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80073798.6

文献号 : CN10500826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织田嘉范

申请人 : 株式会社宇宙生命

摘要 :

一种经落水路径将原水容器内的饮用水朝临时箱进行重力送水的饮水机,防止原水容器内的负压与落水压力的相互平衡。将扎透原水容器(10)的栓部(14)的扎入棒(21)的内部分为与原水容器(10)内连通的通水路(22)与通气路(23),使通气路通过不是通水路的其他系统从比通水路(22)的始端口(24)小的始端口(25)到达临时箱(30)内,通过浮子阀(40)对通气路进行开闭。将浮子阀的阀体(44)与在临时箱(30)的水面漂浮的浮子(43)连结。通过超调在原水容器(10)内产生负压,阀体在阀壳管部(42)内通过空气而欲上升时,通过浮子(43)的重量使阀体与临时箱内的水位变动强制地连动。

权利要求 :

1.一种饮水机,其具备:将更换式的原水容器(10)内的饮用水通过落水路径(20)进行重力送水的临时箱(30)、和将来自所述落水路径(20)的供水自动地停止的浮子阀(40),所述浮子阀(40)具有:在所述临时箱(30)的水面漂浮的浮子(43)、和在所述落水路径(20)的阀壳管部(42)内移动的阀体(44),所述原水容器(10)伴随着残水量的减少而自然地收缩,通过自己恢复力欲吸入所述临时箱(30)内的空气,所述饮水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浮子(43)与所述阀体(44)连结,

将在所述原水容器(10)内产生的负压设定为可靠地比该原水容器(10)内的落水压力大的负压,在产生比该落水压力大的负压时,通过所述浮子(43)的重量使所述阀体(44)与所述临时箱(30)内的水位变动强制地连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水路径(30)具有扎透所述原水容器(10)的栓部(14)的扎入棒(21),将所述扎入棒(21)的内部分割为与所述原水容器(10)内连通的通水路(22)与通气路(23),所述通气路(23)具有比所述通水路(22)的始端口(24)小的始端口(25),并且通过不是所述通水路(22)的其他系统从自己的始端口(25)到达所述临时箱(30)内,所述浮子阀(40)对所述通气路(23)进行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通水路(22)进行开闭的第二阀(50)具有在所述临时箱(30)内的水面漂浮的第二浮子(53)、和在该通水路(22)内移动的第二阀体(54),所述第二阀体(54)由与所述第二浮子(53)非连结的浮动阀体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子(43)以水平轴(45)为中心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临时箱(30),被所述阀壳管部(42)限制的所述阀体(44)相对于摆动的所述浮子(43)倾斜地与所述浮子(43)连结。

说明书 :

饮水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从填充了矿泉水等饮用水的更换式的原水容器供给饮用水的饮水机。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主要在办公室、医院等使用饮水机,但近年来,因为对水的安全、健康的关注的提高,所以饮水机在一般家庭也正在普及。一般,饮水机将原水容器内的饮用水朝临时箱供给,能够对临时箱内饮用水的温度进行调节。在临时箱连接有向外部注出的饮用水注出路,通过用户的手柄操作、龙头操作将成为临时箱与饮用水注出路的边界的阀打开,从而能够将进行了温度调节的饮用水向杯子等注入。
[0003] 其中,对于将原水容器载置于比临时箱高的高处的方式的饮水机而言,原水容器内的饮用水通过落水路径进行重力送水。落水路径具有扎入棒。扎入棒扎透使容器口向下的原水容器的栓部。从落水路径出来的饮用水向临时箱内落下。设置有用于临时箱内的水位控制的、使来自落水路径的供水自动地停止的浮子阀。该浮子阀的阀体与浮子相互的大小非常不同,所追求的尺寸精度也有较大不同,因此作为分开独立部件来制造。阀体作为与浮子非连结,且能够在落水路径的阀壳管部内的阀座与浮子之间自由地移动的浮动阀体而构成。作为浮子阀的材料,采用对人体的无害性、耐腐蚀性等优越的合成树脂、硅树脂、橡胶等。
