗透压,只要调节饮料中的溶质的量即可。该调节也可根据公知的任意方法进行。
[0030] 渗透压的测定也可使用公知的任意方法进行。例如,可使用自动渗透压测定装置OSMO STATION OM-6060(ARKRAY株式会社)。
[0031] (糖类)
[0032] 本发明的饮料含有糖类。本说明书中的“糖类”是指单糖类、双糖类、三糖类或聚合度为四以上的多糖类(以下有时也用“四糖类以上”或与之类似的用语来表示)。本发明的饮料含有双糖类及三糖类,进而也可以含有单糖类和/或聚合度为四以上的多糖类。本说明书中的“单糖类”具有在本技术领域中使用的一般的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单糖类包括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等,但不限于这些。优选的单糖类为葡萄糖、果糖。本发明的饮料中既可单独只含有这些单糖类中的任意一个,也可含有二个以上的单糖类。本说明书中的“双糖类”及“三糖类”的用语分别是指2分子及3分子的单糖以糖苷键键合的糖类。本发明中使用的双糖类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海藻糖、纤维二糖等,但不限于这些。优选的双糖类为麦芽糖和/或蔗糖。本发明的饮料中既可单独只含有这些双糖类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含有二个以上的双糖类。本发明中使用的三糖类包括麦芽三糖、棉籽糖、黑曲霉三糖等,但不限于这些。优选的三糖类为麦芽三糖。本发明的饮料中,既可单独只含有这些三糖类中的任意一个,也可含有二个以上的三糖类。本说明书中的聚合度为四以上的多糖类,例如包括糊精、淀粉等。
[0033] 相对于本发明的饮料中所含的糖类的总重量,单糖类、双糖类及三糖类的总重量的比例为75%以上。该比例低于此范围时,则有时不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例如,起因于具有四以上的聚合度的糖类,有时会使本发明的效果减弱。该比例优选为77%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
[0034] 本发明饮料中所含的双糖类的总重量与三糖类的总重量之比为5:1~9:10。双糖类的比例高于此范围时,饮料的口感会因为感觉味淡而产生违和感,而三糖类的比例高于此范围时,口感会感到滞重感,而饮完后的余味不佳。双糖类的总重量与三糖类的总重量的优选比例为4:1~1:1、4.5:1~1:1等。
[0035] 此外,相对于本发明的饮料中所含的糖类的总重量,单糖类的总重量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80%、更优选为2.0~70%。该比例低于此范围时,有时会对口感产生影响,而该比例高于此范围时,余味变滞重。
[0036] 本发明的饮料中所含的糖类的量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实现想要反复饮用等本发明的效果,优选糖类在饮料中以一定比例含有。例如,每100g饮料中糖类的总含量优选为0.5~10g、更优选为0.5~8g。
[0037] 本发明的饮料中所含的三糖类的总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实现调和感良好等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三糖类在饮料中以一定比例含有。例如,每100g饮料中三糖类的总含量优选为0.05~2.70g、更优选为0.10g~2.50g。
[0038] 本发明的饮料中所含的双糖类的总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但典型的是每100g饮料中含有0.2~5.0g。
[0039] 本发明的饮料中所含的单糖类的总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为了实现余味的畅快感等本发明的效果,优选单糖类在饮料中以一定比例含有。典型的是每100g饮料中单糖类的总含量为0.02~2.0g。
[0040] 用于调节饮料中的糖类的浓度、比例以及组成的方法,也可使用公知的任意方法。
