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枕选针电磁阀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149601.9

文献号 : CN10501909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铁钢

申请人 : 王铁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提花机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花枕选针电磁阀。该花枕选针电磁阀,包括:支架和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一侧的第一绕线组件、第二绕线组件以及与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一摆片,第一绕线组件包括第一铁芯、第一线包和第一线圈,第二绕线组件包括第二铁芯、第二线包和第二线圈,第一绕线组件一端的第一凹槽;第二绕线组件一端的第二凹槽;第一摆片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另一端设有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对准第一凹槽,第二凸起对准第二凹槽。本发明提供的花枕选针电磁阀,摆片在状态转化的时候不会发生失灵的现象。

权利要求 :

1.花枕选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一侧的第一绕线组件、第二绕线组件以及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一摆片,所述第一绕线组件包括第一铁芯、第一线包和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绕线组件包括第二铁芯、第二线包和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线包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第一线包的一端包围所述第一铁芯,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铁芯,并形成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线包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第二线包的一端包围所述第二铁芯,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铁芯,并形成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线圈缠绕于所述第一线包的外侧壁,所述第二线圈缠绕于所述第二线包的外侧壁;

所述第一摆片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一铁芯吸合的第一凸起,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二铁芯吸合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对准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起对准所述第二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枕选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片中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第一摆片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凸起的端部沿所述转动轴摆动所形成的轨迹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部;

所述第二凸起的端部沿所述转动轴摆动所形成的轨迹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枕选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端部沿所述转动轴旋转所形成的轨迹与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一线包之间均有间隙;

所述第二凸起的端部沿所述转动轴旋转所形成的轨迹与所述第二铁芯和所述第二线包之间均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花枕选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包包括用于阻挡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部;

所述第二线包包括用于阻挡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花枕选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均为U型铁芯,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一铁芯、所述第一线包、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铁芯、所述第二线包和所述第二线圈均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一线包的一端分别包围所述第一铁芯的两端,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铁芯,并形成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线圈分别缠绕于两个所述第一线包的外周部;

两个所述第二线包的一端分别包围所述第二铁芯的两端,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铁芯,形成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线圈分别缠绕于两个所述第二线包的外周部;

每个所述第一凸起分别对准不同的所述第一凹槽;

每个所述第二凸起分别对准不同的所述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花枕选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绕线方式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花枕选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另一侧的第三绕线组件、第四绕线组件以及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二摆片,所述第三绕线组件与所述第一绕线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四绕线组件与所述第二绕线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绕线组件包括第三铁芯、第三线包和第三线圈,所述第四绕线组件包括第四铁芯、第四线包和第四线圈;

所述第三绕线组件与所述第一绕线组件设置方式相同,且位于与所述第一绕线组件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第三线圈的绕线方式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绕线方式相反;

所述第四绕线组件与所述第二绕线组件设置方式相同,且位于与所述第二绕线组件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第四线圈的绕线方式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绕线方式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花枕选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组件的外周部设置有第一导磁片,且露出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绕线组件的外周部设置有第二导磁片,且露出所述第二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花枕选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导磁片和第四导磁片,且所述第三导磁片和所述第四导磁片均为两个,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均为条形铁芯;

两个所述第三导磁片分别置于所述第一绕线组件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铁芯接触;

两个所述第四导磁片分别置于所述第二绕线组件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二铁芯接触;

两个所述第三导磁片、两个所述第四导磁片、所述第一绕线组件和所述第二绕线组件均位于同一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花枕选针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铁芯和第六铁芯,且所述第五铁芯和所述第六铁芯均为两个,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均为条形铁芯;

两个所述第五铁芯分别置于所述第一绕线组件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铁芯接触;

两个所述第六铁芯分别置于所述第二绕线组件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二铁芯接触;

两个所述第五铁芯、两个所述第六铁芯、所述第一绕线组件和所述第二绕线组件均位于同一平面。

说明书 :

花枕选针电磁阀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提花机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花枕选针电磁阀。

