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农药组合物及杀菌剂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464932.6

文献号 : CN10505299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凤玲罗金仁陈利标

申请人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农药组合物,该农药组合物由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组成,其中,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重量比为50:1~1:3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杀菌剂,其中所述农药组合物占杀菌剂的总重量的0.1%~80%。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可制成可湿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种子处理干粉剂、悬浮剂、悬浮种衣剂、超低容量液剂、颗粒剂。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及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增效作用显著,既提高了防治效果,又减少了用药量,且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

权利要求 :

1.一种含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由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组成;其中,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重量比为(50:1)(1:3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重量比为(30:1)(1:2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重量比为(20:1)(1:1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重量比为(10:1)(1:10)。

~

5.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总重量的0.1%-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总重量的1%-4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种子处理干粉剂、悬浮剂、悬浮种衣剂、超低容量液剂、颗粒剂。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说明书 :

一种含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农药组合物及杀菌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含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农药组合物及杀菌剂。

背景技术

[0002] 在农业的生产中,同一田块里往往有多种病害同时在为害,为了提高防治效率,减轻劳动程度,这就需要多种农药混合使用,但是这种不科学的混合,往往达不到增效作用,同时造成药剂的浪费,残留量增大。因不同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后,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通常,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能获知不同农药有效成分复配后的作用类型及增效的配比。发明人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毒氟磷与辛菌胺醋酸盐复配增效作用显著。
[0003] 毒氟磷的化学名为N-[2-(4-甲基苯并噻唑基)]-2-氨基-2-氟代苯基-O,O-二乙基膦酸酯,化合物的专利号ZL200510003041.7,是一种超高效、低毒、无公害的含氟氨基磷酸酯类新型抗植物病毒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通过作物叶片的吸收可迅速传导至植株的各个部位,破坏病毒外壳,使病毒固定而无法继续增殖,有效阻止病害的进一步蔓延,能够有效防治各种植物病毒病。同时,毒氟磷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生长因子,促进根部生长,恢复叶部功能,降低产量损失。毒氟磷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激活水杨酸信号分子,进而激活下游PAL、POD、SOD等植物防御因子,提高作物总体系统抗病性,最终使病毒无法增殖。
[0004] 辛菌胺醋酸盐是一种高效、低毒环保型氨基酸类高分子聚合物杀菌剂,具有一定的内吸和渗透作用,具有极好的预防、治疗、铲除效果,对多种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均有显著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可用于果树、蔬菜、瓜类、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药材、生姜等多种作物由细菌、病毒、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的防治。
[0005] 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关于毒氟磷与辛菌胺醋酸盐复配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6] 由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农药组合物及杀菌剂,该农药组合物及杀菌剂防治作物病害增效明显,用药量少,提高了防治效果,持效期长,有利于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降低病害防治成本,减轻农药对环境的破坏。
[0007]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8] 一种含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农药组合物,该农药组合物由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组成;其中,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重量比为(50:1)~(1:30)。
[0009] 优选地,所述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重量比为(30:1)~(1:20);更优选,所述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重量比为(20:1)~(1:10);更进一步优选,所述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重量比为(10:1)~(1:10)。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农药组合物的杀菌剂,其中所述农药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总重量的0.1%~80%。作为优选,所述农药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总重量的1%~40%。
[0011] 本发明的杀菌剂除是含有本发明所述的含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农药组合物外,还含有农药上可接受的辅助成分。其中辅助成分为表面活性剂、载体或溶剂等,必要是加入一些功能性助剂如崩解剂等。
[0012]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木质素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苯磺酸钙盐、烷基苯磺酸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酰胺N-甲基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0013] 所述的载体包括泥土粉、凹凸棒土、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陶土、腐殖酸、白炭黑。
[0014] 所述的溶剂包括水、环己酮、溶剂油、油酸甲酯、二甲苯、乙醇、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
[0015] 崩解剂包括硫酸钠、磷酸钠、氯化铵。
[0016] 防冻剂包括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异丙醇。
[0017] 消泡剂包括有机硅。
[0018] 警戒色包括品红、酸性红。
[0019] 增稠剂包括聚乙烯醇、乙基纤维素、硅酸铝镁、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
[0020] 粘结剂包括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
[0021] 成膜剂包括聚乙烯醇。
[0022]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根据本领域的常用方法可制成可湿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种子处理干粉剂、悬浮剂、悬浮种衣剂、超低容量液剂、颗粒剂。