[0041] 此外,糖类的总重量的测定既可使用公知的任意测定方法进行,也可使用苯酚-硫酸法。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在试管中加入1ml饮料和1ml苯酚试剂(5%(W/V)苯酚水溶液),充分搅拌后加入5ml浓硫酸(特级试剂),立刻剧烈搅拌10秒钟。之后在室温下放置20分钟以上进行充分冷却,而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波长490nm处的吸收。使用以D-葡萄糖为标准品进行同样的操作而制作的标准曲线,可计算饮料中所含的所有糖类的浓度。另一方面,单糖类、双糖类及三糖类的各含量的测定也可以使用公知的任意测定方法进行,例如可使用HPLC。
[0042] (其它成分)
[0043] 只要不对发明的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本发明的饮料中也可进一步含有一般用于饮料的其它成分。这种成分例如为抗氧化剂、香料、矿物质类、色素类、防腐剂、调味料(香料)、甜味料、酸味料、苦味料、儿茶素、pH调节剂、品质稳定剂。只要不是对本发明的效果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的过量,则也可含有碳酸。
[0044] 在此,矿物质类是指一般用于饮料中的钠、钾、钙、镁、铁等。矿物质类的含量过多时,会对本发明的效果造成不良影响。例如,钠含量过多时,含在口中时有时会产生粘滑感以及产生奇怪的后味。本发明的饮料中钠浓度的优选范围为小于30mg/100mL,更优选为小于20mg/100mL。钠等矿物质成分的含量测定也可使用公知的任意测定方法进行。
[0045] 此外,苦味料是指一般用于饮料中的咖啡因、柚皮苷等。苦味料的含量过多时,有时会对本发明的效果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咖啡因的含量过高时,咖啡因会使余味变苦。此外,由于咖啡因具有抑制唾液分泌的作用,会妨碍口中的湿润程度而使调和感变差。本发明的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的优选范围为40mg/100mL以下、更优选范围为30mg/100mL以下。咖啡因含量的测定也可使用公知的任意测定方法进行。另一方面,从调和感等观点出发,认为苦味料中像香辛料这样以微量即可产生强刺激的成分不优选。
[0046] 此外,当饮料含有儿茶素时,含量过高时会造成余味变涩,从而影响口感等。儿茶素含量的优选范围为30mg/100mL以下、更优选范围为20mg/100mL以下。而且,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儿茶素”是指未聚合的单体的儿茶素类,其中包括(+)-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本说明书中记载儿茶素的含量时,指的是这些单体儿茶素类的总含量。儿茶素含量的测定也可使用公知的任意测定方法进行。例如,可使用HPLC。
[0047] (pH)
[0048] 饮料的pH无论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调和感等。本发明的饮料的pH优选范围例如为3.0~7.0。
[0049] (饮料的例示)
[0050] 本发明的饮料只要能够发挥调和感良好等本发明的效果则没有特别限定。其中包括已知作为清凉饮料水的近水饮料、碳酸饮料(无酒精啤酒风味饮料除外)、咖啡、果汁饮料、矿泉水、茶饮料(包括绿茶饮料、混合茶饮料、红茶饮料、乌龙茶饮料)等。优选的饮料为近水饮料和/或茶饮料。在此,“近水饮料”是指在水中添加少许营养素、果汁、香味等的与一般的清凉饮料相比甜度被降低的饮料。卡路里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小于30kcal、更优选小于20kcal。此外,本发明的饮料中不包括酒精度为1度以上的饮料。
[0051] (容器装饮料)
[0052] 由于本发明的饮料的特征在于想要反复饮用,所以优选作为容器装饮料提供。容器可列举为玻璃瓶、PET瓶、金属罐等通常容器。特别优选具有可再盖回盖子的容器。该容器装饮料也可进行加热杀菌处理。
