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生植物生态改良盐碱土地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554213.3

文献号 : CN10505229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冯起李建国郭瑞贾冰陈丽娟席海洋司建华郭小燕常宗强杨林山

申请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盐碱土壤的治理,特别是一种盐生植物生态改良盐碱土地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滨藜等成熟度较好的种子冷藏保存后,将其点播于穴盘土壤中,并在穴盘表面覆细沙和定时喷洒水溶液,使土壤表面保持湿润,待株高为7~10cm时将幼苗移栽到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壤的盆中,盆栽培养;接着将盆移至室外,在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地上,进行1m×1m边框种植,最终覆盖其整个区域;待植物移栽种植120天生长成熟后,待种子脱落后,将根部以上部位收集,对其进行晾晒制成牧草饲料,采用上述方法治理改良2~3年后即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效的改良盐碱地,治理效果好;无需耗费大量的水资源,不会影响后续农作物的生长;操作简单,所需成本低。

权利要求 :

1.一种盐生植物生态改良盐碱土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为:

(1)在9月底至10月上中旬,选取滨藜、盐角草、碱蓬生长旺盛的株丛,采集成熟度较好的种子后,在3~5℃度下进行冷藏保存,备用;

(2)采用穴盘育苗,将滨藜、盐角草和碱蓬种子点播于无污染的穴盘土壤中,在穴盘表面覆1~2mm细沙,每隔8~10h定时喷洒水溶液,使土壤表面保持湿润,所喷洒的水溶液为质量浓度为3~5%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且每次喷洒后提高水溶液浓度1~3%,待种植15~20天后,株高为7~10cm时将滨藜、盐角草和碱蓬幼苗移栽到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壤的盆中,培养土高度为16~18cm,试验每盆种植3株幼苗,待其生长稳定后间苗为1株/盆;

(3)将种植滨藜、盐角草和碱蓬幼苗的盐碱土壤的盆移至室外,在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地上,首先将滨藜幼苗按1m×1m的正方形进行边框种植,再在其旁边采用盐角草和碱蓬幼苗分别按1m×1m的正方形进行边框种植,以此类推,将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地进行种植,最终覆盖其整个区域;

(4)待植物移栽种植120天生长成熟后,待种子脱落后,对其进行收集距离根部3~5cm以上部位,对其进行晾晒制成牧草饲料,采用上述方法治理改良2~3年后即可。

说明书 :

