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399849.5

文献号 : CN10503492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春泥丛晓波李元禾李家威褚振袁雪峰

申请人 : 李春泥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遮盖装置。为解决现有车载苫盖装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的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其包括车厢、若干根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蓬杆呈倒U字形,在靠近蓬杆两侧底部的蓬杆体上设有径向固定的平轴,平轴上安装可自由转动的行走轮,蓬杆与蓬杆之间通过曲臂连接;所述的蓬杆横跨在车厢顶部,蓬杆上的行走轮支撑于车厢侧壁的顶部表面上,首位蓬杆与车厢前立板固定;还包括曳引装置,曳引装置与末位蓬杆用钢丝绳连接,通过曳引装置的往返曳引带动车厢顶部的若干根蓬杆依次张开或收缩。该车用苫盖装置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载车厢的密闭改装中。

权利要求 :

1.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其包括车厢、若干根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蓬杆呈倒U字形,在靠近蓬杆两侧底部的蓬杆体上设有径向固定的平轴,平轴上安装可自由转动的行走轮,蓬杆与蓬杆之间通过曲臂连接;所述的蓬杆横跨在车厢顶部,蓬杆上的行走轮支撑于车厢侧壁的顶部表面上,首位蓬杆与车厢前立板固定;还包括曳引装置,曳引装置与末位蓬杆用钢丝绳连接,通过曳引装置的往返曳引带动车厢顶部的若干根蓬杆依次张开或收缩;还包括尾部苫盖装置,所述的尾部苫盖装置包括末位蓬杆两侧杆体上的转轴耳板、转轴、尾杆及车厢侧壁尾部的尾钩,所述尾杆呈U字形,转轴的一端穿过转轴耳板与尾杆一侧的杆体固定,转轴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钩部,转轴上设有扭转弹簧;当转轴钩部受到尾钩阻挡后随末位蓬杆的继续后移,尾杆翻转打开呈水平状态,当末位蓬杆前移后,转轴钩部脱离尾钩,尾杆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翻转收缩与末位蓬杆形成贴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杆之间的曲臂包括A杆与B杆,A杆与B杆的端部铰接,在A杆、B杆的非铰接端设有立轴套;所述的蓬杆,其顶部杆体上设有向下垂直的曲臂立轴,A杆、B杆上的立轴套分别套接于相邻两根蓬杆的曲臂立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杆顶部的杆体上设有两只曲臂立轴,相邻两根蓬杆之间通过两只曲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杆两侧的底部设有立轴,立轴上设有自由转动的限位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部苫盖装置还包括底杆,所述的底杆呈U字形位于尾杆外侧,底杆与尾杆之间、底杆与末位蓬杆之间分别通过连杆铰接,底杆与尾杆保持同步翻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装置,其包括车厢前壁外侧中部的电机、电机轴上的曳引轮及自由轮、曳引轮两侧的A导向轮及B导向轮、车厢两侧侧壁尾部左右对称设置的A从动轮及B从动轮、钢丝绳及设置在末位蓬杆两侧杆体底部的沿车厢走向的钢丝绳紧定套管;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紧定于A从动轮侧的末位蓬杆的钢丝绳紧定套管内,由钢丝绳紧定端开始,钢丝绳绕过自由轮,经A导向轮变向后绕过B从动轮穿过B从动