[0004] 近年来,采用在容量可变容器体的内部装入饮用水的原水容器。该容量可变容器体伴随着残水量的减少而被大气压按压,自然地收缩。即使原水容器容量可变,但其自然收缩存在极限。由于达到极限也欲使饮用水在落水路径流下的压力(落水压力)而产生超调,因此原水容器暂时超过自然收缩的极限而收缩。其后,通过原水容器的自己恢复力容积稍微恢复,因此原水容器内相对于大气压成为负压。成为负压的原水容器欲将经由落水路径而连通的临时箱内的空气吸入。在落水压力与负压相互平衡的情况下,为了不从落水路径落水,原水容器不吸入空气,没有将负压消除,因此导致重力送水停止。
[0005] 本申请申请人对在原水容器内的负压与落水压力相互平衡而落水停止时,易于从分割了落水路径的通气路吸入临时箱内的空气的技术进行了研究(下述专利文献1)。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8807号公报
[0007]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饮水机中,偶尔产生在原水容器内残留有饮用水而落水停止的现象。即,存在由于长期一点一点地落水那样的饮用水的使用状况、原水容器的收缩状态的个体差、外部空气温的变化,从而由超调引起的负压以比假定的小的方式产生,成为原水容器与落水压力相互平衡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使用者用手从原水容器的上方按压而施加压力,人为地使容器进一步收缩,其后,需要通过使原水容器内产生足够的负压而促使空气的吸入。
[0008] 为了防止上述的收缩状态的个体差,也存在对原水容器的侧壁部赋予波纹状、斜线状的折痕,设置随着折痕的规则的收缩,由此得到稳定的负压的技术。
[0009] 但是,即使赋予折痕,由于因载置原水容器的作业者的抬起方式不良而使折痕变形,原水容器倾斜载置等,所以存在不会发生如设计那样的收缩变形的情况,从而无法全面地消除产生的负压的差别。
[0010] 因此,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在于,在原水容器内的饮用水通过落水路径而朝临时箱进行重力送水的饮水机中,防止原水容器内的负压与落水压力的相互平衡。
[0011]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申请发明者研究过增大落水路径的通水量,由此,使原水容器达到收缩极限时的超调变大,从而无论上述的个体差等怎样,均可靠地产生比落水压力大的负压的情况。
[0012] 但是,发现在负压过大的情况下,发生饮用水不会从落水路径落下的现象。分析得知,成为该现象的过程与负压过小导致与落水压力相互平衡的以往例子的情况不同。即,浮动阀体移动的阀壳管部的内径一般在7mm以下。浮动阀体由合成树脂、硅树脂那样的比重轻的材料形成,其直径一般为5mm左右。浮子阀的开阀中,即将到达来自临时箱的空气抽上来前的时期,在阀壳管部内也充满饮用水。该状态下成为负压的原水容器欲与该充满的饮用水共同吸入空气。该空气由于以包围浮动阀体的方式充满的饮用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无法在浮动阀体与阀壳管部的内周壁面之间作为气泡通过。因此,若产生较大的负压,则饮用水包括浮动阀体在空气的作用下会在阀壳管部内向上游侧移动。其结果,浮动阀体从以非连结方式对其进行支承的浮子离开而达到阀座,浮子阀以不正确的闭阀状态锁定,从而导致原水容器无法吸入空气。
[0013] 作为防止该锁定现象的对策,本申请发明者首先对使浮动阀体变重进行了研究。即,在产生较大的负压时,通过浮动阀体的自重克服阀壳管部内的饮用水的表面张力,从而维持浮动阀体不从浮子离开的状态,针对这一情况是否可能进行了研究。具体而言,对通过采用被称为高比重金属的先进材料尝试使浮动阀体变重,但浮动阀体太小,无法得到稳定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14] 因此,本发明的饮水机采用如下结构,即、一种饮水机,其具备:将更换式的原水容器内的饮用水经由落水路径进行重力送水的临时箱、和将来自上述落水路径的供水自动地停止的浮子阀,上述浮子阀具有:在上述临时箱的水面漂浮的浮子、和在上述落水路径的阀壳管部内移动的阀体,上述原水容器伴随着残水量的减少自然收缩,通过自己恢复力欲吸入上述临时箱内的空气,上述浮子与上述阀体连结,通过上述浮子的重量使上述阀体与上述临时箱内的水位变动强制地连动。