[0053] (饮料的制造)
[0054] 本发明的饮料可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进行制造。在该制造方法中,重要之处在于进行以下工序:(i)调节该饮料中的糖的组成,以使相对于该饮料中所含的糖类的总重量,该饮料中所含的单糖类、双糖类及三糖类的总重量的比例为75%以上的工序,(ii)调节该饮料中的双糖类和三糖类的浓度,以使该饮料中的双糖类的总重量与三糖类的总重量之比为5:1~9:10的工序,以及(iii)将该饮料的渗透压调节为30~130mOsm/KG的工序,由此,可获得可改善饮料的调和感、余味,另外即使微温也很美味、喝不够而想要反复饮用的饮料。因而,从其它方面来看,该制造方法是改善饮料的调和感和/或余味的方法,或是赋予饮料即使微温也很美味、喝不够而想要反复饮用的特性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还可进一步根据需要调节饮料中的矿物质浓度,以及咖啡因、儿茶素的含量。这些值的调节方法以及可采用的更具体的数值范围如上所述。只要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则进行这些工序的顺序及时机就没有限定。此外,该工序也可分数次进行。只要在最终的饮料中满足由上述数值范围规定的必要条件即可。
[0055] 最后,为了明确而进行记载时,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数值范围包含为了表示该范围而使用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例如由“1~2”表示的范围包含1及2)。
[0056] 实施例
[0057] 以下,基于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58] 实施例1(渗透压)
[0059] 为了在用于每次少量且长时间饮用的重要特性内,找出用来实现调和感良好或余味的畅快感的渗透压范围,制备糖组成一定而渗透压不同的多个饮料。
[0060] 使用含有1.8重量%的单糖类、32.6重量%的双糖类(主要为麦芽糖)、44.7重量%的三糖类(主要为麦芽三糖)、20.9重量%的四糖类以上的多糖类的果寡糖(三和淀粉工业株式会社)和含有5.1重量%的单糖类、88.3重量%的双糖类(主要为麦芽糖)的高麦芽糖(液体)(日本玉米淀粉株式会社),以表1的配合制备各种渗透压(0~150mOsm/KG)的溶液。上述溶液的pH为约6.0。接下来,将溶液填充于瓶中后进行冷却,从而制得多种饮料。得到的所有饮料(0mOsm/KG的饮料除外)中的双糖类与三糖类的总重量之比为5:4。各溶液的配合示于表1。且相对于除了渗透压为0mOsm/KG的饮料之外的所有饮料中所含糖类的总重量,各糖类的总重量的比例如下。单糖类:2.5%、双糖类:44.6%、三糖类:36.0%、四糖类以上:
16.8%、单糖类~三糖类之和:83.2%。
[0061] 针对各饮料进行感官评价。具体而言,通过训练有素的5名评委饮用饮料后,对调和感良好和余味的畅快感的综合评价以5分满分的分数评价法进行评价(1分:与水(渗透压0mOsm/KG)相比为非常差,2分:与水相比为差,3分:与水同等程度,4分:与水相比为良好,5分:与水相比为非常良好),并求出由这5名评委得出的平均分。另外各评委自由地对各饮料的评价进行评论。上述结果示于表2。根据本结果,渗透压在30~130mOsm/KG、尤其是40~
125mOsm/KG的范围内,显示可获得具有适于每次少量且长时间饮用的特性的饮料。
[0062] [表1]
[0063]
[0064] [表2]
[0065]
[0066] 此外,各饮料的渗透压分析用ARKRAY株式会社的自动渗透压测定装置OSMO STATION OM-6060来实施。具体而言,求出检测物的冰晶形成温度,通过校正所得的标准曲线计算出渗透压。另外,各饮料中所含的糖类的分析使用苯酚-硫酸法进行测定,单糖、双糖以及三糖的分析在下述条件下通过HPLC进行。
[0067] <糖组成分析>
[0068] HPLC装置:   Agilent 1290series
[0069] 检测器:     ESA Corona Ultra(Dionex公司)
[0070] 流动相:     A液 水/甲醇=2.5/97.5