轮侧的末位蓬杆的钢丝绳紧定套管,绕过曳引轮经B导向轮变向后绕过A从动轮,钢丝绳的另一端再次进入A从动轮侧的末位蓬杆的钢丝绳紧定套管紧定,其中B从动轮侧的末位蓬杆的钢丝绳紧定套管与钢丝绳之间也紧定锁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导向轮轴的固定位置处的机座上设有槽孔,A导向轮轴可沿槽孔左右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其特征在于:除末位蓬杆外,在靠近蓬杆两侧的杆体的底部设有沿车厢走向的钢丝绳套管,钢丝绳依次穿过每只蓬杆上的钢丝绳套管但与钢丝绳套管不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篷布,篷布覆盖在蓬杆之上,篷布与每只蓬杆两侧的杆体贴合固定。

说明书 :

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遮盖装置,具体是指一种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散流物体运输中的撒漏问题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散流物体运输中的撒漏问题,各种自卸车密闭装置应运而生。专利号2011101167357,名称为“自动软篷覆盖系统”、专利号2014203419972,名称为“一种新型渣土车用篷布顶盖机构”、专利号2013208354096,名称为“链传动轨道式开启篷布顶盖”等现有技术,在现有技术中的基本设计中都是采用在车厢顶部通过蓬杆对篷布进行支撑,通过蓬杆的往返运动实现篷布的张开与收缩,但在对蓬杆进行曳引操作时,其都是需要在车厢两侧设置单独的轨道,轨道内设有滑车,蓬杆固定在滑车上沿轨道行走,但设置单独轨道的缺点是:一是轨道容易受损,造成滑车运行卡滞、蓬杆扭曲损坏;二是轨道需要保证清洁光滑,内无障碍物,但在渣土车的运行中,轨道内部很难保证清洁;三是增加轨道提高了制造成本,加大了制造难度。另外,横跨车厢顶部的篷杆在行走时要求其两侧保持同步,否则会造成蓬杆运行卡滞、扭曲变形,但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同步曳引装置不够合理,且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可靠,能适应各种恶劣工况,基于无轨道设计的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
[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其包括车厢、若干根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蓬杆呈倒U字形,在靠近蓬杆两侧底部的蓬杆体上设有径向固定的平轴,平轴上安装可自由转动的行走轮,蓬杆与蓬杆之间通过曲臂连接;所述的蓬杆横跨在车厢顶部,蓬杆上的行走轮支撑于车厢侧壁的顶部表面上,首位蓬杆与车厢前立板固定;还包括曳引装置,曳引装置与末位蓬杆用钢丝绳连接,通过曳引装置的往返曳引带动车厢顶部的若干根蓬杆依次张开或收缩。
[0005] 进一步的,所述蓬杆之间的曲臂包括A杆与B杆,A杆与B杆的端部铰接,在A杆、B杆的非铰接端设有立轴套;所述的蓬杆,其顶部杆体上设有向下垂直的曲臂立轴,A杆、B杆上的立轴套分别套接于相邻两根蓬杆的曲臂立轴上。
[0006] 进一步的,所述蓬杆顶部的杆体上设有两只曲臂立轴,相邻两根蓬杆之间通过两只曲臂连接。
[0007] 进一步的,所述蓬杆两侧的底部设有立轴,立轴上设有自由转动的限位轮。
[0008] 进一步的,还包括尾部苫盖装置,所述的尾部苫盖装置包括末位蓬杆两侧杆体上的转轴耳板、转轴、尾杆及车厢侧壁尾部的尾钩,所述尾杆呈U字形,转轴的一端穿过转轴耳板与尾杆一侧的杆体固定,转轴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钩部,转轴上设有扭转弹簧;当转轴钩部受到尾钩阻挡后随末位蓬杆的继续后移,尾杆翻转打开呈水平状态,当末位蓬杆前移后,转轴钩部脱离尾钩,尾杆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翻转收缩与末位蓬杆形成贴合状态。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尾部苫盖装置还包括底杆,所述的底杆呈U字形,位于尾杆外侧,底杆与尾杆之间、底杆与末位蓬杆之间分别通过连杆铰接,底杆与尾杆保持同步翻转。