[0015] 即,若将在原水容器内产生的负压设定为比落水压力足够大,则从临时箱内吸入的空气欲使阀体与在阀壳管部内充满的饮用水共同朝上游侧移动。此时,与阀体连结的浮子也欲上升,因此能够利用浮子的重量,将阀体朝下游侧拉动。在临时箱内较大地获得浮子的体积,因此该拉动力能够以克服在阀壳管部内包围阀体的饮用水的表面张力的大小产生。若这样,则通过浮子的重量使阀体与临时箱内的水位变动强制地连动,因此不用担心浮子阀以不正确的闭阀状态锁定。因此,以透过饮用水的使用状况、原水容器的个体差而来使原水容器内产生足够的负压的方式设定,从而能够防止该负压与落水压力的相互平衡。
[0016] 例如,作为上述落水路径,优选采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落水路径。即,落水路径具有扎透上述原水容器的栓部的扎入棒。将扎入棒的内部分割为与原水容器内连通的通水路与通气路。通气路具有比通水路的始端口小的始端口,并且通过不是通水路的系统从自己的始端口达到临时箱内。在采用该落水路径的情况下,为了控制临时箱内的水位,需要通过阀进行通气路的开闭、通水路的开闭。在开阀状态下负压与落水压力相互平衡时,通气路促进相互平衡的自然消除。这可以认为是由于,在具有比较小的始端口的通气路与原水容器之间容易产生压力变动,由于该压力变动在与负压之间产生很小的压力平衡的崩坏,通气路内的饮用水朝临时箱内落下,临时箱内的空气流入通气路,从通气路的始端口成为气泡而到达原水容器内,从而消除负压。
[0017] 在本发明中,引起需要上述的强制连动那样大的负压,因此在负压的产生最初不用担心与落水压力相互平衡,但随着由成为负压的原水容器而引起的空气的吸入逐渐进行负压缓缓变小,该空气的吸入也逐渐稳定。特别是无法完全排除在稳定的负压的消除期间偶尔与落水压力相互平衡的可能性。
[0018] 若本发明的浮子阀对通气路进行开闭,则即使在负压消除中途偶尔成为相互平衡状态,也能够期待由通气路与原水容器间的压力平衡的崩坏而引起的自然消除。因此,从负压产生最初至负压消除,能够防止原水容器内的负压与落水压力的相互平衡。
[0019] 也可以成为,对上述通水路进行开闭的第二阀具有:在上述临时箱内的水面漂浮的第二浮子、和在该通水路内移动的第二阀体,上述第二阀体由与上述第二浮子非连结的浮动阀体构成。在该情况下,第二阀没有第二阀体与第二浮子的连结而能够成为比较简单的构造。
[0020] 上述阀体与上述浮子的连结构造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成为上述浮子在上述临时箱被支承为能够以水平轴为中心摆动的上述浮子阀的情况下,若被上述阀壳管部限制的阀体相对于摆动的浮子倾斜地连结,则浮子根据临时箱内的水位变动而摆动,阀体能够在阀壳管部内升降。
[0021]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在将原水容器内的饮用水通过落水路径而朝临时箱进行重力送水的饮水机中,采用上述结构,由此以透过饮用水的使用状况、原水容器的个体差等而在原水容器内产生足够的负压的方式设定,从而能够防止该负压与落水压力的相互平衡。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水机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23] 图2是图1的浮子阀附近的放大图。
[0024] 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0025] 图4是表示图1的浮子阀的开阀状态的剖视图。
[0026] 图5是表示图1的浮子阀的闭阀状态的剖视图。
[0027] 图6是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
[0028]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阀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图1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水机。该饮水机具备:载置于壳体1的上部的更换式的原水容器10、水容器10内的饮用水经由落水路径20而进行重力送水的临时箱30、使来自落水路径20的供水自动地停止的浮子阀40、第二阀50、以及用于在壳体1的外部对存留于临时箱30内的饮用水进行注水的注水路径60。
