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转换内接头及滤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395634.6

文献号 : CN1050164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启明桂鹏

申请人 :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路转换内接头及滤芯,其中,水路转换内接头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及跨接管;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设有所述第二柱体,下端设有所述跨接管、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所述第二管壁套设在所述第一管壁外围;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设有贯通所述第一柱体上、下端面的且与所述第一管壁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跨接管与所述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之间的空腔连通;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还包括一端贯通至所述第二柱体上端面,另一端与所述跨接管连通的第二通道。水路转换内接头可以方便地转换滤芯内部水路中的废水从外层转换至最内层,以方便滤芯将原水口、净水口及废水口置于滤芯的同一端。

权利要求 :

1.一种水路转换内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及跨接管;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设有所述第二柱体,下端设有所述跨接管、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所述第二管壁套设在所述第一管壁外围;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设有贯通所述第一柱体上、下端面的且与所述第一管壁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跨接管的周面与所述第一柱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跨接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管壁以与所述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之间的空腔连通;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还包括一端贯通至所述第二柱体上端面,另一端与所述跨接管连通的第二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转换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管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柱体的轴向方向呈交叉设置;所述跨接管的周面与所述第一柱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跨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之间的空腔相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管壁的外壁面以供密封塞封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转换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管的外壁面上设有用以限制滤芯的中心管旋转的凸条;所述凸条与所述第一管壁的内壁面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转换内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还包括多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壁外壁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二管壁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

5.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滤帽、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水路转换内接头,滤筒及设置在所述滤筒内的滤膜组件;所述滤帽内设有上废水腔及位于所述上废水腔外围的上净水腔;所述滤帽还包括设置在滤帽本体顶部的对应连通所述上净水腔和所述上废水腔设置的净水口及废水口;所述滤膜组件包括中心管及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围的滤膜件;所述滤膜件的上端嵌设在所述第二管壁的内腔中,且该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围设形成下废水腔;所述第一管壁的内腔为下净水腔;所述中心管的上端嵌设在所述下净水腔中;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上、下净水腔;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上、下废水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上端的端面设有一对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通槽;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包括