[0010] 作为一种优选的曳引装置,其包括车厢前壁外侧中部的电机、电机轴上的曳引轮及自由轮、曳引轮两侧的A导向轮及B导向轮、车厢两侧侧壁尾部左右对称设置的A从动轮及B从动轮、钢丝绳及设置在末位蓬杆两侧杆体底部的沿车厢走向的钢丝绳紧定套管;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紧定于A从动轮侧的末位蓬杆的钢丝绳紧定套管内,由钢丝绳紧定端开始,钢丝绳绕过自由轮,经A导向轮变向后绕过B从动轮穿过B从动轮侧的末位蓬杆的钢丝绳紧定套管,绕过曳引轮经B导向轮变向后绕过A从动轮,钢丝绳的另一端再次进入A从动轮侧的末位蓬杆的钢丝绳紧定套管紧定,其中B从动轮侧的末位蓬杆的钢丝绳紧定套管与钢丝绳之间也实现紧定锁死。
[0011] 进一步的,所述A导向轮轴的固定位置处的机座上设有槽孔,A导向轮轴可沿槽孔左右移动。
[0012] 进一步的,除末位蓬杆外,在靠近蓬杆两侧的杆体的底部设有沿车厢走向的钢丝绳套管,钢丝绳依次穿过每只蓬杆上的钢丝绳套管但与钢丝绳套管不固定。
[0013] 进一步的,还包括篷布,篷布覆盖在蓬杆及尾杆之上,篷布与每只蓬杆及尾杆贴合固定。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基于无轨道设计,篷杆之间铰接有曲臂,保持篷杆竖立的稳定性,篷杆的稳定性与车厢无关,与曳引钢丝绳无关,篷杆可在各种恶劣工况下正常运行;另外优选的曳引装置,通过在曳引轮两侧分别设置导向轮,通过合理设计钢丝绳的曳引路线,可保证作用于钢丝绳的曳引力不会对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产生较大的径向力,可提高减速机的传动效率和寿命,同时能够保证蓬杆两侧运动的同步性,防止蓬杆发生卡滞、扭曲错位;设计的尾部苫盖装置能够对蓬杆与车厢尾壁之间的空间进行密闭遮盖,保证整个车厢顶部处于完全密闭状态。该车用苫盖装置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载车厢的密闭改装中。

附图说明

[0015]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6] 附图2为相邻蓬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3为曲臂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4为尾部苫盖装置收缩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 附图5为尾部苫盖装置张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6为曳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附图7为曳引装置与钢丝绳结合后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3] 如附图1所示,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其包括车厢4、若干根蓬杆101,相邻蓬杆之间通过曲臂120连接,通过曲臂120保持蓬杆竖立的稳定性,蓬杆101的数量根据车厢4的长度合理确定,相邻蓬杆张开后的最大间距,应小于曲臂展开后的长度。
[0024] 如附图2所示,蓬杆101呈倒U字形,在靠近蓬杆两侧底部的蓬杆体上设有径向固定的平轴103,平轴103上安装可自由转动的行走轮104。结合附图1所示,蓬杆101横跨在车厢4顶部,蓬杆101上的行走轮104支撑于车厢侧壁的顶部表面上,首位蓬杆与车厢前立板固定。