[0030] 壳体1在外壳的内侧收纳临时箱30,在饮水机的使用场所(一般家庭、办公室、医院等)水平设置。壳体1在上部具备能够以使原水容器10的容器口11向下的姿势载置原水容器10的容器支架2。容器支架2以在用完载置的原水容器10之前使容器口11保持向下的方式对原水容器10进行支承。
[0031] 临时箱30将从落水路径20落下的饮用水与空气上下二层收纳,并调节该饮用水的温度。临时箱30在载置于容器支架2的原水容器10的下方配置。
[0032] 图示的临时箱30具有冷水箱31、热水箱32、以及将冷水箱31与热水箱32连接的箱连接路33。冷水箱31与热水箱32配置为将热水箱32排列于冷水箱31的下方。来自落水路径20的饮用水全部落在冷水箱31内。若热水箱32内的饮用水减少,则冷水箱31内的导流板34上的饮用水通过箱连接路33自然地向热水箱32内流下。因此,临时箱30的上限水位由冷水箱31内的水面高度决定。
[0033] 在冷水箱31安装有对饮用水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35。冷却装置35配置于冷水箱31的下部外周,并将冷水箱31内的导流板34下方的饮用水保持为冷水(0~10℃左右)。此外,将导流板34上方的饮用水强制比较接近常温的水温(15~25℃左右)。
[0034] 热水箱32成为充满饮用水的状态。在热水箱32安装有对热水箱32内的饮用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36,将热水箱32内的饮用水保持为高温(90℃左右)。加热装置36能够采用护套式加热器、带式加热器等适当的装置。此外,临时箱30也能够构成为仅具有冷水箱或者热水箱的一方的功能。
[0035] 注水路径60由冷水注水路61和热水注水路62的独立两个系统构成。冷水注水路61与冷水箱31、以及热水注水路62与热水箱32分别将能够从壳体1的外部进行操作的龙头部作为边界而连接。通过将该龙头部打开能够将冷水箱31内的下部的冷水或者热水箱32内的上部的热水注出至杯子等。
[0036] 若从热水箱32将饮用水注出则,与该饮用水同量的饮用水通过箱连接路33而从冷水箱31流入热水箱32,因此热水箱32总是成为满水状态。冷水箱31的容量比原水容器10的容量小,为2~4升左右。热水箱32的容量为1~2升左右。此外,设置有遍及冷水箱31内与大气之间而连通的空气路37。空气路37用于在产生来自落水路径20的饮用水供给、通过注水路径60朝外部的注水,临时箱30内的水位升降,也将临时箱30内保持为大气压。
[0037] 原水容器10具有从容器口11朝内部进入规定量饮用水,伴随着残水量的减少因大气压而自然收缩的容量可变容器体12。其规定量在满水状态下为8~20升左右。新品的容器口11通过固定于容量可变容器体12的颈部的盖子13密封。盖子13的中央部成为在上下方向压入嵌合的栓部。由于在上述的自然收缩达到极限后饮用水朝落水路径20流出的超调,所以原水容器10的内部相对于大气压成为负压。成为负压的原水容器10通过容量可变容器体12的自己恢复力将临时箱30内的空气吸入。这样的容量可变容器体12能够通过例如聚对苯二甲酸(PET)树脂、聚乙烯(PE)树脂的吹塑成形而形成。此外,使容量可变容器体12的侧壁部成形为带有波纹状(参照图1的实线图示)、交叉状等折痕,由此促进规则的收缩。由此,缓和作为更换品的原水容器10的收缩状态因个体差而参差不齐的情况。
[0038] 落水路径20具有扎透栓部的扎入棒21。落水路径20如图2、图3放大图示那样,由通水路22和通气路23构成。浮子阀40对通气路23进行开闭。第二阀50对通水路22进行开闭。
[0039] 扎入棒21朝上方扎透朝容器支架2下降的原水容器10的盖子13的栓部而进入水出口11的内侧,并具有与盖子13的内周紧贴的外周部。
[0040] 扎入棒21的内部分割为与原水容器10内连通的通水路22和通气路23。通气路23具有比通水路22的始端口24小的始端口25,并且从始端口25通过不是通水路22的其他系统到达临时箱30内。始端口24、25在将原水容器10载置于容器支架2的状态下,位于原水容器10内。
[0041] 若在原水容器10相对于大气压不成为负压的状态下临时箱30内为大气压时在外部从注水路60注水,则临时箱30内的水位下降而浮子阀40、第二阀50打开。此时,通水路22、通气路23分别将从始端口24、25流入的饮用水朝临时箱30内导入。与从始端口24、25朝通水路22、通气路23的流入量相当的量的饮用水从通水路22、通气路23朝临时箱30内落下,临时箱30内的空气不会在通水路22、通气路23的管路内上升。即,将原水容器10内的饮用水通过落水路径20而朝临时箱30内进行重力送水。
