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381202.X

文献号 : CN10503634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宋海亮翟志东杨小丽

申请人 : 东南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按照水流流向依次设置高密度微细藻类池、水耕植物过滤床和潜流人工湿地,高密度微细藻类池内设有悬浮藻类层,水耕植物过滤床中设有水生植物层,潜流人工湿地分为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均依次自上而下设置湿地植物层、土壤层、火山岩层和煤渣层;待处理污水依次流经高密度微细藻类池、水耕植物过滤床、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进行处理。本发明综合了高密度微细藻类池,水耕植物过滤床和潜流人工湿地的工艺特点,可显著提高生态工程技术对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水流流向依次设置高密度微细藻类池、水耕植物过滤床和潜流人工湿地,在高密度微细藻类池前端设有进水分配池(1),进水分配池(1)与高密度微细藻类池之间设有前段出水口(2),高密度微细藻类池内设有悬浮藻类层(4),悬浮藻类层(4)底部放置潜水推进器(3),水耕植物过滤床与高密度微细藻类池之间设有中段出水口(5),水耕植物过滤床中设有水生植物层(6),潜流人工湿地与水耕植物过滤床之间设有中段配水池(8),水耕植物过滤床与中段配水池(8)之间设有后段出水口(7),中段配水池(8)和潜流人工湿地之间设有透水墙(9),潜流人工湿地分为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之间设有水力分配槽(14),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均依次自上而下设置湿地植物层(13)、土壤层(10)、火山岩层(11)和煤渣层(12),潜流人工湿地后区尾端设有排水口(15);进水分配池(1)内的待处理污水依次流经高密度微细藻类池、水耕植物过滤床、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经过潜流人工湿地后区上方的排水口(15)排出;

所述水生植物层(6)按照季节进行种植,夏秋季节种植水雍菜或聚草,冬春季节种植水芹菜或铜钱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微细藻类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8h,悬浮藻类层(4)的深度为

30~4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藻类层(4)采用颤藻、鱼腥藻或抗形席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耕植物过滤床的表面水力负荷为3~3.5m3/(m2.d),滤床主体有效水深为10~12cm,超高为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人工湿地的表面水力负荷为为0.8~1.0m3/(m2.d),土壤层(10)的厚度为15~25cm,火山岩层(11)的厚度为15~25cm,煤渣层(12)的厚度为15~2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植物层(13)采用芦竹或者菖蒲,土壤层(10)采用黄棕壤,火山岩层(11)火山岩粒径为2~4mm,煤渣层(12)的煤渣粒径为5~10mm。

说明书 :