[0025] 如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曲臂120的结构为包括A杆121与B杆125,在A杆121的一端设有耳板123,B杆125的一端通过销轴124与耳板123铰接,从而实现A杆121与B杆125的铰接连接,在A杆121及B杆125的非铰接端设有立轴套122,立轴套122、销轴124轴中心线平行。结合附图2所示,蓬杆101顶部杆体上设有向下垂直的曲臂立轴102,A杆121、B杆125上的立轴套122分别套接于相邻两根蓬杆的曲臂立轴102上。
[0026] 为保证相邻蓬杆连接的稳定性,如附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蓬杆101顶部的杆体上设有两只曲臂立轴102,相邻两根蓬杆之间通过两只曲臂120连接。
[0027] 如附图1所示,该苫盖装置还包括篷布130,篷布130覆盖在蓬杆101之上,篷布与蓬杆101两侧的杆体贴合固定。
[0028] 如附图1所示,该车用伸缩式苫盖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后,车厢上无需设置单独的轨道,利用车厢4侧壁对蓬杆101进行支撑,当往返拉动末位蓬杆时,所有蓬杆依次收缩或展开。该设计带来的最典型的有益效果是,当车厢侧壁顶部表面不平或有泥土碎块时,甚至车厢侧壁出现轻微变形时都不会影响蓬杆的运动。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由于行走轮104具有一定的宽度,该宽度可以设计为大于车厢侧壁的厚度,当车厢侧壁出现轻微变形时,行走轮104依然能够支撑在车厢侧壁的顶部。如果车厢侧壁顶部表面不平时,蓬杆101及行走轮104可随侧壁顶部表面的起伏而上下起伏但不会影响行走轮104的行走,如果车厢侧壁顶部落有泥土杂块时,运行过程中,行走轮104能够将泥土杂块推落,同样不影响行走轮的行走。该设计极大减少了对车厢形位参数的要求,能够极大地拓展安装车型,尤其在蓬杆101顶部覆盖篷布后,将篷布与蓬杆101两侧的杆体固定后,在推动末位蓬杆时,相邻蓬杆之间上有曲臂120保持稳定性,下有等长度篷布加强边的拉扯,保证蓬杆101顺利的展开与收缩,也能防止蓬杆运行卡滞和扭曲变形。
[0029] 如附图2所示,蓬杆101两侧的底部设有立轴105,立轴105上设有自由转动的限位轮106。结合附图1所示,采用该设计后,限位轮106将蓬杆101两侧的杆体与车厢侧壁之间进行限位,防止蓬杆101两侧杆体与车厢侧壁形成错位自锁状态,造成运行障碍,限位轮106随行走轮104的行走沿车厢侧壁表面而发生转动。
[0030] 采用上述设计后必须设计出相应的曳引装置对末位蓬杆进行曳引操作,该曳引装置必须保证蓬杆两侧行走轮的同步行走,否则会造成蓬杆错位自锁、运行卡滞和扭曲变形。曳引装置可以采用专利201110116735.7、自动软篷覆盖系统中提供的同步传动轴的传动方式,但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了一种曳引装置,其具体结构如下。
[0031] 如附图1及附图6所示,该曳引装置包括底座301、电机302,底座310安装在车厢4前端中部,电机302安装在底座301的中部,底座310与焊接螺栓309紧固,焊接螺栓309焊接在车厢前壁上,电机轴上设有曳引轮303、自由轮304,曳引轮303两侧安装A导向轮306和B导向轮305,A导向轮306、B导向轮305分别通过A导向轮轴307及B导向轮轴308实现固定,还包括车厢前端两侧边上左右对称设置的双层导向轮320及车厢两侧侧壁尾部左右对称设置的A从动轮331及B从动轮330、钢丝绳310。曳引轮303随电机轴的转动而转动,自由轮304不受电机轴的驱动,处于自由状态。为清晰显示钢丝绳310的路线,在附图6及附图7中未绘出双层导向轮320,同时A从动轮331及B从动轮330做了前移处理。
[0032] 如附图4及附图5所示,末位蓬杆101两侧杆体的底部设有沿车厢4走向的钢丝绳紧定套管207,钢丝绳紧定套管207上设有锁紧螺钉208,结合附图6及附图7所示,钢丝绳310的一端紧定于A从动轮331一侧的末位蓬杆的钢丝绳紧定套管207内,由钢丝绳紧定端开始,钢丝绳绕过自由轮304,经A导向轮306变向后绕过B从动轮330穿过B从动轮侧的末位蓬杆101的钢丝绳紧定套管207,绕过曳引轮303经B导向轮305变向后绕过A从动轮331,钢丝绳的另一端再次进入A从动轮侧的末位蓬杆的钢丝绳紧定套管207内紧定,其中B从动轮330侧的末位蓬杆的钢丝绳紧定套管207与钢丝绳310之间也实现紧定锁死。