[0042] 在浮子阀40、第二阀50打开,原水容器10内成为负压,并且该负压比原水容器10内的落水压力大时,欲弹性恢复的原水容器10欲从通水路22、通气路23抽上来。其结果,如图4所示,临时箱30内的空气被吸入通水路22、通气路23内,在通水路22、通气路23的管路内上升。该空气从图2、图3所示的始端口24、25释放,释放出的空气成为气泡而被吸入负压的原水容器10内。
[0043] 即使原水容器10内的负压与落水压力相互平衡,在具有比较小的始端口25的通气路23与原水容器10之间产生压力变动而通气路23内的饮用水容易落下,从而促进从临时箱30内朝原水容器10内的空气导入。通过使始端口25的最小流路截面积成为相对于通气路23的管路部分的最小流路截面积的1/5以下而能够期待这样的效果,优选为1/10以下。管路是指在与流路轴线成直角的流路剖面具有遍及整周上的内壁面的流路。例如,也可以在使始端口25成为圆孔的情况下,使其孔径为3mm以下,优选为1.5mm以下。
[0044] 如图3、图5、图6所示,在通气路23内、通水路22内分别设置有阀座41、阀座51。从阀座41、51在下方连接有阀壳管部42、52。包括阀壳管部42的通气路23为了容易使空气从临时箱30内朝原水容器10内通过,因此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流路轴线。
[0045] 浮子阀40具有在临时箱30的水面漂浮的浮子43、和在阀壳管部42内移动的阀体44。第二阀50由具有在临时箱30的水面漂浮的第二浮子53、和在阀壳管部52内移动的第二阀体54的浮子阀构成。第二阀50为了实现与浮子阀40部件共用化,由与浮子阀40相同构造构成。即第二阀50的阀座51、阀壳管部52的内壁面、第二浮子53、第二阀体54分别与浮子阀
40的阀座41、阀壳管部42的内壁面、浮子43、阀体44相同。在浮子阀40与第二阀50之间部件能够共用化,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避免误组装。以下,以浮子阀40为代表例对阀构造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第二阀50在相同的情况下也一并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
[0046] 如图3所示,阀壳管部42、52由沿着上下方向的管路构成,并具有剖面为圆形的内周面。阀壳管部42、52与安装于临时箱30的上盖31的下表面一侧的杯子部32一体成形。通水路22的阀座51的上游侧与通气路23的阀座41的上游侧相比,明显宽广,流路水平截面积也大。因此,采用相同构造的浮子阀40、50,通水路22也能够相对通气路23将更大量的饮用水朝临时箱30内输送。
[0047] 如图5、图6所示,浮子43、53具有臂部43a、53a。臂部43a、53a将水平轴45、55作为中心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临时箱30。水平轴45、55设置于臂部43a、53a。在杯子部32设置有轴承部33、34,在此嵌入水平轴45、55。浮子43、53在臂部43a、53a的反水平轴侧具有主浮力体部43b、53b。主浮力体部43b、53b在临时箱30内的水面以比臂部43a、53a更广的水平截面积浸渍。主浮力体部43b、53b使浮力增大与浮子43、53的重量增大兼得。臂部43a、53a与主浮力体部43b、53b成为相互分别制造的合成树脂制的部件。
[0048] 臂部43a、53a在阀壳管部42、52的下方通过。主浮力体部43b与主浮力体部53b将并列为一列的阀壳管部42、52作为边界而配置于相互相反的一侧。该配置是由于即使通过共用的隔壁阀并列地连结壳管部42、52也较大地获得主浮力体部43b、53b的水平截面积。
[0049] 如图3、图5所示,阀体44、54由与浮子43、53侧连结的结合部44a、54a、通过阀壳管部42、52被向沿着流路轴线的方向引导的被引导部44b、54b、以及与阀座41、51紧贴的密封部44c、54c构成,并通过在阀壳管部42、52内能够一体移动的单一或者多个部件构成。
[0050] 结合部44a、54a与被引导部44b、54b由将硬质的合成树脂作为材料而一体成形的强度部件构成。该材料例如强度部件能够采用聚丙烯、聚酯等通用塑料。密封部44c、54c由硅胶等柔软的材料构成。密封部44c、54c固定于被引导部44b、54b。被引导部44b、54b以及密封部44c、54c从阀座41、51的下方插入阀壳管部42、52内。