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凸条,所述凸条与所述第一管壁的内壁面相连并嵌设在所述通槽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壁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及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柱体相连,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壁的外围;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第一管段及第三管段之间,且与所述滤膜件上端的端面相对设置;所述滤膜件的上端嵌设在所述第三管段的内腔中,所述第三管段的内壁面与所述滤膜件的外壁面密封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塞,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接管;所述滤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净水腔外围的上原水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滤帽本体顶部且与所述上原水腔相通的原水口;所述滤膜件外壁面与所述滤筒内壁面围设形成下原水腔;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外壁面与所述滤帽内壁面围设形成连通所述上、下原水腔的原水通道;所述跨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之间的空腔相通而与所述下废水腔相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管壁的外壁面并与所述原水通道连通;所述密封塞用于将所述跨接管与所述原水通道相通的一端封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帽包括连接座及两端贯通的外接头;

所连接座包括由内至外依次间隔嵌套设置的第三管壁、第四管壁及第五管壁;所述第三管壁的内腔为所述上废水腔,所述第三管壁与第四管壁之间的空腔为所述上净水腔,所述第四管壁与第五管壁之间的空腔为所述上原水腔;所述外接头的上端嵌设在所述上原水腔,且该端与所述第五管壁的内壁面密封连接、与第四管壁的外壁面间隔设置,所述外接头的下端与所述滤筒的敞口边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嵌设在所述第四管壁的内腔中,且在所述第四管壁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三管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壁面与所述第四管壁的内壁面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三管壁的内壁面密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还包括与所述第五管壁的下端相连的环形围板;所述外接头包括端部依次相连的第六管壁、第七管壁及第八管壁;所述第六管壁嵌设在所述上原水腔中;所述第七管壁与所述第二管壁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围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八管壁嵌设在所述滤筒中,并与滤筒的敞口处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包括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管壁外壁面的侧边与所述第七管壁的内壁面相抵触。

说明书 :

水路转换内接头及滤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净水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路转换内接头及滤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人们的饮水需求一般通过两个途径来满足,一是烧开水,二是桶装水。两种方式中,人们都无法较为便捷地饮用符合人体健康标准的饮用水。例如,桶装水运输成本高,有时候也不能及时送达。因此,人们现在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净水设备处理原水来满足饮水需求。净水设备主要是采用滤芯对原水进行过滤和净化。
[0003] 在现有的滤芯一般都设有原水口、净水口及废水口,并且对应的在滤芯一端设有原水腔及净水腔,另一端设有废水腔。这种滤芯水路结构,需要单独设置废水管连接废水口,如此给滤芯的装卸带来了不便,也不利于净水机结构紧凑设计。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路转换内接头,应用于滤芯,旨在解决现有的滤芯装卸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水路转换内接头,该水路转换内接头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及跨接管;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设有所述第二柱体,下端设有第一管壁、第二管壁及所述跨接管;所述第二管壁套设在所述第一管壁外围;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设有贯通所述第一柱体上、下端面的且与所述第一管壁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跨接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之间的空腔;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还包括一端贯通至所述第二柱体上端面,另一端与所述跨接管连通的第二通道。