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我国许多河流都存在低污染现象,低污染水体涉及范围广,发生机制十分复杂。一些微量和痕量的亲脂性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污染水源,而这些亲脂性有机污染物浓度甚微,反映在COD,BOD5等常规指标上微不足道,但其毒性甚大,是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物质,对人体伤害极大。常规的水环境物理化学方法处理低污染水的后续问题多、价格昂贵,至今没有经济有效的治理技术。
[0003] 高密度微细藻类池是一种深度较浅,高密度分布藻类,内置潜水推进器的一种特殊稳定塘。通过强化藻类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它比一般稳定塘拥有更加丰富的生物相,从而对COD,氨氮和磷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
[0004] 水耕植物过滤床通过选择茎秆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来高效地将水中的悬浮性污染物、藻类等过滤去除。然后由微生物对形成的污泥堆积物中的有机物、藻类及藻毒素进行生物降解去除,是一个由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构成的高效生态净化系统。
[0005] 潜流人工湿地是以挺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煤渣土壤等为填料,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人造景观。它具有无表面水、占地面积小、使用率高和维护方便等特点。
[0006] 单独使用上述三种生态工程技术时,只能对COD、氮、磷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因此需要探索如何将它们有机耦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提高对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去除效能,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此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将高密度微细藻类池、水耕植物过滤床和潜流人工湿地有机耦合,提供一种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强化生态工程技术对水体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去除作用。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按照水流流向依次设置高密度微细藻类池、水耕植物过滤床和潜流人工湿地,在高密度微细藻类池前端设有进水分配池,进水分配池与高密度微细藻类池之间设有前段出水口,高密度微细藻类池内设有悬浮藻类层,悬浮藻类层中放置潜水推进器,潜流人工湿地与水耕植物过滤床之间设有中段配水池,水耕植物过滤床与中段配水池之间设有后段出水口,中段配水池和潜流人工湿地之间设有透水墙,潜流人工湿地分为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之间设有水力分配槽,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均依次自上而下设置湿地植物层、土壤层、火山岩层和煤渣层,潜流人工湿地后区尾端设有排水口;进水分配池内的待处理污水依次流经高密度微细藻类池、水耕植物过滤床、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经过潜流人工湿地后区上方的排水口排出。
[0009] 进一步的,所述高密度微细藻类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8h,悬浮藻类层的深度为30~40cm。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悬浮藻类层采用颤藻、鱼腥藻或抗形席藻。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水耕植物过滤床的表面水力负荷为3~3.5m3/(m2.d),滤床主体有效水深为10~12cm,超高为5cm。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水生植物层按照季节进行种植,夏秋季节种植水雍菜或聚草,冬春季节种植水芹菜或铜钱草。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潜流人工湿地的表面水力负荷为为0.8~1.0m3/(m2.d),土壤层的厚度为15~25cm,火山岩层的厚度为15~25cm,煤渣层的厚度为15~25cm。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湿地植物层采用芦竹或者菖蒲,土壤层采用黄棕壤,火山岩层火山岩粒径为2~4mm,煤渣层的煤渣粒径为5~10mm。
[0015] 有益效果:1)本发明综合了高密度微细藻类池,水耕植物过滤床和潜流人工湿地的工艺特点,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率。2)本发明合理利用了微细藻类对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吸收固定作用,将痕量有机物吸收固定在藻细胞中,然后通过水生植物致密的根系和湿地填料对藻类的过滤拦截作用,在截留藻类的同时,也将痕量有机物从水中分离出来,进入底泥中。3)本发明前端设置了高密度微细藻类池和水耕植物过滤床的组合,可以使得污水得到更有效的净化,减小了后续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负荷。4)在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水在水力分配槽通过气体分子扩散复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氧状态。水力分配槽能防止短流现象,有效调节湿地各区水位,加强污水湍流以及与填料的充分接触。5)利用植物高密度根系的强大拦截能力去除水中悬浮物,效率高,不易堵塞,便于维护管理。6)本发明较之同类工艺,土地使用面积更小,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更高。7)水耕植物过滤床还可以生产出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水生蔬菜,对定期清除的底泥进行堆肥发酵处理还可以收获高效的有机肥,达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生态工程方法的工艺布置立面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生态工程方法的工艺布置俯视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生态工程方法之中透水墙的剖面图。