[0051] 结合部44a、54a与臂部43a、53a经由与水平轴45、55相同的朝向的摆动轴46、56而连结。摆动轴46、56以位于阀壳管部42、52的流路轴线的延长线上的方式与臂部43a、53a一体成形。结合部44a、54a成为能够从狭缝下方强制地嵌合摆动轴46、56的轴承部。通过该嵌合,将阀体44、54与臂部43a、53a连结。阀体44、54的几何中心轴线以及重心设定于摆动轴46、56的轴线的上方。
[0052] 如图3、图4、图6所示,被引导部44b、54b具有用于通过与阀壳管部42、52的接触来对阀体44、54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多个突出部。被引导部44b、54b从强度部件的外周以放射状突出。阀体44、54的外径通过与被引导部44b、54b外接的圆径来决定,比阀壳管部42、52的内径小。通过被引导部44b、54b与阀壳管部42、52的内壁面将阀体44、54沿上下方向引导,并且限制阀体44、54绕摆动轴46、56的倾斜。通过采用放射状的被引导部44b、54b,能够使其引导和倾斜限制性能、开阀状态的阀体44、54与阀壳管部42、52之间的通水以及通气性能兼得。
[0053] 密封部44c、54c具有柔软性,以使得即使在阀体44、54相对于阀壳管部42、52的流路轴线有倾角的状态下,也利用浮子43、53的浮力而与阀座41、51水密地紧贴。浮子阀40、50的闭阀状态是指密封部44c、54c与阀座41、51水密地紧贴的状态。浮子阀40、50的开阀状态是指密封部44c、54c从阀座41、51离开的状态。此外,在图4中,描绘出被引导部44b、54b在阀壳管部42、52的内壁面卡住而浮子43、53无法进一步朝下侧倾斜,阀体44、54下降至极限的状态,即浮子阀40、50全开的状态。
[0054] 如图3~图5所示,若在原水容器10内不是负压的状态下临时箱30内的水位降低,则在其水面漂浮的浮子43、53以将水平轴45、55作为中心朝下侧倾斜的方式摆动。在包括阀壳管部42、52的通气路23、通水路22的内壁面与阀体44、54之间,设定有用于允许浮子43、53的摆动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间隙。同与臂部43a、53a一体移动的摆动轴46、56连结的阀体44、54具有该间隙,因此能够相对于上下方向的阀壳管部42、52倾斜。该倾斜通过被引导部
44b、54b与阀壳管部42、52的内壁面的接触被限制。被阀壳管部42、52限制的阀体44、54以摆动轴46、56为中心相对于摆动的浮子43、53倾斜。因此,根据伴随着臂部43a、53a的下降的摆动轴46、56的下降量,得到阀体44、54相对于阀座41、51的下降量。
[0055] 若在原水容器10内不是负压状态时临时箱30内的水位降低停止,则通过来自落水路径20的饮用水供给使水位逐渐上升。该水位上升时的浮子43、53、阀体44、54的动作与上述的水位降低时相比,仅是以水平轴45、55、摆动轴46、56为中心的动作成为相反方向,根据伴随着臂部43a、53a的上升的摆动轴46、56的上升量,得到阀体44、54相对于阀座41、51的上升量。即,若浮子43、53根据临时箱30内的水位变动而以水平轴45、55为中心摆动,则对阀体44、54在阀壳管部42、52以水平轴45、55为中心的动作进行限制,以摆动轴46、56为中心产生与臂部43a、53a的摆动角对应的倾斜,从而能够朝与临时箱30内的水位对应的位置升降。
[0056] 即使在浮子阀40、50为开阀状态时原水容器10的容量可变容器体12达到由大气压引起的收缩极限,在落水路径20落下的饮用水的流动也不会直接停止,而是产生继续进行朝临时箱30的落下的超调,从而在容量可变容器体12产生过度的收缩。在超调停止后,容量可变容器体12欲弹性恢复其过度的收缩部分,因此在原水容器10内产生负压。通水路22以及通气路23的流路截面积、管路内径等设定为,通过上述的超调,能够以可靠地超过原水容器10内的落水压力的大小使负压产生。此外,由原水容器10的个体差、使用环境等引起的负压的差别范围能够基于样本试验来预先掌握。
[0057] 在该负压的产生最初,原水容器10欲将阀体44、54与阀壳管部42、52内的饮用水共同抽上来。阀壳管部42、52的内径为10mm以下,管路长也为20mm以下,因此难以充分得到能够抵抗该抽上来的那样的阀体44、54的重量。另外,在原水容器10内产生负压的时期是在原水容器10到达由大气压引起的收缩极限后,因此原水容器10内的残水量变少,也难以较大地获得落水压力。
