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523306.X

文献号 : CN10503798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瑞造

申请人 : 天津中和胶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其组分为:氯化丁基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中超耐磨炉黑、高耐磨炭黑、氯化石蜡、石蜡油、甲基丙烯酸锌、轻质氧化镁、二硫化二苯并噻唑、烷基苯酚二硫化物、硫化树脂、增粘树脂、硬脂酸、PE蜡、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林聚合体;本发明制备的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具备阻燃效果和耐高温耐热性,还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良好的耐磨耗性能。

权利要求 :

1.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其特征在于,组份和质量份数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其特征在于其性能指标参数为:硬度在60±5邵A范围内,拉伸强度大于15.0MPa,扯断伸长率大于400%,经175℃×

96h热老化试验后,硬度小于85邵A,拉伸强度大于5MPa,扯断伸长率大于180%。

说明书 :

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橡胶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

背景技术

[0002] 耐高热输送带是由多层橡胶棉帆布(涤棉布)或者聚酯帆布上下覆有耐高温阻燃的橡胶、经高温硫化粘合在一起。耐高温阻燃输送带广泛应用于冶金、焦化、建材等高温作业环境中,主要输送175℃以下热焦碳、水泥、熔渣、热铸件、烧结矿石等高温固体物料。由于冷却不充分,物料温度瞬间可达400℃--600℃,要保证正常作业运输,这些高温物料不能引起输送带燃烧。因此输送带必须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优异的阻燃性。
[0003] 根据橡胶材料特性,耐高温耐热好的橡胶有乙丙橡胶和有机硅橡胶,但两者阻燃效果差;氯丁橡胶阻燃效果好,但耐高温受到限制,不能超过120℃。氯化丁基橡胶本身具有阻燃性,耐高温效果也不错,长期以来由于价格比较贵,在输送带上应用不多。
[0004] 专利申请号为201310580244.7的发明专利,其申请人青岛欧美亚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公开了一种氯化丁基橡胶配方,其仅仅公开了其配方比例,并没有更多说明。
[0005] 随着冶金、焦化等行业对耐热输送带质量和产品耐久性要求越来越高,选择合适的橡胶材料,满足耐高温和阻燃要求,这已成为胶带行业中急需解决而仍未能有效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耐热输送带使用寿命的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
[0007]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其特征在于,组份和质量份数如下:
[0008]
[0009] 本发明的组分配比原理为:
[0010] (1)本发明的橡胶材料是氯化丁基橡胶(CIIR)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并用,CIIR与EPDM有较好的相容性和共硫化性,两者能以任何比例并用,其物理机械性能呈加和性;经过试验证明,CIIRK中加入少量的EPDM可以改变CIIR加工性能,提高CIIR耐压缩变形、耐老化、耐磨耗及动态性能;由于CIIR老化降解变软,EPDM老化交联变硬,故并用EPDM能够改善CIIR抗硫化返原性能,提高CIIR耐热温度;
[0011] (2)原料中使用的氯化丁基橡胶(CIIR)本身具有一定的阻燃性,当以CIIR为主原料时,配方中再加入适量的氯化石蜡作为阻燃剂,大大提高了并用胶料的阻燃效果;
[0012] (3)树脂硫化体系在硫化过程中形成稳定的-C-C-和-C-O-C-交联键,除热分解外,几乎不产生硫化返原现象,所以具有优异的耐热耐高温性能;但是,树脂硫化体系硫化速度比较慢,生产效率低,硫载体硫化速度快耐热效果一般。本发明采用硫化树脂SP1055-甲基丙烯酸锌-烷基苯酚二硫化物RPS710共交联体系,能够使CIIR与EPDM之间进行共交联,加快了硫化速度,两种聚合物并用达到了共交联,两者的性能得到互补,并用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呈加和性,从而提高了CIIR与EPDM并用胶料的耐高温耐热性能;