背景技术

[0002] 提花机是纺织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机械,用以在布面上织出各种样式的花纹。传统机械提花机的选针装置有铁质话筒,转动机构与含有孔的纸板构成,制造带孔的控制花型纸板需要经过编程、冲孔、穿板、固定及安装纸板等一系列过程,而且一个花型需要纸板量最少得几千张,多的达几十万张,平均也有五千张左右。如果纸板冲孔错误,在发现后更改花样、重新冲孔、更换,浪费时间。另外纸板也不能长时间放置,否则受潮变软也不能使用,并且保存纸板也需要很大的空间。管理起来也很困难,基本是一次性使用。纸板提花另一个缺点是速度不能过快,不能超过150转/分钟。所以传统机械提花机存在的织造成本高,效率低,工时长等问题。是制约织造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0003] 随着技术的革新,中国专利201210392854.X提供了一种花枕电磁阀,包括支架、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控制横针的控制单元;每个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支架上并可绕固定点自由摆动的摆片、安装在支架上并对准摆片两端进行吸合摆片端部的绕线组件、支架上开设的对准于摆片一端的孔槽、放置在孔槽内的钢针,其中绕线组件包括两个铁芯和分别缠绕在两个铁芯侧壁上的两个线包,以及分别缠绕在两个线包上的线圈。摆片的一端与一个绕线组件的一端靠近,摆片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绕线组件的一端靠近,摆片采用的是杠杆原理,线圈在通电后使绕线组件成为电磁铁,进而能够使绕线组件对摆片的一端进行吸引,通过控制两个线圈的通电情况,进而使电磁阀达到“有孔”和“无孔”这两个状态,当摆片两端的两个线圈中一个线圈通电,另一个线圈断电时,线圈时,使摆片的一端上翘,另一端下降;当两个线圈中之前未通电的线圈通电,之前通电的线圈断电时,使摆片的之前没有上翘的一端上翘,已经上翘的一端下降。这也就是通过控制两个线圈不同时通电,进而控制摆片的工作状态,来使电磁阀达到“有孔”和“无孔”这两个状态,当摆片靠近钢针的一端上翘时,电磁阀处于“有孔”状态时,便可以使钢针插入电磁阀,当摆片靠钢针的一端下降时,电磁阀处于“无孔”状态时,便可以阻止钢针插入电磁阀,进而当电磁阀分别处于“有孔”或“无孔”状态时,再将钢针插入到电磁阀内部插入,当电磁阀处于“无孔”状态时,钢针无法插入,当电磁阀处于“有孔”状态时,钢针可以插入,这也就完成了选针的工作。
[0004] 但使用时发现,在摆片进行状态转换的时候,转换前,一个线圈通电,另一个线圈未通电,摆片的一端距离相应的线圈较近,另一端距离相应线圈较远,转换时,已通电的线圈断电,未通电的线圈通电,也就是,距离摆片相应的一端较远的线圈要通电,但由于该线圈离摆片有一定距离,磁力线先扩散才作用于摆片。同时,该线圈在通电后与附近线圈之间磁场相互干扰,浪费掉大部分力量,使应对摆片产生的吸引力大大减小,进而导致无法有效的吸引相应的摆片上翘,致使摆片在转换状态时会失灵。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花枕选针电磁阀,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花枕选针电磁阀,包括:支架和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支架一侧的第一绕线组件、第二绕线组件以及与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一摆片,第一绕线组件包括第一铁芯、第一线包和第一线圈,第二绕线组件包括第二铁芯、第二线包和第二线圈;
[0007] 第一线包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且第一线包的一端包围第一铁芯,另一端伸出第一铁芯,并形成第一凹槽;
[0008] 第二线包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且第二线包的一端包围第二铁芯,另一端伸出第二铁芯,并形成第二凹槽;
[0009] 第一线圈缠绕于第一线包的外侧壁,第二线圈缠绕于第二线包的外侧壁;
[0010] 第一摆片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一铁芯吸合的第一凸起,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二铁芯吸合的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对准第一凹槽,第二凸起对准第二凹槽。