[0023]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病害。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于防治植物病害,主要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
[0024]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使用时可以通过喷雾法、种子处理法、土壤处理法、喷粉法等常规方法进行施用。
[0025]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及杀菌剂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 1、增效作用显著。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及杀菌剂在配比为(50:1)~(1:30)范围内防治作物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在配比为(30:1)~(1:20)范围内,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60,增效更为显著。
[0027] 2、杀菌谱扩大。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及杀菌剂是将作用机理完全不同的药效复配在一起,无交互抗性,对靶标的作用位点增加,杀菌活性增强,对多种作物的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及病毒性病害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0028] 3、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了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药量降低了2-5g/667m2,防治效果相对于单剂提高了2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本发明用下列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使用的毒氟磷原药由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辛菌胺醋酸盐原药为市购。
[0030] 一、制剂制备实施例:
[0031] 实施例1 5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可湿粉剂(50:1)
[0032] 毒氟磷50%,辛菌胺醋酸盐1%,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0%,木质素磺酸盐2%,白炭黑7%,泥土粉补足至100%。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得到5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可湿粉剂。
[0033] 实施例2 4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可湿粉剂(40:1)
[0034] 毒氟磷40%,辛菌胺醋酸盐1%,脂肪胺聚氧乙烯醚8%,木质素磺酸盐2%,白炭黑5%,凹凸棒土补足至100%。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得到
4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可湿粉剂。
[0035] 实施例3 3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水分散粒剂(30:1)
[0036] 毒氟磷30%,辛菌胺醋酸盐1%,羧甲基纤维素钠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硫酸钠12%,高岭土补足至100%。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经捏合,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得到3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水分散粒剂。
[0037] 实施例4 63%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可湿粉剂(20:1)
[0038] 毒氟磷60%,辛菌胺醋酸盐3%,羧甲基纤维素钠7%,十二烷基硫酸钠2%,白炭黑7%,膨润土补足至100%。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得到
63%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可湿粉剂。
[0039] 实施例5 80%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可湿粉剂(15:1)
[0040] 毒氟磷75%,辛菌胺醋酸盐5%,木质素磺酸盐10%,十二烷基硫酸钠2%,硅藻土补足至100%。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得到80%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可湿粉剂。
[0041] 实施例6 70%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可湿粉剂(13:1)
[0042] 毒氟磷65%,辛菌胺醋酸盐5%,木质素磺酸盐9%,十二烷基硫酸钠2%,白炭黑7%,陶土补足至100%。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得到70%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可湿粉剂。
[0043] 实施例7 1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悬浮剂(10:1)
[0044] 毒氟磷10%,辛菌胺醋酸盐1%,黄原胶0.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丙三醇3%,水补足至100%。将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表面活性剂,在磨球机中磨球2-3个小时,然后抽入剪切釜中,再加入防冻剂、增稠剂、水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得到1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悬浮剂。
[0045] 实施例8 6%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乳油(5:1)
[0046] 毒氟磷5%,辛菌胺醋酸盐1%,脂肪酸聚氧乙烯酯6%,环己酮17%,溶剂油补足至100%。将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制得6%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乳油。
[0047] 实施例9 40%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可湿粉剂(3:1)
[0048] 毒氟磷30%,辛菌胺醋酸盐10%,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0%,烷基苯磺酸钙盐3%,白炭黑5%,泥土粉补足至100%。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得到40%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可湿粉剂。
[0049] 实施例10 12%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悬浮剂(5:1)
[0050] 毒氟磷10%,辛菌胺醋酸盐2%,木质素磺酸盐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黄原胶0.3%,丙二醇2%,有机硅0.5%,水补足至100%。将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表面活性剂,在磨球机中磨球2-3个小时,然后抽入剪切釜中,再加入防冻剂、增稠剂、水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得到12%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悬浮剂。
[0051] 实施例11 20%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水分散粒剂(1:1)
[0052] 毒氟磷10%,辛菌胺醋酸盐10%,烷基苯磺酸盐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磷酸钠10%,膨润土补足至100%。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经捏合,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得到20%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水分散粒剂。
[0053] 实施例12 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悬浮种衣剂(1:4)
[0054] 毒氟磷0.2%,辛菌胺醋酸盐0.8%,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黄原胶0.5%,聚乙烯醇2%,有机硅0.5%,乙二醇2%,乙基纤维素1%,水补足至
100%。将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经过气流粉碎,加助剂、成膜剂、增稠剂、防冻剂与水完全混合后,按比例投入砂磨机研磨2次,直至悬浮液的颗粒细度达到指标要求,得到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悬浮种衣剂。