[0013] (4)由于输送带要求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良好的耐磨耗性能,才能保证产品在高温环境中长久使用;本发明中的CIIR与EPDM并用胶料,加入了超耐磨炉黑N220与高耐磨炉黑N330作为并用的补强剂来提高胶料的抗撕裂性能和耐磨耗性能。超耐磨炉黑N220与高耐磨炉黑N330的炭黑粒径比普通炭黑小,比表面积大,能保证拉伸强度在15MPa以上,同时具备较好的耐磨性。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以CIIR和EPDM并用为胶料,采用共交联硫化体系,经160℃×30min平板硫化后可获得最佳的性能,满足了耐热输送带对耐热、耐磨和阻燃的各项要求:硬度在60±5邵A范围内,拉伸强度大于15.0MPa,扯断伸长率大于400%;经175℃×96h热老化试验后,硬度小于85邵A,拉伸强度大于5MPa,扯断伸长率大于180%;耐磨性能方面,阿克隆磨耗小于200mm3;阻燃性方面,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在800℃×30S燃烧试验中,有焰和无焰均在3S内自熄。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6] 实施例1:
[0017] 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组份和质量份数如下:
[0018]
[0019]
[0020] 实施例1的检测方法: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的检测方法是:采用台湾佰弘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KL-6”型开炼机将生胶包辊,然后与其它配合剂按常规方式进行混炼。混炼胶停放过夜后采用青岛君林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00×400型平板硫化机硫化成型,硫化条件160℃×30min;采用高铁检测仪器有限公司AI-7000S电子拉力试验机进行常规物理机械性能检测,昆山九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H-RUL-45热老化箱进行热老化试验,采用上海德杰检测仪器有限公司进行阿克隆磨耗试验,采用上海德杰检测仪器有限公司的酒精喷灯进行燃烧试验。
[0021] 经过测定,耐热、磨耗和阻燃各项性能如下:
[0022] 耐热老化性能(175℃×96h)
[0023] 硬度          74邵A
[0024] 拉伸强度      9.1MPa
[0025] 扯断伸长率    192%
[0026] 磨耗试验
[0027] 阿克隆磨耗    156mm3
[0028] 燃烧试验(800℃×30S)
[0029] 有焰          1.75S
[0030] 无焰          1.83S
[0031] 实施例2:
[0032] 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组份和质量份数如下:
[0033]
[0034] 实施例2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经过测定,其耐热、磨耗和阻燃各项性能如下:
[0035] 耐热老化性能(175℃×96h)
[0036] 硬度        72邵A
[0037] 拉伸强度    7.8MPa
[0038] 扯断伸长率  240%
[0039] 磨耗试验
[0040] 阿克隆磨耗  142mm3
[0041] 燃烧试验(800℃×30S)
[0042] 有焰        1.40S
[0043] 无焰        1.48S
[0044] 实施例3:
[0045] 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组份和质量份数如下:
[0046]
[0047]
[0048] 实施例3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经过测定,其耐热、磨耗和阻燃各项性能如下:
[0049] 耐热老化性能(175℃×96h)
[0050] 硬度        73邵A
[0051] 拉伸强度    8.5MPa
[0052] 扯断伸长率  220%
[0053] 磨耗试验
[0054] 阿克隆磨耗  148mm3
[0055] 燃烧试验(800℃×30S)
[0056] 有焰        1.67S
[0057] 无焰        1.74S
[0058] 实施例4:
[0059] 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组份和质量份数如下:
[0060]
[0061]
[0062] 实施例4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经过测定,其耐热、磨耗和阻燃各项性能如下:
[0063] 耐热老化性能(175℃×96h)
[0064] 硬度        76邵A
[0065] 拉伸强度    9.2MPa
[0066] 扯断伸长率  195%
[0067] 磨耗试验
[0068] 阿克隆磨耗  147mm3
[0069] 燃烧试验(800℃×30S)
[0070] 有焰        1.44S
[0071] 无焰        1.53S
[0072] 实施例5:
[0073] 氯化丁基橡胶耐热输送带覆盖胶,组份和质量份数如下:
[0074]
[0075] 实施例5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经过测定,其耐热、磨耗和阻燃各项性能如下:
[0076] 耐热老化性能(175℃×96h)
[0077] 硬度        73邵A
[0078] 拉伸强度    8.6MPa
[0079] 扯断伸长率  225%
[0080] 磨耗试验
[0081] 阿克隆磨耗  154mm3
[0082] 燃烧试验(800℃×30S)
[0083] 有焰        1.65S
[0084] 无焰        1.72S
[0085] 上述实施例1-5中使用的各组分的简称、型号和来源如下:
[0086]
[008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