[0011] 优选的,第一摆片中部设置有转动轴,第一摆片通过转动轴与支架转动连接;
[0012] 第一凸起的端部沿转动轴摆动所形成的轨迹位于第一凹槽内部;
[0013] 第二凸起的端部沿转动轴摆动所形成的轨迹位于第二凹槽内部。
[0014] 优选的,第一凸起的端部沿转动轴旋转所形成的轨迹与第一铁芯和第一线包之间均有间隙;
[0015] 第二凸起的端部沿转动轴旋转所形成的轨迹与第二铁芯和第二线包之间均有间隙。
[0016] 优选的,第一线包包括用于阻挡第一凸起的第一挡片,第一挡片置于第一凹槽内部;
[0017] 第二线包包括用于阻挡第二凸起的第二挡片,第二挡片置于第二凹槽内部。
[0018] 优选的,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均为U型铁芯,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一铁芯、第一线包、第一线圈、第二铁芯、第二线包和第二线圈均为两个;
[0019] 两个第一线包的一端分别包围第一铁芯的两端,另一端伸出第一铁芯,并形成两个第一凹槽,两个第一线圈分别缠绕于两个第一线包的外周部;
[0020] 两个第二线包的一端分别包围第二铁芯的两端,另一端伸出第二铁芯,形成两个第二凹槽,两个第二线圈分别缠绕于两个第二线包的外周部;
[0021] 每个第一凸起分别对准不同的第一凹槽;
[0022] 每个第二凸起分别对准不同的第二凹槽。
[0023] 优选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绕线方式相反。
[0024]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支架另一侧的第三绕线组件、第四绕线组件以及与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二摆片,第三绕线组件与第一绕线组件对称设置,第四绕线组件与第二绕线组件对称设置,第三绕线组件包括第三铁芯、第三线包和第三线圈,第四绕线组件包括第四铁芯、第四线包和第四线圈;
[0025] 第三绕线组件与第一绕线组件设置方式相同,且位于与第一绕线组件相对应的位置上,第三线圈的绕线方式与第一线圈的绕线方式相反;
[0026] 第四绕线组件与第二绕线组件设置方式相同,且位于与第二绕线组件相对应的位置上,第四线圈的绕线方式与第二线圈的绕线方式相反。
[0027] 优选的,第一绕线组件的外周部设置有第一导磁片,且露出第一凹槽,第二绕线组件的外周部设置有第二导磁片,且露出第二凹槽。
[0028]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导磁片和第四导磁片,且第三导磁片和第四导磁片均为两个,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均为条形铁芯;
[0029] 两个第三导磁片分别置于第一绕线组件的两侧,且均与第一铁芯接触;
[0030] 两个第四导磁片分别置于第二绕线组件的两侧,且均与第二铁芯接触;
[0031] 两个第三导磁片、两个第四导磁片、第一绕线组件和第二绕线组件均位于同一平面。
[0032] 优选的,还包括第五铁芯和第六铁芯,且第五铁芯和第六铁芯均为两个,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均为条形铁芯;
[0033] 两个第五铁芯分别置于第一绕线组件的两侧,且均与第一铁芯接触;
[0034] 两个第六铁芯分别置于第二绕线组件的两侧,且均与第二铁芯接触;
[0035] 两个第五铁芯、两个第六铁芯、第一绕线组件和第二绕线组件均位于同一平面。
[003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花枕选针电磁阀,与现有技术中提及的摆片在状态转换时,距离摆片相应的一端较远的线圈要通电,但由于该线圈离摆片有一定距离,磁力线先扩散才作用于摆片,致使作用到摆片端部的磁力较小,同时,该线圈在通电后与附近线圈之间磁场相互干扰,浪费掉大部分力量,使应对摆片产生的吸引力大大减小,进而导致无法有效的吸引相应的摆片上翘,致使摆片在转换状态时会失灵相比,其通过在摆片的两端分别设置了凸起,并且使分别包围两个铁芯的线包的一端伸出相应的铁芯,已形成两个凹槽,再使两个凹槽分别对准相应的凸起,使得凸起相对于摆片原有的端部更加接近铁芯,也就是线圈在通电后,使铁芯的磁力线在扩散前先作用于凸起,进而使凸起带动摆片摆动,使摆片运转的更有力,进而使摆片在状态转化的时候不会发生失灵的现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附图说明