[0019] 图中:1-进水分配池,2-前段出水口,3-潜水推进器,4-悬浮藻类层,5-中段出水口,6-水生植物层,7-后段出水口,8-中段配水池,9-透水墙,10-土壤层,11-火山岩层,12-煤渣层,13-湿地植物层,14-水力分配槽,15-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0021]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是:按照水流流向依次设置高密度微细藻类池、水耕植物过滤床和潜流人工湿地,在高密度微细藻类池前端设有进水分配池1,进水分配池1与高密度微细藻类池之间设有前段出水口2,高密度微细藻类池内设有悬浮藻类层4,悬浮藻类层4中放置两个潜水推进器3,水耕植物过滤床与高密度微细藻类池之间设有中段出水口5,水耕植物过滤床中设有水生植物层6,潜流人工湿地与水耕植物过滤床之间设有中段配水池8,水耕植物过滤床与中段配水池8之间设有后段出水口7,中段配水池8和潜流人工湿地之间设有透水墙9,潜流人工湿地分为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之间设有砖砌的水力分配槽14,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均依次自上而下设置湿地植物层13、土壤层10、火山岩层11和煤渣层12,潜流人工湿地后区尾端设有排水口15;进水分配池内的待处理污水依次流经高密度微细藻类池、水耕植物过滤床潜流人工湿地前区和潜流人工湿地后区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经过潜流人工湿地后区上方的排水口15排出。
[0022] 本发明中,所述高密度微细藻类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8h,悬浮藻类层4的深度为30~40cm,悬浮藻类层4采用颤藻、鱼腥藻或抗形席藻;所述水耕植物过滤床的表面水力负荷为3~3.5m3/(m2.d),滤床主体有效水深为10~12cm,超高为5cm,滤床主体总深度15~17cm,所述水生植物层6按照季节进行种植,夏秋季节种植水雍菜或聚草,冬春季节种植水芹菜或铜钱草;所述潜流人工湿地的表面水力负荷为0.8~1.0m3/(m2.d),所述湿地植物层
13采用芦竹或者菖蒲,所述土壤层10采用黄棕壤,厚度为15~25cm,所述火山岩层11的火山岩粒径为2~4mm,厚度为15~25cm,所述煤渣层12的煤渣粒径为5~10mm,厚度为15~25cm。
[0023] 本发明的高效去除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生态工程方法中,低污染水进入高密度微细藻类池后,因为藻类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上含有大量脂质物质,容易作为有机相来富集低污染水中的亲脂性痕量有机物。藻类在生长过程中,迅速吸收亲脂性有机物,从而达到去除低污染水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目的。池中的潜水推进器可以促进污水的完全混合、调节塘内氧和CO2的浓度、均衡塘内水温以及促进藻类对亲脂性有机物的吸收,使这些亲脂性痕量有机物从溶解态存在形式转变为悬浮态存在形式。水耕植物过滤床的水雍菜和水芹菜等拥有致密的根系,能像滤网一样对藻类和其它悬浮物质起物理截留作用,水生植物根系的表面生物膜对这些物质进行的吸附固定、根系间隙的活性生物絮体的生物絮凝和水中浮游生长的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对藻类的捕食作用等,都大大降低了水中藻类及其它悬浮物质的含量,所以水耕植物过滤床能高效去除藻类。藻类密度非常低的污水再通过潜流人工湿地,经过黄棕壤、火山岩和煤渣这些填料层的物理吸附作用,对水中非常稀少的悬浮物质再次过滤,使水中剩余杂质得到高效去除,能切实保障最终出水的优良水质。同时,污水在水力分配槽14中通过气体分子扩散复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氧状态,又防止短流现象,有效调节湿地各区水位,加剧污水湍流以及与填料的充分接触。
[0024] 本发明中的高密度微细藻类池、水耕植物过滤床和潜流人工湿地主要包括人工基质和植物,人工构造形成由不同基质、植物、多种微生物构成的具有特定生态学意义的水质净化系统。可以利用基质、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的综合作用多途径的去除污染物,净化水质。该系统中的悬浮藻类可以直接迅速的吸收低污染水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使污染物从溶解态转变为悬浮态。而且,悬浮藻类的代谢产物可促进亲脂性痕量有机物在水中的光降解作用。水耕植物过滤床中水生植物的根系对藻类有截留作用,然后通过定期清除水耕植物过滤床的积泥,将大部分有机物及营养物质移出水体,形成一个由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构成的高效生态净化系统。另外,人工湿地中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的湿地填料对污染物和藻类的吸附率很高,可以利用廉价易得的湿地填料对水中剩余悬浮性杂质进行吸附过滤去除。
[0025]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不同的工艺组合,从高密度微细藻类池到水耕植物过滤床,再到潜流人工湿地,达到了高效去除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目的。藻类对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吸收实现了水体中亲脂性痕量有机物的固定。同时,藻类的代谢产物促进了痕量有机物的光降解。水生植物的根系对藻类的截留作用,使得吸收了痕量有机物的藻类被有效拦截沉降,形成积泥。湿地填料和湿地植物对水中剩余的悬浮物质再次过滤,起到了把关作用,保证了优良的出水水质。
[002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