[0071]             B液 乙腈
[0072] 梯度条件:   0~4min      B液 60%
[0073]             10~11.5min  B液 0%
[0074] 流速:       1.2ml/min
[0075] 平衡时间:   5min
[0076] 色谱柱:     将以下2根色谱柱串联使用。
[0077]             上游侧Imtakt Unison UK-Amino HT 3μm 250×3mm
[0078]             下游侧Imtakt Unison UK-Amino 3μm 250×3mm
[0079] 柱温:       65℃
[0080] 进样量:     2μL
[0081] 实施例2(糖组成)
[0082] 为了在用于每次少量且长时间饮用的重要特性内,找出用来实现调和感良好或余味的畅快感的糖组成,制备双糖类与三糖类之比不同的多种饮料。
[0083] 使用实施例1中所用的高麦芽糖及果寡糖,通过调节它们的配合量来调节糖组成的比例。渗透压通过控制这些糖类的量等来调节。基于实施例1的结果,将渗透压调节为能够带来调和感良好的30mOsm/KG、50mOsm/KG、100mOsm/KG、130mOsm/KG。以表3~6的配合制备各溶液。另外,针对渗透压为30mOsm/KG和130mOsm/KG的各溶液也一并示出了各糖类的含量。上述溶液的pH为约6.0。接下来,将溶液填充于瓶容器后进行冷却,从而制得各糖组成的饮料。渗透压及糖量的分析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
[0084] 对各饮料进行感官评价。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如实施例1所述。各饮料中的双糖类与三糖类的含有比例和感官评价结果示于表7。根据本结果,双糖类:三糖类的总重量之比在5:1~9:10、优选4.5:1~1:1或4:1~1:1内,则显示可获得具有适于每次少量且长时间饮用的特性的饮料。
[0085] [表3]
[0086]
[0087] [表4]
[0088]
[0089] [表5]
[0090]
[0091] [表6]
[0092]
[0093] [表7]
[0094]
[0095] 实施例3(近水饮料的制造例1)
[0096] 按照表8的配合制造近水饮料1~3,以使各饮料的渗透压为120mOsm/KG。将各饮料填充于500mL的PET瓶后进行冷却。“宝矿力水特(大塚制药)”使用市售品。“sandek(日语原名:サンデック)(商品名)#150(三和淀粉工业株式会社)”为含有1重量%的单糖类、5.7重量%的双糖类、8.8重量%的三糖类、84.5重量%的四糖类以上的多糖类的糖组合物。表8中也示出了各饮料中的各糖类的含量和比例。上述饮料的渗透压及糖量的分析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
[0097] [表8]
[0098]  近水饮料1 近水饮料2 近水饮料3
宝矿力水特(g) 100 100 100
果糖(g) 5.23 0 0
葡萄糖(g) 6.37 0 0
砂糖(g) 7.2 0 0
高麦芽糖(g) 0 4.98 0
果寡糖(g) 0 32.3 0
sandek#150(g) 0 0 87
总量(g) 1000 1000 1000
单糖类(g/100g) 1.53 0.37 0.46
双糖类(g/100g) 1.00 1.72 0.72
三糖类(g/100g) 0 1.45 0.77
总糖类(g/100g) 2.53 4.21 9.30
单~三糖类合计/总糖类(%) 100 84 21
双糖类∶三糖类(重量) 100∶0 54∶46 49∶51
[0099] 表中的%是指重量%.
[0100] 对各饮料进行感官评价。4位评委(A~D)针对近水饮料1(500mLPET瓶),在暖气调整为约27℃的办公室中,每次喝一口并分数次饮用,直至喝完1瓶(500mL)为止,以各评委容易饮用的速度(50~300分钟左右/1瓶)持续饮用容易饮用的量,并进行下述感官评价。进而,分别于其它日期针对近水饮料2和3也进行与近水饮料1相同的评价。