[0037]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花枕选针电磁阀的仰视图;
[0038]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花枕选针电磁阀的平视图;
[0039]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花枕选针电磁阀的第一凹槽放大图;
[0040]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花枕选针电磁阀的第二凹槽放大图;
[0041]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花枕选针电磁阀的U型铁芯仰视图;
[0042]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花枕选针电磁阀的M型铁芯仰视图;
[0043]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花枕选针电磁阀的条形铁芯平视图;
[0044]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花枕选针电磁阀的条形铁芯立体图。
[0045] 图中:1、支架;2、第一绕线组件;3、第二绕线组件;4、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第一凸起;7、第二凸起;8、第一摆片;9、转动轴;10、第一铁芯;11、第一线圈;12、第一线包;13、第一挡片;14、第二铁芯;15、第二线圈;16、第二线包;17、第二挡片;18、第三铁芯;19、第四铁芯;20、第三导磁片;21、第四导磁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47]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花枕选针电磁阀,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支架1和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支架1一侧的第一绕线组件2、第二绕线组件3以及与支架1转动连接的第一摆片8,第一绕线组件2包括第一铁芯10、第一线包12和第一线圈11,第二绕线组件3包括第二铁芯14、第二线包16和第二线圈15;第一线包12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且第一线包12的一端包围第一铁芯10,另一端伸出第一铁芯10,并形成第一凹槽4;第二线包16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且第二线包16的一端包围第二铁芯14,另一端伸出第二铁芯14,并形成第二凹槽5;第一线圈11缠绕于第一线包12的外侧壁,第二线圈15缠绕于第二线包16的外侧壁;第一摆片8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一铁芯10吸合的第一凸起6,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二铁芯14吸合的第二凸起7,第一凸起6对准第一凹槽4,第二凸起7对准第二凹槽5。
[0048] 需要说明的是,在支架1的两侧均有控制单元,两侧的控制单元的结构是相同,且对称的,在此,只对其中一侧的控制单元进行描述。支架1上设有对准第一摆片8一端的孔槽,孔槽的内部放置有横针,控制单元的作用即是控制横针是否进入到控制单元内部。横针通常为钢制等非磁性材质,以避免在线圈通电时,被线圈所吸引,横针的材质优选为弹性钢。
[0049] 由于第一绕线组件2和第二绕线组件3结构相同,后续描述中,至对第一绕线组件2做详细描述,第二绕线组件3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绕线组件2相同,第二绕线组件3的结构和功能请参考第一绕线组件2,后文中不再次重复说明第二绕线组件3的结构和功能。