一种盐生植物生态改良盐碱土地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盐碱土壤的治理,特别是一种盐生植物生态改良盐碱土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土壤盐渍化对农业的威胁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现有约10亿hm²的盐碱地。占陆地面积近25%。全球20%的耕地和近半数的灌溉土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盐害威胁。我国仅有耕地1亿hm²,其中超过0.2亿hm²为盐荒地和0.067亿hm²为盐渍化土壤地,是世界盐碱地大国之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治理盐碱地的有效措施,改造盐碱地、控制其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改善,将是关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大事,也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0003] 目前,治理盐碱土地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物理改良法利用灌溉排水措施改良盐碱地,能够很好的控制和改善土壤盐渍化程度,但是这在一些地区受水资源丰富程度的极大限制,而浩大的水利工程和较长的周期很难跟上现代化发展的速度,短时间难见经济效益,而化学改良剂虽然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加速洗盐排碱过程,能够改变可溶性盐基成分,增加盐基代换容量,但是化学措施会在土壤中引入新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的堆积会对作物产生新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物理改良法需要用大量的水资源以及化学措施影响作物的生长,提出了一种盐生植物生态改良盐碱土地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混合栽培吸盐,吸碱植物来治理盐碱土,该方法能够彻底的改良盐碱土,无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并且不会影响后续农作物的生长。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盐生植物生态改良盐碱土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为:
[0006] (1)在9月底至10月上中旬,选取滨藜、盐角草、碱蓬生长旺盛的株丛,采集成熟度较好的种子后,在3~5℃度下进行冷藏保存,备用;
[0007] (2)采用穴盘育苗,将滨藜、盐角草和碱蓬种子点播于无污染的穴盘土壤中,在穴盘表面覆1~2mm细沙,每隔8~10h定时喷洒水溶液,使土壤表面保持湿润,所喷洒的水溶液为质量浓度为3~5%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且每次喷洒后提高水溶液浓度1~3%,待种植15~20天后,株高为7~10cm时将滨藜、盐角草和碱蓬幼苗移栽到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壤的盆中,培养土高度为16~18cm,试验每盆种植3株幼苗,待其生长稳定后间苗为1株/盆;
[0008] (3)将种植滨藜、盐角草和碱蓬幼苗的盐碱土壤的盆移至室外,在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地上,首先将滨藜幼苗按1m×1m的正方形进行边框种植,再在其旁边采用盐角草和碱蓬幼苗分别按1m×1m的正方形进行边框种植,以此类推,将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地进行种植,最终覆盖其整个区域;
[0009] (4)待植物移栽种植120天生长成熟后,待种子脱落后,对其进行收集距离根部3~5cm以上部位,对其进行晾晒制成牧草饲料,采用上述方法治理改良2~3年后即可。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1] (1)能够有效的改良盐碱地,治理效果好;
[0012] (2)无需耗费大量的水资源,不会影响后续农作物的生长;
[0013] (3)操作简单,所需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首先在9月底至10月上中旬,选取滨藜、盐角草、碱蓬生长旺盛的株丛,采集成熟度较好的种子后,在3~5℃度下进行冷藏保存,备用;再采用穴盘育苗,将滨藜、盐角草和碱蓬种子点播于无污染的穴盘土壤中,在穴盘表面覆1~2mm细沙,每隔8~10h定时喷洒水溶液,使土壤表面保持湿润,所喷洒的水溶液为质量浓度为3~5%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且每次喷洒后提高水溶液浓度1~3%,待种植15~20天后,株高为7~10cm时将滨藜、盐角草和碱蓬幼苗移栽到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壤的盆中,培养土高度为16~18cm,试验每盆种植3株幼苗,待其生长稳定后间苗为1株/盆;接着将种植滨藜、盐角草和碱蓬幼苗的盐碱土壤的盆移至室外,在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地上,首先将滨藜幼苗按1m×1m的正方形进行边框种植,再在其旁边采用盐角草和碱蓬幼苗分别按1m×1m的正方形进行边框种植,以此类推,将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地进行种植,最终覆盖其整个区域;待植物移栽种植120天生长成熟后,待种子脱落后,对其进行收集距离根部3~5cm以上部位,对其进行晾晒制成牧草饲料,采用上述方法治理改良2~3年后即可。
[0015] 实例1
[0016] 首先在10月上中旬,选取滨藜、盐角草、碱蓬生长旺盛的株丛,采集成熟度较好的种子后,在5℃度下进行冷藏保存,备用;再采用穴盘育苗,将滨藜、盐角草和碱蓬种子点播于无污染的穴盘土壤中,在穴盘表面覆2mm细沙,每隔10h定时喷洒水溶液,使土壤表面保持湿润,所喷洒的水溶液为质量浓度为5%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且每次喷洒后提高水溶液浓度3%,待种植20天后,株高为10cm时将滨藜、盐角草和碱蓬幼苗移栽到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壤的盆中,培养土高度为18cm,试验每盆种植3株幼苗,待其生长稳定后间苗为1株/盆;接着将种植滨藜、盐角草和碱蓬幼苗的盐碱土壤的盆移至室外,在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地上,首先将滨藜幼苗按1m×1m的正方形进行边框种植,再在其旁边采用盐角草和碱蓬幼苗分别按1m×1m的正方形进行边框种植,以此类推,将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地进行种植,最终覆盖其整个区域;待植物移栽种植120天生长成熟后,待种子脱落后,对其进行收集距离根部5cm以上部位,对其进行晾晒制成牧草饲料,采用上述方法治理改良3年后,检测被治理土地中含盐量为0.1﹪,pH为7.2,达标,适合农作物生长。
[0017] 实例2
[0018] 首先在9月底,选取滨藜、盐角草、碱蓬生长旺盛的株丛,采集成熟度较好的种子后,在3℃度下进行冷藏保存,备用;再采用穴盘育苗,将滨藜、盐角草和碱蓬种子点播于无污染的穴盘土壤中,在穴盘表面覆1mm细沙,每隔8h定时喷洒水溶液,使土壤表面保持湿润,所喷洒的水溶液为质量浓度为3%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且每次喷洒后提高水溶液浓度1%,待种植15天后,株高为7cm时将滨藜、盐角草和碱蓬幼苗移栽到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壤的盆中,培养土高度为16cm,试验每盆种植3株幼苗,待其生长稳定后间苗为1株/盆;接着将种植滨藜、盐角草和碱蓬幼苗的盐碱土壤的盆移至室外,在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地上,首先将滨藜幼苗按1m×1m的正方形进行边框种植,再在其旁边采用盐角草和碱蓬幼苗分别按1m×1m的正方形进行边框种植,以此类推,将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地进行种植,最终覆盖其整个区域;待植物移栽种植120天生长成熟后,待种子脱落后,对其进行收集距离根部3cm以上部位,对其进行晾晒制成牧草饲料,采用上述方法治理改良2年后,检测被治理土地中含盐量为0.2﹪,pH为7.3,达标,适合农作物生长。
[0019] 实例3
[0020] 首先在10月上中旬,选取滨藜、盐角草、碱蓬生长旺盛的株丛,采集成熟度较好的种子后,在4℃度下进行冷藏保存,备用;再采用穴盘育苗,将滨藜、盐角草和碱蓬种子点播于无污染的穴盘土壤中,在穴盘表面覆1mm细沙,每隔9h定时喷洒水溶液,使土壤表面保持湿润,所喷洒的水溶液为质量浓度为4%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且每次喷洒后提高水溶液浓度2%,待种植17天后,株高为8cm时将滨藜、盐角草和碱蓬幼苗移栽到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壤的盆中,培养土高度为17cm,试验每盆种植3株幼苗,待其生长稳定后间苗为1株/盆;接着将种植滨藜、盐角草和碱蓬幼苗的盐碱土壤的盆移至室外,在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地上,首先将滨藜幼苗按1m×1m的正方形进行边框种植,再在其旁边采用盐角草和碱蓬幼苗分别按1m×1m的正方形进行边框种植,以此类推,将所需治理的盐碱土地进行种植,最终覆盖其整个区域;待植物移栽种植120天生长成熟后,待种子脱落后,对其进行收集距离根部4cm以上部位,对其进行晾晒制成牧草饲料,采用上述方法治理改良3年后,检测被治理土地中含盐量为0.15﹪,pH为7.3,达标,适合农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