[0006] 优选地,所述跨接管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柱体的轴向方向呈交叉设置;所述跨接管的周面与所述第一柱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跨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之间的空腔相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管壁的外壁面。
[0007] 优选地,所述跨接管的外壁面上设有用以限制滤芯的中心管旋转的凸条;所述凸条与所述第一管壁的内壁面相连。
[0008] 优选地,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还包括多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壁外壁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二管壁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
[0009]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滤芯,包括滤帽、所述的水路转换内接头,滤筒及设置在所述滤筒内的滤膜组件;所述滤帽内设有上废水腔及位于所述上废水腔外围的上净水腔;所述滤帽还包括设置在滤帽本体顶部的对应连通所述上净水腔和所述上废水腔设置的净水口及废水口;所述滤膜组件包括中心管及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围的滤膜件;所述滤膜件的上端嵌设在所述第二管壁的内腔中,且该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围设形成所述下废水腔;所述第一管壁的内腔为下净水腔;所述中心管的上端嵌设在所述下净水腔中;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上、下净水腔;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上、下废水腔。
[0010] 优选地,所述中心管上端的端面设有一对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通槽;所述凸条嵌设在所述通槽中。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壁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及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柱体相连,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壁的外围;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第一管段及第三管段之间,且与所述滤膜件上端的端面相对设置;所述滤膜件的上端嵌设在所述第三管段的内腔中,所述第三管段的内壁面与所述滤膜件的外壁面密封设置。
[0012] 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塞,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包括所述的跨接管;所述滤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净水腔外围的上原水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滤帽本体顶部且与所述上原水腔相通的原水口;所述滤膜件外壁面与所述滤筒内壁面围设形成下原水腔;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外壁面与所述滤帽内壁面围设形成连通所述上、下原水腔的原水通道;所述跨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下废水腔相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原水通道;所述密封塞用于将所述跨接管与所述原水通道相通的一端封堵。
[0013] 优选地,所述滤帽包括连接座及两端贯通的外接头;所连接座包括由内至外依次间隔嵌套设置的第三管壁、第四管壁及第五管壁;所述第三管壁的内腔为所述上废水腔,所述第三管壁与第四管壁之间的空腔为所述上净水腔,所述第四管壁与第五管壁之间的空腔为所述上原水腔;所述外接头的上端嵌设在所述上原水腔,且该端与所述第五管壁的内壁面密封连接、与第四管壁的外壁面间隔设置,所述外接头的下端与所述滤筒的敞口边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嵌设在所述第四管壁的内腔中,且在所述第四管壁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三管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壁面与所述第四管壁的内壁面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三管壁的外壁面密封连接。
[0014] 优选地,所述连接座还包括与所述第五管壁的下端相连的环形围板;所述外接头包括端部依次相连的第六管壁、第七管壁及第八管壁;所述第六管壁嵌设在所述上原水腔中;所述第七管壁与所述第二管壁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围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八管壁嵌设在所述滤筒中,并与滤筒的敞口处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水路转换内接头包括所述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七管壁的侧边与所述第七管壁的内壁面相抵触。