[0058] 以透过饮用水的使用状况、原水容器10的个体差等而在原水容器10的容量可变容器体12内产生足够的负压的方式设定,因此从临时箱30内吸入的空气欲使阀体44、54与在阀壳管部42、52内充满的饮用水共同朝上游侧移动。此时,该空气也欲使通过结合部44a、54a和摆动轴46、56而与阀体44、54连结的浮子43、53上升。其结果,主浮力体部43b、53b的重量以及臂部43a、53a的重量的一部分由于杠杆的原理,将阀体44、54朝下游侧拉动。该拉动力以克服在阀壳管部42、52内包围阀体44、54的饮用水的表面张力的大小产生。因此,阀壳管部42、52内的饮用水通过空气从阀体44、54的被引导部44b、54b与阀壳管部42、52之间被压出,但因浮子43、53的重量而朝下方被拉动的阀体44、54即使被空气按压也无法到达阀座
41、51,最终,朝与临时箱30内的水位对应的正规的位置落下。这样,通过浮子43、53的重量使阀体44、54与临时箱30内的水位变动强制地连动,因此不用担心浮子阀40、第二阀50以不正确的闭阀状态锁定。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以透过饮用水的使用状况、原水容器10的个体差等而在原水容器10内产生足够的负压的方式设定,从而能够防止该负压与落水压力的相互平衡。此外,在本发明中,不需要严禁阀体44、54的不正确的上升,只要不锁定为不正确的闭阀状态,即、即使暂时允许阀体44、54的不正确的上升,只要出自于浮子43、53的重量的拉动力胜出,能够强制地使阀体43、53朝与临时箱30内的水位对应的正规的位置移动即可。
[0059] 在因超调而在原水容器10内产生负压后,随着该原水容器10的空气的吸入逐渐进行负压缓缓变小,因此该空气的吸入也逐渐稳定。在负压的消除期间,即使偶尔与落水压力相互平衡,也不必担心通气路23因浮子阀40而不正确地关闭,因此能够期待通气路32与原水容器10之间的压力变动在与负压之间产生很小的压力平衡的崩坏,通气路23内的饮用水朝临时箱30内落下,临时箱30内的空气流入通气路23,从通气路23的始端口25成为气泡而到达原水容器10内,从而消除负压。这样,根据该实施方式,从负压产生最初至负压消除,能够防止原水容器10内的负压与落水压力的相互平衡。进一步,能够大致上可靠地自然地正规地用完原水容器10。
[0060] 基于图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叙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阀50的第二阀体54由与第二浮子53非连结的浮动阀体构成。第二阀体54仅通过臂部53a的接受面57从下方被支承,若接受面57以水平轴55为中心进行升降,则第二阀体54朝与临时箱30内的水位对应的位置升降。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阀50没有第二阀体54与第二浮子53的连结而能够成为比较简单的构造。
[0061] 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在基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记载的技术的思想的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例如,也能够使摆动轴形成于强度部件侧,也能够成为将摆动轴作为销而插入臂部、结合部的连结构造。水平轴也相同。另外,阀体与浮子的连结构造不限定于具有摆动轴的构造,也能够通过万向接头或通过链连结阀体与浮子。另外,在使第二阀为浮子阀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对通气路进行开闭的浮子阀的浮子与第二阀的浮子一体设置,使在临时箱内漂浮的浮子为一个。在像这样使浮子为一个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二阀体为浮动阀体。
[0062]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63] 10...原水容器;14...栓部;20...落水路径;22...通水路;23...通气路;24、25...始端口;30...临时箱;40...浮子阀;42...阀壳管部;43...浮子;43a...臂部;43b...主浮力体部;44...阀体;44a...结合部;44b...被引导部;44c...密封部;45...水平轴;
46...摆动轴;50...第二阀;53...第二浮子;54...第二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