[0101] 评委A和B针对近水饮料1~3的各饮料每喝一口直至饮完为止,用4分满分的分数评价法针对3个项目进行评价。3个项目是指调和感(1分:差、2分:稍差、3分:好、4分:非常好),余味的滞重感(1分:滞重、2分:稍滞重、3分:轻快、4分:非常轻快),余味的粘腻感(1分:粘腻、2分:稍粘腻、3分:不粘腻、4分:完全不粘腻)。上述结果示于表9。
[0102] 此外,评委A~D对开始饮用时和饮完时的喜好度,用7分满分的分数评价法进行评价(7分:很喜欢、6分:喜欢、5分:有点喜欢、4分:不喜欢也不讨厌、3分:有点不喜欢、2分:不喜欢、1分:很不喜欢),并在饮用完成时通过自由评论记载喝完1瓶后的感想。进而,作为是否为喝不够而想要反复饮用的饮料的指标,用[(饮完时的喜好度的分数)-(开始饮用时的喜好度的分数)=(开始饮用时和饮完时的喜好度的变化)]表示。例如,如果开始饮用时的分数为5分,饮完时的分数为3分,则[3-5=-2]即该饮料持续饮用时喜好度下降,即可称之为并非想要反复饮用的饮料。上述结果示于表10。
[0103] 本发明的近水饮料2与将现有运动饮料稀释且只补加了单糖类和双糖类的近水饮料1(不含三糖类)相比,以及与相对于总糖类量的单糖~三糖类的量的比例较低的近水饮料3相比,在调和感良好、余味的畅快感(不会有滞重感与粘腻感)方面较为优异。进而,随着持续饮用,近水饮料1和3的上述评价渐渐降低,而且与开始饮用时相比,饮用500mL后喜好度也有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即使持续饮用,本发明的近水饮料2的调和感良好等的评价也几乎无变化或者有上升,而且与开始饮用时相比,饮用500mL后的喜好度为相同程度或有上升的趋势。
[0104] [表9]
[0105]
[0106] [表10]
[0107]
[0108] 实施例4(近水饮料的制造例2)
[0109] 按照表11的配合制造近水饮料4和5,以使各饮料的渗透压为120mOsm/KG。将各饮料填充于500mL的PET瓶后进行冷却。表11中也示出了各饮料中的各糖类的含量和比例。上述饮料的渗透压及糖量的分析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
[0110] [表11]
[0111]  近水饮料4 近水饮料5
宝矿力水特(g) 100 100
高麦芽糖(g) 4.39 4.62
果寡糖(g) 28.5 30.0
sandek#150(g) 10.3 6.3
总量(g) 1000 1000
单糖类(g/100g) 0.45 0.45
双糖类(g/100g) 1.60 1.65
三糖类(g/100g) 1.36 1.36
总糖类(g/100g) 4.88 4.62
单~三糖类合计/总糖类(%) 70 75
双糖类∶三糖类(重量) 54∶46 55∶45
[0112] 表中的%是指重量%.
[0113] 针对各饮料进行感官评价。3位评委饮用近水饮料4和近水饮料5各1瓶,并以3个等级对各饮料的喜好度进行评价(○:喜欢、△:一般、×:不太喜欢),也记载自由评论。该结果示于表12。与相对于饮料中所含的糖类的总重量,单糖类、双糖类及三糖类的总重量的比例为70%的近水饮料4相比,该比例为75%的本申请发明的近水饮料5为调和感良好且余味畅快的饮料。
[0114] [表12]
[0115]
[0116] 由上述结果可知,在近水饮料中,相对于饮料中所含的糖类的总重量,单糖类、双糖类及三糖类的总重量的比例,与70%相比75%以上的为调和感良好且余味畅快的饮料。
[0117] 实施例5(茶饮料的制造例)
[0118] 按照表13的配合,制造茶饮料1、2,以使各饮料的渗透压为100mOsm/KG。混合茶使用市售的“朝日十六茶(朝日饮料)”。各饮料填充于500mL的PET瓶后进行冷却。表13中也示出了各饮料中的各糖类的含量和比例。上述饮料的渗透压及糖量的分析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
[0119] [表13]
[0120]  茶饮料1 茶饮料2
混合茶(g) 1000 1000
高麦芽糖(g) 33.2 16.7
果寡糖(g) 0 21.5
总量(g) 1033 1038
单糖类(g/100g) 0.17 0.13
双糖类(g/100g) 2.93 2.18
三糖类(g/100g) 0.00 0.96
总糖类(g/100g) 3.11 3.72
单~三糖类合计/总糖类(%) 100 88
双糖类∶三糖类(重量) 100∶0 69∶41
[0121] 表中的%是指重量%.