[0050] 其中,第一摆片8和铁芯为工业纯铁,铁芯设置为工业纯铁能够在降低剩磁现象的效果,使刚断电的线圈不会影响旁边的刚通电的线圈。支架1和线包的材质优选为塑料,在不影响磁力效果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了成本。第一铁芯10的形状并没有限制,只要缠绕在第一铁芯10上的第一线圈11在通电时能够使第一铁芯10磁化,并吸引第一摆片8即可。当然,将第一铁芯10设计为不同的形状,能够使第一绕线组件2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如,有的环境要求第一绕线组件2产生的电磁力较大,此时应将第一铁芯10设计为U型的,使第一铁芯10的两端均能够对第一摆片8进行吸附,为了节省空间,第一铁芯10也可以设计成长条形的。优选的,第一铁芯10和第二铁芯14平行设置,如果第一铁芯10和第二铁芯14均为U型磁铁,那么第一铁芯10的两端的立柱和第一铁芯10的两端的立柱也是平行的,并且四个立柱是位于同一个平面的,这样有利于控制第一绕线组件2和第二绕线组件3所形成的磁力。
[0051] 第一铁芯10为长条形的时候,第一线包12形成一个空桶状,其内周部与第一铁芯10的外周部相适应,使得第一线包12在包围住第一铁芯10的时候能够不留有空隙,为了使第一线包12和第一铁芯10连接的更加牢固,还可以通过设置固定装置来连接第一铁芯10和第一线包12。同时,由于第一线圈11是缠绕在第一线包12的外侧壁的,由于线圈缠绕的匝数影响了产生的磁力大小,为了增加第一线圈11缠绕的匝数,第一线包12缠绕在第一铁芯10上的距离应尽量加长,使得第一线包12包围住整个第一铁芯10。
[0052] 第一线包12伸出第一铁芯10的部分形成了第一凹槽4,第一摆片8的两端分别设置了第一凸起6和第二凸起7,第一凸起6和第二凸起7分别与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5向对应,并且对准。使第一凸起6能够插入第一凹槽4,使第二凸起7能够插入第二凹槽5。这样,便可以使第一线圈11在通断电变化时,使得第一凸起6的端部更加接近第一铁芯10,使第二线圈15在通断电变化时,使得第二凸起7的端部更加接近第二铁芯14,进而使第一线圈11通电,第一绕线组件2成为电磁铁时,第一绕线组件2所发出的磁力线在扩散前,先作用到了第一凸起6上,增加了磁场利用率。同样,使第二线圈15通电,第二绕线组件3成为电磁铁时,第二绕线组件3所发出的磁力线在扩散前,先作用到了第二凸起7上。从而使第一绕线组件2或第二绕线组件3更加有力的吸引第一摆片8,使第一摆片8在进行状态转换的时候更加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53]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节省材料,可以只将第一摆片8上的凸起设置为与第一绕线组件2通电时相吸附的磁性材料,而第一摆片8的其他部位均设置为一般材料。也可以是第一摆片8距离第一绕线组件2或第二绕线组件3较近的位置,也就是第一摆片8的两端设置为磁性材料,第一摆片8的中间可以设置为非磁性材料。
[0054] 为了使第一绕线组件2对第一摆片8的吸引能力再次增强,应将第一凸起6设置的尽量靠近第一绕线组件2,第一摆片8中部设置有转动轴9,第一摆片8通过转动轴9与支架1转动连接;第一凸起6的端部沿转动轴9摆动所形成的轨迹位于第一凹槽4内部;第二凸起7的端部沿转动轴9摆动所形成的轨迹位于第二凹槽5内部。
[0055] 使第一凸起6端部沿转动轴9摆动所形成的轨迹位于第一凹槽4内部,可以通过设置卡位结构来实现,如在摆片的上方和下方设置上用于卡住第一摆片8的结构,使摆片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摆动,进而使第一凸起6只能够在第一凹槽4内摆动。
[0056] 现有技术中,当一个铁芯吸附住摆片后,也就是摆片和铁芯接触,即使该线圈断电,另一个线圈通电,由于铁芯的剩磁现象,仍然会使摆片吸附在铁芯上,同时,大量磁力线因为本身特性原因,通过摆片,从另一个线圈到达该线圈和铁芯,如果未通电线圈端的铁芯和摆片处于贴合状态,同样使得铁芯不易与摆片分开。更不易放开,为了克服该问题,第一凸起6的端部沿转动轴旋转所形成的轨迹与第一铁芯10和第一线包12之间均有间隙;第二凸起7的端部沿转动轴旋转所形成的轨迹与第二铁芯和第二线包16之间均有间隙。
[0057] 为了保证第一凸起6和第一铁芯10、第一线包12之间均有间隙,第二凸起7和第二铁芯14、第二线包16之间均有间隙,可以通过设置阻挡凸起的结构,具体的,第一线包12包括用于阻挡第一凸起6的第一挡片13,第一挡片13置于第一凹槽4内部;第二线包16包括用于阻挡第二凸起7的第二挡片17,第二挡片17置于第二凹槽5内部。
[0058] 第一挡片13和第二挡片17优选为塑料材质,以防止第一挡片13吸附住第一凸起6或第二挡片17吸附住了第二凸起7。
[0059] 当然,除了设置第一挡片13和第二挡片17来限制摆片与铁芯接触,还可以通过设置凸起的长度和凹槽的深度来阻止第一凸起6与第一铁芯10相接处,和阻止第二凸起7与第二铁芯14相接处。如,第一凸起6伸入凹槽的高度小于凹槽的深度。