[0015] 本发明水路转换内接头通过采用第一通道连通第一管壁的内腔和与第一柱体上端面相接的腔体,从而实现了将第一管壁内腔的水路转换为位于水路转换内接头外层的第一通道;采用第二通道与跨接管配合以连通与第二柱体上端面相接的腔体和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之间的空腔,从而实现了将水路转换内接头外层的水路转换为位于水路转换内层,结构紧凑、部件少,同时便于装卸。如此,将本发明的水路转换内接头应用于滤芯时,可以方便地转换滤芯内部水路以将原水口、净水口及废水口置于滤芯的同一端。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水路转换内接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中水路转换内接头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1中沿II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滤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图1中滤芯的俯视示意图;
[0021] 图6为图5中沿VI-V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图6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图5中沿VIII-V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为图8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 附图标号说明:
[0026]滤芯接头组件100 第六管壁121 跨接管25 上净水腔402
滤帽101 第七管壁122 凸条251 上原水腔403
连接座11 第八管壁123 支撑板27 下废水腔404
第三管壁111 内接头102 滤筒200 下净水腔405
第四管壁112 第一管壁21 滤膜组件300 下原水腔406
第五管壁113 第二管壁22 中心管301 第二通道407
围板114 第一管段221 集流孔3011 第一通道408
原水口115 第二管段222 隔板3012 原水通道409
净水口116 第三管段223 通槽3013 密封塞400
废水口117 第一柱体23 纳滤膜302  
外接头12 第二柱体24 上废水腔401  
[0027]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9] 本发明提出的水路转换内接头,请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该水路转换内接头包括第一柱体23、第二柱体24及跨接管25;第一柱体23的上端设有第二柱体24,下端设有跨接管25、第一管壁21及第二管壁22;第二管壁22套设在第一管壁21外围;水路转换内接头102设有贯通第一柱体23上、下端面的且与第一管壁21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道408;跨接管25连通第一管壁21与第二管壁22之间的空腔;水路转换内接头102还包括一端贯通至第二柱体24上端面,另一端与跨接管25连通的第二通道407。
[0030] 本发明水路转换内接头通过采用第一通道408连通第一管壁21的内腔和与第一柱体23上端面相接的腔体,从而实现了将第一管壁21内腔的水路转换为位于水路转换内接头102外层的第一通道408;采用第二通道407与跨接管25配合以连通与第二柱体24上端面相接的腔体和第一管壁21与第二管壁22之间的空腔,从而实现了将水路转换内接头102外层的水路转换为位于水路转换内层,结构紧凑、部件少,同时便于装卸。如此,将本发明的水路转换内接头应用于滤芯时,可以方便地转换滤芯内部水路以将原水口115、净水口116及废水口117置于滤芯的同一端。
[0031] 进一步地,跨接管25的轴向方向与第一柱体23的轴向方向呈交叉设置;具体地,跨接管25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柱体23的轴向方向垂直,废水通道位于第二柱体24的轴心位置,跨接管25与废水通道在轴心位置相接;将废水通道设置在第二柱体24的轴心位置以使水路转换内接头102具有均匀的壁厚,方便成型并保证成型后的尺寸精度。跨接管25的周面与第一柱体2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具体地,跨接管25与第一柱体23一体成型,以便于水路转换内接头102的生产制作。跨接管25的一端与第一管壁21及第二管壁22之间的空腔相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管壁22的外壁面。在具体使用跨接管25时,跨接管25位于第二管壁22外壁面的一端需要使用密封塞400塞住,以保证跨接管25与废水通道内的水不会漏走。
[0032] 进一步地,跨接管25的外壁面上设有用以限制滤芯的中心管301旋转的凸条251;凸条251与第一管壁21的内壁面相连。设置凸条251以与中心管301上的通槽3013配合防止中心管301旋转而破坏滤膜件302。
[0033] 进一步地,水路转换内接头102还包括多个对称设置在第二管壁22外壁面的支撑板27;支撑板27沿第二管壁22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设置支撑板27以抵触套设在水路转换内接头102上的水路部件,保证水路转换内接头102外壁面的流道横截面的稳定。
[0034]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滤芯,请参照图4至图9,在一实施例中,包括滤帽101、水路转换内接头102,滤芯的滤芯接头组件100包括滤帽101及水路转换接头102;滤筒200及设置在滤筒200内的滤膜组件300;该水路转换内接头102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滤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的,滤帽101及滤筒200均呈一端敞口中空筒状设置,且于敞口处对接形成滤芯水路结构的内部空间;滤帽101与滤筒200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以保证连接强度,与滤芯内部结构的耐压性能。