[0055] 实施例13 0.6%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颗粒剂(1:5)
[0056] 毒氟磷0.1%,辛菌胺醋酸盐0.5%,脂肪酰胺N-甲基磺酸盐2%,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十二烷基硫酸钠1%,聚乙烯醇3%,氯化铵15%,腐殖酸10%,高岭土补足至100%。原料混合均匀,粉碎,加水润湿后充分搅拌均匀,再用螺杆挤压造粒机造粒,干燥后过筛,即得0.6%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颗粒剂。
[0057] 实施例14 0.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种子处理干粉剂(1:9)
[0058] 毒氟磷0.01%,辛菌胺醋酸盐0.09%,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十二烷基硫酸钠1%,硅酸铝镁1%,酸性红0.5%,高岭土补足至100%。将原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混合均匀,得到0.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种子处理干粉剂。
[0059] 实施例15 1.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微乳剂(1:10)
[0060] 毒氟磷0.1%,辛菌胺醋酸盐1%,油酸甲酯20%,二甲苯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3%,水补足至100%。将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溶解在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制得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将油相加入水相中,边加边搅拌,制得1.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微乳剂。
[0061] 实施例16 2.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水乳剂(1:20)
[0062] 毒氟磷0.1%,辛菌胺醋酸盐2%,乙醇8%,溶剂油5%,黄原胶0.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异丙醇3%,水补足至100%。将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表面活性剂、溶剂混合,溶解成均匀的油相;将部分水、防冻剂混合在一起成均匀的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的同时将油相加入水相,开启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补足,剪切约半小时,制得2.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水乳剂。
[0063] 实施例17 3.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超低容量液剂(1:30)
[0064] 毒氟磷0.1%,辛菌胺醋酸盐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二甲亚砜10%,N,N-二甲基甲酰胺3%,油酸甲酯补足至100%。在常温下按配方比例先用溶剂将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搅拌溶解,再加入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得到3.1%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超低容量液剂。
[0065]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
[0066] 以下室内生测试验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来评价混用效果。
[0067] B药剂实测毒力指数计算公式:TI(B)=(标准药剂A的EC50÷药剂B的EC50)×100[0068]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计算公式:ATI(AB)=(标准药剂A的EC50÷混剂AB的EC50)×100[0069]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计算公式:TTI(AB)=TI(A)×A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TI(B)×B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0070] 共毒系数计算公式: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0071] 评价标准为:共毒系数≥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72]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一:
[0073] 参照《NY/T 1156.16-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6部分:抑制细菌生长量试验浑浊度法》及《NY/T 1156.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6部分:混配的室内联合作用测定》的试验方法,测定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复配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室内毒力及共毒系数。测定结果见表1。
[0074] 表1 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75]
[0076] 由表1试验结果可知,毒氟磷与辛菌胺醋酸盐在50:1~1:30的比例范围内,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两者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当毒氟磷与辛菌胺醋酸盐在30:1~1:20的比例范围内时,增效特别明显,共毒系数均大于160。
[0077]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二:
[0078] 参照《NY/T 1156.12-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2部分:防治晚疫病试验盆裁法》及《NY/T 1156.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6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的试验方法,测定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复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室内毒力及共毒系数。测定结果见表2。
[0079] 表2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80]药剂 EC50(μg/ml) 实测毒力指数 理论毒力指数 共毒系数
毒氟磷 8.54 100.00 / /
辛菌胺醋酸盐 22.67 37.67 / /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60:1) 7.43 114.94 98.98 116.1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50:1) 6.14 139.09 98.78 140.8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40:1) 5.25 162.67 98.48 165.2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30:1) 4.72 180.93 97.99 184.6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20:1) 3.64 234.62 97.03 241.8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10:1) 4.37 195.42 94.33 207.2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1:1) 6.71 127.27 68.84 184.9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1:10) 11.39 74.98 43.34 173.0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1:20) 12.86 66.41 40.64 163.4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1:30) 14.37 59.43 39.68 149.8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1:40) 18.42 46.36 39.19 118.3
[0081] 由表2试验结果可知,毒氟磷与辛菌胺醋酸盐在50:1~1:30的比例范围内,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两者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当毒氟磷与辛菌胺醋酸盐在40:1~1:20的比例范围内时,增效特别明显,共毒系数均大于160。
[0082]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三:
[0083] 室内盆栽番茄感病品种植株至4-5叶期,用不同配比、不同浓度的药液混合等体积的病毒汁液摩擦接种,每处理3株,每株选3片叶,重复4次,4天后调查枯斑数,计算抑制率,并参照《NY/T 1156.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6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的试验方法,测定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复配防治番茄病毒病的室内毒力及共毒系数。测定结果见表3。
[0084] 表3 防治番茄病毒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85]药剂 EC50(μg/ml) 实测毒力指数 理论毒力指数 共毒系数
毒氟磷 7.21 100.00 / /
辛菌胺醋酸盐 11.26 64.03 / /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60:1) 7.22 99.86 99.41 100.5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50:1) 5.06 142.49 99.29 143.5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40:1) 4.25 169.65 99.12 171.1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30:1) 3.82 188.74 98.84 191.0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20:1) 3.57 201.96 98.29 205.5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10:1) 3.23 223.22 96.73 230.8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1:1) 4.19 172.08 82.02 209.8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1:10) 5.58 129.21 67.30 192.0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1:20) 6.39 112.83 65.74 171.6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1:30) 7.43 97.04 65.19 148.9
毒氟磷:辛菌胺醋酸盐(1:40) 9.64 74.79 64.91 115.2
[0086] 由表3试验结果可知,毒氟磷与辛菌胺醋酸盐在50:1~1:30的比例范围内,防治番茄病毒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两者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当毒氟磷与辛菌胺醋酸盐在40:1~1:20的比例范围内时,增效特别明显,共毒系数均大于170。
[0087]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四:
[0088] 试验方法:室内盘栽烟草感病品种植株至4-5叶期,用不同配比、不同浓度的药液混合等体积的病毒汁液摩擦接种,每处理3株,每株选3片叶,重复4次,4天后调查枯斑数,计算抑制率。同时参照《NY/T 1156.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6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的试验方法,测定毒氟磷和辛菌胺醋酸盐复配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室内毒力及共毒系数。测定结果见表4。
[0089] 表4 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90]
[0091]
[0092] 由表4试验结果可知,毒氟磷与辛菌胺醋酸盐在50:1~1:30的比例范围内,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两者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当毒氟磷与辛菌胺醋酸盐在40:1~1:20的比例范围内时,增效特别明显,共毒系数均大于170。
[0093] 大田药效实施例
[0094] 为了明确毒氟磷与辛菌胺醋酸盐复配防治水稻、马铃薯、番茄、烟草等作物病害的效果,以及验证毒氟磷与辛菌胺醋酸盐复配的增效作用,本发明申请人在国内不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试验。下面以几个田间实施例来说明。
[0095] 对照药剂1: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登记证LS20130359,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0096] 对照药剂2: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登记证PD20110888,河北神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0097] 田间试验实施例一:
[0098] 试验方法:根据《GB/T 17980.105-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05部分:杀菌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初发生时进行第一次喷雾施药,间隔7天第二次施药。施药前及第二次药后7天、14天分别进行分级调查,计算第二次药后7天、14天病情指数和防效,结果见表5:
[0099] 表5 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0100]
[0101]
[0102] 由试验结果表5可知,在使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杀菌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仍明显优于单剂。各处理在第二次药后7d的防效(有效成分用药量10g/667m2)分别比单剂毒氟磷(有效成分用药量15g/667m2)及辛菌胺醋酸盐(有效成分用药量12g/667m2)的防效高29.66%-32.72%、21.49%-24.56%;并且在14d仍能达86%以上的防效,持效期长。
[0103] 田间试验实施例二:
[0104] 试验方法:根据《GB/T 17980.34-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晚疫病初发生时进行第一次喷雾施药,间隔7天第二次施药。施药前及第二次药后7天、14天分别进行分级调查,计算第二次药后7天、14天病情指数和防效,结果见表6:
[0105] 表6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0106]
[0107]
[0108] 由试验结果表6可知,在使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仍明显优于单剂。各处理在第二次药后7d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药量10g/667m2)分别比单剂毒氟磷(有效成分用药量15g/667m2)及辛菌胺醋酸盐(有效成分用药量12g/667m2)的防治效果高20.65%-24.34%、28.89%-32.58%;并且在14d仍能达91%以上的防效,持效期长。
[0109] 田间试验实施例三:
[0110] 试验方法:根据《NY/T1464.8-2007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8部分:杀菌剂防治番茄病毒病》。在番茄病毒病初发生时进行第一次喷雾施药,间隔7天第二次施药。施药前及第二次药后7天、14天分别进行分级调查,计算第二次药后7天、14天病情指数和防效,结果见表7:
[0111] 表7 防治番茄病毒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0112]
[0113]
[0114] 由试验结果表7可知,在使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杀菌剂防治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仍明显优于单剂。各处理在第二次药后7d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药量9g/667m2)分别比单剂毒氟磷(有效成分用药量12g/667m2)及辛菌胺醋酸盐(有效成分用药量
12g/667m2)的防治效果高21.71%-26.04%、28.13%-32.47%;并且在14d仍能达93%以上的防效,持效期长。
[0115] 田间试验实施例四:
[0116] 试验方法:参照《NY/T1464.8-2007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8部分:杀菌剂防治番茄病毒病》。在烟草花叶病毒病初发生时进行第一次喷雾施药,间隔7天第二次施药。施药前及第二次药后7天、14天分别进行分级调查,计算第二次药后7天、14天病情指数和防效,结果见表8:
[0117] 表8 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0118]
[0119]
[0120] 由试验结果表8可知,在使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杀菌剂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仍明显优于单剂。各处理在第二次药后7d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药量9g/667m2)分别比单剂毒氟磷(有效成分用药量12g/667m2)及辛菌胺醋酸盐(有效成分用药量12g/667m2)的防治效果高20.58%-27.36%、26.83%-33.62%;并且在14d仍能达89%以上的防效,持效期长。