[0060] 本发明所提供的花枕选针电磁阀通过在摆片的两端分别设置了凸起,并且使分别包围两个铁芯的线包的一端伸出相应的铁芯,已形成两个凹槽,再使两个凹槽分别对准相应的凸起,使得凸起相对于摆片原有的端部更加接近铁芯,也就是线圈在通电后,使铁芯的磁力线在扩散前先作用于凸起,进而使凸起带动摆片摆动,使摆片运转的更有力,进而使摆片在状态转化的时候不会发生失灵的现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61]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了U型铁芯的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铁芯10和第二铁芯14均为U型铁芯,第一凸起6、第二凸起7、第一铁芯10、第一线包12、第一线圈11、第二铁芯14、第二线包16和第二线圈15均为两个;两个第一线包12的一端分别包围第一铁芯10的两端,另一端伸出第一铁芯10,并形成两个第一凹槽4,两个第一线圈11分别缠绕于两个第一线包12的外周部;两个第二线包16的一端分别包围第二铁芯14的两端,另一端伸出第二铁芯14,形成两个第二凹槽5,两个第二线圈15分别缠绕于两个第二线包16的外周部;每个第一凸起6分别对准不同的第一凹槽4;每个第二凸起7分别对准不同的第二凹槽5。
[0062] 将第一铁芯10和第二铁芯14均设置为U型,能够加强铁芯对摆片的吸引。U型铁芯的磁力线分布是在从铁芯的一端流向另一端。U型铁芯相对于条形铁芯,磁力线分布的相对集中,是集中在磁铁两端之间的小范围内,对其他磁场的影响较小,避免了磁场间的相互干扰和抵消。同时,第一凸起6和第二凸起7是设置在了磁铁两端之间的小范围内,使磁铁的磁力更有效的作用在了凸起上,进而使摆片运转的更有力。
[0063] 当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分别在第一绕线组件2和第二绕线组件3的外周部设置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从而将第一绕线组件2和第二绕线组件3分隔开。第一绕线组件2的外周部设置有第一导磁片,且露出第一凹槽4,第二绕线组件3的外周部设置有第二导磁片,且露出第二凹槽5。通过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的作用,将第一绕线组件2所发射出的磁感线引导在对应的第一导磁片的内部,将第二绕线组件3所发射出的磁感线引导在对应的第二导磁片的内部,使两个绕线组件所发出的磁感线不相互干扰。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的第一导磁片需要绕开第一凹槽4的位置,第二导磁片需要绕开第二凹槽5的位置,以露出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5,使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不会影响铁芯对摆片的吸附。
[0064] 为了降低第一绕线组件2所形成的磁场和第二绕线组件3所形成的磁场间的相互影响,还可以按照此种方式设置,第一线圈11与第二线圈15的绕线方式相反。也就是第一线圈11或第二线圈15通电后,形成的U型电磁铁的相邻端部的磁性是相同的,如,第一绕线组件2右端的磁性和第二绕线组件3左端的磁性是相同的。这设置能够使相邻的两个绕线组件的磁力相斥,磁感线不会重叠,减少两个绕线组件之间的相互影响。
[0065] 如实施例1中的描述,在支架1的两侧均有控制单元,而且,两侧的控制单元是相对称的。在具体使用的时候,支架1两侧相对称的线圈的绕线方式是相反的,也就是,花枕选针电磁阀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在支架1另一侧的第三绕线组件、第四绕线组件以及与支架1转动连接的第二摆片,第三绕线组件与第一绕线组件2对称设置,第四绕线组件与第二绕线组件3对称设置,第三绕线组件包括第三铁芯18、第三线包和第三线圈,第四绕线组件包括第四铁芯19、第四线包和第四线圈;第三绕线组件与第一绕线组件2设置方式相同,且位于与第一绕线组件2相对应的位置上,第三线圈的绕线方式与第一线圈11的绕线方式相反;第四绕线组件与第二绕线组件3设置方式相同,且位于与第二绕线组件
3相对应的位置上,第四线圈的绕线方式与第二线圈15的绕线方式相反。