[0033] 结合附图7所示,当曳引轮303顺时针旋转时,根据钢丝绳310的走向可知,末位蓬杆两侧的钢丝绳紧定套管207同步分别向A从动轮331及B从动轮330方向移动,即末位蓬杆101向车厢后方移动,实现蓬杆的依次展开,当曳引轮303逆时针旋转时,末位蓬杆两侧的钢丝绳紧定套管207同步分别向曳引轮303方向移动,即末位蓬杆101向车厢前方移动,实现蓬杆的依次收缩。
[0034] 通过上述钢丝绳的曳引路线可知,作用于钢丝绳的曳引力不会对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产生较大的径向力,能有效提高减速机的传动效率和寿命,同时能够保证蓬杆两侧运动的同步性,防止蓬杆的运行发生卡滞和扭曲错位变形。
[0035] 如附图2所示,在靠近蓬杆两侧的杆体的底部设有沿车厢走向的钢丝绳套管107,结合附图1及附图2所示,钢丝绳310依次穿过每只蓬杆上的钢丝绳套管107但与钢丝绳套管不固定。采用该设置,一是利用钢丝绳套管107对钢丝绳310进行导向,二是受到钢丝绳310的限制,限制了蓬杆101上下跳动的幅度,蓬杆只能沿车厢侧壁上沿移动。
[0036] 如附图6及附图7所示,在A导向轮轴307的固定位置处的机座301上设有槽孔, A导向轮轴307可沿槽孔左右移动,从而起到对钢丝绳310的张紧与松弛作用,使A导向轮306兼有涨紧轮的作用。当然槽孔也可设置在B导向轮305的一侧,根据实际环境合理确定。
[0037] 实施例2
[0038] 实施例1中提供的苫盖装置虽然能够对车厢顶部进行遮盖,但由于蓬杆顶部杆体与车厢侧壁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当末位蓬杆移动到车厢尾部后,其顶部的篷布与车厢尾壁之间仍留有开口,由此会造成车厢密闭不严,有装载物洒落的缺陷存在。
[0039]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苫盖装置在实施例1所提供的苫盖装置的基础上增加尾部苫盖装置,利用尾部苫盖装置对车厢尾部的开口进行密闭遮盖。
[0040] 该尾部苫盖装置的方案是如下实现的。如附图4及附图5所示,该尾部苫盖装置包括末位蓬杆101两侧杆体上的转轴耳板209、转轴210、尾杆211及车厢侧壁尾部的尾钩218,尾钩218在附图1中可显示其安装位置。如附图4及附图5所示,尾杆211呈U字形,转轴210的一端穿过转轴耳板209与尾杆211一侧的杆体固定,转轴210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钩部,转轴上设有扭转弹簧217。结合附图4到附图5的状态变化可知,当转轴钩部受到尾钩218阻挡后,随末位蓬杆101的继续后移,尾杆211翻转打开呈水平状态,结合附图5到附图4的状态变化可知,当末位蓬杆101前移后,转轴钩部脱离尾钩218,尾杆211在扭转弹簧217的作用下翻转收缩与末位蓬杆101形成贴合状态。
[0041] 当将蓬杆顶部的篷布向后延伸覆盖在尾杆211之上时,当末位蓬杆运动至车厢尾部,随尾杆211的翻转篷布将车厢尾部的开口进行封堵,而当末位蓬杆前移时,尾杆211翻转收缩后随末位蓬杆一起运动至车厢前端。
[0042] 如附图4及附图5所示,由于转轴210位于行走轮204之上, 因此在尾杆211翻转至水平状态后,尾杆211与车厢后壁的顶部之间仍留有开口,为此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增加了底杆215,如附图4及附图5所示,底杆215呈U字形,在末位蓬杆两侧的杆体上设有连杆耳板212,C连杆213的一端用轴位螺钉铰接在连杆耳板212上,另一端与A连杆214铰接,A连杆214的中部与尾杆211铰接另一端与底杆215铰接,B连杆216的两端分别与尾杆211和底杆215铰接。采用该设计后,底杆215可随尾杆211保持同步翻转,从而将尾杆211水平翻转后的底部空间进行封堵,实现整个车厢的密闭。当然,篷布应相应延长至底杆215的顶部并与底杆215贴合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