[0122] 针对各饮料进行感官评价。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如实施例3所述。该结果示于表14和表15。本发明的茶饮料2与不含三糖类的茶饮料1相比,在饮料的调和感良好、余味的畅快感方面较为优异。进而,随着持续饮用,茶饮料1的调和感良好等的评价略有降低,且与开始饮用时相比,饮用500mL后的喜好度也有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即使持续饮用,本发明的茶饮料2的调和感良好等的评价也几乎无变化或者有上升,且与开始饮用时相比,饮用500mL后的喜好度也无变化或者有上升。
[0123] [表14]
[0124]
[0125] [表15]
[0126]
[0127] 实施例6(咖啡饮料的制造例)
[0128] 按照表16的配合制造咖啡饮料1和2,以使各饮料的渗透压为120mOsm/KG。黑咖啡使用市售的“BLACK无糖Platinum Aroma(UCC上岛咖啡)”。各饮料填充于500mL的PET瓶后进行冷却。表16中也示出了各饮料中的各糖类的含量和比例。上述饮料的渗透压及糖量的分析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
[0129] [表16]
[0130]  咖啡饮料1 咖啡饮料2
黑咖啡(g) 1000 1000
高麦芽糖(g) 27.0 3.6
果寡糖(g) 0 29.3
总量(g) 1027 1033
单糖类(g/100g) 0.73 0.66
双糖类(g/100g) 2.48 1.40
三糖类(g/100g) 0.10 1.38
总糖类(g/100g) 3.31 4.03
单~三糖类合计/总糖类(%) 100 85
双糖类∶三糖类(重量) 96∶4 50∶50
[0131] 表中的%是指重量%.
[0132] 针对各饮料进行感官评价。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如实施例4所述。该结果示于表17。与双糖类和三糖类的比例为本发明的范围以外的咖啡饮料1相比,本发明的咖啡饮料2为余味畅快的饮料。
[0133] [表17]
[0134]
[0135] 实施例7(碳酸饮料的制造例)
[0136] 按照表18的配合制造碳酸饮料1及2,以使各饮料的渗透压为30mOsm/KG。碳酸水使2
用市售的“三得利苏打水200mL瓶(三得利食品)”。该碳酸水的二氧化碳浓度为3.9kg/cm 。
各饮料填充于500mL的PET瓶后进行冷却。表18中也示出了各饮料中的各糖类的含量和比例。上述饮料的渗透压及糖量的分析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
[0137] [表18]
[0138]  碳酸饮料1 碳酸饮料2
碳酸水(g) 611 611
纯水(g) 378.0 375.0
高麦芽糖(g) 11 1.4
果寡糖(g) 0 12.6
总量(g) 1000 1000
单糖类(g/100g) 0.06 0.03
双糖类(g/100g) 0.99 0.54
三糖类(g/100g) 0.00 0.56
总糖类(g/100g) 1.05 1.39
单~三糖类合计/总糖类(%) 100 81
双糖类∶三糖类(重量) 100∶0 49∶51
[0139] 表中的%是指重量%.
[0140] 对各饮料进行感官评价。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如实施例4所述。该结果示于表19。与双糖类和三糖类的比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外的碳酸饮料1相比,本发明的碳酸饮料2为调和感良好且余味畅快、碳酸的刺激也优异的饮料。
[0141] [表19]
[0142]
[0143] 实施例8(果汁饮料的制造例)
[0144] 按照表20的配合制造果汁饮料1及2,以使各饮料的渗透压为110mOsm/KG。橙汁使用市售的“奈奈子橙汁(三得利食品)”。各饮料填充于500mL的PET瓶后进行冷却。表20中也示出了各饮料中的各糖类的含量和比例。上述饮料的渗透压及糖量的分析方法如实施例1所述。
[0145] [表20]
[0146]  果汁饮料1 果汁饮料2
橙汁(g) 87 87
绵白糖(砂糖)(g) 20.0 3.6
果寡糖(g) 0 23.1
总量(g) 1000 1000
单糖类(g/100g) 0.39 0.43
双糖类(g/100g) 2.40 1.52
三糖类(g/100g) 0.00 1.03
总糖类(g/100g) 2.80 3.46
单~三糖类合计/总糖类(%) 100 86
双糖类∶三糖类(重量) 100∶0 60∶40
[0147] 表中的%是指重量%.
[0148] 针对各饮料进行感官评价。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如实施例4所述。该结果示于表21。与双糖类和三糖类的比例在本发明的范围以外的果汁饮料1相比,本发明的果汁饮料2为调和感良好且余味畅快的饮料。
[0149] [表21]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