[0066] 此种设置支架1两侧线圈的绕线方式能够使支架1两侧临近的线圈的所形成的磁场的极性是相反的,有利于两侧线圈的相互作用。当然,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的绕线方式也相反。
[0067]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了长条形型铁芯的结构,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具体的,
[0068] 还包括第三导磁片20和第四导磁片21,且第三导磁片20和第四导磁片21均为两个,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均为条形铁芯;两个第三导磁片20分别置于第一绕线组件的两侧,且均与第一铁芯接触;两个第四导磁片21分别置于第二绕线组件的两侧,且均与第二铁芯接触;两个第三导磁片20、两个第四导磁片21、第一绕线组件和第二绕线组件均位于同一平面。
[0069] 当第一铁芯10和第二铁芯14均为条形铁芯时,同样可以使用导磁片来引到第一绕线组件2和第二绕线组件3成为电磁铁时,所发出的磁力线。导磁片离铁芯越近,导磁片引到磁力线的效果就越好,优选的,导磁片与铁芯使相互接触的,能够使线圈在通电后,使铁芯所发出的磁力线直接由导磁片所接收。优选的,为了简化导磁片的设置方式,可以只使用导磁片置于第一绕线组件2和第二绕线组件3中间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导磁片可以设置成支架两侧对称设置的绕线组件共同使用,也就是图7和图8中,仅以第一铁芯为和第三导磁片20为例进行说明,电磁阀上的其他铁芯和导磁片也应按照类似方法设置。导磁片同时连接支架两侧的铁芯。此时,第一铁芯呈T型,T型头部的两端点分别与两侧的第三导磁片20相连,并且与第一铁芯相对称设置的,位于支架另一侧的铁芯也可以使用位于第一铁芯两侧的导磁片和位于第二铁芯两侧的导磁片,此种设置方式能够使支架两侧的铁芯使用同一个导磁片,减少安装导磁片的步骤,当本侧和另一侧的铁芯均与摆片吸合时,能够减少本侧铁芯和另一侧铁芯的产生的磁力线的相互干扰;当本侧的铁芯与摆片吸合,另一侧的铁芯与摆片不吸合时,能够对另一侧的摆片形成助动力。
[0070]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了M条形型铁芯的结构,除了使用导磁片对绕线组件所发出的磁感线进行引导以外,还可以使用额外的铁芯分别对第一绕线组件2和第二绕线组件3的磁感线进行引导,如图3、图4和图6所示,花枕选针电磁阀还包括第五铁芯和第六铁芯,且第五铁芯和第六铁芯均为两个,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均为条形铁芯;两个第五铁芯分别置于第一绕线组件的两侧,且均与第一铁芯接触;两个第六铁芯分别置于第二绕线组件的两侧,且均与第二铁芯接触;两个第五铁芯、两个第六铁芯、第一绕线组件和第二绕线组件均位于同一平面。
[0071] 与实施例3相比,导磁片还可以由铁芯代替,对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所发出的磁力线进行引导。通过将第一铁芯10固定在第三铁芯上,使第三铁芯能够引导第一铁芯10所发出的磁力线;通过将第二铁芯14固定在第四铁芯上,使第四铁芯能够引导第二铁芯14所发出的磁力线,进而控制磁力线不会对周围的磁性装置产生影响,同时,当摆片一边的线圈通电时,减少了摆片与另一端未通电铁芯的作用力,也可以使的磁力线更加集中,作用到摆片上的力更加充足,也就进一步的使摆片摆动的更加稳定。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可以均呈T型,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的两端分别与铁芯相连接,以形成M型。当然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也可以均呈十字型,十字型中部的两凸起分别与铁芯相连接。
[0072] 本发明所提供的花枕选针电磁阀,通过在摆片的两端分别设置了凸起,并且使分别包围两个铁芯的线包的一端伸出相应的铁芯,已形成两个凹槽,再使两个凹槽分别对准相应的凸起,使得凸起相对于摆片原有的端部更加接近铁芯,也就是线圈在通电后,使铁芯的磁力线在扩散前先作用于凸起,进而使凸起带动摆片摆动,使摆片运转的更有力,在此基础上,还使用了导磁片对绕线组件所发出的磁感线进行引导和引到,使磁感线更有效的作用在了摆片上,进而使摆片在状态转化的时候不会发生失灵的现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