滤帽101内设有上废水腔401及位于上废水腔401外围的上净水腔402;滤帽101还包括设置在滤帽101本体顶部的对应连通上净水腔402和上废水腔401设置的净水口116及废水口117;滤膜组件300包括中心管301及套设在中心管301外围的滤膜件302;具体地,滤膜件302为纳滤膜,该纳滤膜能截留纳米级的物质,并在保证去除细菌、病毒的同时保留部分有益矿物质;此外,滤膜件302也可以为普通的反渗透膜,本发明在此不作限定;滤膜件302的上端嵌设在第二管壁22的内腔中,且该端的端面与第一管壁21及第二管壁22围设形成下废水腔404;设置第一管壁21及第二管壁22方便水路转换内接头102滤膜件302及中心管301之间实现密封连接,并防止下废水腔404与下净水腔405中的水发生交换。中心管301嵌设在第一管壁21中还能对水路转换内接头102起到支撑作用。具体地,中心管30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柱体23的下端间隔设置。第一管壁21的内腔为下净水腔405;中心管301的上端嵌设在下净水腔405中;第一通道408连通上、下净水腔405;第二通道407连通上、下废水腔404。具体地,第二通道407沿第一柱体23的中轴线延伸设置,第一通道408设置在第二通道407的外围,如此,方便将滤帽101中的上废水腔401设置在最内端,上净水腔402设置在所述上废水腔401的外围,进而,在多个滤芯串联的净水设备中,可以方便上净水腔402与后置滤芯相连,上废水腔401的水直接排出。
[0035] 本实施例的滤芯工作时,在压力的驱动下,原水经滤膜件302过滤后一部分进入中心管301中,另一部分进入下废水腔404。中心管301中积蓄的净水在压力的作用下流向下净水腔405,经第一通道408后进入上净水腔402,再从上净水腔402排出。下废水腔404中的经第二通道407后进入上废水腔401,再从上废水腔401排出。如此,废水从位于下净水腔405的外围的下废水腔404转换进入了位于上净水腔402内层的上废水腔401。
[0036] 本实施例的滤芯通过在水路转换内接头102的下端设置跨接管25将下废水腔404中的水引流至第二通道407,然后经上废水腔401从废水口117流出;设置第一通道408连通上、下净水腔(402,405),结构紧凑、部件少,简化了净水机的装卸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
[0037] 进一步地,中心管301上端的端面设有一对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通槽3013;凸条251嵌设在通槽3013中。中心管301通过通槽3013与凸条251配合,限制了中心管301相对滤膜件302的旋转,从而防止了因中心管301旋转而损坏滤膜件302,提高了滤膜件302的使用寿命。
[0038] 进一步地,第二管壁22包括第一管段221、第二管段222及第三管段223;第一管段221与第一柱体23相连,且设置在第一管壁21的外围;第二管段222位于第一管段221及第三管段223之间,且与滤膜件302上端的端面相对设置;滤膜件302的上端嵌设在第三管段223的内腔中,第三管段223的内壁面与滤膜件302的外壁面密封设置,具体地,第三管段223的内壁面与滤膜件302外壁面之间通过密封胶纸粘接。
[0039]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塞400,水路转换内接头102包括跨接管25;滤帽101还包括设置在上净水腔402外围的上原水腔403,以及设置在滤帽101本体顶部且与上原水腔403相通的原水口115;滤膜件302外壁面与滤筒200内壁面围设形成下原水腔406;水路转换内接头102外壁面与滤帽101内壁面围设形成连通上、下原水腔406的原水通道409;跨接管25的一端与下废水腔404相通,另一端延伸至原水通道409;密封塞400用于将跨接管25与原水通道409相通的一端封堵。设置密封塞400可以防止流入跨接管25中的废水回流,密封塞400的尾部与滤帽101的内壁面抵触,可以防止密封塞400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0040] 进一步地,滤帽101包括连接座11及两端贯通的外接头12,滤帽101设置为分体结构,方便成型。;所连接座11包括由内至外依次间隔嵌套设置的第三管壁111、第四管壁112及第五管壁113;第三管壁111的内腔为上废水腔401,第三管壁111与第四管壁112之间的空腔为上净水腔402,第四管壁112与第五管壁113之间的空腔为上原水腔403;外接头12的上端嵌设在上原水腔403,且该端与第五管壁113的内壁面密封连接、与第四管壁112的外壁面间隔设置,外接头12的下端与滤筒200的敞口边缘密封连接;第一柱体23嵌设在第四管壁112的内腔中,且在第四管壁112的轴向方向上与第三管壁111相对间隔设置;第一柱体23的外壁面与第四管壁112的内壁面密封连接;第二柱体24的外壁面与第三管壁111的外壁面密封连接。连接座11与水路转换内接头102相互嵌套连接,既保证了连接强度,又配合限位出相应的水路通道及腔室。具体地,连接座11与水路转换内接头102的密封连接通过密封圈实现,且优选的在外壁面开设与密封圈适配的凹槽。
[0041] 进一步地,连接座11还包括与第五管壁113的下端相连的环形围板114;外接头12包括端部依次相连的第六管壁121、第七管壁122及第八管壁123;第六管壁121嵌设在上原水腔403中;第七管壁122与第二管壁22相对设置,且与围板114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本发明在此不作限定;第八管壁123嵌设在滤筒200中,并与滤筒200的敞口处的内壁密封连接;水路转换内接头102包括支撑板27;支撑板27朝向第七管壁122的侧边与第七管壁122的内壁面相抵触。
[0042] 进一步地,水路转换内接头102还包括多个对称设置在第二管壁22外壁面的支撑板27;支撑板27沿第二管壁22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支撑板27朝向第七管壁122的侧边与第七管壁122的内壁面相抵触以保证外接头12与水路转换内接头102装配位置精度,防止外接头12相对水路转换内接头102发生相对晃动,进而保证外接头12与水路转换内接头102之间的通道的流通面积的恒定。
[0043] 进一步地,中心管301的管壁上开设有集流孔3011,以方便积蓄经滤膜件302过滤后的水;中心管301靠近滤筒200底壁的一端于中心管301的内腔中设有隔板3022,防止原水未经充分过滤直接进入中心管301。
[0044] 进一步地,滤膜件302朝向滤筒200底壁的端面与滤筒200的底壁间隔设置,以充分利用滤膜件302靠近滤筒200底壁的过滤能力。
[0045]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